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僭建政治 左丁山

2012-02-23  AD

講講吓唐英年僭建,講劉秀成議員在 now電視台講地下室僭建,阿拔突然醒起,佢間屋邨可能有僭建,立即閉口不言,律師 W笑佢:「唔駛驚啫,你唔係名人;你唔會參與政治,你唔好發神經出嚟競選做區議員,就一定冇人理你。林鄭月娥局長講得好明白,知名人士住宅有僭建,經傳媒 報道嘅話,屋宇署先至會優先處理!」
唔,係嘞,香港周街有隱形富豪住在獨立屋內,屋內有埋隱形地下室,一啲都唔奇。見慣闊佬嘅證券 M就話港島區乜乜山,新界乜乜園,以至九龍塘,只要係有獨立屋聚集嘅地方,隱形地下室到處都是,見怪不怪,何以政府不理─要有人踢爆先至郁手,律師 W話屋宇署根本唔夠人手清查全港僭建,幾十年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嘅態度辦事,咪只係關注現今俾傳媒點名嗰啲囉,而傳媒為咗新聞哄動,只會搵知名人士、 政客埋手嘅唧,故此愈係知名度高嘅人物,佢地要知道,佢地屋企有僭建嘅話,隨時曝光。
何解如此容易在獨立屋興建地下室?劉秀成教授在 now電視解釋,香港建屋嘅安全系數好高,起三層高嘅屋都打樁到石底,十分堅固,故此即使興建地庫從地底挖泥,都唔會影響獨立屋嘅結構安全,在美國反為唔 得噃,劉教授話美國獨立屋建於平地上,與香港唔同,反正美國加拿大獨立屋好多時都有地庫嘅啦!咁又係,左丁山以前到多倫多探訪朋友呂家明,印像中佢間屋嘅 地庫肯定不細於 2400平方呎。

 

因僭建而涉及誠信問題,有人要唐英年退選,乃人之常情,女子或者尤其感覺強烈,唔怪得葉劉 淑儀急急走出嚟話想入閘,但更奇怪嘅就係曾鈺成突然宣佈認真考慮參選。葉劉無關大局,不足掛齒,但曾鈺成係老愛國分子,根正苗紅,一旦下定決心,民建聯/ 工聯會一定全力支持,入閘無難度,如此一來,受到最大影響嘅反而係梁振英,好可能係中央意圖封殺梁生,等曾與唐競選其實即係俾唐生一個機會,此中情形,咁 複雜,我地唔識睇咯,加上王立軍闖入成都美國領事館之事,影響及薄熙來與習近平(據蘋果引述外電, 2/17),會唔會波及香港特首選舉,好難預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15

政治助理不吸引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20610/16412324
下任政府之架構改革方案,是否通過,還是未知數,相信在建制派強力護行之下,在立法會通過係有驚無險格,最後可以通過,但是否趕得及在原先計算嘅六月二十 日通過,又未必肯定。雖則如此,據報有一千一百人申請做新政府嘅副局長以及政治助理。坦白講,副局長有月薪二十二萬元,對一般商界及專業人士有吸引力,申 請者眾,不必驚奇,但政治助理方面,人工唔再係十二萬元咯喎,而係每局只有十萬元,局方可聘請一至四五位政治助理,譬如有四位,每位月薪二萬五千元,不過 不失,對大學畢業生嚟講,唔算係一份真正筍工。
聽講一啲政策局唔想請咁多位政治助理,只係想請一啲有專業知識嘅三十幾歲人士,可惜呢,以後人工大 減,呢類人未必願意做,例如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嗰位政治助理伍女士以前係美林證券僱員,人工有番咁上下,以後政助月薪上限只係十萬元,左丁山好懷疑伍女士會 唔會肯繼續做下去,相反,食衞局政治助理陳智遠未入政府前,月薪只有兩萬幾,佢就無所謂啦,有得留任應該高興咯,但高永文(疑似新局長)或者另有打算呢!
申 請做副局長,篩選比較容易,第一個回合就會肥咗好多人,反而政助方面,位位差不多,如果真係要揀,非內定,遴選委員會有排煩,邊度可以在七月一日前下決定 呀!外國嘅政治助理通常會做幾年,累積經驗就會走去競選州議員,逐步邁向眾議院、參議院之路,或者係轉行做政治公關、政治遊說( lobbyist)搵真銀。香港政治助理如有心從政,競選路途遙遠,做說客極難,似係走入職業死胡同,叫做過吓癮,學番啲政治經驗就算嘞,不必期望太高; 大學畢業生做兩年 M.T.,有望升做 VP咯,做五年政治助理,出番嚟還是重新起步,人工高到十萬元就話啫,兩萬幾三萬一個月就制唔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152

拚政策就不要擔心圖利之名 政治決心 新加坡金融奇蹟的關鍵

2012-6-18  TCW




二○○一年,新加坡決定以資產管理業為主軸,打造國家成為亞洲金融重鎮;十年後,這裡成為全球競爭力第四強的金融中心。打造金融重鎮的過程中,政府或許祭出不少政策手段,但真正的關鍵,還是在於拚經濟的決心。

撰文‧楊紹華

新加坡比台灣晚六年喊出要成為亞洲金融重鎮,卻比台灣提早達陣。新加坡能,為何台灣不能?

對比於台灣早在一九九五年就喊出「亞太金融中心」計畫,新加坡政府直到○一年,才正式以「成為亞洲金融重鎮」為政策目標。儘管喊出口號的時間比台灣晚了六 年,但十年之後,新加坡已被國際譽為「東方瑞士」,當年明訂「以資產管理為主軸的金融中心」政策任務,儼然已經達陣。

以一○年的資料,根據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數據,當年度新加坡資產管理總值達到一.一兆美元,自○六至一○年的五年時間,資產管理總值以每年平均一六%的速度成長。

除此之外,台灣至今仍未開放的避險基金,在新加坡,一○年已有三○二檔,資產總值約達五三○億美元,這個數字,已逼近台灣投信業者發行共同基金的總規模。 同時,新加坡也在○九年即已成為亞洲第二大不動產信託投資(REITs)基金市場,以及第二大的衍生性商品交易市場。根據今年三月由倫敦金融城發布的全球 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名列第四,僅次於倫敦、紐約、香港三地。

