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環在線:顧明均自認冇膽以下犯上 李華華


2009-05-14  AppleDaily





 

嚟 一招自願清盤以達到私有化效果嘅南太電子(2633),嘅非執行主席顧明均,噚日馬不停蹄同傳媒解畫。佢話今次使出「自殺奇招」,絕對唔係想攞呢件事做籌 碼,想同監管當局討價還價。佢仲自爆o依家經已「冇膽」做呢啲以下犯上嘅嘢喎。點解?佢講笑咁話,因為自己2月時已經割咗個膽。顧主席話,人類社會之所以 不停進步,就係有一啲人不停挑戰傳統,世界先至會向前走。佢舉例話,好似喺民智未開嘅時候,如果有人話地球喺圓嘅,一定會俾人話妖言惑眾。佢冇話自己係挑 戰傳統嘅先鋒,只係再三強調,今次係為股東爭取權益啫。雖然佢話「冇膽」同監管當局揮過,不過佢都留番一手,話如果發現有較溫和嘅解決方案,公司都唔排除 會採用。唔知監管當局點回應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04

中環在線:顧明均請自助餐股東投票 李華華


2009-06-15  AppleDaily





 

私 有化兜兜轉轉嘅南太電子(2633)噚日喺中環四季酒店筵開10席,邀請約80名小股東食自助餐,講解私有化計劃,大會仲奉上一份投票表格,又叫股東留個 電話方便日後聯絡。大股東兼非執行主席顧明均(圖)喺開餐前,搞咗個問答環節,重申提出私有化係因業務前景麻麻,自己年紀又大,只能維持守勢,除咗牌兼完 成系內重組,一年可以慳番200萬美金嘅上市行政費用。佢呼籲小股東記住投票,唔表態就等同投反對票,總之贊成同否決都最好出聲。

有小股東問佢,股市最近 升番咁多,但南太04年招股價係3.88元,要求提高私有化作價。顧老就企硬話,南太嘅私有化作價已經較其他公司高,喺金融海嘯己經好好咁話。顧老之後滿 場飛,仲同記者講,上次私有化只係相差1.54%股權,有信心今次重提會成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32

深圳地皮升值35倍 電子大王顧明均轉戰地產

1 : GS(14)@2017-06-19 03:32:39

2017-06-10 iM
1970年代創立南太電子的顧明均,是第一代返內地發展的香港廠佬,買地建廠做電子計數機,做到風山水起,公司更先後在美國和香港(2009年完成私有化)上巿,他被稱為「電子大王」。但原來「電子大王」已經沒有做電子3年,公司更由南太電子更名為南太地產,廠佬變地產商,完全拜深圳樓巿癲升所賜。公司昔日買下的兩塊廠房地皮,由1億元(人民幣,下同)升值至今日35億元。72歲的顧明均近日接受本刊專訪,直言公司單單發展這兩塊地皮「已經夠晒」,投資額(不計地價)將達80億至90億元,項目有望成為深圳創科界地標。

退休退不成,還突然轉行,今年72歲的顧明均想停下來,似乎有點身不由己。他曾於2006年退下來,辭去南太執董一職,把公司交給接班人,以為自此可以終日把酒言歡,與至愛的紅酒為伴。約兩年後卻「被迫」重出江湖,「當時公司營業額跌了一半,我於是返公司,進行重組及私有化。」顧明均說。

電子王國 曾瀕解散邊緣

2009年分拆香港上巿的南太電子私有化成功,公司營業額亦回升,不過顧明均已無心戀戰,甚至想解散公司。過去香港廠佬返內地設廠,生產成本低,但近幾年內地工資、地價提升,成本變得愈來愈高,是否令顧明均意興闌珊?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代返內地開廠的港商,顧明均指電子加工業仍然有得做,「你做生意不是預期成本愈來愈高的嗎?尤其是電子產品愈賣愈便宜,你就要轉型號、換物料,提升自己,成本是增加,但單價也提高呢!」

顧明均做電子計數機起家,到2013年退出電子業前,主要做手機屏幕加工。他表示,由於他們跟多間日本廠商長期合作,一直關係良好,各廠商都願意向南太傳授不同技術,令南太擁有百家之長,生產質素高,在行內有一定地位。

他指南太退出電子業後,有廠家接手機器及生產,同樣做到風山水起,他想退下來是另有原因,「這行業不是沒可為,但我年紀大,無人接手,我已經搵了3個班底來接手,但做唔到,我於是2008年返回公司,但不能夠再做下去,年紀大,想退下來,把公司解散。」他又表示,從來沒有叫子女返公司接班的念頭,「上巿公司係公眾公司,有仔女都唔可以欽點。任何股東即使得一股,也有同樣的權利,大家也有仔女,大股東就聲大啲?點解係你個仔?」現時南太仍在美國紐交所上巿,股票代號NTP。

埋單計數 廠地今值35億

2013年,68歲的顧明均計劃解散公司,才發現原來公司在深圳擁有的兩幅廠房地皮升值了35倍,現時共值35億元人民幣。兩幅地皮分別位於深圳寶安光明新區及西鄉固戍,自1980年代末到2010年前分三期購入,用作興建廠房及員工宿舍,當年這兩個地方屬深圳巿郊,他開玩笑說:「當年我們跟客人講,上去睇廠有按摩做。」因為過了深圳二綫區,道路不平,車程顛簸,像被重力「按摩」。

近40年,由羅湖到福田,深圳巿不斷向外擴展,本來的鄉郊地方也變城巿一部分,地價樓價水漲船高。而深圳的樓價升幅一直跑贏全國,按去年北大及清華大學發布的《中國典型城巿住房同質價格指數》就顯示,深圳過去10年的樓價升幅達508%,比全國平均升幅255.1%高近一倍。

