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比股神還會賺 巴菲特接班人現身

2011-10-03  TCW




九月十二日,《華爾街日 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財星》(Fortune)雜誌、《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三大國際財經媒體,斗大的新聞標題上,居然同時出現韋斯勒(Ted Weschler)這個大眾全然陌生的名字。

他創立的基金十一年報酬率一二三六%

這一天前,韋斯勒只是個擁有高額財富的基金經理人,唯一特殊的事蹟,是他以匿名方式,在二○一○和二○一一年,連續兩年標下了著名的慈善活動「巴菲特 (Warren Buffett)午餐」,兩次得標價總計高達五百二十萬美元,等於新台幣一億六千萬元。

但現在,韋斯勒擁有了眾人欽羨的新身分。

巴菲特的波克夏公司(Berkshire Hathaway),在九月十二日正式發出新聞稿,指定他為巴菲特的接班人選。在高齡八十一歲的巴菲特退休之後,韋斯勒將與另外一至兩位投資經理人,共同 管理波克夏高達六百一十五億美元,相當於新台幣一兆九千億元的股票投資部位。

和巴菲特共進午餐的人何其多,為何,股神選上韋斯勒?

多年協助巴菲特撰寫波克夏公司股東信,也是《財星》雜誌資深主筆的盧米斯(Carol J. Loomis)指出,假設投資人在二○○○年,也就是韋斯勒創立半島資本顧問公司(Peninsula Capital Advisor)的第一年,就投資此基金,到今年第一季,十一年來獲得的總報酬率竟高達一二三六%,也就是每投資一元,可以多拿到十二元!

而波克夏公司,在約當二○○○年到二○一○年底,整體報酬率是一五一%,雖然仍大幅打敗幾乎零報酬的美股大盤,但相較於韋斯勒一二三六%,整整八倍的驚人 報酬率,仍舊黯然失色。

這樣突出的績效,當然讓股神另眼相看。

但,韋斯勒不僅是投資績效優異,事實上,他在投資策略和個人風格上,也和巴菲特有許多相似之處。

他投資的原則一旦進場平均持股逾三年

根據各基金公司每季向美國證監會(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的申報資料,韋斯勒基金目前約十九億六千萬美元的持股總額中,只投資包括北美第一大衛星電視業者直接電視公司(DirecTV)、 一九五三年於紐約交易所上市的老牌化學原料公司格雷斯(W. R. Grace & Co.)等九檔股票。平均在一檔股票上,就投資超過兩億美元,也就是新台幣六十億元。

不僅如此,這九檔持股中,居然有兩檔已經連續持有超過八年,其他也持有平均三到五年的時間。

在過去十年變動快速、當紅產業不斷更替的投資市場中,這樣「以靜制動」的做法,看似不合常理,但卻與巴菲特曾描述自己「近乎怠惰的按兵不動」投資風格,完 美配對。

若說,長期抱股,是股神與接班人的第一個共通處。不眷戀繁華的紐約大都市,選擇在小城裡開始自己的投資事業,則是兩人第二個相同點。

巴菲特在紐約哥倫比亞商學院取得碩士學位後,一開始在投資名人葛拉漢(Benjamin Graham)位於紐約的投資公司工作。兩年後,年逾六十的葛拉漢決定退休,而二十六歲的巴菲特,也決定回到美國中部的家鄉奧馬哈(Omaha),開始自 己的投資事業。

在一九五○年代,選擇紐約以外的地方展開投資事業,其實是冒險舉動。連巴菲特的投資成績剛開始受到世人矚目時,《富比世》(Forbes)雜誌都以「奧馬 哈如何打敗華爾街」為標題大作文章,兩地差異可見一斑。

而韋斯勒在二十八歲時,也就是一九八九年,首次創立自己的基金投資公司。當時網際網路也不如現今發達,但韋斯勒卻選擇在距離紐約五百公里,維吉尼亞州一個 人口不到五萬人,相當於新北市中和地區八分之一人口的小城,夏洛特斯維爾(Charlottesville),開始他的投資生涯。而且一住就是二十二年, 直到現在,韋斯勒的驚人績效,都是在這小城裡創造出來。

