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藍翔那些事:不止是將學生群毆後帶到黃河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019/146912.html
i黑馬導讀:藍翔越來越神秘了,當昨天爆出,有學生退學即被威脅:扔你進黃河。今天才發現,“扔你進黃河”根本不叫事兒... ...整整三十年前,即1984年10月,被認為是藍翔創立的起始點。這一年,中國大陸改革的中心,開始向城市轉移。當年五月,中央文件給予國有企業更多自主權,而農村承包責任制,讓農業連續四年增產大豐收——過剩的農村勞動力,帶動了鄉鎮企業數量大增,同時也掀起了農村勞動力流向城市的序幕。
藍翔起家 20世紀80年代中期,河南商丘農民榮蘭祥和孔素英來到濟南,開始創業。
早期,榮蘭祥夫婦在天橋區57中租用教室,創辦“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1988年,“天橋區技術學院”被地方收編,並更名,學校由此進入快速發展軌道。1997年,其辦學規模已經過萬人。
1997年,“天橋區職業技術學院”改名“藍翔技校”,這所學校至今延續著嚴格的封閉式軍事化管理,其背後是學校突出的盈利能力。
如今,榮蘭祥的藍翔技校已形成擁有五個校區,超過3萬學生的龐大規模。藍翔技校目前招收汽修,廚師,挖掘機等8個專業,學制不等。
董事長 對於榮蘭祥本人來說,其身份早已不再是藍翔校長那麽簡單,他曾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濟南市工商聯副主席、天橋區政協副主席。
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的他,於今年9月因“藍翔百人跨省打架”事件而備受關註,其妻孔素英曝光他有20年家暴歷史,並擁有3個身份證、生育6個兒女。
資料顯示,榮蘭翔是河南虞城縣人,榮蘭翔1964年出生,現年50歲。據孔素英回憶,1986年,她與榮蘭翔租下濟南市天橋區幾間教室,幹起了學校,還承包了學校食堂。專業只有油漆、沙發制作和縫紉,前兩者榮蘭翔任教,孔素英教縫紉。
僅僅兩三年之後,榮蘭翔又發現了新的機會。1988年,部隊開始搞“三產”,榮蘭翔選擇與部隊合作開辦培訓,而其老丈人孔令榮就是退伍軍人。
順勢而上,藍翔技校的運作日益邁上正軌。榮蘭翔是學校的實際管理者,法人則是軍隊一方,藍翔技校學會了部隊的管理方式,這也成為後來管理的模型。在此後的10年時間,學校招生不斷擴大。
1997年左右,因為中央軍委限制部隊從事三產,藍翔技校和部隊脫鉤。此時榮蘭翔再次抓住機會買地擴張,因為部隊的房產需要退還,榮在濟南藥山腳下買下50畝土地,建起了新校區。
目前藍翔有5個校區占地上千畝,建築面積40余萬平方米。天倫花園共有351套住宅,以當地價格每平方米5000元計算,整個價值超過1億元。
“我不知道榮蘭翔有多少資產。”孔素英稱。有藍翔技校人士猜測,榮蘭翔個人資產至少10億元以上,如果對各地的房產一一加以統計,可能有幾十億元。
藍翔的生意 每年數以千計,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紛紛湧向這個聲稱能將所有畢業生送往各地用工單位的傳奇學校。其中,80%生源來自農村地區。身為掌舵人的榮蘭祥也一直對外標榜,除了必要的學費之外,藍翔技校幾乎對他們不設門檻。
按照藍翔技校招生處的說法,藍翔的學費每年在1萬元左右,而多名藍翔在校學生對時代周報記者坦承,每年學費的平均水平遠超於此,達到3萬元左右。高額的學費給藍翔技校帶來了穩定而龐大的資金流,這使得藍翔帝國的觸角得以延伸到房地產、金融等多個層面。
