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籽】二代目朝朝六點揀靚牛肉 老字號牛丸爽彈的秘密
1 :
GS(14)@2017-10-22 17:28:02手打牛丸已成往事,機打一樣可以很爽彈,甚至青出於藍。
【飲食籽:故味重嚐】牛丸的精粹,在於爽彈。電影內,雙手持鐵棒猛打牛肉,肉漿橫飛,一粒牛丸可以彈如乒乓;現實中,鐵棒至少幾斤重,持棒最多打半小時,應該手軟。機器早已取代人手,手打牛丸已成往事,機械鐵鎚高速運轉,模仿手打效果,牛丸一樣爽彈,甚至青出於藍。唯一不變的是對牛丸的執着,三十五年來,每日清晨六時到街市買第一水牛肉,趁牛肉細胞未死時,把握時間打出爽彈的牛丸。它,是元朗老字號——勝利牛丸。
胡卓龍(Ian),是「勝利牛丸」的第二代傳人。我跟他相約清晨六時,在元朗同益街市正門等,見面第一句是:「不好意思,要你這麼早起身,但打牛丸就是要早起。」Ian笑着對我說。說畢,他收起笑容,一副嚴肅的神情步入街市。六點到街市,對他來說是基本,「因為想牛肉仍然新鮮,剛剛宰起,細胞未全死的時候,就拿去打牛丸。」Ian轉個頭來解釋後,繼續行向肉檔。只見他跟檔主打聲招呼,埋位就開始自己劏牛肉,要多少劏多少,熟得像在自己家,「由爸爸開始,幾十年都是這樣,所以不會每日講價或付款,過到去就埋位。然後每檔都買完後,就每星期結賬。」Ian說。做牛丸只用肉眼及後腿肉,夠瘦打出來夠彈性,行勻街市內四、五檔肉枱,牛肉才勉強夠用,有時這裏牛肉質素差一點的話,他甚至到另一個街市補貨。Ian摸一摸牛肉,手起刀落,將最後一塊扔進肉籃,說:「牛肉,始終都要自己選,摸過、碰過,知道軟不軟,色澤好不好,才夠膽用來打牛丸。」若然牛隻離開時不安詳,或者不是一下子就離去,就會緊張,緊張肉就會硬,硬了,有時就打不到牛丸。「通常六點到街市,六點半之前就回到廠了。」隨Ian下車,「勝利牛丸食品廠」七隻大字映入眼簾。他遞過耳塞說:「待會打牛丸會很嘈,你當嘈過打樁就可以,所以一定要戴耳塞。」踏入廠房,一邊極冷,一邊極熱。冷,因為要保持牛肉新鮮;熱,因為要煲滾水煮牛丸。備受冷熱煎熬,Ian早習以為常,開始切牛肉、開機器打牛丸。開動機器前,他說了最後一句:「牛肉用機打,一個小時就打完;如果用手打,可能就要三小時。你說牛肉放三小時還是一小時比較新鮮呢?」然後他的聲音就被機器搥打聲蓋過,剩下我一個在這些牛丸噪音中,好好思索這條問題。
胡卓龍(Ian),勝利牛丸第二代傳人。
清晨六點到街市選牛肉,趁牛肉剛剛宰起,細胞未全死時已經拿去打牛丸。
機械鐵鎚不停高速運轉,模仿手打效果。
唧牛丸有機器代勞,但要時刻檢查形狀、大小。
淨牛丸 $34
三併粉麵 $34
勝利牛丸元朗裕景坊20號祥發大廈地下記者:黃子卓攝影:王國輝、許先煜編輯:陳慧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1021/20189364
【58歲創業】住家靚湯PMQ復活 朝朝走勻四區買餸
1 :
GS(14)@2018-01-15 02:57:29本是家庭主婦的范太,58歲創業賣無味精住家菜,開業兩年結業,最近在上環PMQ復出。
「范湯皇」老闆范太:「我幾多歲開始創業?兩年前在太安樓開了范湯皇,我現在快60歲,之前我未工作過,特別羨慕拿着手袋返工的人。」原是家庭主婦的她,58歲創業賣無味精住家菜,開業兩年後因被迫遷結業,最近在上環PMQ搞pop-up餐廳復出。
范太說:「現在午市賣幾款套餐,晚市是隨心,沒有餐牌,當天我做到甚麼便做甚麼,今日我預備了燜豬手,還有香煎連鱗黃腳鱲,連鱗煎會有油香;煎時不能太猛火,火太猛,鱗不脆,魚便不好吃,其實人人都識煎魚,只是有沒有心機吧!」今次她與「孖人廚房」合作,餐廳Taste Kitchen在PMQ一樓,12月開設,會輪流和廚師合作,每月設不同主題。「知道范太被迫遷結業,難免有些可惜,我們餐廳有這個孵化器意念,希望香港有心煮食的人,可以在這個平台做自己喜歡的事。」孖人廚房負責人伍栢華(Caleb)說。
香煎連鱗黃腳鱲,要慢煎,工夫不多,卻是心機,$298。
咖喱牛腩飯$68。
范太58歲才追夢,不會太遲嗎?她笑說:「我很喜歡煮飯,那時有小朋友,和先生說當他們5歲便讓我去工作,我要返工,我想返工的,但我先生說不能,無可能,要照顧小朋友;那十歲呢?十歲都不能;十五歲呢?最後等小朋友嫁了,那便可以了。那時在太安樓找了間舖,連賣甚麼都未決定好,便膽粗粗開檔了。」她主打住家菜,有老火靚湯,還記得當時招牌石崇魚湯,很有媽媽的味道。「行街見到人一袋袋拿着味精飯回家,我覺得好慘,不如賣靚湯賣靚飯。我都好意外為何自己可以做到,我又未做過廚師,又未學過,說老實,連大爐都不懂得怎樣開。
招牌番茄牛肉飯,是昔日招牌,以鮮番茄炒飯,$68。
三豆素湯,午市設一款無味精老火湯,$38。
有些老闆笑我,為甚麼你不懂得切東西?我其實真是不懂得切東西,以前家裏都有姐姐切,應該是說我無刀法。他們是紅褲仔,助手拋鑊都比我在行。」縱如此,但仍有識貨之人,「像我們的蝦仁炒蛋,我們的蝦要用新鮮蝦,不用雪藏蝦,在太安樓這小社區賣88元一個蝦仁炒蛋,那時每日都賣好多。」至今她仍堅持每日走遍四個街市,「我將家中那套搬到做生意,其實是可以的,客人吃得出有分別,我去大埔買魚,去沙田買菜,到金華街買雞,接着到西灣河買蝦,都是駕車去,亦不怕花時間,始終是自己喜歡做的東西。」結業後一直希望覓舖重開,「租又貴,人工又貴,地方又難,要再找過間舖,在香港是很難的事,隨遇而安吧。」
Taste Kitchen(pop-up至2月22日)上環PMQ一樓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鄧鴻欣全新旅遊專頁,即like籽想旅行:
https://fb.com/travel.appleseed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113/20272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