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殼王陳國強坐正做無綫老闆,撞啱 今年港姐踏入40周年,落order請來巨星級的劉德華劉嘉玲做評判,嘉賓陣容之鼎盛,近年難得一見。豈料一人一票選港姐爛尾,破晒紀錄收477宗投訴, 俾人鬧爆。無綫管理層大為震怒,下令要有人為事件負上責任。據了解,助理總經理區偉林同非戲劇製作總監、今次港姐統籌經理余詠珊,成為祭旗大熱門人選。唔 似區偉林有六嬸方逸華射住,加上新官上任搏表現四圍辣火頭,余詠珊高危。 余詠珊在無綫頭炮搞《玩轉三周1/2》,動用全台藝員,逼曾姐(右圖)停廠拍劇讓期開工。 兩高層孭鑊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任無綫非戲劇製作總監後,余詠珊積極爭取表現,度出一人一票選港姐,當時,外界已質疑電腦系統能否負荷得到,余詠珊仍大派定心丸:「有 信心做到,系統經得起考驗,因為技術上已試過可行!」週日(八月二十六日)港姐決賽,臨埋門三甲進行投票,無綫伺服器「死機」,臨時改由評判選出,賽果備 受質疑,瘀爆!無面事小,誠信破產事大,賽後管理層問責,已口頭下旨,要有人為事件承擔全部責任,無綫內部盛傳負責製作部的助理總經理區偉林,及統籌經理 余詠珊是孭鑊大熱。「Peter(區偉林)淨係負責睇住個製作部,又唔係港姐嘅committe(委員),加上佢係阿(六)嬸(方逸華)嘅親信,後台夠 硬,未必郁到佢。Sandy(余詠珊)就真係好難講,成件事佢係in-charge(負責),為咗搏表現四圍辣火頭,啲仇家仲唔趁機會做嘢!」一名無綫內 部人員透露。 施壓要珍姐放人 由亞視做到有線,再到無綫坐埋何麗全非戲劇製作總監嘅崗位,余詠珊上任後積極搏表現,間接令其他部門百上加斤;上任不夠一年,已經仇家處處。據指,她試過 在高層會議上,當着所有人直指樂易玲頭寵林峯,唱歌唔得無演技,提議公司不應該將重點放在峯少身上;之前因無綫未獲奧運播放權,余詠珊奉命製作節目撼奧 運,最終搞出收視奇差及被指抄橋的《反轉三周1/2》,一意孤行要全台總動員的余詠珊,不惜用上頭落order向戲劇製作總監曾勵珍施壓,要全世界停廠放 藝員,令拍劇進度嚴重受影響。之後無綫取得奧運播放權,公司曾召開幾次大會,商議安排人手到英國現場拍攝的事宜,余詠珊竟向綜藝及體育科製作主任李漢源亂 落order。「李生做咗好多屆奧運,好資深同熟手,Sandy未做過又要每事問每事管,連帶幾多部cam(攝影機)過去英國都要話事,搞到大家做咗好多 無謂嘢。」一名幕後人員說。 嘉玲撐冠軍 港姐普選爛尾收場,沿用評判評分下,張堅庭的外甥孫張名雅,居然跑贏民望贏幾條街的季軍朱千雪,被指造馬。但評判之一的劉嘉玲,則直言冠軍是五個評判的心 水。「以前我淨係睇個樣靚唔靚,而家會睇埋學歷、內涵。季軍個樣係好sweet,至於淡定、大方,冠軍呢方面比較優勝。」嘉玲說。季軍朱千雪輸冠軍贏民 心,有消息指無綫會安排她和劉華合作,跌個桔,得個橙,今屆港姐,多surprise。 諸事不順 余詠珊去年11月上任無綫非戲劇製作總監後,一心進行改革,但無綫的綜藝節目質素每況愈下,收視亦未見起色。余詠珊上場後除了與樂易玲鬥法,又試圖公器私用,引入大批有線舊將,其統籌的節目又被指抄襲,諸事不順。 公器私用 余詠珊幫手硬銷老公何哲圖任行政總監的星煥旗下藝人,個個車輪轉輪流上無綫節目高曝光,在優秀選中,十二首金曲,星煥更離奇佔五首,引起東亞及英皇不滿。 益自己友 不斷安排有線舊愛將加入無綫,包括她一手發掘的黃翠如、洪永城、陸浩明等,當中黃翠如除了擔正新劇《心路GPS》,更獲安排做《皆大歡喜之溏心風暴》主持,但阮兆祥拒做陪襯,余詠珊唯有讓步。 抄襲節目 余詠珊的頭炮重頭節目《玩轉三周1/2》,動用全台共329名藝員幫手演出,可惜收視、口碑都差強人意,更被指抄足美國趣劇《MDDtv》和日本搞笑劇《志村劇場》,被外界鬧爆。 |
||||||
全國人大常委會今日下午表決全票通過備受關註的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據新華社報道,香港特首普選方案包括:
一、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
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時:
(一)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
(二)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產生二至三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
(三)香港特別行政區合資格選民均有行政長官選舉權,依法從行政長官候選人中選出一名行政長官人選。
(四)行政長官人選經普選產生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審議了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2014年7月15日提交的《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並在審議中充分考慮了香港社會的有關意見和建議。
