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杭州:誰在悄悄退場 「馬年第一降」之後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105

杭州樓市正在為過去過度的樂觀和瘋狂付出代價。投資客退場,房貸收緊,樓盤滯銷。還有媒體指出杭州商住房庫存可能超過44萬套。

不少開發商正在轉向或退場。就連地產大佬綠城,也開始做經濟適用房代建了。「大家的心態就是儘量清盤。」黃衛華說。

44萬庫存房?

「這一個禮拜都沒賣出十套房。」杭州一家大型樓盤的銷售經理這樣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銷售不暢現在成了普遍現象。」

僅僅在幾個月前,這還是一個擁有著「日光盤」驕人成績的城市。但馬年剛過,過去開盤人滿為患的場面,就如前塵往事般遙遠了。杭州透明售房網的數據顯示,上一週,杭州主城區只成交了354套,就連沉寂多年的樓盤促銷電話都突然多了起來。

「幾乎可以說陷入停滯。」浙江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賈生華說。

引發這股風潮的,是轟動一時的杭州「馬年房價第一降」。2月18日,位於杭州城北橋西板塊的德信·北海公園樓盤率先宣佈降價3000元/平方米,引得區域的天鴻香榭裡也跟風應戰,七十多名憤怒的老業主拉著橫幅衝進售樓處,把沙盤砸了個稀巴爛。

「當時售樓人員賣房時當我是上帝,現在他們卻說買了我們的房子是你倒霉!」一位現場抗議的業主說。

3月15日,「崩盤論」興起。一篇《杭州房產降價調查天量庫存或引爆商住房降價潮》的報導撩動著人們敏感的神經。這篇報導指出,杭州的商戶型庫存已超過44萬套。

但它很快遭到了中共杭州市委機關報《杭州日報》的反擊。題為《謠言為什麼總是糾纏杭州樓市》的評論,引用杭州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網站的數據批駁說,「44萬套商住房庫存」是個「滿嘴跑火車」的假數據。截至3月16日,杭州可售商業性質房源庫存量僅約為4萬套。

不過,事實本身或許已無意義。它「引發了外界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狀況的擔憂,並導致週一地產股下挫」。——《華爾街日報》這一斷語或許代表了大多數國人的心聲。

「非常不妙」,據傳是萬科董事會主席王石預測2014年樓市的評語,一夜過後,開始盛行。

而在杭州房產界的微信朋友圈裡,像是一個巨大的隱喻,人們突然瘋狂轉發起財經作家吳曉波的一篇舊文,題目正是:「杭州:飄忽不定」。

溫州人走了

不過,風波過後。降價潮並未如想像中如期而至。在開發商們看來,「崩盤論」,更像是屌絲們一廂情願的臆測。

「這兩個樓盤的降價都不具有典型意義。」一位杭州本土開發商的副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從業內的理解看,它更像是一種經營策略。

「德信的北海公園降價,是因為它已是尾盤銷售,如此操作,本身並無異常。」他指出,降價清盤的操作手法,在業內並不鮮見。「它降價的幅度稍大些,可能是因為最近新增了很多項目,迫切需要騰出資金和人手來運營。」

而跟風降價的天鴻香榭裡,則被視為是借了東風。「城北橋西板塊樓盤很多,競爭激烈,天鴻香榭裡並無品牌,原先的價格並無優勢,死撐不動,只能等死。」對於這樣無法承受巨大融資成本的開發商而言,降價回籠資金,無疑是正確的選擇,「它有迫不得已的元素,但也在可以理解的範圍內」。

不過,賈生華的分析有些不同,「降價的問題,確實不是想像的那樣,不可能不約而同地統一下降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但「總的供求關係,確實在2014年發生了逆轉」。

他分析,杭州的房產存量在增加,人們的預期在下降,都在期待價格下降的餘地,觀望情緒十分濃厚。

斷臂求生不願,剜肉飼虎不甘,徘徊中,開發商和購房者,都選擇了集體觀望。

疲軟與觀望,正是業內對杭州樓市最大的觀感。「這和2014年宏觀經濟的影響直接相關。」賈生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