台灣央行在○九年曾經派員至新加坡考察,報告中提到,「政府強而有力的決心,明確定位成為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目標,所有政府單位全力配合擬訂各項配套政 策……,成功發展資產管理中心的經驗,應可作為台灣借鑑。」「新加坡到底是怎麼做到的?台灣政府究竟該向新加坡學些什麼?」這是許多國內資產管理業者的共 同心聲。

政府當金主 引進國際專業人才「以我的觀察,新加坡與台灣兩地的資產管理業,最大的差別在於政府介入的程度。」曾任星展銀行資產管理部總裁、現任巴克萊銀行東南亞區高 級主管的何玉珠表示。二○一一年,何玉珠曾獲《亞洲投資者》雜誌選為亞洲資產管理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

她首先從大方向來看新加坡的資產管理中心奇蹟。「簡單地說,一開始就是政府給錢,並且,想盡辦法吸引國際人才。」資產管理業是「管錢」的產業,成功的條件 其實並不複雜:有足夠的資金可供管理,也有足夠的專業人才能夠管理資金。從零開始的新加坡,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第一步,就是用「政府當金主,引進國際 專業人才」開始著手。

一位曾在國內某外資集團投信公司任職的資深經理人回憶,○二年時,總部忽然決定派人到新加坡設立資產管理公司,「這個決定下得很快,因為新加坡政府告訴我 們,要直接撥出三億美元讓我們管理,條件只有兩個,一是必須到當地設資產管理公司,二是讓新加坡政府官員到我們公司實習。」不久之後,新加坡政府果然派了 一名「菜鳥」,分別到這家外資集團的香港、台灣據點實習一個月,「來台灣時,他就坐在我後面,什麼都不太懂,看起來笨笨的。」資深經理人說,當年那群被政 府外派實習的菜鳥,如今很多都已在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位居要職,有人甚至掌管五百億美元資產。「我現在,能管個五億美元就很不錯了。」政府開了第一扇門, 吸引國際重量級資產管理業者陸續進駐之後,接下來,就是人才大量湧入,金融產業群聚效應逐漸成形。

「我們常說,新加坡政府對老外比對本國人更好。」何玉珠半開玩笑地說,本地人力長期不足的新加坡,在引進海外專業人力上,本來就有提供許多優惠措施,「當 國際集團在這裡布局,加上原本的優惠,老外自然更願意來到這裡。」事實上,國人熟悉的國際級投資大師如吉姆.羅傑斯、墨比爾斯等,目前都是以新加坡為根據 地。

改變稅制 刺激資產管理市場除了快速建立資產管理機構與人力之外,新加坡也透過稅制上的改變,不斷刺激整體資產管理市場,不只祭出「境內資本利得免稅」,包括「境外投資收益匯入新加坡」,也享有免稅優惠。

相較於台灣在稅制上的討論執著於「公平正義」,在新加坡,政府則是把「稅」當成讓經濟政策成功達陣的重要工具。○八年金融海嘯發生,重創全球資產管理業,新加坡政府為求資產管理業持續成長,立即在○九年推出新的稅賦優惠制度。

○九年,新加坡決定將資產管理業者的營業所得稅調降至一○%(一般為一七%),「在台灣,這樣的制度可能被評為圖利特定產業;但在新加坡,由於政府對租稅 優惠的對象設有條件要求,反而進一步的達到興利效果。」業者解釋,適用租稅優惠的條件,包含公司至少必須雇用三位月薪超過三千五百元星幣(約八萬一千元新 台幣)的專業人才(基金經理人、研究員、交易員),基金管理據點必須在新加坡當地、董事會必須在新加坡召開等等。

「降稅的結果,除了讓業者快速從金融海嘯之中走出低潮,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樣的稅制,讓業者更深化對於新加坡市場的經營。」業者感嘆,對比於台灣主管機關 只要提到「租稅優惠」就怕擔上「圖利」之名,新加坡政府的彈性積極作為,的確能把「圖利」變「興利」,﹁最具體的效果,是讓境外基金轉變為境內管理。」從 教育著手 營造全民拚金融氛圍「除了這些有形的補助或優惠之外,我認為,很重要的一塊是教育。」何玉珠表示,「走在新加坡的大學裡,你很容易感受到,學生普遍對於金 融業是非常嚮往的。」她感覺,在政府刻意營造「全民拚金融」的氛圍底下,「這裡的學生,似乎是以學習金融為傲。」根據調查,新加坡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約合 新台幣五萬六千元,金融系畢業生的起薪則約五萬八千元,相差並不多,就未來預估的薪資成長空間來看,金融系也不算名列前茅,「但這個國家的人民很清楚,發 展金融產業是國家方向,國家未來最需要的人才就是這一塊。」何玉珠表示。因為對金融業的前景充滿信心,因此新加坡的年輕人積極投入這個產業。

說到教育,除了政策主軸明確帶動全民意識之外,政府也有提供實質且極為優惠的補助措施。當金融機構進行內部員工專業訓練,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可提撥五○%至七○%的高額補助,若是由「金融業資格標準(FICS)」認可的訓練計畫,則政府的補助空間甚可達到八成比重。

補助措施 員工專業訓練最高八成從政府主動釋出資金、以巧思創造「興利」效果的稅制調整,到積極補助產業投注於人才培育,新加坡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的成功之道,說 穿了,其實並沒有太高深的策略門道。○九年央行人員赴新加坡的考察報告中即明白寫到,新加坡的金融改革得以有成,「取決於政治決心」。

什麼叫作政治決心?某國內資產管理業者提供一則鮮明案例。

據了解,某國際大型金融集團的新加坡資產管理業務,曾經連續數年出現虧損,一度決定退出新加坡市場,但是新加坡政府只說了一句話,「如果你的資產管理業務要退出,可以,但是你的保險業務也要退出這個市場。」這句話,讓這家重量級國際集團立刻打消了離開新加坡的念頭。

「在台灣,看不到政府有這種發展產業的魄力。」業者表示,美國商會曾在○八年建議政府,對基金投資人提供一定的稅率優惠,藉此鼓勵長期投資,也有助於民眾 的退休規畫,但主管機關的回應是,「針對某一特定產業予以租稅優惠,將造成租稅不公。」公平與效率,往往難以兩全其美,但從新加坡成功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 心的經驗不難體會,用魄力與效率讓重要政策順利達成,最終的受惠者,仍是全民。

10年打造亞洲資產管理中心,新加坡是這麼做的??