“學校里面最火熱的就是轉班。”曾在藍翔技校擔任會計的高英這樣說道。而另一位仍在藍翔任教的老師也證實了上述說法,“比如你學廚師,他要把好多東西掐出來,再讓你交一份錢。學生如果在里面單學一個雕刻,交3000元,但如果是轉學雕刻,交1500元,老師拿100元。轉10個就1000元,轉50個就5000元。”上述老師說道。
轉班甚至成為了藍翔的一門專職生意。“你比如學挖掘機,也有轉的,學挖掘機可以轉裝載機吧,轉完裝載機可以轉推土機,轉完推土機還可以轉吊車。你不轉老師給你小鞋穿。”上述老師對時代周報記者說。
而在封閉式管理下,學生的一切生活均納入了藍翔的經濟體系之下。時代周報記者查閱工商資料發現,榮蘭祥還特意註冊了天橋區順翔百貨商店,這也是藍翔校區內的唯一超市。
多位學生亦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藍翔校內生活花銷比在校外要高,平均每月需要1000元以上。除此之外,藍翔技校退學不退費。
就業率 學生的就業也成為藍翔盈利來源的重要組成部分。
藍翔技校對外宣稱畢業生能夠“百分之百就業”。但在內部人士看來,這一宣傳存在很大水分。“一百人里能出來七八個就不錯了。”一位老師對時代周報記者坦承。
藍翔招生處的老師告訴時代周報記者,藍翔有能力把畢業生安排到全國各地單位。而根據多位接近藍翔的知情人士的說法,異地分配工作實質上是藍翔拖延學生的一種手段,目的則是向畢業生收費。
“如果家是青島的,讓你去陜西,你去不去?你要是不去,就得交錢,目的是把你糊弄過去。”上述知情人士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道。
多名藍翔畢業生對時代周報記者證實了上述說法。據他們對時代周報記者介紹,畢業生要服從學校就業安排,滿四個月後回校領畢業證。
事實上,學校和用人單位之間的關系更像是某種派遣協議,有學生指出:“你去了工廠,就要呆四個月,跑了沒證,不讓學校分配的,交錢走人,四個月後回來拿證。”藍翔技校將這筆錢稱作“就業費”,一般在1000元左右。
暴力藍翔 藍翔的暴力從其開創初期招生就可見一斑。
“各個學校都在那駐人,就像現在出租車搶人一樣,經常因為搶學生會打架,比的是拳頭。”離校教師回憶稱,記憶中藍翔最初的打架,是並沒有組織化的,但一次被群毆的事件之後,榮蘭祥開始註重組建“打架隊伍”,並向參與打架的人每次發放五十、一百不等的補貼。
雖然有的人離開藍翔已有近十年,但教師們至今可以回憶起那些“打架隊伍”里的許多人。離職教師反映,榮蘭祥經常在學校大會上宣稱:不管你是東北虎,還是西北狼,到了藍翔都是小綿羊。這句流行話,直到幾年前才被榮不再提起,但老師認為榮做到了。
除了派本校人員前往車站招攬學生外,出租車司機、社會閑散人員也成為外圍的“業務員”——只要把學生送到藍翔,就可以獲得一定提成。當然,這一模式也被其他學校所用,這從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校人員直接參與暴力的機會。
“進入上世紀90年代,濟南應該還有300多家培訓學校,大的有50家左右,沒和我們打過架的很少。”曾被多名教師指為“打架團隊”成員的一位老師稱,密集的時候,他一年打架上百次,都與學校競爭有關。
據介紹,打架這是升級後的競爭,也是升級了的暴力。學校間開始相互安插“臥底”,“臥底”鼓動在校學生退學,或制造一些有損學校聲譽的事件。此時藍翔已經日漸完善的學校治安隊負責對每一起退學進行“教育”,揪出“臥底”,以示懲戒。
“你退學可以,一分錢不退!如果是幾個人退學,我們就找帶頭的,關起來打,問他是不是臥底,打完了,開車送到黃河北岸,嚇唬他將來敢對外說藍翔,就扔黃河里。再派人跟蹤到他家,用實際行動告訴他,我們知道他家在哪。”老師回憶稱,退學學生的所有在藍翔學習過的證明,都會被銷毀。
對外的暴力漸次減少,但對內的嚴控,卻依舊存在。在多位教師分別講述中,共同提及的暴力事件頗多。
“2000年前後的濟南打黑,打架的事情少了很多,榮蘭祥也害怕被以涉黑查辦,畢竟得罪的學校太多了。”曾是“打架隊伍”的離職人員稱,這一時期的榮蘭祥開始謀求政治身份,他當選為天橋區人大代表。
