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界老千-疑假美大學港招生 證無註冊 涉騙貸款「奮力」辦公室內 教局跟進
1 :
GS(14)@2010-10-09 10:34:27http://www.hket.com/eti/search/a ... 0-062121&category=m

懷疑假大學與日前騙取貸款的奮力教育中心租用同一店舖招生,負責人昨力說記者參加課程。 (林宇翔攝)

警方打擊兩間涉詐騙學生資助的學店之際,本報發現,涉案的「奮力教育中心」辦事處內,昨仍有人為懷疑假大學招生,聲稱中五生花18萬元報讀3年課程後,便可獲其美國總校頒發學士學位,但原來有關課程沒註冊、該「大學」不獲美國政府認可,其地址亦只是一個停車場。
聲稱中五生讀3年 獲美學位
涉事的「國家聯合大學」(UNU)負責人辯稱,校方於一個小國註冊為大學,提供遙距課程,美國地址只供收信。教育局則證實,UNU並沒向局方註冊,會進一步了解該校是否違法。
警方昨再拘捕多名涉透過「偉林」及「奮力」教育中心詐騙學生資助的學生;學資處表示,過去兩個學年分別向609名偉林及209名奮力的學生批出資助,但由於警方正調查,不便提供其他資料。
「奮力」雖然捲入官非,但本報發現一間名為UNU的大學,昨仍以「奮力」位於佐敦的辦事處招生,職員更耐心游說記者報讀多個可疑課程。
涉「國家聯合大學」 學費逾4萬
到底UNU是何方神聖?該校在網站自稱是美國和澳洲法定組織,本港的佐敦辦公室則是其亞太中心;網站內羅列數十個由證書至博士的課程,部分聲稱可銜接其美國總校,或當地著名的州立大學。
不過,美國官方組織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 Accreditation的網站顯示,當地根本沒有名為UNU的大學。
根據UNU的網站,其課程學費大多介乎4.6萬至7.8萬港元,學員須將錢存入「國際顧問策略有限公司」;而根據公司註冊處資料,該公司於08年4月成立,唯一董事名為陳志明。
校方:澳小國註冊 辦遙距課程
本報致電UNU辦事處,一名自稱為總監的尹先生稱,陳志明為老闆,但強調該校與「奮力」沒關係,雙方只是分租:「我們將搬走,要劃清界綫!」
他又多次重申:「我沒必要回答你的問題!」但最終承認,UNU並非美國政府認可的大學:「我們在Hutt River Principality註冊成為大學,那是澳洲附屬的小國……個別僱主會承認資格!」
美地址為停車場 稱只供收信
至於為何UNU在美國的地址是一個停車場,他則指出,由於課程是遙距的,該地址只是用作通訊聯絡。
他又指,該校提供的是遙距課程,故即使在港招生,亦不必向教育局註冊;至於招收了多少學生、涉及多少學費,則拒絕透露。
教育局證實,UNU並沒根據《非本地高等及專業教育(規管)條例》或《教育條例》註冊。根據法例,任何人若未經許可而舉辦受規管課程,可處罰款2.5萬元及監禁2年。
撰文:蔡瑤
網上課程 教育界互掘墳墓 雷鼎鳴
1 :
GS(14)@2012-12-11 00:15:27http://www.skypost.com.hk/column ... 2%B3%E5%A2%93/58756
近年國際上出現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英名喚作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中文大可稱為「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有人認為會根本性改變未來的授課方法,影響可大可小。上月我校高層舉行每年一次的集思會,其中不少時間也用在討論MOOCs之上,不少同事似乎都躍躍欲試,要積極參與此等計劃。
這是甚麼玩意兒?現在互聯網無遠弗屆,一部電腦在手,在有WiFi的地方,自可與整個世界聯絡上,我們上課是否還要早上八時許便睡眼惺忪的跑到課室中去?有一些世界頂級學府已囑其教授把所授之課拍成錄像放在網上,自由開放,讓全世界的人都可免費學習。學生有疑難,在網上提交問題也非難事。有些受歡迎的課,據說登記的學生數以萬計,人數太多,教授應付不了,學生可自行投票決定哪些問題最值得教授回應等等。
科網股爆破 無疾而終
