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日高育成牧場 左丁山

2011-7-30  AD




 

上星期日蘋果馬 經版報道香港賽馬會在廣東從化興建馬匹訓練中心,內有四條跑道,預計在2014年5月啟用,一條跑道係全長一千二百米嘅上斜跑道,每一百米就上升1.5 米,最高點係十五米,最後二百米係平地。先前,馬會派員與蔡約翰、告達理及鄭雨滇到日本考察,實地策騎試閘後,認為有用喎。

昨日講日本人教 新馬,極有心機,慢慢調教,直至滿意為止。有心機啫,都要有設施先至得o架,香港賽馬一年為政府進貢百餘億稅款,創造不少就業機會,但特區政府只識收錢, 只識成日向馬會「撳錢」打心口以贊助不同政府主辦嘅文化藝術活動,但到馬會向政府申請土地興建練馬場,特區政府就詐儍當聽唔到,連在商場死角位、冇人肯租 用嘅店舖開設投注站,政府都唔肯批准。如果唔係,馬會駛乜考慮走到去從化興建練馬設施,令馬主與練馬師不便呀?

日本政府就唔同,大力支持日 本競馬會(JRA),競馬會就大力支持日本輕種馬協會(JBBA)。呢兩個機構其實係日本農林省屬下嘅獨立運作單位,受農林省監管,每年從競馬(賽馬)投 注額稅項撥款支援。JBBA在北海道培育種馬之餘,還有一個「日高育成馬場」,離靜內約個半鐘頭車程,柳尾課長揸車帶左丁山與肥仔K去參觀。北海道真係一 個避暑好地方,夏天夠凉快,沿着太平洋海岸向南行,右邊驚濤拍岸,左邊青山林木,將近到埗時,右邊見到大草地,行車近十分鐘仍在草地範圍內。登上山坡向下 望,柳尾課長話整片大地近200公頃,皆係練馬場,有一個環形室內跑道長八百米,兩條上斜膠沙跑道各長一千米,還有幾個室內馬匹踱步場。柳尾課長話所有設 施租俾牧馬場使用,每日只收租五百日圓,平到我地唔信。咁多室內訓練,係為咗冬天冰雪厚兩米之時,練馬仍可繼續,在夏天,周歲馬可在室外訓練或在大草地上 放草,享受大自然。我地睇完,非常佩服,唔怪得香港馬會在從化興建類似設施,要先去日本取經。次日,澳洲獸醫R亦去「日高育成牧場」參觀,返嚟後對左丁山 講:「服晒,日本政府咁支持種馬,澳洲望塵莫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66

現代牧業遭質疑:最先進牧場管不好"牛糞"?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1-25/3MNDE4XzM4Mjk3Mw.html

發行公告中的美好描述,並不等同於現實。記者通過實地調查並走訪相關人士、政府部門後發現,現代牧業在上市前,污染、土地租賃等方面的問題已經存在,但在發行公告中並沒有真實披露。

「最先進」牧場管不好「牛糞」?

根 據現代牧業的發行公告書及相關公開資料,位於安徽省馬鞍山市的畜牧場為公司所擁有的首個畜牧場,於2006年全面投產。現代牧業稱,公司經營著中國最完善 的大型畜牧場,擁有極具經驗的管理層,綜合設施及最先進的繁殖、喂飼及畜群管理技術,名下畜牧場也根據先進科學的規劃設計與興建。

在牛糞處理方面,公司稱,各畜牧場每天平均產生約700噸牛糞,全部經過各畜牧場的中央發電系統收集及加工,轉為生物氣用以發電。繼而透過公司的循環系統將餘下的牛糞循環再用,以轉化為肥料。且公司各個畜牧場均配備乳牛廢物處理設施,足以處理各畜牧場產生的所有乳牛廢物。

但 記者在當地採訪中看到的、村民反映並得到相關政府部門證實的情況是:丹東村已由「衛生村」變成了「蒼蠅多得可以用手抓」的「蒼蠅村」;在現代牧業肥東牧 場,處理後的牛糞沼液被排入田地,致水稻減產,所在地長王村成了村民口中的「牛屎村」;在現代牧業洪雅牧場,村民遭遇「蒼蠅襲城」,並懷疑井水也被污染。

也就是說,從2006年至今,現代牧業的污染一直存在。其發行公告中及相關資料中所稱的「足以處理各畜牧場產生的所有乳牛廢物」成了「真實的謊言」。

根 據現代牧業的介紹,該公司已設計出一個有效及全面的循環再用系統,降低公司畜牧場及其他營運開支。其中涉及牛糞處理的一環是,畜牧場內產生的牛糞每數小時 均利用大型牛棚清潔器 (稱為走道刮糞機)進行持續清潔及收集。牛糞其後均通過地下集糞池流入單一集糞槽,並泵往厭氧消化器處理。消化器則產生沼氣,然後用於發電。剩餘的經加工 牛糞則用作乳牛睡臥用的墊料。同時也會透過循環系統將餘下的經加工牛糞用來生產廢料。廢料不僅用於公司自有的飼料種植田,而且可以提供給向公司供應飼料的 當地農民。

但記者在當地看到,載有牛糞的車輛隨意將牛糞傾倒在農田裡。此前的媒體報導也揭示,2007年時,馬鞍山牧場曾將牛糞傾倒至毗鄰的南京市江寧區橫溪鎮的一些村莊。

刊 登於合肥市政府網站、信息來源為「肥東縣」的名為《造福群眾 合肥全力把好沼液還田綜合利用關》的文章稱,現代牧業(肥東)有限公司現存欄奶牛18000頭,奶牛的排泄物經過特殊工藝處理就可以成為沼液,每天可生產 700~800立方米沼液。現代牧業在農場內建有3個沼液儲存池,累計可儲存沼液約6萬立方米,儲存的沼液會通過車輛送往周邊23個沼液中轉池,再由中轉 池最終到達消納沼液的田間地頭,無償提供給周邊群眾使用。該文透露,現代牧業曾將沼液外運任務承包給兩家運輸公司,但這兩家運輸公司為節約成本,發生過傾 倒沼液的情況,此後沼液外運任務即由現代牧業自有的10部專用運輸車承擔。

而現代牧業肥東牧場所在地長王村的村民在牧場進駐後,卻編出了「全國人民喝牛奶、肥東人民喝牛尿」的順口溜。

當地村民介紹,從牧場接出的管道直接向田裡排放 「熱氣騰騰的沼液」。《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至少有數十畝田地被填滿了處理過的牛糞沼液,部分沼液流入水稻田中。「現在的長王村,簡直就是『牛屎村』。」有村民說。

面 對這種情況,現代牧業在11月24日回覆記者時卻稱,目前牧場的糞污處理系統都可以正常有效地處理牧場的牛糞尿,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後產生的沼渣作為牧場牛 舍臥床的墊料,不存在牛糞隨意傾倒。牧場內的牛糞尿經過厭氧發酵處理後通過管道輸送到周邊牧草種植地中,實現沼液還田,符合處理流程。

實際上,在上市材料的風險提示環節中,公司也清楚環保方面出現問題可能面臨的麻煩。現代牧業稱,若不遵守這些法律法規,造成環境污染,可能會被中國環保部門處以罰款,情況嚴重的會被中國政府責令停業或關閉任何未遵守法律法規的業務。

土地租用的還是無償?