一位地產基金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這兩年,實體經濟不好,溫州、台州客人越來越少,加上地產投資收益越來越少,杭州樓市正失去過去購房最重要的推動者群體。

在過去,杭州樓市的每一次瘋漲,都被視為溫州、台州客人帶動的鯰魚效應,「杭州人都喜歡跟風,看到溫州人搶購,都會跟著買」。

但現在,投資性購房幾乎已經絕跡。過去衝鋒陷陣的溫州炒房團,在溫州的經濟危機中,早已自顧不暇。

缺乏了豪氣的溫州、台州客人,杭州的開盤現場,當年「賣白菜」般的搶購場景,只能「此情可待成追憶」。

短期來看,宏觀經濟回轉,政策放鬆的可能性不大。在「這種形勢下,打折、促銷、讓利,都將成為開發商正常的市場反應。」賈生華提醒說,但他反覆強調,整體崩盤目前肯定不會出現。

浙江財經大學不動產研究所副所長黃衛華的觀點與此接近。「十八屆三中的政策影響,讓杭州房價繼續暴漲已無可能,漲的可能都很小。住宅受預期影響,價格將會穩中有降。」

開發商顯然已經感到壓力。南方週末記者詢價包括萬科在內的多家房企在售樓盤,雖然形式不一,但他們大多表示,比起過去,現在都有接近一千元左右的優惠。

更令人擔心的

對於樓市,銀行家們總會顯得比別人更早一步。

「銀行是個風向標。」賈生華開玩笑說,哪裡形勢不好,銀行就會在哪個行業釜底抽薪。「他們只會錦上添花,可從不會雪中送炭。」

釜底抽薪已經開始。在房地產市場上,整體市場的資金鏈已經非常緊張。地產基金的經理們正頻頻出動,等待著最佳的出手時機。

開發貸款已基本不放,能獲得的只剩寥寥幾家。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現在幾乎商業銀行都已經實行名單化管理,「只有認可的公司才會放」。而這些公司,往往都被限定在國內銷售五十強以內。

而既往售房的按揭款,現在的辦理速度也慢了不少。從今年一開始,銀行的按揭貸款就一直放得很慢。

「開發商賣出房,常常只收了個首付,餘款都沒法拿到,往往只回了一半錢。」該知情人說,「中等開發商拿不到開發貸,一旦銷售不暢,接下來的資金成本壓力將持續放大。」很多開發商,很明顯撐不下去。

不過,比起杭州的住宅市場,更令人擔心的是杭州的寫字樓市場。要求匿名的一位地產基金高管提醒南方週末記者注意,按照目前杭州寫字樓市場供應存量,達到預售條件的存量房,按照過去幾年銷售的速度,還可以銷5年。

「個別地塊的寫字樓將出現危機。」對黃衛華的判斷,多位業內人士均表示同意。

寫字樓若崩盤,最早可能集中在蕭山區的錢江世紀城。「它正處於危險的狀態」,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年蕭山區推出錢江世紀城,曾以很便宜的價格,推地給企業造總部大樓。一些實體企業搖身一變,成了寫字樓的開發商。「這些企業如果資金充足尚可,如果處在資金高槓桿的狀態,恐怕將在接下來死得很慘。」

一位要求匿名的地產基金總經理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不久前,曾有一家企業前來洽談合作,這一樓盤,已經達到預售條件,但到現在,一套都沒有賣出。

清盤離場?

擠出泡沫、看空投資性需求……這種階段性的調整,在業內看來,對整個行業的市場健康,無疑是件好事。

「杭州的樓市二十年來,一直都是看漲,從來沒停掉。現在的杭州房價,只是在回歸到比較理性的角度。」黃衛華解釋。

市場調整,或許已是眾望所歸。除了政府、購房者,「即使是理性的開發商自己,也不一定希望房價一直升上去。」賈生華說。一個跡像是,早在此輪風波前,瘋狂的杭州樓市,早已開始悄悄退場。