此等在線上課,說新也不是全新,在90年代早已有牟利學府推動過,但在科網股爆破時,不少這樣的課程便無疾而終。現在的新,似乎在於兩方面,一是網上技術比90年代時先進得多,學生之間或與教授的溝通更加方便。二是不少名牌大學都各自組合,參與了此種課程。我校所參加的,有個怪名稱,叫Coursera,此公司為史丹福兩位教授所創,二人一位是曾奪得天才獎MacArthur Award的電腦女教授哥拉(Daphne Koller),及她的同事、曾住過香港的Andrew Ng。已參加此合作計劃的有普林斯頓、加州理工、哥倫比亞、史丹福等35所大學。
難評估學生進度 極少數可獲利潤
在線課程有明顯的優點,最重要的自然是成本低但可以容納極大量的學生。有人也認為在線課程的平均質量會較高,因為大學會找來一些星級教授去擦亮招牌,表現不佳的,學生會避之則吉,自動淘汰。
弱點也是明顯的。不少學生學習是為了文憑,但若要文憑便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評估。在家中自由學習,校方怎知學生有無請槍或抄襲作弊?就算有學位頒發,世人也容易對此等在線學位抱懷疑態度,認為其並非貨真價實。另一弱點便是它尚未找出經得起考驗的商業模式。當課程仍如現在般免費提供(Coursera等公司目的是牟利,但仍未有利潤),註冊登記的人自然極多,但一旦收費又如何?2000年科網股泡沫出現時,不少人都認為可以不計較利潤,只看點擊率,但泡沫爆破後,大家才如夢初醒,知道經濟規律不能違背。
我對這些課程不是反對者,但卻是懷疑者。大家都認為不參與便會被淘汰,但若參與後誰會勝出?我看最後可能只有極少數可勝出。既然有哈佛課程可參加,為甚麼還要花時間上野雞學校的課?勝出者可能獲利極豐,但失敗者卻一無所有。此等局面有如奧運比賽,取得金牌的可獲獎金無數,跑步慢了0.1秒的,卻湮沒人間,而且湮沒的機會率遠遠大於成功的機會。此種形勢可能使教育這行業失去吸引力,少人願意入行。但這樣一來,長遠而言,教育的質量又可能倒退。其情況可能近似互聯網打垮了印刷刊物,連《新聞週刊》也要停印,後果可見一斑。所以我認為這類計劃,是教育界中人互掘對手的墳墓,最後能生存的不會很多。
(本欄逢週一、三、五刊登)
震撼教育界 師生感突然台政大、科大擬合併
1 :
GS(14)@2016-02-18 23:32:05台灣政治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校方昨早發出暗示朝合併方向走的聯合聲明,稱兩校希望「逐步打造國內首屈一指、國際一流人文社會學術與創新科技研發融合新典範」。消息令教育界震驚,教育部稱感到意外,師生則認為太突然。台灣政治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突然發出聯合聲明,外界視為「以結婚為前提進行交往」。政大昨回應兩校在不同領域都是頂尖,可以互補,若能合併,將是更完整的大學,因為政大於台灣強項為文商科目,台科大則為理工學校。政大又指雙方目前仍在初步溝通階段,包括校名、召開公聽會、組成委員會等全都沒有具體進行。
學生會盼溝通互補
台科大校長廖慶榮就指,目前仍在評估當中,尚未到校務會議階段,同時亦在評估與其他學校合併的可能,沒有時間表。政大教育系校友、遠流出版社董事長王榮文認為兩校若將來合併能夠互補,是「門當戶對」。政大學生會長陳億霖指消息令人錯愕,但兩校能互補,傾向不反對;台科大學生會長鄭橙蔚昨也說,被此消息嚇倒,但不管台科大或政大,都是不錯的對象,希望校方多溝通。教育部回應稱感「意外」,指還沒收相關公文。台灣國立大學若要合併,須先經校內及校際溝通,也要兩校校務會議都通過,再送至教育部審議、行政院核定,所以仍有一段時間才落實合併。由香港移居台灣的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教授蘇偉業表示,目前兩校只是發聲明,相信對教職員沒有影響。另外,台《Cheers》連續兩年進行校長互評調查,請大學校長推薦近來辦學績效明顯進步或成長的大學,結果逢甲大學蟬聯冠軍,其次為台北科技大學、台灣科技大學並列;第四名為台灣大學(去年第三),第五為亞洲大學(去年第二)。政大不在20名以內。政大的校友包括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總統夫人周美青等。台灣《蘋果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218/19495403
農夫殺入教育界
1 :