現 代牧業於上市材料中稱,公司合共擁有11個經營中的畜牧場,其中4個畜牧場已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餘下7個則使用承包土地。此7個使用承包土地的畜牧場之 中,2個使用承包國有土地,5個使用集體所有農地或林地,並與擁有農地或林地的地方農村、城鎮委員會簽署長期承包土地。馬鞍山牧場所在地丹陽鎮丹東村、山 河村422位村民或集體組織系與馬鞍山領先牧業有限公司訂立了承包土地轉讓協議書。公司表示,在租賃及使用集體所有制土地時並未面臨任何糾紛或阻力。

但是,在現代牧業昨日(11月24日)給記者的回覆中,卻稱並「未曾和農民接觸」,所獲土地均為政府無償向企業提供,至於政府同村民具體如何簽訂相關文書,企業並不清楚。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馬鞍山現代牧場的調查顯示,村民所獲相關土地協議的乙方為「馬鞍山現代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並非地方政府,也非「馬鞍山領先牧業有限公司」。同時,另有部分村民並未拿到這份土地協議,而在被認為應由村民個人簽字的部分,也被指認為由同一人代簽。

而 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白龍鎮長王村,現代牧業擁有土地總佔地面積2383畝。上市材料稱,馬鞍山現代牧業有限公司肥東分公司與肥東縣白龍鎮人民政府訂立了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租賃合同,自2009年1月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期滿。長王村當地村民及村支書卻向記者反映,現代牧場佔地時,無論是村一級政 府還是村民,均未和現代牧業簽訂任何協議或土地租賃合同,合同是由鎮政府與現代牧業方面簽署的。當地村支書王國應說,他甚至沒有見過那份合同。當地白龍鎮 黨委副書記李前進則稱,合同系由現代牧場與縣裡簽署,鎮裡也不瞭解情況。

如果真如現代牧業所說「並未面臨任何糾紛或阻力」,為何要土地租賃事宜如此「詭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62

蒙牛問題乳品生產源頭調查:牧場無駐站員監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9/3ONDIwXzM5NDI3OA.html

元旦已過,蒙牛「問題奶」事件漸淡出公眾視線,然而,蒙牛仍欠消費者一個明確的答案。

雖在2011年12月26日,蒙牛集團稱事件已有調查結果,然至今仍未對外公佈問題奶源何在。

依照蒙牛的解釋,飼料發霉導致乳品黃曲黴毒素M1超標。然而,飼料發霉或許是肇事源頭之一,但「問題奶」的關鍵究竟在於蒙牛內部監測缺失,還是生產環節存在紕漏?

新快報記者日前深入蒙牛「問題奶」生產源頭——四川眉山市追根溯源,試圖探求「問題奶」真相。

溯源第一站

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

國家質檢總局2011年12月24日公告顯示,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的純牛奶產品被檢出黃曲黴毒素M1超標140%。

事情曝光後的第三天,蒙牛集團稱,產生問題產品的原因在於,一批飼料因天氣潮濕髮生黴變,奶牛在食用這些飼料後,原奶中黃曲黴毒素M1超標,原奶質檢疏忽導致了問題發生。但對於這批飼料及奶源來源,蒙牛稱暫時無法追查。

潮濕本是四川氣候的特點,飼料是否極易黴變?蒙牛對奶源的監管如何?其內部質檢流程又如何?為求答案,新快報記者將調查第一站鎖定生產方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下稱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眉山生產基地是蒙牛的第24個基地,也是蒙牛在西南地區的首個生產基地,設計日處理鮮奶800噸。

蒙牛工作人員:生產基地不接受採訪

2011年12月28日,新快報記者來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基地入口附近,豎立著一塊令人玩味的告示牌——「要贏得好聲譽需要20年,而要毀掉它,5分鐘已足夠,如果明白了這一點,你做起來就會不同了」。

基地主要有四棟建築物,分別為蒙牛原奶存放處、主生產車間、飼料存放處及蒙牛餐廳。在原奶存放處的屋頂上,「建設世界乳都,打造國際品牌」的口號十分醒目。

在 向門衛通報記者身份後,蒙牛公司便出來了一位自稱姓呂的辦公室接待員。新快報記者提出採訪要求,欲進工廠內參觀該公司乳品生產流程。呂小姐告知記者,公司 任何對外溝通以新聞發言人為主,若進入參觀需經上級同意。等待數小時後,新快報記者仍未被獲准進廠參觀。據悉,不少同行也在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吃了閉門羹。

而此前,蒙牛對外態度並非如此。早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後,蒙牛曾於2008年8月、10月兩度主動邀請媒體團對其生產過程和奶源基地參觀,考察其安全生產狀況。

如今,「問題奶」事件再度爆發,蒙牛大門卻不再敞開。

溯源第二站

現代牧業洪雅牧場

生產基地採訪遇阻,新快報記者欲從奶源處尋找原因。

在全國範圍內,蒙牛奶源的供給構成是80%是牧場,20%來自農戶奶站。

眉山市奶辦負責人蘇學文告訴新快報記者,蒙牛在眉山的生產基地並未收散戶原奶,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建立收奶關係的牧場有22個,其中眉山12個、成都3個,其餘分佈在樂山、遂寧、貴陽等地。

記者瞭解到,蒙牛眉山生產基地的原奶過半為香港上市公司現代牧業(01117.HK)位於洪雅縣的洪雅牧場(下簡稱現代牧場)所提供,兩家企業於2008年相伴而生,在眉山,所有養奶農戶、政府機構均將現代牧場稱之為「蒙牛的牧場」。

蒙牛「問題奶」事件發生後,現代牧場也被業內視為「問題奶」最可疑的來源之一。

現代牧場負責人:「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

洪雅縣是眉山市的奶牛養殖大縣,這座偏遠小縣城近期卻因蒙牛「問題奶」事件而聲名大噪,各路媒體蜂擁而至。

2011年12月29日,記者從眉山市來到位於洪雅縣東嶽鎮千秋村的現代牧場。幾經周折後,新快報記者獲准進入現代牧場辦公室採訪。

現代牧業(洪雅)有限公司是現代牧業集團投資3億元建設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奶牛養殖、銷售、飼草加工、種植、收購以及有機肥的生產銷售。