第一步:

快速吸引業者進駐

由政府投資公司(GIC)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提供資金,委託「以新加坡為據點」的基金管理業者投資。以此為誘因,快速吸引國際資產管理業者進駐。

第二步:

修改法規,引進資金活水對境內資本利得及境外投資收益匯入新加坡者免稅;修改信託法,使機構法人得以投資私募基金;取消境內機構法人投資基金限額不得超過30%及50%的規定。

第三步:

面對金融海嘯快速因應

金融海嘯發生後,2009年新加坡政府對符合條件的資產管理相關業者調降營所稅,優惠稅率為10%,比一般業者的17%優惠許多。

第四步:

積極教育訓練培植人力

由金融管理局(MAS)提供訓練補助,金融機構的員工受訓補助可達50%至70%,若是「金融業資格標準(FICS)」認可的教育訓練,補助更高達8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534

科技董娘、政治人、投資客 搶台南老宅 愈老愈值錢 百年老宅玩出新商機

2012-8-6  TWM




當台北人急著將老房子拆除都更,原本連台南人都不想住的老宅卻「愈老愈值錢」,在外來投資人收購熱潮推波助瀾,現已有一戶開價一億元的古厝待價而沽,甚至房仲網站出現不少一百多年歷史的老屋。

撰文‧梁任瑋、賴筱凡

台南市熱辣的驕陽下,兩位穿著時尚的年輕背包客正興奮的指指點點,一人拿著旅遊書按圖索驥,一人認真地拿著相機猛拍,這幅景象最近經常在府城街頭出現;不 過,旅人鏡頭下對焦的風景,並非百年古蹟億載金城、安平古堡,而是由屋齡八十年老宅改裝的新潮藝廊「B.B ART」,這股老宅瘋是如何形成的?又帶來什麼意外的影響?

可別小看這棟沒有顯眼招牌、外牆塗著淺綠色油漆的B.B ART,它是老台南典型住商混合的「街屋」,前身是台灣第二家百貨公司「美麗安洋品店」,三年前被可成科技董事長洪水樹夫人林珍玫買下後,出租給藝廊。今 年五月才剛開幕,如今已成為台南市最熱門的觀光景點,每天吸引大批外地觀光客上門參觀。

台南老宅有多熱?從以下幾個現象,或許可看出端倪。

各路人馬搶進老宅

在台南,只要招一輛計程車說要到海安路藝術街,司機立刻熟門熟路地向你介紹「你們想看哪種老房子?我都可以帶你們去看,巷子裡還很多。」有別於五年前買下 台南老宅的多半是為了一圓開咖啡館或民宿夢想的建築師、室內設計師,這波買家背景已大幅洗牌,包括美女老闆娘、退休科技業老闆,連政治人物都對老宅感興 趣。

美女老闆娘林珍玫三年來已在台南市區收購四棟老宅,除了B.B ART,台南大學旁樹林街上的一家五十年屋齡的老診所,也是她相中的老宅,收購後出租給國畫老師經營咖啡廳「鹿角枝」。目前不但是觀光客最愛去的高人氣咖啡廳,也是台南老屋復活的成功案例。

同樣著迷於收藏老宅的,還有今年初在台南參選立委的國民黨組發會主委蘇俊賓,四年來陸續在台南買下兩棟屋齡分別達七十年與九十年的老房子。

「我不只是買房子,而是買一個故事。」蘇俊賓買第一戶老宅的初衷是要自住,為了挑選一戶坐落古城區、外觀好看、窗戶多、又可以曬棉被的宅子,他看遍許多老宅,最後終於找到隱藏在巷弄裡的獨棟老洋房;不過,最吸引他的,反而是房子背後豐富的故事。

台南老宅熱得發燙,連北部投資客都搶搭這股浪潮。台南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估算,台南屋齡超過四十年以上、具保存價值的老舊建築,至少有一萬棟。二○○ 八年時只有二十幾棟老宅開始整修,到了一○年,成長了一倍達到四十棟,但今年卻爆炸性成長至二百棟,四年增加了十倍,數量相當驚人。

在台南推動「老屋欣力」運動的古都保存再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玉璜說,原本只是為了阻止政府拆除老屋,透過搶救歷史建築物,賦予老屋新生命。沒想到,這兩年低總價的台南老宅被投資客盯上,這其中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遠超乎他的想像。

「台北一坪地,台南可以買一戶!」張玉璜經常遇到慕名而來的外地人詢問,哪裡有適合投資的老宅,甚至要求基金會得無償提供古蹟修復工作,各式各樣奇怪的要求不勝枚舉。

老屋翻修封存古味

張玉璜說,早期投入台南老宅轉手的投資客,目前至少獲利三至五倍,甚至近一年政府積極打房,讓不少無法在北部與中部找到適當物件的熱錢移轉至台南老宅市場。過去一戶兩百萬元的老房子,瞬間飆漲至三百萬元,意外炒高了台南房價。

台南獨特的老宅市場,嗅覺靈敏的房仲業者感受最深。在台南房仲網站上,有專門針對投資客推出的「百年老宅系列」。例如,在中西區一棟屋齡一百三十五年的老舊透天厝,打著老屋改建最愛,餐廳、咖啡、藝術經營首選的宣傳文字,土地三十七坪,開價高達八百萬元!

台南古都其實處處都有老宅,買老宅沒有太大學問,如何整理、改裝才是「眉角」所在。蘇俊賓發現,雖然在台南買房比在台北買房簡單,如果想保留老房子原味,修復是大工程,於是,他抱持存多少閒錢就做多少裝潢的態度一點一滴整理,工程進度斷斷續續進行一年才完成。

由於老洋房以前是台南紡織家族其中一棟祖厝,前棟四層樓洋樓是住家,後面就是小型家庭工廠,「為了封存古味,特別保留浴室裡舊的蓮蓬頭與浴缸,也維持三樓到四樓一個有磨石子地板的室外梯,」談起九十年前的建築風格,他的眼神充滿光彩。

去年打算長住台南後,考量原本的老屋在鬧區,戶外空間較少,一年前蘇俊賓又買了第二戶老宅,這戶坐落台南市東區林森路大同基督教會後方的老宅,過去是一位土地代書的家,因為孩子長大搬出去住,為了資產配置才委託仲介銷售。