會議指出,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通過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有關普選問題的決定》規定,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在行政長官實行普選前的適當時候,行政長官須按照香港基本法的有關規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就行政長官產生辦法的修改問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2013年12月4日至2014年5月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2017年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進行了廣泛、深入的公眾咨詢。咨詢過程中,香港社會普遍希望2017年實現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並就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必須符合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行政長官必須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等重要原則形成了廣泛共識。對於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香港社會提出了各種意見和建議。在此基礎上,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就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修改問題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會議認為,行政長官的報告符合香港基本法、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香港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要求,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公眾咨詢的情況,是一個積極、負責、務實的報告。
會議認為,實行行政長官普選,是香港民主發展的歷史性進步,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治體制的重大變革,關系到香港長期繁榮穩定,關系到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必須審慎、穩步推進。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源於香港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第二款的規定,即“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制定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必須嚴格遵循香港基本法有關規定,符合“一國兩制”的原則,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地位,兼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體現均衡參與,有利於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循序漸進地發展適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鑒於香港社會對如何落實香港基本法有關行政長官普選的規定存在較大爭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正確實施香港基本法和決定行政長官產生辦法負有憲制責任,有必要就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的一些核心問題作出規定,以促進香港社會凝聚共識,依法順利實現行政長官普選。
會議認為,按照香港基本法的規定,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既要對香港特別行政區負責,也要對中央人民政府負責,必須堅持行政長官由愛國愛港人士擔任的原則。這是“一國兩制”方針政策的基本要求,是行政長官的法律地位和重要職責所決定的,是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客觀需要。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必須為此提供相應的制度保障。
會議認為,2012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屆立法會產生辦法經過修改後,已經向擴大民主的方向邁出了重大步伐。香港基本法附件二規定的現行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不作修改,2016年第六屆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繼續適用現行規定,符合循序漸進地發展適合香港實際情況的民主制度的原則,符合香港社會的多數意見,也有利於香港社會各界集中精力優先處理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從而為行政長官實行普選後實現立法會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目標創造條件。
鑒此,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2年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產生辦法及有關普選問題的決定》的有關規定,決定如下:
一、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
