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出獄後的薛蠻子有了新生活:不再嫖娼 投資成人用品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08/148806.html

i黑馬:前年9月,天使投資人薛蠻子出事兒了,在監獄呆了半年多,去年4月出獄,出獄後,其在虛擬世界的影響力下降了,但並不妨礙一些創業者在線下繼續消費他的剩余價值。一起來看看,薛蠻子的近況如何?

 
在權力和財富糾織的輿論場叢林里,這位昔日的微博大V避開曾經給他帶來過榮光與恥辱的公共議題,試圖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從頭來過。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記者,他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每天過得很開心,為什麽不開心呢?坐在家里賺錢,多好!”
 
文|楊林 汪再興
 
7個月的看守所生活並沒有太多減損薛蠻子在現實世界的影響力,因為他自稱在6個月內連續投資了34個創業項目,如果這個說法屬實,這在投資界是一個極其高效的數字。在位於北京順義的別墅里,重獲自由後首次接受媒體采訪的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記者,他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每天過得很開心,為什麽不開心呢?坐在家里賺錢,多好!”
 
薛蠻子是在2014年4月16日晚上7點離開北京市第一看守所的。一位與他相熟的朋友向《博客天下》轉述薛蠻子的話:“有關部門告訴他在外面要低調。”
 
此前,這位在微博繁盛時代自稱微博皇帝的大V因為嫖娼和涉嫌聚眾淫亂先後被行政和刑事拘留。在被羈押7個月後,他因為身患直腸癌而獲得取保候審。
 
除了臉頰略顯消瘦,這位原名薛必群的61歲美籍華人重回公共視野後的外表並無明顯變化。接受采訪時說到激動處,不時蹦出北京俚語/京罵以及英文單詞。
 
變化發生在暗處。他的新浪微博粉絲數量下降了100萬。出事前,他熱衷點評、轉發公共事件,批評政府作為。出事後,他只轉發,極少發原創微博。訪談中,他只談商業,不涉政治,甚至要求來拜訪他的創業者“莫談國是”。
 
從2013年8月23日薛蠻子因為嫖娼被收押至今的496天里,這位微博大V經歷了世俗名聲與虛擬權力達到頂峰後的急遽下墜,正在努力適應並接受這種不再熱鬧的生活。
 
多數時間里,滿頭白發的薛蠻子喜歡坐在自家別墅一樓靠窗的黑色沙發上,透過玻璃,能看到許多創業者從他院子走進走出。
 
離開看守所後的薛蠻子遵循著投資人的生活方式,每天早起晚睡,中間忙於接見各種創業者。
 
現在,薛蠻子每天都會接待七八批創業者,投資的項目也五花八門,涉及火鍋外賣、同性戀形婚軟件、Cosplay以及成人用品等領域。
 
只要天氣不是很冷,薛蠻子常在晚飯後在小區散步。一位他投資的年輕人說,陪他散步的大多是創業者,薛蠻子的很多投資決定都是在小區里散步時做出的。
 
出事以後,薛蠻子散步時也會偶遇尷尬。小區保安告訴《博客天下》,一些人見到他會對他指指點點,但薛蠻子似乎不在意,甚至會主動上前和他們熱情地打招呼。
 
在半個月前的一次薛蠻子與創業者見面會上,《博客天下》記者看到薛蠻子的做法是坐在沙發的正中央,讓創業者挨個站起身來發言,或者說自己的創業項目,或者給他已經投資的一個項目提出建議。
 
挑食火鍋外賣創始人竇高峰記得,在決定給他投資前,薛蠻子先在家里叫了三次外賣火鍋,第四次見面的時候,才聊了十分鐘,薛蠻子突然說,“行,把你的賬號給我,這個項目我投了。”
 
竇高峰覺得很驚訝,因為當時他的挑食火鍋還只是試運營階段,沒有正式上線,於是追問了句,“那就談定了?”薛蠻子說,“談定了”。
 
有一些項目的投資進程因為薛蠻子出事而被打斷。拉拉公園創始人廖卓營告訴《博客天下》,早在2013年7月就和薛談過這個項目,當時薛說:“這小夥子不錯,今天你們先回去”。
 
直到2014年11月,廖卓營才拿到出獄後的薛蠻子的投資。廖卓營回憶,他曾和薛蠻子開玩笑說,如果能夠在2013年拿到投資就好了,薛很爽快地說,“是我錯了”。
 
薛蠻子向記者描述離開看守所後的生活:如果在北京的話,偶爾晚上會和自己曾經投資過的人一起吃飯,除了這些創業者之外,他很少去公共場合,不喜歡出頭露面。
 
但現在,薛蠻子的90後投資合夥人吳幽偶爾會拿薛蠻子之前上央視道歉的事情來開玩笑,雖然薛從不生氣,“但是並不意味著他心里不在乎,也不意味著那段經歷對他現在的投資沒有影響。”並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找他來投資自己的項目,一些有實力的創業者甚至擔心薛的投資會對自己的創業項目帶來影響。
 
吳幽說,有一個項目,薛蠻子很看好,打算投資,但項目負責人最後放棄接受薛的投資,因為“嫖娼的名聲不好聽”。
 
認識薛蠻子5年多的創業者陳柏成也註意到,“薛蠻子行事比過去低調很多。”一次會面結束後,陳按照習慣提出要和薛蠻子合影,但是被薛反常地拒絕了。陳柏成回家後,薛打來電話強調,不要在任何公開場合發布他的影像照片。
 
陳柏成的另一個直觀感受是,“他出來之後,我去見他,整個人和出事之前相比消瘦得厲害,那麽註重形象的人,衣服上的扣子都快掉了。”
 
一位創業者在薛蠻子面前提到他是微博大V,像個皇上一樣。薛告訴這位創業者,“那是過去,在外面千萬不要這麽講。勿談國是。”
 
記者問薛“為什麽現在不上電視節目了”,他聳聳肩,滿臉的不耐煩,“不去不去,累死了,從早上8點站到晚上12點,凡是出頭露面、上屏幕的事情都太累。”
 
聊起最近投資的商業項目時,他津津樂道,口若懸河。一旦談到過去的事,他則面露尷尬,口吻近乎賣萌,“就不告訴你”,或者“我就是不說”。
 
當《博客天下》記者和他聊及秦皇島一位副處級幹部馬超群貪汙億萬的新聞事件時,他低頭不語,過了好幾秒鐘之後悶聲說,“無恥,真無恥”。有那麽一瞬,他流露出自己昔日在微博上點評公共事件的態度。不過很快,他又恢複到一種近乎警惕的狀態,“我不關註公共事件。”
 
“那聊下你此前支持的打拐呢?”記者問。薛蠻子回答,偶爾轉發,也只是轉發。“這個事就別說了。”
 
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現在他每天在微博上花費的時間不多,“幾十分鐘而已”。
 
從薛蠻子離開看守所開始更新微博,到2014年12月29日下午5點,他一共轉發了4353條微博,平均每天轉發17條微博。而出事前,他一共更新了85012條微博,平均每天78條。
 
他正努力與以往那個經常在微博上評論公共事件的“薛蠻子”形象做切割,然而,他的人生跟微博興衰緊密地捆綁在一起。
 
王興(化名)看見薛蠻子在央視上公開道歉時,這位專門負責微博運營的新浪員工就開始擔心“薛蠻子事件”會對微博的活躍度產生影響。事實也是如此,薛蠻子被抓成為微博活躍度變化的一個分水嶺。
 
“在那之前,微博的熱門話題排行榜上多是一些和社會公共事件有關的,也涉及到一些大V的言論行動,在那事之後,現在的熱門話題就盡是明星八卦和‘雞湯’。”王興描述這種變化。
 
王興記得,2009年新浪微博誕生之初,新浪的編輯會邀請很多在微博誕生前就已經擁有知名度的意見領袖參與微博熱門話題互動,幫助他們在微博上積累知名度,但薛蠻子並不屬於這種情況。“他成為大V的道路並沒有依靠微博官方提供的幫助,完全是靠自我炒作,自然也不會感激微博。”
 
王興說,他不願意找薛蠻子合作的原因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新浪微博方面發現薛蠻子發布的微博中包含謠言,以及他的微博話題總是喜歡觸碰敏感事件。
 
薛蠻子在面對央視鏡頭時也梳理了自己粉絲在微博上暴漲的過程。
 
第二個階段是2011年5月,“薛蠻子”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罹患癌癥的消息,再次引來粉絲量的大幅增長,很快就超過了100萬。
 
此後,央視等媒體在報道薛蠻子微博傳謠事件時,將薛蠻子曾在微博上發布的“舟山人頭發里汞超標”、“自來水里含避孕藥”、“南京豬肉鉛超標”、“惠州豬肝銅超標”等內容定性為“不實言論”,並“給當地產業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
 
但在2013年前,這些評價公共事件的微博讓薛蠻子從天使投資人轉型為網絡意見領袖。
 
在另一位微博“大V”鄧飛看來,薛蠻子其實並非“公知”。他告訴《博客天下》:“薛蠻子首先是個商人,他一直做投資,有了微博之後靠參與微博打拐行動才提升了影響力。”
 
鄧飛說,薛蠻子作為一個商人的邏輯是投入和產出。“所以說當他看到這個影響力有利於他做生意,得到了無論怎麽有錢都得不到的尊重。”
 
鄧飛認為,薛蠻子雖然沒有給公益投入很多錢,但他確實也做出了很大貢獻,因為他投入了影響力和傳播能力。“很多人問我,薛老又沒有給你投很多錢,你為什麽跟他關系那麽好?我說其實不是錢的問題,是他能夠親身參與和支持,這個比錢更重要。”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教授於建嶸也認同這一觀點。他認為,在微博上做公益或轉發各種監督政府和為民生呼籲的言論,是網絡大V鞏固粉絲、提高話語權的有效手段。而靠投資起家,眼光精準的薛蠻子也精明地參透了這一點。
 
於建嶸認為,薛蠻子在微博上造謠是因為“他成為大V後被架得下不來了,為了黏住粉絲,繼續自己的網絡影響力,只能不斷轉發各種老百姓願意看的內容,給人一種自己說出了平民心聲的印象”。
 
在一些熟悉薛蠻子的人看來,薛蠻子在出事前不斷在微博上塑造的熱衷公益和意見領袖的形象,不過是他在給自己的商人本質披上了一件華服。
 
2011年5月20日,薛蠻子確診患有癌癥,當時他在電話里告訴於建嶸,他想在最快的時間看到他。於建嶸告訴《博客天下》,當時自己正在武漢做博士論文答辯,心急火燎地往回趕,以為要上演類似“托孤”的戲碼,“肯定是很大的事”。但是趕到北京見到薛蠻子,才發現後者拉來了他投資的華藝傳媒的創始人杜子建,準備說服於建嶸一起做生意。這件事過後,於建嶸對薛蠻重新定義,“他就是一個商人”。
 
於建嶸坦言,自己並不是很喜歡跟薛蠻子這類的商人打交道。因微博打拐火起來後,薛蠻子幾次到宋莊找於建嶸提出合作要求,但是被於拒絕,“我們做的是很純粹的事情,和商業沒有關系。”
 
一位與他相熟的投資人更是直接評價薛蠻子的生意與微博的關系,“在微博打拐前,薛蠻子在投資圈里的名氣根本排不上前20名,打拐成名後的他才慢慢在投資圈里找到好項目。”徐小平、李開複、陳誌武等也是因為微博打拐才與薛熟悉起來。
 
微博皇帝的生意
 
在中國做了將近23年生意,薛蠻子總能抓住社會變革中湧現出的商機。
 
薛蠻子第一次在中國抓住商機是1991年。他從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回到北京,看到固定電話普及率還不足1.7%,就將電信設備賣給通信行業的客戶,隨後又通過資本運作,成為中國第一代天使投資人。
 
這種敏銳捕捉商機的能力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又派上了用場。這一次,他要把自己在微博上獲得的影響力轉化為商業利益。這個過程必須依靠不斷觸及政治禁忌、評論公共事件完成。
 
2013年前,薛蠻子顯然對在微博上淘金信心百倍,至少在投資布局上,微博營銷賬號成為他的投資重點。
 
2009年,微博興起之時,經常泡在天涯上的杜子建、玩論壇的“酒紅冰藍”等人成為微博第一批用戶。2010年4月,杜子建收購了第一個草根微博賬號。
 
這就是如今眾多“草根大號”的由來。2010年12月,投資人薛蠻子看上了杜子建的草根大號,便拉上藍色光標各出資250萬元,認購杜子建公司全部股權的24.5%。此外,藍色光標自己750多個客戶的微博需求全部交由杜子建的公司打理。
 
按照媒體報道以及業內人士介紹,新浪微博草根大號賬戶的操控者主要有三人:蔡文勝、杜子建和“酒紅冰藍”(肖俊麗)。來自《創業家》的報道稱,杜子建擁有新浪草根微博前50名中的15個。但是,這些所謂大號大部分粉絲都是僵屍粉。
 