蘇俊賓接手這戶老房子後,特別保留客廳磨石子地板、窗戶,還將挑高的屋頂重新用松木強化結構,整層鋪上榻榻米,因此走入屋內,可以聞到一陣淡淡的藺草清香。

而林珍玫雖貴為科技大老闆夫人,但是對老宅的裝修還是費盡心思,經營「鹿角枝」的李城仲說,林珍玫非常愛惜老屋,鹿角枝開幕前半年,他幾乎每周都要到可成 教育基金會報到,「只要會動到老屋結構,都得跟她討論,她也很關心老屋的經營方向與風格,鹿角枝從無到有幾乎都是林珍玫催生。」

凋零老街重現生機

台南老屋改建商機,除了有錢外,還要有閒、有品味,實在不適合一般的投資客,況且現在有錢也不一定買得到。

一位房仲業者私底下透露,台南的老房子幾乎都是外地人投資,這種舊厝通常都在路寬只有三米的窄巷內,又因長期無人住,屋況很糟糕,重新整修的金額甚至比房 屋總價還高,在地人根本不會想買;但偏偏台北人就是喜歡這種原汁原味,經常指名要買位於神農街、海安路幾條著名老街的房子,而且最好是有名人住過的,但現 在台南老宅知名度大開,屋主也開始懂得惜售,可以說「有錢擱買嘸」!

老屋改建不只意外炒高了台南老屋的身價,也為台南人帶來了老屋懷舊商機。

目前在台南市中西區信義街經營民宿「屎溝墘客廳」的蔡宗昇,是在地的台南人。由於這幾年台南知名民宿「保安路謝宅」竄紅,甚至要好幾個月前預約才住得到, 讓蔡宗昇下定決心將屋齡一百一十五年的老家改建為民宿,今年初開幕以來,旺季一個月有二十天以上客滿,不乏香港與日本旅客透過網路搜尋主動訂房,以一晚房 價五千六百元計算,每個月的收入是過去單純出租給房客的三十倍以上。

就是這股台南龐大的觀光背包客商機,讓原本沒落、頹圮的舊樓房找到出口,蔡宗昇說,「台南賣的不是五星級觀光飯店的精緻,賣的是人文與歷史,我有信心可以 讓旅客買單。」張玉璜觀察,台南老宅熱潮,一方面是讓台北人找到一種城市沒有的fu(感覺),或是提供一種脫離城市苦悶的慰藉,台南市原本凋零的老街,也 因老宅熱重新找到生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761

150噸膠珠生態政治大災難

2012-8-9  NM




十號風球「韋森特」襲港期間,七 個貨櫃被吹倒落海,六十億聚丙烯膠珠散落本港西南水域,漂浮至沙灘,堆積如雪;更漂到魚排,不少養魚疑因進食膠珠而死亡。事發後,環保團體發起執膠珠行 動,市民一呼百應。生態大災難擺在眼前,政府卻束手懶理,只一味愚民指膠珠無毒。生態、政治災難夾擊本港,署理特首林鄭月娥週一召開跨部門會議,展開「慢 半拍」救災行動。

珠新聞在這個星期鋪天蓋地,一眾師奶圍在賣魚檔前七嘴八舌。「我驚食咗啲膠落肚呀!」本週二,家庭主婦李女士圍在牛頭角街市的魚檔前,向記者坦言擔心「膠 珠魚」影響人體健康,決定暫時「罷吃」,不買任何種類的魚,「等政府做完嘢,真係無晒事先食啦。」另一名家庭主婦袁女士同樣決定短期內不買海魚,以免誤食 「膠珠魚」,「我就唔係好驚,但煮俾屋企人食都係穩陣啲好,呢排點都唔買(本地海魚)啦,深水魚又貴,惟有揀淡水魚啦!」市民聞魚色變,不少魚檔檔主大嘆 倒霉,檔主葉先生向記者大吐苦水︰「希望你哋(記者)幫我哋澄清吓啦,啲街坊以為依家咩魚都唔食得,但其實好多魚檔平時入好少本地魚,我就賣深水魚,紅 衫、大眼雞嗰啲,全部都唔係本地魚,但係大家都唔敢買魚,生意跌咗兩、三成喇,我今日都入少三、四成貨,驚賣唔出。」另一檔主鄧先生的魚檔生意亦跌兩至三 成,「好多街坊問我哋,啲魚有無膠珠,我惟有同佢哋澄清啲魚係喺南海運嚟,平時我都有賣本地魚,大概佔一至兩成,但我諗住入少啲啦。」

魚排受災

膠珠災難,禍起上月廿四日颱風韋森特襲港,在十號風球下,載有合共一百五十噸「聚丙烯」膠珠的貨櫃,被強風吹落海,貨櫃毀爛,六十億粒膠珠隨水漂浮,威脅 馬灣、長沙灣、芝麻灣、蒲台等多個西南海域一帶的魚類養殖場。「我哋要請人嚟打撈膠珠,近呢幾日批發商見唔對路,又唔肯收魚,日日都蝕緊錢o架啦。淨係講 我魚排啲魚,已經有四至五成嘅魚食少咗嘢,都唔知係咪食咗啲膠珠!」在大嶼山長沙灣養魚的離島區養魚業協進會主席鄭少華慨嘆,膠珠事件令他與其他養魚戶蒙 受損失,估計小戶每天損失數千元,大戶每日損失一至兩萬元。他批評政府未有通報,令養魚戶未能及早防範,「之前見啲膠珠係咁漂埋嚟,都唔知咩事,係呢幾日 睇新聞先知咁大鑊,搞到依家都唔知餵唔餵魚好,驚佢哋食食吓連啲膠珠都吞埋。」他希望政府盡快釐清膠珠對魚的影響,並協助他們向有關方面追討賠償,「搵人 清理膠珠、賣唔到魚,樣樣都係錢,啲魚又唔食嘢、唔死但係養唔大,最後又係要蝕錢,希望有得賠啦!」除了西南海域一帶的養魚戶,其他區域的養魚戶亦相當擔 憂,吐露港養魚戶羅先生指,夏天吹東南風,膠珠隨時流向新界東北區的養殖場,「暫時未見到有膠珠,最驚係十日八日後先漂埋嚟,但大家已經丟淡咗件事,到時 我哋就唔知點算啦。」

膠珠襲港

上月廿四日凌晨,貨輪「永信捷一號」途經香港附近海域,船上七個貨櫃被十號風球吹落海,當中六個貨櫃載有膠珠,有貨櫃更被發現在蒲台島灘頭擱淺(黃圈)。膠珠其後散落海上,並漂浮至南丫島、大嶼山、馬灣、芝麻灣等地。

