暖心又炫酷!那些幫助殘疾人開啟新生活的智能硬件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27/151169.shtml
“如果你感受不到他們的痛,那是你離他們不夠近。”
TOP1 Microsoft骨傳導智能耳機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盲人和弱視群體
選擇理由:有了這款耳機,盲人出門就什麽都不用擔心了,戴好耳機就行了。由於骨傳導耳機的開放式特性,用戶一邊感受到導航指令的同時,也不會錯過外界的聲音,安全性得到了保證。
產品簡介:這款骨傳導耳機,結合了3D骨傳導和虛擬現實技術。簡單地說,讓整個外界環境,比如戶外街道、路燈和智能大樓里布滿智能傳感器,然後通過骨傳導耳機向用戶發出導航指令,讓盲人“重新找回雙眼”。
解決痛點:視力障礙者的出行和生活問題,導盲犬和拐杖的不確定性,在這款耳機面前通通不是問題。
點評:
1、技術先進:骨傳導在未來的耳機界是大勢,這種技術讓盲人們可以自由出行,行動 從此不再受限制。
2、理念前衛:不再糾結於 怎樣讓盲人朋友們看見,而是換一種方式讓他們舒適的生活在我們的身邊。
3、產品操作:這款產品很大的優勢就在於沒有繁複的操作工序, 只需帶上它,你就可以出門了。
TOP2 外骨骼(Exoskeleton)系統ReWalk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下肢癱瘓人士
選擇理由:如果醫生告訴你,你永遠都無法站起來了,別絕望。ReWalk通過多個獨立傳感器,能讓你獨立行走,並且控制自己的步伐,走路形態與正常人無異!
產品簡介:ReWalk Robotics旗下共有兩款產品,分別是ReWalk Personal和ReWalk Rehabilitation,前者主要適合家庭、工作或社交環境中使用,通過傳感器和監控器,使患者站立、行走和爬樓。後者則是用於臨床修複,為癱瘓患者提供物理治療方式,包括減緩癱瘓導致的肢體疼痛、肌肉痙攣、幫助腸道消化系統、加速新陳代謝等。
解決痛點:這兩款產品的問世讓那些被醫生宣判了死刑的人獲得了新生,站起來再也不是夢。
點評:
1、意義重大:很多失去行走能力的人生活也因此失去了色彩。這款產品的出現讓那些對生命絕望的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2、技術先進:傳感器和監控器,使患者站立、行走和爬樓。臨床修複科技,為癱瘓患者提供物理治療方式,,讓更多人站起來。
TOP3 UNI手語翻譯器
暖心指數:☆☆☆☆☆
核心功能:☆☆☆☆
便捷指數:☆☆☆☆
針對:聽力障礙者
選擇理由:目前市面上的翻譯器又貴又不好用,別擔心,有了UNI,和別人交流無障礙。
產品介紹:這款產品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硬件部分是一個和iPad mini差不多大小的平板電腦,上面會嵌入Leap Motion的傳感器,當用戶(聾啞人)要說話時,由Leap Motion捕捉手語,接著就由Motion Savvy的軟件來解讀和翻譯用戶的手語,先把它翻譯成文字顯示在屏幕上,然後通過一個人工翻譯的聲音把這些話“說出來”。
解決痛點:市面上的翻譯器既貴又不智能,聾啞人無法方便的和別人交流。
點評:
1、產品意義:彌補了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弊端和缺陷,讓更多的聾啞人能夠正常交流。
2、使用便捷:讓一些聾啞人能把自身常用的手語轉化成文字,再通過人工翻譯“說”出來。
TOP4Lechal智能鞋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主要面向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
選擇理由:這雙鞋就像是人體的自然延伸。你可以不帶著手表或腕帶出門,但不能不穿鞋出門。
產品介紹:Lechal智能鞋內置藍牙技術,通過觸覺反饋和 GPS 模塊來為穿著者提供導航,Ducere提供完整版鞋子或者單獨的鞋墊,其電池續航能力可達10天。當然,這款智能鞋也同樣適用於正常人,比如說慢跑者、山地車車手,甚至是迷路者。可以說是真正的“路癡福音”。
解決痛點: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的出行困難
點評:
1、產品意義:為盲人和視力障礙人群的自由出行提供了便利,無論你看不到路還是路癡,這雙鞋都能帶你到你想去的地方。
2、使用便捷:相比起市場上其他導航產品還有什麽比穿上鞋子就能導航更加便利呢?
TOP5 Le Chal智能盲人鞋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盲人和路癡
選擇理由:有什麽智能能比這雙鞋更加實用便捷?這雙鞋的設計深入考慮盲人的現狀,而只需穿上即可實用更是大大簡化了盲人的出行困難。路癡同樣適用哦!