報道還說,一位對薛蠻子和杜子建都熟悉的人士說,杜子建公司的客戶和部分大號實際控制權在薛蠻子和藍色光標手上。杜子建拒絕對《博客天下》評價他與薛蠻子此前的生意關系,“這個跟我沒關系。”
 
當時,薛蠻子除了通過杜子建收購草根賬號外,還在微博上建立了屬於自己品牌的商業運營賬號,《蠻子文摘》。《蠻子文摘》於2012年2月18日正式上線,公開資料顯示其為薛蠻子每日碎片化的微博信息重新分類整合形成新型交互式產物。在成立初期,薛蠻子曾多次為它站臺,並接受媒體采訪。
 
《蠻子文摘》位於北京東三環建外SOHO17棟26層的辦公地點,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家網絡遊戲公司。
 
《蠻子文摘》前員工劉明(化名)回憶,他們的辦公室面積不到40平米,常年只有四五名員工,薛蠻子本人不在此設辦公席位。但劉明說,《蠻子文摘》成立初衷就是為薛蠻子服務的,吸引粉絲,梳理薛本人所關註的熱門事件成為文摘的首要任務。作為微博自媒體公號,《蠻子文摘》也跟隨薛蠻子之後參與了多次公共事件,例如,救治白血病女孩魯若晴,以及呼籲為刻假章救妻的北京人廖丹進行捐款。
 
彼時,《蠻子文摘》為了迅速吸引粉絲和話題,提出向民間高手征稿的戰略,投稿的微博48小時轉發過5000次,即付獎金1000元。與此同時,薛稱每一條上線的文摘都會經過他本人的審核,“我是給新浪打工,用我的眼光給大家做信息過濾,不說假話、不傳謠、不說廢話。”
 
效果也確實立竿見影,據之前SocialMouths統計,《蠻子文摘》曾兩天內就收到投稿近500篇,半年時間吸粉24萬人。
 
雖然《蠻子文摘》沒有對外曝光過其商業運營手段。但此前主編申音向媒體承認,肯定會有“商業化的考慮”。另一位曾在文摘工作過的員工告訴記者,如果《蠻子文摘》去掉“蠻子”二字,其受關註度與商業價值將會大打折扣。
 
劉明說,《蠻子文摘》成立初期,薛蠻子曾對其做出了明確的要求,最被強調的一點就是不能傳謠。也因為這個規定,《蠻子文摘》成員每天都會花大量時間來確定所轉發內容的真實性,“打個比方,薛老發一條微博可能用時一分鐘,但是我們對這條微博可能會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甄別。”
 
劉明認為,薛蠻子網絡傳謠,是因為他微博發布數量過於巨大,加上本身知識層面的欠缺,所以無法對每一條微博內容都加以保證。
 
至於記者追問“是否會對薛蠻子微博內容的真實性加以提醒”的問題,劉明用了另一個比方,“你們老板喜歡抽煙,這是個惡習,你可以提醒他一次,但是你能天天都提醒嗎?”
 
雖然薛蠻子當初曾對媒體宣稱,自己會對屬於自己品牌的這個微博賬號發布的每一條內容都嚴加把控,但實際情況是,薛只是監管了一段時間,就將文摘全權交給申音打理,較少過問。
 
一個例證是,在薛蠻子因為嫖娼被抓兩天之後,《蠻子文摘》還在正常更新。對此,劉明的解釋是:“我們都是從電視新聞上才知道‘大老板’出事了,起初大家以為這消息是假的,誰知道真的出事了,不過等我們看到已經是他被抓兩天後了。”
 
在2013年以前,微博活躍度節節攀升的時代,無論是運營《蠻子文摘》還是投資草根賬號都是一門有利可圖的生意,但在2013年,這卻成為一門危險的生意。
 
2013年8月19日,因編造散布“7·23”動車事故賠償外籍遊客2億元、雷鋒生活奢侈、張海迪擁有日本國籍等謠言,北京爾瑪互動營銷策劃有限公司前員工秦火火(原名秦誌暉)、立二拆四(原名楊秀宇)被抓。據《南方周末》報道,一場以打擊網絡謠言為主的網絡“嚴打”行動,正在席卷整個中國。從2013年8月20日到8月31日,短短12天內,數以百計的網民因“制造傳播謠言”而遭處理。其中,僅湖北一地就刑事拘留5人,行政拘留90人。其中有網絡推手“秦火火”、《新快報》記者劉虎,接著是普通網民,如發布“狼牙山五壯士是土八路”的男子張某、詢問“是否發生命案”的河北女子趙某。
 
事後看,當時的杜子建和薛蠻子立即在網絡上和秦火火撇清關系。
 
杜子建在微博上稱,“我公司2005年開業時,秦火火曾在我公司任職,但經十幾天觀察,發現此人人格有問題,就當即開除,再無聯系”。
 
薛蠻子隨後轉發了該條微博,並評論道:“@杜子建你在2005年曾雇傭過秦火火,當年便解雇了他;我2010年投資你,秦火火跟我有一毛錢關系嗎?”
 
危險的征兆一再出現。在秦火火被捕兩天後,也就是2013年8月21日央視13套的早間新聞中,當提到公安機關打擊網絡造謠違法犯罪的時候,畫面中出現了“秦火火薛蠻子團夥:中國最大的網絡黑社會”的字樣,當時有很多網友在薛蠻子的微博下留言,“你是怎麽關註秦火火的?他當年是無名小卒,你卻無數次轉發他的微博。早就懷疑你了。”
 
在薛蠻子被捕的前一天,也就是2013年8月22日,律師肖芳華轉發了一條薛蠻子遊覽成都的微博,並開玩笑,“央視已把你打成網絡黑社會了,你怎麽還有閑情遊山玩水?”薛蠻子重新轉發後回複,“毛澤東有詞曰: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哈哈”。
 
此時距離他被捕只有33個小時左右。
 
很難判斷薛蠻子何時進入官方管控視野,但到2013年夏天,大V們與監管當局關系已經顯得十分微妙。
 
2013年8月10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魯煒邀請紀連海、廖玒、陳里、潘石屹、薛蠻子等十多位網絡名人座談交流。魯煒就網絡名人社會責任提出六點希望和堅守“七條底線”的共識。
 
一位參會人士告訴《博客天下》,那場座談會更像是一個微博大V的社會責任論壇。“很多大V說話不負責,而且這些人都具有一定的社會影響力,魯煒就提出了七條底線,目的是讓這些大V能夠註意自己在網絡上面的言行,平時說話都收斂一些。”
 
該人士回憶,當天座談會上,薛蠻子和魯煒有過直接的交流。魯煒先站了起來,然後薛蠻子也起身,兩人先是相互寒暄幾句。魯煒希望薛蠻子繼續在網絡上發揮正面作用,薛蠻子表示一定嚴格遵守七條底線,杜絕網絡謠言。但這並不是薛蠻子第一次見到魯煒。早在2013年3月,薛蠻子、李開複等大V曾在北京的M餐廳與魯煒聚餐。
 
而就在網信辦主任魯煒邀請大V們參加座談會的3個月前,2013年5月2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國家互聯網信息辦正在全國範圍內集中部署打擊利用互聯網造謠和故意傳播謠言行為。
 
2013年8月10日那場座談會結束後,參會大V都被央視邀請到財經頻道的《對話》欄目,談如何破解網絡謠言。面對央視,薛蠻子發言稱,“在網絡上造謠沒有成本,還可以撈到粉絲,這個謠誰不造啊。”薛蠻子甚至提出要讓造謠者付出代價,如果造謠一次罰款100萬,就不會有人造謠了。
 
薛蠻子的發言立刻得到了現場很多大V的認同,現場響起一片掌聲。當天,身著一件白色唐裝的他在身邊一水統一黑色正裝的13位大V里顯得格外顯眼。
 
13天後,2013年8月23日,薛蠻子在北京安慧北里一小區因為嫖娼被北京警方抓獲。8月29日,《人民日報》和新華社分別發表文章警告網絡大V“要以薛蠻子為戒”,“堅守道德、法律底線”。
 
2013年9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幹問題的解釋》,“利用信息網絡誹謗他人,同一誹謗信息實際被點擊、瀏覽次數達到5000次以上,或者被轉發次數達到500次以上的,應當認定為刑法第246條第1款規定的情節嚴重,可構成誹謗罪。”
 
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刑拘中的薛蠻子還主動向民警提出條件:“我了解媒體,這方面我有經驗,你們找一個影響大的媒體,我們一起來設計,讓戴著手銬的‘薛蠻子’來說網絡上的事兒,配合做好宣傳,我也能早幾天出去。”
 
2013年的秋天,SOHO中國董事長、新浪微博粉絲超過1600萬的潘石屹和擁有1500萬粉絲的地產大亨任誌強在微博上一唱一和。潘石屹微博發問:你說這微博是好東西,還是壞東西?任誌強回答:微博無限好,大V近黃昏。
 
2014年12月24日,薛蠻子發了一條微博:“中國年輕人出逃微博,微信要革誰的命?”其中一位網友回複,“主要是大V不說話了。”
 
從看守所出來後的薛蠻子不得不面對在現實和虛擬世界的影響力陡降的現實。
 
《博客天下》記者利用微博熱議指數工具查詢發現,在2013年3月1日到當年8月23日薛蠻子出事前的半年時間里,薛被熱議的次數,平均數值在80000次左右,遠遠高於在網絡世界里與他粉絲數量相同等級的大V。
 
出事後,他的熱議數值急劇下降,他被熱議次數很少超過3000次。另外記者發現,近一年來,薛蠻子、鄧飛和於建嶸三者的微博數值都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很少超過5000次。
 
一位新浪微博內部管理人員透露,微博熱議值和這些人在微博的活躍度有關,出現這樣的變化意味著近一年來,公眾人物微博的活躍度在不斷下降。
 
但薛蠻子在虛擬世界影響力的下降並不妨礙一些創業者在線下繼續消費他的剩余價值。現在,創業者陳柏成一個重要的謀生手段就是“把創業者引薦給薛蠻子”。他將中關村很多和他一樣急需投資的初期創業者拉進一個他自建的創業群里,他提出,如果需要他幫忙給薛蠻子投遞商業計劃書,或者通過他引薦給薛蠻子,則需要付出幾百到上千元不等的代價。雖然薛蠻子出過事,但陳柏成的“生意依舊火爆”。此後,陳柏成索性向創業者提出,想見薛蠻子,先繳納100元會費,加入他的創業微信群。
 
薛蠻子知道陳柏成在私下消費他的影響力,也警告他不要這麽做,但他仍十分善意地提醒記者,應該多關註陳伯成這樣的另類創業者,他認為陳柏成的失敗不全是陳自己的責任,也有社會的責任,“人人創業,人人天使,而且投入到社會上的熱錢也比原來多得多,人人都愛折騰。”
 
“我自己是一個包容性很強的人,所以其他投資人都不願意理他,我還願意接他電話,還願意看他推薦給我的項目。”薛蠻子說。
 
陳柏成承認,在他“騷擾”過的諸多投資人當中,薛蠻子“還算是最好說話的”,前段時間,陳柏成因為拖欠房租被房東扣押、毆打,他無奈下找了一圈投資者,只有薛蠻子給他打了一萬塊錢。薛蠻子告訴《博客天下》,這筆錢沒打算讓陳柏成還,“總不能看著他被打,這點同情心還是要有的。”
 
在薛蠻子的投資合夥人吳幽看來,從看守所出來後的薛蠻子最大變化是更願意幫助別人。“他經常對我說,現在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勇氣和推力是,他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幫助更多的人。他很願意幫助創業者,不光是投錢,而且提供機會、人脈等幫助。”
 
薛蠻子感慨說,時移世易。“現在微博也沒人上了,不像過去那樣一個大V可以在微博上一呼百應,影響力各方面急劇下降。”他希望能重開之前停掉的《蠻子文摘》,準備給它取一個新的名字叫做“蠻有趣”。
 
在權力和財富糾織的輿論場叢林里,這位昔日的微博大V試圖避開曾經給他帶來過榮光與恥辱的公共議題,以一種安全的方式從頭來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557

墨跡天氣有了3.3億用戶,然後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2/4573455.html

墨跡天氣有了3.3億用戶,然後呢?