環保團體揭發

首先發現膠珠的是關注本港沙灘清潔問題的環保團體DB Green成員Tracey Read。「我第一日見到都嚇親,成個沙灘都俾膠珠覆蓋,有半隻小腿咁高,從來未見過。因為我知道膠珠留喺沙灘上嘅後果,所以我即刻通知政府同要令人知 道。雖然政府無公布,但大家今日都知道了,一起來清潔。」上月廿五日,來自澳洲、在本港住了七年的Tracey發現愉景灣附近的三白灣有三十袋印有「中國 石化」字樣的聚丙烯,散落一地的膠珠多如積雪。她即時聯絡中石化及多個政府部門,但政府卻一直對事件「放軟手腳」,直至上週六,傳媒廣泛報導,政府才於本 週一急召跨部門會議,商討對策。記者連日來到訪愉景灣、南丫島、東澳、石排灣等多個沙灘,見到不少市民自發到來清理膠珠。他們坦言,是從網上得知消息,部 分人更互不相識,「我哋都係喺高登組團過嚟,因為睇過啲相知道呢度嚴重先嚟!」一班在東澳沙灘執膠珠的年輕人說。「最衰都係政府封鎖消息,係靠人傳人先知 道,我明白政府唔夠人手處理得慢係正常,但係common sense嚟講政府應該公布件事!」

不通報

膠珠襲港,全城哄動。根據《船舶及港口管制條例》,凡香港水域內有人、貨物或裝備墮海,須立即向海事處報告,並須於廿四小時內,以書面提交事故全面詳情, 不過,上月廿四日當海事處知悉有一百五十噸膠珠墮海,卻沒有通知其他政府部門,亦沒有着手處理。出事的貨輪「永信捷一號」是屬於廈門永信捷海運有限公司, 原由廣州開出駛往汕頭,打風當晚途經果洲群島附近水域,其間有七個貨櫃被吹落海,當中六個載有「聚丙烯」膠珠,其餘一個載有玻璃樽。

各自為政

事發後三日,食環署和環保署才收到報告有海灘受膠珠污染,卻各自為政,亦未有向公眾公布事件,而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和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則分別在事發後 八日及十日才獲悉事件,不過,仍然不察覺事件的嚴重性,更從無打算向外公布事件。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在週日到沙灘視察,結果被市民當面斥責太遲公布事件,叫 他「執膠」!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高永文,被傳媒問到有關事件時,只不斷強調膠珠無毒,不會危害市民健康。在群情洶湧下,特首梁振英仍然在本週休假五天,對事 件不聞不問,政府見事態越演越烈,本週一上午署理特首林鄭月娥主持跨部門會議。

政治災難

林鄭月娥仍然死撐政府部門溝通機制沒有問題,當中只有公布機制需要改善,又不承認政府故意隱瞞。高永文則辯稱事件有演化過程,當初評估並不嚴重,所以由各 政府部門根據原有機制自行處理,到有需要時才向上級匯報。面對已經造成的生態大災難,政府各部門完全缺乏溝通,環保團體不斷炮轟。「遲做好過唔做嘅,但嘈 咗咁耐,政府先郁一郁,真係似補鑊多啲。」世界自然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海洋)李美華批評政府透明度低,又於事發兩週後才召開跨部門會議,是「慢半 拍」的行為。她更不滿政府只重視食物安全,忽視今次事件對海洋生態的影響,「淨係講有無毒,人食咗落肚會唔會有問題,但係除咗俾人食用嘅魚類,喺附近海域 有海龜,又有中華白海豚,希望政府長期監察呢批膠珠對海洋生物嘅影響,現階段最緊要就係盡快清走啲膠珠。」對於漁民的損失、今次清理膠珠的費用,以及一連 串追究責任問題,海事處指由於現時仍未確定貨櫃被吹落海時貨輪是否在香港水域內,所以無法確認能否追究,即使貨輪當時在香港水域內,亦要先與律政司商討。 中石化發言人回應查詢時承認膠珠是由他們生產,事發時正託運給買家,所以即使有責任問題都應在船公司,不在中石化身上。理工大學物流及航運管理學系教授閻 洪指出,船公司在運貨途中,貨櫃墮海,對香港造成污染,港府可依據國際慣例,向有關公司追討賠償。「係咪船公司嘅設施有問題?定係有人為錯誤?如果對方用 颱風係天災作為抗辯理由,咁究竟係船公司定係貨主決定喺十號風球下都要出海?只要證明有人或者公司出錯,成功追討賠償嘅機會就會大啲。」他認為,貨櫃墮海 位置是否在本港水域並非重點,關鍵是當日貨櫃為何墮海,所以港府可以據理索償。

究竟膠珠有無毒?

浸會大學生物系系主任黃港住指,聚丙烯本身無毒,常用作製造食物容器,而有關膠珠屬惰性物料,不會主動吸收海中毒素,「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好似致癌嘅多氯 聯苯(PCBs),會積喺淤泥中,但啲膠珠係喺海水漂浮,除非啲海水真係好污糟,有機污染物就會黐住膠珠,但都要累積好長時間,先會變成高濃度嘅污染物。 魚類食咗被污染嘅膠珠,大部分毒素會積喺魚肝、腸、腎等內臟。」但他認為政府絕不能忽視有關問題,「膠珠留喺個海越耐,風險就越大,應該盡快打撈膠珠,亦 要拎啲魚去驗一驗,長期監察膠珠造成嘅影響。」黃港住認為,大量膠珠流向海面,的確會影響海洋生態,「唔覺意食一粒半粒或者無事,但今次數量咁大,萬一啲 海洋生物誤食大量膠珠,又消化唔到,積咗喺腸,隨時會食唔落嘢而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902

戰爭從來都是個政治問題(1) 黑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2hma.html

有些軍官看不起政客(政治家),說他們膽小,怕打仗。

"我衝鋒陷陣,拋頭顱灑熱血,眼看勝利在望。你說停就停,這怎麼能行。"

但是戰爭從來都是個政治問題。是為了政治服務的。

 

首先,是敵是友本身就是個政治問題。你去打的是敵人,而不是盟友。對吧。

而哪些是敵人,哪些是盟友呢?這是個政治問題。

 