黃衛華注意到,杭州的一些開發商,現在正開始有意識、有計劃地轉向。以杭城本土的房地產大佬「綠城集團」為例,這幾年,昔日高高在上、只做高端房產的綠城,姿態已降得很低。「現在他們連經濟適用房代建都做了。」

這兩年來,綠城集團的佈局和結構在做相應調整。「現在宋衛平的更多精力,已經放在旅遊房產、休閒養老地產上了。」知情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綠城為了轉型,甚至開始設立農業部,進軍高端農業,開始挖掘內部業主的消費潛力。

這無疑是理性判斷的產物。大家都在未雨綢繆。多位杭州房產業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經歷了2011和2012年的危機風波後,本土的開發商在做土地投資時,已變得十分謹慎。也因此,在這一輪風潮中,做好了充分資金儲備的本土開發商,將會挺得更久一些。

「這兩年在杭州拿地的,大多是外來的大開發商。」一位業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們急於擴張,對局部市場缺乏準確的判斷,往往會顯得更大膽一些。

接下來,「個別企業、個別項目,應該會承受壓力。」賈生華說,但也是為過去投資決策過度樂觀、不夠慎重付出的必要代價。

濱江集團的經營策略,或許是反例的最好見證。這幾年,濱江開發的樓盤,「戶型設計、價量都更務實一些,這幾年,他們主要依託品牌,走批發效應。」黃衛華說。

「大家現在的心態,就是儘量清盤,儘早把項目做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872

肖亞慶回應“三去一降一補”:將確保現有員工利益得到保障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3/4760962.html

肖亞慶回應“三去一降一補”:將確保現有員工利益得到保障

一財網 王子約 2016-03-13 09:31:00

肖亞慶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90年代末的國企改革,那次改革帶來今天的新局面,帶來了新的產業格局,(所以)今天的調整也會創造更多的新業態,也會產生很多就業機會,為新一輪的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在13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前的部長通道上,國資委主任肖亞慶在回應記者有關國資監管方面的提問時回應稱,國資委近期的工作主要是在建立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上下功夫,國資委將根據自身職責定位,將權力和責任的範圍進一步列出來,讓企業和社會各界知曉並監督。

肖亞慶透露,國資委將在一些試點中,將更多的企業自主權真正放權給董事會。他還表示,未來一段時間改革的主要思路就是從管資產向管資本過渡。

在回應下一步國企改革工作重點時,肖亞慶強調,國企改革將遵循“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的思路,首要確保現有員工利益得到保障,要多用兼並重組,少用破產清算。他說,現在大家都在討論90年代末的國企改革,那次改革帶來今天的新局面,帶來了新的產業格局,(所以)今天的調整也會創造更多的新業態,也會產生很多就業機會,為新一輪的社會發展奠定基礎。

肖亞慶在1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強調,“保護員工利益”已經列為國資委下一步改革的重要內容,任何改革涉及到職工利益時,要穩妥處理好員工利益。

編輯:汪時鋒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8839

統計局:10月國民經濟平穩運行,“三去一降一補”成效顯現

11月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10月份國民經濟數據,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1%,與9月份持平,環比增長0.5%。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對此,國家統計局進行了解讀。

10月份,在一系列組合政策持續作用下,國民經濟延續了三季度以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生產需求基本平穩,就業形勢穩中有好,市場供求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補”成效不斷顯現,新動能加快成長,積極因素繼續增加。

一、工業平穩增長,企業效益繼續改善

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增速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2%,集體企業下降3.8%,股份制企業增長6.8%,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4.8%。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同比下降2.2%,制造業增長6.7%,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9%。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5%和10.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和4.0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9%。從環比看,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0%。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381億元,同比增長8.4%,與1-8月份持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7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17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5個百分點。9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下降0.8%,連續6個月下降;資產負債率為56.3%,比上年同期下降0.6個百分點。