產品介紹:智能鞋Le Chal的設計理念是在鞋中加入震動元件,並和智能手機鏈接。同時它還有GPS進行定位追蹤。當智能手機通過導航檢測到用戶的方向之後,在需要轉向時候通過震動相應的元件,來提醒用戶轉左轉右。智能鞋Le Chal還能通過前端的感應器來進行檢測,感應器能探測到10英尺也就是3米外的障礙物,實時的對用戶進行提醒以及躲避。
解決痛點:目前很多幫助出行的智能產品操作複雜,不適用於盲人。
點評:
1、產品意義:改變了市場上導航產品的沒有適用於盲人的不足,實時提醒的相應元件真正符合盲人的現實需求。
2、產品創新:利用前端的探測器來替代拐杖和導盲犬,先進安全。
TOP6機器服套裝HAL(混合輔助肢體)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癱瘓患者
選擇理由:與其他外骨骼設計不同的是,HAL的設計更強調與人體的整合度,他們認為HAL系統應當更像人體的自然延伸而不僅僅是一種助力工具。
產品介紹:通過人體神經系統和肌肉在大腦打算移動肢體的時候發出的微弱電信號,而外骨骼上安裝的一系列傳感器會持續監測並搜集這些信號,以此做出相應的動作。HAL在鋰電池充滿的情況下,可以連續工作2.5小時左右,最大負重可以達到70公斤,日常出行絕對沒有問題。
解決痛點:癱瘓病人的出行問題和市面上部分產品和人體貼合度不高的問題。
點評:
1、產品意義:將外骨骼最大限度和人體相貼合,人性化程度非常高。
2、產品創新:將人體的肌肉和神經的傳感和產品將結合。
TOP7 EMOTIV INSIGHT 腦電波監測頭盔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聾啞人、漸凍人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患者
選擇理由:無論你身患何疾,只要你的大腦仍有意識都能和別人交流。
產品介紹:EMOTIV INSIGHT 可以讀取到佩戴者的腦電波並將其“翻譯”成人人都能看懂的數據,並據此繪制出“大腦計算機交互界面”,隨後,設備所采集到的數據將傳輸到平板電腦上,讓漸凍人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患者通過平板電腦發出指令來控制各種電子產品。
解決痛點:漸凍人癥(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癥)患者無法與人正常交流。
點評:
1、產品意義:解放了以漸凍人為主的無法和人正常交流的語言障礙患者。
2、產品創新:將腦電波翻譯成信息具象化到電腦上,讓人可以用意誌控制物體。
TOP8 Finger Reader閱讀器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視障人士
選擇理由:有了這款智能閱讀神器,就算看不見也沒關系咯!因為它會幫你大聲的讀出來。
產品介紹:FingerReader由3D打印技術制造,只有指環大小。它配備掃描文字的微型攝像頭,當用戶的手指指著文字時,它能實時地大聲朗讀出來。
通過連接筆記本或手機,FingerReader能閱讀餐廳菜單、商業名片或任何大於12號的文字。如果用戶手指偏離了文字,FingerReader還會發出震動反饋。
解決痛點:視障人士的日常閱讀問題
點評:
1、產品意義:讓愛看書的視障人士也能自由閱讀自己想看的書目。並且小巧便捷易攜帶。
2、產品創新:使用最新的3D打印技術,將人體工程學完美的融入。
TOP9 MYO腕帶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行動不便的朋友
選擇理由:只要動動手就能操縱高科技產品,還有什麽比這更方便的嗎?
產品介紹:MYO腕帶(手勢控制臂環)是加拿大創業公司Thalmic Labs推出的創新性臂環,佩戴它的任何人只要動動手指或者手,就能操作科技產品,與之發生互動。手勢控制臂環可以佩戴在任何一條胳膊的肘關節上方,探測用戶的肌肉產生的電活動。它通過低功率的藍牙設備與其他電子產品進行無線連接,不需要借助相機就可感知用戶的動作。
解決痛點:行動不便的人們或是懶癌患者不想動的現實需求。
點評:
1、產品意義:徹底解放人們的雙腿。
2、產品創新:通過探測用戶的肌肉電活動來感知用戶的動作。
TOP10 Leap Motion體感控制器
暖心指數:☆☆☆核心功能:☆☆☆☆便捷指數:☆☆☆☆☆
針對:聾啞人士
選擇理由:試想一下,如果所有的手勢都可以被精確翻譯成文字,甚至以語言播放出來,聾啞人士的日常生活是不是便利很多?