「到目前,我們沒有發現牧場有過任何問題,我也是事件曝光後才知道此事。」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告訴記者,蒙牛「問題奶」事件對該牧場暫無影響。據其稱,該牧場日產原奶約100噸,其中70噸~90噸送往蒙牛眉山加工廠,佔後者原奶產量的60%~70%。

然而,在「問題奶」事件爆發後,蒙牛卻未曾到最大的原奶供應商查因。「我們與蒙牛的合作還和之前一樣,生產照常,牛奶照送,蒙牛也沒為這事找過我們」。劉長軍強調:「蒙牛對外稱已有結果,但沒來我們牧場調查過,這也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我們牧場不存在問題。」

劉長軍稱,喂牛的牧草都是周邊農戶現割的新鮮牧草。外購飼料均有檢測,出廠也有相應的資格證書。「飼料的保存標準是離牆離地,周轉週期非常短,最多十來天」。

儲 存十餘天飼料會否易受潮發霉?劉長軍回應稱:「不好說,環境複雜才會意外黴變。家裡的饅頭放陽台上,有的可能放十天八天還是好的,只是變幹了,換個地方不 到一天就可能會發霉。」他稱:「沒有發霉的(飼料),以前沒聽說過,現在也沒聽說過。黴變飼料我們不敢喂牛,牛吃了黴變飼料就會流產。你覺得是牛流產的損 失大,還是飼料的價值大?」

不過,記者未獲准去飼養房參觀。

現代牧場負責人:蒙牛駐站員已撤離該牧場

蒙牛與牧場究竟是怎樣的合作方式呢?

劉長軍告訴新快報記者,在2008年公司剛成立時,蒙牛曾派人駐場。據稱,蒙牛對牧場整個生產流程均有一定標準,且會監管。「從擠奶,到收集至緩衝罐,到進入製冷設備降溫,再到奶倉收儲,全過程都會查看。」

此 外,蒙牛的駐站員還會查看管路、奶倉等原奶的收集設備和運輸設備的衛生情況,檢測空氣淨度、奶牛乳房潔淨度和管路微生物殘留等。「比如管路微生物殘留,牛 奶會有一定量殘留在管道壁上,滋生一定微生物,工作人員會拿測試紙在管道上擦一下,再放到器皿中培育,檢測微生物情況是否達標。」劉解釋稱。

在問及飼料環節是否被監控時,劉長軍回答稱具體不知情:「不知從何時起,蒙牛已開始撤離駐場員。」

對蒙牛駐場員撤離一事,劉長軍認為,「這是蒙牛對現代牧業規範化養殖的認可與信任」。「我們這種養殖場操作規範,能完全達到蒙牛的標準,甚至超標準。蒙牛會覺得他們的駐場員起不到作用,沒有必要再派人駐場」。

「問題奶」事件曝光後,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盧建軍對媒體表示,原奶供方和公司有一個誠信合約,公司有一個管理機制在約束,目前已經管控到牛的嘴和獸藥的問題上。

有 消息稱,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集團已投入30億元進行奶源建設,並表示從奶源到成品嚴格把關,確保「批批檢驗、批批合格」。為此,蒙牛為奶站安裝了攝像 頭,為奶牛建立譜系檔案;運奶車都是恆溫儲運,並安裝了GPS以確保24小時可監控。蒙牛集團副總裁姚海濤曾表示,將對更多奶站進行託管,對不具備託管條 件的,會派人監管。

然而事實是,蒙牛在現代牧場的駐站員早已撤離,蒙牛的其他合作牧場是否亦如此,尚未證實。

溯源第三站

小區牧場和奶站

飼料黴變已被公眾接受為是此次事件的主因。而在四川眉山,究竟飼料是否極易黴變?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所謂的小區牧場,即是由幾十家農戶共同組建而成的牧場,每家農戶將自有三五頭奶牛集中飼養,飼料、擠奶等均進行統一管理。

據瞭解,除現代牧場等規模化養殖場提供大部分原奶外,蒙牛其餘補充原奶則由這類小區牧場提供。

業內人士:飼料存放不當易黴變

在探訪過現代牧場後,記者又來到了現代牧場附近東嶽鎮的一家小區牧場。除現代牧場這類規模化養殖牧場和奶農散戶養殖外,小區牧場是奶牛養殖的第三種方式。

記者在上述小區牧場看到,飼養員正用搭配好的飼料喂養奶牛,現場可聞到一種帶汁乾草狀的飼料發出一股發酵酸味。洪雅縣規模奶牛動物衛生監督員熊勝遠告訴新快報記者,這種發酵飼料名為青貯飼料,是由代苞玉米發酵而成,目的在於促進消化吸收。

據瞭解,若製作方法不當,如水分過高、密封不嚴、踩壓不實等,青貯飼料有可能腐爛、發霉和變質等。同時,已開窖的青貯飼料也易變質,尤其是取料後,與空氣接觸面大,不及時利用其質量易變差。

此外,小區奶場喂養奶牛的飼料還有青牧草、干牧草、紅薯等粗飼料及玉米、豆粕等精飼料。牧場的飼養員告訴新快報記者,一頭奶牛一天至少要吃八九十斤各類飼料。據介紹,青草是牧場附近的田地裡每天現割的新鮮牧草,玉米豆粕類成品飼料則由兩層塑料袋封裝。不過記者看到,這裡干

草的儲存是直接堆放在倉庫,並未做到離牆離地。記者還走訪了數家奶農看到,乾草的儲存亦是如此,且部分倉庫地面還有水跡。

如此儲存是否會產生黃曲黴毒素?奶農們表示並不知情。

業內人士表示,干牧草飼料極易因運輸、存放不當黴變,產生黃曲黴菌類等,而國內奶牛養殖對飼料質量缺乏足夠的重視,對於黴變部分,大多數牧場也只是簡單挑揀一下然後混入到飼料中。

中 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宋亮表示,目前奶牛養殖基本上是由20%精飼料和80%粗飼料組成,其中精飼料主要是玉米、豆粕構成,而四川氣候濕熱,飼料保 存過程中容易出現黴變,尤其是玉米特別容易受到黃曲黴毒素的感染。而奶牛長期吃這種黴變的飼料後,加上黃曲黴毒素並不能通過代謝消滅,其後原奶就會受到污 染。

四川眉川:8分鐘檢測黃曲黴毒素M1

蘇學文表示,小區牧場的投資少、缺設備,無法做到對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進行檢測。同時,記者在當地菊樂和新希望兩家乳企位於東嶽鎮收奶站也瞭解到,其奶站也無法做到對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菊樂奶站每天天剛放亮就開始收奶,攪拌牛奶、取樣、進行感官評定、比重實驗、酒精實驗、玫瑰紅酸實驗、乳成分分析、採集奶樣、過濾……每家奶農送來的奶都要進行上述步驟的檢測。

