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碩新局 「不想做頭的諸葛亮」扛大任 施崇棠力邀 徐世昌將接任策略長

2016-04-25  TWM

這是台灣電腦產業今年上半年最重要的一宗人事案。四月十九日,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發出聲明,「我們非常榮幸能邀請徐世昌先生加入華碩。」確認徐世昌將擔任華碩策略長。

誰是徐世昌?他除了是華碩四名創辦人之一,更是施崇棠最鍾愛的弟子,每每公司遇到難題,施崇棠第一個想到的,都是徐世昌。

「Ted(徐世昌英文名)真的像開心果,見解非常厲害。」施崇棠去年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就說,徐世昌口才好,英文流利,關鍵時刻都能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且能顧全大局。施崇棠形容:「我覺得他比較像諸葛亮」。

過去,華碩和英特爾接觸,都是由徐世昌負責,「每一次去英特爾,在那邊要撐英文(指用英文與對方溝通),都一定要Ted出來。」施崇棠曾說。

二○○三年,華碩製造處總經理謝偉琦閃辭,施崇棠也是找徐世昌一起出馬安頓大局,才讓事件圓滿落幕。

不拘小節 跟誰都能合作

○七年,華碩遇上品牌發展與代工業務的衝突,決定把實力強勁的代工部門分割出去成立和碩,誰是帶領這家新公司的第一人選?施崇棠第一個想到的還是徐世昌;施崇棠表示,他原本希望徐世昌出任和碩董事長,但徐世昌最後卻說服童子賢,接下這個任務。

事實上,徐世昌在宏碁工作時就是施崇棠的部屬,施崇棠說,徐世昌很聰明,當時他培養徐世昌的方法是要求他掌握關鍵細節,像某些關鍵零組件的繞線,原本是作業員的工作,施崇棠卻希望徐世昌自己要做一次,「這裡面有很多產品眉角。」徐世昌生性聰穎,但不喜歡麻煩,《華碩傳奇 》一書中曾寫到,徐世昌連買車,都是透過電話下單。「他只有一個缺點,他不愛做頭!」施崇棠說。但也因為他不拘小節的個性,徐世昌跟誰都能合作。

華碩與和碩分家多年,做品牌的華碩如今面臨市場成熟、必須轉向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技術發展的挑戰,正是需要好手的時刻。

面對昔日師父招手,徐世昌選擇辭去和碩副董事長,出任華碩策略長的位子,未來必然會是施崇棠最倚重的左右手。

徐世昌小檔案

年齡:55歲

現職:和碩副董事長暨華碩創辦人學歷:台大電機系、交大EMBA 經歷:華碩副總經理、華擎董事長、和碩副董事長

撰文 / 林宏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553

夏普購併案後,日本新局全解讀 老男人越早出局 經濟復甦越快

2015-05-02  TCW

難吃的五爪蘋果,為何能一直稱霸美國超市的貨架?」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艾克羅夫(George Akerlof)與席勒(Robert Shiller),在《動物精神》(Animal Spirits)一書中,用這個「劣幣驅良幣」的例子,解釋為何在金融風暴中,明明是風險很高的商品,卻一再被追捧。他們認為,需要理性決策才能發揮功能的那隻「看不見的手」,常常被文化、誘惑、幻覺等「動物本能」宰制。

主角:灰髮老男人們

政客、官僚、大企業共組分贓鐵三角

五爪蘋果的例子,套用在失落二十年的日本,正巧合適。只是主角,從蘋果換成了一群「灰髮老男人」。

一般都將日本長達二十年的經濟不振,怪罪人口萎縮、匯率政策失當,以及政府負債太多,但踢爆奧林巴斯(Olympus) 醜聞的英籍前執行長伍德福特(Michael Waadford),在離開日本時,卻不客氣的直接指控,日本經濟的罪魁禍首是:「一群穿著深色西裝的灰髮老男人!」「日本必須瓦解安逸的企業俱樂部,應該要有人,挑戰那些老男人!」