第一財經周刊 吳楊盈薈 2015-02-07 09:47:00

墨跡天氣已經擁有了3.3億用戶。和所有的工具類App一樣,如何在擁有龐大用戶之後尋找到清晰的商業模式,是它頭痛的問題。

30歲的楊渺是一個技術控。他會使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技術手段,保證自己房間里的空氣質量停留在“優”的等級。

大多數時間,楊渺的空氣檢測軟件里的PM2.5指數都是一條直線,指數卡在0的位置。偶爾一些時候,曲線會出現劇烈的波動—在2分鐘的時間內從0奔向300,又從300回到0,畫出一個陡峭的波峰。那是他不小心打開了房間的窗戶。

為了達到這種空氣質量,楊渺在空氣凈化器和智能空氣監測器上投入了近5000元。他認為,用這些花費為自己換來潔凈的空氣並不貴。“人每天都要呼吸2萬多次,這麽積累幾年,呼吸PM2.5是0還是300的空氣,人的肺完全不一樣。”

墨跡天氣的用戶中,有不少像楊渺一樣的人。他們有一定的收入,看重生活品質,願意為提升空氣質量付費。在墨跡天氣創始人金犁看來,這些願意為空氣花錢的人,就是墨跡天氣在盈利模式上需要瞄準的目標群體。

2014年5月,墨跡天氣發布了第一款智能硬件產品—空氣質量檢測器“空氣果”。這是金犁和墨跡天氣團隊在尋找商業模式上作出的最新的一次嘗試。金犁不再滿足於墨跡天氣只是一個軟件應用公司,他將希望寄托在了生產硬件上。“對於墨跡天氣,軟件是立身之本,硬件是突破口。”金犁說。

在軟件上,墨跡天氣已經做得足夠成功。2014年年底,墨跡天氣擁有了3.3億用戶,日活躍用戶4000萬。但工具類應用軟件有一個無法逃避的困局,在獲得了大量的用戶之後,無法實現變現。墨跡天氣也遇到了這個瓶頸。

兩年以前,金梨就開始了商業化的嘗試。當時,墨跡天氣的用戶數量突破了1億。金犁作出了一個決定,將墨跡天氣從工具軟件變成UGC社區。他過去在查看用戶反饋的時候,經常看到用戶想看到某個地方真實天氣照片的建議。金犁希望在墨跡天氣中加入圖片社區功能。用戶隨手拍下自己身邊的天氣照片,上傳到軟件里,就能夠被全國的用戶看到、分享和評論。

金犁的提議在團隊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不少人認為,墨跡天氣就應該好好做工具,不要做其他亂七八糟的東西。更多的人擔心,如果圖片社區上線了,沒有人拍該怎麽辦?最終,金犁還是決定上線“時景天氣”,讓墨跡天氣從單純的工具轉向社區。

“時景天氣是我們自然功能的延展。用戶對天氣準確真實的要求越來越高,也有分享的欲望。雖然當時反對聲音大,但公司總要有人拍板。不管對錯,我們都要去嘗試,沒有人能夠保證做一件事是100%成功的。”金犁告訴《第一財經周刊》。

沒想到“時景天氣”推出後,用戶的反應比預想中更積極。第一天不到24小時,用戶就上傳了幾萬張圖片。自己隨手拍出來的一張照片,能夠被全國的人都看到,這讓用戶覺得非常興奮。圖片下面收獲的點贊和評論也成為他們在墨跡天氣里持續發照片的動力。許多用戶在使用過時景天氣之後,都養成了每天上下班的途中隨手拍照上傳的習慣。

金犁高興地發現,墨跡天氣的用戶增長曲線在時景天氣上線後鼓出了一個小包。因為這個新增的功能,用戶的增長速度和軟件使用頻次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翻了1倍。

盡管擁有龐大的活躍用戶群,但墨跡天氣還沒有收入。金犁開始試著和一些企業合作,引入廣告獲得收入。接到了第一單廣告合作,墨跡天氣在軟件中發布了一條廣告:“某某品牌提醒你,現在的天氣是……”。廣告推送之後,用戶的反饋中罵聲一片。隔了一周,墨跡天氣又將這條廣告推送了一次,結果當天就跌了100萬的日活躍用戶。

用戶對廣告的強烈反對讓金犁嚇了一跳。他趕緊和廣告企業協商,取消了這種形式過於明顯的硬性廣告。和團隊商量之後,金犁在墨跡天氣中嘗試加入一些和軟件界面比較融合的軟性廣告—比如讓穿衣助手中的卡通小人拿著某個品牌的飲料,以此試探用戶會不會還產生激烈的抵觸心理。

阿迪達斯是和墨跡天氣合作的第一個品牌植入廣告商。在以往穿衣助手“小墨哥”“小墨姐”的位置,墨跡天氣放上了姚晨和阮經天的卡通形象。他們穿著阿迪達斯的冬季新款服裝,通過卡通氣泡提醒用戶在冬季多出去做做運動。

事實上,姚晨和阮經天都是阿迪達斯的品牌代言人,氣泡提醒也暗含著阿迪達斯冬季系列的Slogan“冬天動起來”。但對於這些軟性廣告,用戶基本沒有反感,有很多人還覺得很新鮮有趣。

金犁因此決定,從今以後將品牌廣告作為墨跡天氣最主要的廣告形式。他給墨跡天氣的廣告定下了3個規矩:只能接“廣告即內容”的軟性廣告、廣告主必須是一線品牌、廣告主在廣告投放上不能過於強勢。除了阿迪達斯,可口可樂、伊利都陸續在墨跡天氣上做過幾個月的品牌廣告。

CPA(按效果付費)廣告是墨跡天氣的另一塊收入來源。金犁一開始並沒有想到這種廣告模式。他當時正在公司里帶著團隊埋頭做產品,老虎地圖主動上門找到他們,商量合作推廣的事情。老虎地圖看上了墨跡天氣龐大的用戶數量,希望墨跡天氣在軟件中推薦老虎地圖。用戶每成功下載一次,老虎地圖就付給墨跡天氣6元錢。

金犁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軟件中開發了應用推薦欄,將老虎地圖放了上去。沒想到廣告成績非常不錯。單靠推廣老虎地圖,墨跡天氣每個月都能夠獲得接近1萬元的廣告收入。

發現CPA廣告效果不錯後,墨跡天氣開始將一部分精力放在這個領域。除了推廣App,它也將用戶流量付費導入其他的網站。比如墨跡天氣在首頁上加入了“淘”字按鈕,用戶點擊就能夠進入“愛淘寶”的頁面。如今,其應用推薦欄里有著幾百個App,推廣渠道每個月產生的流水達到了幾千萬元。

但對於一個擁有數億用戶的公司來說,墨跡天氣目前廣告的規模並不是很有說服力。硬件被金犁視做墨跡天氣的下一個突破口。他認為墨跡天氣想要制作硬件,必須和天氣相關,而且技術難度不能太高。空氣質量檢測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2014年5月,墨跡天氣發布了第一款智能硬件產品—空氣質量檢測器“空氣果”。它可以檢測4項空氣質量指標,溫度、濕度、二氧化碳和PM2.5。

空氣果的外殼采用一體成型的鋁球,材料類似蘋果Mac電腦,頗有後現代的工藝美感。漂亮的外觀讓它吸引了一部分用戶購買,呂雲是其中之一。“其他鄰居家買的空氣檢測儀都是一兩個小方塊,特別不好看。我們家的裝修是超現實的風格,我就希望買一個時尚有美感的空氣檢測儀,放在家里可以做裝飾。”呂雲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但更多的用戶認為,空氣果作為一個單純的空氣檢測器,賣到999元的價錢實在是有些離譜。他們覺得,相比市場上普遍均價在300至500元的空氣檢測儀,空氣果的定價高出了不少,可在功能上沒有特別之處。另一些用戶則不滿空氣果不能夠幫助自己解決問題。他們抱怨說:“知道了空氣質量又怎麽樣?又不能自動幫我調節家里的空氣。”

事實上,金犁是在虧本售賣硬件。每賣出一臺空氣果,墨跡天氣要賠上近100元錢。金犁承認自己在第一批硬件上,成本控制出了些問題。他在產品上的要求頗為強勢,要求必須達到自己設定的標準。過分追求產品質量的結果,就是成本超過了預期。

空氣果的成本一大部分花在了工業級的二氧化碳傳感器和PM2.5傳感器上。空氣果使用的是瑞典SenseAir公司的二氧化碳傳感器,每片價格在250元以上。二氧化碳並不是空氣檢測器中的常規檢測項目,這項傳感器成本可以省去,但金犁堅持在空氣果中加入二氧化碳的檢測。

“在室內,二氧化碳對空氣質量影響非常大。只是大家過去不太了解。它濃度變化很快,1000至2000ppm時空氣就渾濁了,2000至5000ppm會讓人嗜睡呆滯、頭痛惡心,超過5000ppm會導致嚴重缺氧和腦損傷。”金犁告訴《第一財經周刊》。

PM2.5傳感器的精度選擇,也對成本有著很大的影響。便宜的PM2.5傳感器只要幾十元,但專業的PM2.5傳感器卻要數千元。墨跡天氣通過技術努力,最終將專業傳感器的價格降到了400元。盡管這個價格仍然不便宜,但它還是決定使用。“或者選400元的準,或者選40元的不準,我們沒有中間地帶可以選擇。”墨跡天氣副總裁姜洋說。

如果按照不虧錢的方式出售,空氣果會變成一個千元級別的空氣監測器。金犁很清楚:“賣得太貴,用戶是不願意埋單的。”他對空氣果的定位很明確—百元級別。他認為,積累了硬件制作經驗和出貨量之後,墨跡天氣和硬件制作廠商的議價能力將會增強,第二批硬件將有更強的定價權力。到時候空氣果的售價不變,但墨跡天氣不再是虧本出售。

金犁和墨跡團隊都相信,999元這個價位的空氣質量檢測器會有一批用戶願意接受。在墨跡團隊認識的人里面,有若幹個創業者、企業高管和政府中層購買了幾千甚至上萬元的傳感器,隨身攜帶檢測PM2.5的含量。

“我們很清楚這目前是一個小眾市場,但我們不知道把這些萬元級,或近萬元級的產品做到了百元級後,市場會不會放大。當然,甚至會縮小也說不定,”姜洋說,“我們在賭它會放大。”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267

一起作業網3年有了1000萬用戶,難嗎?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3/4591588.html

一起作業網3年有了1000萬用戶,難嗎?

第一財經周刊 吳楊盈薈 2015-03-28 11:39:00

一起作業網希望做成K12在線教育的大平臺,但它只選擇了一個最小的切入口開始—英語聽說作業。看起來,它似乎找對了路。

作為北京市通州區一所小學的英語老師,李穎也開始觸網了。她所在的學校引進了互聯網教學。在互聯網教學的網站上,李穎給學生一周布置3次英語聽說作業。學生回家在自己的電腦上完成單詞聽讀、課文朗讀、繪本故事等任務。電腦系統會自動記錄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同時根據發音給出相應的分數。

“孩子們覺得做作業就跟玩一樣,積極性特別高,我們老師管理起來也很方便。”李穎對《第一財經周刊》說。她此前最大的煩惱,是學生的聽說能力太糟糕。一個四五十人的班級里面,常常只有10多個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流利地朗讀英文。自己布置的朗讀作業,學生們回家完成的效果也不好。許多人要麽不讀,要麽隨便亂讀。老師除了課堂提問和單元測驗,並沒有更多約束學生練習英語聽說的辦法。

一起作業網就是這樣一家通過互聯網和計算機輔助K12學校(指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基礎教育階段)進行教學的網站平臺。平臺以線下班級為用戶單位,支持小學英語和數學的在線作業和專項練習。目前全國有31個省市的4萬多所學校正在使用一起作業網,覆蓋學生人數超過1000萬。2015年2月18日,一起作業網宣稱完成1億美元D輪融資,估值達到6億美元。這是截至目前中國K12在線教育領域單筆數額最大的一次融資。

一起作業網的CEO劉暢受邀加入這家公司的時候,他還弄不太清楚狀況。2011年年初,他剛從新東方助理副總裁的位置上離職,正在尋找自己的創業項目。兩個月後,投資人徐小平找到他,說要邀請他加入一個“顛覆新東方,改變世界”的項目。他決定過來看看。

當時的公司還不叫“一起作業網”,使用的是“朗酷科技”的名字。朗酷科技在2007年由3個在矽谷的中國年輕人創辦。他們發明了一項技術,能夠使用計算機給人的英語讀音打分。軟件對人發音識別的精細程度很高。用戶對著電腦讀“Computer”,軟件會告訴你是“com”“pu”還是“ter”上的發音有問題。

徐小平和王強看到了朗酷的這項技術,兩個人都很感興趣。徐小平往里面投了5萬美元的天使投資。但王強覺得這只是一門技術,還不是一個產品,沒有參與投資。2009年下半年,徐小平又追加了100萬美元的投資。王強這時覺得產品出現了雛形,也開始帶著大量資金進入,自己擔任朗酷的董事長。

朗酷的管理層在這三四年里發生了不小的變動,3個創始人都陸續離開。徐小平於是找到劉暢,希望他能夠加入擔任CEO。新東方的經驗告訴他們,口語市場只占英語培訓市場的2%。如果朗酷想要賺錢,只能從應試上想辦法。“語音技術如果能夠進入公立教育系統,將來大有可為!”徐小平用他一貫激情的語氣試圖說服劉暢。劉暢的回答是:“給我1個月的時間想想。”

