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星期的港鐵列車殺狗案,港鐵最大的錯,不但是處理不了突發事件,也在於由上至下在運作中沒有考慮群眾的情緒。港鐵,只不過是香港眾多官僚機構的其中之一。 港鐵無論是車廂抑或車站,都充斥大量的指示標語:「請勿飲食」、「請小心看管你的財物」、「小心腳趾」、「緊握扶手」……有些語氣屬於勸說,有些是指令式。總之,在港鐵管轄範圍,平均每秒鐘,最少可以見到三張以上的指示標語。不只是港鐵,香港大多數公共空間,都有指示氾濫的現象;在公共廁所,就連洗手的程序,也有指示。不過,港鐵的指示氾濫問題,特別嚴重。除了港鐵,我想就只有共產國家的官僚,才會這樣積極地去告訴老百姓要有怎樣的言行舉止。以今時今日的香港民情,有人會即時想到,因為港鐵多了非本地人,所以指示也愈來愈頻繁。當然,人多,摩擦也多,自然不過。指示標語氾濫,也反映了官僚的心態;在他們心目中,溝通就是到處張貼指示標語。這種想法,無疑是太天真,太簡單。有理由相信,官僚相信,一張標語不夠指示性,就貼多幾張,只要數目夠多,就可以改變港鐵乘客的行為。另一個可能,就是港鐵官僚根本沒有想過,究竟這些標語有沒有效,最重要就是公開說明之後,犯規的人就是錯,執法就合情合理。無錯,港鐵附例的辛辣,極為罕見;之前曾經有人質疑過為何港鐵有權自行立法和執法,但在愛秩序的香港,似乎主流民意支持執法從嚴的原則。究竟在密度極高的環境,怎樣才可以令人人都存在得舒服一點?每天在上落班的高峰期,我就很厭惡那些堆積在列車閘門附近的乘客;為什麼不可以往車廂中間挪移呢?方便自己方便人嘛。假如我是港鐵的官僚,或許我也會到處張貼「乘客請往車廂中間站立」的指示標語吧。假使標語沒有效用,立法可行嗎?早前,立法會議員田北辰就提出,要立法強制讓座,結果,這個建議在網絡上被瘋傳。難以執行的法例,跟沒有用的指示標語,其實都是白紙上的黑字,沒有制約力。說到底,假如人的行為不是自願自發,要維繫制度和秩序的成本,可以非常之高。官僚,尤其是營運鐵路的官僚,難免有點技術背景。操作機器和制度,或許他們很在行;但是將人當作機器般去管理,這種心態卻很容易將社會的關係變得高壓。無論是一間公司的管理,抑或環境空間的秩序,甚至整個社會的管治,道理都是一樣。技術官僚處理不了人性,處理問題也不近人情。上星期的港鐵列車殺狗案,港鐵最大的錯,不但是處理不了突發事件,也在於由上至下在運作中沒有考慮群眾的情緒。港鐵,只不過是香港眾多官僚機構的其中之一。事實上,政府和公營機構,絕大多數都是如此不近人情,只不過港鐵和一般市民的接觸面闊,亦頻繁;三日一小事,十日一大事,自然不過。經營一個環境、一個社會,需要的智慧絕不簡單。妄想以鋪天蓋地去改變人的行為,反映了官僚的膚淺和敷衍。奇怪是,社會上總有人相信官僚;在香港,這個問題尤其嚴重。香港人覺得社會愈來愈沒有人情味,愈來愈高壓,說到底,還是源於迷信官僚的文化。
李兆富公共事務顧問及時事評論員,自由市場智庫獅子山學會創會成員。作者Facebook專頁:http://www.facebook.com/LeeSimon.hk | ||||||
|
||||||
酒駕事故不斷,除了政府機關如行政院、警政署,企業也正視問題的嚴重性, 在公司內規明定員工酒駕的懲處措施,或在尾牙、餐敘要求「酒後不開車」, 《今周刊》與酒駕防制協會也邀請企業連署,一同加入防杜酒駕的行列。 台灣酒駕問題嚴重,除了運用公權力遏止,企業和政府由內而外的相關規範,對員工形成約束力,更能避免酒駕情事發生。 行政院在二○一三年發布《公務人員酒後駕車相關行政責任建議處理原則》,公務員只要吐氣酒精濃度達每公升○.○一毫克以上就懲處,視情況給予兩支申誡至一大過,不接受臨檢者記一大過,標準高於法律。但這項原則為建議性質,尚無強制力。 負責執法的警察單位,已有嚴格的禁令。警政署從一三年起,明定違法酒駕的員警考績丙等,若是主管級被抓到在勤務中酒駕就免職,同行的員警也會因未勸阻被懲處。另外,同單位若是一個月內有兩名以上員警酒駕,就撤換分局長層級主管。 警察這樣做!