伍德福特口中的灰髮老男人,就是政客、官僚及大企業組成的分贓鐵三角。

一九九二年準確預測日本經濟會崩潰的經濟學家黎定(Brian Reading)觀察,日本看似民主,骨子裡其實是長著「美人痣」的共產主義,日本文化與集體價值觀,「用一種錯綜複雜的方式」,阻撓資本主義最重要的力量——競爭。

灰髮老男人,怎樣變成了禍首?解答之前,先複習一下,過去二十五年來,日本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出口是日本經濟的命脈,表面上來看,日本出口貿易量從一九九〇年代的四十兆日圓,一路成長到二〇一五年的七十五兆日圓(約合新台幣二十二兆元),推升外匯存底到目前的一兆二干億美元(約合新台幣三十九兆元)。

但若觀察日本出口占全球貿易量的比重,卻從九〇年代初期的將近一一%,滑落到二〇一五年的三.八%,幾乎回到六〇年代日本經濟剛起飛的水準。相較之下,中國出口占全球比重,卻快速上升至二〇一三年的近一八%。

一消一長,看得出日本在全球競爭力快速滑落。

內需也不振。最重要的兩個指標:民間消費及投資,同步衰退。代表民間消費的日本家戶支出年成長率,在九〇年代初期還有五%左右水準,但從此一路下滑。

固定資本投資年增率,從一九九六年到二〇一五年之間,也末再超過五%,在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二〇〇〇年網路泡沫、〇八年金融海嘯時,還曾跌破到負七%以下水準。

內外交逼,使得日本GDP總額在一九九七年之後,盛極而衰,金融海嘯之後,更加速探底。最糟糕的是,實質薪資在亞洲金融風暴前達到高檔後,開始轉弱,在二〇〇三年左右,跌回到九二年的水準,之後更一路衰退。就算安倍在二〇一二年祭出三支箭,實質薪資仍在下滑,目前只有九二年的九成水準。換句話說,過去二十四年來,日本人等於在集體減薪一〇%。日本從當初不可一世的「太陽帝國」,跌入了「二流國家」之林。

怪象一:高官下凡給方便門政商勾結代價:債務是GDP兩倍多

面對經濟環境的險峻,日本在過去二十多年,企業、政府及金融界,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及調整。

金融改革,是日本擺脫二十年經濟空轉的重要手段。一九九六年,當時首相橋本龍太郎揭開日本版的「金融大爆炸」改革序曲:引進新銀行、縮減大藏省(財政部)行政指導色彩,同時消減銀行經營證券及保險的限制,希望能瓦解四大銀行三井、住友、三菱及富士銀行長久壟斷的勢力。二十年過去了,如今,日本金融界,仍由四大銀行掌握,改變的,只有銀行名稱而已。政大教授蔡增家認為:「日本政府的金融改革,形成一個規模龐大卻低獲利,以及財閥之間關係更密切的新四大銀行體系。」

政治改革,是另一帖藥方。包括:縮小行政指導、重整中央政府架構、實施單一選區制打破派閥政治、引進政黨比率代表等。為切斷大企業及政府的臍帶關係,在《日本國家公務員法》中,特別加了一項「退休之後兩年不得轉任到相關企業」的旋轉門條款,卻保留一個但書:若「經人事院(類似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認可者不適用之」,這個方便門,讓日本「高官下凡」情況一直無法有效改善。而官員空降,又多集中在與經濟事務相關的部會,其中財務省、經濟產業省、國土交通省(交通部)最多,經濟越差,相互取暖的程度越高,彼此供養關係,很難得到具體改善。

理不清的政商勾結,日本社會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節節高升的債務。日本整體債務占GDP比重,從九〇年代的七〇%左右,一路爬升至二〇一五年的二三七%。白花花的鈔票,浪費在一些對生產力沒幫助的「蚊子館」工程上。

蔡增家在《上一堂好玩的日本課》書中,就講到日本蚊子館怪象。他說,日本長野新幹線,有一站叫「安中榛名」,前首相中曾根康弘為了繁榮故鄉,要求日本鐵路公司在這個人口不到一千人的小鎮設站,政府更以開發新市鎮的名義,號召通勤族落籍,將其打造為度假勝地。十七年過去了,根據二〇一四年統計,每天平均上下車的人次只有二百八十七人。

