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廣告經綸:形象是飲出來的

1 : GS(14)@2017-02-03 02:55:13

最近,喜力做了一個新的廣告,標題是:「去到邊都品嚐到同樣滋味嘅頂級啤酒」#MoreBehindTheStar(更多在星星背後的故事)。真不明白,除了加強其品牌國際化外,這樣的廣告做了有何用,又不是滙豐同Citibank,國際化跟喜力有何直接關係?姑且不去深究為甚麼要做這個奇怪的「世界如一」宣傳,識看當然是看留言啦。有很多的留言都是反對以上的講法,認為有些地方出產的喜力較好味,但有些地方則很不濟云云,根本就不如所說的「同樣滋味」。落老蘭,餐牌必有生力,但有分本地及菲律賓原產兩款(菲國的瓶身上logo及文字都是白色絲印,而本地生力則是用金色貼紙),到底點樣揀?在老蘭來講,揀菲國的要比本地生產的多。我以前曾經為生力做過市場策劃,知道本地及菲國釀製的formula根本就一模一樣,Brewmasters也是同一班人。唯一不同的,就是水源。味道是否不同,真的見仁見智,我做過多次blind test,兩者的不同之處總不能輕易分辨出來,又或者說,根本就無分別。一個品牌、同樣的產品,不同的是包裝,難道包裝及產地真的會影響味道?雖然,有些人能夠斬釘截鐵的說,很明顯是菲國原產的好飲得多,但我認為,品牌形象從中擔當了一個莫大的角色,直接或間接影響了perception。



生力,在香港生產了幾十年,雖然近年也積極把品牌逐漸變得年輕化,但往往給人一種老豆才飲的啤酒感覺,要時尚、有型,就揀外國進口的品牌,選擇取決於形象的情況在啤酒這類social產品更為明顯。去到酒吧,點甚麼酒,要看你想人家如何看你,才決定點那個品牌的酒。然而,家中雪櫃裏面存放的,很可能是在外面根本不會點的較平價啤酒,沒人看,形象立刻變得非首要。啤酒這東西,特別之處就是喝多了便不太知道及在乎味道,飲的地方不同,人前人後也會不同。文廸晞
mailto:[email protected]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202/1991510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50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