二、固定資產投資穩中有升,投資結構繼續優化

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484429億元,同比增長8.3%,增速比1-9月份加快0.1個百分點。其中,國有控股投資171869億元,增長20.5%;民間投資297725億元,增長2.9%,比1-9月份加快0.4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比重為61.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15366億元,同比增長22.0%;第二產業投資189136億元,增長2.9%;第三產業投資279926億元,增長11.5%,其中基礎設施投資94928億元,增長19.4%。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16.1%,增速快於全部投資7.8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到位資金496675億元,同比增長5.4%。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增長16.1%,國內貸款增長7.9%,自籌資金下降0.3%,利用外資下降20.2%。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410913億元,同比增長21.8%。從環比看,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上月增長0.58%。

三、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有所回升,商品房待售面積繼續減少

1-10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83975億元,同比增長6.6%,增速比1-9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4.6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增長5.9%。房屋新開工面積137375萬平方米,同比增長8.1%,其中住宅新開工面積增長8.3%。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2033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6.8%,其中住宅銷售面積增長27.0%。全國商品房銷售額91482億元,同比增長41.2%,其中住宅銷售額增長42.6%。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1687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5.5%。10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69522萬平方米,比9月末減少90萬平方米,連續8個月減少。1-10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17261億元,同比增長15.5%。

四、市場銷售持續增長,網上零售份額繼續提高

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19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0%(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8%),增速比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10.3%,保持平穩較快增長態勢。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10月份,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6893億元,同比增長10.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4226億元,增長10.3%。按消費類型分,10月份,餐飲收入3492億元,同比增長10.0%,商品零售27628億元,增長10.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12653億元,增長7.7%。部分消費升級類商品增長較快,文化辦公用品增長12.7%,家具增長11.0%,建築及裝潢材料增長12.3%。從環比看,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上月增長0.71%。

1-10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9288億元,同比增長25.7%。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1740億元,增長24.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11.8%,比1-9月提高0.1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8個百分點。

五、居民消費價格漲勢溫和,工業生產者價格繼續回升

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1%,漲幅比上月上升0.2個百分點。1-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0%。分類別看,10月份,食品煙酒價格同比上漲3.0%,衣著上漲1.3%,居住上漲1.8%,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4%,交通和通信下降0.4%,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2.1%,醫療保健上漲4.8%,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3.6%。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上漲0.4%,豬肉價格上漲4.8%,鮮菜價格上漲13.0%。從環比看,10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比上月下降0.1%。

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上漲1.2%,漲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環比上漲0.7%。1-10月份,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5%。10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9%,環比上漲0.9%。1-10月份,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3.3%。

六、出口降幅收窄,進口增速有所加快

10月份,進出口總額20465億元,同比下降0.6%。其中,出口11858億元,下降3.2%,降幅比上月收窄2.4個百分點;進口8606億元,增長3.2%,增速比上月加快1.0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順差3252億元。1-10月份,進出口總額195554億元,同比下降1.9%。其中,出口112205億元,下降2.0%;進口83349億元,下降1.8%。

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0537億元,同比下降0.2%;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96435億元,與上年同期持平。

總的來看,10月份國民經濟保持平穩運行、穩中有進、穩中提質,轉型升級深入推進,新動能加快成長,新常態特征進一步顯現。同時應當看到,國際國內環境依然錯綜複雜,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經濟企穩基礎仍不牢固。下階段,要繼續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紮實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進一步加大工作落實力度,努力鞏固積極變化因素,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79

吳敬璉談“三去一降一補”:結構性改革不夠快不夠實

“中國經濟50人論壇2017年年會”於2月15日在北京舉行。會上,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發言稱,去年我們在“三去一降一補”實現這個目標上,取得一些進展。特別是在去產能,去庫存和補短板上,成效比較明顯。但是在“三去一降一補”的另外兩個任務上,看起來成效不那麽顯著。

吳敬璉認為,“三去一降一補”得失互見的主要原因在於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不夠快、不夠實。使得市場不能夠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不能通過激勵創新,獎優罰劣、優勝劣汰,達到優化經濟結構的提升供給效率的目標,而只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去實現“三去一降一補”。

吳敬璉發言

吳敬璉指出,在當前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的情況下,在糾正資源錯配,實現經濟結構優化過程中,一定程度地運用行政手段和選擇性產業政策可能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由於行政機關並沒有確定什麽是最優經濟結構的能力,用行政手段進行“去”和“補”的資源再配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不小的副作用。