劉暢決定到全國不同城市中,去看看中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他用一個半月的時間,走遍了北京、沈陽、湘潭、葫蘆島等多個城市。他挑選的這些城市包括了全國好、中、差三個層級發展水平,同時是自己曾經工作過或者有朋友居住的地方。在沒有其他幫助的情況下,他只有通過人脈關系網絡,才能讓自己順利進入學校調研。

劉暢發現,許多所學校的老師在給孩子們上課時,都將“Unit Six”讀成了“油耐特細克斯”。而且英語老師發音不好的問題,城市級別越低越明顯。看到這些小學里的英語教學情況,他對項目開始有了信心。

“語音打分技術可以用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成人用來自學,另一個是給70萬老師用來改變幾億小學生的事情。如果學校用了這項技術,完全可以取代點讀機、複讀機、磁帶和光盤這4樣東西。在美國也已經有類似的小學教育網站BrainPOP可以借鑒。”劉暢對《第一財經周刊》說。

劉暢覺得自己一下子把項目的商業邏輯理清楚了。他回來找到徐小平,同意加入朗酷科技。2011年10月,改版後的“一起作業網”正式上線。它給自己的定位是做一個K12在線教育平臺,但它選擇的切入口很小—小學英語作業。

在新東方工作過10年的劉暢了解,中國什麽樣的人會願意為了教育付費。“不是學霸,也不是學渣,而是學中。而且學生不會自動自己來交錢,是學中的爸媽硬拉著他們,把錢拍在交費的臺子上。”因此他認為,一起作業網必須做一個包括老師、學生、家長三方在內的平臺。沒有老師就不會有黏性,沒有家長就沒有人給錢。

覆蓋三方用戶的平臺很容易鋪得太大,浪費資源且在各方面都做不出成果,這也是劉暢所害怕的。他最常問自己的問題是:能不能做得小一點,再小一點?一起作業網的目標是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覆蓋全科作業。但劉暢最後決定,只從小學英語的聽說作業做起。

在做這個決定上,小學各科老師的用戶畫像分析幫了劉暢不少。他發現數學老師是50多歲的老頭,戴著塑膠眼鏡,保守嚴肅,對互聯網一竅不通。英語老師是28歲的年輕女性,淘寶重度患者,天天刷微博微信。“小學英語老師是中國小學老師中最年輕的一批人。大多數老師對互聯網不熟悉,從英語老師入手能夠省下互聯網產品的用戶教育成本。”劉暢說。

一起作業網必須進入公立教育系統,這是劉暢和團隊的共識。為了爭取到第一批學校用戶,劉暢自己做起了銷售。他拿著一張簡單的宣傳單,一連跑了10個城市,在每個城市尋找一個能夠幫助一起作業網進入學校的人。當時他對如何推廣沒有太多頭緒,找的人里什麽身份都有,包括局長、校長、教研員。只要覺得有希望,他就上門拜訪。

學校對一起作業網的功能很感興趣。這套系統能夠解決老師讀音不好的問題,也能讓家長省下買複讀機之類設備的錢。然而說服學校的最大難題是,怎麽樣讓他們相信一起作業網永遠免費。

學校並不相信這個年輕人所說的話。他們覺得,劉暢所說的免費只是一個圈套。從第一所學校開始,劉暢聽到最多的就是這樣的質疑:“收錢嗎?以後也不收錢?那你們怎麽活?年輕人,別再忽悠了,這個我見多了。”甚至有校長以為,一起作業網的盈利模式是作業免費,麥克風收錢。

劉暢不知道,該怎麽向這些不熟悉互聯網的校長們解釋清楚互聯網的免費模式。他想來想去,用中國大多數人最熟悉的即時通訊軟件QQ打起了比方。“比如QQ也一直都不收錢。最後是通過黃鉆這種商業模式獲得收入。”校長們似懂非懂:“哦,你們是靠廣告?”甚至不同的人對他們的盈利模式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劉暢只好順著他們的思路點頭,最後終於成功讓他們相信一起作業網會一直免費下去。一起作業網上線的第一個月里,劉暢獲得了第一個公立學校用戶—湖南湘潭市湘潭縣百花小學。

打入公立教育系統的艱難,讓劉暢和團隊開始動搖。他們懷疑這一步是否有必要。也有人提議,是否可以繞開公立教育系統,直接跟老師個體合作,直到用戶的反應幫他們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一個家長從北京郊區開了兩個多小時的車,找到一起作業網的公司總部。家長很生氣,投訴網站的插件下載不下來,希望一起作業網立刻幫他解決問題。劉暢和團隊一邊處理,一邊小心翼翼地問:“網站這麽難用,為什麽不放棄使用?”家長回答:“因為這是老師布置的作業,小孩一定要完成。”聽到這句話,劉暢和團隊都松了一口氣。他們終於能夠肯定,當初決心打入公立教育系統的決定是正確的。

要讓大多數公立學校接受一起作業網,必須首先讓教育主管部門接受。劉暢和團隊很清楚這一點。他們為此申請了“新課標形勢下小學英語網絡作業形式探究”的十二五規劃課題。半年之後,課題通過了國家審批。官方的認可給了一起作業網推廣團隊很大的優勢。一起作業網的推廣人員到學校去,都會自我介紹:“我是國家課題的×老師。”在這之後,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開始願意接受一起作業網。

一起作業網上線15個月之後,用戶規模即將達到100萬。就在這個關頭,網站卻出現了最嚴重的一次危機。由於用戶量過大,網站服務器崩潰,所有功能無法使用。網站宕機了整整8天。第9天,網站恢複了,在沒有通知的情況下,一下子湧進來幾十個老師開始布置作業。劉暢驚訝地打電話去問這些老師,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老師說:“我天天刷,天天刷,刷到第9天終於打開了。”

這句話對於劉暢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標誌。“聽到這句話,我知道企業終於活下來了。”

教育系統打通了,一起作業網同時開始面臨資金的壓力。網站上線幾個月之後,天使融資即將用盡。劉暢急忙開始尋找A輪融資。在徐小平和王強的幫助下,他們陸續約見了20多個投資機構。由於網站剛剛起步,用戶增長慢,各項數據也才剛剛萌芽,最後只有3家投資機構有意向投資。其中兩家都是海外基金,最終項目通過需要經過美國總部審核。

劉暢在一天清晨來到投資公司的視頻會議室。對面的大屏幕里,一排身處美國矽谷的投資高層聽他宣講一起作業網的商業模式。聽完網站通過錯題分析收費的商業模式。美國人無法理解,竟然有家長會為了讓孩子多做題來不停花錢。他們否決了對一起作業網進行投資。

最後一個找來的是雷軍創立的順為基金,順為基金的CEO許達來是新加坡人。他跟劉暢團隊聊了一個小時,就聽懂了整個商業模式。新加坡的教育習慣和中國很像,父母也願意交更多錢,讓孩子做更多題。許達來回去後,和包括雷軍在內的高層開了次會,一周之內就決定投資一起作業網。

2012年上半年,一起作業網獲得了順為基金的500萬美元A輪融資。在之後的兩年半時間里,一起作業網又先後進行了3輪融資。

一起作業網的推廣團隊只有20多人,基本一個人負責一個省。之前主要采取的是地推方式,讓推廣人員親自上門到教育局和學校宣傳。這種方式在獲取種子用戶的時候比較有效,但到後期大規模吸引用戶就有些力不從心。劉暢和團隊嘗試了更多的推廣方式,從線下向線上拓展。

和湖南衛視的合作是劉暢認為最成功的推廣。當時校園真人秀節目《一年級》正在湖南衛視熱播。一起作業網的員工偶然在微博上發現,里面的小明星“小蘋果”做家庭作業時使用的是一起作業網。原來,《一年級》中的湘郡未來實驗學校,整個學校都在使用一起作業網。劉暢和團隊立刻聯系湖南衛視,商量是否能夠資源置換,在節目中為網站做更多的宣傳。雙方達成合作後,湖南衛視給了一起作業網更多的鏡頭。

新的推廣方式讓一起作業網的用戶增長速度變得快了起來。獲得第二個100萬用戶,一起作業網只花了5個月的時間。到了2014年年底,一起作業網的用戶規模超過了1000萬。

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一起作業網又面臨新的選擇。“做內容和做平臺,我們只能夠選一種。一起作業網最開始是自己做內容的,但現在既然我們選擇了做平臺,就必須向第三方內容開放。”劉暢告訴《第一財經周刊》。

如今一起作業網上,已經引進了了十幾個內容團隊的產品,包括臺灣的愛兒優、韓國的文康繪本等等。之前一起作業網自己做內容,需要將幾十個版本教材中的英語單詞一點點用英文描繪出來。工作量大,而且內容質量不好把握。引入第三方內容之後,內容的專業性和精美程度都提高不少,這些優質的內容也為其吸引了更多的用戶。

在怎麽掙錢的問題上,劉暢目前並不希望想太多。他認為中國的家長會願意為了錯題付費,也會給好的內容埋單。但盈利還不是一起作業網現階段要重點考慮的事情。一起作業網正在嘗試科目上從英語向數學拓展,階段上從小學向中學拓展。光是這兩件事情,就要花上他和團隊幾年的時間和精力。

“K12教育做平臺,要有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劉暢說。

(應受訪者要求,李穎為化名。)

編輯:李燕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463

合並後第十日,58同城與趕集網CEO有了這麽一番對談錄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2286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8 15:25 編輯

合並後第十日,58同城與趕集網CEO有了這麽一番對談錄
來源:虎嗅網

虎嗅註:今天(4月28日)上午,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58同城CEO姚勁波與趕集網CEO楊浩湧對話,雙方透露了合並的細節,也談到對分類信息網站發展、O2O、賣服務互聯網的理解,值得一讀。

回憶合並:最難跨出的一步、印象最深刻的細節

劉湘明:我之前問朋友們最想問你們什麽,結果他們都說最關心的問題是說以後你們兩家用誰做代言人呢?到底是楊冪?還是範爺?

姚勁波:也不排除用兩個代言人,可能我比較喜歡楊冪、楊浩湧比較喜歡範爺。

劉湘明:我想問一問二位在合並的過程當中,你們覺得最難跨出的那一步是什麽呀?

姚勁波:其實我一直在追求楊浩湧,我特別想知道他是怎麽跨出這一步的,我一直不斷地往前跨步。

楊浩湧:其實邁出第一步應該後面就比較容易了,所以我覺得更多是最大的奇跡來自於過去一年市場的變化,因為我一直在說我不介意再打十年,因為這個市場雙方都做得非常好,可能都有些不太服輸。現實的情況,不管是我跟老姚一起大家都在做很多新的模式的創新,我們可能都意識到有可能兩家繼續這麽打下去,其實是一個贏了當下輸了未來的一個結果。這個是比較大的動因,會導致我們正式地考慮坐下來,其實我們兩家相互是對手的同時,外面還有更多的競爭對手在和我們競爭。

劉湘明:有這個共識是非常難的,還想再追問一下,在合並的時候,你們各自覺得在這個過程中印象最深刻的時刻是什麽呢?

姚勁波:有些投資人也在網上發布這個細節,比如說趕集的投資人出錢,給我們兩個在維斯汀酒店關在一起,我一個人跟七八個人談,他們投資人隔一段時間來一個。我跟楊浩湧堅持在談,中間有好幾次談崩了,不能談下去了,恨不得把那個酒瓶砸掉走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我跟浩湧兩個人,29個小時都堅持下來了,事後都挺佩服自己的,這麽複雜的場面我們兩個人達成了最後的協議。

劉湘明:浩湧呢?你難忘的時刻是什麽呢?

楊浩湧:我覺得那天還好,大家要坐下來談,不管幾點始終要有一個結果出來,在這之前,春節之後約我出過一次飯,我記得他當時說的第一句話是說有什麽樣的方法能讓我們廣告費少打一些?因為兩家今年可能都是應該都超過十個億吧。

姚勁波:春節期間我們兩家打的廣告費加在一起就超過兩三個億,所以這是一個極大的浪費,我提了一個方案,浩湧你可以說一下。

楊浩湧:他提出一個方案說要不我們換點股。

合並後,找不到對手是什麽心情?

