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復地為起別墅毀壞明朝古墓 李華華

2011-2-14  AD




 

復地 (2337)舊年3月整咗個5億元人仔私募基金發展成都南京項目,唔夠一年,南京項目就已經受到「關注」嘞。內地媒體近日發現,復地「朗香別墅」項目嚴重 破壞省級文物,就連央視國際網站都有報道,仲有相為證,睇到好哋哋一個「明朝功臣墓葬區」,o依家只係剩番兩塊碑,怕且當局都有排解釋嘞。

話說墓區係700年前明朝開國將軍沐英嘅墓地,沐氏歷代王公子孫都葬喺呢個山頭,所以座山都叫「將軍山」。而復地嘅朗香別墅就正正圍繞呢堆墓群施工。沐氏後人指當局唔理佢哋嘅投訴,挖掘一直未停過,早少少嘅相都仲見到墓地沙塵滾滾,近排就只係得番兩塊就嚟企唔穩嘅石碑。

據講,朗香別墅標價每套840萬蚊人仔,公司網站話舊年5月推出12棟別墅,即日就賣出一半。

事實上,南京文物局已經急急出嚟澄清,話會按規定保護文物,沐英墓只係暫時移出,將會回歸原位……但係睇番相入面嘅破壞程度(圖),又真係好難令人相信係有計劃、有安排嘅修葺行動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61

