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李宗盛開罵前,很久沒人討論音樂了姚謙對華語流行樂也無能為力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8471

姚謙(右)是蕭亞軒(左)多年的制作人。姚謙不讓公司旗下的歌手報名金曲獎,導致蕭亞軒無緣2001年的新人獎參選。那一年四位新人獎提名者,後來都在音樂界有了各自的成就。(視覺中國/圖)

“我們最大的痛苦,就是發現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垃圾,真正有價值的東西不多。”李宗盛沒說兩句就“開罵”。

這是2016年6月22日,金曲國際音樂節上的論壇,主題叫“藝人的自我經營之道”。音樂人姚謙擔任主持。開腔之前,李宗盛先問了臺下觀眾的“成分”,姚謙告訴他,大約四分之一是媒體,四分之三是音樂圈的人,唱片公司主管居多。李宗盛說:“那好,把這個行業整成這個樣子的人都在。”臺下又笑又叫好。

姚謙覺得李宗盛是聰明人,“繞個彎,也是讓大家重新討論音樂。”“如果沒有《我是歌手》,在大陸、在臺灣很久沒有人討論音樂了。”姚謙說。

過去在唱片公司做制作人,姚謙不許旗下的歌手報名金曲獎;現在任職樂視音樂高級副總裁,他卻在第27屆金曲獎前夕,認真翻檢過去26屆金曲獎的資料、影像,做了三集的專題片《金曲問》,在樂視播出。

翻檢這26屆,很容易從中發現一些“八卦”:誰家里的獎杯最多,誰是金曲獎里的“小李子”;一些“遺珠”說出來驚人:李玟就沒拿過金曲獎;張雨生過世後才拿到最佳演唱唱片獎,他的父親上臺為他領獎,鳳飛飛也是身後獲得金曲獎終身成就獎。姚謙是資深的創作人和制作人,也沒拿過金曲獎。

2001年的金曲獎,四名歌手入圍最佳新人:孫燕姿、範瑋琪、戴佩妮和周傑倫,頒獎時分一同上臺亮相。主持人吳宗憲逗他們:誰有自信得獎的,往前走一步。三個女歌手都老練,齊齊後退一步,周傑倫反應慢了半拍。得獎的是孫燕姿。周傑倫憑借首張專輯《Jay》獲得了流行音樂最佳演唱專輯。那年金曲獎其實出了六個新人,另兩位是蕭亞軒和蔡依林,後來都成了名。

三集專題片,每集推薦一首歌。第一是李宗盛的《山丘》,姚謙認為這是近幾年把商業與創作整合得最好的作品。然後是2015年獲得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的《不要放棄》,阿美人歌手舒米恩用母語創作演唱。最後是林強在1992年獲得金曲獎最佳年度歌曲的臺語歌《向前走》。

林強後來是世界知名的電影音樂制作人,常與侯孝賢、賈樟柯合作。1980年代末姚謙是點將唱片的一線制作人,林強是公司的小小業務員。1990年林強在滾石唱片出了第一張專輯《向前走》,一曲成名。肥水流到外人田,老板生氣問姚謙:公司年會他上臺唱過歌,你沒覺得他能唱嗎?

“我說我被你派到門口招待貴賓去了,沒在現場。”姚謙笑著回憶舊事,那個年代音樂行業環境也並不好,但大家卻都有朝氣,《向前走》的MV,臺北火車站剛蓋好,看上去很簡陋,林強和舞蹈演員在大廳里歌唱起舞,往來旅客就在四下圍觀,“我覺得特別感動”。

歌手在最後端連網紅都不如

南方周末:最初為什麽抗拒金曲獎?

姚謙:金曲獎基本是透明的、沒有商業介入的評獎。我2000年開始不參加,因為老是用我們市場好的唱片公司來支持獨立音樂。那是庾澄慶、張惠妹這些歌手最好的時候,都是連續五年入圍,每年至少有一個專輯會入圍,就會配合宣傳,到場子坐,收視率高……但獎給的全部是獨立音樂。

即使我們掙很多錢,但是我們心里在意(金曲獎),我們願意調整自己,努力試著音樂的可能性,但就是不給我獎。最後一次,金曲獎幾乎80%還是給獨立音樂人,我說我不跟你玩了。隔年全部“維京唱片”的歌手都不要報名。林憶蓮蕭亞軒江美琪的粉絲都來罵我。大概在第三年,我就讓主管決定,我不參與。

這幾年我幫不少大陸藝人用我的公司,或者推薦給臺灣的唱片公司去報名。唱片一定是發大陸才能掙錢,但為了報名金曲獎,臺灣一定要是全世界首發。

南方周末:金曲獎對音樂工業的幫助有多大?金曲獎新人日後能成為中堅力量嗎?