劉湘明:現在和平的感覺到底是什麽呀?除了廣告費少花以外。

姚勁波:感覺我們兩個是在簽字的一瞬間,就把頻道切換了,我特別希望趕集網這個品牌在他用戶的心目中依然保持一個很好的狀態,所以現在我跟浩湧都已經站到比較高的高度來看問題的,下面因為這個團隊,市場團隊,過去打仗打太久了,打十年,突然跟他說不能再打了,這是兄弟,可能他們下面一時還接受不了。我們最近都在處理這樣的事情,下面的競爭慣性依然存在,還需要一點時間,讓兩邊真正把對方看成是自己的兄弟。

楊浩湧:我說一下我們兩家過去的情況,過去一兩年我們兩家的競爭是陸海空一起,全方位的一個立體之戰,我們內部是以周為單位統計各個城市銷售額的情況、市場投放的情況和公關的情況,我們做相應的應變,包括他在當地招了多少人,做了多少銷售額,做了什麽樣的促銷動作,這個我們堅持每周在看各種各樣的數據,改變自己的策略。這個慣性一直下來以後,突然兩家說我們在一起不打了,大家都感覺不太適應,我不知道你們這邊團隊是不是也是這樣一個情況?從我自己來說,我跟老姚肯定是調整比較快的,我們的新業務是不是整合,底下團隊的確打了這麽多年,突然說兩邊一起握手,說我們一起向前看,這種我覺得需要一點時間。

姚勁波:我們倒沒有,你太重視我們了吧。我們還是更多地往前看一些機會,始終始終50%的精力拽著要看老的業務上的競爭者,突然不用在這個地方打仗了,確實很多人是不適應的,包括我們PR的人,包括銷售的人,包括有些部門的人,比如說互相去抓對方信息的人,現在就不需要了。他們就感覺是不是要失業了,是不是要幹別的事情去了。我們更多的是需要去看新的業務、新的機會了,這點上跟浩湧的感覺是一樣的。

劉湘明:其實大家對合並之後的58趕集也是非常有興趣的,未來新的機會,現在你們在考慮一些什麽整合之後新的機會呢?

姚勁波:兩家實際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都走出來了,都不再是一個純的信息網站了,58變成6個業務線中的一個了,我們其他還有金融、還有58到家,還有安居客、還有房產,分支信息變成我們六個板塊當中的一個,我們起了很多新業務,趕集也是一樣。其實兩家的新業務並不重合,我們做的事情跟趕集做的新業務重合度很小,合並以後第一我們會有更多的資金,我們老的業務會有利潤,我們會少很多廣告費,我們也不用再內耗上面花更多的錢了,同時我們可以把最好的人從老的業務里面抽出來。原來是不敢的始終覺得如果抽走的話,會不會讓趕集占便宜,或者會不會讓我們在老業務上競爭不夠,一旦合並我們可以把最優秀的,最優秀的團隊調到新的業務去負責新的業務。同時,作為管理層的精力也不用老是回頭看,而是說更多地往遠方看。

所以說不管是從精力、資金,還是從團隊上面,都會加速新的業務的發展。昨天我們跟趕集還宣布了,趕集的好車業務介入到58的二手車里面,雙方的新業務都除了獲得一個單一母體的支持之外,都能夠同時獲得58、跟趕集兩個品牌、兩個流量的支持,成功概率事實上是變得更大的,我不知道浩湧怎麽看這個問題。

楊浩湧:更多的是這樣,兩家市場份額不管是市場營銷層面,省那幾個億可能是一個短期的,我其實把那塊看得相對小一些,因為那個東西是一個水到渠成,比較必然的事情。它那個幾億省下來其實就是幾億的金額。我倒更看重雙方在各自的創新業務上將來去發展的時候,把握會是更大的,比如說我們的好車和58的到家,其實雙方的競爭對手都挺多的。我們自己也偷偷摸摸投了很多項目,可能我跟老姚一對,雙方其實都投了很多項目,相互都不敢宣布,擔心對手去抄。很多業務我們偷偷進行,創新業務都非常看好,現在我們跟這些創新團隊去講兩邊整合的時候,其實他們都蠻高興的,因為這個獲得的支持會更大。我跟他們說,你們再往下做兩倍流量的支持了,年底的業務也是翻倍的,我大概是這麽一個結果。我跟老姚一起去聊這個事,兩個人都會感到比較興奮。

劉湘明: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你們怎麽保證團隊持續的戰鬥力和心氣呢?這是不是一個挑戰?

姚勁波:其實團隊的競爭它除了跟對手的競爭以外,在很多層面也競爭,第一個58每個業務線、每個地區內部是有PK的,尤其是現在多了跟趕集,也算是內部PK,這種PK會一直存在,業務線跟業務線之間,地區和地區之間的PK的存在,只是原來是外部競爭,現在遍布內部競爭,我們會鼓勵和推動這種良性的PK。

第二個層面,58每條業務線,58趕集的房產、招聘、二手車並不是說只有我們,我們還有很多同行友軍存在,這個競爭也會存在,這是第二個層次。

第三個層次,58跟趕集的很多新業務是在創業的區域,O2O的瓶頸里面。我們除了老的業務對手以外,我們會多出來很多新的我們需要去趕超,我們需要去PK的對手,我並不認為對手競爭會減弱,而是說我們會變成一種新的競爭格局,一些新的人會成為我們的需要關註的對手。

劉湘明:浩湧你還有什麽補充嗎?

楊浩湧:我們雙方要避免的是惡性的競爭,比如說雙方為同一個廣告位出一個好幾倍的價格,包括在線下的銷售營銷上再去打價格戰。我覺得良性競爭對公司內部是好事,我們內部幫助我們團隊也在說,現在是兄弟內部的競爭,其實反而會更良性,大家會感到更興奮,原來兩邊打得都有一些無底線,現在我們都有一個底線,我們整合以後不管是讓市場或者是營銷做得更好。

姚勁波:我補充一下惡性競爭是什麽概念,原來58是上市公司,我們要求比較嚴格,原來趕集的代理商說只要碰到58的客戶在,那個代理商一定會說58不好,甚至是詆毀的情況發生。我們合並以後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惡性的詆毀都制定了一個高壓線,任何人不管是58的員工、趕集的員工,58的代理、趕集的代理,只要惡意詆毀對方,只要抓到就直接殺掉。

賣服務的互聯網有什麽不同?

劉湘明:你們覺得賣服務的互聯網跟之前賣東西的互聯網,以及作為信息渠道的互聯網有什麽不一樣?

姚勁波:過去58也是一個平臺,我們對接了用戶和本地的商戶,對接的層面是在信息層面,商戶把信息發到58,不管是各種信息,二手車的、招聘的、本地服務的、搬家的信息,58的用戶始終感覺到是一個需要在大量的信息里面找到一個號碼,打過去跟他線下達成這個交易。

最近58在上門服務,在O2O這個領域我們抓了上門服務,我們推出來一個新的品牌叫58到家,就變成不再是信息了,你看到的就是人,這個上門服務的阿姨,這個阿姨是哪里人,她的特點是什麽?別人對她的點評是什麽?你支付以後,這個人百分之百會在這個時間點上你家里來服務,她的服務和價格是標準化的,你可以點評。這種用戶的口碑程度就跟58過去提供的信息服務有本質的區別,過去58提供的信息服務有70%、80%的好評率。中國服務的水份就是70、80分,30、20%的客戶是不滿意的。但在58到家O2O的閉環服務里面,我們內部統計下來滿意度是99%點幾。所以它變成了就跟58同城的服務是不一樣的,它變成了更標準化、我們更可控,因為這個服務有這麽高的標準率,基本上不用推,會通過朋友圈推廣出去,這是這一撥O2O的革命,這也是我跟趕集合並以後最重要的區域,就是我們要把服務從信息層面走到交易層面,走到閉環層面。

劉湘明:剛才你跟浩湧都談到了垂直服務類的競爭對手,這是兩個問題,一個就是說在現在整個服務的互聯網上面,整個平臺的優勢到底有多大?包括像服務的流量到底應該是怎麽去運營呢?

姚勁波:至少現在所有的O2O的公司,現在都是把58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入口,甚至這個入口在絕大部分O2O公司里面,流量來源里面是超過別的巨頭的,比如說BAT,比如說做車的、做放貸都是把58作為一個很重要的入口,流量在O2O起來之後,幾乎所有的人找服務都是在58、在趕集的。所以流量是我們進入O2O領域很重要的抓手,沒有這個的話,我們跟一個創業公司其實沒什麽區別,這是第一個很重要的流量的入口。

第二個就是說所有的O2O都涉及到兩端,服務方和被服務方,大部分是在藍領這個領域,58趕集是一個重要的藍領的平臺,我們如果今天要用十萬個阿姨,我們利用58和趕集的平臺很容易招上來,因為本身58、趕集的品牌在藍領中間就是很重要的品牌。流量就是需求的入口,招募就是服務提供方的入口,這方面58跟趕集都有優勢。還有很重要的一點,用戶並不覺得58去做58到家和趕集好車是不符合的,很多服務是順理成章的。

劉湘明:58、趕集都在把自己的一些服務產品化,包括垂直化,你怎麽看這個事?轉到移動互聯網是不是就要做更垂直化、更精準的服務和產品化的方向呢?

楊浩湧:我想解釋一下,其實分類信息本身大家有誤解,這個行業還處在非常高速增長的行業,並不像大家說的大家都要去做閉環了,我們看到很多常規的需求還是留在這個平臺的。我們去年、前年,包括今年都是三位數的增長。進入閉環還有一個說法,當你離交易越近,你平臺的價值越高,這是我們堅持的一點,一旦進入交易以後很多事情都可以做了,相關的金融保險、後面的延伸服務,拿我們好車舉例子,這個平臺給我們帶來的價值體現在哪兒?我們第四個月,上周剛宣布了一個交易額過億,這個第四個月過億的速度當年的團購都沒有到這個速度,這是我們在這麽多年流量積累,包括我們線下團隊積累的。我們第三個月就進了全國20個城市,這個月下半年一開始每個月六七個城市在拓展,這樣接入交易從平臺來的優勢還是很明顯的。

劉湘明:未來58趕集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麽?是做平臺呢?還是繼續做垂直的服務?到底哪個是你們未來的重點呢?

姚勁波:目前來說我們58趕集長期會堅持平臺定位,我們向所有的第三方公司開放我們的服務,不管你是線下的一個門店,還是在線的O2O公司,都可以在58上面發布信息、獲得用戶,用戶也能在58趕集這個平臺找到他所有的服務,所有的房子、所有的車子,所有的服務,我們自己也跳進去做垂直類的服務,如果說市場沒有很強的對手,或者說沒有具備很大優勢的地方。我想我也好、馬克也好,都依然是充滿鬥誌的,我們並不認為這個事情做完了,還是覺得看到很大的機會。剛才講了我們合並就是因為我們看到很多機會,我們並不想這些機會,當我們崛起的時候把58趕集甩在後面,我們是潮流的很重要的推動者和參與者。

劉湘明:你怎麽來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呢?到底是裁判呢?還是運動員呢?這是所有做平臺的公司都要回答的一個問題。比如說將來有人可能會做二手車,在58和趕集的平臺上也要做二手車,也要做類似於58到家的家政的服務。

姚勁波:58同城是徹底開放的,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58同城依然不會制約任何人在58上發布信息獲得客戶。至於有些品類,比如說58到家、趕集好車是我們自營的業務,這部分58到家,我們自營的品類會越少越好,比如說自營的是家政、上門的保潔、美麗甲,簡單來說我們要做的是生活服務,生活服務是360行,58也好、趕集也好,我們再有想法也不會全做了,甚至我們做一部分自營的業務也只是為了完善這個平臺的生態。我們希望將來很多這個領域通過投資、通過合作、通過商務能夠把大家接入到這個平臺上面來,至少目前我們是這麽個想法。

劉湘明:還有一個問題,服務互聯網的門檻你們覺得到底在哪兒?

楊浩湧:我自己總結,因為我們也在做很多的業務,其實就兩個字,規模。我不知道老姚同不同意這個觀點,規模後面藏了很多東西,你的執行力,你是不是形成規模以後,對外的品牌和流量的采購你做到第一以後,你的整個的成本都會下來。整個的服務因為它實際上太大了,它是太地域化的,每一塊的服務,說到本地服務都是5公里範圍的,每個人找的服務都是自己身邊的商家和少的服務提供者提供的服務,它不可能是一個上海給北京提供服務,太碎片化的東西,最終的結果是如果你能夠形成一個非常大的體量的,不管是到家將來是百萬級訂單的入口,還是好車可能是個千億規模的交易量,每天成交好幾萬、好幾十萬輛車在上面成交的時候,它相應的產業鏈就會越布越好,這是我自己的看法。

姚勁波:我覺得規模跟速度有關系。因為所有的O2O的交易都是一個交易平臺,越大的平臺、越快達到臨界點的平臺越好用。在你具備一定規模之前,你的服務是不好用的,你是要燒錢的,一旦你到一定的規模,很容易讓兩邊的用戶都有好的體驗,比如說我們58投資的代駕的平臺,如果你不能快速地變成這樣一個規模,你是不好用的,包括滴滴、快的也是一樣,當58到家每天有幾萬單的時候,每一個小區兩百米內都有一個阿姨在那兒活動的時候,我們提供的服務依然隱蔽,因為我們服務的交互成本最低,因為那個人就在你的成本,你點請阿姨,這個阿姨可能三五分鐘就能出現在你家的門口,能不能迅速地形成一個規模,這個是所有的O2O需要過的門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234

有了一堆散碎銀子就可以諷刺經濟學家? 海濱政經述-橡谷智庫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e1afd0102vo1y.html

   當巴菲特在昨天老調重彈,說著經濟學家的壞話,提及自己的投資沒有一樣是基於宏觀經濟分析,完全忘了自己是靠經濟周期賺了前半輩子的錢,後半輩子是依靠廉價資本、避稅、趁經濟危機時打劫銀行賺了其余八成的錢。

    同樣,我們國內另一位豪富馬雲老兄,也以攻擊經濟學家不能幫助自己的言辭出位。

    經濟學家是在中美兩大經濟體,被兩位富豪調侃的對象,七八十年前還被美國政府和總統譏諷,卻在後面幾十年成為應用經濟學界理論最多的經濟體。里根依賴於貨幣主義和憲政經濟學,克林頓依賴於新供給主義,創造了上世紀美國的經濟奇跡。

    是的,因為經濟學家沒有那麽多錢,就被視為可以忽略的人。這一句話,要是鄧公從地下坐起來,他不會同意。中國後三十年的迅猛發展,依賴於科斯合約解釋。

    當富豪們依賴於經濟學家創造的宏觀大背景謀取巨大財富時,卻沾沾自喜說,這完全是我天才般的智慧賺錢的,和經濟學沒什麽關系。

    老巴同學,及諸位老巴的同學們,你們的豪富只是你們恰當的站在了經濟學家理論產生的風口,成了一群幸運的豬。

    這個世界以錢財說話,不是以整個人類世界取得的進步與財富為基準,而是以幾十個擁有相當於35億人類財富的個人講話為基準,那麽這個世界一定有了什麽問題。

    我不才看了點歷史書,能夠記得起老莊孔子亞里斯多德,能夠記得起耶穌穆罕默德馬丁路德,能夠記得起牛頓愛因斯坦,對不起,我的記性不好,實在記不起歷史上有過哪幾個富豪,曾在書上留下很深的烙印。

    你們記得住幾個歷史上前無古人的豪富?這樣的豪富能對人類歷史產生多大的推動?

