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大刀闊斧汰弱留強 回歸保障型商品 蔡雄繼「做活」新壽的兩大布局

2012-2-6  TWM




低利環境及金融局勢震盪加劇,讓壽險業在近幾年經營上越顯困難,相較於其他壽險業積極獵樓、衝保單業績,新壽顯得保守許多,因為在總經理蔡雄繼眼中,現階 段調整公司體質、進行企業改造才是當務之急。

撰文‧許瀞文

星期六晚上,一場網路圍棋戰廝殺激烈,白棋將黑棋團團包圍,卻始終無法吃掉黑棋,因為黑棋早已布局兩眼「做活」(棋子被對方包圍,至少須有兩個眼,才能免 於被吃掉,做成活棋),成為反敗為勝的關鍵,而在電腦螢幕前專注下著黑棋的賽者,正是蔡雄繼。

從大學就愛上圍棋的蔡雄繼,在還沒接任總經理前,他每晚都花三小時下棋訓練腦力,讓自己思路更冷靜、清晰,「企業經營就像下棋,每個階段都需要謹慎思考, 困境都是另一次轉機。」蔡雄繼認真地說。

台灣長達十多年的低利率環境,利差損讓壽險業經營上備加困難,過去總被拿來和國泰人壽相提並論的新壽,在股價表現上更落後國壽一大截,新光金控股價還不到 面額十元,占集團資產比重七四.五%的新壽,更是影響金控能否獲利的重要關鍵。

另一象徵壽險市占率的新契約保費,新壽在第三、四名徘徊,去年度新契約保費收入約是七六五.六二億元,不僅被中壽的九一二億元超越,和國泰人壽、富邦人壽 超過二千億元相比,更被遠遠拋在後頭。

建置系統檢視業務員績效

新壽不僅前有強敵,後也有追兵,面對來勢洶洶的南山人壽,以及正摩拳擦掌的中信人壽(前大都會人壽),今年對新壽極具威脅,上任一年半的蔡雄繼坦言壓力很 大。衝業績、有面子固然重要,但為新壽長遠經營,他認為企業內部改造、調整體質才是現階段最該做的事。

民國六十年初期,台灣保險業才剛起步,精算師更是屈指可數,但年紀輕輕、頂著當時罕見碩士學歷的蔡雄繼,就已經拿到執照,但公司同事說:「從沒聽蔡總拿出 來炫耀過。」在新壽服務超過半甲子的他,從基層做起,歷任精算、資訊、行政、企畫等部門主管,一位曾在新壽任職、現為外商壽險公司的高層主管表示:「蔡雄 繼是最不躁進的新人,他總是結合實務與他所學的理論,謙虛地請教公司前輩,有不懂的一定問到懂為止。」蔡雄繼務實的性格和家庭教育有關,出身南投竹山的 他,家裡務農,父母從小就讓蔡雄繼有一個認知:「不是從毛細孔出來的錢不能要。」意思是賺的每分錢一定是血汗錢,這樣的價值觀也讓蔡雄繼在職場一路晉升。

過去根扎得深,他體會到人才優劣才是保險公司的根本,因此調整公司體質步驟中,第一就是去蕪存菁,而這也是他擅長的圍棋中,做活的第一個眼。

壽險公司都存在一個公開的祕密:將自己成交的保單掛在業績較差的員工身上,一方面能節稅,被掛的人也不會因為業績差被裁員。許多壽險公司為業績,總是睜隻 眼、閉隻眼,但蔡雄繼不同,他堅持每位業務員要發揮最高戰鬥力。相較於前任總經理潘柏錚,蔡雄繼更大刀闊斧,一位新光金控高層表示:「潘總任內是太平盛 世,但蔡總上任大環境艱困,他當然要更犀利。」蔡雄繼上任後建置一套商機系統,規定所有業務員每日必須落實拜訪三至五位保戶,並建立客戶資料、拜訪後結 論、最後成交件數等,再用這些資料去檢視績效。「根據統計每十次拜訪會成交一件,落實拜訪,業績當然會有起色。」蔡雄繼強調。