其 中,感官評定是目視觀察牛奶的顏色、稠度,聞氣味、品滋味;比重實驗為檢測牛奶的稠度;酒精實現則檢測牛奶的新鮮度;玫瑰紅酸實驗是檢測牛奶中有無鹼性物 質;乳成分分析即檢測牛奶的理化指標,包括檢測脂肪、蛋白、非脂肪乳固體;此外,還有駐站員監督收奶的全過程,並每週一次檢測三聚氰胺。

上述流程中,均未涉及到黃曲黴毒素M1的檢測。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表示,產品批批檢測費用是個天文數字,抽檢方式則便宜些。一個中型企業,三聚氰胺一項檢測費一年需要1000萬元,乳品屬於微利,企業難以做到批批都要自檢。

不過,在元旦期間,四川省眉山市等地推出一款黃曲黴毒素M1快速檢測卡,只需將原奶滴入快速檢測卡內,等8分鐘就可得知原奶中的黃曲黴毒素M1是否超標。

溯源第四站

洪雅縣畜牧局

蒙牛「問題奶」曝光後,洪雅縣畜牧局一直繃緊神經,兵分兩路對奶源進行檢查。12月27日起,洪雅縣各部門分兩個工作組,對全縣28個收奶站展開抽樣檢查。

根據其提供的檢測報告,包括現代牧場在內的各牧場和奶站檢測的所有項目均在國家規定的限定值內,黃曲黴毒素M1均小於0.5微克/公斤。

文件顯示:加工企業無檢測報告

「包括黃曲黴毒素在內的其他有害物質事故,在洪雅奶牛養殖史上都沒有發生過。」2011年12月29日下午,在洪雅縣縣政府,洪雅縣奶牛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張德祥對記者如是說。

另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洪雅的產量遠遠不夠蒙牛的需求,蒙牛的問題奶源到底在哪,我們也不知道。」

不 過,在洪雅縣縣政府,新快報記者看到一份未公開的官方文件,內容是縣畜牧局關於蒙牛乳製品黃曲黴毒素M1檢查的情況匯報。文件在對現代牧場的調查結果中有 一行文字如此描述,縣畜牧局要求現代牧場提供近期的檢測報告清單和蒙牛眉山生產基地檢測報告單,「從提供的部分檢測單看,鮮奶質量合格,但無加工企業檢測 報告單。」該「加工企業」即指蒙牛眉山生產基地。

為何「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其中玄機不得而知。但是,現代牧業與蒙牛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現代牧業成立於2005年9月,公司絕大部分股東是由蒙牛集團中層以上管理人員組成,公司成立的宗旨就是按照蒙牛集團的要求:哪裡有廠,哪裡缺奶,就到哪裡建牧場。按照現代牧業與蒙牛簽署的戰略合作合同規定優先為蒙牛提供90%的奶源。

現代牧業也跟隨蒙牛的發展而大舉擴張——由2009年-2010年度11個牧場、7.2萬頭乳牛的規模,擴大到2010年-2011年度的17個牧場、11萬頭乳牛,營收在2010年-2011年度達11.134億元,同比增88%,淨利潤增100%。

行業標準:「必檢項」卻未驗出問題奶

「我們主要檢驗原奶的理化指標,包括蛋白、脂肪、微生物等。因為原奶收購是以質定價的,我們的指標均高於國標。」現代牧場負責人劉長軍表示。對是否有檢測黃曲黴毒素M1一項,他稱,黃曲黴毒素M1不是常規檢測項目,只是一種抽檢項目。

蘇學文對新快報記者表示,在乳品生產加工企業有兩個環節可檢測出黃曲黴毒素M1。「乳品進場之前要進行檢測。正常情況下,檢測合格後會有一個報告告知牧場。如有異常,還要向奶辦報告,否則屬企業違規。除收奶之前檢測外,加工成品後應還有一次黃曲黴素M1的檢測。」

據《企業生產乳製品許可條件審查細則(2010版)》規定,乳製品生產企業需要檢測項共有37項,其中黃曲黴毒素M1是明確要求為「必檢項」。

在三聚氰胺事件後,蒙牛對外宣稱,除了就國家規定的項目進行檢測之外,蒙牛還增加了對幾十種有害物質的檢測;在產品出廠之前,自檢合格的產品還必須通過中國檢驗檢疫科學院進行第三方獨立複檢合格後才能進入市場。

公司宣傳資料顯示,蒙牛高科技乳品研究院的分析中心配置了近3000萬元的先進儀器和設備,擁有碩士以上學歷人員27人,定期對公司的原料和成品進行農藥殘留、獸藥殘留、致病菌鑑定、營養成分、維生素、添加劑、重金屬、微量元素等共367項食品安全項目檢測。

在如此嚴格的檢測程序後,蒙牛仍有黃曲黴毒素M1超標的成品牛奶,令人匪夷所思。而為何洪雅縣畜牧局在檢查後得出「無加工企業檢測報告單」的結論,更是一個未解之謎。

記者手記

散戶奶亦可溯源 蒙牛至今無結果

關 於「問題奶」蒙牛至今仍稱無法溯源,或未對外公佈調查結果。目前,未有任何一家奶源承認自家飼料、原奶有問題。而加工企業將問題推給奶源,奶源又將問題推 給加工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對「問題奶」的溯源並非一件極為複雜的事,散戶奶農都可做到追溯至每家每戶,甚至每頭奶牛身上。

在奶站,收奶 時均有採集奶樣的留樣過程,各家奶農均有唯一編號。蘇學文表示,正常情況下奶樣留10天。「如果早上收了25戶原奶,留樣並進行初步檢測,合格後再送往加 工企業。企業再檢測,若合格表示這25戶原奶全部合格。若檢測有問題,企業退回。此次將留樣進行再檢測,得知具體哪家不合格,不合格一方將賠償其餘24戶 奶農的損失。」

蘇學文還稱,原奶的保鮮十分關鍵,從擠出到上交奶站不會超過24小時。原奶收集後,生產企業也會盡快把原奶加工成成品。即 如果是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產品,一般來說是17日收入的原奶。蒙牛在10月19日被檢測出存在問題,奶樣保存期約10天。由此可見,若蒙牛檢測 出問題後及時溯源,將不難查出問題奶源所在。

有業內人士表示:「若原奶果真有問題,企業在收奶時檢測出問題,可以處理掉,問題奶也不會流向市場。」

蒙牛產品出現問題,當地奶農也受牽連。奶農胡學容就因此愁容滿面——2011年12月24日剛公佈質檢結果,25日原奶收購價即從3.05元/公斤降至2.8元/公斤。

據悉,今年散戶標準奶收購價從最高3.5元/公斤跌至3元/公斤左右,如今再跌至2.8元/公斤。「4頭奶牛,每天擠奶幾十斤,跌價後,每個月收入要少好幾百元,已經在虧損邊緣。再撐三個月,不漲回原價,我們就不養奶牛了。」胡學容無奈表示。