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時:
(一)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
(二)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產生二至三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
(三)香港特別行政區合資格選民均有行政長官選舉權,依法從行政長官候選人中選出一名行政長官人選。
(四)行政長官人選經普選產生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三、行政長官普選的具體辦法依照法定程序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予以規定。修改法案及其修正案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香港基本法和本決定的規定,向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提出,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四、如行政長官普選的具體辦法未能經法定程序獲得通過,行政長官的選舉繼續適用上一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五、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關於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的現行規定不作修改,2016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繼續適用第五屆立法會產生辦法和法案、議案表決程序。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在立法會實行普選前的適當時候,由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按照香港基本法的有關規定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就立法會產生辦法的修改問題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提出報告,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確定。
會議強調,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針政策,嚴格按照香港基本法辦事,穩步推進2017年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是中央的一貫立場。希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各界依照香港基本法和本決定的規定,共同努力,達至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的目標。
| ||||||
中共中央宣布讓港人普選特首,但卻對候選人門檻加上諸多限制,引起港人憤怒。學者認為,在中國明確畫出紅線之後,香港社運也將從過去三十年的溫和路線,自此轉為全面抗爭的激進姿態。 撰文‧何欣潔 八月的最後一日,中國人大委員會發布︽關於香港特首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以下簡稱《政改決議》),宣布「香港行政長官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香港特首梁振英公開盛讚,人大做出「一人一票」選特首決定,「是香港歷史的重要篇章。」與現行作法相比,新辦法的主要改變就在「公民投票」。目前,是由一千兩百位選舉委員會成員一人一票投票選出;未來,則是一千兩百位提名委員會提出二至三位候選人後,由香港公民一人一票選出特首。 作為中國領土上首個採行一人一票選出政府機構決策者的地區,從中國的角度看,的確是民主的一大步,然而許多香港市民不但未能肯定,反而氣憤。決議發布當晚,五千市民憤怒擊鼓抗爭,學生代表宣示兩個月內發動罷課。 佔中學者嗆 不願做順民關鍵原因在於候選人的產生方式,一般市民無法決定特首提名委員會的成員,候選人須經過六百位以上的提名委員通過,且人數不能超過三位,種種設計,被不少港人認為絕非「真普選」。 平日溫文儒雅的香港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戴耀廷,也在決議發布當晚聲嘶力竭:「不願意再做順民,要做頂天立地的公民抗命者!」早在去年,戴耀廷即發起「佔領中環」運動,訴求人大必須訂出「符合國際標準」的真普選方案,候選人由公民提名,否則就要佔領香港金融樞紐中環街區。 佔中提案獲得七十萬市民公投支持,反對力量亦隨之而至,前香港電台節目主持人周融發起「反對佔中」運動,聲稱取得九十萬市民支持,特首梁振英亦以個人名義參與連署,正反雙方成劍拔弩張之勢。 而如今在中共宣布決議,畫出關於香港民主的一條鮮明紅線後,學者解讀,接下來的香港,恐怕會更加分化。 「如今的香港社會,落入一個兩極化的趨勢:保守者愈保守,激進者愈激進。」一位在香港某大學執教的教授,在緊繃氣氛下,他受訪時不願具名,他認為這次的︽政改決議︾,「是香港民主運動的重要分水嶺。」中央對香港態度嚴峻,連相較溫和版本的普選方案也全無採納,將使香港三十年來的社會運動,自此更加激烈。 台灣旅港知名文化人張鐵志的觀點與這位教授相似,兩人不約而同地指出一個現象:一向被認為最有可能支持政府方案,甚至曾邀請中方法律代表饒戈平來港座談的民主派議員湯家驊,竟也措詞強烈地表示失望。張鐵志評論,這正是香港社運離開溫和路線、走向全面抗爭的象徵之一。 