新契約壽險保額要年年增高為怕業務員敷衍了事,蔡雄繼也有稽核制度,他舉例,公司要E化,必須蒐集客戶的email,公司再用業務員填入的email與客 戶聯絡,確定是否為真,如此一來不適任的員工能自然淘汰,再聘進肯努力的年輕員工,不僅能將公司年輕化,也把每分錢花在刀口上。

人員調整後,第二個做活的眼是以銷售保障型的商品為主,降低新壽利差損。

在民國九十一年前銷售預定利率在八%以上的高利率儲蓄型保單,銷售量非常大,現在成了壽險業者最大的包袱,尤其越有規模、公司成立越早的壽險公司,越為高 利差損所苦,「這幾年賣了很多二%至三%的低利率保單,才把成本降到五%至六%間。」蔡雄繼強調。

他認為,保險就該回歸基本保障,他開始推動保障型商品,並要求新契約壽險平均保額為六十五萬元,去年提高到七十萬元,在蔡雄繼積極推動下,這目標已經達 成,蔡雄繼說未來目標要一年比一年更高。不過保障型商品保費收入畢竟不如儲蓄型收入,兩者差了十倍以上,這也是新壽新契約保費收入大幅落後的主因,「當時 吳東進董事長也對這新作法感到質疑,但經過數次協調溝通,他也逐漸認同。」前人種樹、後人乘涼,許多決策要等三、五年後才能見真章,但蔡雄繼很清楚,經歷 一次又一次的金融震盪後,新壽最重要的是調養體質、重新布局。如同他最喜歡的圍棋,「每一步都走得有策略。」而能否帶新壽重返榮耀,正是他最大的考驗。

蔡雄繼

出生:1953年

現職:新光人壽總經理

經歷:新光人壽精算商品、外務企畫、業務行銷等部門主管學歷:London City U. Actuarial Diploma Course

逢甲大學保險學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56

汰弱留強 揭科網股底牌


2013-11-07  NM  
 

 

新股繼續熱爆。今期輪到鬥地主鬥到上市的遊戲股博雅(434)。食住科網熱,早前雲遊(484)甫掛牌即爆升三成,集資僅十億多元的博雅,招股三日已獲超購二百八十倍,氣勢十足。今年,由騰訊(700)及阿里巴巴帶起的科網熱潮,一直炒得㷫烚烚,泡沫愈吹愈大。但上週,泡沫「漏氣」,不少科網股從高位急插,摸頂入市的股民即時損手爛腳。事實上,科網股中,有些公司的業務已過氣,很大機會成為明日黃花,難再炒上。本刊拆解最近六隻被股民熱炒的科網新、舊股,並將其區分為明日黃花組及憧憬組。過氣與否,成為股價走勢的關鍵。散戶切記要認清組別,盲目跟炒,隨時踩「地雷」。明日黃花組

上週四招股昨日截飛﹑經營網絡棋牌遊戲的博雅,又被稱為「網上博彩股」。雖然上週科網股曾爆出小股災,仍無損股民的熱情,三日內孖展額達二百九十億元,超額認購二百八十倍,市傳有一百三十張「頂頭槌飛」落注,金額高達七十億。早前曾借孖展抽雲遊的張姓散戶表示,用三萬,借九成孖展,共二十七萬,入飛抽博雅。「上次抽到三手雲遊,第一日就放咗,賺咗二千五蚊,之後仲係咁升,好後悔放早咗。今次博雅,啲人話起碼升兩成,我睇定啲先放。」張生指,不看好博雅業務,純是跟風短炒:「孖展幾日息都係百幾蚊,咁好搵,唔抽就笨啦。」根據招股書,靠售賣虛擬貨幣(玩家購買代幣作為遊戲的籌碼)賺錢的博雅,內地市場只佔其營業額的兩成八,反而港、澳、台的繁體語言市場,是博雅的最大客源,佔營業額五成八。