恰在此時,蒙牛等乳企以原料漲價為名,開啟一波集體漲價潮。

在 「問題奶」事件中,多路媒體赴川探求真相,希望蒙牛還消費者一個信任。然而,在眉山市各級政府、專家、牧場奶農們都在努力時,唯獨蒙牛對此事「羞羞答 答」,秘而不宣。「我們找蒙牛要資料,他們也要拖很久才給到我們。」眉山市政府一位工作人員對新快報記者稱:「我也認為他們對待此事態度欠妥。」

與三聚氰胺事件不同,黃曲黴毒素超標事件,或許只是一件非人為的偶發性事件,蒙牛若能敞開大門坦誠應對,或許更能顯示企業責任意識。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67

馬云投資伊利牧場開養奶牛

http://news.iheim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10&id=113797
i黑馬:中國的牧場成為各路資本熱捧之地。其實,中國的原奶市場爭奪一直異常激烈。就在今年2月,光明乳業宣佈引進亞太知名私募投資基金RRJCapital作為戰略投資者,RRJ將以現金方式向荷斯坦牧業增資相當於15.25億人民幣的美元。增資完成後,RRJ將持有合資公司45%的股權。而在2013年9月,私募巨頭KKR宣佈,聯合鼎暉投資與現代牧業將在中國合資建造兩個大型乳業牧場,投資總額約1.4億美元。

「中國乳製品市場吸引各路資本進入,都認為未來中國乳品市場還會有爆髮式成長,奶源就成為競爭的核心」,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點評道,從馬云旗下的基金投資伊利來看,馬云看好國內乳品市場發展,以及伊利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雄厚基礎。
 

7月4日消息,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聯合發起的云鋒基金,以及中信產業投資基金將參與投資伊利子公司畜牧公司,投資者將以合計不少於20億元人民幣等值的美元向畜牧公司以現金方式增資,以獲得60%的股權,伊利則持有增資完成後畜牧公司的40%股權。

據瞭解,云鋒基金成立於2010年,創始人是馬云和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公司名稱也是各取兩位創始人的名。

伊利方面表示,此次合作將持續長遠地提高公司原奶供應保障體系能力,加大牧場建設力度,擴展和優化奶源基地佈局並化解牧場投資資金需求不斷放大的壓力,集中資源於主業,進一步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指出,中國乳製品市場吸引各路資本進入,都認為未來中國乳品市場還會有爆髮式成長,奶源就成為競爭的核心。從馬云旗下的基金投資伊利來看,馬云看好國內乳品市場發展,以及伊利作為行業龍頭老大的雄厚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970

產雞蛋的牧場 為何能與台積電齊名?

2015-02-02  TCW 
 

 

為什麼台灣南部一家養雞場,能讓年營收逾兆元的日本前五大商社登門取經?

  位於高雄市阿蓮區的石安牧場,不僅在兩年間吸引日本丸紅、東西株式會社兩大商社拜訪,更於去年十一月,與台積電、台達電一同獲得台灣企業永續獎,成為史上第一個獲獎的農牧業者,靠的就是把「雞糞變黃金」的能耐。

  石安牧場能扭轉農牧業低技術形象,一顆石安牧場雞蛋在7-Eleven售價更達十四元,將近一般傳統市場的快兩倍,全是因為石安牧場董事長謝石泉、總經理謝文峰比同業更早運用現代化科技養雞。

  早在十年前,就率同業之先,為雞蛋打造「身分證」,記錄孵出、防疫、運送等過程,讓它在禽流感肆虐之際,超商銷量逆勢成長,「至少成長三成。」統一超行銷群鮮食部經理梁文源說。

  現在,石安牧場的下一步,則是斥資四億元、蓋再生綠能廠,連年營收比它大兩千倍的日本商社,都特地組團考察,「他們看了也很驚訝:『你們怎麼做到這樣?』」謝石泉說。

  走進石安牧場,映入眼簾的除了雞舍,還多了一套快六層樓高的厭氧、發酵、貯氣設備,這是全台第一座由養雞場興建的沼氣發電廠,由於石安牧場養雞數量多達七十二萬隻,雞糞量足以做沼氣發電,相較一般只有三萬隻雞以下、年收入不到百萬元的業者來說,「根本不可能這麼做。」台大動科系助理教授蘇忠楨表示。

不只追求食安用雞糞發電,月省200萬電費

  過去,養雞場習慣直接曝曬雞糞,雖然方便,卻造成汙染,石安牧場則把雞糞變黃金,每天處理八十噸的雞糞,除了發電供應牧場使用,每月最多節省近兩百萬元電費,還能將多餘的電賣給台電,預估每月再多一百多萬元收入,連以往每年須花三百多萬元運送雞糞的費用,也一併省下。

  「我們想的不只是食品安全這個部分,社會責任也要兼顧,大部分業者想說,現在這樣處理(雞糞)就可以,我只是走在比較前面。」謝石泉說,之所以堅持下去,全因為比別人更早一步意識風險。

  謝文峰回憶,十多年前,當石安牧場的養雞數量只有現在十分之一時,台灣氣候受溫室效應影響越來越明顯,南部夏天開始出現近攝氏四十度高溫,一般雞平均五天只可以下四顆蛋,產量頓時只有一半,牧場每月收入下滑近三成,「真的是蛋雞變米蟲。」謝文峰說。

不只領先同業用丹麥技術,克服法規限制

  一般養雞場面對危機,多在飼料裡添加藥品,維持雞的體能,而石安牧場標榜零用藥,自然不可能採取此做法。於是,石安牧場便開始想辦法從根本解決溫室效應問題。

  想在逆境中找到機會,傳統雞糞產生的大量沼氣,就是造成溫室效應的最大元兇,如何把它回收、再利用,則是唯一解方。但其中過程,並不容易。

  工研院綠能所新能源技術組組長萬皓鵬說,台灣養雞場規模小,無法產生足夠雞糞用於發電,一般則以養牛、養豬場較常投入沼氣發電,加上雞糞偏乾,處理手續繁雜,台灣沒有提供完整設備、技術的業者,導致養雞場投資意願低,「石安是台灣第一個敢做的。」

  也因為走在業界之先,當石安牧場引進丹麥技術,準備整地,卻被政府擋了下來,「施工反而沒有那麼難,政府的阻礙更困難??。」謝石泉感嘆。

  原來,高度將近六層樓高的厭氧、發酵設備,不符合政府的都市樓高規範,只允許蓋三層樓高,如此卻無法容納石安牧場的雞糞量。

  於是,謝石泉透過農委會和各單位協商,也曾趁前行政院長江宜樺來訪時反映,仍然未果,光申請手續,就花了快一年時間,最終才得以特許方式動工。

  除了法規問題,技術也是一大難題。

  為了打造全台第一座養雞用的沼氣發電廠,把雞糞變黃金,還得經過調和、發酵、抽氣等超過十個步驟,其中,光設備高度、壁面面積大小、承受重量??,每一道工程該設定多少參數值,才能處理每日八十噸雞糞量,都是謝石泉和技術顧問反覆討論而定。「董事長還會進去(發電設備)看焊接品質,焊給人家看,說哪裡要敲掉重做。」謝文峰笑說。