產品介紹:Leap Motion體感控制器支持Windows 7、Windows 8以及Mac OS X 10.7及10.8,該設備功能類似Kinect,可以在PC及Mac上通過手勢控制電腦。Leap遙控器擁有150度的視角,可跟蹤一個人的10個手指的動作,最大頻率是每秒鐘290幀。而且這個設備只有三寸長,一寸寬,看起來像一個U盤。
解決痛點:聾啞人在操控電腦上的不便。
點評:
1、產品意義:將智能體感運用到電腦的控制方面讓聾啞人也能運用自己的語言方式使用電腦。
2、使用便捷:將人機合一的理念發揮到極致,用手勢就能控制電腦,是不是很酷炫?
版權聲明:本文為i代言原創。歡迎行業觀察者為i代言平臺投稿。平臺只接受有幹貨有深度的泛智能硬件行業稿。投稿請發[email protected]。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日本兇手殺害19名殘疾人後發詭異自拍稱“希望世界和平”
在神奈川縣殘障人士護理院殺害19名殘障人士的嫌疑人,事發之後居然還在推特上發推文稱“希望世界變得和平,美麗的日本!”,配圖為自己在車內的自拍照,笑容僵硬詭異。
日本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發生在神奈川縣殘障人士護理院的行兇事件令人難以置信,更像是只存在於犯罪小說里的情節。
26日淩晨2時10分左右,一名男子闖入神奈川縣相模原市綠區一家殘障人士護理院“津久井山百合園”持刀行兇,目前已導致19人死亡、25人受傷,成為日本自二戰結束之後最嚴重的一起兇殺案。3時左右,該男子向警方自首。
警方稱,持刀行兇的嫌疑男子名叫植松聖,今年26歲,曾是這家護理院的職員。他在行兇時打破一樓的窗戶進入護理院,綁住護理院工作人員後,挨個房間進行持刀行兇,且幾乎都是割喉。植松聖自稱“要殺光所有殘疾人”,警方正在調查他的行兇動機。
相模原市地處東京西南方約30多公里,這家“津久井山百合園”是神奈川縣最大的殘障人士護理院,是一棟建於1964年的2層樓建築,最多可接納150位殘障人士。
日本《朝日新聞》報道稱,該殘障人士護理院的入住者多為智力障礙人士。神奈川縣表示,截至4月底,長期居住者為149名年齡在19歲~75歲間的智力障礙人士,護理院晚上也有安排職員值班。
日本經濟新聞社稱,植松聖2012年12月起在該福利院工作,今年2月19日離職,4前和父母鬧翻後獨自居住在福利院附近10分鐘路程的房子。日本共同社報道,植松聖今年2月曾致信日本眾議院議長大島理森,要求“將殘障者安樂死”,只要政府下令,他將親自殺死470名殘疾人。還有媒體稱,植松聖此前就表現出對殘障人士的偏見,去年就曾對朋友說要“殺光殘疾人”的想法。
另外,所幸生還的傷者中,多數是重傷。救治醫院表示,傷者多數脖子被砍多刀,由此可見,行兇者手段殘忍。
事發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表示將盡力查明此事真相。白宮也表示,這樣的暴力事件沒有任何借口可言,“針對殘疾人康複設施的襲擊讓人感到憎恨和不可理解”。
植松聖一人居住的家
英國《金融時報》稱,日本的老齡危機正在令一些老人院等設施缺口不斷增大,而從業者的收入又相對較低,因此受訓練上崗的護士和護工普遍短缺,輿論批評這些因素最終導致了護理院事故發生率不斷上升。比如,今年2月,神奈川縣警方就逮捕了一名23歲的養老院職員,指控其涉嫌在2014年11月~12月間接連將三名高齡老人扔下陽臺致死。
日本經濟新聞社還總結了日本近幾年的幾起較大的惡性傷人事件。
2015年9月,埼玉縣熊谷市,一秘魯籍男子殺害6名男女住戶。
2015年3月,兵庫縣洲本市,一男子殺害男女5人。
2013年7月,山口縣周南市,一男子襲擊5人頭部致死。
2009年7月,大阪,一名男子在彈子房內縱火,致5人死亡。
2008年6月,東京秋葉原,一男性派遣員工砍殺路人,致7人死亡。
2008年10月,大阪難波,一無業男子在一家錄像廳內縱火,致16人死亡。
2005年2月,岐阜縣中津川市,一男性職員殺害5名親屬。
2004年8月,兵庫縣加古川市,一無業男子殺死鄰居等7人。
2004年9月,福岡縣大牟田市,前相撲選手的兄弟4人殺害女性友人的家人等4人。
2001年6月,大阪府池田市一所小學內,一男子用菜刀殺害8名小學生。
國務院:黨政機關帶頭安置殘疾人就業 鼓勵優先錄用
8月17日,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今日發布《“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要求促進城鄉殘疾人及其家庭就業增收,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當帶頭招錄(聘)和安置殘疾人就業,在同等條件下要鼓勵優先錄用殘疾人。
《綱要》指出,要確保農村貧困殘疾人如期脫貧。制定實施《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將農村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範圍,強化分類施策和精準幫扶,政策、項目向貧困殘疾人傾斜。加強實用技術培訓、社會化生產服務和金融信貸支持,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和殘疾人扶貧基地的輻射帶動作用,確保農村貧困殘疾人家庭至少參與一項養殖、種植、設施農業等增收項目。
有序組織農村殘疾人轉移就業。在資產收益扶貧工作中,財政專項資金形成的資產可折股量化優先配置給貧困殘疾人家庭。積極引導貧困殘疾人家庭采取土地托管或林權、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等方式,實現家庭資產增值增收。第一書記等駐村幹部要將殘疾人貧困戶作為重點幫扶對象,選好配強幫扶責任人。將殘疾人減貧成效納入地方各級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範圍。持續實施“農村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工程”,依托“光伏扶貧”、“農家書屋”、“農村電商”等項目搭建社會力量參與殘疾人扶貧開發平臺。