單一遊戲佔九成收入

博雅最大風險正是業務太過集中,旗下○八年推出的遊戲德州撲克,過去三年半都佔營業額近九成。公司主打的經典棋牌類遊戲,並非博雅獨家開發,其他開發商隨時可推出相同遊戲對撼。海通證券分析員王文力指,博雅需要創造更多「噱頭」,如微信的獨特表情符號,為遊戲添加附加價值,才能留住玩家:「始終要拍住騰訊(700)同阿里巴巴等大型平台,才有增長潛力。」亦有不少分析員將博雅和雲遊(484)兩間手機遊戲股直接比較,一名分析員稱,「雲遊注重自己研發嘅RPG(角色扮演)Game,玩家忠誠度高,會沉迷購買虛擬道具。博雅嘅德州撲克同鬥地主就鋪鋪清,欠缺持續性,而且其他公司一樣可以照出鬥地主嘅Game,競爭好大。」記者在faceboook試玩博雅的德州撲克,不少原本可供八至九個玩家一齊玩的「賭枱」,僅有兩至四名玩家。有鍾情德州撲克的玩家表示,較喜歡玩外國網站的版本,因為玩家較多,氣氛較好。博雅另一主打遊戲鬥地主,因每局遊戲只需三名玩家起,平均半分鐘就能成功「開房」。如今手機遊戲市場最吃香,博雅明顯力谷手機版客戶,當中玩家可得到的獎勵,遠比電腦版要多。另外,上市前,為加強「吸金」能力,博雅更改遊戲設定,令玩家每鋪賭注大幅增加,很快便輸「清袋」,搏玩家用真銀買代幣換取籌碼。今年上半年,博雅代幣銷售額超過三億元人民幣。不過,數據顯示,博雅旗下遊戲的玩家人數增幅,已大大縮減。以德州撲克為例,去年一年累計註冊玩家增長近四成四,但今年上半年累計註冊玩家增長僅一成七。遊戲世界日新月異,靠單一舊遊戲撐場的博雅,掛牌當日有望炒上,卻不宜追貨或長揸。今年十月初,因網龍將前景秀麗的遊戲及軟件分銷平台91無線,作價八十二億,賣予百度後,將一半收益派發特別息。十月中,公司股價跟隨板塊熱炒,一度炒上二十八元六角的歷史高位。不過,上月底,該股除淨後開始「肚瀉」,累跌超過三成八。市場普遍批評網龍前景欠佳,「賣仔」後已缺乏炒作概念。

光碟遊戲落伍

現時,網龍的本業是客戶端電腦遊戲,即光碟式網絡遊戲,近年來增速顯著減慢。一一年,網龍的91無線業務成為其新「水喉」。今年上半年,該業務收入近三億五千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近兩倍,引來百度的垂青。「賣仔」後,網龍雖然獲得大量現金,但集團頓失增長亮點。海通證券分析員王文力指,雖然網龍近來宣佈與台灣鴻海合作,開發網絡教育業務,但兩年內都不可能成形。興業研究分析員梁家威更直呼「失望」:「(網龍)好難再搵到賺錢好過91嘅業務,好失望,收咗一大筆錢,但唔知佢點用。」梁續指,網龍出售91無線之後,前景不清晰,市場上有不少更好的選擇,不建議買入網龍。

憧憬組

過去曾獲股民熱捧,與金山軟件一度平起平坐的軟件股金蝶國際(268),成為明日黃花組的「表表」者。儘管股價乘著科網熱,由年初至今累升六成四,但已較高位回落一成三,與股價勁升三倍的金山軟件(3888)相比,明顯被拋離。有外資科技股分析員解釋:「金蝶嘅Market Share(市佔率)舊年跌得好犀利,由一成四跌到得番百分之九,毛利率都跌緊,金蝶喺內地嘅競爭對手『用友』收入都跌,但Market Share升到超過兩成。」金蝶去年更發盈警,勁蝕二億元人民幣,令市場譁然。雖然集團致力轉型,透過裁減兩成五員工,併力谷雲端業務,今年首三季終於扭虧為盈,但只是微賺約一千六百萬人民幣。有分析員指,公司靠雲端扭轉局勢,復甦路仍很漫長:「內地雲端市場競爭好激烈,就算真係好似管理層講,雲端收入增長到六千萬,都係佔整體收入唔夠一成,邊度夠搜狐、QQ同Apple嘅雲端鬥?」金蝶另一「死因」,是未有隨著智能手機熱潮大力發展手機軟件,只集中企管軟件業務,分析員狠批金蝶管理層沒遠見:「金山一早就搞手機軟件,但金蝶遲入行,仲食老本靠同IMB合作,唔會再有高增長。」不過他認為金蝶未至於衰到貼地,因為其內地軟件市場仍有一定份額,但表現肯定會落後於整個科網板塊。