  不只如此,石安牧場對環保的投入,早在十年前就可以看出。當別的養雞場連汙水處理系統都還沒蓋,它卻效法可口可樂等國際食品大廠,建立碳盤查機制,從各項電器設備,到每隻雞每天產生的碳排放量,連運送雞蛋到賣場的貨車,都需要記錄、分析,並且逐年檢討成效,統計精準到連小數點以下第四位,都不放過。

  正因為清楚認知到,農牧業靠天吃飯的宿命,梁文源說,「他們一直在想的就是如何差異化。」早年石安牧場從改善產品品質,率先引進國際設備、通過各項認證,到現在投資綠能,為的是提升品牌形象,這些印在它產品包裝上的一個個標章,正是消費者願意花兩倍價格埋單的證明。

不只擺脫汙染用碳交易權,將為台灣爭光

  從幾排雞舍起家,到現代化養雞場,如今石安牧場擺脫外界對農牧業的高汙染印象,成為正夯的綠能產業,預計明年滿載發電後,還能替場區減少七五%碳排放量。

  永遠比別人提前看到風險、做出不一樣的對策,是石安牧場的成功關鍵。剛蓋完再生綠能廠的謝石泉更透露,接下來,他還準備申請碳交易權,「未來就可以到國際交易所交易!」證明台灣小農也能為國爭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037

花億元蓋雞舍 麗園牧場搶賺60億雞糞財 第二人生》從雞蛋到廢棄物 都能把它變黃金

2016-01-04  TWM

退休國文老師許自足捲起袖子當雞農,對環保格外重視的他,意外找到另類「雞糞」商機,連馬來西亞跨國企業都找上他搭建有機發酵廠。他打算朝興櫃邁進,將環保技術帶入國際,成為另類台灣之光。

「別鬧了!吃蛋也能做環保?」沒有錯,這顆來自「麗園牧場」的雞蛋,可是獲得環保署頒發「碳標籤」的環保蛋。(編按:該標籤制度,從原料取得到廢棄物處理過程,都詳細計算二氧化碳排放量)。麗園因將雞糞百分百轉化成有機質肥料,有效減少近六成碳排放量。

只聞雞鳴聲,未聞雞屎臭,是位於高雄阿蓮區的麗園牧場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座乾淨的蛋雞牧場,旁邊連結著一座雞糞肥料廠,是牧場主人許自足投注十二年心血的結晶。

十二年前,許自足從台南一中的國文老師退休。退休前,他曾兼任大成不銹鋼投資顧問,同時也思考人生第二春。當時有朋友告訴他「土雞蛋很好賺」,只要「兩千 萬元」就足夠,於是他就賣了七千萬元股票換現金,創業當雞農,沒想到這場投資卻像是巨型吸塵器,十二年已投入近億元!

投資一座蛋雞牧場居然花掉上億元,關鍵除了牧場主人對雞舍環境的堅持,肥料處理廠才是燒錢的所在。麗園一開始就採高標準設計,水簾式密閉雞舍,不但能隔絕 候鳥等帶來的病毒傳染,也能減少臭味等環境汙染。雞籠下方設計的白色傳輸帶,隨時將七萬多隻蛋雞落下的排泄物傳送至牧場另一區,變成「有機質肥料」。這個 另類雞糞財,也是麗園的競爭力所在。

當年許自足與二姊夫侯勝發,從學習日本桶式發酵廠開始,歷經十年才逐漸調整成目前的槽式發酵廠;一般傳統堆置發酵時間約三個月,但麗園的設計只需要十七天。

這套生產設備是整個投資最燒錢的一環,許自足苦笑說:「光是前期研究,就燒了四千萬元。」

整廠輸出越南

雞糞發酵廠 賺進百萬美元因為發酵時間有效率,吸引市值高達四三○億元的馬來西亞跨國企業全利資源(QL)上門。在越南雞場養有數十萬雞隻的全利,正因雞糞問題被當局 開了張十萬美元(約三百萬元新台幣)的罰單,得知麗園處理雞糞竟然只需要十七天,如獲珍寶。從二○一三年起,麗園為全利在越南搭建兩座「雞糞發酵廠」,這 是麗園牧場的第一座整廠輸出,為它帶進約一百萬美元營收。

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新創發展部經理林家生與有榮焉表示,「台灣業者早期是幫人家耕種,現在居然能做到整廠輸出,可說是第一次!」一六年取得雞糞代處理營運許 可證照,就可以積極開發這塊業務;據了解,味全投資的福頂食品企業將成為麗園的客戶。此刻,許自足總算苦盡甘來,「看到黎明的曙光了,……快要看到了。」 因為今年麗園將首度損益兩平。

成立「經理人團隊」

環保蛋銷量 四年大增三十倍曾擔任過投資顧問的許自足,也重視數據管理,企業裡「什麼東西都要看統計數據,數字都很精準!」因此,當決定創業,他就打定主意成立「專業 經理人」團隊。麗園的工程部有八人,飼養部也有五人,他請來嘉義大學動物科學系暨研究所教授趙清賢擔任顧問,並聘用兩名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畢業生,每天 負責觀察紀錄雞隻健康,調整飼養溫度、光線。一一年,又找來曾任高雄帕莎蒂娜烘焙坊網路店長的曾麗書,擔任行銷業務部經理做品牌、網購,讓麗園的環保蛋, 從一日不超過十盒的銷量,四年內提升三十倍,每天能賣出近三百盒。

麗園產品毛利頗高,例如有機肥料高達四成毛利、紅殼雞蛋四成五,預估未來增資擴廠,營收在三年後有望翻漲到四倍,達到六億元;但要達到許自足的期望,麗園仍須擴大規模。

有意引進外部投資人的他感嘆,「迄今還得不到創投的青睞」,原因便出在麗園投資發酵廠等設備的折舊費用大,遲遲尚未獲利。隨著一六年將開始獲利,許自足笑 著表示,「我們開始要坐飛機往上。」一四年,麗園登上創櫃板,並朝向興櫃前進;許自足預計麗園的資本額能在上興櫃前達到二.五億元,還打算募資來擴建雞舍 和加蓋集貨中心。

許自足說,「台灣雞糞,一年可產生一百萬噸的有機質肥料成品,這是將近六十億元的商機啊!」他挺直背脊望向遠方,重新戴上墨鏡,指著台南高鐵附近的一塊地說:「這塊地我已經買下了,未來我還要在這邊蓋雞舍。」