此外,巴菲特對報業經營,也有著特殊感情。他在十九歲念大學時,就在家鄉的《林肯日報》擔任小主管,管理送報生,一九六九年更買下家鄉報紙《奧馬哈太陽 報》。在巴菲特的傳記書中,就曾提及,假如巴菲特不從事投資,那最有可能從事的就是新聞工作。

而早在十年前,韋斯勒除基金操盤外,就與友人共同創辦夏洛特斯維爾的一份當地報紙,做為私人投資。除了參加每季會議,也在報社的財務議題上,給予建議。

在今年七月二十六日,兩人第二次「巴菲特午餐」約會時,巴菲特主動對韋斯勒提出到波克夏任職的邀請。股神對媒體表示,其實自己對於韋斯勒是否接受提議「並 沒有多大把握」,因「他已在自己的基金中,賺到很多錢了,你可以從他的投標金額中看出。」

但以韋斯勒在短短一週內,就接受這份邀請看來,股神的魅力,凡人的確無法擋。

【延伸閱讀】前4大持股就占逾8成 ——韋斯勒基金持股與績效

北美第一大衛星電視業者 直接電視(DirecTV)26%報酬率比大盤高10個百分點

基礎化學原料老牌業者 格雷斯(W.R. Grace & Co.)25.1%報酬率比大盤高3個百分點

美國第二大洗腎中心 達維塔(DaVita)19%報酬率比大盤高7個百分點

全球知名媒體巨人 自由媒體集團(Liberty Media)11.8%報酬率比大盤高13個百分點

其他18.1%

註1.報酬率指今年以來該股相對大盤(道瓊工業指數)表現,統計至2011年9月24日註2.其他包括微拉西斯(7.7%)、高信通訊(3.5%)、辛辛 那堤(3.4%)、WSFS金融(3.1%)、光塔(0.4%)資料來源:美國證監會網站、鉅亨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78

SENSE隨筆150804煉神還虛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8/04/sense%e9%9a%a8%e7%ad%86150804%e7%85%89%e7%a5%9e%e9%82%84%e8%99%9b/

SENSE隨筆150804

中國武學境界(三) 煉神還虛

Tony執筆

 

「煉神還虛」是武學及內功的最高境界,當中要完成「易髓」功夫,練出「化勁」。將 “暗勁”練到至柔至順就是 “化勁”,即所謂「陰陽混成,剛柔悉化」。

 

在煉精化氣的初級階段,當然以基本功和技法為主,內功只是剛剛入門。在煉氣化神的中級階段,技法和內功並重。待暗勁練到一定火候,習武者會感到內功遠比技法更難練、更重要。從此時起,武功長進與否就由內功進境來決定。在練化勁時,幾乎完全要靠內功,內功大成,也標誌著化勁大成。

 

煉神還虛是對人體中樞神經及其反應能力的高級訓練。 根據傳統氣功理論,煉精化氣在下丹田完成,煉氣化神在中丹田完成,煉神還虛最終應在上丹田完成,由下而上,逐步升高。

 

煉神還虛要訣是「虛靜」二字。「虛」指內心虛空若谷,「靜」指心境淡泊守一,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要求心境達到極度空明寧靜的狀態,才能歸根復命。 道家養生術認為:「不認不知,無聲無臭,名曰希微,只這個便是全真妙本,人能透得,即刻知機」。也就是說,必須對外界幹擾全不理會,聽不到任何聲音,嗅不到任何氣味,凝神守一,不懈不僵,久而久之,才能悟透箇中奧妙之機。 在內功的最高境界,武學與道家互通互融,達到了高度的一致,這就是「拳道合一」。

 

練習化勁時,習武者周身內外全仗真意運用,手足動作所用之力,實而若虛。其運氣亦不著意,亦非全不著意,忽隱忽現,若有若無。呼吸似有似無,以真息行之。 練到至虛,則身無其身,心無其心。

 

以下是一些武學大師記錄練習化勁時的體會:

孫祿堂練化勁,每天練一形之勢,到停勢時,心中神氣一定,就感到腹部如有物萌動,後來又出現周身發空的景象,覺得身體一毫也不敢動。再練一些日子,感到丹田內如有兩物相爭,漸漸安靜,內外一氣,緩緩悠悠練之,不敢有一毫不平穩處。不論行、走、坐、立,內中皆有或動或不動的感覺。有時熟睡時內中忽動,動而即醒。再過一段時間,睡熟後內中不動,周身似空,融融和和,而且不論靜坐,練拳都會產生這樣的感覺,到這時才體會到拳術與丹理是同一。

 

尚濟也有類似體會:「在作靜功時,閉目合睛,抱神歸一,便會覺得宇宙之大,空無一物,眼前一片光明。自身虛無縹緲,遨遊太空,一不小心,就有摔下來的危險,所以精神又要十分集中。 作動功時,便覺飄飄蕩蕩,如三尺羅衣,掛在無影樹上,心無其心,身無其身,隨意而動,無可無不可。又如懸肘寫大草,將意、氣、神集中到筆尖上,按中有提,提中有按,任意而動,則筆走龍蛇。如用之應敵,本無意打他,只是隨進攻之勢,隨意應之,不見而章,無為而成,往往可將對方擊出甚遠。」這即拳經中所說:「拳無拳,意無意,無意之中是真意。」

 

在長期的內心虛靜的狀態下,中樞神經的反應可達極其敏銳的地步,乃至「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 這是形容習武者的感覺靈敏已達極處,即使加上像一片羽毛,一隻蒼蠅那樣微乎其微的力量,也能立即覺察清楚並作出反應。習武者練出了這樣的功夫,在與人交手時,只要一搭上手,對敵人的功力深淺即已盡悉無餘,而敵人卻懵然不知,只能處處被動,為我所制。

 

氣功界把練神還虛的最終境界稱作「返本還元,復歸於嬰兒」。道家養生學認為,嬰兒狀態是人的原始狀態,是人體生命的本來面目。在嬰兒狀態,體內陰陽自然平衡,內氣無所不通,意、氣、神三者合一。 氣功之道在於以入靜的方式,切斷外來幹擾,將意識集中於體內,再通過一定的功法,使其逐漸恢復到最初的自然狀態,務使意、氣、神重新合一。

既要復歸到嬰兒狀態,那麼不僅要求精神上無思無念,無牽無掛,而且在呼吸上也須復歸到嬰兒的「胎息」狀態。所謂胎息」,就是模仿嬰兒在母腹中的呼吸,自服內氣,呼吸皆用鼻而不用口。吸氣綿長深透,呼氣微細若無,不論吸氣、呼氣都不要讓自己聽到,不發出任何微細之聲。同時還要模仿嬰兒的手形和精神狀況,即所謂「握固守一」,「握固」是兩手拇指內蜷,由其餘四指從外握之。「守一」指意念守神抱一,不受任何外界幹擾。

 

一般技擊家講究的是以快打慢、以強擊弱;高明的武術家卻把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奉為準則,面對強手能心平氣靜,以逸待勞,後發制人。與人交手時,心境空明,置勝敗於不計,置生死於度外,形神合一,心無定式,其動作或快或慢,或柔或剛,如行雲流水,綿綿不斷,又如錢塘之潮,滾滾而來,令對手無招架之功,無退避之處,處處無不受制。

 

練成了化勁的人才真正能稱得上武學大師,他們大多儒雅清秀,目光澄澈,步履輕盈,兩眉正中隱約有紅光,拳經上叫「一點靈光吊在眉」,又稱「光聚天心」。不過,在練成暗勁的武術家中,能最終練成化勁的也不過一百人中有那麼一、兩個吧!

一個人從十歲開始練武,就算天資聰穎,又有名師指點,在不間斷練習的前提下,也需要至少二十年時間才能走完從明勁到化勁這一段漫長的路程。但實際上所耗費的時間比這還要長,因為人在年輕時,對於高境界的內功不容易領悟,很難做到抱神守一、專氣致柔。 內功的修煉與年紀、閱歷、文化修養極有關係,一般人到中年才能悟出箇中真蹄,完成由淺入深、由淺亂到渾厚的修煉過程。所以,真正在武學上大有成就的人大多在四十歲以上。

 

 

資料來源          : 《功夫中國武術文化》(2013)    王廣西

出版社     :知書房出版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0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