戰爭是外交的一種。是最終的外交手段,也是效率最低的一種。

能在談判桌上解決的問題能達到的目的,就不要用戰爭來解決。戰爭勞民傷財,而且風險巨大。

只有為了達成談判桌上無法達成的目的,獲得巨大的利益時,才有必要發動戰爭。

 

桌子在戰爭中是十分重要的。戰爭從桌上開始,在桌上結束。

戰前:試探對手,分析情報,拉攏盟友,鞏固自己,迷惑對手,分裂敵人都需要在桌子上談判。

絕大部分戰爭都在這個階段就分出勝負了,雖然有些真的打了起來,有些沒有。但多半是沒有,自知實力不足的

一方會讓步。俗稱看不見硝煙的戰爭。

戰爭的原因:為了達成談判桌上無法達成的目的,獲得巨大的利益時,才有必要發動戰爭。

在桌子上談不攏,才打。

戰後:無論是停戰協定,受降儀式。都是需要桌子的。

 

戰爭不能不顧及政治因素,首先戰爭就是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手段。手段不能代替目的。

一個人不能同時與全世界為敵,戰爭雖然可以不擇手段,但是不能完全不擇手段。(盟友的面子還是要給的)

 

所以戰爭從屬與政治,不能離開政治說戰爭。

 

失敗的例子:

薩達姆自認為幾十個小時就能吞併科威特。沒有正確估計美國的態度。

事實證明,科威特的確不堪一擊。但是美國不但讓他把科威特吐了出來,而且在幾十年後還絞死了他。

(這一切都是因為沒看清美國的臉色,進而和美國交惡的結果)

 

例2

在美國看來:薩達姆拚命造原子彈。你和他談判,他不和你談。

你不敢扔他,他可敢扔你。而且很可能會迫不及待的扔你。

國際制裁只能延緩他研製成功的速度,但他總有研製成功的那一天。

那你就只好打他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429

香港政治生態短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7.html
被關蛇兄的留言引發, 止凡突然想討論一下政治。近年香港的政治可謂大混戰, 民主派入中聯辦, 人民力量及社民連比較激進, 又在立法會用拉布戰, 公民黨又常常私法覆核政府政策, 保皇黨就繼續為政府護航, 功能組別繼續存在, 總之混戰連連, 到2012立法會選舉就變成泛民鬥建制。

個人認為建制派的票源多數來自老人家及師奶團, 一直在下降中 (雖然不停找阿婆阿伯登記選民), 而泛民的票就來自年青及中產一群 (大部份比較政治冷感), 選舉臨近竟然有國民教育問題, 令投票率急升, 泛民得票亦高。

facebook亦流傳過一個票數結果的總結圖 (可惜我找不到), 泛民在2012年的選票是比建制派多的, 尤其是功能組別的票比建制得票多 10倍上下, 但所得的議席就少很多, 問題當然出在選票所選出一席的效率當中, 加上多個功能組別都是自動當選, 根本就沒有選舉動作。



而大家所講的配票, 泛民所推動的民主思維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而建制派就很容易, 只要叫阿婆投邉個就投邊個, 完全可以控制結果。

事情發展至今, 建制實在隨便放幾個後生仔女出來選都可以成為票王票後, 這個無可奈何。但有支持建制派的人就會認為, 如果沒有建制, 把香港命運放到這些泛民的手上, 一定所有政策都不能通過, 他們只會什麼都反對, 有破壞、無建設。

可是, 建制的不談道理的盲目支持, 又得到阿爺無限資金支持, 自然反對的一方一定會變得相對野蠻起來, 中庸之道很難有立足之點, 因為對手已經歸邊, 你也只好歸另一邊跟他對抗。

在這個時候, 抽走任何一邊都很危險, 但問題是這樣的角力只會消耗香港的發展動力, 對誰都沒有好處。在這個時候, 實在懷念鄧小平的遠見, 香港政治要平衡, 極左的有一點點, 極右的有一點點, 中間立場的就要最多。

香港政府及中央都很怕建制失勢, 因而大力及財力支持, 因為建制失勢的話, 香港的行政立法就一定被反對黨玩死, 因為大部份自由思想選民都會選泛民, 所以只好玩弄選舉制度保住議席, 尤其是死也不廢除功能組別, 從而控制議會。

但其實再想一步, 如果沒有阿爺幫手, 沒有盲目支持的建制, 建制失勢後, 反對黨會有市場嗎? 到時火爆型的議員都會失勢, 因為沒有憑政府必反的必要, 70個議席都是民選的, 沒有配票, 沒有無限資金, 沒有蛇齋旅餅糭的票, 大部份的選票都會回覆到選出最理性、最有料的議員, 而真正有料的人也會從政起來, 政府的政策也不會打橫來, 好像推出來才中招要收回 (因為現在實在推塊屎出來都一定能成功通過的)。

要有這個改變需要很大的勇氣, 可能要建制犠牲一下, 令政府混亂幾年, 到時市民會發現原來班泛民只懂反對, 但卻不懂認真政務時, 下一次立法會選舉就能真正選到人才, 但短期內都很難有機會見到這個真正成熟的政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998

中國股市的政治週期 思想花園

sixianghuayuan2.blogspot.hk/2012/09/blog-post_26.html
要正確理解中國股市,理解背後的政治規律至為重要。

可惜的是,外界對此缺乏理解,而內地媒體和券商都是國有,對政治性題目不能評論,所以這個中國股市的基本性原則變成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股市誕生以來,尤其是1989年以後,中國的主要政治規則是什麼?

第一,權力的交接是「隔代傳遞」,例如第四代是由第二代指定,第五代由第三代確定,這點對中共的權力結構形成至關重要,但對股市的影響反而不大。

第二,指定的接班人,任期都是十年,跨過兩次黨代會。也就是說,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週期是以十年為單位。

在這個政治週期中,前五年的股市和經濟表現遠遠好過後五年。這是因為:

1)第一次黨代會(雙數)的順利召開和勝利閉幕,說明政權交接順利完成,國家經濟能短期擺脫政治鬥爭的干擾,這裡存在一個「政權交接紅利」。

例如,雙數的十四大(92-江總上臺)和十六大(02-胡總上臺)勝利閉幕後,上證指數三個月內的升幅,遠遠大於單數的十五大(97年)和十七大(07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以三個月為比較基準,恰好能避開一些特殊事件對經濟的影響,例如03年的沙士,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08年的金融海嘯等。如果以半年或一年為基準,由於受到上述事件影響,這個「政權交接紅利」就無法顯現。

如果以五年為比較基準,差異就更加明顯。

以上證指數計算,在江核心時代,A股在十四大到十五大期間,升幅達到76%;而在十五大到十六大期間;升幅只有25%

在胡總時代,A股在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間,升幅達到298%;而在十七大到十八大(即現在)期間;跌幅高達65%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雙數黨代會後的股市表現會遠遠好過單數黨代會?