以下為吳敬璉演講實錄:

吳敬璉:第一點意見,回顧一下我們去年的工作。我們在去年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面做了許多工作,這里我插一句,對於三去一降一補,有人把它說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任務,另外一種說法,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的。我是比較同意第二種說法的。

從它要達到的目的來看,去年我們在三去一降一補實現這個目標上,取得一些進展。特別是在去產能,去庫存和補短板上,成效比較明顯。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方面,從三去一降一補的另外兩個任務上,看起來成效不那麽顯著,甚至有的情況比如去杠桿,這一項任務完不好,不但沒有去,而且杠桿率有所提高。這樣就使得像最近一次政協會議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說的,這個系統性的風險在積累,部分地區困難增強,或者用經濟工作會議公報說的話,叫做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金融風險有所積累,部分地區困難增多。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第二點意見,我認為三去一降一補得失互見的主要原因在於結構性改革的推進不夠快、不夠實。我這里講的結構性改革,我以前也說過多次,不是講的結構調整,而是體制結構和政府監管框架結構的改革。因為結構性改革推進的不夠快和不夠實,就使得市場不能夠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的作用,不能通過激勵創新,獎優罰劣、優勝劣汰,達到優化經濟結構的提升供給效率的目標,而只能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去實現三去一降一補。

第三點意見,在當前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還沒有完全建立的情況下,在糾正資源錯配,實現經濟結構優化過程中,一定程度地運用行政手段和選擇性產業政策可能是難以避免的。但是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由於行政機關並沒有確定什麽是最優經濟結構的能力,用行政手段進行“去”和“補”的資源再配置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甚至有不小的副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用行政指標要求“去”和“補”,他總有辦法繞過這個行政命令。比如最近發表的關於鋼鐵業去年實際業績的報告就告訴我們,去鋼鐵產能,不但產能沒有降低,而且提高了。

我們大概從2億噸產能的時候就開始提去剩余產能,到現在11億噸,越去越多。另外產量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五年實現壓縮粗鋼產能1.5億噸,16年壓縮指標4500萬噸,但實際上鋼鐵產能是增加了,粗鋼產量不降反增,2016年粗鋼產量增加了1.2%。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這種壓縮產能和降低產量的過程中,往往不是優勝劣汰。要按照指標來壓縮,它往往變成壓縮的是有更高效率麽的企業,而低效的企業並沒有壓縮,這種情況用行政指標是難以解決的。

第四點意見,在這種情況下,出路就在於切實推進改革,使市場能夠在稀缺資源的配置和再配置上起決定性作用。所以我贊成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5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上作出的論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在2016年年初舉辦的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五中全會決定的研討班上,習總書記也是這樣來闡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本質的,他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就是改革,建立十八屆三中全會所要求的,四中全會所要求的體制,用這樣一個體制去實現三去一降一補,這樣就是一個有效率的調整。

最後一點,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制定的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路線圖和時間表的基礎,發布了多方面改革的指導意見和實施方案。有關“四梁八柱”改革的文件大部分都齊備了,這些文件規定的改革方向明確,措施得當。問題是執行上,比較婉轉的說,還不夠得力。所以2017年要做的就是在執行上花更大的力氣,使得這些決定、這些文件得到真正的落實,這就能夠為我國的資源有效再配置和供給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個堅實的制度基礎。

比如說去年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改善產權保護制度,依法保護產權的意見,這個文件,這個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文件,而且他提出的一些方向、措施都切中實際,能夠解決困擾我們多年的許多問題。

比如說它提出了一個要平等保護,要改變過去那種分等級保護的狀況,所以要求在立法上就要廢止按照所有制不同類型制定的市場主體法律和行政法規,開展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專項清理。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加大對非公財產的刑法保護力度。這就涉及到立法部門的工作了。