    昨夜我宿於內陸鎮gore,店主談及她的丈夫做了幾十年的農民,這一刻他這個老農正沈默寡言從我身邊走過。我說我也可以成為一個農民,她訕笑著,明顯不太相信。

    人類史的幸福時刻是一個農民,可以基於他的雙手,讓一家人安靜的居住在廣袤的大地上,無人騷擾,因而他們的子女可以基於土地的產出成為一個經濟學家、一個科學家、一個教師、一個醫生、一個律師、一個歌者、一個寫詩的人,甚至淪落成一個富豪,那也是可以選擇的,沒什麽可恥的。

    可恥的是,數著一堆銀子,攻擊研究人類學問的那些有錢人。

    你不過買了一堆叫做股票的廢紙,用了一堆叫做貨幣的廢紙,於是世界就圍繞著這堆廢紙,席卷著廣袤土地上辛勤耕耘人的財富。

    我明白這是人類史的真相,一個永無休止的金字塔叢林,但沒什麽值得吹捧的。

    你發明幾個方程式看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934

方法論 | 豆果美食:社區有了1億用戶,怎樣用電商實現閉環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8/149844.html

黑馬說:美食O2O的風口還在持續。豆果美食做了多年社區,積累了大量優質用戶,在商業變現上走了一條異於常規的半成品電商道路,以用戶的真實需求為出發點,切入半成品這個新興的細分領域。當大風越來越近,創始人王宇翔認為,豆果美食的蛻變,已經箭在弦上。
 

\文 | i黑馬  婁月
編輯 | 王冀

 
做了四年豆果美食,今年王宇翔感受尤為真切:美食O2O風口真的來了!

資本的力量總是摧枯拉朽,裹挾著風口上的一切疾速前進。豆果美食的定位進化遵循了“工具-社區-電商”的典型路徑,當社區的蓄水池積累了足夠多的優質用戶,從社區向電商轉化的過程就格外順利。至今,豆果美食的電商“優食匯”上線不過半年,半成品食材的日單量就超過了本來生活網,月度複購率高達40%-50%。

衣食住行是生活方式的四個領域。王宇翔認為,“吃”這個市場一定是被最後改造的,其中能撬動年輕人需求的一定是半成品電商。而改造的兩個前提——供應鏈的整合和消費升級——都已經發生。

“2011年我在做豆果美食時,美食O2O並不是一個風口,但是我們一直堅持深耕用戶。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美食市場開始湧現出各種項目,風口逐漸逼近。而這時,我們的用戶數量超過了1億,成為國內最大的美食分享社區。我們已經準備好起飛。蛻變,箭在弦上。”
在王宇翔看來,吃是剛需,通過菜譜分享撬動菜籃子,這將是個10萬億量級的市場。

從用戶切入半成品電商

豆果美食用了三年多的時間去“養”一家美食社區。成立之初,王宇翔給自己的用戶畫像是:25至35歲的中產白領或者家庭主婦。這群人以80後和90後為主,他們是豆果美食最有價值的用戶,也是最有可能體驗生鮮電商和O2O的一群人。

“70後、60後絕大多數人會做飯,50後和40後天天去超市和菜市場,只有90後和80後才會認為做飯是個難題,由此吃這個市場才會挖掘出來。”“吃”市場最先被改造的當屬餐飲和外賣行業。但王宇翔認為,與之相比,“在家吃飯”的菜籃子市場才是實實在在的剛需,一是天天下館子叫外賣不現實,二是80後和90後逐漸結婚生子,“回家吃飯”的需求愈發強烈。
將這群人留在社區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王宇翔以內容推薦舉例,豆果美食的推薦多以家常菜為主,比如“三步做宮保雞丁”、“只花10分鐘的寶寶早餐”這類實用性內容,很少出現“方便面的100種做法”、“黑暗料理”一類的話題。後者是娛樂消遣心態,話題性強,用戶互動性也高,但是內容卻不是美食本身,失去了初衷,這種氛圍下聚集的用戶往往是“偽用戶”,即沒有經常做飯的需求。

而豆果美食沈澱下來的用戶特征是:對生活品質有要求的大眾用戶,有經常下廚的需求卻不會做飯或沒有時間做飯。那麽,如果從社區向電商轉化,什麽樣的商品才是這群人最想要的?

做生鮮電商出售食材是最容易想到的變現路徑,但關鍵是生鮮電商的市場有多大?王宇翔想得很清楚,國內絕大多數生鮮電商只是把線下的菜市場模式搬到線上,銷售沒有加工過的原生食材。可是它們忽略了一個核心問題:原生食材的目標用戶是50後、60後,而在線購物的主力卻是80後和90後,二者無法對應,導致這些生鮮電商的食材沒有銷路,最後只能淪為水果電商。

“我有用戶,所以我並不著急賣什麽,而是看自家用戶需要什麽。”王宇翔發現,這群用戶的痛點一是買不到好的食材,二是烹飪水平幾乎為零,三是懶於洗、摘、切等預處理工作。

王宇翔想到,每個80後和90後都有靠方便面和速凍水餃打發吃飯的日子,這兩種食物的銷量常年居高不下,原因無非是烹飪簡單、不浪費時間,是一種半成品。如果把家常菜的食材也加工成半成品送貨上門,是不是同樣會大受歡迎?

於是,豆果美食針對用戶做了近半年的市場調研,試賣一些半成品食材給這些用戶,結果發現用戶非常喜歡。有女性反饋說,半成品食材解放了自己,每天不需要再去買菜、摘菜、洗菜,簡單一炒就可以出鍋,回家做飯從負擔變成了樂趣。

就這樣,從有用戶到有銷量,豆果美食既解決了電商的流量難題,也實現了商業模式的閉環。


\既要效率,又要解決方案

第二屆黑馬運動會上,作為黑馬大師兄的王宇翔反複強調了一個觀點:評估電商和O2O項目的價值都要套用一個公式,第一是不是為用戶提高了效率,第二商業模式是否構建在解決方案上,如果本質上沒有解決方案,項目很難成功,也容易遇到瓶頸。

放在豆果美食的半成品電商上,效率和解決方案其實是一體的。電商本身就提高了購物的效率,半成品食材既提高了做飯的速度,又解決了不會做飯的難題。

一包咖喱醬、一包基團蝦、一份新鮮配菜,是“咖喱蝦”這款家常菜的半成品食材。從拆開包裝到烹飪出鍋,無論烹飪水平如何,用時不會超過10分鐘。如果切換至傳統做菜的模式,從購買齊全到洗摘切炒,即便是快手,也至少需要兩個小時。如今,也有越來越多的半成品供應商湧現。市場上出現了很多提供半成品采購、清洗、切配、調味和烹飪指導的創業公司,如青年菜君、綿綿生活、暖食、愛餐桌等,它們都是豆果美食的合作對象。接下來,海底撈、雲海肴、金百萬、望湘園等大型餐飲集團也即將推出2C的半成品業務,它們的品質背書和用戶口碑是極大的優勢。

豆果美食的電商采用較輕的平臺模式,即商家入駐,並負責客服、發貨、售後等服務。目前半成品食材的銷售份額已經占到了全網的50%。

接下來,豆果美食會將半成品電商配送做成本地服務,由當地的食材供應商進行配送,一來保證新鮮安全,二來節省運費,“在終端價格上比在餐廳吃飯要劃算很多,只比在市場和超市買菜略貴。”

在王宇翔看來,廚房是重要的生活場景,廚房經濟可以成為提高品質生活的入口。未來無論是半成品食材、調味料,還是廚具、小家電的需求都可以在豆果美食上實現。
\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婁月,編輯王冀,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黑馬說:新三板,讓那些過去沒有機會進入到公開證券市場上估值定價的企業,有了一個進入資本市場的機會!2015年6月13日,“創業家2015新三板投融資對接高峰論壇”在望京SOHO舉行。會議當天,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時晉博士演講表示,新三板主要體現在三個新:第一是最新的證券交易所, 第二是新的公司組織形態, 第三是新三板提供了一種新的投融資邏輯和生態環境。他表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有限公司,實際也是一個剛剛滿兩年的創業公司。新三板市場本身,也是資本市場里面一股非常強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動力的新興市場。
 
演講 | 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限公司  時晉博士
整理 | i黑馬  崔婧

 

\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非常高興,可以在這個清涼的早晨,跟大家一起交流關於新三板的話題。看到今天的會場,想起大概08年的時候,當時剛好是改革開放30周年嘛,當時有部紀錄片《激蕩三十年》,應該是吳曉波老師主編的,那時候第一次知道了創業家雜誌牛文文董事長,片尾曲叫《花開在眼前》,非常深情款款的一首歌曲,而今天創新創業的氣氛跟那一樣,非常火熱。我們也確實感覺到,自己的工作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新三板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確實有非常大的發展,而我們作為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有限公司,實際也是一個剛剛滿兩年的創業公司。而新三板市場本身,應該說也是資本市場里面一股非常強烈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動力的新興市場。所以在這里,今天我們用三個新概括: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背景下,新三板確實有非常大的發展,也是資本市場里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動力的新興市場。所以我用“三個新”概括:
 
第一是最新的證券交易所。新三板跟滬深交易所一樣,股票在這個市場上可以公開交易,集中交易、集中清算、集中登記,而且掛牌公司也是以股票標準的形式在市場上掛牌交易,與滬深交易所處於等同地位,但它是全新的證券交易市場。
 
第二是新的公司組織形態。新三板掛牌公司叫做非上市公眾公司,這是一個創新出來的概念或是一個新的企業組織形態,很有中國特色的現象。
 
這個新的企業組織形態主要有兩個因素:非上市、公眾。它是存量的股票,直接在新三板掛牌,所以不同於上市公司,叫非上市。而公眾,意味著新三板上的掛牌公司,有了公眾性的特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股票可以公開交易,可以向不特定的投資者交易股票,公開市場上有相應的流通性。2、公司的股東人數可以超過200人,這意味著打開了公司融資在股東人數上的天花板,為公司融資提供了廣闊空間。以前按照公司法的規定,普通的有限公司股東不能超過50人,而股份有限公司不能超過200人。3、可以公開的融資,包括發行股票、債權等很多產品。
 
第三是新三板提供了一種新的投融資邏輯和生態環境。對公司融資來講,在新三板掛牌,沒有強制條件,掛牌門檻很低,不像創業板上市或者IPO的時候要以盈利為條件,只要公司滿兩年,有持續經營能力,有完善的公司治理、規範經營,就可以掛牌。而且掛牌以後,公司和投資者之間可以自由協商,公司在什麽時間點融資,融資規模多大,股票定價多少。也就是說把權利真正的交給市場主體。


\ 
在投資方面,新三板市場實行的是投資者核準制,要求有500萬的註冊資本,或者500萬的證券類資產,才能參與其中。因此,相對於上市公司來講,很多公司融資要經過一些努力才能得到投資者的認可。
 
當然,我也想補充一下,今年以來,新三板投資規模是發展非常快的,目前已經有超過15萬戶投資者在新三板上開戶,後續還有很多金融產品不斷發行,隨著投資者隊伍的擴大,我們相信新三板市場整個投融資的生態環境,將會進一步優化。
 
最後,新三板實現了一個很特殊的制度——做市商制度。股票交易是通過做市商進行的,做市商給你報買報賣,投資者想買想賣的時候都能通過做市商買到或者賣出股票,定價是由做市商以及證券公司專業機構進行定價,能夠更好反映大量創新和創業型中小微企業的價值。
 
在這“三個新”的特點和理念下,新三板從2014年以來取得了非常大的發展。到今天為止,掛牌企業已經超過了2500家,而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從90年到今年一共大概也就2500-2600家的樣子,這說明我們用很短的時間走完了中國20年資本市場發展的規模。
 
從融資規模來看,新三板掛牌公司有能實現10億、20億大規模的資本,也有非常多的幾百萬、幾千萬小額充分現金流的投資者,所以公司掛牌以後融資渠道選擇是非常多樣化的。
 
掛牌公司本身的特點也非常多樣化,大家可以看到,有上十億甚至幾十億營收的公司,也有研發類、沒有收入的企業,而且他們同樣在新三板上獲得了不錯的融資,這在過去的投資者市場發展歷史上是很難有這樣的機會的。
 
總的來講,新三板市場最重要的功能就是使過去沒有機會進入到資本市場,進入到公開證券市場上估值定價的企業有了一個進入資本市場的機會,使大量的企業進入到公開市場來進行估值和融資,而且也為投資者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
\版權聲明:本文演講者時晉,編輯崔婧
,文章僅代表講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zzyyanan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2015黑馬大賽全國項目報名火熱進行中,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城市趴陸續開場,6月末上海站文化創意與O2O專場行業賽,項目報名請點擊下方黑馬大賽圖片進入!

