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楊元慶發內部信:聯想新篇章已開啟 用業績反擊謠言

聯想集團24日午間發布了2017/2018財年第四季度財報,公司實現營收106億美元,同比增長11%,這也是過去10個季度以來,聯想集團營收首次收獲兩位數的增長。同時,公司三大主營業務全都改善了盈利能力,集團經營業績同比增長2.55億美元,達到7600萬美元。

聯想集團CEO楊元慶表示,在第四財季,聯想的營業額106億美元,年比年提升了11%,重回雙位數增長。聯想的三大主營業務全都改善了盈利能力,推動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不包括一次性非經營性收支的稅前經營業績年比年提升了2.55億美元。

“整個財年來看,我們的營業額達到454億美元,較前一年提升了5.4%,時隔2年之後重新回到增長通道。可以說,我們不僅在堅定前行,而且開始攀登新的高度!”

以下為楊元慶信件全文

聯想第四財季大爆發,重回兩位數增長,三大主營業務全面改善盈利

各位同仁,

今天我們發布了2017/18財年第四季度及全年的財報,我們的業績印證了我在誓師大會上與大家所分享的——聯想的新篇章已經開啟。

雖然在上財年伊始,我們面臨了諸多挑戰,但是憑借三波戰略的有力執行,我們已經跨過拐點,再次進入了上升通道。

在第四財季,我們的營業額106億美元,年比年提升了11%,重回雙位數增長。我們的三大主營業務全都改善了盈利能力,推動公司整體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不包括一次性非經營性收支的稅前經營業績年比年提升了2.55億美元。

整個財年來看,我們的營業額達到454億美元,較前一年提升了5.4%,時隔2年之後重新回到增長通道。可以說,我們不僅在堅定前行,而且開始攀登新的高度!

讓我們看看三波戰略中每一波的進展:

第一波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業務

在第四財季,我們的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業務營業額年比年提升了16%,達到了4年來的最快增速。不僅如此,稅前利潤率時隔一年後重回5%的水平。

整個財年來看,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業務重回穩健增長,營業額和銷量的年比年增長均超過大市。盡管去年零部件漲價情況嚴重,我們仍然保持了行業領先的盈利水平。我們在全球企業級市場無論是營業額還是銷量都奪回了全球第一。工作站和遊戲電腦營業額同時突破了10億美元。

第二波數據中心業務和移動業務

數據中心業務:

我們的數據中心業務在四季度展現了更加強勁的增長勢頭,營業額年比年增長達44%,在所有大區、所有產品類別全部實現了增長。我們的盈利水平較去年同期改善了11個百分點,連續第四個季度將虧損收窄。我們在北美的營業額接近翻番,在歐洲-中東-非洲和拉丁美洲都實現了60%以上的增長。在中國,我們在提升營業額的同時,有力改善了盈利水平。

整個財年來看,我們持續推動轉型的效果正在顯現,營業額重獲年比年增長,盈利水平改善了2個百分點,虧損逐季收窄。在超大規模數據中心領域,我們構建客戶導向的業務模式,提升自研自制和客制化的能力,營業額年比年實現了超過50%的增長,毛利率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軟件定義業務的營業額實現三位數字的增長。

移動業務:

移動業務方面,我們的整體表現未達預期。我們仍然在優化新興市場的品牌策略和業務模式,但是我們在拉丁美洲和北美市場的表現依然強勁。不僅如此,我們已經采取行動大幅優化費用結構,將費用降低了30%,為新財年業務回歸健康軌道做好了準備。

上一財年,盡管移動業務面臨挑戰,我們在拉丁美洲和北美保持了強有力的表現。相比於前一年,我們在拉美的銷量增長超過40%,是市場平均增速的20倍,在北美的銷量增長近60%。去年下半財年開始,我們的盈利水平已經開始得到改善。

第三波新型智能設備,“設備+雲”,“基礎設施+雲”

在第三波業務上,我們取得了紮實的進展。四季度,我們的軟件和服務等非設備類業務營業額年比年增長近30%。在新型設備方面,我們的Mirage已經成為全球AR頭盔設備銷售冠軍,上個季度,我們又推出了MirageSoloVR頭顯、Mirage相機,以及ThinkSmartHub智能會議系統等豐富的新品。

雖然對聯想這樣規模的公司來說,轉型尤其不易,但是大家用行動和結果再次證明,天道酬勤!相比一年前,我們的競爭力基礎得到了夯實,特別在最近6個月,轉型進展尤為迅速。我相信,新的好日子即將到來!

展望新財年:

我們的智能設備業務集團(IDG)將進一步加強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行業領先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地位,在移動業務領域繼續減少虧損,推動業務重回正軌、健康發展,同時將聚焦智能物聯網設備、建設UDS平臺(連接用戶、設備和服務的平臺)、提升服務滲透率。

我們的數據中心業務將以可持續的盈利性增長為目標,憑借業界領先的持續創新,把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業務和軟件定義業務的營業額翻番。當然,我們還將大力推動盈利水平的顯著改善。

在第三波,我們將繼續投資於IoT物聯網設備、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垂直行業智能解決方案的競爭力。

讓我們發揮優勢,保持勢頭,憑借客戶體驗最佳的產品和團結一心的優秀人才,把握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帶來的新機遇。讓我們繼續推進戰略執行,更加貼近客戶需求,並為智能物聯網和智能化時代打造起新的競爭優勢。

最後,特別對中國平臺上的全體員工說,最近我們遭受了網絡謠言的攻擊,在真相越辯越明的同時,讓我們專註於業務,服務好我們的客戶,用蒸蒸日上的業績不僅對謠言給予最有力的反擊,而且助力國家的偉大複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55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集聚機器人產業拓展工業應用,“上海制造”點亮新名片

“畫家機器人”能為觀眾畫像,“代步機器人”可自動調整行為,孔武有力的機器人手臂則可以“力頂千斤”——越來越智能的機器人紛紛上線,折射出了中國制造業正處於轉型升級的大背景。

目前,上海已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規模最大的集聚地,機器人產業正在將自身打造為“上海制造”新的名片。

上海市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上海市機器人行業協會會長戴柳告訴第一財經記者,2017年,上海整個機器人產業的產值同比2016年增長了98%,相當於翻了一番,產值比重占到了全國的40%,機器人產業正成為上海工業轉型升級新的亮點。

機器人產業集聚

依托上海雄厚的工業基礎,上海一早就成為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集中地,一系列政策的扶持更使得這種集聚態勢產生加速效應。

2017年5月底,上海發布“實體經濟50條”,明確提出未來五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目標,機器人和自動化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基礎。今年4月提出的《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下稱《意見》),更是加速了上海機器人產業的發展壯大。

打響“上海制造”品牌,《意見》提出,加快邁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重點是深化創新轉型升級,加快建設世界級新興產業發展策源地,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加快建設世界級制造品牌匯聚地,培育“上海制造”新優勢。

而作為上海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基礎設施”,機器人產業無疑迎來了更大發展良機。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目前,上海有近百家的機器人相關企業,既有大型跨國公司、國內領軍企業,也有上海本土企業,形成了寶山、嘉定、松江、浦東等機器人企業聚集區。ABB、安川等國外機器人巨頭把上海作為占領中國機器人市場的戰略灘頭;新松、新時達等國內機器人領軍企業也把上海作為橋頭堡,紛紛設立工廠或分公司。