本該是美事的普選政治改革,竟造成香港社會對立。一向務實、勤奮工作的港人,究竟為何發動抗爭?回望九七年至今,以普選議題為核心,港人對中共態度由不安期待一路到灰心絕望,其實有跡可循。 「總體來說,九七年前後,香港市民其實在不安中仍樂觀崇尚『民主回歸』,期待中國民主進步,香港也能獲得普選權。」教授回憶。在港人的認知中,一九八四年《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特首可在當地通過選舉或協商產生,便是關於普選大夢的明文承諾,迄今三十年。 年輕港人對中央缺乏信任 但在○三年,第一任特首董建華意圖推動《基本法》二十三條,該條賦予警察權力,可以國家安全為名,任意搜索「懷疑恐怖分子」住宅,引發強力反彈。是年,五十萬港人上街參與七一(回歸日)大遊行,反對二十三條立法,促成董建華提早下台,也引起中共疑懼。人大於○四年進行釋法,將普選門檻加上嚴格規範,時程一次次後延,讓香港人極度失望。 「香港對二十三條劇烈反彈,讓中央害怕香港成為勾結外國勢力、分裂國土的前線。」一位不願具名的中央官員曾私下透露,香港是鴉片戰爭失落的國土,重新治理此地是中國雪恥的象徵,「步步維穩,不能有任何差錯。」但年輕港人對於這雪恥大夢興趣缺缺。香港嶺南大學副教授羅永生分析,新一代在香港回歸大局底定的八○年代出生,主權交接的九○年代成長,早已養成強烈本土意識,對中央缺乏信任。「其實,這次中央若能給港人真普選,也許港人就會對中共改觀,但現在只有絕望到底。」不願具名的教授表示。 如今佔中、罷課勢在必行,連港大、中大校長都公開支持學生的言論自由、不強迫上課。一般認為,數條「戰線」中,大專學生的罷課行動將最有機會成功。至於佔領中環的人數,因一般市民仍相對和平理性,必須再觀察。 香港爭取民主的腳步有可能退回溫和路線嗎?「最後機會在立法會手中。」學者分析,人大決議最終仍須香港立法會通過,才能生效,「如果他們願意在人大框架下朝真普選方向微調,憤怒或許就會減弱。」山雨欲來前夕,香港的不安與絕望是否能找到出路,值得關注。 |
2014-09-22 TWM | ||
香港政改爭議持續延燒,為了爭取「真普選」,大專學生決定在九月二十二日罷課,佔中行動也傳聞將在十月初登場,中共對此則態度強硬,甚至傳聞已在邊境部署重兵,社會氣氛日趨緊張。 撰文‧何欣潔 「我本來可以保持沉默,繼續當一個只會讀書的機器人。但是我選擇了站出來,以罷課形式表達我對人大沒有遵守承諾的不滿……,我寧願原地踏步也不希望有假普選,因為政改關乎到香港的未來,是香港能否繼續走在民主路上的關鍵。」憤怒!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二○一四年九月,香港拔萃女書院中四學生呂慧盈,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公開信,呼籲同學共同站出來,挺身對原該屬於「大人世界」的普選議題表態,抗議八月底中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公布的《關於香港特首普選問題和二○一六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決定》(簡稱《政改決議》)。 《政改決議》將香港普選方法設下重重門檻,香港人獲准在一七年一人一票選出特首,但候選人將由北京控制的「提名委員會」過半數決定;這個「普選框架」讓「真普選」落空,但如果在香港立法會被否決,特首選舉將沿用一二年的選舉辦法,換言之,可能連「一人一票」都沒有,引發許多港人憤怒。自從《政改決議》公布以來,焦慮、騷動而無法再平靜讀書的香港學生,絕對不只呂慧盈一人。 九月二十二日,是香港各大專、中學生約定罷課爭取真普選的日子。為了罷課行動倒數計時,上千名學生宣示響應,香港校園處處可見大字報、宣講攤,一場學潮,正在蓄勢待發。 普選原是香港與中央角力近十七年的議題。自一三年開始,由於港大教授戴耀廷提出以「佔領中環」為抗爭手段,一躍而成國際矚目焦點。未料過了一年,佔中尚未發生,年輕學生反率先串聯以「罷課不罷學」,體現公民抗命精神。罷課時程初估為一周,共計有超過二十所大專院校學生加入、七十位教授響應,中大、港大等多所知名大學校長也表示尊重。香港立法會議員范國威認為:「這將會是八九年後,中央在香港面臨的最大挑戰。」回顧香港近年學運史,八九年五月,六所大專院校罷課聲援八九民運,近七千名大專生及市民於維園集會。一二年九月,因反對中共將帶有「愛國愛黨」色彩的國民教育教材列作中小學必修,學聯發動罷課,逾八千名大專生集會。這一次罷課集會人數估計不會超越以往太多,但各界都普遍認為,罷課學生將與佔中行動匯流,形成難以預測的強大能量。 《經濟學人》九月初以「憤怒的青年」稱呼這批香港學生。報導指出,「這些青年認同自己是個香港人,更甚於是﹃在香港的中國人﹄。」 警戒!傳在邊界部署軍力 不願具名的學者也表示,一二年以來的香港學生抗議活動,已經沒有八九年共同建設民主中國的夢想,反而彌漫著濃厚的本土意識,「曾有學術機構調查,香港年輕人的中國認同來到新低點。」對於當代香港青年來說,要求中央信守承諾,以符合國際標準的程序選出特首,遠比「回歸祖國」的大夢重要。 這份港青對中國的疏離與敵意,恰恰挑動中共最敏感的神經,對香港的公民普選訴求加倍警戒。親官方的資深議員、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公開表示,香港至今有些人尚未接受香港已回歸,所以人大常委認為需要審慎點處理香港政改,如果香港人接受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下面一個直轄市這個事實的話,普選特首的門檻便不用這麼高。 言下之意,自九七回歸以來,香港人始終不願心悅誠服地做個中國人,堅持香港意識,是中共在政改堅持不讓的真正主因。《經濟學人》分析,隨著中國中產階級興起,民眾對於自己在教育、醫療、環境、財產權等議題上的無力感加深,讓中國當局面臨壓力。因此,即使此次政改爭議可能讓台灣觀感不佳,但《經濟學人》推測,中共顯然認為,阻止香港民主派在特首選舉勝出、防止中國其他地區中產階級民主訴求升溫,比兩岸統一更為重要。 