 

\\


醫院評鑑是假面台灣的縮影,不但不少認證或評鑑是為製造醫院管理完善的假象,醫護人員為應付評鑑,更不得不虛應故事或造假,而這些造假,已可能危及醫療品質,台灣社會還要讓白色巨塔繼續假下去嗎?

撰文•郭淑媛

「戲都排好了,不會有意外!」醫改會前董事長劉梅君針對醫院評鑑效果評論說。醫院評鑑初衷是想把醫院內部的黑盒子打開,檢視醫院醫療品質,沒想到在指標繁瑣、評鑑流程形式化等種種因素下,不僅看不到醫院真相,還讓醫護人員困在各式各樣報表的文書裡,讓醫療品質更惡化。

二○一三年初,台大醫院小兒外科主任許文明在幫病人動完手術後發生心肌梗塞,當時擔任台大創傷醫學部主任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曾說:「每年有四十多個評鑑,醫師累翻了,難怪倒下去。」一個月之後,精神科醫師、醫院評鑑委員魏福全在媒體撰文,公開呼籲「暫停醫院評鑑」。

累爆!

一年四十個評鑑 醫師累到倒下為何醫院評鑑會成為壓垮醫師的原因之一?這就是台灣社會另一個虛假的KPI︵關鍵績效指標︶所致。

醫院評鑑是外部稽核機制透過評鑑條文與內容,來檢視醫院是否符合規定,能否請領到補助。其中,由衛福部委託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醫策會)負 責的醫院評鑑,每四年做一次,更直接影響健保給付點值與醫院等級(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等)。一旦評鑑未通過,不但會被降級,連健保補助、掛號費 等級、開診診數也都將受影響,對醫院極具威脅性。

衛福部所屬各單位也會有大大小小的評鑑,如國健局推癌症醫院、母乳友善醫院,這也會牽涉到各項補助。除此之外,醫院為了提升等級,以爭取更多病人,也致力 於參加國際醫院評鑑如JCI︵美國「醫療機構認證聯合委員會」提供全球志願接受評鑑的醫療院所進行認證),或國際認證如ISO(國際標準化組織);隨便上 各公私立醫院網站,就可以看到醫院通過各項認證評鑑的宣傳。

「通過ISO認證與醫療有何關係?誰也說不清,醫院拿到ISO認證,誤診率還是存在。」有醫學中心級的護理人員強烈質疑。然而,一般人不明就裡,總認為好像有了這些認證,就可以保證醫院管理完善、醫術精良,製造了一個迷惑消費者的假象。

醫院積極參加評鑑,各項評鑑又製造太多品管指標,目前大多數評鑑方式包括審查報表文件、人員約訪等,對醫護人員來說,最痛苦的是要做很多文書工作。曾在新 北雙和醫院任職的護理師就透露,醫院要通過ISO評鑑前,大量的文件發下來,大家叫苦連天,而不同的評鑑又有不同格式,大家只能加班處理。大量的文書作業 不但增加額外的工作負擔,最嚴重的後遺症是,它迫使這群社會精英,為了通過評鑑,不得不「造假」,即使是國際認證也是虛應故事。

投訴!

評鑑前大徵人 評鑑後告知﹁不必來了﹂譬如,影響醫院病床數與照護品質的護病比,評鑑時只管當時護理人員人數夠不夠,不管排班時間,因此就可能出現日班人數充足,但小夜 班與大夜班人力就不夠的情況。醫改會研究員李芸婷說,醫改會常接到投訴,指醫院評鑑前大量徵人,或把並非直接照護病人的專科護理師、護理長都排入班表;但 評鑑後為節省成本,多餘的護理師被要求排休,最後就不必來了,「評鑑無法解決人力問題,因此才會要求應將三班護病比列入評鑑,今年要實施了。」一位「退 役」護理師更說:「評鑑時拿出來的班表,常是﹃做過的﹄,或是醫院本身就做了兩種班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徐思淳說,護理人力是最明顯「大家都知道 沒有說實話」的地方,因人力永遠不夠,理想護病比是一比五,後來調至一比七,「若要緊盯一比七,數字絕對很醜,連醫學中心都不合格,一般地區醫院常是一比 十二,因病人病情較簡單,勉強可照顧。」醫院評鑑目的應是為了提供病人更好的服務,但為了應付評鑑,病人的權益已嚴重受損。為求數字好看,不少醫院常以減 少臨床的作業量來因應,譬如限制門診人數、減少收治住院病人、減少急診待床;做這種表面工夫的結果,導致大型醫學中心在評鑑前後門診塞爆。

徐思淳還舉例,癌症醫院認證很繁瑣,譬如有無通知病人、治療前有無告知、病人有無簽名放棄急救、病人治療計畫等都要寫報表,「我花很大力氣在寫報表,沒有 時間看病人,這是讓醫師最生氣的地方。」「台灣的評鑑要求很多細節,如每個病歷查房都要蓋章,但每天看完病人後,主治醫師不一定有時間處理,評鑑前只好追 病歷來補蓋,被抓到沒蓋章就會扣分。」文書報表有可能與事實脫鉤,就連評鑑小組親自訪查時也可能作假。醫改會前董事長劉梅君就說,由於評鑑時會隨機問人, 有些醫院在評鑑委員來訪時,會事先設計路線,帶委員看安排好的地方。也有醫護人員說,有醫院會安排讓一些可能答不出「標準答案」的人員休假,甚至有醫院會 全程在院內網路實況文字轉播,在線上通知評鑑人員去向,以讓「菜鳥」醫護避開的離譜情況。

僵化!

人力資源嚴重不足 評鑑淪入惡性循環「這些評鑑的假象在於,一方面它們多是事前通知,讓醫院在評鑑前三個月或半年可以事先準備;一方面很多項目醫院根本做不到,於是流於形式或造假。」徐思淳說。

醫院評鑑造成作假,與結構性因素有關,由於多是引進美國制度,訂定一個很龐大的架構,也設定很高的標準,辦不到就降級,對醫院經營是沉重打擊。但美國勞動條件與台灣不同,連報表都有專人處理;在台灣,工作則都落在醫護人員身上。

「評鑑時也一樣要求標準答案,但那是假象,因為很多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達到一樣的結果,但硬要叫人家只用一個方法去達到一個答案,就會導致作假,腦筋也僵化。」本身是美國杜克大學內科教授的和信醫院院長黃達夫說。

「沒有一雙鞋可以適合所有人,每人的尺寸不同,但是台灣硬要大家穿同一雙鞋。」黃達夫舉例,如不論什麼醫院都要求一樣的病人跌倒率,但癌症病人因常打嗎啡 容易跌倒,要求統一標準,就會出現作假。評鑑的目的是幫助醫院求進步,所以「JCI會注意你做到什麼程度,我說八○%,它會問你如何從八十提升到一百,你 有計畫就可以通過。」藉由評鑑提升醫療品質,保障病人安全,原本立意良善,問題在於執行出了問題。「橘逾淮為枳,認證評鑑對品質管制有一定幫助,但它給的 是我們無法做到的架構,看起來美,卻無能力維持,問題在於沒有人力,大家很累就更多人離開,留下來的人就更累,造成惡性循環。﹂﹁現在是想做什麼就納入評 鑑,因此評鑑項目越來越多,人力沒變;造假,不如說是求生存無所不用其極的結果,是制度與資源不足造成的。十分無奈,只有三個兵卻要湊成一個連。」徐思淳 說。

黃達夫認為,目前的評鑑抓錯重點,太重視紙上作業,醫護被迫要作假,有的評鑑委員要求外科醫師畫圖,但現在已有CT影像更清楚,醫師只要看了之後用文字記錄下來即可,但不畫圖就會被扣分。

落實!

嚴守四大條件 才能杜絕造假歪風如何破除醫院評鑑衍生的虛偽造假?黃達夫指出,醫院評鑑有必要,但要有四條件,包括評鑑委員必須是受過訓練的、專職的(目前是找醫院各層 級人員參與);評鑑重心是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如開刀感染率、死亡率;評鑑要檢視實績而非符合標準答案;評鑑標準應與醫院大小無關。

他舉例,大家搶當醫學中心,因健保給付高,但醫學中心一定要有六百床規模,而美國有頂尖醫學中心不到一百床,重點是該院有沒有能力處理病情嚴重的病人,床數與品質何干?

「以病人為中心」的評鑑制度,是醫界人士近年來倡議的方向。長榮大學醫務管理學系副教授林文德表示,現在評鑑已走向「注意過程有無做好」,加拿大健保局為 防止醫院作假,會寄信給病人了解接受什麼治療、評價如何。評鑑的目的是看結果,病人感受很重要,若護理人員不足,病人評鑑時會抱怨,問接受什麼治療,醫師 在申報上就不能作假,「從結果來看,才能看到問題。」林文德說,美國的評鑑也慢慢從結構面(譬如看配置多少醫護人力),轉到過程面(譬如心肌梗塞幾分鐘到 心導管室,做了什麼治療等),再看到結果面(譬如滿意度),醫院評鑑可看病人的滿意度,但滿意度應交給公正單位去做。

他舉例,台灣目前以病床數要求人力配置的作法不合理,每家醫院占床率不一樣,要求一樣多人力,只好找人來充數,評鑑若太注重結構面,就會造成這種情況。此 外,醫院應建立完善的資訊系統,在治療過程做了哪些事就直接登錄,而非事後補紀錄,也可節省時間與人力,更可避免作假。

醫院評鑑造假的文化,已嚴重影響醫療品質,違背評鑑初衷。改變評鑑作法已刻不容緩,白色巨塔,還要繼續假下去嗎?

剖析醫院評鑑的6大虛假

假象 1通過評鑑,醫院變很優?

醫院忙著追求認證或評鑑,往往是要製造一個假像,好像通過認證就可以保證本身管理完善、醫術精良。

假象 2美化班表,以符合護病比避免護理人員的血汗勞動曝光,評鑑時醫院將護理人員班表美化,臨時徵人或把行政人員也納入護病比。

假象 3人手夠、急診與門診不塞?