撰文 / 黃家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1289

買買買!中國企業“掃購”澳新牧場

中國企業開始加速布局海外特別是澳大利亞、新西蘭農業資源。

今年年初,已擁有新西蘭兩大牧場的大康農業(002505.SZ)又發起了對澳大利亞牧場之王基德曼的要約收購,上海梅林(600073.SH)收購新西蘭肉企銀蕨牧場也在進行中。據第一財經記者粗略統計,近幾年,中國企業僅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掃購”牧場相關資源的金額就達到百億人民幣級別。

近期,大康牧業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已經深交所核準,正式更名為湖南大康國際農業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康農業”),這次更名似乎早有預謀。自2014年公司控股權發生變化以後,大康先後分別在新西蘭、澳大利亞、巴西等地收購或計劃收購當地優質的農業資源,包含2014年計劃收購的新西蘭克拉法牧場和洛岑牧場、今年年初發出要約收購邀請的澳洲牧場之王基德曼,以及近日收購的的巴西大豆玉米貿易平臺Fiagril。通過國際化並購,大康逐步淡出落後的生豬養殖業務,原有的公司發展戰略、主營業務均有了較大的變化。更名後的大康農業,將利用在全球範圍內兼並收購的農業資源。而新西蘭、澳洲是大康農業等中國企業的首選。

除了大康農業外,中國第二大食品集團光明食品集團旗下子公司上海梅林也在積極布局海外農業資源。去年9月,新西蘭最大肉類加工企業銀蕨牧場與上海梅林達成一項總價值3.11億新西蘭元(約合2.22億美元)的交易意向,由上海梅林向銀蕨牧場註資2.61億新西蘭元(約合1.87億美元)現金,獲得銀蕨牧場50%的股權,目前該交易仍在進行中。

近年來,隨著全球經濟低迷,特別是新西蘭等地一些牧場出現運營危機的情況下,給手握重金的中國“土豪”企業們“買買買”的機會。由於新西蘭、澳大利亞在農業方面具有較強優勢,在土地資源、氣候資源以及人才方面均有較大優勢,加上中國消費者對新西蘭、澳大利亞的食品更青睞,讓新西蘭、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涉足農業的企業首選的目標。

公開信息顯示,新西蘭作為乳品原料的“世界工廠”,其乳制品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中國是新西蘭最大的乳制品進口國。不過,近年來,新西蘭一些企業受制於產能過剩、打不開銷路、資金流等問題,以外部力量來輸血。例如新西蘭銀蕨牧場多年來一直受加工能力過剩和原料不足兩方面因素困擾,面臨急需現金以增加流動性等問題。

事實上,憑借新西蘭等地優質資源,加上中國本土廣闊的市場,一些提前布局新西蘭、澳洲的企業已有所斬獲。2014年7月,大康農業收購新西蘭企業紐仕蘭,並借紐仕蘭開拓液態奶業務,並進一步衍生至蛋白食品供應及服務。公司2014年5月31日披露的數據顯示,紐仕蘭乳制品銷售業務尚處於培育期,未實現營業收入。然而,大康農業2015年年報顯示,公司2015年實現利潤總額2278.82萬元,其中乳制品業務實現銷售收入3740.50萬元 ,毛利提升至1309.42萬元,毛利率更是達到35.01%。大康農業通過直接引進新西蘭原裝進口常溫牛奶,對接國內市場,進一步增厚了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

大康農業一位高層向記者表示,中國廣大的市場為中國企業“出海”提供了“保障”,以大康農業收購的紐仕蘭為例,被大康收購後,紐仕蘭加速拓展中國市場,建立了現代通路跨洋農超對接的商業模式,通過解決商超賣場等重點客戶的供應鏈難點,與其形成戰略聯盟,最大程度地提高銷售積極性。目前,除線上的京東、天貓、蘇寧雲商、1號店、本來生活等網絡平臺外,線下已覆蓋國內知名連鎖超市如百聯集團、世紀聯華、聯華超市、北京物美等1000多家門店。大康農業高層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在強化渠道的同時會按計劃加強產品研發,快速向市場投放麥盧卡蜂蜜中老年奶粉、鮮奶等新產品。

大康農業高層向記者表示,大康農業制定了以“全球資源中國市場”為核心的發展戰略,即公司以現有的養殖業務、乳制品業務、貿易業務為基礎,立足國內、放眼國際,通過並購海外優質農業產業資源、技術、品牌,打造國際化現代農產品的生產經銷商。大康農業將利用我國推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機遇和鼓勵對外投資的優良政策環境,進一步加速獲取境外優質的農業產業資源,並通過產品品牌化將全球優質資源與中國市場無縫銜接。

對於投資新西蘭肉企,上海梅林也在公告中稱,一是國家鼓勵境外投資,“走出去”整合海外優質資產;二是中國、新西蘭已簽署自貿區協議,經貿關系日益密切,加之目前人民幣與新西蘭元的匯率處於低位,拉低了新西蘭資產的整體估值,是收購的最佳時機;三是畜牧業是新西蘭的支柱產業,區位優勢明顯;此外,收購既符合國家關於推進肉類食品行業發展的規劃和行業發展趨勢,也符合光明食品集團的國際化戰略。

不過,要收購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優質農業資源並非易事,由於涉及到土地等寶貴農業資源,收購必須經過當地嚴格的法律法規監管。銀蕨牧場就在近日一份聲明中表示,因新西蘭外資審查機構要求進一步提供信息,中國企業上海梅林收購銀蕨牧場的交易延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4605

奶價下跌考驗超大牧場

處於低位的奶價正在考驗著國內超大規模牧場模式。

國內兩大原奶企業現代牧業(01117.HK)和原生態牧業(01431.HK)半年報顯示,由於奶價下跌和進口大包粉的沖擊,兩家企業遭遇上市後首度虧損。

現代牧業中報顯示,由於國內消費增長緩慢,且遭遇進口大包粉的沖擊,公司原奶對外銷售價格從4.5元/公斤跌至4元/公斤,導致公司原奶業務收入下滑。上半年公司收入22.3億元,較上年同期減少8.5%,虧損5.7億元,現金EBITDA(利息開支、稅項、折舊、攤銷及公平值變動減乳牛銷售成本產生的利潤/虧損前盈利)為6.5億元,較同期減少了24%。

原生態牧業也處在同樣的境地,公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所售原奶價格為4005元每噸,折4元/公斤,較2015年下跌12.9%。這也導致公司上半年原奶銷量上升了9%,收入卻減少5%到5.1億元,毛利減少14.2%,全年虧損1.4億元。

 

記者發現,兩家上市公司的原奶業務還保持盈利,但“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這一數據都出現了大額虧損。原生態牧業原奶銷售毛利為1.8億元,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虧損為2.6億元。現代牧業奶牛養殖部分盈利3.6億,而生物資產公平值變動減銷售成本虧損則高達5億元,而這也是兩家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

對此,記者向現代牧業投資者關系聯絡郵箱發去采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時並未獲得回複。