《綱要》提出,要依法大力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研究建立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公示制度。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應當帶頭招錄(聘)和安置殘疾人就業。各級黨政機關在堅持具有正常履行職責的身體條件的前提下,對殘疾人能夠勝任的崗位,在同等條件下要鼓勵優先錄用殘疾人。切實維護殘疾人平等報考公務員的權利,為殘疾人考生創造良好的考試環境。
未安排殘疾人就業的事業單位申請使用空編招聘時,應優先招聘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加大對超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用人單位的獎勵力度。將安排殘疾人就業情況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列為企業履行社會責任內容。各類醫療機構要積極吸納符合條件的盲人醫療按摩人員就業執業。積極做好殘疾軍人退役安置工作。培育殘疾人就業輔導員隊伍,發展支持性就業。加強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管理,建立征收使用情況公示制度。
《綱要》還提出,要穩定發展殘疾人集中就業。落實稅收優惠政策,完善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資格認定管理辦法。福利企業、盲人按摩機構和殘疾人輔助性就業機構等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參照社會福利機構享受城市建設與公用事業收費優惠。
搭建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產品和服務展銷平臺,制定政府采購殘疾人集中就業單位產品和服務的有關政策。培育殘疾人集中就業產品和服務品牌,扶持帶動殘疾人就業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繼續開展“千企萬人就業行動”。支持盲人按摩業發展,鼓勵盲人按摩規模化、品牌化。扶持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基地建設。
《綱要》還要求,多渠道扶持殘疾人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完善對殘疾人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和為殘疾人提供就業崗位的個體工商戶的扶持政策。對符合條件的自主創業、靈活就業殘疾人,按規定給予稅費減免和社會保險補貼,幫助安排經營場所、提供啟動資金支持。建立完善殘疾人創業孵化機制,扶持殘疾人創業致富帶頭人。對符合條件的殘疾人全面做好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和配套金融服務。借助“互聯網+”行動,鼓勵殘疾人利用網絡就業創業,給予設施設備和網絡資費補助。扶持殘疾人社區就業、居家就業。支持殘疾人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振興傳統工藝、家庭手工業等項目。促進殘疾婦女就業創業,拓寬盲人、聾人就業渠道。
《綱要》指出,要大力發展殘疾人輔助性就業和多種形式就業。東部地區基本滿足精神、智力和重度肢體殘疾人等適宜人群的輔助性就業需求,中西部地區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一所輔助性就業機構。為輔助性就業殘疾人提供工資性補貼和社會保險補貼,對輔助性就業機構設施設備、無障礙改造等給予補助。政府開發的公益性崗位優先安排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殘疾人。扶持殘疾人親屬就業創業,實現零就業殘疾人家庭至少有一人就業。
此外,《綱要》要求加強殘疾人就業服務和勞動權益保護。為有就業意願和相應能力的殘疾人普遍提供職業技能培訓、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培訓和就業創業服務。為就業困難殘疾人提供就業援助和就業補助。實現城鎮新增50萬殘疾人就業。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和基層網點將殘疾人作為重點服務對象。各級殘疾人就業服務機構加強績效管理,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和有效性,發揮服務示範作用。
加強殘疾人教育機構、就業服務機構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轉銜服務。完善殘疾人就業創業網絡服務平臺,加快推進殘疾人就業創業服務信息化,實現部門間和區域內殘疾人就業信息互聯互通。建立高校殘疾人畢業生數據庫,推進就業見習、實習,提供重點幫扶。繼續舉辦全國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暨全國殘疾人展能節,組團參加國際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消除影響殘疾人平等就業的制度障礙。加強勞動保障監察,依法查處違法行為。
殘保金4年3調整,尋求企業減負和保障殘疾人就業的平衡點
百億級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下稱殘保金)在降低企業負擔大浪潮下接連調整。