明朝皇帝教育啟示 502的牛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2wrsl.html

      by 502的牛

     最近剛看完了當年明月所寫的《明朝那些事》,這確實是部非常優秀的作品,以皇帝為主線展示了一個異常精彩的大明皇朝。按理說,皇帝是天下權利最大的人,即便鬥爭較多,人生軌跡應該較為順利,但是明朝的多位皇帝卻展示了各種跌宕起伏的人生,這背後的原因在我看來,和皇帝從小受到的教育緊密相關,正是各位皇帝面臨著不同的教育塑造了他們迥異的人物性格。讓我們以皇帝們的出場時間順序,一一研究。
一、朱允炆與朱棣
    朱允炆是朱標的兒子,而朱標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長子。朱標從小就受到朱元璋的關愛,朱元璋十分註重朱標的教育,派了當時最著名的老師教導朱標學業,全天下最優秀的人次都聚集在太子朱標身邊。而朱允炆作為皇長孫,想必從小的生活同樣是配備大明皇朝最好的資源。可惜朱標早亡於朱元璋,朱元璋就將皇位傳給了朱允炆,朱允炆無疑是同樣受朱元璋認可和喜愛的。
    反觀朱棣,雖然同樣貴為皇子,但母親身份低賤,從小相比哥哥朱標受的待遇就差多了。朱元璋對朱棣的定位就是打仗利器,鎮守邊關,保衛大明帝國的。與哥哥朱標整天和文化人泡在一起不同,朱棣經常和文化層次低的武將混一起。毛澤東曾經對朱棣的文化程度有過個評價——半文盲,可見朱棣識字,但是文化程度不高。朱棣經常在打打殺殺中過日子,飽受殘酷戰爭洗禮,待的地方又都是荒涼之地,與朱標、朱允炆舒適的皇宮生活形成鮮明對比。但是恰恰這種殘酷的生存環境塑造了朱棣堅毅的性格,使他後來在同朱允炆的戰爭中每每遇到困境都能堅持下來,而朱棣長期同底層各色人馬接觸,相比對於人情世故也老道於朱允炆。
      朱允炆與朱棣爭奪皇位的戰爭,最終以朱棣成功奪位,朱允炆不知所蹤結束。朱允炆與朱棣的故事給人以深刻思考,家庭好,背景好,掌握最好的資源就真的能成為人生贏家嗎?反倒可能成溫室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和挫折的考驗,不若困苦給人以磨礪。出身好的人往往穩紮穩打,而出身差的人風險偏好更高,本來他就沒什麽,放手一搏反倒可能成就一番偉業。人生的際遇真的好複雜。大明王朝在此轉了個方向。
二、朱見深
    朱見深是明朝的的第9位皇帝。朱見深的父親最近比較火,就是《女醫明妃傳》里由霍建華飾演的朱祁鎮。朱祁鎮在朱見深兩歲時曾親自帶兵出征,結果被瓦剌俘虜,史稱土木堡之變。朱祁鎮弟弟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一年後,朱祁鎮被放回,但是他弟弟又不肯將帝位還給他,於是將他軟禁於南宮七年,直到朱祁鈺病亡,朱祁鎮重奪帝位。
    朱祁鎮這種傳奇經歷對朱見深就是壞事了,在朱見深從兩歲至十歲的成長經歷中,長期缺乏父母照顧和關愛(父母都軟禁隔離了),一直處於被監視當中,過得是膽戰心驚,小命時刻不保。在這一過程中,只有祖母孫太後派來的一名大他17歲的姓萬宮女陪伴,萬宮女照顧朱見深衣食起居,在最為困難的時候也不曾離去,她也是朱見深唯一可依靠之人,朱見深對她有著旁人無法理解的感情。朱見深18歲時,老爸病死,繼位成為皇帝,他做了一件令人驚訝的事情,娶了35歲的萬宮女為妃。《明朝那些事》對朱見深評價是軟弱,可以理解,他從小生活在恐懼當中,無依無靠,對唯一的萬宮女只能言聽計從。朱見深對萬妃的信任之深由她能夠把皇後都趕下臺可見。萬妃曾誕下一子,可惜夭折,狠毒的是,由於她年齡大不能生育,為了獨得朱見深寵愛,她竟然設計各種計謀讓所有懷孕的妃子全部流產,差點令朱見深絕後。可人算不如天算,有次朱見深一時興起臨幸了名姓紀宮女,這名宮女後來生下了一個兒子,所有後宮的宮女和太監都知道,但是看不慣萬妃所為,都隱瞞了下來。這位皇子長到五、六歲才被一名太監忍不住說給朱見深聽。紀宮女由此封為紀妃,可不久就死,十有八九是萬妃所為。朱見深連他老婆都管不住,更別提治理國家,他在位時期朝政黑暗,黨派紛爭,朝綱混亂。後來,萬妃一死,朱見深也跟隨而去。
    朱見深的例子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沒人能夠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作用,加之朱見深從小就生活在恐懼當中,茍且偷安,塑造了他軟弱的性格以及畸形的婚戀觀。
三、朱厚照
    再談論明朝第11任皇帝朱厚照前,我想先說他爸朱祐樘。朱祐樘就那名被大家隱藏直到六歲才被朱見深發現的皇子。朱祐樘見過了朱見深的軟弱和暗無天日的景象,決定付出全部心力改變這一切。他非常勤快,每天從早到晚不停批閱奏章和開會,早朝時間不夠,竟然還犧牲中午休息時間多搞了個午朝。在他任內,用人得當,為後世留下治世能臣,開啟了大明盛世,史稱“弘治中興”。然而,過大的工作強度徹底拖垮了他的身體,二十多歲腦袋禿了大半,面容蒼老,三十多歲就已經重病纏身,但仍然拼命幹活,結果才三十六歲就死了,成為少有累死的皇帝。他死前跟大家說只有一件事放心不下,就是太子,太子很聰明,但年紀小,喜歡玩,希望大臣勸太子多讀書,做個賢明的人。這位太子就是朱厚照。朱祐樘這輩子什麽都忙到了,什麽都惦記到了,就是漏了他的這個寶貝兒子。朱祐樘命不好,只生了兩個兒子,還病死了一個,唯一剩下來的就是朱厚照,自然當成命根子來看待,加上他老兄幼年不幸,便唯恐自己的兒子受苦,無論什麽事情都依著他,很少責罰,更別提打了。朱厚照就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天不怕地不怕,想要什麽就有什麽,也沒有人管他,這很自然,連他爹都不管,誰敢管?