多家在滬機器人企業負責人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輝煌的上海制造業,成功吸引了ABB、新松等國內外優秀機器人企業到上海生根發展。

ABB機器人市場部負責人陳越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05年初,基於對上海汽車工業大量需要機器人以提升產線自動化水平的現實考量,ABB決定將其機器人業務重心轉移到上海。同年3月,ABB將一條機器人生產線從歐洲轉移到上海,當月在上海制造的第一臺機器人下線。2006年初,ABB全球機器人業務總部正式遷駐上海,成為最早在華開展工業機器人研發和生產的國際企業之一。依托機器人總部,上海目前是ABB在華發展的重要基地,也是ABB在華員工數量最多的城市。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ABB在華銷售的機器人中,有超過95%是在中國開發、生產和運輸的。

ABB機器人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李剛表示,ABB是跨國機器人企業中唯一一家實現從研發、制造、工程到服務的全價值鏈本土化的企業。

陳越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近年來,ABB更是加大了在中國市場的投入,分別在珠海、青島、重慶等地建立了機器人應用中心,形成了以上海為機器人業務母體,生產、應用擴展到全國的一體化網絡。

上海優秀的產業基礎和政策配套,不僅吸引了國外機器人企業,也對國內機器人企業產生了極強的吸引力。在落戶上海前,國內機器人領先企業新松以沈陽為總部,在華北、華東、華南等多個地區建立子公司。進軍上海,對於新松而言更有深意。

截至2017年,新松上海區域已經擁有新松機器人與人工智能研究院、新松工業4.0綜研院與創新孵化三大平臺,標誌著新松在上海區域初步形成了三個業務板塊。依托於上海,新松陸續推出一批雙臂協作機器人、輕載複合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機器人產品,也收獲了行業內的高度認可。

國內外機器人企業紛紛將目光對準上海,得益於上海得天獨厚的制造業積澱。新松機器人總裁曲道奎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平臺是新松將總部選在上海的首要理由。上海是中國工業門類最齊全的城市,有著雄厚的工業基礎和科研能力,公司可與諸多高校建立產學研平臺,並且與上海企業形成上下遊合作。

如今,上海已成為國內機器人產業最為集聚的地區。ABB、發那科、庫卡、新松等機器人知名企業在上海的投資力度不斷加大,還帶來了產業鏈上下遊配套企業。上海已形成了機器人研發、生產(整機和零部件)、系統集成、檢測認證、服務應用等較為完整的全產業鏈。

同時,上海還制定了“2+X”的產業發展格局,即打造以康橋、金橋為核心的浦東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康橋工業園區主要依托國際機器人巨頭ABB公司打造上下遊產業鏈及協同創新,金橋開發區集聚的機器人公司則多以國內自主品牌為主,包括新松機器人、安翰光電等。

2012-2020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及增長率。圖片來源:《2017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

智慧工廠建設

隨著“智慧工廠”理念不斷深入,上海也正積極拓展機器人的應用場景。

今年3月,上海松江區發布《松江區推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計劃》),深入推進互聯網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助力“上海制造”。

《計劃》顯示,至2020年末,松江區力爭創建智慧工廠50家,智能車間300家,新增工業機器人2000臺,新增創新發展應用項目60個;分行業培育以智能硬件、智能物聯、智慧安防、智慧芯片、智能檢測等為主的工業互聯網上下遊產業集群,力爭銷售收入突破520億元。

目前,新松上海區域在工程建設方面已形成了工業4.0綜研院+3個工程部的戰略布局,並且以工業4.0系統解決方案作為重點發展方向。

然而,要從傳統工廠演進到智慧工廠,不僅要實現物與物的連接,更需要實現物、服務與人的互聯。有效的數據采集只是第一步,只有實現“感知—分析—執行”的閉環,才能真正將數據的價值發揮出來。

智慧工廠的創建,離不開工業機器人的支持。ABB集團亞洲、中東及非洲區總裁顧純元博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ABB將通過領先的機器人技術和定制化的自動化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全面實現自動化改造,並提供融合了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和行業經驗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將生產效率和創新能力推向新的高度,攜手打造高效互聯的未來智能工廠。”

第一財經記者從ABB方面了解到,ABB在全球已經有7000多臺機器人連接到ABB AbilityTM互聯服務系統中,這為其打造智慧工廠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而在陳越姍眼中,ABB在中國不僅是生產、銷售機器人,“我們有非常強大的機器人應用集成能力,我們了解客戶的痛點,並可以針對這些痛點推出新產品及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

陳越姍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ABB來到上海之後,除了繼續服務於汽車工業之外,也推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3C領域的機器人。事實上,自從將機器人總部遷到上海後,ABB已經陸續推出了7個系列的機器人,以加速中國工廠的“智慧化”。

稍早前,ABB 公司首席執行官史畢福曾表示,他們正在加速在中國的擴張,計劃將機器人生產能力提高一倍,其目標就是看中了中國工業轉型升級所釋放出來的巨大市場空間。

同樣,以機器人生產研發起家的新松,也並不滿足於僅僅作為一個產品提供商。通過系統解決方案的提供及相關工業應用平臺的打造,新松也在加速為其機器人產品找尋最佳的應用場景。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新松工業4.0綜研院的多個重大項目,如GDI裝配檢測生產線、電機整流橋裝配檢測生產線、複合機器人(ARV)等已經投入到多家國際知名企業的實際生產應用中,用新松自主研發的工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完成生產目標,解決企業生產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757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長三角要成為“創新共同體”

一體化進程持續30多年後,長三角進入了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新階段。加速推進的一體化,不僅激發了長三角打造世界級產業集群的期待,也激發了更多企業成為本土獨角獸和隱形冠軍的夢想。

5月29日舉行的“2018長三角青商高峰論壇”上,張江高科原總經理葛培健表示,實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目標,就是要以項目化為導向,推進三省一市做“產業合夥人、創新共同體”。從以前區域內充分競爭轉向區域協同發展、參與國際競爭。

上海自貿區基金總經理吳劍平表示,長三角實現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一定要發揮基金的作用,基金是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的新方式、新手段。“它實質上是綜合資源集聚的平臺,體現的是區域合作機制的創新。”

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上海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作用,蘇浙皖各揚所長”。蘇浙滬皖三省一市各有優勢、各有特色。其中上海綜合服務功能齊全、浙江民營經濟活躍、江蘇經濟實力強、安徽地大物博,真正聯合起來就是一個“巨無霸”,具有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

以電動汽車行業為例,上海蔚來汽車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李斌表示,自己是一個在上海創業的安徽人,“相信長三角會是智能電動汽車的世界創新中心”。

更高質量一體化

近來,長三角一體化動作頻繁:5月23日,上海市青浦區與浙江省嘉興市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全面推動“規劃契合,設施匯合,產業耦合,創新融合,功能聚合,治理融合,環保聯合”;5月21日,江蘇省蘇州市與上海市嘉定區簽訂戰略框架協議,共同構建嘉昆太協同創新核心圈。6月1日即將舉行的長三角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又將為這一熱度加碼。