這是因為,在雙數黨代會召開後,新領導層上任,可以心無旁騖,一心推動發展。這點,我們可以稱之為「精勵圖治紅利」。

毫無疑問地,這個「精勵圖治紅利」,只存在於新領導層的首個五年任期。

另一方面,新領導層上任,可以大刀闊斧推動改革,例如朱總在十四大後推出的國企改革,溫總在十六大後推出的金融改革等,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而在第二個五年任期,也就是單數的十五大和十七大後,改革進入「雷區」,舉步維艱,由於要突破體制障礙需要更大的政治魄力,這已經不是屬於看守性質領導層所能承擔的了。儘管經濟數字表面亮麗,但實際已經失去活力。

在第一個五年任期,領導層屬於新銳,能取得成績,而在第二個五年任期,領導層只是在守成,經濟難有起色。

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歷第一個五年任期後,新的利益格局已經產生,而領導人更要安排「後事」,在第二個五年任期,更多考慮的是利益平衡,而失去了進取。

以我比較熟悉的電力改革為例,在十六大前後(02年),能石破天驚地提出「電網分離」,但也只能在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間,完成改革的上半部分;當碰到更大的利益格局阻礙時,連胡溫也無法再推動下去,電網改革再無寸進。

這個特殊的政治週期對中國股市來說,是鐵的定律。以長線投資者來說,在雙數黨代會的後五年,是黃金時機,必須刻意進取;在單數黨代會的後五年;則應該盡力守成,開始保守。

當然,前提是,這些黨代會,不管是單數的,還是雙數的,必須開得成。

例如這次的十八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37

i黑馬:商業競爭不該使用政治手段!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4510.html

i黑馬
導讀:蘇寧董事長張近東在政協會議的提案(VIE結構治理、嚴格電商稅收)堪稱商業競爭動用政治籌碼的標誌性事件,在此之前,還沒有什麼事件引發如此大的利益紛爭,而從這個角度看,倒十分有資本主義社會的影子,政治籌碼開始成為利益的代言,這多多少少讓我們感到有些尷尬。總覺得還是國計民生好一點,這樣是不是太赤裸裸的資本化了,隨時讓人受不了啊。

蘇寧的發難

政協會議一開始,張近東幾份電商提案就引發軒然大波,直指對手淘寶和京東:1、C2C中存在假冒、侵權、非稅銷售、B2C燒錢;2、指責電商企業的VIE模式,境外資本遙控,給國內零售及經濟安全帶來隱患,還呼籲對電商徵稅。

張近東表示,淘寶一萬億規模平攤到700萬賣家,一家年收入僅十幾萬。「如果這一萬億有10%的純利潤,很多人工資還不如農民工一年收入,這是社會進步麼?相反,建立一個平台,交易不需要到工商註冊,不需要交稅,不需要監管,互聯網平台就被這樣扭曲。」

對此我總體表示比較的遺憾,儘管很多問題存在,但動機出發點和目的顯然不是為瞭解決問題而來。這裡面總體上只說了兩個問題,第一個是B2C不安全,第二個C2C沒意義。基本否定了兩個行業,而非要去規範什麼。從模式上否定了VIE就可以徹底的搞死競爭對手而不需要一兵一卒,從意義上否定了C2C,那麼C2C就只是一個逃稅的場所,而並無積極的社會意義。兩個問題的定性,直接就把自己未來的競爭對手清理乾淨了,這顯然不是出於一個行業發展的考慮,而是一個商業競爭的考慮。

這一次,蘇寧的戰線顯然拉得太長了,和京東還沒弄清楚123,就又開始把淘寶扯下水,顯然還是對自己的力量和能力毫無自信,於是就開始啟動乾爹模式,利用政治影響力去幹涉行業發展。這一點,筆者表示深以為憾,這個世界不僅僅是生意和賺錢,我們終究還是要為行業和發展多考慮一點的。

這種手段在之前的傳統行業競爭中,其實倒蠻常見,實際上在和國美的戰鬥中,蘇寧也最終獲得了勝利。涉足電商是未來蘇寧的主要戰略,而目前看,行業跨度確實有些大。蘇寧電商部分遠不如京東,但加上實體和地產,實力還是在京東之上,這也是蘇寧不如人還看不起人的本質所在。所以京東雖然是直線的競爭對手,但實際缺並不在張近東的眼內,張近東盯上的還是淘寶,這個銷售額萬億的電商巨無霸、黃埔軍校、電商搖籃等等無數電商桂冠的擁有者。當然,必須說,這一擊,勢在必行,早晚要出,但也要說,這一擊實屬自不量力,以卵擊石。資格固然不足,政治也未必能玩轉。

淘寶的反擊

面對張近東的提案,淘寶顯得比較弱勢,提出三點回覆,第一,支持收稅,不支持現在收稅。第二,不同意小店主不如農名工的說法。第三,你徵稅要為這些年輕人做什麼?

這三個回答,有理有情有力,雖然含混了逃稅的現狀,但也引起了創業者的共鳴,以至於蘇寧立刻就陷入了巨大的口水之中,被電商從業者尤其是淘寶店主罵的狗血噴頭。這堪稱是一個1對七百萬的戰爭,輿論的結局已經注定,當然,我們要討論的還是,現實到底是什麼樣。

目前淘寶網的C2C平台成交額超過萬億,大大小小超過七百萬店主,其中不乏年銷售數億的大店。在過去的幾年中,淘寶依舊是創業門檻最低,上限也最高的領域,很多人都專業的投身其中,於是,這個生意就變成了一個社會問題。

淘寶的稅收問題和假貨問題一直存在,但一直很難杜絕,可以說是淘寶天然的基因所在,也是門檻低的關鍵所在,大家都可以先來賣一下試試,成就接著賣,賣的不好就可以放棄了。逃稅問題確實存在,而且普遍,但在這個生意變成社會問題之後,這個稅收的問題就不是交和不交那麼簡單了。這實際上,管理部門也有一種默契,逐步改良而放棄一刀切,以免造成巨大的動盪。而從深圳珠海等放寬公司註冊標準,推行一元公司的趨勢來看,簡化和降低創業門開,給予一定的政策和稅收優惠也是政府大勢所趨。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淘寶商城的問題並非是一個無解的問題,而是一個已經各方都有默契的問題。所以張近東的提案,在政治上獲得支持的可能也不大。

