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於歐元區陸續公佈的三季度經濟數據不如預期——通脹走低、GDP增速放緩、M3和信貸數據持續低於目標,歐洲央行行動的壓力已經不斷加大。
雖然本月歐洲央行已經下調了主要再融資利率25個基點,但該措施更多只有象徵性意義,而且因為之前兩輪LTRO向系統注入的流動性已經逐步回籠,歐元區的貨幣環境可能存在一種自然收緊的趨勢,更不要說歐元匯率的持續走高。與三季度相比,進入四季度預期歐洲央行將會行動的市場人士已經大幅增加,然而對於歐洲央行將會如何行動卻難以取得共識,畢竟歐洲缺乏使用非常規貨幣政策的經驗,而且給17個國情不一的成員國制定一套貨幣政策從來都是一件難以權衡的事情。以下是來自德銀的分析:
在我們看來,目前歐洲央行傾向鴿派的主要動因最終將是,其不要願意「拿經濟復甦冒險」。我們發現美聯儲實施貨幣政策的一個中心原則是,貨幣政策失誤的不對等,也就是維持「過高」利率而導致經濟無法避免進入通縮的惡性循環中,還不如維持「過低」利率並引起消費者物價水平的加速上升。實際上,與第二種情況相比,經濟處於第一種情況下央行要把讓通脹回到目標水平是更為複雜的,其中的原因不僅是利率零下限的約束…
兩週前,因為歐洲央行管委會下調了主要再融資利率25個基點以後,一致決定維持前瞻指引的用語,所以出現他們對負央行存款利率的討論不是禁忌(其中包括鷹派人士)的言論,也是理所當然的。管委會實際上可能找到了一個妥協的方案:保持再融資利率不變,並只把央行存款利率下調至輕度的負區間,進一步壓低EONIA利率(歐元區銀行間拆借基準利率之一)。
問題是,該措施的效用還不清楚。丹麥的先例已經出現了意料之外的影響,也就是實際上拉高了貸款利率。在盈利方面,下調央行存款利率將對現金富裕的銀行造成更大的打擊——通常是法國的銀行。不清楚下調多少央行存款利率才有助於經濟復甦。這甚至可能降低銀行體系中整體的流動性規模,因此我們認為,對貨幣市場的影響也是模棱兩可的。對於現金有限的邊緣國家銀行,負央行存款利率不大可能改變其放貸的意願,因為它們本來就不再持有過多的現金。
只有當負央行存款利率作為一種歐洲央行決心與美聯儲背著幹的信號,對匯率市場形成巨大的壓力,鼓勵貨幣基金轉向其它貨幣,該措施才能帶來增加貨幣寬鬆的效果。然而,如果未來幾個月美聯儲放緩QE的行動導致匯率市場的再平衡,那麼該措施又可能是「過當的」。
負央行存款利率的矛盾是,雖然對鷹派來說這措施是更容易接受的(仍然屬於常規政策之內,只是有點極端),但鑑於缺乏直截了當的效果,對鴿派來說又可能缺乏吸引力。
歐洲央行首席經濟學家Peter Praet已經公開提及了歐洲央行啟動資產購買的可能性。如果未來的經濟數據繼續顯示新增信貸萎靡——儘管最新的銀行調查顯示信貸條件寬鬆了,那麼購買私營部門資產(企業債券和證券化資產)可能會變得更加吸引。我們認為,歐洲央行的大部分官員理智上是相信這是方向正確的一步措施,但技術上會存在困難。在很多成員國中,資產抵押證券(ABS)市場是未發展起來的。然而,我們將會把該措施看作是刺激這些市場發展的舉措。換句話說,歐洲央行公佈立即購買,相對於購買操作的本身,更能刺激「市場創造的過程」。
風險評估也是個問題(缺乏第三方評級機構)。這可能可以通過給歐洲央行提供擔保解決:直接來自政府的擔保(美國模式)可能會把引起債券市場的傳染性風險,或通過ESM救助機制或通過歐洲投資銀行(EIB)提供擔保。這可能是EIB增資以後的好用處,但EIB是歐盟27國的機構,而不是歐元區的俱樂部,所以將需要更加複雜的討論。
簡單地說,購買私營部門資產可能是非常吸引的,但也有很大的技術複雜性。
購買公共部門資產比購買私營資產更有體制性的困難。因為歐洲央行已經在德國憲法法庭前詳述了OMT購債項目下嚴格的條件,所以沒有任何指引地創造另一個購買政府債券工具將會製造尷尬的情況。
複製可能有輕微區別的LTRO將是另一種鴿派信號,但只有在歐元區內部息差再次開始走寬的時候(因為LTRO能進一步鼓勵成員國國內銀行購買處於困境國家的政府債券),和(或)在貨幣市場明顯處於緊張情況下,其有效性才能達到最大化。現在毫無出現這兩種情況的跡象。
由於歐元區的流動性過剩已經褪去,修改版LTRO要成功,必須比前兩輪LTRO更為吸引。這可以通過設定固定利率,或設定利率上限,替代原來在期限內支付平均再融資政策利率的利息,那麼借款者的成本就可能限制在當前的水平。
當然,這還能進一步增加前瞻指引的公信力,保持收益曲線前端受到控制。同時,這措施可能存在過分的承諾而難以說服鷹派人士。一個妥協的方式是,把歐洲央行進一步推向英美模式,披露其政策反應機制,同時還將引入一個退出條件——實際或預期通脹不能超過一定水平。
速度可能是一個決定性因素。鑑於一般政策的傳導會落後於任何政策工具的使用,現階段歐洲央行的問題可能不是現在央行能做什麼逆轉週期,而是傳達央行有能力避免未來通縮(或至少是長期低於目標的通脹)情況的信號。如果未來的經濟數據快速惡化,同時私營部門資產購買的條件又不能以對稱的速度得到滿足,那麼負央行存款利率或流動性措施將是自然而然的首個港口。在現階段,我們不認為歐洲央行已經下定了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