靠防毒軟件起家的金山軟件,最大亮點莫過於有「中國喬布斯」之稱的主席雷軍。近年,雷軍主力發展智能手機品牌小米,有中國版「蘋果」之譽,備受矚目。金山亦跟隨雷軍的步伐,大力發展手機軟件及遊戲業務,股價年初起如「坐火箭」,由不到六元,勁升超過三倍,至二十三元的歷史高位。東驥基金董事總經理龐寶林表示,旗下基金投資組合亦持有金山,他解釋:「揀得軟件股,只有金山或者金蝶兩個選擇,金山表現咁好,因為有搞手機!金蝶冇,股價差好遠。」截至今年六月的中期業績,金山娛樂軟件銷售收入按年勁升超過三成,至超過五億三千萬元人民幣。龐寶林認為,大市今個月將會調整,近兩個月熱炒的科網股將會繼續在低位徘徊一段時間,「科網股係時候要take profit,我喺廿三蚊(金山)時都賣咗少少,明年初應該可再重上廿三蚊。」儘管金山食正手機遊戲概念,不過有歐資分析員認為,要注意金山旗下遊戲的週期性及平均收入下跌,「金山每個月平均付費嘅客戶數升咗,但每個戶口嘅平均收入由四十七蚊跌到四十三蚊,即係客戶肯俾錢玩game嘅意慾不斷跌緊。」另一分析員認為,金山遊戲收入未必再有三成的爆發性增長,但其手機結合電腦軟件的強大平台,在業界仍有一定優勢。

藍籌股王騰訊(700)今年得多間大行大合奏唱好,股價不斷創新高。其中,摩通估價「最牛」,目標價高達五百零六元。不過,騰訊股價早前上試四百五十五元後,已回吐近百分之九,現價市盈率已高達四十八倍。分析員認為QQ收入增長無可避免放緩,但入股搜狗三成七股權後,可帶來額外約十六億元收入。如今,已有股東開始止賺套現。退休人士陳先生,一一年時,分別在一百四十及一百七十元價位買入騰訊,三年不到,已發了筆「橫財」。他笑言:「騰訊係龍頭股,貪佢增長得快!公司資產值低,但利潤增長率高,股價咪升得高囉!我喺三百幾放咗些少,止賺先。依家拎住三百股,升到四百五十蚊以上,再考慮放多啲。騰訊愈嚟愈大,增長無咁易,好似滙豐大笨象,好難再升一個開。」旗下基金同樣持有騰訊的龐寶林指,騰訊現價太高,不適宜撈底追入:「我就睇佢會跌到落三百八十,到時先係入市良機,長遠明年初升到五百真係唔奇。」中資分析員認為,騰訊的微信在內地市場有近乎壟斷地位,日後一旦收費,盈利增長將會大爆發,「退一步不講增值服務,只是加點廣告收入,微信概念已經是炒作的好藉口,而且未來還有民營銀行及小額貸款等新業務,我不覺得四百元的騰訊是貴。」

十月初上市的雲遊(484),表現好不威風,首日掛牌勁升三成二,翌日再炒上百分之六,三日累升近四成五,不少股民短炒獲利。不過,雲遊股價亦如坐過山車,昨日已從高位回落一成六。業務方面,主攻網頁遊戲研發的雲遊,仍穩坐內地網頁遊戲「一哥」地位,亦擁有知名遊戲發行平台「91 wan」。有分析員指,網頁遊戲性質與手機遊戲相近,雲遊較容易成功轉型至手遊,更具優勢的是其發行平台,因為內地發行商佔遊戲收入達六至七成,比研發業務更「吸金」。海通證券分析員王文力亦對雲遊睇高一線:「雲遊又係平台運營商,有分銷業務,可以收分成,風險比淨做研發商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69