近日,蘇浙滬皖三省一市分別召開了省(市)委常委會會議,傳達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推動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

5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委常委會會議強調,推動長三角地區實現更高質量的一體化發展,是中央要求,也是上海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使命所在。全市上下要著眼大局,服務全局,找準工作對接點和著力點,在積極參與和支持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拓展發展空間,贏得發展機遇。

長三角地區已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與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匯地帶,在國家現代化建設大局和全方位開放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

數據顯示,長三角三省一市的地域面積35.9萬平方公里,不到全國的1/26;常住人口2.2億,約占全國的1/6;經濟總量19.5萬億元,占到全國的近1/4。

按照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的說法,長三角一體化始於1982年,至今已走過30多年的歷程,需要對以往研究成果、規劃成果等作一次系統梳理和集成分析,在新起點上切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進程邁向高質量的發展階段。

在前期30多年的長三角一體化基礎上,長三角已經形成了“三級運作”的區域合作機制:決策層是“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協調層是“長三角地區合作與發展聯席會議”,執行層是各種重點合作專題組,圍繞交通、能源、信息、科技、環保、信用、人社、金融、涉外服務、產業、城市和食品安全等12個合作專題,隨時進行任務動態調整和協作。

在這一合作機制基礎上,三省一市持續加強合作,以提高一體化效率。

比如,決策層的三省一市主要領導座談會,每年召開一次的時間將由每年年底調整為上半年,審議、決定和決策關系長三角區域發展的重大事項。同時,為加強與國家層面互動,將邀請國家發改委領導出席長三角地區主要領導座談會,會議情況向中央報告。

再比如,今年1月,三省一市聯合組建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辦公室主任由上海市發改委主任兼任,副主任由三省一市發改委分管領導擔任。三省一市抽調15名精兵強將,在上海實行聯合集中辦公。

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的主要職責,一方面是組織研究和考慮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未來5年、10年甚至更加長遠的一些大事情,擬訂區域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計劃,不斷提出區域合作發展的重大議題;另一方面是協調推進和落實好各省市有共識、互利共贏的好事、實事。

而近期的主要任務,則是研究制定《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擬於6月份報請主要領導座談會審核同意後發布實施。

上海市發改委方面透露,三年行動計劃的路線圖基本明確。

比如,在交通設施互聯互通方面,對各方比較關心的省際“斷頭路”問題,包括國省幹道和一般公路,已梳理出一批共14個計劃年內開工的項目;

上海青浦區區委書記趙惠琴今年1月踏看盈澱路對接江蘇段建設情況

在規劃對接方面,將重點研究制定長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網絡規劃和長三角機場群的優化布局規劃;

在發揮市場作用方面,調動了一批世界級龍頭企業,擬在汽車、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形成若幹專項行動,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產業集群和全國首位的新技術應用示範引領區;

在信用方面,擬制定長三角區域深化國家信用建設區域合作示範區建設行動方案(2018~2020年),深化推進長三角區域信用合作示範區的創建工作;

在提升跨區公共服務便利化水平方面,深入實施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擴大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聯網定點醫療機構數量,拓展跨省異地就醫登記備案方式,提高異地就醫便利性。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說,三年行動計劃將會滾動編制。

企業合夥

路線圖已定。憑借敏銳的嗅覺,長三角的企業已經按捺不住內心的期待。

葛培健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長三角要共同培育本土化的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這是衡量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和世界級城市群的重要終端顯示。

數據顯示,2018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的我國164家獨角獸企業中,長三角地區共有61家(其中上海36家、浙江18家、江蘇7家),占總數的37.2%。

而長三角要打造的世界級產業集群,也為形成更多的本土化的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提供了條件。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發展規劃部副部長侯松在上述高峰論壇上發問:長三角該不該成為民機產業的集群?能不能成為民機產業的集群?會不會成為民機的產業集群?

侯松回答說,從上世紀70年代我國第一架噴氣式客機,到去年剛剛首飛的C919客機,長三角成為我國民機產業發展最重要的一個產業承載區。而長三角的創新氛圍、改革活力、要素集聚、專業化分工,都讓民機的產業集群成為可能。

而從現實來看,民機主制造商集聚的地方,就會形成產業集群。比如波音747、767生產線周邊的區域,就有600多家和航空產業相關的企業。

“從規模來看,我們非常希望在2035年前後能夠實現千億級的產值,也希望能夠帶動數千億級產業的配套。”侯松說。

李斌也表示,蔚來汽車把整個長三角作為根基和基地。蔚來汽車總部設在上海,同時在南京、合肥等長三角城市,以及矽谷、慕尼黑、倫敦等國際城市設立了研發、設計、生產和商務機構。

之所以密集地聚焦長三角投資,李斌說,原因在於長三角有相應的產業基礎,圍繞著智能電動汽車的產業鏈非常完備,中國年產近3000萬輛車,絕大部分的優秀零部件公司集中於長三角。同時,長三角的購買力非常強,又具備世界級的人才基礎。此外,相對密集的城市群,也利於電動汽車所需的基礎設施的密集布局。

要形成世界級產業集群,打造更多的本土化獨角獸和隱形冠軍企業,需要實現長三角資源要素的進一步自由流動,形成更合理的產業布局,這其中,資本將發揮重要的推手作用。

上海康達醫療是上海自貿區張江片區國內醫療影像設備行業領先企業,上海自貿區基金在投資後,推動其將新的大型產業化基地落戶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實現“腦袋在張江、身體在浙江”。

此外,在聯合其他資金方全資收購全球超聲設備制造龍頭企業意大利百勝醫療集團後,上海自貿區基金也在推動百勝醫療相關產業化基地落戶長三角,助力長三角醫械產業加快技術升級步伐。

吳劍平說,上海自貿區基金也在持續推動已投的上海市以外的項目將研發中心、管理營銷中心等設置在上海,以實現企業加快發展。

目前,上海自貿區基金正在積極推動,希望聯合三省一市大型產投與金控平臺共同發起設立長三角全球科創產業並購基金,充分發揮上海自貿區跨境投資功能優勢,聚焦科創產業的海外並購,服務長三角實體產業資本“走出去”、“引進來”。

“它是眼睛向外的,是要做增量的,尋找與整合國際產業資源,推動長三角產業技術升級。”吳劍平說。

葛培健也表示,獨角獸企業是新興產業發展的龍頭企業,長三角要加快制定相關優惠政策,借助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多層次資本市場,鼓勵支持浙江、江蘇、安徽等長三角地區的獨角獸企業在滬上市,既能推動獨角獸企業做大做強,也可加快區域產業的集聚、壯大。(實習生唐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053

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卸任,二十年證監經歷以“新篇章”謝幕

6月1日上午,證監會副主席姜洋在香港參加“新時代香港資本市場再出發”專題研討會,並做了“攜手並進 共譜新時代資本市場改革發展新篇章”的演講。而這,也成為他在證監會副主席崗位上的最後一次公開發言。

同日下午,中國國務院宣布免去姜洋證監會副主席職務,姜洋正式卸任。對於下一步的去向,姜洋在此前的一次內部交流座談中,曾對第一財經記者回應稱還沒有確定,但肯定是還要繼續為改革而奮鬥。