“你們中,多少人有案底,你們自己清楚!你們誰敢說自己是清白的?”10月15日,孔素英的一位親屬指著仍在天倫花園的十多名藍翔職工大聲質問,無人回應。“早期的團隊,都是河南虞城縣的,親戚、朋友、鄰居,都是農民,文憑最高也就是小學畢業吧。”據多位藍翔離職教師回憶,最初的藍翔,主要班底幾乎全為榮、孔兩家親戚,以及來自河南虞城縣的老鄉。
對於藍翔的質疑同樣也會遭受暴力打擊。
女生發短信表達對學校不滿,被騙到辦公室圍毆;數百師生持刀圍堵執法人員;退學者被群毆後帶到黃河北岸威脅,並派人跟蹤到家……
離職教師們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講述這些令人駭聞的事件時,有人坦稱自己便參與了多次,“暴力和金錢,是251管理最核心的兩招”。
251,是藍翔校長榮蘭祥自封的代號,意指他自己像250一樣勇猛,但又比250多一個心眼。
沒落藍翔 “挖掘機技術究竟哪家強?光吹是沒用的,讓他和其他學校,和社會上的比一下,看他能不能拿個名次!早期的挖掘機老師都走了,現在有幾個行的?”幾年前離開藍翔的一位操作教師稱,技術教育註重的是實踐,藍翔目前學員太多,能夠上手操作的機會、時長少,加之教學人才流失,其教學質量要比網友們想象的低很多。
對於早前媒體報道“畢業生十分之一能勝任專業工作”的說法,多數老師表示認同,但認為這要分具體專業。比如廚師類專業,多數一畢業並不能成為廚師,這與這個行業特點有關,而挖掘機類則肯定還需要跟著外邊的師傅操作一段時間才可以。
“也不是沒請過高素質人才,2005年左右要來一大批大學畢業生,結果人家來了發現管理不好,走了一大半,陸續走差不多了,還因為押金鬧了矛盾。”離職行政人員認為,雖然早期老鄉班底不少人陸續離開,但後來的多數是本校畢業留校的,其管理層始終都沒實現升級。
對於當前的藍翔,師生們認為與宣傳之間仍有巨大落差,且認為如果當前管理方式、教學人才不進行重大調整,未來也很難會看到起色。
“藍翔有過很多機會,可以成為大家想象的、宣傳的那個藍翔,但榮蘭祥沒抓住,他就抓錢了。”一位曾跟隨榮蘭祥十多年的離職職工笑稱。
(綜合《中國經營報》、《法制晚報》、《時代周報》等多家媒體)
好未來白雲峰:產品創新是將優秀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8/0124/167049.shtml
好未來白雲峰:產品創新是將優秀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
i黑馬
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而產品創新的核心價值,就是將優秀的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
1月19日,首屆“未來之星”素質教育CEO成長營迎來第二期“創業課”。來自好未來、一招科技、北京師範大學等嘉賓學者,針對創業“戰略”、“產品”、“運營”、“管理”四大主題,與40多名未來之星CEO創業學員分享了教育企業戰略定位、管理運營、產品創新、持續獲課等創業幹貨。其中,好未來總裁白雲峰及培優事業部副總經理劉開,更是獨家分享了“學而思發展模型”及好未來全國36家分校的“跨區域經營與標準化師資建設之道”。
創業營第一課上,好未來總裁白雲峰表示,互聯網教育可能有兩個未來,一個以“數據”為核心,一個以“關系”為核心。而好未來一直致力於將主幹道“修寬修長”,而在其他教育領域,好未來重視在細分領域選擇優秀合作夥伴,進行行業的連接與共享,而這也是“未來之星”成立的初衷。
創業本質註重“價值創造” 產品創新需“以人為本”