姚謙:很多人拿了新人獎之後,後繼無力,包括林俊傑、陶喆,新人獎拿完之後,都是隔七八年才再拿獎。

新人紅了一個電影作品,馬上就有新戲拍,會接到很多廣告。從金曲獎出來,因為你是歌手,廣告不見得會找你,歌手絕對在最後端的,連網紅都不如。但也好,這就回到本分,你有沒有辦法拿出好作品來。

這次新人獎挺特別,雖然有蘇運瑩這麽強的人,結果還是一個小男生得獎。他叫謝震廷,2007年參加《超級星光大道》,12歲,唱著很流氣的張宇的那種情歌,排了第八名。但是他早早過氣了。再出來,看得出來這十年間有大量的挫折,戰戰兢兢的一個文藝青年。但是作品挺好——他形容自己的生命是個燈,當你覺得不需要的時候就可以把我關掉。這個挺打動人。沒有金曲獎,我也沒有看到他,媒體也沒出現過。

當她意識到自己是明星,就是謀殺

南方周末:網紅里好像確實很少有通過音樂一下子紅了的。

姚謙:靠音樂成名,在這個時代是最費勁、成功率最低的。我也想過,像Papi醬,等上市之後,資金到位,起碼作品沒那麽好玩了。一個人意識到她是明星的時候,那個意識經常是謀殺。你看她最近的照片會發覺,她的眼神里沒有了無懼,充滿了某種自憐。

南方周末:電視選秀節目究竟為流行音樂帶來了什麽?

姚謙:音樂人越來越多工作,特別多工作都在大陸,有工作的時候就咨詢我——他們都知道我這十幾年都住在北京。最典型的是李玟,《我是歌手》幾乎每期錄完,電話就來了,問我的意見。她銷聲匿跡一段,又突然被《我是歌手》邀出來比賽。面臨整個拍攝的方式、美學的要求,她充滿了慌亂。

這次李宗盛在論壇上談到《我是歌手》,也是想告訴臺灣這些人:你們別以為,現在出唱片、做音樂工作就是把歌手送到《我是歌手》去。音樂要靠自己,最後回到作品。

南方周末:李宗盛說現在流行音樂的內容“大多數是垃圾”,能否理解成一種精英藝術面對大眾俗藝術的表態?

姚謙:這是很好的一個思路。像《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的成功絕對不單是作品帶來的,更多是作品發現整個商業利益鏈,成功樹起一個商業模式。

在30年前,歌詞是通俗文學。那時候哲學性、宗教性才是主流的高尚的價值。《山丘》中年後的失落感,這些個人情懷是通俗文化的,但現在我們認為是高級的、精英文化,是我們價值觀在改變。

南方周末:在你看來,流行音樂當下最應該做的是什麽?

姚謙:我最近看一個日本電視劇《寬松世代》。1990後出生的叫“寬松世代”。他們成長過程不窮,也沒有緊迫性,但是一直在一個不樂觀的未來的暗示里成長。

這一代人成長,到30歲,價值觀、審美觀是什麽樣?我們和他們都活在這個時代,共同聽哪一首歌會舒服、感動?我覺得如果流行音樂一息尚存的話,這是我們值得去努力的一件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645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2008年,李宗盛50歲。50歲是個標誌性的年齡,人生開始轉暗,你不得不跟很多事情妥協,身體、老去、時代的發展。都說,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的時候,你也成了有故事的人。

20065月,李宗盛啟動了《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沒有絢麗的舞臺,華麗的服裝只有真誠的歌聲,周華健、張艾嘉、張信哲、梁靜茹等紛紛助陣。他曾經說過一句狂話:不管你給我什麼亂七八糟的人,給我什麼歌手,只要到我李宗盛手上我就會讓他紅!這也是一句實話。