另外一個涉及到司法部門的工作,堅持有錯必究,抓緊糾正一批社會反映強烈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對涉及重大財產處置的產權糾紛申訴案件,民營企業和投資人違法申訴案件,依法甄別,確實事實不清,證據不足,使用法律錯誤的錯案冤案要依法予以糾正,並賠償當事人的損失。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有些企業家缺乏信心,他造成了比如說外匯資本流失等等問題,實際上這是一個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一個非常重要的舉措。

還有一個就是嚴格遵循法無溯及既往,罪行法定,在新舊法中,從舊兼從輕的原則,另外還要求,這跟我們宣傳部門,意識形態部門可能有關,跟我們的傳媒有關,大力宣傳黨和國家平等保護各種所有制經濟產權的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使平等保護、全面保護、依法保護觀念深入人心,營造公平公正、透明穩定的法治環境。這樣一個文件在執行上我們應該要花更大的力氣,使它真正的落地。謝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498

交通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實現“一降兩提高”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27日表示,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擴大交通運輸有效供給,實現“一降兩提高”,即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運輸效率、提升服務品質。

27日下午14時36分,李小鵬走下汽車,走入國新辦新聞發布會會場。攝影/章軻

在國務院新聞辦當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李小鵬表示,新常態下,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根本宗旨是堅持人民交通為人民,辦好人民滿意交通;主攻方向是擴大交通運輸有效供給,實現“一降兩提高”。推進交通運輸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作為主線貫穿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全過程。

李小鵬說,交通運輸部為此將做四個方面的工作:

優化供給結構,既要補短板,深入推進交通扶貧脫貧攻堅,加強各種運輸方式有效銜接;又要抓好新領域、新業態發展,重點加快推進交通與旅遊、交通與物流等融合發展,提高交通運輸供給體系的適應性。

提高供給效率,重點抓好物流業增效,特別是要充分發揮企業的作用,暢通物流大通道,大力發展多式聯運、甩掛運輸等先進貨運組織方式,支持“互聯網十高效物流”新業態發展。

提高供給品質,重點抓好出行品質提升和基礎設施提檔升級,加快完善高品質、多樣化、個性化的客運服務,推進實施公路水運品質工程。

全面深化改革,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健全交通運輸價格機制。統籌推進重要運輸環節普遍性降費和結構性收費調整,大幅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清理規範經營性收費,著力減輕企業負擔,降低物流成本。

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新聞發布會上。攝影/章軻

日前,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編制並報國務院批準的《“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已經頒布實施。《規劃》明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部分地區和領域率先基本實現交通運輸現代化”的總體目標。

交通運輸部預計,“十三五”期,新增鐵路營業里程約3萬公里、高鐵約1.1萬公里,高速鐵路覆蓋80%以上的城市人口100萬以上城市;新建改建高速公路通車里程約3萬公里,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新增沿海港口萬噸級及以上泊位超過300個,內河高等級航道基本建成;新增民用運輸機場50個以上,基本覆蓋20萬以上人口城市。

新聞發布會上,李小鵬表示,在補短板方面,著力強化交通扶貧脫貧攻堅。以貧困地區為重點大力推進鄉鎮、建制村通硬化路建設,力爭2019年實現所有具備條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

在降成本方面,李小鵬表示,將著力促進物流業“降本增效"。既做“加法”,推進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暢通物流大通道,支持港口集疏運公路、鐵路建設;又下大力氣做好“減法”,進一步推動西部省份取消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落實取消船舶登記費和船舶及船用產品設施檢驗費政策,深化港口經營性服務收費改革。

在強服務方面,李小鵬說,將著力提升供給品質。重點支持50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範縣建設,建設改造400個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服務區,打造一批特色突出的旅遊風景道示範工程,建設一批公路水運品質工程示範項目。此外,交通運輸部還將抓緊細化完善促進“互聯網+交通運輸”、通用航空、郵輪遊艇、交通旅遊融合發展等新領域、新業態發展的政策措施,積極創新監管方式,為行業創新發展營造良好的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225

一文看懂政協記者會:厲以寧等談如何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全國政協3月6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召開十二屆五次會議記者會。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陳錫文、楊凱生、常振明、錢穎一就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回答記者提問。