三資企業發人債汰弱留強 - 人幣市場開放的好處!信報五月三十日,五月三十一日


獨臂刀姜大維,揚過喑然銷魂掌,誰個中年港人不知不嘵?但在現實金融世界,單拳行走江湖,真會天下無敵嗎?國內常有芸,要兩條腿走路。進可攻,退可守,雙拳齊發,左右開弓是基本。但觀乎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發展,一開始就是單腿走路。最近更發展至外匯管理局發難跟人民銀行角力,要在監管權上分一杯羹,在我等業內人看來,真是百般滋味。政出多門,計劃經濟,百病叢生。可會有小龍女來,為我打通經脈?都是回到現實世界道出緣由吧。
 
跨境貿易結算,從09年7月一開始,就只有進口商受惠,另一條腿,出口的,就不成。這不是政策不容而是行政不配所致。此話怎説?國內有貨品增值稅,但如是出口國外,就可括免,即所謂出口退稅。國內各監管部門已發展出一套完善的監管聯網系通。以往所有外貿都只可用外幣結算,銀行要替企業購入或賣出外匯作外貿交易,一定要有實據,否則就是違規。外管,銀行,海關全是電子聯網,監察容易。但稅局沒有聯網,出口如不收外匯而是人民幣,外管也沒有記錄。稅局就擔心會不會有人利用此缺口逃稅,令收入減少。於是就只給6百多家‘有誠信’的大企業用人民幣做出口結算,各大領導又再坐下來談新的監策系統才全面開通。一談就是一年多至去年十二月,才把名單擴大至6萬多家。但相對進口的,還是少。結果是貿帳上,人民幣是有出無入。
 
來到香港,貿易所得的人民幣就苦無出路。一是資本帳未開,不能回國內投資甚或存款。二是上面所說,國內可收人民幣的出口商有數量限,即連作爲交易媒體的武功也廢了一半,不能回流國內。加上升值預期,個人零售層面不斷吸納,在港人民幣存款由09年尾的63億激增至本年3月的4千5百多億了。但交易,儲蓄,投資功能不全,離國際化還遠。持有者都只有一個目的,投機升值,這絕不是好事。
 
第一個壞處,就是大量貸不出的存款,令本地人民幣利率低企跟國內脫節。扭曲了市場。也造就了這大半年人民幣點心債泛濫,即企業可用不合理的低價發債。但此又會否做成濫用資金,企業胡亂投資的問題?
 
點心人債泛指外國企業(不計金融機構)在港發行的小規模人民幣債券(相對國際債券市場一般規模而言)。最初發債者都是本地大企業如合和集團,招商局,華潤,跨國公司如麥當勞,卡特彼勒,聯合利華等。但再走下去,就來了不少三四綫的企業,並以定息3.5厘到 7厘不等拿到3年的貸款。相比國內7到8厘的實際3年利率,真是非常優惠!或你會問在資本帳未開下,發債人怎能把人民幣打回國內?嚴謹的大企業是事先拿了增加投資的批文或綠燈,否則就只可留在香港白付息。

發債償還現有債務
 
但也有不少三四綫的,短期內不打算申請增加國內投資。所得款,實是用來償還現有債務。以他們的背景和實力,又無信貸評級,到國際資本市場發債根本是天方夜談,更枉論可以已三數厘的息口融資了!他們拿了平錢,再在人民幣看漲的背景下,付少許差價做一個定價的貨幣交換(currency swap)就換回美金或港幣,成本比傳統的舉債渠道便宜得多!這情况似越演越烈,最近竟有不少每年營業額才20多億的來要求發債,還說息率不可高過國內基準貸款利率。這些生意,我幹不了。但投資者早已定睛人民幣升值的憧憬,忘掉要瞭解貸款用途和發債人實力了。記著,安排的投行不會坐盤,都是賣給他們的機構投資者和尊貴的私人銀行客戶。
 