在那個時代,李宗盛的好友趙傳歌唱得很好,但因為樣衰原因一直不被關注。李宗盛於是為他量身創作了《我是一隻小小鳥》《我很醜,可是我很溫柔》,兩首歌寫盡了那些平凡男性的心酸。趙傳說,這兩首歌自己唱的時候真的像發洩一樣,完完全全說中心事。雖然歌曲靈感來自趙傳,但這些歌其實是寫給那些富裕起來的,已經買得起車的中產階級聽的。

天后梁靜茹,最初只是個來自馬來西亞鄉下妹,愛唱歌的小姑娘。在一次歌唱比賽中,她和同學組合拿了第三名,而當時只是和聲。這段比賽被收錄在滾石馬來西亞分公司的一張CD中。後來李宗盛去馬來西亞分公司選材,從堆積如山的CD中挑中了這張。

當時主管推薦的是這個組合的主唱,但是李宗盛一擺手,說:不,讓那個和聲的姑娘來。



就這樣的一句話,在茫茫的CD中,小姑娘梁靜茹被大哥挑出來。她進了滾石,被李宗盛認作契女。李宗盛為這塊璞玉,連續製作了《一夜長大》《勇氣》和《美麗人生》三張專輯,把她送進天后行列。在《感性與理性音樂會》上,梁靜茹挑起大樑,《不必在乎我是誰》《誘惑的街》《為你我受冷風吹》,李宗盛說Sandy Lam的每一首歌都不好唱,辛苦靜茹了。梁靜茹說,老豆在旁邊看著,我壓力好大呀,只能好好唱。

一代歌后陳淑樺,李宗盛曾說:她是最會唱歌的人。《夢醒時分》《滾滾紅塵》《問》《笑紅塵》都出自她的口,與李宗盛合作過專輯《女人心》,成為了李宗盛的知己。

2006年,李宗盛要開感性與理性音樂會的消息傳出,歌手紛紛報名,張艾嘉,周華健,梁靜茹,張信哲,甚至成龍都搶著要來當嘉賓。但李宗盛最想邀請的,是他的紅顏知己陳淑樺。而當時的陳淑樺,正因深愛的母親去世而患上自閉症,拒絕與外界的一切聯絡。

面對這樣的好友,李宗盛內心溢滿傷痛,用盡一切辦法鼓勵她振作。演唱會上,梁靜茹唱了陳淑樺的代表作《夢醒時分》,鞠躬退場,大螢幕上出現李宗盛寫給陳淑樺的信:

「淑樺,一切還好嗎
但願你已從失去母親的深切哀傷裡平復過來
不管我們樂不樂意
隨著歲月增長
我們都得漸漸的去看見
人生更完整的面貌
我們所有的獲得或失去
恐怕都不是生命的本意
反而是經歷一切之後
從而發現自己」

然而一代歌後還是不能走出母親去世的傷痛,再未重現江湖,在臺北過著平靜平凡人的生活。

李宗盛最懂女人心,不然也寫不出這麼多情歌。林憶蓮親身體會說:李宗盛是個很可怕的人,好像能看穿所有女人的心事。那時,辛曉琪與相戀11年的男友結婚後又分手,正遭遇人生中最為痛苦的時期。

李宗盛寫了《領悟》,給辛曉琪唱。

我以為我會哭
但是我沒有
我只是怔怔望著你的腳步
給你我最後的祝福
這何嘗不是一種領悟
讓我把自己看清楚
雖然那無愛的痛苦
將日日夜夜
在我靈魂最深處

其實這也是小李寫給自己的歌。

50歲以後,李宗盛的作品不再量產化,製作的事情也少管,基本上處於半隱退狀態。李宗盛自己說:即使是情歌,它都關乎那個年代的人的喜怒哀樂。

他的第一張專輯《生命中的精靈》,那時李宗盛27歲,這個多愁善感的年輕人從三藩市飛東京成田機場轉機回家,哭了一路,就這樣為了姑娘的一個眼神,寫了一張專輯。

這是李宗盛第一張專輯,也是很多人最喜歡的一張。專輯裡的小李,有著高亢的甚至是帶點憨氣的聲音,還稍顯稚嫩的念白式唱腔,年輕人陷入戀愛的熱情純真,這樣的歌聲,是後來有了很多故事的李再也無法重現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14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二)