厲以寧:中國經濟達到轉型階段拐點不符合國情

中國現在正處在轉型階段,這就是說,要從原來把速度和數量放在主要位置的發展方式,轉變為以效率和質量為中心的發展方式。所以我們的結構性改革問題一直在進行之中,沒有結束。而且即使經濟在運行中不會是像過去那樣有一個V字型下去再上來,或者U型的下去再上來。我們的國情表明,我們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改革當中來達到新的位置。所以現在已經是處在轉型階段的拐點了,我看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

楊凱生:目前金融風險還完全是可控的

對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及總理昨天提出的對累積起來的金融風險要高度警惕,要築牢防火墻。對此,全國政協委員楊凱生表示,第一,中央的這種判斷我認為是有的放矢的,是審時度勢之後提出的一個重要工作方針。第二,中國的金融風險目前是可控的。

楊凱生:要對交易行為、金融產品實施穿透式監管

同時,楊凱生指出,要對各類金融風險引起警惕,要采取有效措施,特別是對現在監管沒有覆蓋到的一些金融交易行為、金融產品實施所謂的穿透式監管。

楊凱生:銀行業有充分能力消化目前不良貸款的損失

去年各家商業銀行的年報雖然還沒有披露,但是據我了解,各家商業銀行的利潤總額超過2萬億。現在不良率是1.74%,不良貸款額只有1.5萬多億,我們的撥備是2萬多億,再加上十幾萬億的資本金,銀行業消化目前不良貸款的損失或者稍微暴露出來的不良貸款的潛在損失的能力是強,或者是充分的。

楊凱生:國有企業資本補充有列支渠道

國有企業的擁有者——我們的政府,國有企業的監管者要有資本意識,要註意讓企業的資本充足率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水平上,是企業的擁有者、監管者的責任和義務。那怎麽來做?我們每年的國有資本的財政預算中是不是通過改革的辦法來有這樣一個列支渠道,補充國有資本。那這里面,國有的資本財力是不是力所能及,因為我們要幹的事情很多,涉及到民生、醫療、教育等等,還有沒有錢補充企業的資本金,這就要和企業的改革結合起來,國有企業的布局優化、混合所有制的推進,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等等,這些都是政府工作報告里講到的,用改革的辦法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用改革的辦法積極穩妥地實施去杠桿。

陳錫文:推進農業科技和經營體系創新

對於如何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全國政協委員陳錫文表示,最重要的就是兩方面的創新。第一,推進農業科技的創新。從良種的培育到栽培養殖技術的創新,一直到後續的加工儲運等等,都要采取一些新科技,讓它產生更高的效益。第二,要去推進農業經營體系方面的創新。

錢穎一:去杠桿會穩步推進 不會在短期內劇烈調整

全國政協委員錢穎一表示,從經濟學上來說,在短期穩增長和去杠桿之間會有一定的張力。昨天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確立了今年非常重要的戰略導向,就是穩中有進,所以穩定是第一重要的。同時,去杠桿是“三去一降一補”中的一個環節,但是它只是其中的一個環節。所以在政府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時候,在去杠桿這方面,首先會穩步推進,不會在短期內劇烈的調整。

常振明:國有企業去杠桿要以債轉股為主要方向

在去杠桿方面,我認為我國國有企業的問題比較突出,因為國有企業的債務負擔比較重的,它的資本補充機制還不夠,所以在去杠桿方面,今後以債轉股為主要方向。

陳錫文:2020年我國農藥和化肥的投入量要實現零增長

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第一是調優農產品,讓所有農產品質量往優的方面走,滿足現在的新需求。第二,使得生產更加體現綠色發展的理念,不像過去那樣單純為了產量去大量地投入資源,大量地投入化肥和農藥,大家都知道,農業部門早就提出到2020年,我國農藥和化肥的投入量要實現零增長。現在有些省已經實現了零增長,個別省已經開始在負增長了。這樣才可能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第三,調新。要有新的產品、新的產業把它從供給方面提供出來,讓農產品的消費市場、讓居民能夠獲得更喜歡、更適合的農產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40