另一個蚊子館的故事,發生在另外一個前首相小淵惠三的故鄉—中之條町,在這個不到三千人的小鎮,坐落一座規模龐大的圖書館及一座華麗的歌劇院,蔡增家說,圖書館一切運作正常,藏書也不少,「但看不到任何讀者!」

怪象二:凡事靠中間人溝通政客、官僚橫行,難淘汰爛蘋果

而強調「優勝劣敗」的民主制度及市場機制,為何沒有淘汰這些壞蘋果?從日本文化可以找到答案。

《菊花與劍》作者潘乃德(Ruth Benedict) 觀察:「盡量減少直接競爭的做法,貫穿日本人的生活……,在躲避競爭上,日本人的花樣層出不窮……,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方法,就是無所不在的中介制度!」

她說,為了避免事情辦不好,造成彼此的對抗與羞辱,日本人在無數場合,都需要中間人,無論談論婚嫁、求職應聘,雙方都會雇用自己的中間人,由中間人彼此商討具體事宜,再向自己彙報。這種文化,給了政客、官僚及大企業「灰髮男人俱樂部」存在及運作的正當性。政府若有政策要貫徹,可藉由銀行家的口,向企業施壓;企業需要政府補貼,透過銀行的政商關係,得到更有效的溝通。

加上,日本長久以來的價值體系,強調「各得其所」、「恰當地位」,從明治維新以來的工業發展,採取與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路線—尊從「閣下們」 (政府官員)制定的遊戲規則,運用政府資金建立「閣下們」認定必須發展的產業。

直到二十世紀,經濟產業省或財務省的官員,每半年都會受邀參加豐田汽車在名古屋總部舉行的高層決策會議,進行行政指導,如果配合政府政策,就能適時減稅或降利率,如果配合沒到位,就可能被查稅。

怪象三:省成本只聘派遣工漂亮失業率,是血汗派遣工換來的

超過二十年的改革,這些灰髮男人組成的「閣下們」的成績單,卻越來越差勁。根據《經濟學人》統計,經濟成長最重要的骨幹—勞動生產力(每位勞工貢獻GDP 的程度),日本不但落居OECD富國俱樂部之末,更比不上西班牙、義大利等歐洲經濟邊陲國家。特別是在二〇一二年之後,滑落的速度更快!

生產力難看,但日本失業率,近幾年卻一直壓低在三%左右的低檔。這「亮麗」的表面數字,是用派遣員工血汗換來的。二十多年來,派遣員工的比率,已經從九〇年代初期的二〇%,一路上升至二〇一三年的三六%,派遣員工既無法享有國民年金,也沒有醫療保險,星福利網中被遺忘的一群,日本社會學家三浦展,給了這些人「下流社會」的封號。

結局:拖垮產業競爭力除了不動產,十四大產業皆落後美國

派遣員工省了成本,卻失去生產力。顧問公司麥肯錫對此提出警告,從各方面的指標來看,「派遣制度拖累了日本整體國家競爭力。」在他們關注的十五大產業中,從二〇〇〇年到二〇一一年,除了不動產之外,日本產業全面落後美國,特別在日本引以為傲的先進電子製造及營造業,生產力只有美國的三成左右,「這是日本急切需要關注的議題,」因為到了二〇三〇年,日本將有一半的勞力,淪落為「下流社會」的成員。

從太陽帝國到下流社會,《菊花與劍》這樣描述日本人的雙重性格及命運:黷武而美好、傲慢而尚禮、呆板而善變、忠貞而叛逆、勇敢而懦弱、保守而喜新。這無數支離獨立的奇異特質,從一堆毫無關聯的沙粒,逐漸梳理成一張嚴密有致、條理清晰的網,隱性且穩固的支配日本所有經濟活動。而二十多年的空轉,就像個照妖鏡,把日本人陰暗面的劣根都放大了。