顧明均指其中西鄉固戍的地皮升值最高,「該地皮在1980年代末買入,約3,000萬到4,000萬元,現時值20多億元。」27年間升值了至少50倍。他解釋,佔地5.2萬平方米的固戍地皮,位於前海與深圳機場之間,距離前海僅10多分鐘車程。在前海效應下,周邊樓價及地價紛紛攀升。此外,地鐵固戍站連接羅湖及深圳機場,其中一個地鐵口就緊貼該幅地皮。另一幅位於光明新區的地皮,逾10萬平方米,現升值至10多億元。

定位創科 平租吸創業家

當年以1億元買入兩幅地皮,今日升值至35億元,顧明均開始計數。衡量過賣地賣樓要付高額增值稅,而出租只須繳納利得稅,賺得更多,遂決定自行發展地皮,把物業出租,但不排除會全幢出售。兩幅地皮均將發展為商住項目,七成為商廈,三成為住宿及商場等,以符合地皮的工業用途規限,定位創科,配合深圳成為「中國矽谷」的目標。

光明項目命名為Inno Park(雲創谷),固戍項目則名為Inno City,將以廉租吸引創業者進駐,成為創業孵化器。至於租金有多低廉?他解釋土地通常佔去成本一半,但他們的項目,屬自己土地,免去土地成本,「我們的租金可以低過出面一半。」

固戍地皮樓面容積達6倍,光明則2.5至2.6倍,兩地建成後樓面面積約60萬平方米。房地產顧問戴德梁行評估,項目經營每年可帶來8億元淨利潤,難怪顧明均說,「公司只是發展這兩幅地皮已經夠晒。」做地產明顯比做廠好賺。

一夜轉型 股價照樣堅挺

南太於2014年退出電子業,轉型做地產。美國上巿的南太電子也改名為南太地產。顧明均坦言對地產不認識,摸着石頭過河,像1970年代他入行做電子時一樣,但買入南太股票的股東會否接受?「一日內將盤生意由電子轉到房地產,無人打官司,無人嘈,都算奇迹。」股價更沒有因此大瀉。

背後原因是顧明均做足功夫,對症下藥,向股東解釋讓對方不再擔心,他又指千萬不要偷偷摸摸有隱瞞,或擠牙膏式透露,「公布轉型後,經常有股東打電話過來問,美國那邊股民不認識內地房產,但又不沽,便來電問,是關心不是嘈。」他指不少股東越洋來電查詢,正是半夜時份,「我照樣答,食得鹹魚抵得渴。」深圳兩幅地皮估計三及四年後完成建設,顧明均想退休歎紅酒,看來要多等幾年。

顧明均 Profile

?72歲

?培正中學畢業

?台大法律系畢業

?創立南太集團、人稱「電子大王」

?2003年南太美國紐交所上巿

?2004年分拆南太電子香港上巿

?2009年香港南太成功私有化

?2013年南太退出電子業、轉型搞地產

租樓數十年終上車

Q:嫌香港樓價高一直唔買樓,今日仲係租樓住?

顧:「終於買咗,會德豐趕我走,租開個度(山頂種植道一號)要拆。」

「要周圍搵地方,見到(跑馬地有單位)幾好,一梯一伙,但不租只賣,4年前買咗,當時未有辣招。」

「(點睇樓巿?)愈來愈貴。香港應該好似澳門,劃幅地(指橫琴)發展,但我哋河套都要合作,咪又係發展高科技。」

Q:對下屆林鄭政府期望?

顧:「不跟黑暗妥協,不能用政黨去定位。」

「要強硬點,管好內部(指公務員),現在係『冇王管』、『冇心機』做嘢。呢個好慘,要提高返士氣。」

Q:做電子廠多年,唔做好可惜?

顧:「無所謂,我立咗遺囑,火化後叫家人將骨灰丟入垃圾筒就得。但律師話唔係幾好,話政府有花園灑骨灰,我又唔係聖人,灑落海又怕污染害死魚。」

Q:經常告人,係咪鍾意打官司?

顧:「你有理據去邊度訴冤?惟有去法院,最重要係有原則。點解要打交,點解要打官司?為原則為公道,唔好壓榨人,唔好搶人嘢。不是為錢,為爭個明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046

顧明均告林鄭吳克儉 遭剔除

1 : GS(14)@2017-06-23 02:46:54

【本報訊】南太電子創辦人兼香港培正小學校友顧明均,指培正中小學校監陳之望的博士學歷有可疑,但候任特首林鄭月娥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仍分別委任陳出任太平紳士及校監,遂入稟高院向兩人興訟。律政司代表林鄭及吳申請剔除訴訟,案件昨在高院審訊。聆案官認為委任陳做太平紳士乃特首的職責,而非林鄭;教育局亦無權干預校監履職,遂批准律政司申請,剔除針對兩人的訴訟。律政司代表昨批評顧明均入稟控告林鄭月娥及吳克儉屬濫用司法程序,表示若果顧認為兩名公職人員未有盡責,此乃公共法的範圍,不可以私人聆訊形式解決,因而剔除有關訴訟。而顧明均昨日沒有律師代表陪同,親自出庭反對律政司的申請,並表示考慮將陳之望列為被告。聆案官同意律政司陳詞,解釋公職人員疏忽職守屬公共法範疇,遂批准剔除訴訟。案件編號:HCA2334&2336/16■記者蘇曉欣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2/2006441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5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