中共遏止港人「真普選」的決心,絕非虛言。香港特首梁振英特別投書報紙,強硬呼籲香港人接受普選方案,「政治改革是要進一步?還是退兩步?」暗喻香港人應該接受現行這令人不夠滿意的方案,否則只好退回「更不民主」的狀態。 罷課前夕,甚至有內部消息指出,中共已在深圳、香港邊界部署軍力,不排除以「只要島,不要人」為原則處理抗議行動、維持一黨專政,情勢緊張。但對此一傳聞,范國威議員則認為,當局肯定會以強勢警力對付抗議群眾,但應不至於出動軍隊。 《華爾街日報》九月十二日分析,佔中行動目前已處於舉步艱難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必須面對中央的強硬態度,另一方面也不希望進行太激烈的抗爭行動令市民反感;如今學子拉出激進的「罷課」戰線,也使佔中行動的變數增多。 傳聞將在十月一日登場的佔中行動,究竟會往溫和或激烈的一方傾斜?考驗着領導團隊的政治智慧,也決定香港政改爭議收場的方式。 |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4-23 10:33 編輯 香港普選方案公布,政商各界怎麽看? 香港特區政府22日將公布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咨詢報告和方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上午會見傳媒時表示,今天是香港民主發展的重要里程碑,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是中央政府、他本人及廣大市民的共同願望,希望得到社會和立法會議員支持,獲得表決通過,讓普選行政長官成為事實。 梁振英說,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稍後將到立法會公布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的咨詢報告及方案,方案符合基本法有關規定、符合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也符合民主精神和全港市民願望。 他同時表示,特區政府會盡最大努力讓方案獲得通過。 政改梳理 ![]() 1月7日,香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宣布啟動政改第二輪咨詢,同時公布《行政長官普選辦法咨詢文件》。被違法“占中”耽誤了兩個多月的政改“五步曲”,終於得以繼續推進。對於香港社會普遍關註的“政改”,你了解多少呢? 政改原因 目前我們所說的香港政改主要是指:依據香港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定,對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辦法進行修改,以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 香港基本法明確規定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最終由普選產生,使之成為法定目標。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以來,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堅定不移地按照基本法和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定,推動以行政長官產生辦法和立法會產生辦法為主要內容的民主政制循序漸進向前發展,行政長官選舉的民主程度不斷提高,立法會選舉的直選因素不斷增加。 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決定,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五任行政長官的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為行政長官和立法會全部議員普選設定了時間表。 2013年12月4日至2014年5月3日,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就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進行為期5個月的公眾咨詢,啟動了實現普選的有關程序。 政改"五步曲" 根據基本法及全國人大常委會2004年的解釋,要修改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的產生辦法,必須依法完成“五步曲”的程序: 第一步:“由行政長官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報告,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產生辦法是否需要進行修改”; 第二步: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是否可就產生辦法進行修改; 第三步:如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可就產生辦法進行修改,則特區政府向立法會提出修改產生辦法的議案,並經全體立法會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 第四步:行政長官同意經立法會通過的議案; 第五步:行政長官將有關法案報全國人大常委會,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或備案。 