28年發展探索

在上午研討會上,姜洋出現時,與以往有些不同。精心修剪過的頭發,讓他看上去更加年輕。領帶還是他偏愛的商務款式,略寬一些的銀灰條紋透露著時尚氣息。

為了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香港交易所專門舉辦資本市場改革發展研討會。姜洋在會上發言,肯定了香港對於內地資本市場發展的巨大作用,並對香港提出了多個發展建議。

1978年以來,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股份制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出現。1990年12月,上海、深圳證券交易所成立,標誌著內地資本市場正式起航。

“28年來,我們勇敢突破傳統思想束縛和體制羈絆,立足國情實際,借鑒境外先進經驗,牢牢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改革方向,堅持不懈地探索一條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建設和發展資本市場的路子,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發展成就。”姜洋在研討會上說,目前我們股市市值全球第二,債市規模穩居世界第三,商品期貨成交規模也已位居全球前列。

據他介紹,目前內地上市公司、新三板掛牌公司、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公司分別超過3500家、1.1萬家和2萬家。28年來,累計實現股票融資近12萬億元,上市公司並購重組交易金額約17萬億元。債券市場發行超過200萬億元,其中交易所債券市場發行超過12.5萬億元。截至2018年4月份,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規模超過12萬億元,已上市期貨期權品種達57個。內地企業境外上市255家,累計融資3468億美元。

他說,香港作為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在內地資本市場改革發展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香港不但是內地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試驗田,也是內地資本市場聯接全球的紐帶。香港為內地機構參與國際競爭提供了重要平臺,也為內地加強境外監管合作發揮了示範作用。

他建議雙方抓住時代機遇,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健康發展。一方面,希望香港資本市場繼續發揮自身獨特優勢,服務國家所需,不斷深化改革創新,持續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同時,建議香港投行和資產管理機構積極參與內地市場建設,支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此外,他還建議香港交易所、監管部門進一步加強與內地的溝通合作,共同維護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20年證券監管“老將”

今年62歲的姜洋,近二十多年都是在證監系統度過的。

他是四川瀘州人,擁有經濟學博士學位。1982年起任經濟日報社編輯、記者;1989年任金融時報經濟部負責人;1990年起任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新聞處副處長、處長、辦公廳秘書處處長、辦公廳副主任、非銀行金融機構監管司副司長。

1998年,姜洋上任中國證監會機構監管部主任;2001年7月任上海期貨交易所總經理、黨委書記;2006年7月任證監會主席助理、黨委委員;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兼任期貨監管部主任;2012年9月至今,任證監會副主席、黨委委員。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姜洋成為財經媒體最關註的監管者之一。他不僅親自推動了原油期貨的人民幣結算的相關工作,還在推進穿透式監管這一中國創新方式上傾註了大量心力。

姜洋此前一直是證監會排位第一的副主席。他退休之後,證監會十人主席團將暫時變為九人。包括主席劉士余、紀檢組組長王會民,副主席閻慶民、李超、方星海、趙爭平,以及主席助理黃煒、宣昌能、張慎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192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多地打造科創走廊,期待產生“化學反應”

在城市群成為區域經濟重要載體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和區域之間正聯手打造科創走廊。

在6月1日召開的G60科創走廊第一次聯席會議上,上海松江、杭州、蘇州、合肥、嘉興、湖州、金華、宣城、蕪湖等九地共同審議了《G60科創走廊戰略合作協議》《G60科創走廊工作制度》和《G60科創走廊總體發展規劃3.0版》,並發布《G60科創走廊松江宣言》,確定G60科創走廊新定位、新布局、新舉措。

目前,G60科創走廊已從“一區”邁向滬蘇浙皖“九地市”,有望成為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重要引擎。與此同時,廣深、京雄、鄭開等地也在加快打造科創走廊,而G60滬昆高速成為諸多科創走廊的重要依托。

多地打造科創走廊

這兩年來,朝著成為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重要引擎這個目標努力,G60科創走廊的發展經歷了從1.0到2.0,再到如今3.0版的“三級跳”。

《G60科創走廊總體發展規劃3.0版》在滬嘉杭的基礎上,形成“一廊一核多城”的空間布局規劃,輻射範圍擴大至金華、蘇州、湖州、宣城、蕪湖、合肥,覆蓋面積約7.62萬平方公里,區域常住人口約4900萬人,GDP總量約4.86萬億元。

G60賽迪產業研究院有關人士分析,G60科創走廊3.0版,從城市戰略上升為長三角區域戰略,率先建立試點區域合作共建共享機制,有助於區域內的人口、經濟、創新布局更加合理,為長三角和全國的區域協同發展提供示範。

與此同時,廣深、京雄、鄭開等地也在加快打造科創走廊。去年,廣東提出要完善區域協調創新體制機制,打造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在廣深莞等沿線城市協同發展的條件下,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將有能力打造“中國矽谷”,成為全國創新發展重要一極。

按照去年底廣東省印發的《廣深科技創新走廊規劃》,廣深科創走廊規劃範圍為沿廣深軸線區域,具體為北起廣佛交界處,經廣州主城區、東莞松山湖、深圳主城區,南至深圳大鵬新區,沿廣深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珠三環高速東段、穗莞深城際、廣九鐵路等複合型交通要道所形成的創新要素集聚區域,長度約180公里。規劃指標數據統計範圍為三市全域。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對第一財經分析,珠江東岸的廣深鐵路、高速公路是全中國最繁忙的交通通道,也是最重要的產業帶,交通發達,產業形態多樣化,在這個地方打造廣深科技走廊具備了良好的基礎。

在京津冀,關於《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的批複在今年4月20日向社會公布,第二天,《雄安規劃綱要》全文公布,引發高度關註。有機構認為,從規劃內容來看,(北)京雄(安)科技創新走廊雛形顯現,將成為繼滬嘉杭科創走廊、廣深科創走廊之後的中國第三條科創走廊。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謝良兵說,從北京和雄安的定位和區域協調發展的訴求來說,京雄兩地之間適合打造“京雄科技創新走廊”。京雄科創走廊將構建“雙軸六核多節點”的空間格局。

此外,目前中西部第一人口大省河南也積極建設鄭開科創走廊,打造“中原矽谷”。資料顯示,規劃中的鄭開科創走廊位於中原城市群的核心發展區域,西起鄭州大學,東至河南大學,其中核心區東西長約50公里,南北寬約4.5公里,總面積約220平方公里。

更期待化學變化

多地提出打造科創走廊,這也是目前區域競爭的需要。當前,區域之間的競爭已經逐漸轉變為城市群、都市圈之間的競爭。城市群內部不同城市之間,通過加快一體化,打造科創走廊,有利於提升區域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的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河南大學中原發展研究院院長耿明齋對第一財經分析,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到新的時代、新階段,即由過去的要素投入驅動轉向為創新驅動階段,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增長轉變的階段。

以河南為例,由於該省的資源型產業占的比重比較大,環境壓力也比較大,創新發展對河南更加緊迫。同時河南又是一個創新基礎相對薄弱,高質量、高水平的創新要素、平臺數量較少,層次比較低,因此必須加快打造創新平臺,加速創新要素的集聚。