GS(14)@2016-02-28 16:39:29農夫和少女標本昨日到尖沙嘴出席活動,其中農夫透露獲曾志偉邀請入股一間幼兒教育中心,該中心下星期在九龍塘開業,兩人稱會親自落場:「我哋同志偉哥應該會教口才班,成間中心年齡由Play group到小學都有,仲有好多其他專業嘅導師一齊。」陸永更會身體力行,帶自己囡囡落去。問到投資多少?他們說:「好少啫,都唔夠一份首期。」早前有網民發現C君跟新界東補選候選人楊岳橋十分相似,對此C君說:「好多人都咁講㗎啦,我自己就覺得唔係太似,反而梁天琦仲似陸永啦。」陸永更笑言看到梁天琦的宣傳單張以為係自己。新界東補選今天舉行,同區的其餘後選人還有劉志成、黃成智、周浩鼎、梁思豪及方國珊。採訪、攝影:曹家誠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0228/19508451
立會教育界 教聯會硬銷蔡若蓮
1 :
GS(14)@2016-07-06 08:06:42【本報訊】教聯會副主席蔡若蓮上月底宣佈參選,硬撼現任教育界議員葉建源,蔡稱不代表任何團體和政治理念。不過本報發現有青年網上電台力銷蔡若蓮好校長形象,推手正是親建制的教聯會,更稱由蔡牽頭、涉款逾200萬的「香港教師夢想基金」同樣與教聯會有關。
facebook「HKFeel」專頁5月將名為「女校長公開狂炳吳得掂,好掂!」片段置頂,內容是蔡於傳媒茶敍時被問及對教育局長吳克儉看法,她說:「佢做多屆?我想問在座有乜反應?會唔會反枱?」片段硬銷蔡不搞「政治show」。專頁有逾20條片段,其中4段是蔡談教育及批評政府。專頁自稱是為青年打造的網上電台,不過記者發現HKFeel實為教聯講台有限公司,2014年初成立,董事包括教聯會會長黃均瑜、副會長周世耀等,公司的北角地址是教聯會副主席兼新民黨社區發展主任王惠成的社會服務處。
自創基金存教聯會
至於蔡曾稱與有心人創立的「香港教師夢想基金」,讓教師申請實踐夢想涉款二百多萬。但據教聯會去年財務狀況表,卻發現其儲備的指定基金包括一項250萬「夢想基金」,列為已收捐款。蔡若蓮回應教聯會助推片時指問題不大,「老師唔係教聯就教協」,強調有獨立信念。對於夢想基金,她先稱由多名教育界校董管理,與教聯會無關。記者表示在教聯會財務報告發現相關賬目,她稱不了解,後來又改稱「可能(當時)我哋未開到戶口」,故基金暫存教聯會。■記者蕭洛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6/19683310
15億增常額教席 12億補助自資學士生教育界袋住先「有問題未解決」
1 :
GS(14)@2017-07-06 23:40:23■政府擬撥款資助合資格學生報讀自資學位,料3.5萬人受惠。黃耀興攝
【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昨公佈50億元新增教育開支詳情,首階段利用其中36億元推多項措施,最大筆開支涉15億元,用作增加中、小學常額教席,料幫助2,350名合約教師轉為常額,其次是花近12億元,以類似學券形式補助合資格自資學士課程學生,每人每年獲3萬元資助。教育界議員葉建源形容教育界訴求終獲回應,但幼師薪級表、教師同工不同酬、BCA等問題尚待解決。記者:周婷林鄭月娥昨早首次出席行政長官答問大會,宣佈第一階段推出約36億元教育經常開支,涵蓋中、小學及專上學界,首先,她提出中、小學常額教師教席每班增加0.1個教席,即共增加2,350個常額教席。以一間開30班的學校為例,可獲3個新增常額學位教師教席;中、小學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試驗計劃也會恒常化,可增840個教席。
楊潤雄:學費水平受監管
專上界別則有兩類學生受惠,在文憑試考獲「3322」成績、於指定自資院校就讀學士課程,或修畢副學位課程後升讀相關院校自資銜接學士的學生,每人每年可獲3萬元免入息審查資助,新學年料有3.5萬人受惠。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出,若把這筆開支用於增加八大學位,受惠人數會減少,而且自資院校具彈性,可調動課程回應市場需求,目前無打算利用今次撥款增加八大學位。對於外界擔心上述資助或致院校濫加學費,楊潤雄昨強調,當局已跟15間院校達成協議,相關課程的學費水平須受監管,如果學費加幅高於該年度的物價增長,院校需要提出理據供教育局審批;上述資助額也會根據生活指數定期提升。高中畢業生人數未來數年將持續下跌,部份收生不足的院校或遭淘汰。對於政府大手筆資助學生會否變相補貼表現欠佳院校,楊潤雄強調,學生是按興趣、需要選擇院校及課程,相信「唔會引致原先冇人讀(的院校),令佢有人讀」。他又強調,所有獲資助的課程已通過學評局評審,達到一定學術水平。