按照以上規定,2014年7月15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交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2017年行政長官及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是否需要修改的報告。這標誌著本次香港政改“五步曲”邁出第一步。 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了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普選問題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決定。這也是“五步曲”的第二步。 3.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說了什麽? 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從2017年開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可以實行由普選產生的辦法。 二、行政長官的普選制度有如下規定: (一)須組成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提名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按照第四任行政長官選舉委員會的人數、構成和委員產生辦法而規定。 (二)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產生二至三名行政長官候選人。每名候選人均須獲得提名委員會全體委員半數以上的支持。 (三)香港特別行政區合資格選民均有行政長官選舉權,依法從行政長官候選人中選出一名行政長官人選。 (四)行政長官人選經普選產生後,由中央人民政府任命 三、行政長官普選的具體辦法依照法定程序通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予以規定。修改法案及其修正案應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根據香港基本法和本決定的規定,向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提出,經立法會全體議員三分之二多數通過,行政長官同意,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 四、如行政長官普選的具體辦法未能經法定程序獲得通過,行政長官的選舉繼續適用上一任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 五、香港基本法附件二關於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的現行規定不作修改,2016年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立法會產生辦法和表決程序,繼續適用第五屆立法會產生辦法和法案、議案表決程序。在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的選舉可以實行全部議員由普選產生的辦法。 國務院港澳辦怎麽說? 香港特區政府的政改方案合法可行、理性務實 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發言人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4月22日發表的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第二輪公眾咨詢報告及有關方案發表談話。 發言人表示,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發表的公眾咨詢報告全面客觀地反映了咨詢期間香港社會對行政長官普選辦法的意見和建議;提出的有關方案符合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兼顧了香港社會各階層、各界別的利益和訴求,是一個合法可行、理性務實的方案。 該發言人重申,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特別行政區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規定,循序漸進地發展民主並最終達至普選目標是中央的一貫立場。香港政制發展“五步曲”法定程序已經進入關鍵階段。我們真誠希望香港社會各界廣泛凝聚共識,把握歷史機遇,如期實現2017年行政長官由普選產生的目標。 香港各界紛紛表態支持政改方案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表示,特區政府提出的方案,提供了現階段香港實際情況下最適合的選舉制度。一人一票選舉行政長官是香港歷史上從未發生的事,單是這一點已值得期待,她希望各界能夠支持。 民主建港協進聯盟(民建聯)主席李慧瓊表示,市民是否可以在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視乎立法會是否有足夠的票數。她呼籲市民應仔細分析當前兩項選擇,就是通過政改讓政制向前走,還是原地踏步甚至退步,相信大部分市民都會呼籲議員支持政改。 香港工會聯合會(工聯會)榮譽會長陳婉嫻表示,工聯會歡迎政府提出的普選行政長官方案,希望反對方案的議員放下成見,拿出勇氣,支持政改方案。她說,工聯會將會安排居民大會,協助特區政府宣傳政改方案。 