有醫院常以減少臨床的作業量來因應評鑑,譬如限制門診人數、減少收治住院病人、減少急診待床。

假象 4醫護人員忙補登紀錄大量文書作業讓醫護人員在評鑑前忙著補登,照顧病人的時間被壓縮。

假象 5評鑑日菜鳥排休

醫院會安排答不出「標準答案」的菜鳥人員休假,或事先規畫路線、線上通知評鑑人員去向,讓菜鳥避開。

假象 6要求「標準」答案醫學上不同的作法常可以導致一樣的結果,評鑑時很多問題會要求標準答案,反而導致作假。



小米有了“黨委書記”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0374

2006年12月30日,江蘇省淮安市經濟開發區新建非公企業黨組織集中掛牌。 (CFP/圖)

在中國非公有制企業中,超過半數已經建立了黨組織。

在民營企業的黨委里,無論“一把手”是否黨員,黨委(黨總支、黨支部)書記一職,大多是由公司內部的高層或中高層出任,但也有上級黨委委派的“外來戶”,如蘇寧集團。

在蘇寧新開連鎖店時,“黨員先鋒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裝修、櫃臺搬運、各種布置,黨員都是加班加點做的”。

2015年6月底,42歲的劉德有了個新頭銜。

他是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現在是中國共產黨小米公司委員會首任黨委書記。小米是一家近年來迅速崛起、估值超過450億美元的中國民營科技公司。

事實上,民營公司里建立黨委,可以追溯到1990年代末期,而黨總支、黨支部等其他形式的黨組織成立時間,則要更早。

2015年6月29日,中共中央組織部發布的《2014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披露,截至2014年年底,中國內地297.3萬個非公有制企業中,有157.9萬個已建立黨組織,占非公有制企業總數的53.1%。

《2013年中國共產黨黨內統計公報》顯示,在當時278.4萬個非公有制企業中,有162.7萬個已建立黨組織,占比58.4%。

上級黨委“聯合推動”

小米公司創建於2010年3月,因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成功,近兩年名聲大噪,成為“現象級”的明星公司。目前,該公司擁有員工超過8000人,黨員104人。

小米公司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2014年4月,其已成立了中共小米公司黨支部。

此番小米公司黨委的成立大會於2015年6月19日舉行。與會者,除了小米公司的黨員員工,非黨員的公司高管,還有多位來自中共北京市委、海澱區委以及中關村海澱科技園的黨務系統官員。

據小米公司介紹,“北京市委組織部、市委社會工委和海澱區委,對於小米公司的黨建工作給予了極大的關心,前期也給予了很多的幫助和指導”。這是他們成立黨委的重要原因。

來自北京市委組織部的消息也顯示,小米公司黨委的成立,是由上述幾個部門“聯合推動”的,這是“為了適應(小米)公司經濟規模和黨員隊伍擴大的新形勢”。

在成立黨委組織的黨內法規上,可資參照的是《中國共產黨黨和國家機關基層組織工作條例》。這部條例規定:機關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成立黨的支部,即黨支部;機關黨員50人以上、100人以下的,設立黨的總支部委員會,即黨總支;機關黨員100人以上的,設立黨的基層委員會,即黨委。

同樣在中關村海澱科技園里,一家A股上市公司的負責人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2014年12月,這家擁有將近200位黨員的私人控股企業,也是在“上級黨委部門的推動”下,成立了公司黨委。此外,他們還設立了黨的紀委。

黨組織“全覆蓋”

放眼全國,在民營企業,乃至港資、臺資、外資等非公有制企業里,建立黨委的舉動其實早已有之。

1998年,浙江的傳化集團成立了公司黨委,這是目前公開所見最早的中國民營企業黨委之一。黨總支、黨支部等黨組織的成立則更早,如另一家知名私企——江蘇的蘇寧集團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早在1993年,蘇寧就有了自己的黨支部。

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非公有制企業,成立黨組織,在政策和法理層面上,均能找到各自的依據。

1992年,黨的“十四大”對黨章進行修改,將原有的“工廠、商店、學校、機關、街道、合作社、農場、鄉、鎮、村、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改為了“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軍連隊和其他基層單位,凡是有正式黨員三人以上的,都應當成立黨的基層組織”。

2002年,黨的“十六大”修改後的黨章里,首次提出“非公有制經濟組織中黨的基層組織”的表述。

公司法在2005年的修訂中,增設了條款,“在公司中,根據中國共產黨章程的規定,設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開展黨的活動。公司應當為黨組織的活動提供必要條件”。

浙江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他們公司黨委的成立,就是在2005年前後,“上級黨委組織部專門下文,要求公司成立黨組織。據我所知,當時在我們周邊,上規模的民營企業,都接到了這樣的通知”。

到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里,還著重提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黨建工作力度”。

隨後,包括黨的組織系統、工商聯系統以及政府部門里的工商管理局系統,紛紛響應這一要求。

2013年,在“全國工商系統推進非公有制企業黨的建設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就要求各級工商機關,采取單獨建、聯合建、依托建、掛靠建等多種形式,在非公有制企業中抓緊建立黨的組織,大力推進黨的組織“全覆蓋”、黨的工作“全覆蓋”。

國家工商總局一位官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該局個體私營經濟監督管理司原本設有“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處”對口這項工作。2012年6月設立非公有制企業黨建工作處,一處長一工作人員,後又借調一人。2014年8月,設立“非公有制經濟組織黨建工作辦公室”,正司級,個體司司長趙剛任主任,正司級巡視員韓旭任副主任。同年,中央編辦還將非公組織的黨建工作寫進了國家工商總局新的“三定”職能中。

2008年6月22日,中德合資企業錦江麥德龍現購自運有限公司南京雨花商場黨員服務站成立。 (CFP/圖)

書記從何而來

2015年6月19日,在小米公司黨委成立大會上,該公司聯合創始人、副總裁劉德,成為首任黨委書記。

小米公司向南方周末記者介紹,生於1973年的劉德,早在1994年,即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他的書記之職,是由小米公司黨委籌備組提名,然後通過選舉方式產生。當天,小米公司48名具有選舉權的正式黨員參加了投票,劉德得票48票。

小米公司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雷軍,並不是中共黨員,也沒有加入其他黨派。

據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在民營企業的黨委里,無論企業“一把手”是否黨員,黨委(黨總支、黨支部)書記一職,大多是由公司內部的高層或中高層出任。

“一把手”自己是中共黨員,親自出任書記職務的,也不在少數。比如,美的集團實際控制人何享健,就曾任美的集團黨委書記。前述提到的浙江一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長,也兼任了公司的黨委書記之職。江蘇紅豆集團的黨委書記之職,則由董事局主席、“老板”周耀庭的長子周海江出任。

但也有例外,蘇寧集團擁有全國最大的民營企業黨組織,截至2015年6月底,共有黨員10147人,但集團的黨委書記,卻是一位“外來戶”。

2002年10月,原本是南京市政府部門幹部的吳承慶,被南京市委組織部派到蘇寧集團從事黨建工作。2004年1月,中共蘇寧黨總支正式升格為蘇寧黨委,吳承慶出任黨委書記。

蘇寧集團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由於蘇寧集團黨委是由江蘇省委組織部和南京市委組織部、南京市鼓樓區委組織部多重管理的單位,因此,蘇寧集團黨委書記、副書記的提名,由蘇寧集團企業領導層和上述組織部的領導協商後提名,然後通過差額選舉方式產生。

2011年,在蘇寧集團黨委的換屆選舉中,吳承慶成功連任黨委書記。按照黨章規定,書記、副書記任期為5年,可以連任。

2014年,中國非公企業黨建網刊發的一份關於廣東東莞市民營企業黨建工作的報告中介紹,在東莞市民營企業黨組織里,有近20%的書記為外部選派。

有趣的是,這種“人才流動”甚至出現過“相反的特例”。

2007年,時年不滿30歲的張誌華從創維集團黨委副書記任上,被選拔為深圳團市委副書記,實現了從民營企業到黨群系統的身份轉換。2011年,張誌華晉升為深圳團市委書記;2013年,張又被任命為廣東省團省委副書記。

活動經費誰來掏

民營企業黨委成立之後,有無專職黨務工作人員,工作和活動經費又如何解決?

小米公司回複南方周末記者時表示,他們“暫無專職黨務工作人員”,而經費問題,還在開會討論中。

蘇寧集團則介紹,蘇寧黨委現在有4位專職黨務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經費主要由企業來出;一年預算500萬元。

該集團內部人士還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蘇寧對黨委書記吳承慶也給予優待,他享受公司副總級的待遇。

在創維集團,新任集團黨委書記楊孝駿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創維黨委有6位工作人員,人員及日常工作經費,也是企業出,一年約200萬元。楊孝駿的另外一個職務是創維集團中國區域營銷總部的執行副總經理。

前述提到的浙江一家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長還介紹,為鼓勵民營企業建立黨組織,並設置專門的黨務工作者,當地上級黨委,曾經給他們下撥過工作經費,“相當於一個專門黨務工作者一年的工資,但也就是第一年下撥過”。

民營企業黨組織成立之後,有一項職能,是收取黨員員工的黨費。受訪的幾家企業介紹,這些收取的黨費,均上繳上級黨委,如蘇寧集團的黨費,就交由中共南京市鼓樓區委組織部。

2008年,中共中央組織部下發並實施《關於中國共產黨黨費收繳、使用和管理的規定》(中組發[2008]3號文),其中規定黨員交納黨費的比例為:每月工資收入(稅後)在3000元以下(含3000元)者,交納月工資收入的0.5%;3000元以上至5000元(含5000元)者,交納1%;5000元以上至10000元(含10000元)者,交納1.5%;10000元以上者,交納2%。

企業黨組織的作用

小米公司黨委成立後,其主要職責和作用何在?

該公司的回答比較籠統,其稱,小米“將公司戰略與黨的理論緊密結合,將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切實貫徹到企業決策中,引領企業健康發展,多渠道促進企業更好地為國家建設服務,發揮社會價值”。

上文提到的浙江一創業板上市公司董事長,也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我覺得企業里黨委的作用,還是虛的比較多,實的少。形式大於內容。搞好經營,為股東、為員工創造更多的利潤,這才是企業的主業所在。當然,如果公司老板、‘一把手’重視黨建,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蘇寧集團黨委書記吳承慶則認為,黨組織在該公司的作用非常明顯,其最典型的表現之一就是蘇寧的“黨員先鋒隊”。

他舉例說,在蘇寧新開連鎖店時,“黨員先鋒隊”發揮了很大的作用,“裝修、櫃臺搬運、各種布置,黨員都是加班加點做的”。

吳承慶本人非常驕傲的是,因為蘇寧黨建工作表現出色,他已被習近平總書記兩次接見。

受訪的創維集團黨委書記楊孝駿,在肯定黨委對於民營企業的作用的同時,還提到當前面臨的一大困難,“以前我們每年發展的新黨員有20-30人,但這兩年,上級黨委分配給我們的名額,每年只有2個了。好多預備黨員,尤其是新招的大學生是預備黨員的,可能很多年都沒法轉正了,怎麽辦?”

蘇寧集團黨委提到,該公司2014年發展新黨員29名,2015年上半年發展新黨員12人。

“十八大”之後,中共中央對發展新黨員,提出了“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要求。2013年,全國共發展黨員240.8萬名,較上年減少82.5萬名,為過去十年來首次下降。2014年,這一數據進一步下降到了205.7萬名。

2015年6月30日,《人民日報》刊發的署名“黨建平”的評論文章則稱,當前基層黨建工作,“仍然存在非公有制企業黨員占比偏低、流動黨員管理難題依然突出、新興領域黨組織覆蓋仍較困難”等問題。


垂直招聘來勢兇猛!每年40萬海歸也有了專屬招聘平臺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4/151665.shtml

不知道前一陣你的社交網絡有沒有被BOSS們集體刷屏,一大撥美美的外國姑娘們又給某家移動應用狠狠地做了一次推廣,這一次她們代言的是:垂直招聘。拉勾、脈脈、BOSS直聘的風靡讓互聯網招聘行業有了不一樣的新玩法,而傳統招聘網站如智聯也在積極上馬內部創業項目。諸多事實證明,更有效率的垂直招聘已經勢不可擋。

孔晶晶(Crystal),在北美留學和工作10年,曾在國內某知名招聘網站負責了四年的海外招聘。現在,她和她的團隊要做一個專門針對海歸的招聘平臺——Lockin China。Crystal表示,Lockin China的創始團隊全都有海外留學背景,他們懂招聘,更懂海歸,而她本人在智聯期間,建立起了一系列海外招聘的流程和體系。

每年到底有多少海歸需要找工作,又有多少企業、哪些企業更青睞海歸?這是Lockin China亟需解答的兩個問題。Crystal表示,據權威數據顯示,現在我國每年約有40多萬海歸回國,而其中很大一部分人都面臨著不好找工作,或者不知如何找工作的苦惱。“很多海歸回來的時候校招季已經過了,‘海龜’變‘海帶’了,這部分人找工作的需求是很大的”,Crystal說。

和多年前企業爭搶海歸時相比,現在海歸的優勢已不甚明顯。在新西蘭留學及工作10年、同樣曾就職於智聯的CTO王濱認為,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海歸並不知道如何展現自己的優勢。在這一點上,Crystal也認為,有很多海歸的自我期待和企業需求不匹配,而她之前在智聯所做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幫助這些海外留學生正確看待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並最終和企業的需求匹配起來。

在企業方層面,Crystal認為,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走出去”,建立海外團隊,開拓當地市場,這使得他們在用人上更傾向於尋找具有海外背景的員工。“大家可能覺得只有外企喜歡招海歸,但大量的中國企業如阿里、小米出海,它們是很歡迎有國外工作經驗的員工的。”

Crystal向記者介紹,Lockin China最近正在做一項“環球海外校招”的推廣活動,參與企業除奧迪、IBM等外企,還有小米、新浪微博、聚美優品、等國內知名公司。

比起一個單純的招聘網站,Lockin China更想做的是一個針對海歸的綜合服務平臺,並且已經拿到華創盛景投的數百萬元天使投資,目前團隊也在和一些地產公司討論建立“海歸公寓”。Crystal表示,招聘之後的事,Lockin China都有可能去涉及,而目前優先要解決的,就是海歸回國找工作這件事。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吳丹,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