消費升級的驅動,讓更多家庭註重孩子軟實力、綜合能力的培養,素質教育正在迎來嶄新的發展契機。如何通過更加高效的企業管理、以更優質的產品,幫助解決用戶痛點,是大多數素質教育企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對此,白雲峰以學而思的發展模型為例,分析了教育企業管理運營的幾大關鍵要素。白雲峰表示,在學而思創立初期,創業本質可以用“價值創造”四個字來概括,在這個時候,客單價、複購率、新獲客成本,是創業團隊最需要關註的三個指標。而伴隨企業的快速發展,學而思建立了“倒三角”管理架構模型,底層為核心研發團隊,並通過教學系統、教務系統和網絡系統的支撐,實現孩子學習效果和學習效率兩大指標的提升,做到“產品領先、運營 高效、服務有溫度”。
隨著企業規模的逐步擴大,如何高效利用優質教育資源,對教育企業至關重要。對此,白雲峰說道,“優質教育資源是有限的,而產品創新的核心價值,就是將優秀的教育資源的‘長寬高’放大。‘人效’的增加,才是管理創新與產品創新的核心驅動力。”
跨區域經營需提供更優質服務 “口碑效應”延續品牌生命力
在實現教學體系和教研體系標準化之後,企業在擴張和複制中往往會遇到教育質量難以保證的問題。對此,好未來培優事業部副總經理劉開表示,在企業跨區域經營之前,需要明確“產品模式是否過硬”、“人才儲備和文化是否跟的上”、“並購還是從零開始”三個問題。產品模式是否過硬,取決於產品是否有盈利能力,更要證明產品跨地域的盈利能力。
好未來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於成為一家“受尊敬的教育機構”,劉開呼籲各大創業企業在人才儲備上要本著開放的心態,同時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而提及企業並購問題,劉開說道,“在新的地區拓展業務,我們要樹立更加優質的心態,了解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從而在橫向並購擴大規模和縱向並購合並上下遊產業鏈中做出正確的選擇。”
除了跨區域經營以外,對於一家教育企業來說,如何延續產品的生命周期,將成為企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招科技創始人尤增榮表示,持續性獲客的能力,是成熟教育品牌的核心競爭力。“除了提升產品力、等待品牌力生長,教育企業應該擁有能持續捕捉新營銷紅利的營銷力。同時,尤增榮指出,教育企業需要適應智媒時代的變化,通過營銷力進行服務提升,從而提升目標客戶定位的精準度,這也或將成為未來幾年內教育營銷的發展趨勢。
本期“創業課”課程設計中,未來之星還特意引入了沙盤實戰課程,同學們在三節課的兩位創始人後顯慧和布棉的指導下,展開了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與運營模擬實戰,從產品開發、人才招募、產品運營、企業融資等方面更加直觀地學習到了互聯網產品的成長周期。
相比於此前的未來之星“教育創業營”,今年正式啟動的“素質教育營”更加註重素質教育細分領域,聚攏了大批優秀的素質教育創業CEO。通過未來之星,好未來為教育企業搭建了優質的交流共享平臺,中小企業可以向大型企業學習成熟的管理經營模式,而大企業也可以向中小企業學習銳意創新的精神。在接下來即將舉行的未來之星素質教育營第三期“未來課”中,更多行業大咖及高校專家學者將共同解讀素質教育的未來發展,暢想前沿科技對教育的重要影響。好未來也希望通過“未來之星”與優秀教育創業者形成行業合力,共同推動素質教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本文作者i黑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好未來
學而思
教育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