「把競爭重新迎回日本吧!」這是麥肯錫在《日本的未來》(The Future of Japan) 報告中,提出的第一個建議。四月二日,郭台銘這個不按牌理出牌的「野蠻人」,挾著銀彈,對這個「灰髮男人企業俱樂部」開了第一槍,未來鴻海夏普前途雖難料,但至少幫這個太陽帝國,殺出一條「優勝劣敗」生路。

撰文者王之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6130

三位趨勢大師 解讀英國風暴後全球新局 權威專訪》風險升高!長短期布局必看

2016-07-04  TWM

脫歐公投後的第一天,全球股市市值蒸發六十八兆元台幣,強震之後,投資市場的面貌有何改變?且聽大師剖析。

商品投資大師羅傑斯:

美元短線強是我目前最多資產不久之前,傳奇投資大師吉姆.羅傑斯(Jim Rogers)才成為國際媒體的關注焦點,不少外媒以驚悚標題表示,「羅傑斯:全球經濟將面臨聖經諭示般的大災難」;而當他在柬埔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大師反倒一頭霧水:「不,我從來沒這麼形容過,我自己也看過這句話,但我都不曉得是怎麼來的。」羅傑斯一邊解釋,一邊也忍不住笑出來。

雖看壞美國經濟 美元仍是首選不過,他的確是對全球經濟未來感到悲觀的。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英國「經濟自殺式」的脫歐公投;在羅傑斯眼中,公投結果不僅會讓英國受創,也必將衝擊全球市場信心。

他表示:「英國脫歐將使分離主義更加猖獗,現在包括西班牙也想離開歐盟、蘇格蘭會想再次脫離英國,而政治上的動盪將危及金融市場的安定性,一旦投資人縮手,原本投資意願就不強的世界經濟,當然更遭打擊。而與歐洲有經貿往來的國家,經濟也會受創。」眾所皆知,羅傑斯最擅長的是商品投資,而他對能源、原物料與黃金價格的後市判斷,也是從他對下半年的悲觀定調出發。即使今年以來能源與原物料價格反彈幅度不小,但他認為,此時此刻還不到「全面看多」的時候,畢竟,在世界經濟成長動能仍有疑慮之下,需求面尚無法提供能源與商品價格足夠的支撐力道。

「上半年油價與原物料價格雖然回穩,但這只是『死貓反彈』。」這句俗諺是說,如果從夠高的地方摔下來,即使死貓也會在落地之後反彈一下;在他看來,油價情勢尤其難以判斷,「油價底部相當複雜,同時美國頁岩油存量還在歷史高點,這可能再度打亂市場行情,下半年還會再有一波強勢修正。」至於金價,雖然在英國脫歐之後,具有避險特質的黃金將有受到重視的機會,但羅傑斯認為,以近期市場風向判斷,說到避險,市場仍然把「持有美元」當成第一選項,料將持續推高美元指數,而基於金價與美元一向具有翹翹板的替代關係,因此金價在今年下半年恐怕不易明顯走強。

羅傑斯強調:「美元已經持續走強好一陣子了,其他貨幣兌美元都是相對弱勢,這個情形在下半年還是會繼續,就算美元在我眼中不是全無風險,但強勢美元在短期內是不會停止的。」他甚至坦言,雖然並不看好美國經濟,「但我現在持有最多的資產也是美元,它不是全無風險,遲早有一天,美元也會崩盤。」聯準會寬鬆後 伺機轉進黃金他預料,國際資金強烈的避險心態,加上美國聯準會恐會加大寬鬆力道,將在今年下半年把美元推向高峰,但畢竟美國是債務大國,在美元非理性地衝高之後,必將出現大幅修正,屆時,就是大量買進黃金的時候。

除此之外,他對能源及原物料價格也抱持類似看法,雖然今年下半年將會震盪,但修正已近尾聲,「不管現在是熊市,或是經歷慘烈修正的牛市,價格修正都已經快到尾聲;農業尤其如此,我對農業深具信心。」羅傑斯認為原物料行情轉折點將屆,原油、黃金明年開始價格均將向上攀升。「其實我是最糟糕的短期投資者。」羅傑斯如此自嘲,他表示,自己著眼長線投資,「就是往人們越恐懼的地方砸錢,諸如俄羅斯、哈薩克、奈及利亞等。」他說,「這些都是經濟高度依賴原油,過去幾年付出慘痛代價的產油國。」但羅傑斯也強調:「這些國家經濟已經觸底,再往下空間不大,雖然短期內不見得會好轉,長期來說,經濟遲早往上走。