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說,政改方案有幾個亮點,其中包括每名提名委員會委員,可以最少投兩票選出行政長官候選人,選擇增多,有利香港選出幾位理性、溫和的候選人角逐行政長官普選。 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表示,政府提出的方案除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遵照基本法有關的規定,在“入閘”門檻上是寬松的,這是一個符合香港實際情況、值得香港市民支持的方案。 “我希望過去一直表示反對的人能夠重新考慮,讓香港500萬合資格選民能夠在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出我們的行政長官,我呼籲不甘普選權被剝奪的市民積極站出來表達他們的心聲。”劉皇發說。 立法會41名議員22日發表聯合聲明表示支持行政長官普選方案,他們相信,如果方案得以通過,將有助解決香港長期有關政制問題的爭拗,讓社會可以集中精力,解決特區當前面對的各項問題,符合香港的長遠發展需要和國家利益。 香港總商會當日發表聲明表示支持特區政府公布的方案。總商會主席彭耀佳呼籲立法會議員能順應民意,共同攜手,通過方案,讓500萬合資格選民可以在2017年投票選出心目中理想的行政長官。 總商會相信,落實政改方案,普選行政長官,有助香港未來的繁榮穩定,而政治穩定,亦是投資者選擇在港營商的重要因素。 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發表聲明表示歡迎方案,認為該方案是特區政府廣泛咨詢民意後得出的結果,回應了市民對2017年一人一票普選行政長官的期望。廠商會表示,特區政府的方案切合香港的實際情況,亦符合基本法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為2017年普選行政長官訂下了實施的藍圖。 香港大學法學院教授陳弘毅表示,如果方案獲得通過,有機會讓市民投票選舉行政長官,相信提名委員會會按照民意,推薦候選人。 來源:根據財經新聞整理 |
http://gelonghui.com/#/articleDetail/13873
王振民:为了全体香港民众的根本利益——香港普选方案的法理和情理
新 华网北京5月21日电(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 王振民)香港特区政府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8·31决定”提出的2017年行政长官普选方案,是综合各种因素,考虑到香港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考虑到国家 主权和安全,考虑到民主与法治、政治与经济等各种关系,为了香港全体民众的福祉和根本利益,所能寻找到的最大共识,合乎法理和情理。
从法理上讲,该方案符合我国宪法有关规定和原则精神。宪法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根本大法。在任何国家,区域(地方)政权产生办法无论民主成 分有多少,都必须首先合宪,能够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合宪性是第一要求。任何违宪的选举制度都不可能存在,更不可能生效。任何国家也都不会允许地方政权 拟定的行政首长产生办法可能危及本国主权、安全和最高利益。
根据宪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什么样的 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行政长官如何产生,决定权属于中央,中央对香港享有最高的宪制上的立法管治权。从宪法层面看,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决定特别行政 区实行的制度的权力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不是由香港特别行政区任何一个机构或者机制决定的。这本身就是国家主权的体现和保障,是对国家安全的捍卫。
25年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依据宪法制定了香港基本法。通过这部法律,国家规定了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各种制度,其中包括政治制度和体制。基本法第 45条和附件三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解释和决定,又对香港特区如何改革基本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作出了具体明确的法律指引。无论是宪法、基本法,或者全国 人大常委会的“释法”和决定,都是中国作为主权国家行使对香港的主权的行为,是特区政府施政,特别是拟定政改方案必须遵守的最高法律指引,对特区具有最高 的法律约束力。特区政府就是根据宪法、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有关解释和决定,特别是去年8月31日所作出的决定,拟定了目前正在讨论的政改方案,是合 宪、合法的。
这个方案也是合情合理的。有人怀疑中央实现香港普选的诚意和决心,认为这不是“真普 选”。事实上,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初就把实现人民民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如果香港2017年能顺利实现普选,香港将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下第一个实现普选的 地方,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意义。香港普选不仅是香港地方的事情,更是国家的大事,符合国家发展的战略方向和根本利益,具有重要战略意 义。中央支持普选、推动普选,不是玩假的,而是玩真的,尽管很难,但是这一步必须迈出去,任何人不要怀疑国家的诚意和决心。