人行外管又如何角力?外管體制上是人行內一員,人民幣不是外幣,故一路都由人行管理。中國在本年頭一季錄得6年以來首次貿易逆差,達10億美元。這對外管來說是好消息,可爲外匯儲備泄洪,减低升值壓力。但原來外匯儲備,在頭一季不跌而反升了7%接近2千億美元,突破了30億美元的心理關口。外管大吃一驚,一路查下去,才知什麽是時差滯後效應,市場如何運作。

增存款出路
 
人民幣看漲,哪個國內進口商不想延遲購匯付匯來節省成本?但這會加重人民幣升值壓力。於是,國內早已把3個月以上的進口信用證,企業進口後超過3個月才購匯付款的行爲,全納入外債指標的規模管理,即有上限不得超越。
 
但以人民幣作結算就不受此限制,人民幣非外幣也!是故,國內企業就通過銀行開出1年期之信用證到本港子公司或其他‘合作夥伴’,讓他們在港作抵押拿外幣貸款支付進口款。再利用本港人民幣不交收遠期合約(NDF)價格高於國內官價,低買高賣,做對沖之餘,再鎖定兩者差價賺取套戥(arbitrage)利潤。由於外匯都是由香港而出,國內外匯儲備就沒有因貿易逆差而下跌了。
 
內地人行一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對上面一直採支持態度。,市場行爲,必經之路也,而國際貿易,90天交收實屬正常,半年合理,一年也無不可。但廣州外管發難,並得中央支持。由於沒有條例可引,只可‘窗口勸籲’,各內銀不要再開出半年以上的信用證到香港。但半年內的NDF價錢不好,人民幣跨境結算量定會減少。本港金管也忽然配合,前所未有的,要銀行交出下半年增長計劃和降低貸存比率。實是要求銀行放慢業務,這有違自由市場原則之餘,又可會拖慢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幸好人行跟外管在推動資本賬開放方面,還是配合的。據瞭解,下一步是如內地的三資企業有‘投注差’ (即批准投資總額和股東資本之差額) ,將可試行到香港舉跨境人民幣債,這樣就增加了本地人民幣存款的出路,加強海外人民幣的儲蓄和投資功能,讓更多人,特別是海外企業,考慮收取人民幣,這是走向國際貨幣重要一步。投資出路增加時,先前發行了的點心債,二手價就有下調壓力。這也可慢慢打通市場健康,就是實力爲次的公司,不可能再以低價發債,也可淘汰不合資格者。這就是市場開放和自由化的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623

料汰弱留強 易用普及定輸贏

1 : GS(14)@2016-02-15 17:14:46

【明報專訊】隨?更多電子支付系統進駐香港,智能手機內電子支付愈出愈多,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預料,「這麼多支付系統,相信未來會有整頓,剩下的多數是容易使用,以及周圍都可以用的系統」。他不認為八達通卡遜色,並解釋不論老幼,付款時只需用八達通拍下去,「但用電話支付要找個app出來,有些人可能設了密碼,找QR code出來需要更多時間,雖說每個人都用智能電話,但是否每個人都懂用這種東西呢?」



不過,多個競爭對手今年農曆年均大派「利市」,更提供許多折扣優惠搶客。張耀堂認為,支付系統最初要搶佔市場要靠許多優惠,雖然他接受這種競爭,但坦言八達通若同樣做法,非持久之策,強調商戶接納程度才是成敗關鍵。據資料顯示,八達通現時每天平均交易超過1400萬宗,每日成交金額逾1.7億元。

成敗關鍵在商戶接納程度

對於金管局擬嚴格設立牌照制度,張耀堂表態贊成,認為有助支付系統在公平環境下競爭。他又稱,部分地區因不受監管,市場自然發展得較快,但如果香港市場有監管,可照?條例發展,「尤其香港是這麼成熟的市場,以及重視消費者保障的環境」,相信條例最終對市場有利。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215/news/eb_ebh3.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944

黃國英﹕加息助汰弱留強

1 : GS(14)@2018-02-27 08:04:12

【明報專訊】美股在雞年尾出現大幅波動,雖然及後即見回升,但這是一個典型的「灰犀牛」事件。美國經歷了「稅改」之後,其實對債券市場造成了一些本質改變,但投資者在長期的牛氣冲天下,對很多市場現實竟視而不見,又或是恐怕跳車過早而失卻了盈利,因此就沒有投資者肯率先作出反應,到真的情况突變,就一窩蜂出逃,這是人性的表現,實在不足為怪。