繼去年擴大小微企業免征範圍和設定征收標準3倍上限後,近日財政部發文稱,為了進一步減輕企業負擔,自2018年4月1日起,將殘保金征收標準上限,由當地社會平均工資的3倍降低至2倍。這將讓工資高於當地平均工資兩倍以上的未足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企業直接受益。
研究殘保金的上海財經大學曾軍平副教授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殘保金制度還有進一步調整空間。殘保金征收目的在於保障殘疾人就業,因此殘保金應該對安排殘疾人就業多的企業獎勵,並對不安排殘疾人就業多征殘保金,以此來促進殘疾人就業。
減負基調下密集調整
所謂殘保金,是為保障殘疾人權益,由未按規定安排殘疾人就業的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繳納的資金。以此倒逼企業按不得低於本單位在職職工總數的1.5%比例來安排殘疾人就業。
自從2015年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和中國殘疾人聯合會頒布《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規範殘保金征收使用管理以來,殘保金已經在4年里有過3次調整。
隨著近些年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減稅降費呼聲越來越高。
關註殘保金的上海財經大學副教授溫嬌秀曾告訴第一財經,按照職工平均工資來繳納殘保金給用人單位帶來較大負擔。
她舉例,比如2014年,每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北京市的用人單位需繳納殘保金41712元,天津市的用人單位需要繳納51120元;當年全國31個省份中,殘保金計算基數最高的是江蘇省,其用人單位每少安排1名殘疾人就業,需要繳納的殘保金高達57985元。
對此,國家實施的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的一組合拳中,就涉及殘保金。
財政部發文稱自2017年4月1日開始,擴大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征範圍。將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免征範圍,由自工商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在職職工總數20人(含)以下小微企業,調整為在職職工總數30人(含)以下的企業。同時首次設置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征收標準上限。用人單位在職職工年平均工資未超過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以上的,按當地社會平均工資3倍計征殘疾人就業保障金。
2018年4月1日,財政部再發文將上述3倍上限降至2倍。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馮俏斌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由於近些年工人平均工資增長較快,殘保金總體收入也快速增長,並伴有大量結余。
根據財政部數據,2010年至2014年殘保金收入從162億元增長至284億元,結余資金也從約104億元增至212億元。
保障就業而非為了收入
作為社會弱勢群體,殘疾人由於自身發展能力受到限制,在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情況下很容易陷入貧困和被邊緣化狀態。在這種背景下殘疾人就業問題尤為重要,這不僅意味著收入增加,也是他們融入社會實現自身價值的關鍵。
隨著2007年殘保金制度逐步推開,殘保金在促進就業方面的威力逐步顯現。一個最明顯的數據是用人單位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人數(下稱按比例就業)和占比的攀升。
根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公布數據,2016年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為896.1萬人,其中按比例就業66.9萬人,成為農業種養加、靈活就業外最主要渠道。
在當前降低企業稅負背景下,殘保金繳費負擔降低而引起用人單位的“逆向選擇”問題也值得關註。
曾軍平告訴第一財經,目前存在的一種現象是一部分用人單位出於各種原因寧願繳納殘保金也不願意安排殘疾人就業,繳納“殘保金”反而成為其拒絕接納殘疾人就業的“正當理由”。這也是近些年殘保金制度小幅調整的原因之一。
有專家認為,由於殘疾人事業預算經費定的過低、支出範圍缺乏靈活性、就業失業覆蓋面較為狹窄導致了結余資金過高。而結余資金過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殘保金並未充分用於殘疾人就業失業發展,這顯然不利於殘保金對殘疾人就業促進作用的發揮。
專家建議優化殘保金支出結構和使用效率,擴大殘保金適用範圍和覆蓋面,讓更多人的殘疾人參與到康複訓練、職業教育與培訓活動中來,享受殘保金帶來的政策性福利。並加強對殘保金使用的監督。
曾軍平認為,殘保金使用也應該多用於獎勵那些安排殘疾人就業多的用人單位,進一步鼓勵他們接納殘疾人就業。同時加強征管,確保那些沒有安排或沒有足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用人單位足額繳納殘保金,體現制度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