耿明齋說,通過打造鄭開科創走廊,加快創新型要素的集聚,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的成長,從而形成一個對外輻射的中心,可以帶動河南產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河南經濟向高質量發展。

廣東體改研究會副會長彭澎說,過去的創新要素平臺主要是園區,現在打造科創走廊則是將園區之間聯系起來,從而產生產業集群。不過,這其中最關鍵的是“物理上的連接要能產生化學反應”。“比如,矽谷也不是當地政府一定要搞出一個矽谷來,而是市場化的基礎上,創新力量慢慢孕育出來的。”

“在我國,通過政府規劃,在一開始的時候集聚創新要素是會快一些,但關鍵還是要有市場化的培育。”彭澎說,比如華為的總部在深圳,終端生產在東莞松山湖,總部與生產基地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這就是市場化自然形成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12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長三角一體化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成形

上汽大眾寧波基地,流水線上的機器人手臂正一刻不停地努力工作,伴隨著有條不紊的節奏,上汽大眾寧波基地每分鐘下線一輛車,每天有超過1000輛新車發往全國。

在2013年上汽大眾寧波基地投產以來,寧波的第一支柱產業是石化業,而隨著寧波基地的投產,帶動了零部件制造、檢測、培訓等產業鏈環節集聚,一座汽車城拔地而起。去年,汽車已躍升為寧波第一支柱產業。

上汽大眾寧波基地是上汽集團在長三角區域200家企業和生產基地中的一家,作為中國汽車工業的龍頭,上汽集團多年來始終以長三角為基礎進行產業拓展,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上汽集團不僅成長為全國第一大汽車集團,業務覆蓋整車、零部件、服務貿易、金融等四大板塊,還在新能源、互聯網等前瞻技術以及汽車共享領域積極探索,開創領先優勢。

上汽集團30年來的發展離不開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協同效應。汽車產業是典型的規模經濟,關聯產業多、配套環節多、產業鏈長、技術及資本密集等典型特點要求紮根的區域不僅要具備匯聚全球資源的功能優勢,還必須兼具主動科技創新的先發優勢、打造引領潮流的品牌優勢及人才優勢。而在長三角的城市群中,上海的創新能力和服務業發展水平優勢明顯,江蘇先進制造業密集,浙江民營經濟發達,安徽創新資源豐富,同時勞動力資源充沛——這種資源上的差異化和可協同性,是長三角深入推進產業一體化最紮實的基礎。

長三角一體化帶來的協同效應除了吸引上汽集團這樣的老牌車企在此深耕之外,近兩年來,一些造車新勢力也紛紛布局長三角,形成以上海為總部、在蘇浙皖形成制造基地的聯動模式。

資源協同,新老造車力量落地深耕長三角

2018年3月,溫州市甌江口,威馬新能源汽車智能產業園投產,首批威馬旗下EX5量產車試裝下線。短短16個月,威馬智能化工廠就在海邊拔地而起,並具備量產的能力。

這樣的速度令人驚訝,在談到項目落地長三角的原因以及為何能如此快速推進時,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說:“汽車產業具有規模經濟、關聯產業多、配套環節多、產業鏈長、技術及資本密集等典型特點。長三角作為中國車界‘新矽谷’,長三角一體化將有助於推動長三角地區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形成,威馬汽車可以更好地進行資源整合利用,優化資源配置,實現高效快速地發展”。

如今,威馬全球總部已落戶上海、智能工廠紮根浙江、核心供應鏈聚集江蘇、新零售網絡布局長三角。

威馬之外,另一家新創新能源汽車公司蔚來汽車同樣也選擇了在長三角落地發展。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認為,長三角將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的世界級創新中心。這得益於長三角地區完備的產業基礎、市場基礎,更積聚著智能電動汽車整個鏈條中的高端人才。長三角是唯一具備世界級人才基礎的區域。

在生產制造領域,在合肥,蔚來汽車與江淮進行深度合作,建造了全新的世界級全鋁車身工廠。在江蘇,圍繞電驅動系統的研發和制造,蔚來汽車布局了三個工廠,分別位於南京、常熟、昆山,其中位於南京的先進制造基地具備年產28萬套高性能EDS的產能。而在上海,蔚來也正在投建新的生產制造基地。

李斌認為,長三角之所以有望成為智能電動汽車全世界的創新中心,首先,得益於長三角的產業基礎,圍繞著智能電動汽車的全產業鏈,整個電動汽車的產業鏈非常完備,中國一年生產將近3000萬輛車,絕大部分的優秀零部件公司都在長三角,物流成本可以大幅節約。其次是市場,長三角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區域,購買力非常強,蔚來在長三角各個城市目前已收獲了較多的訂單。

綠色引領,長三角有望成全球電動車產業重鎮

對於長三角來說,市場和產業鏈只是其成為全球汽車重鎮的基礎,要成為全球電動汽車的創新中心,依賴的是良好的創新土壤,以及企業不斷創新升級,在技術和模式上尋求引領的動力。

作為一家老牌國企,上汽集團多年來一直堅持技術和模式創新。上汽集團副總工程師祖似傑說:在上汽集團的規劃中,上汽希望在長三角構建一個以上海為龍頭的協同創新體系——在產業鏈前端,重點突破關鍵技術,為發展積累技術優勢,在後端,重點在移動出行、金融、汽車後服務等新業務上發力,為轉型創造市場空間,在中段,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集成融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而從前到後,上汽還通過全力推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的應用,使得集團形成“以數據驅動發展”的態勢。

在新能源領域,上汽立誌打造全球新能源汽車主流品牌。目標是“十三五”期間,到2020年,樹立上汽新能源汽車國內行業領先地位,在技術上打造全球行業標桿新能源車型,建立創新的新能源汽車用戶綜合解決方案。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專項投資超過200億元,投放30款以上的全新新能源車型,新能源汽車的年銷量目標超過60萬輛。

上汽新能源目標的達成,有賴於周邊配套資源的支持。早在2017年,上汽就與電池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寧德時代設立上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和時代上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投資超百億元在江蘇溧陽建設動力電池和動力電池系統生產基地。寧德時代在電池技術的突破,產品的快速叠代,再加上規模化效應,將有效降低成本,形成優勢。上汽與寧德時代整合行業優勢,將開啟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新時代,並將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趕超國際競爭對手。

創新驅動,長三角助力全球汽車產業轉型升級

在4月開幕的北京車展上,由威馬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帶來的國內首款全車交互純電動SUV威馬EX5,吸引了很多觀眾的眼球。定位為國內新興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及出行方案提供商,威馬希望基於全球人才、科技、研發、制造及產業鏈資源,致力於為中國消費者提供完善、便捷、舒適的出行體驗。

當世界進入萬物互聯的時代,汽車已經不僅僅是人們的出行工具,而是兼具交互和社交功能的智能移動終端。瞄準這一趨勢,早在2015年,上汽與杭州的阿里巴巴合資設立的斑馬科技,推出的全球首款量產互聯網SUV榮威RX5,目前以榮威RX5為代表的互聯網車型累計銷量已突破60萬輛,成為互聯網汽車的標桿,並形成了互聯網汽車系列化的產品陣營,建立起覆蓋金融保險、維修保養、導航娛樂等的互聯網汽車生態圈,可打通支付環節,新增了無感支付、智慧停車、智慧加油等服務生態,進一步提升了用戶體驗。