   朱厚照15歲的即位,他有多折騰呢?據說清朝的皇子們在讀書時如果不專心,師傅就會馬上怒斥一句:“你想學朱厚照嗎?”他的昏庸、荒唐舉幾例子可見。老爸死後,朱厚照身邊的太監想盡法子讓他玩開心,先是在宮中模仿街市的樣子建了許多店鋪,讓太監扮做老板、百姓,朱厚照則扮做富商,在其中取樂。又覺得不過癮,於是又模仿妓院,讓許多宮女扮做粉頭,他挨家進去聽曲、淫樂,後宮搞得烏煙瘴氣。他還創立了豹房,里面除了從全國各地找來的美女和樂工,養了各種各樣的動物,最多的是豹子。朱厚照想學武松打老虎,專門叫人弄來了一只老虎,本想自己制服它,沒膽子幹,於是他朝手下揮了揮手,讓手下代勞。手下不幹,老虎就撲過來了,朱厚照立刻逃跑,關鍵時刻,衛兵擋住了老虎,他卻說“我自己就夠了,不用你們。”朱厚照宮內玩膩,就偷跑出宮,玩還跑到邊關要塞等危險地方遊玩,大臣們最常驚呼的一句話是“跑了,皇帝又跑了”。朱宸濠叛亂,本來王守仁已經打了勝戰將其制服,朱厚照覺得不過癮,偏偏要“禦駕親征”,途中卻一路遊玩,最後命令手下放出了朱宸濠,然後一聲令下,朱宸濠又被抓了起來,重新關進牢房,過了把親自抓朱宸濠的癮。叛亂也平定了,朱厚照回程路上,經過清江浦,他見水上風景優美,頓起漁夫之興,便自駕小船捕魚玩耍。結果,提網時見魚多,朱厚照大樂,盡力拖拉,使船體失去平衡,本人也跌落水中。親侍們雖然把他救起,但水嗆入肺,加之惶恐驚悸,身體便每況愈下了,回京之後不久就病死了,年僅31歲,真可謂娛樂至死。朱厚照沒有子嗣,皇帝繼承人只能在皇族親戚中選,大明王朝在此又轉了個方向。
    或許見多了父皇辛苦的工作,朱厚照一生都想要自由自在。朱厚照的故事也告訴我們,子女才是我們一生最大的財富和成就,如果一心拼命打拼事業,努力賺錢,而忽略了對子女的關懷和教育,其實是因小失大,最後自己死了,卻由朱厚照這類敗家兒繼承家產,所有的努力和付出都化為煙影。
四、朱翊鈞
    朱翊鈞是明朝第14任皇帝,又稱萬歷帝。他爸在他年僅10歲死就死了,他和他媽完全仰仗首輔張居正,張居正不但負責軍政大事,也負責對朱翊鈞生活教育,張居正充當了類似父親的角色。張居正對萬歷有很高的期待,對其管教極嚴,甚至苛刻,萬歷皇帝心生敬畏。萬歷的母親李太後對張居正非常尊重和推崇,無論是朝政還是對萬歷的教育都聽從張居正,常對萬歷說的話是“你這樣做張先生知道嗎?”、“張先生是怎麽教你的?”等,估計就令萬歷心生厭惡了。此外,張居正幾乎包辦了萬歷皇帝的一切,萬歷皇帝犯錯,他替皇帝寫“罪己詔”。萬歷年滿18歲後,張居正多次提出歸政於皇帝,均遭李太後拒絕。萬歷20歲時曾向母親委婉提出想親政處理國事,李太後亦明確回複:“30歲前不要提親政的事,一切聽張先生的安排。”母親的這個態度,增強了萬歷對張居正的反感。當然,我認為最令萬歷接受不了的是,在張居正死後,他發現張居正十分有錢,而且生活奢華,出門用32人擡的轎子,抄家抄出了黃金上萬兩、白銀十多萬兩,而張居正在萬歷皇帝小時候卻經常要求他勤儉。言行不一造成了張居正為國為君的形象坍塌。萬歷皇帝對張居正的態度從敬仰,變成敬畏,再到厭惡和憎恨。萬歷在張居正剛死時還比較勤快,但過了四、五年便怠政,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記錄,近30年沒有上朝,驕奢淫逸,導致明朝的衰敗,史學家們對其定論明亡於萬歷。那個聰明孝順的孩子,勤奮好學的青年徹底不見了。
    父母應該做孩子的表率,給孩子好的影響,言行一致,如果自己做不到,又怎能嚴苛孩子做到。
五、朱常洛與朱由校
    萬歷皇帝對後代的惡果在於培養了文盲或者是半文盲的兒子和孫子,不可想象吧。朱常洛是萬歷偶然臨幸宮女所生。雖貴為長子,但朱常洛從小得不到父愛,因萬歷寵愛鄭貴妃,更是將鄭貴妃的兒子福王朱常洵視若掌上明珠,多次想立為太子,但是大臣們堅持立長子為太子,萬歷為此和大臣們打了十幾年的口水戰。爭執的結果是,朱常洛不知道以什麽樣的身份和規格去讀書,朱常洛的教育就被耽擱下來了,直到十幾歲時,才接受了類似小學課程的教育。朱常洛在父親在世時,估計活得非常憋屈,父親一死,當上了至高無上的皇帝,便放縱自己,以前沒享受到現在要享受夠本,朱常洛每日回宮後沈於酒色,縱欲淫樂,身體羸弱,僅僅在位一個月,縱欲過度而亡,年僅三十八歲。
   朱常洛16歲的兒子朱由校出場。朱由校自幼喪母,祖父萬歷皇帝因為當年立嗣的紛爭,也不喜歡這個孫子,大臣迫於萬歷和鄭貴妃的壓力,不敢對朱常洛和朱由校太好,沒人跟他們接觸,也不會有好的老師教導朱由校。因此,他的知識水平很低,可以說近乎文盲。從小受冷落的朱由校因此缺少文化,為了解悶而學習木工活,居然成為罕見的巧木匠,後被稱為木匠皇帝。由於沒有文化,朱由校發布命令指示,只能靠聽別人的讀稿來決斷,被奸詐的太監魏忠賢利用鏟除異己,魏忠賢甚至連皇帝的兒子和妃子都不放過,因為沒人再比朱由校聽話了,該時期大明政治極度黑暗,民不聊生。朱由校登基七年後生病服用“仙藥”而亡,終年23歲。朱由校任下的大明王朝由於根底太差,以至於後任皇帝崇禎再怎麽勵精圖治都無法挽回大明王朝滅亡的命運。
    再不關心小孩,多少也要送他讀書識字吧!
    這就是五個關於皇帝與教育的故事,對你又有什麽啟發呢?

    最後打下廣告,本人作品《超額收益:價值投資在中國的最佳實踐》出版了,京東、當當、淘寶、亞馬遜均有售,搜索“超額收益+價值投資”即可。

京東:http://item.jd.com/11917163.html
當當: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57760.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83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