1988年,李宗盛寫了一首歌《阿宗三件事》。這首歌分三段,第一段給女兒,第二段寫給歌迷,最後一段叫往事,寫給他自己。

我是一個瓦斯行老闆之子
在還沒證明我有獨立賺錢的本事以前
我的父親要我在家裡幫忙送瓦斯

我必須利用生意清淡的午後
在新社區的電線杆上綁上電話的牌子
我必須扛著瓦斯 傳過臭水四溢的夜市
這樣的日子在我第一次上綜藝一百
以後一年多才停止

這歌詞寫得誠懇。

李宗盛出身在臺灣一個普通家庭,母親是高中老師,父親開著一個瓦斯行。他不太會念書,微積分不行,流體力學不行,電磁學不行,經常走堂,在他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地被告訴說:李宗盛你將會是廢青。看懂了這歌詞,也就能看懂李宗盛這個人。

這話反而激勵了李宗盛,你以後一定要出人頭地。讀了中專,他就出來工作了,一邊玩音樂,一邊在家裡幫忙送瓦斯。當李宗盛進了唱片公司後,他隱隱約約覺得,自己在寫歌這條路上似乎有些天份。他告訴自己,抓住一切機會,要靠音樂出頭。


李宗盛後來寫了很多傳世、厲害的情歌:《領悟》《愛的代價》《夢醒時分》《傷痕》《陰天》,這個水蛇春咁長的名單可以列500首。之後接連創造了周華健、陳淑樺、趙傳、娃娃、林憶蓮、辛曉琪、張信哲一個個的銷量神話,到讓無印良品、莫文蔚、梁靜茹闖出一片天,連很不好做的張艾嘉和趙傳,都被他一手捧紅。

寫《阿宗三件事》的時候,李宗盛還是廢青,擔驚受怕,下一張唱片不暢銷,就要回家送瓦斯了,重新回到那個一事無成的日子,但,李宗盛終於通過寫歌,變成了教父,變成了大佬。被那麼多人愛著,尊敬著,懷念著。他將一切人生的經歷,最後都寫成歌,淡淡地唱著,輕輕地和著。

他與第一任妻子叫朱衛茵,商台CR2「因為衛茵」的主持人,倆人的感情正走到盡頭,多年後,那句「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丿出現在李宗盛為朱衛茵撰寫的新書序言裡。後來,「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這句歌詞又被他用在與林憶蓮的離婚聲明中。2013年演唱會北京站,李宗盛在唱這首歌時甚至唱哭自己。

朱衛茵,17歲考上商台DJ1988年結婚,隨李宗盛定居台灣,1997年,半年內連續遭受喪父、喪母、失婚三大打擊,命運坎坷如美國副總統Joe Biden,幸而有張小燕的及時雨,讓她在飛碟電台主持午夜節目《越晚越有感覺》,重拾得心應手的DJ工作。

才子佳人,滾滾紅塵,天后林憶蓮結緣於音樂,曾是一段華語樂壇羨煞眾生的夫妻搭檔。李宗盛為林憶蓮創作了《傷痕》、《聽說愛情回來過》、《為你我受冷風吹》、《當愛已成往事》等一大批的經典金曲。

2004年離婚之後的那幾年,恐怕是李宗盛人生最低潮的幾年。曾經一起居住過的上海也成為傷心地,離開了服務二十年的滾石,離開了熟悉的臺灣,先是上海又是北京,漂泊。

50歲之後的李宗盛,更爐火純清。2010年《寫給自己的歌》,2013年《山丘》,給華語樂壇帶來一股清流。這兩首重量級的歌都是李宗盛走到50歲上,自己的人生感悟。捂了十年,最終寫出來,句句中了在文青的心坎上。

組成「縱貫線」是在08年,李宗盛剛好50歲,周華健,羅大佑,張震嶽,年紀合計190歲的他們如頑童不老,把五月天和蘇打綠當作假想敵,北上南下,亡命天涯。


2011卓台灣第22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最佳作曲人獎/最佳年度歌曲獎: 李宗盛/縱貫線,〈給自己的歌〉,《南下專線》,當組團四年的縱貫線,巡迴海內外47個城市,唱了52場,超過136萬觀賞人次,門票收入達43億,創下華人演唱會紀錄。

有人話他59江郎才盡,你一年可以有43億收入嗎?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首李宗盛,李宗盛寫盡了整個人生。妳們聽的人、凡夫俗子、心意糾結,在他的歌聲裡流淚,又笑著,這是一件多麼滿足、多麼幸福的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315