在商業模式創新領域,基於上汽環球車享平臺,上汽集團正全力推動新能源汽車分時租賃業務,目前EVCARD覆蓋江蘇、浙江、安徽17座城市,計劃於今年年內在上述三省投放量增至2萬輛。集團下屬安悅充電已在長三角地區累計建設超過1萬根公共充電樁。

在沈暉看來,此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三省一市積極謀劃制定5G的先試先用,以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引領長三角數字經濟發展,為未來長三角地區汽車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支撐。

威馬的智能化主張是全車交互智能化,威馬將通過LivingID,改變傳統“人適應車”的狀態,讓車去適應人。未來威馬旗下車型將100%聯網,通過“AI+硬件+軟件+服務”的結合,在使用任意一輛威馬汽車時,均可通過專屬LivingID,依據雲端大數據,自動調整為用戶習慣的車。

威馬認為,硬件的軟件化才是真正實現汽車智能化的關鍵,才能給用戶帶來全新的出行體驗。

車輛之外,威馬還致力於制造領域的智能化,特有的C2M客制化生產方式,不僅可以結合用戶的創造需求,自由選配快速實現客制化生產,還能帶動上遊供應商、下遊銷售商,共同進行智能化改造,利用數據驅動,串聯起“需求—定義—研發—制造—推廣—渠道—運營—叠代”再回到需求的數據化產品閉環,一同為全產業鏈賦能。

通過合理布局產業體系,優化配置創新資源,靈活應對市場變化,長三角區域內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不斷提升競爭力,由此形成智能汽車創新集群,長三角車企正積極參與高水平的全球競爭與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01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文旅融合,打造“上海購物”新商機

在城隍廟品嘗特色小吃、購買傳統手工藝制品;登上東方明珠鳥瞰全景,順便買入價旅遊紀念品;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和米奇來個約會,把各類迪士尼玩具和服飾買回家……這些都是在遊玩上海之余,融合了文化旅遊項目所產生的上海購物商機。

《關於全力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率先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意見》4月底發布,上海還制定了《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 加快國際消費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下稱《三年行動計劃》),提出打造面向全球的消費市場、全球新品首發地、引領國際消費潮流的風向標和人人向往的“購物天堂”。要促進商業與商務、會展、旅遊、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

第一財經記者多方采訪了解到,目前“豫園商城”商業旅遊文化品牌已經成為上海標誌性的城市文化名片之一,且繼續轉型升級發展。而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正打造“國內外遊客來滬旅遊度假首選地、上海及周邊遊客周末休閑度假首選地、文旅體娛等產業要素集聚首選地”,為上海四大品牌建設做貢獻。

主題樂園助力旅遊購物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打造一批會商旅文體聯動示範項目,充分挖掘旅遊節、藝術節、電影節、音樂節、F1大獎賽、網球大師賽、汽車展、工博會、上交會、華交會、動漫遊戲博覽會等項目的潛力,加強節慶、展會、賽事與購物消費聯動。

最具典型意義的是上海迪士尼樂園,自該項目開業後,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成為聚集人流並且拉動上海旅遊購物消費的焦點。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委會與上海申迪(集團)有限公司獲悉,度假區開放兩年來,已累計接待遊客超過3400萬人次,其中第二個年度接待遊客1770萬人次,比度假區開放首個年度客流穩中有升。香草園、生態園、大通音樂谷、迪士尼小鎮、奕歐來奧特萊斯等主要景點設施,舉辦薰衣草節、“中國旅遊日”上海分會場以及音樂、影視、體育等各類活動。

“申迪集團和管委會聯手,通過引進活動資源或自己培育孵化的方式,逐漸打造出一批品牌活動,如去年5月19日在香草園舉辦的中國旅遊日上海分會場啟動儀式,9月在迪士尼小鎮和奕歐來購物村舉行的上海購物節開幕式浦東分會場活動等。度假區與第三方合作的‘安利紐崔萊慈善跑’、皮劃艇等運動也使度假區逐漸呈現出體育產業特色集聚之勢。”上海申迪(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慶國告訴記者。

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徐國平表示,度假區要打響上海“四大品牌”,結合上海四個品牌建設,持續推進度假區首選地建設,打造文旅度假首選地和卓越城市實踐區。申迪集團將積極謀劃,力爭在上海四大品牌建設中做出積極貢獻。

上海購物方面,上海國際旅遊度假區內不僅有迪士尼樂園,還有迪士尼小鎮、奕歐來購物村等購物場所,擬造更加便利的購物消費環境,滿足旅遊購物供給,引領上海購物時尚。

傳統文旅IP大放異彩

《三年行動計劃》提出,要促進商業與商務、會展、旅遊、文化、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商旅聯動,推出一批商旅融合特色專線,促進旅遊購物消費。支持豫園商城改造升級,建設老字號旗艦店集聚區和商旅文聯動示範區。

豫園是上海傳統景點的典型,且正升級轉型中,一批老字號商業承載著文化和商機,打響“上海購物”。

豫園股份方面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豫園股份在2018年初重大資產重組後,戰略定位進一步明確,在複星“健康、快樂、富足”戰略中,豫園股份將打造成為複星快樂時尚產業旗艦平臺。由此,快樂時尚產業領域成為豫園股份升級發展的重要方向,通過踐行“產業運營+產業投資”驅動,構建“快樂時尚產業+線下時尚地標+線上快樂時尚家庭入口”戰略,形成快樂時尚產業布局。

目前,在上海的“商旅文”結合發展模式中,豫園較為成功。2017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71.11億元,同比增加9.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7億元,同比增加46.24%。豫園股份2018年一季報顯示,該公司2018年1~3月實現營業收入56.44億元,同比增長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2.18億元,同比增長11.09%。

從數據看,豫園在全新的戰略中,在凈利潤總額、與旅遊結合緊密的零售行業凈利潤增長率上,都保持兩位數增長。

豫園股份方面表示,獲得不俗業績的主因是其打造可體驗、可共享的快樂場景。2017年燈會再次升級了“豫園”這張城市文化名片的內涵。2017年,該公司聚焦休閑娛樂業態與遊覽動線優化,豫園華寶樓完整整體場景升級,引入東家定制、吾同數據等項目,讓更多遊客停留。

“豫園的旅遊IP明顯,2017年豫園內湖濱美食樓升級,湖心亭調整效果顯著,南翔饅頭店開始改造,綠波廊的調改已提上日程,以九曲橋廣場為中心,覆蓋南北延伸的豫園老路、文昌路這條動脈的整體提升如火如荼,豫園原有的老字號‘食文化’正在做深,傳統街區正逐步形成。黃金珠寶集團通過新品的研發與推廣,逐步推進由計‘克’向計‘件’的結構性轉變,提升經營毛利。”豫園股份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

此外,豫園旗下的童涵春堂不斷加大產品結構調整、優化和品類開發,餐飲集團結合上海精品文化和海派風格,研發、優化產品品種種類,實現湖濱美食樓全面升級、綠波廊下午茶服務等。在複星集團C2M建設中,豫園持續發力,2017年黃金珠寶集團搭建全渠道商城,實現線下導購、線下顧客、線上訂單的全渠道銷售營銷體系;黃金珠寶集團、餐飲集團先後完成SCRM平臺及導購分銷平臺上線並啟動會員招募,商貿公司、童涵春堂均啟動會員體系建設,實現線下遊客向線上會員的轉換。