國常會再談“三去一降一補”: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

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緊抓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持續發力。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5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落實2017年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會議指出,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三去一降一補”改革任務取得新的實質性進展,尤其要註重通過完善職工安置、債務處置、資產處理等政策及市場化退出機制促進化解過剩產能,著力提高經濟發展質量效益。

按照黨中央關於今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點和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會議明確了經濟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和分工,強調各部門要以更大的勇氣和韌勁,擔起推動改革的責任,抓緊細化重點改革任務方案,尤其要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改革任務對表,盡快補上薄弱環節。

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去產能任務目標要再壓減鋼鐵產能5000萬噸左右,退出煤炭產能1.5億噸以上,要淘汰、停建、緩建煤電產能5000萬千瓦以上。同時要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有效處置“僵屍企業”,推動企業兼並重組、破產清算,堅決淘汰不達標的落後產能,嚴控過剩行業新上產能。

去產能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產業轉型升級、債務處理等,更多地需要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由於鋼鐵、煤炭的價格上漲,2016年去產能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反複,今年的產業政策應與財政、貨幣等宏觀政策相配合,更多地用市場化的手段去產能。

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大中華區總經理廖天舒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過剩產能的產生本身很大原因是由行政因素而非市場因素決定的,比如國有企業為主的行業結構,尤其在煤炭、鋼鐵等過剩產能重災區,地方政府“保增長、保就業”的目標導向,當然也有部分市場因素,比如需求下降、技術進步、金融危機沖擊等,但如果沒有以上行政因素,不會形成長期產能累積。

廖天舒認為,既然過剩產能很大程度上是由行政幹預導致的,那麽解決過剩產能也必須重點在如何減少行政幹預上作文章,例如調整地方政府的考核指標,減少政府行政幹預,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等,同時輔以市場化的手段。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在3月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上指出,在中國經濟快速增長時,需求結構是一種面向低端消費為主、面向出口和投資需求為主的結構。現在需求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原來那些低端產品的產能就變成了過剩產能。去產能手段要深化,不僅要盯著去產能進行目標管理,更要研究采取什麽樣的一種市場化手段去實現。

國家發改委主任何立峰近日也在去產能、去杠桿、降成本工作部際聯席會全體會議上明確指出,促進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推進資產證券化,支持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加大股權融資力度,強化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財務杠桿約束,逐步將企業負債降到合理水平。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著名經濟學家陳清泰撰文表示,這次去產能,應當理清政府與市場、與企業的關系,由行政性去產能向市場化、法制化去產能轉型。市場提供去產能的動力、決定去產能的“度”,是結構重組的平臺,並能依據法規調整利益關系;投資者、債權人和企業則自主決策,自擔風險;政府責無旁貸的是創造產能退出的環境條件,如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完善社會保障底線,必要時救助失業員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4283

一季度中國黃金產量與消費量“一降一升” 消費增長14.73%

中國黃金協會的統計顯示,今年一季度,國內累計生產黃金101.197噸,與去年同期相比減產10.366噸,同比下降9.29%。同期,全國黃金實際消費量304.14噸(不含出口及黃金金融投資需求),增長14.73%。

據新華社消息,生產方面,一季度全國黃金礦產金完成80.542噸,有色副產金完成20.655噸。中國黃金、山東黃金、紫金礦業等十家大型黃金企業集團黃金成品金產量和礦產金產量分別占全國的51.67%和41.37%。

統計顯示,黃金首飾銷售市場開始回暖,金條銷售繼續保持大幅增長勢頭。一季度黃金首飾消費量170.93噸,同比增長1.4%;金條101.19噸,增長60.18%;金幣2.5噸,下降67.11%。

業內人士分析說,黃金首飾企業借助春節等假日開展促銷,實現了銷售的小幅上升,而金條銷售的大幅上升,主要是由於黃金的貨幣屬性逐漸被大眾所認知,被更多人視為避險工具。

由於國際環境不確定、不穩定因素上升,今年一季度,黃金價格自年初最低的每盎司1146美元反彈至最高的每盎司1264美元,平均價格為每盎司1220美元,同比增長3.06%,維持去年四季度以來的震蕩趨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1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