執法若犯法 考績吃丙 一四年共有六十三名警員因酒駕,考績直接吃「丙」,雖然比一三年的數字下降了三成,但平均每個月都有超過五名警員酒駕,顯示心存僥倖者不在少數。一五年一 到四月,被查獲酒駕的近萬人中,有二十六人是警察,分布在十四個縣市的警察局中,其中又以台北市警局有四人高居全台首位,新北市、台中市、高雄市及彰化縣 各三人居次。 國營的台灣菸酒公司,率先從內部開始建立安全飲酒文化,從行政院發布前述原則起便實施,台灣菸酒總經理祕書陳志強透露:「的確有人因酒駕被處罰,目前也在 研議要正式納入公司的管理辦法中。」身為「台灣酒駕防制社會關懷協會」(簡稱酒駕防制協會)創辦人,台北市長柯文哲在五月曾表示,要從台北市八萬名公務員 做起,一旦抓到酒駕,考績就以丙等論處;八月,他更在市政會議說,規畫訂「酒駕連坐法」,只要駕駛被抓到有喝酒,乘客也要受罰。 至於執行情況,台北市人事處科長陳怡伶表示,要等年底打考績時,才會有確切的數字。 首都台北市的作法明確,但還有待落實,其他往年被點名酒駕事故嚴重的直轄市如台中市、桃園市和高雄市,經詢問,除了既有的法律規範,尚未有更進一步的內部規範。 除了期待行政機關扮演「領頭羊」角色,民間企業已自行展開各項行動來防酒駕。第一家投入防制酒駕宣導的產險業者新安東京海上產險,一二年與創世基金會合 作,將因酒駕或「被酒駕」成植物人的真實案例,拍攝微電影《覺醒的愛》。一三年更進一步,將反酒駕明定在公司規範中。 「我們每天因工作看多了酒駕事件,所以容易形成共識。」總經理簡仲明說,一開始是公司主管被要求不可酒駕,後來擴大到整體的員工管理辦法中,不管於公於私,只要被發現酒駕,就一律記大過懲處,若發現酒駕肇事,或酒駕累計三次即開除。 企業這樣做!
聚餐貼警語 內規嚴懲 此外,在每一次公司餐敘或尾牙中,新安東京海上產險會設定「桌長」,身上佩掛「桌長」牌子,除了自己不喝酒,也要負責確保當桌的同事都平安到家。雖然所屬 裕隆集團的其他企業仍未跟進,但簡仲明說,在集團的尾牙中,看見新安東京海上的員工身上都貼著「喝酒不開車」的貼紙,自然也會有提醒作用。 理律律師事務所一四年在內部管理規則中也明定,凡涉及酒駕肇事,若被判刑,視嚴重性處大過到解雇處分。理律人事組說,會在尾牙中刻意張貼反酒駕的海報,司儀也會特別提醒,有開車的人要貼貼紙,所有人不得向開車者敬酒。 長久以來,食品大廠義美內部聚餐都不主動提供酒品,義美公共事務部主任趙季堯說,義美也與台灣酒駕防制協會合作,將在豆奶紙盒上,印製酒駕防制圖和標語,希望讓更多人養成正確的飲酒觀念。 《今周刊》重視酒駕問題,和酒駕防制協會攜手發起連署,提出企業在公司管理規範中納入「不得酒駕」字眼、公司聚會指定桌長送同事安全回家、與車隊合作提供代駕服務三大訴求,邀請各企業加入反酒駕行列。 從十一月起推動迄今,已有包括台新金、國泰金、兆豐金、和碩、奇美、義美、三陽工業、中鋼、新光銀、遠雄集團、寶成工業、台灣菸酒、中信與味全等三十五家企業響應簽署,以拋磚引玉。台灣若能建立良好的企業飲酒文化,「喝酒不開車」,將不會只是口號。
撰文 / 賴若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