“無論是迪士尼還是傳統的豫園,或是東方明珠等旅遊景點,都能拉動上海相關的餐飲、住宿、交通、旅遊、娛樂等消費,購物是旅行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結合文旅IP打響上海購物是非常有效的。而這些文旅項目的升級必將進一步拉動上海購物消費,也推動老字號商業的發展。”華美首席知識專家趙煥焱分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474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東方明珠:攜手阿里雲持續發力物聯網產業 打造城市“大腦”

6月7日, 2018雲棲大會·上海峰會,阿里雲與東方明珠宣布,雙方達成合作。依托東方明珠獨有的城域物聯專網和神經元網絡,以及阿里雲在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術優勢,雙方將在上海地區共建智聯城市,包含網絡、平臺、應用、生態等,助力上海實現城市精細化管理。

東方明珠是上海地區的重量級物聯網領跑者之一,依托傳統廣電頻譜資源,開發出豐富的城域物聯專網和神經元網絡,為市、區、街鎮、委辦等政府單位提供城市精細化管理的系統級解決方案,也為社區、校園、消防、醫療、工廠等垂直行業提供應用解決方案和大數據分析產品。此前已在上海楊浦、虹口、普陀等區落地公共安全、公共服務、公共管理等相關應用100余項,包括煙感消防預警;實時監測高空拋物;打造無人值守車棚、手機APP開門等,效果顯著。

今年3月,阿里雲宣布全面進軍物聯網,推出了城市、生活、汽車等一系列物聯網平臺,提供端到端的物聯網開發和支撐配套能力,幫助合作夥伴加速智能物聯場景的搭建和落地。

按照規劃,雙方將基於東方明珠搭建的專用網絡、規模部署的城市神經元工程,及阿里雲提供技術和協議、支撐海量數據並發、高安全可靠的阿里雲Link城市物聯網平臺,共同打造服務於上海市級、區級城市精細化建設和管理的智聯城市平臺,深耕城市大數據所面臨的分布式存儲、多維度分析、實時分發等技術難點,充分挖掘和運用各自的專業技術和市場優勢,共同打造具有綜合競爭優勢的科技產業集群。

東方明珠高級副總裁盧寶豐表示,"物聯網既是當下產業集聚的高地,同樣也是東方明珠‘文娛+’戰略的重要延伸,在智能終端、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領域,東方明珠積極和行業龍頭企業合作,響應國家‘智慧廣電’的大戰略,有效發揮廣電行業頻譜和屬地化運營的優勢,創新廣電的綜合公共服務領域,從技術角度突破行業發展瓶頸,服務好城市的精細化管理。”

據悉,東方明珠目前正在規劃交付首個區級智聯城市平臺,相比於社區大腦,前者需要更強的物聯網接入能力、數據流通能力、混合雲支撐能力、流程處置能力等,東方明珠和阿里雲將共同定制、開發符合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流程再造需求的賦能平臺。

未來,隨著雙方宣布在上海地區互為優選合作夥伴,雙方的合作勢必將會進一步升級,不排除共同打造產業園區,設立產業基金等多種可能性。

物聯網被認為是繼互聯網之後最大的產業浪潮。報告顯示,到2020年,全球物聯網市場規模超過40萬億元,國內物聯網產業規模將超1.8萬億元,而上海市政府近年出臺系列政策推動物聯網發展,產業規模達千億。目前,上海已明確規劃,建設以物聯為基礎、數聯為紐帶、智聯為驅動的新型無線城市。東方明珠在城市建設、市場運營等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與阿里雲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領域的優勢相結合,必將成為行業示範的標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18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打造“人才夢之隊”,上海創新機制出新招

為期一年的全市大調研,在努力打造上海營商環境新高地的同時,也為上海的人才高地建設註入了強心劑。

在今年3月份的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出臺,在七方面取得制度性突破。其中,“量身定制、一人一策”、“實施高峰人才全權負責制”等政策,引起廣泛關註。

上海市科委基地建設處處長譚瑞琮6月10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張江實驗室正通過高端人才遴選、重大項目布局、體制機制創新等來推動整個實驗室形成人才優勢、成果優勢和能力優勢,並在這三個優勢基礎上來爭取國家實驗室的落地。尤其在用人機制上,將采取有利於人才引進和流動的新機制。

在科技人才、海外人才等國家急需、緊缺的高端人才的引進和服務方面,上海相關部門創新體制機制。同時上海也註重人才政策的宣傳,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精準性,加快政策落地生效。

高峰人才工程

在上海市人才工作大會上,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實施人才高峰工程,進行大刀闊斧的人才政策改革,形成對全球高峰人才的“磁吸效應”,打造“人才夢之隊”。

2017年9月26日,中科院和上海市政府共同掛牌啟動了張江實驗室。目前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張江實驗室也在探索一套符合國家實驗室運行模式,吸引、留住世界一流高科技人才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譚瑞琮介紹,在用人機制上,張江實驗室將采取有利於人才引進和流動的新的機制。“特別是對流動人員采取聘用合同制的方式,即與大學、科研機構共同聘用(雙聘機制)前沿領域領軍人才,形成高校、科研院所之間的人才互補和自由流動,這一機制有效保障了實驗室科研人員的靈活流動性。”譚瑞琮告訴記者。

對標世界一流科學園區,張江實驗室周邊的規劃布局和環境,以及創新氛圍和生活配套設施等方面還有一定距離。

對此,譚瑞琮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優化現有的實驗室運行體制和機制,同時,要給人才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比如,提升張江實驗室園區的生活環境、科研環境和生態環境,為團隊解決好住房、子女教育、醫療、出入境等配套服務問題。

長寧區境外人員多、涉外機構多的特點十分鮮明。目前,長寧區境外人員占全區人口總數的10.29%,占全市境外人員總數的18.85%。

在海外人才服務上,長寧區在臨空經濟園區設立“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在出入境辦證大廳開通急事急辦通道專窗,著力提升涉外“放管服”工作水平,營造更好的區域營商環境。

 “上海虹橋海外人才一站式服務中心”是目前上海市唯一一家整合公安、人社、外國專家局相關職能的一站式服務受理窗口,極大提高了園區內涉外企業、涉外人員申請辦證的便捷程度。今年以來,該辦證點共受理外國人簽證、居留許可3444證次,占全區受理總數的60%左右。

上海市公安局長寧分局出入境管理辦公室主任蔡欣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之前申請辦證要去臨空經濟園區的人社局受理點申請就業許可,再去公安出入境部門申請就業簽證,正常的話是12個工作日。“現在辦理所需時間沒變,但辦理的人可以在一個地方就拿到人社局就業許可和公安出入境部門的簽證。下一步,我們將通過整合爭取把受理時間縮得更短,在7個工作日內就可以拿到就業許可和簽證。”