李宗盛這13首歌,寫盡了整個人生

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有一首李宗盛。很多人很喜歡李宗盛,有故事的人聽他的歌更有感覺,一首一首,參透了整個人生。



《領悟》

《領悟》是李宗盛花了兩年時間寫給辛曉琪的作品,彼時辛曉琪與相戀十一年的男友結婚後又分手,正遭遇人生中最為掙扎的時期,MV拍攝期間辛曉琪甚至難以自禁,邊唱邊哭。最初李宗盛曾對辛曉琪說「抱歉,這首歌,可能不會紅。」辛曉琪哼完簡譜後表示「沒關係,我唱好就行。」然而這首歌一不小心就唱了20多年,甚至傳唱至今,延伸為經典,

時逢李宗盛與朱衛茵的第一段婚姻走到盡頭,這首情緒跌宕的作品記錄了大哥彼時的真實感悟。那句「我們的愛若是錯誤,願你我沒有白白受苦」事後不僅出現在李宗盛為朱衛茵所撰寫的新書序言之間,更被用在他與林憶蓮的離婚聲明中。



                                                                  《生命中的精靈》

在「既然青春留不住」三藩市站,李宗盛分享了關於《生命中的精靈》的背後劇情:「二十九年前,在三藩市灣區的山景城我愛上了一個女生,當然,沒戲了,離開的時候就產生了這首《生命中的精靈》。沒想到,二十九年後,又回到原產地來表演這首歌。

那時的李宗盛二十七歲,那時的李宗盛還是小李,這個多愁善感的年輕人從三藩市飛東京成田轉機回家,哭了一路,就這樣為了姑娘的一個眼神,寫了一張專輯。




《漂洋過海來看你》

《漂洋過海來看你》幕後的劇情是李宗盛大批創作中頗為人熟知的一段。故事源自歌手娃娃年輕時與詩人阿櫓苦戀的感情經歷。她打工半年,積蓄被兌換成北上的機票,卻最終未能阻止這段感情的結束。

一個女孩漂洋過海到北京去看男友,但對北京的認識一直僅限於男友的住所,我一聽就決定為這個故事寫首歌。

就這樣,李宗盛在滾石唱片附近的牛肉麵店裡靈感驟現,在托盤紙上完成了這首被傳唱多年的經典。值得一提的是,李宗盛為了緩解娃娃彼時製作經費方面的緊張,還曾變賣自己的賓士,也因此成就了這張大賣的《大雨》。未曾異地相戀的人,聽不懂這首歌。



《愛的代價》

每一個音樂製作人都要愛他的歌手,要把她們的前途當做自己的前途,只有這樣,才能做好音樂。正是這種微妙關係,使得李宗盛有了緋聞,也有了好歌。

2006年臺北小巨蛋,李宗盛世界巡迴作品音樂會上,張艾嘉的那句「你有沒有愛過我」曾掀起波瀾,李宗盛當場語塞,事後笑言因為錄《愛的代價》時,你已經結婚,這張專輯就是我想著你而寫的,想著你為何嫁給別人?

雖然這都已是過眼笑談,然而多年後演唱到這曲傾注心血的《愛的代價》時,大哥依然當年的小李一樣哽咽失聲。



《給自己的歌》

大哥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李宗盛停筆多年,這首彼時的新作《給自己的歌》,首唱發生在縱貫線巡迴演唱會臺北站當天。此曲瞬間引起轟動,更拿下了第二十二屆臺灣金曲獎最佳作詞,最佳作曲,最佳歌曲三項大獎。

20104月,這首作品被收錄在與EP《北上列車》(200997日發行)呼應的《南下專線》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給自己的歌》的手稿曾被展覽於金曲音樂節,一張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東方國際會議酒店的白紙上,密密麻麻的文字有秩序地排列,這一珍貴的資料從另一個側面折射出大哥創作過程中的心路軌跡。



《和自己賽跑的人》

親愛的Landy,我的弟弟,你很少贏過別人,但是這一次你超越自己。這個被李宗盛稱為弟弟的landy正是張培仁。從早年的木結他合唱團到滾石唱片,從魔岩文化再到簡單生活音樂節,李宗盛與張培仁一路相伴,被視為華語樂壇理想主義先行的好兄弟範本。

在《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上,李宗盛也曾經把這首歌獻給所有與自己一起創造美妙年代的,所有付出過青春的滾石同事。