政府避談會否擱置BCA
林鄭月娥競選特首時,曾承諾擱置小三BCA(前稱TSA),楊潤雄昨主動提及,BCA是教育局後續檢討的重點項目之一,但他沒有正面回應來年會否擱置,但他「個人相信BCA提供到數據,幫助學界同學校嘅學與教發展」,社會一直討論的是操練問題;他強調會先檢討今年推行BCA的情況,再跟持份者商討。反對小三BCA的「家長聯盟」代表昨早計劃向林鄭示威,但林鄭出席答問大會前,不願意親自接信,聯盟對此表示遺憾。聯盟促林鄭不要走數,應先擱置BCA,並成立新檢討委員會諮詢各界意見。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將於下周一討論新增上述開支項目。楊潤雄表示,如獲委員會支持、會爭取在今屆立法會會期內,在財委會通過撥款,並在9月新學期落實;局方尚未決定餘下14億元新增開支的具體用途,未來會繼續跟持份者討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6/20080603
教育界反蔡若蓮 林鄭嘲千人聯署不算多稱「有乜咁惹火」議員:已經多過777
1 :
GS(14)@2017-07-09 03:48:05■林鄭月娥昨拒透露教育局副局長人選,但提及蔡若蓮(圖)獲教聯會支持。資料圖片
【本報訊】身兼教聯會副主席兼左校校長、於去年立法會選舉教育界敗選的蔡若蓮,盛傳是教育局副局長人選,惹起教育界逾千人聯署反對,但特首林鄭月娥卻認為,反對蔡出任副局長非教育界共識,甚至指聯署人數只有千多人,並不算多。發起聯署的教育大學客席副教授梁恩榮反駁,蔡的背景相當「紅」兼不持平,所屬的教聯會正是編寫偏頗的國民教育教材,觸發反國教風波,令教育界擔心,委任蔡若蓮逆民意而行,實屬不智。記者:姚國雄林鄭昨與傳媒茶敍,被問到教育界有逾千人參加反對蔡若蓮出任教育局副局長聯署,會否回應教育界此共識時帶點嘲笑說,千多人聯署並不算多,又指外界認為教育界反對蔡若蓮任副局並不公道:「我留意到(教聯會)黃均瑜唔係咁講喎,黃均瑜係咪教育界吖?」記者隨即指黃均瑜與蔡若蓮同樣來自教聯會,當然支持對方,林鄭則說:「咁教聯會都係香港重要嘅教育界。」又否認中聯辦要求她「接收」蔡若蓮。
「陳茂波都好受社會爭議」
蔡若蓮來自左派教聯會、擔任左校福建中學(小西灣)校長,背景既紅且左,但林鄭指政府以用人唯才為原則,「唔好理人哋政治背景」。對蔡背景備受爭議,林鄭更稱:「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都好受社會爭議。」她指,若委任屬於民主派的教協人士做副局長,對方同樣會有政治立場,故認為大家不應用有色眼鏡看人,正如她不會理會建制派是否反對,也委任民主黨羅致光做局長:「如果今日仲有人話有啲學校係左派學校,我就真係覺得好怪,乜嘢係左派學校呢?」更反問「蔡若蓮有乜嘢咁惹火?」林鄭指,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並非來自教育界,而她在政綱中承諾教育要由專業領航,「我唔係話確認咗邊個係副局長,事實上好多嘢都仲諗緊」。發起聯署反對蔡若蓮任副局長的香港教育大學客席副教授梁恩榮指,教育界希望教育局副局長的人選應持平,但蔡顯然不是,因為蔡擔任副主席的教聯會,旗下的國民教育服務中心當年因出版偏頗教材《中國模式》拉起反國教運動序幕,故蔡「相當紅」的政治背景一定惹起教育界反感,指林鄭起用令教育界擔心的人,「相當不智」。
發起人:人數已逾5,000
梁指,現時參與聯署人數已超過5,000人,並非只有逾1,000人。梁續指,擁有與蔡的類同教育經驗的人士大不乏人,蔡並非無可取代,林鄭應選擇一個專業、政治立場持平的人出任副局長,毋須為蔡背上莫大的政治風險。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許智峯直斥:「千幾人嘅民意,已經多過林鄭777得票!為何這千幾人的意見就可以漠視?」他指,林鄭日前向教育界派糖,昨卻露出狐狸尾巴,堅持起用「紅底」的蔡若蓮:「呢個決定令人非常失望!剛送走一個吳克儉,?家卻送來一個蔡若蓮。」【一表睇晒】林鄭新班子逐個睇
http://bit.ly/hkcabinet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707/2008180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