這個問題目前淘寶還是在逐步解決的,因為這種灰色形態不可能無限持續,所以淘寶逐步從兩個方向開始調整,一方面還是重點打擊假冒偽劣商品,另一方面則逐步抬高運營門檻,開始大浪淘沙。抬高門檻的方式主要是像正規的有發票的天貓商城倒入流量,強力推行雙十一等活動,引導用戶養成在天貓的購物習慣。同時流量導入的成本也逐漸提升,擠出一些不成熟的小商家。當然,徹底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一點時間,但從整體來看,情況已經在向好的方向發展。而由於天貓長尾的特性,產品特別的豐富,用戶需求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所以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其成交優勢還是無人可以撼動的。

從業內人士的角度來看,張近東提出的問題,其實根本不是問題,而已經都是方案和實施了,只是實施的速度和力度不是非常強,也是考慮到社會穩定和影響問題,這都已經是大局問題了,張近東從一己之私切入進行批評,顯然無論是氣度格局還是技術方法,都已經輸了一大半,最後恐怕在輿論上,也會陷入一個非常不利的境地。

電商應該如何競爭

電商競爭一直比較血腥,但有兩點好處,第一,用戶體驗在告訴提升,從品質到物流都越來越好。第二,都是外資的錢在做。已經經過十多年考驗的VIE結構帶來了中國互聯網行業的發達,如果一定要攻擊這個環節,我倒覺得蘇寧靠壓供貨商帳期崛起的商業模式也有很大問題。電商可以競爭,但一定要在電商領域去競爭,去拼價格拼服務拼用戶體驗,而不是去拚政治背景,使用政治手段。直接針對企業本身進行打擊,這種打擊受到傷害的不僅僅是企業本身,還有整個行業。

如果你做的不好,就算把你的競爭對手都關閉了,難道用戶就會都得到更滿意的服務了麼?這一點,從谷歌走後百度的現狀,可以深刻的看出,靠政治手段帶來的壟斷其危害就更加深遠,只有在自由競爭的環境之下,對用戶和社會才是更好的選擇。

長期以來,傳統行業的競爭多半黑幕重重,而隨著傳統行業進入新興互聯網行業,這種不好的習慣也就代入了互聯網領域。

李承鵬曾經引用王小波的話說,「他父親所在的研究所總有這麼一個可愛的現象:本來爭論的是學術問題,可實際上大家爭論的不是學術而是人,比如不是爭論碳是否可轉化為氮,畝產是否可以過萬斤,而是花了大量時間爭論對方是不是資產階級和反動派,通過把對方肉身和靈魂的消滅,從而就達到學術上的正確。

那是個荒誕的時代,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由此類推google退出中國事件,以及中國足球打黑事件,等等。。還是屢試不爽。」

社會需要進步,需要競爭,需要法治,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一個公平的環境,這種公平首先就來自於自己內心的公正以及不利用自身優勢去進行不正當的打壓。

當然,用戶還是會用良心做出自己的選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317

有時候投資也要講政治? 農夫

http://xueqiu.com/3449769110/23341247
剛開始做投資的時候,常聽有人說投資要講政治,尤其是中國。頗不以為然。我是價值投資,我只看企業價值,不關心政治,也不懂政治。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多年過去了,我慢慢開始接受了這個觀點,有時候投資也要講政治。

去年12月習總說,外國領導人都坐國產品牌車。。。言下之意再明了不過了。今年3.15看到央視拿大眾說事情,明白人應該知道怎麼回事。我認為習總關心的不僅僅是民族汽車品牌,從他的言語,我認為習總具有民族主義情結,所以我可以預料各大外資品牌,尤其是霸氣得不行的那些個品牌,在中國市場要注意了。我相信這段時間以來,大家已經看到了太多的外資品牌被媒體緊追不捨的報導,大眾,蘋果,麥當勞,肯德基,沃爾瑪,豐田本田,太多了,倖免的很少。而作為一種投資機會,國內品牌,尤其是政府暗中使勁可以改變格局的那種行業,可能會迎來契機。比如一直主張國油國運的油運行業,比如汽車行業,等等。

現在很多中國巴菲特們被跌跌不休的茅台搞得茶飯不思。茅台的品牌和產品本身並沒有本質改變。唯一變化的是風氣,自從習總號召節儉廉潔之風以來,兩會期間連礦泉水都不敢剩,官僚商賈之間茅台恍籌交錯的,應該是少之又少,除非是政治敏感和嗅覺極差的人,而那種人是混不了官場的。當塑化劑風波爆發的時候,很多人還在為塑化劑的真與假進行反覆辯護,在我看來,那不是根本。根本的東西是,茅台成了腐敗指標,而新政府班子需要樹立廉潔為民之清風,自然容不得茅台們。我知道又會有一些茅台追隨者會對茅台是不是腐敗標誌進行反覆辯護,這是沒用的,根本不在於是與非,在於大家是不是這麼認為,如果老百姓普遍認為茅台跟腐敗有關係,那你就脫不了干係。何況整風運動中,對錯的界限是不重要的。所以我認為茅台已經被社會風氣拋棄了。中國的政治風氣就是如此,上行下仿,習總不打領結,誰也不敢打領結。習總要樹新風,誰人還敢喝茅台。其實事情演變至此,已經不是喝不喝茅台的問題了。。。持有茅台的中巴和茅粉們可以多想想。。。茅台的背景那麼厚,居然吃了反壟斷罰款,這跟央視等媒體楸住外資品牌不放的道理一樣。我甚至猜想,以後可能還會有高端白酒等類似奢侈品的懲罰性稅製出來,以前白酒行業普遍規避壓低的稅負率也可能重新從嚴執行甚至加倍對待。

而作為投資者。我們要講點政治。指的是我們要迴避政治不利行業,轉向政治有利行業。尤其是當政治風向明顯時,不要站在風口浪尖。

誠然,作為一個崇尚市場競爭和企業內在價值的投資者,我相信主導經濟規律的還是市場。講政治但不完全聽信政治。個中的度,需要好好把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8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