」持有美元,緩緩為明年預料中的原物料行情布局,就是這位大師現階段的操作原則。

(蔡曜蓮)

油價底部相當複雜,下半年還有一波強勢修正。

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

動盪更劇烈 新興市場轉機來了「老實說,我覺得英國人是在玩火!」極為罕見的,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墨比爾斯,用如此強烈的形容詞,描述自己對英國脫歐公投結果的觀感。

他被稱為「新興市場教父」,在波動劇烈的新興市場征戰超過四十年,對於各種金融動盪與意外狀況早已司空見慣,要讓他針對某一國家的某一決策說出重話,真的不太容易。

在接受《今周刊》專訪時墨比爾斯坦言,「就像全世界多數的投資人一樣,我自己也對這個結果大感意外。我相信英國人很快就會感受到,脫離歐盟的負面影響遠遠大於正面效應。」短期市場恐慌 翻轉風險概念話題回到全球金融環境,墨比爾斯表示,短期之內市場恐慌難免,「新興市場一定也有動盪。」但在他看來,這個令世人大感意外的黑天鵝事件,反而可能為新興市場創造轉折點。

雖然不少評論認為,在英國決定脫歐之後,全球風險意識升高,資金恐將加速撤離被認為風險性較高的新興市場;但墨比爾斯指出,在回歸冷靜之後,如果投資人重新思考何謂「高風險」,那麼,新興市場反倒有機會脫穎而出。

「脫歐事件向世界傳遞了一個訊息:誰說政治動盪的風險只會出現在新興國家?」除了政治風險之外,歐洲接下來必將陷入長期不確定性的凌遲,但如果你想把資金轉進美股、美元,或許也得開始思考,這兩種資產的價格過去都已累積相當的漲幅,安全性其實遠低於你的直覺想像。

「接下來,基金經理人會開始這麼想:等等……,我也許該試試其他的區域了。根據國際貨幣基金(IMF)的預估,新興市場今年經濟成長率達四.一%,是成熟國家的兩倍以上,為何不去試試?」墨比爾斯打趣地揣摩同業想法,他強調,各家基金經理人目前對新興市場的布局水位,已經嚴重低於五年以前,有大量的空間可供加碼。

英國企業動向 增添東歐想像即使是與歐盟貿易密切的東歐國家,墨比爾斯也認為「並非只有利空」。他分析,對英國來說,脫歐的重傷害之一就是可能失去金融中心地位。

此外,如果與歐盟的協商不如預期,當地製造業若要繼續做歐盟的生意,也會遷往其他歐盟國家,「像東歐的波蘭、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等國,享有低成本優勢,可能就會成為企業總部轉進的方向。」整體來說,墨比爾斯並不否認英國脫歐墊高了全球金融市場的風險,但在他眼中,股價偏低、成長率居高、政治動盪又沒有比成熟國家更嚴重的新興市場,才是最佳的長線資金避風港。

(楊紹華)

新興市場今年經濟成長率4.1%為何不去試試?

——墨比爾斯

亞洲經濟專家陶冬:

全球化逆轉 衝擊亞洲經濟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認為,可分實體經濟,市場關聯度及歐元、全球化的未來等角度探討。

首先,陶冬認為脫歐公投過關,未來可能使英國經濟陷入衰退,歐洲經濟也會進一步下挫,這對全球經濟必然不是好事,對中國出口也不是好事。但他進一步指出,如果看出口量,中國對英國出口不是很大,數量比德國、法國都少一點,所以短期影響雖負面,不過整體干擾程度不大。