同時,長寧分局還著力實現“只跑一次”的工作承諾。比如,大力優化網上預約辦證服務,凡是前來辦證的群眾一進入辦證大廳就有工作人員具體輔導進行網上預約辦證,從而確保了申請人從“打表–拍照–受理–付費”整個流程在半小時內完成。

目前分局出入境辦網上預約受理量已經超過了50%以上,對於外國機構、企業有十人以上辦證需求的,分局開通綠色通道,實行專窗專人批量受理,提高工作效率。

人才政策宣傳

為推進上海人才高峰建設,今年年初,公安部批準“上海出入境聚英計劃(2017—2021)”。根據該計劃,公安部將陸續出臺一批出入境政策在上海先行先試,重點吸引國家急需、緊缺的高端外籍人才,同時,不斷創新舉措,深化改革開放。

蔡欣告訴記者,他們將強化“聚英計劃”宣傳咨詢。“接下來分局將深入外國人聚居區,外國企業、機構開展政策宣傳,並在辦證窗口設立專窗為外國人提供咨詢服務,解讀宣傳政策和辦理流程規定。”

近年來,上海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如何加快政策落地生效,尤其是提高政策的透明度和精準性,顯得格外緊迫和重要。

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主任程征東告訴記者,他們在這次大調研過程中發現,不少企業和人才有這方面呼聲,希望能進一步來了解上海的人事人才政策。“原來我們也做培訓宣傳,但人力資源服務領域流動性大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一些人事自身有可能工作崗位變化比較快,原來培訓好的人事可能跳槽離開了,這導致相關企業和人才對政策也不太了解。”

為此,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結合大調研工作開展,積極推出“梅園大講堂”系列政策宣傳培訓活動。

按計劃,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年內擬在梅園路主場開展30場 “梅園大講堂”活動,並在其下轄的3個分中心各開展10場專場培訓活動,合計共60場,預計參訓人員2500人次,覆蓋本市各類大中型企事業單位1200余家。

據統計,自今年3月該活動正式啟動以來,已累計開展各類大型以及專場政策宣傳培訓12場,參訓人數累計500余人次,涵蓋本市企事業單位200余家。

程征東對記者表示,上海市人社局人才服務中心將設高峰人才的服務專窗,這個事情估計將會在7月份啟動。“下一步在圍繞高端人才發展的政策宣傳方面,對於新的政策要采取更加貼身的服務,讓高端人才、高峰人才以及他們的項目運維團隊更加多地了解我們的新政和新的服務舉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06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破解“紙”變“錢”難題,上海要建成全球技術轉移網絡重要樞紐

為了破解把“紙”變成“錢”的瓶頸,上海將以承接國際技術轉移為重點,建設以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為核心、長三角為主要輻射區的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

在6月12日舉行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閔行區區長倪耀明介紹了《上海市建設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行動方案(2018~2020年)》,他表示,將舉全區之力推進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

2017年10月,科技部正式批複建設七個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閔行區是其中之一。

瓶頸難題待解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世界性的難題,瓶頸到底在哪兒?又如何有針對性地破解這些瓶頸?

閔行區副區長吳斌表示,瓶頸首先在於轉化渠道不暢通,“科技成果和市場化、產業化是不同的兩個概念範疇。要跨過去,當中有‘死亡谷’。我們一直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最後一公里’怎麽達到,目前來看渠道不暢通。”

而要跨過“死亡谷”,必須有既掌握科技成果的內涵又了解整個市場需求的企業性機構來助推。但目前,整個國內包括上海來看,這類機構都比較缺乏。

與此同時,吳斌表示,目前既懂市場運營、產業化運作,又了解技術內涵、科技成果的內涵的專業人才比較缺乏,導致了科技成果轉化帶來了難度。

閔行又如何破解這些難題?

閔行區是上海老工業基地,也是制造業大區。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上海電機廠、上海汽輪機廠、上海鍋爐廠和上海重型機器廠等四家萬人大廠都在閔行誕生,俗稱“四大金剛”。閔行還有“五朵金花”(吳涇化工廠、上海焦化廠、吳涇熱電廠、上海電化廠、上海碳素廠)等國有大中型工業企業,誕生了新中國的第一臺油壓機、發電機組和汽輪機組,試制成功了“長征號”系列火箭。

2017年,閔行全區完成工業總產值3574億元,其中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1290億元,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38.8%,工業稅收達299.5億元,同比增長34.8%。

閔行同時也是上海的科創資源集聚區,2017年,全區專利申請量14763件,專利申請量一直保持在上海全市前列,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59件,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3.9%。

倪耀明表示,閔行將推動實現技術網絡全球化,積極發揮示範區引領作用,服務上海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設,助推上海形成國際技術交易中心,基本建成全球技術轉移網絡的重要樞紐。

與此同時,推動科技資源共享化,成為國家技術轉移體系東部輻射源,推動長三角技術轉移協同發展。

作為上海全市唯一一個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的集聚區,閔行也提出,要推動軍民融合產業化,集聚一批軍民融合產業化項目落戶示範區,形成航天、航空、船舶、電子信息、智能制造等軍民融合產業集群。

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張英說,要搭建軍民雙向轉移平臺,推動航天航空、船舶、核電等領域的科研成果產業化,構建軍民融合產業發展生態系統。

為了打通從源頭端到企業端的轉化通道,閔行提出要提供包括信息、載體、人才、資金、政策等保障支撐。

比如,為了優化成果轉化資金保障,倪耀明表示,將進一步發揮政府引導基金作用,籌建上海閔行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專項基金,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成果轉化早期項目,並發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的投融資服務。

長三角技術市場要戰略合作

值得註意的是,在科技部正式批複建設的七個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中,有四個位於長三角區域,分別是上海閔行、浙江、江蘇蘇南、寧波示範區。

上海市科委主任張全表示,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比較活躍的地區,科研科創產業以及產業化也是非常活躍,頻度很高,而且交流最為密切。

不僅如此,這四個試點的定位功能各有側重,比如寧波示範區主要以激發民營經濟活力為核心,浙江示範區是探索“互聯網+”科技成果轉化的有效模式,江蘇蘇南示範區是推動形成特色鮮明的先進制造產業集群,上海閔行示範區是努力建設成為全球技術轉移網絡重要樞紐,和上海國際化大都市定位相關。

“這本身又形成一個梯度,為進一步輻射、擴散創造了條件。”張全表示,這四個試點有錯位競爭,也有合作。

按照中央和國家的要求,上海閔行示範區在改革上要率先,在創新上要引領。如何體現率先與引領?

張全說,首先要加強長三角技術市場的融合發展。推動三省一市四個技術市場開展戰略合作,推動建立長三角企業創新需求聯合發布機制、長三角科技成果轉化信息共享機制以及長三角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互認機制等。

同時,要共同推動技術轉移機構的蓬勃發展。目前,上海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在長三角發展活躍,將構建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協同平臺,以長三角為核心,提供可供機構及從業者交流、學習和互動的渠道。

此外,長三角還要探索共建成果轉移轉化的引導基金。

張英表示,要以建設示範區為契機,推動研發機構開放協同及成果轉化功能的日益發揮,為上海全市提供科創資源在產業創新方面的配置作用,提供可複制、可推廣的模式,形成創新引領產業區域體系,成為長三角產業一體化協同創新的重要節點。

(實習記者唐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88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