与回归以前港督的产生办法相比,现行选举委员会选举行政长官的模式无疑是民主的巨大进步。过去的港督和港英政府如何产生,港人根本就无缘置喙,没有任何 参与的空间和机会。回归后,香港的民主进程从未停止,选举委员会规模从400人扩大到800人,再到现在的1200人,但这不是香港民主发展的终极目标, 只是“热身”起步。将来实行行政长官普选后,最大的政治效果就是选举行政长官的投票权从1200人向500万人转移,500万人将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香 港政治生态将发生重大根本变化。
人们谈政治,很多时候实际上是在谈经济。美国开国先驱、“宪法之 父”、政治体制的重要设计师詹姆斯·麦迪逊在《联邦党人文集》第十篇毫不含糊地提出一个原则:一切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经济。美国总统由普选加上538人组 成的选举团最终选举产生的制度设计,就是基于维护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这一重要的经济考虑。尽管不是直接、完全的民主,经常被人批判,但大部分美国人不认为这 是“假普选”,200多年来也没有多少美国人为“真普选”而试图修改宪法规定的这一选举制度。包括英国在内的很多其他国家对选民和候选人资格加以各种限 制,也都是基于类似的经济考虑。因此,香港普选不仅是政治法律问题,本质上也是经济问题。目前行政长官由主要由工商界等组成的1200人选举委员会产生, 政府自然更多关照工商界,香港因此成为“工商友好”的资本主义大都会。普选将产生的直接经济效果是,促使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更有力地保护和照顾香港普罗大 众的利益,资源和财富的分配将逐渐向500万人倾斜,贫富悬殊将逐渐减少,广大市民的福利将不断提高。但任何理想的普选方案不仅要让全体选民能够行使神圣 的投票权,真正当家作主,也必须有利于维护香港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让投资者可以继续放心,普选方案必须兼顾工商利益和普罗大众的利益。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保留1200人的提名委员会?保留提名委员会不仅是宪制要求,是基本法制定时就规定了的,当时就经过很多讨论,最终达成了这么一 个共识。保留提名委员会,就是为了香港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消提名委员会,势必极大影响香港经济发展,影响香港的国际和国内经济竞争力,影响香港的繁荣稳 定。试想,如果没有这个提名机制,目前掌握香港经济命脉、向政府交纳大量税收的1200人,与500万选民一起也是一人一票,完全无法对行政长官的产生发 挥任何实质影响,这势必极大改变香港长期坚持的“工商友好”的政权架构。未来的行政长官和特区政府将只对500万人负责,而不用怎么照顾工商界的利益。香 港的工商税收将会越来越多,长期的低税政策将会改变,“小政府,大社会”将逐渐演变为“大政府,小社会”。由于“劫富济贫”政策的推行,相应地社会福利将 会越来越多,福利主义色彩将会越来越浓。
因此,要不要提名委员会,本质上是经济问题,是香港特别行 政区未来根本走向的大问题。其实,工商界的利益与普罗大众的利益最终是统一的,只要工商界能够继续在香港好好放心经营,不断扩大自己的企业,香港普罗大众 才能有更多更好的工作机会和收入。如果没有有力的制度保障,香港营商环境变差,工商界无法在香港经营了,人人都只享受民主的过程和随之带来的更多的福利, 以为这些福利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着眼于如何“分饼”,如何分享社会财富,不再努力打拼,艰苦创业,增加社会财富,最终香港一定会坐吃山空,工商凋零, 民生艰困,繁荣不再,所有人都蒙受其害,无人获益。
政府是全体民众的政府,既要照顾好大众的利益 ——普选后这是必然的,也要照顾好关键“小众”的利益——如果没有这个提名机制,普选后这是不一定的。目前的方案就是这么一个“双赢”的方案,大众、“小 众”都是骨肉同胞,都应该得到照顾,一个都不能少,均衡参与,利益均享,所有人的利益和权利都必须得到保护。因此,这是一个科学的、合情合理的制度设计。 政治既要民主,又要科学。最终,一切都是为了全体香港民众的福祉和根本利益。(新华网)
美國總統特朗普誓稱將徹查大選期間的投票作假事件,並在未找出證據的情況下指責在普選參與投票的5百萬人存在作假的嫌疑,並稱這些投票者並沒有真正的投票資格。
在仍未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白宮發言人Sean Spicer為特朗普言論辯護道:“現任總統對於普選的投票人數早已存疑,此次的調查將會集中在2個州中進行。”
特朗普周一與國會議員召開會議後,便產生這一針對“投票作假”的想法。
在發出此次言論後,特朗普遭受到大量的批評,其中不乏共和黨議員。而前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則表示特朗普這則推文讓人“深感不安”,“這就好像是在質疑他(特朗普)自己選舉的合法性。更嚴重的是,如果這被證明一次鬧劇,那麽誰能想象到下次會發生什麽。”
俄亥俄州政府秘書長回應特朗普的推特稱,俄亥俄州辦公室已經開始著手調查投票作假人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