相較於此,陶冬認為中國內部問題,可能對中國經濟影響更大;畢竟脫歐在這幾年一系列國際政經劇變中,只是其一。對歐洲本身是重大衝擊,但對中國出口的影響相對小。

第二個角度,陶冬認為市場最擔心的是,英國脫歐成功,是引發黑天鵝事件的直接因素?好比雷曼兄弟倒閉之後,對金融市場帶來難以預料的連鎖效應,甚至造成景氣急凍。陶冬認為,這種揣測沒辦法準確預期,也無法量化影響範圍,但他也直言:「這種可能性是有,但不是很大。」他指出,雷曼兄弟倒閉是突發事件,對比這次脫歐公投從啟動到結束,中間經過了好幾個月,這當中,雙方聲勢有起有落,但整個市場一直預先準備,所以相比之下,在脫歐當日震盪過後,未來市場的動盪應不至於如預期巨大。

陶冬認為,脫歐議題是「a material impact, but not devastating impact」(有實質影響,但不是毀滅性的影響)。不過,英國脫歐一定會連帶影響聯準會升息的進度與決策。

歐洲資金遷徙 增添市場變數陶冬也提醒,這次公投結果,將直接導致大批銀行的成本增加;舉例來說,英國脫離歐盟以後,所有銀行的法令遵循、IT資訊系統,屆時可能都要大幅修改,以適用未來法規,這就是一大筆成本。

過去,全歐洲的資金幾乎都聚集在倫敦,脫歐以後,有相當一部分資金,可能重回德國法蘭克福和法國巴黎,屆時將有一大筆資金遷徙。從資金成本暴增到匯率波動,這些都是造成金融市場震盪與壓力的變數,今後一段時間,無可避免將見到這些現象。

如果全球市場因此波動,中國當然也無法避免,但會相對小一點,主要是心理層面的衝擊。

第三,英國脫歐對於全球政治經濟演變,將帶來什麼影響?他認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貿易自由化趨勢的關鍵轉折,甚至是敗退(setback),相當具有歷史意義。

這不僅是英國脫歐問題,這次事件,已經給許多極端思想的政黨,帶來很大的激勵,帶動他們未來提倡更激進的主張,因而,可能是其他一系列公投的開始。

在今後十年,陶冬認為,歐元與歐盟的命運,會受到很大的民意考驗,這是脫歐公投對其他距離英國甚遠的國家,感受到最大的影響。

尤其是,中國是全球化自由貿易的主要受惠者,但從公投結果來看,現在的風向已經悄悄轉變,全球化正在逆轉,這不只是歐洲的問題;英國脫歐公投,只是在全球化逆轉過程中,一個旗幟鮮明、具衝擊力的事件,但這件事長遠來看,將影響到中國、以至於全亞洲的經濟發展模式,更將改寫其命運。未來的轉變必須重視。

(周岐原)

脫歐議題有實質影響,但不是毀滅性的影響。

——陶 冬

撰文 / 蔡曜蓮、楊紹華、周岐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3993

【羅范真心膠】認新局安插梁粉 咒大嚿天誅地滅

1 : GS(14)@2015-02-13 08:39:33





立法會議員陳偉業昨透露,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淑芬曾私下跟陳偉業說自己不希望香港沉淪,勸他在立法會讓創新科技局撥款申請通過,陳偉業不願意,並回應有羅范和梁振英等人管治香港,香港便會沉淪,羅范回應說「剃人頭者人亦剃之」,「傷害無辜者天誅地滅」。此語一出,各界譁然。不過日前羅范在接受《明報》訪問時亦曾犯錯。該報道指羅范明言成立創新科技局,要安插梁粉在內是順理成章,是必要的,還反問難道要安排反對派、會抬槓的人進去嗎?《壹錘定音》主持慧玲認為羅范此語即明示梁振英成立創新科技局並不會用人唯才,政治立場反而更為重要,只是政治酬庸。慧玲又提到,羅范幫倒忙已不是首次。早在2012年梁振英剛上任特首一職時,他希望進行政府架構重組,派羅范處理,但她卻在立法會展出一副以大欺小的姿態,每日挑起爭端,令議員和市民憤怒,以致政府架構重組計劃無疾而終。雖然羅范辦事不力,但至少提醒了香港人,梁振英推創新科技局並非真的為了發展香港的科技業務。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213/1904074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