《我是真的愛你》

電影《霸王別姬》那曲久唱不衰的《當愛已成往事》是李宗盛與林憶蓮的第一次合作,但二人是分開錄音,未曾見面。《不必在乎我是誰》是李宗盛第一次幫林憶蓮創作,而《我是真的愛你》則是李宗盛寫給林憶蓮的第一首歌。

李宗盛歌裡的故事有的是自己的,有的是別人的,有時候為了不讓別人知道,我就找個很厲害的歌手來唱我的歌。《我是真的愛你》最初收錄于張信哲1993年發行的專輯《心事》。

從《當愛已成往事》到《我是真的愛你》,李林之間無法回避的感情故事版本無數,白駒過隙,選擇相信哪一款已不重要,而從《我是真的愛你》中聽出愛過的人彼時的真誠,就已足夠。



鬼迷心竅》

《鬼迷心竅》是李宗盛搭乘飛機時,看到漂亮的空姐有感而發。

「記得有一次坐飛機,有個空姐過來為大家服務,很漂亮,身材也好,我覺得對我也有點好感。坐飛機很無聊,我就在想,如果她跟我談戀愛會怎麼樣,只是浪漫的想像而已,所以才有現在說分手會不會太早?」這句歌詞,因為我要下飛機了呀。




《寂寞難耐》

同樣收錄於《生命中的精靈》中的《寂寞難耐》是李宗盛早期頗有代表性的一首作品。彼時27歲的男生用幾近獨白式的吟唱道出了大多數人羞於直面的脆弱情感,這種唱法成為李宗盛日後的獨特招牌。

他曾經自我調侃,輕鬆一點,用講的算了,比唱的好聽。我就放棄了正經八百在旋律上下工夫,半說半唱,最後效果還不錯。

有趣的是,其中那句「一天又過一天,三十歲就快來,往後的日子怎麼對自己交代」在理性與感性音樂會上被即興發揮成「一天又過一天,四十歲早過去了,往後的日子不再向任何人交代」的滄桑版,那一年,李宗盛51歲。



《山丘》

《山丘》的旋律誕生於十年前。2003年夏天,身處上海的李宗盛被籠罩於SARS悲傷的大環境之中。直至2013年春夏,《山丘》歌詞才終於成型。這首歌給身肩負擔,不善於抒發情感的,與李宗盛同齡的老男人提供了一個出口:

這首歌是他十年生活經歷的交換。就是回顧一下自己的音樂路,也希望通過歌詞傳遞出的意境,勾連起人生同樣翻過一個接一個山丘的同齡人共鳴,最後想用過來人的身份,告訴年輕的朋友們,對待生活要知足常樂,珍惜當下。



《遠行》

拋開音樂人的光環,李宗盛同樣是三個女兒(李純兒,李安兒,李喜兒)的父親。字裡行間我們可以讀出他對孩子們的真摯告白。特別有心的是,李宗盛創辦的華人手工结他品牌Lee Guitars的想法即萌生于大女兒學琴的階段,該品牌三個系列分別以三個女兒名字的首字母SJH命名,被視為父親留給女兒們的資產。



《因為單身的緣故》

《因為單身的緣故》這首歌是李宗盛對楊宗緯在798錄音時生活狀態的觀察與記錄,也折射著同樣落腳北京的大哥的自身狀態。與很多透析女人心的作品不同,這首男人視角的作品,呈現了一個身居北京的失婚男人獨處時假裝很man的掙扎。

李宗盛自己演繹這首作品時也曾自我調侃,我是巫師,我練我的法術,我想找個巫婆一起練法術,日子就不會過得那麼素。



《愛如潮水》

《愛如潮水》並不是一首李宗盛為張信哲量身打造的作品,最初大哥的預設是傳達一個歷經滄桑的男人對感情的看法,然而彼時的樂壇中,他沒有找到一枚可以準確詮釋硬漢對愛情感到無力的聲音。於是他決定冒險,選擇了阿哲這個涉世未深的、聲音很淨的男聲。

試唱後,反差效果意外神奇,於是成型,這首本來大家都沒多少信心的歌,將張信哲情歌王子引向事業巔峰,成為了他的重要代表作。而在李宗盛親自詮釋這首作品時,他則自評,阿哲是永遠的白馬王子,他的聲音乾淨清澈,我的版本是老幹蔥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93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