最後風險真的出現了,而且不可能只是一次,應該可以歸納為狗年結構風險。投資者不能不慎重處理,甚至更要有適當的改弦易轍以作適應。若仍然以雞年的方法來操作狗年的市况,恐怕不但會效果不佳,而且可能還要冒驚濤駭浪之苦,因此必須慎重處理。

雞年操作方法 不適合狗年

在這一刻對投資者的一個嚴峻考驗,要撫心自問,投資股票的原因是建基於「資金流向」抑或是「價值創造」呢?資金流向是傳統的操作,不必再細加討論;但如果是價值創造,則要考慮未來的加息步伐會否影響到這家公司的盈利基礎?

現在來看,息口上升是絕無疑問的事,那如果加息兩三次後,會否對投資者的目標造成嚴重的影響呢?狗年極大概率加息半厘至1厘,這樣的幅度會否造成投資者的股票的致命一擊呢?實在要小心考量。加息會令投資股票的成本增加,這是絕無異議的,但僅加三兩次息,是否都會對所有的公司造成結構破壞?相信事實並非如此。部分弱勢的公司可能會有沉重的負擔,但對強勢的公司來說,可能只是小菜一碟,甚至是有利可圖!因為假如是弱勢公司遭受龐大的壓力,甚至出現虧本,就有可能被強勢的公司所吞併,更加會造成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情况出現。大公司既然有龐大的盈利能力、有堅實的客戶基礎,長期的低息環境只是出現了一點漣漪,又真的會令大公司丟盔棄甲嗎?如果那麼容易就被擊潰,那還算什麼大公司呢?投資者最重要是要分辨出目標公司背後的實力,才能汰弱留強,才能有更好發揮。

市場有變化才有機會

每個投資者都有自由和選擇的權利,因此看清背後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事。市場中有變化才有機會,將劣勢變成優勢是精明的投資者的機會,如果把握得好,就更是更可上一層樓了,那又有什麼值得恐懼的呢?

投資者當然不能和市場趨勢來一個硬扛,一定要以柔克剛。在風浪面前,雖有危,但也有機。這種跌浪,通常都是既短且急,投資者就要早作適應了。在狂風驟雨之下,如何駕好汪洋中的一條船,不單是需要有技術,還要有膽識;不單是要贏取掌聲,還要獲取利潤!說來是老生常談,但其實是每個投資者都要做的功課。當市場中的風浪淘汰了高槓桿、高風險和盲目蠢動的一群,市場就會歸於平靜,又會再展開原來的趨勢。投資者如果處變不驚,就會有較好的優勢和機會來賺取利潤。

稅改加息 不能掉以輕心

現在市場基數已高,波幅變大是自然的現象。過去一路升來,基礎因素其實並沒有大變,現在才開始出現了稅改和加息這一類結構變動,投資者就不能掉以輕心,要做足防風準備,再沒有「慢牛直上」這回事了。現在可能變成是大風大浪,但是趨勢仍是向上,如何駕好自己的一葉扁舟,就要自己付出努力和認清方向了。

投資者要設想,如果加了半厘息之後,騰訊(0700)會否分崩離析?從此不能再稱霸中國呢?投資者也要自問,那些金融股假如在加息之後,會否再被監管?又或是會增加了盈利的能力呢?當然每隻股票對市場情况都有不同的反應,投資者不可能每一隻股票都可以細緻思考,但投資者卻可以選擇自己認為知道的東西來擇肥而噬,沒必要為了不了解的目標,或是為了展現自己的過人能力來以身犯險。

在市場中,保命最重要,盈利也很重要,但是自鳴得意、表現自己超凡的洞察力卻是沒有什麼價值的!反而可能有很大的風險!箇中取捨,就要看個人的抉擇,是要走一條康莊大道,還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就自行決定好了。

(本欄內容乃獲授權輯錄自香港電台普通話台財經節目《e線金融網》)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 財經新視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164&issue=2018022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00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