乳業分析師宋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關於“公平值變動減乳牛銷售成本的虧損”,行業里有一套專門的計算方式,包括了原奶價格下降所導致奶牛等生物資產估值下降,以及為了控制產能,企業將奶牛淘汰帶來的損失等。

記者了解到,行業中一般計算奶牛的公允價值的方式是,以當期的奶價乘以未來產奶總量計算而得的收入,減去未來的奶牛飼餵成本支出計算而得,因此奶價的高低對此數據影響較大。

2014年,現代牧業收入50億元,凈利潤7.63億元;隨著原奶價格不斷下跌,2015年凈利潤就下降了54.9%,為3.44億元;而到今年一季度,在2015年的基礎上又減少了75%,變成了0.6億元。原生態牧業的凈利潤也從2014年的4.2億元,回落到2015年的0.7億元。

值得註意的是,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國內奶價就進入下行通道,規模化牧場的原奶銷售價格也從5-6元/公斤的高價開始大幅回落,目前已經跌至3.7-3.8元/公斤左右。而伴隨著奶價的下滑,大規模牧場虧損面也不斷擴大。

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李勝利介紹,目前國內規模化牧場虧損面在60%左右。相比之下,大型規模化牧場的原奶出售價格遠高於市場平均水平,而其大面積虧損也引發了行業內對於大牧場模式的質疑。

2010年開始我國學習國外經驗,推行大牧場制,尤其在2013年之後,建設了大量萬頭牧場,而這也逼近了畜牧業養殖規模的極限。原本寄希望於通過規模化,降低牧場成本,但事與願違,這種超大規模牧場模式在中國有些水土不服。

宋亮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由於國內土地成本高於國外,同時苜蓿等高蛋白飼料缺乏,只能依靠進口,牧場管理經驗不足,且防疫費用較高等一系列因素導致了超大型牧場系統性成本高,而這也導致了規模不經濟。

據估算,成熟的大型牧場的生產成本是3.5元/公斤,而2013年之後新建的超大型牧場的原奶生產成本則超過3.8元/公斤。宋亮表示,國內超大型牧場一般是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如此一來,在遭遇市場環境惡化的時候,過高的成本讓新建的超大型牧場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就差的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47

置富居民保育百年牧場

2016-09-15  NM

你知不知道,一百多年前,香港曾經有一個為本地居民提供新鮮牛奶的牧場?牧場的遺址位處薄扶林置富花園附近的一片山谷,鄰近居民叫那裡「置富山谷」。一九八三年,牧場關閉後,其布局和原貌完好無缺地保留下來,裡面還孕育出珍貴古樹和一些瀕危物種。然而,這片蘊藏珍貴歷史和自然寶藏的土地,卻被「盲搶地」的梁振英政府盯上,可能快將消失於推土機前,變成一幢幢樓房。

朱凱廸競選立法會時,以「城鄉共生」、「復興農耕」作為政綱,不少人說他癡人說夢,認為香港作為一個高廈林立的國際大都會,並沒有農耕的條件。然而,香港曾經是個自給自足的城市,不論是肉類、蔬果、白米,抑或是新鮮牛奶,都是「本土製造」。

人跡罕至別有洞天

談到牛奶,就當然要有養牛的牧場。置富花園有一條街叫利牧徑,之所以得此名,就是一百三十年前,置富附近的一片山谷是一個牧場。牧場一九八三年關閉後一直空置,有市民在山谷進行了實地勘察和研究,不單尋獲昔日牛奶公司的相關文獻及歷史檔案,更發現山谷具有極高生態價值,乃瀕危物種短腳角蟾、易危物種小棘蛙及六十種遷徙鳥的棲息地,山谷內也有至少三十五棵古樹。可是,這片蘊藏珍貴歷史和自然寶藏的土地,被梁振英政府列入住宅用地項目。政府兩年前宣布計劃重建香港仔華富邨,建議在區內劃出五幅用地安置居民,其中兩幅圍繞置富山谷,和毗鄰的雞籠灣綠化地帶。若推土機一到,置富山谷的一切都會煙消雲散。為保住山谷,置富花園居民協會及南區綠化地改劃關注組上年向城規會提出申請,將置富山谷一幅約三點四公頃的住宅用地,改劃為生態古蹟公園。

乳牛牧場遠東最大

南區綠化地改劃關注組召集人仇志澄(Steve),廿一年前被薄扶林一帶的樹林環境所吸引,搬到置富花園居住。平日愛好行山的他,一直誤以為置富後方的一片山谷只是一片普通山林,直至有日與行山友閒聊,才得悉山谷的前身是牛奶公司牧場,於是他聯合一眾置富街坊,跟着這點線索追尋下去,果然發現該處別有洞天。Steve形容牛奶公司的遺址保存完整,用作儲藏象草的草廬、儲存牛奶的小屋、養牛的牛房、斜角石級、牛糞池、石砌豬欄、水槽等設施,猶如被凍結在一個世紀前的時光。熟讀歷史文獻的Steve像個說書人般,把牧場的歷史娓娓道來:「唔好以為依家牛奶係必需品,其實飲牛奶都有段古o架。」話說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香港,一支二百五十盎司的牛奶賣兩毫半,即是高級公務員日薪的十分之一,並不是人人負擔得起。如果不想付錢,你就只能在英國或荷蘭海運乳牛到港,然後在自己的花園飼養。蘇格蘭醫生白文遜(Patrick Manson)是傳染病的權威,曾獲諾貝爾醫學獎,由歐洲遠道來港工作的他,實在不習慣沒有牛奶喝的日子,更認為牛奶供應的重要性僅次於食水,於是一八八六年他決定在薄扶林開設牛奶公司牧場,並購入八十頭英國及澳洲乳牛,用以生產牛奶,乳類飲品才開始在香港普及。到二戰前高峰期,牧場養牛更逾千頭,成為當時遠東地區最大的乳牛牧場。Steve認為,牧場的存在是重要的歷史見證,標誌着香港最早期的工業發展。「難得香港有個保存得咁好嘅牧場,點解唔開放佢俾大家重溫歷史,而要剷咗佢用嚟起屋?」

古樹群生氣勢不凡

置富山谷不僅收藏了香港歷史的碎片,更孕育了不少稀有珍貴物種。有生態專家說,該處生態價值極高,甚至媲美大埔滘自然護理區。同是廿多年置富居民、自稱「植物人」的Joe是樹藝師,機緣巧合之下認識Steve,兩人一拍即合,多次結伴到置富山谷進行勘察。Joe憶述第一次進入山谷,即時被古樹群的氣勢震懾:「我相信嗰度嘅古樹密度係全香港最高。我做咗三十幾年樹木調查,從未見過密度咁高嘅古樹群。我最多最多都係見過兩棵古樹喺一個地盤出現,但呢度有三十幾棵。」記者曾親訪置富山谷,最令人難忘的一幕,是看見古樹的盤根與牧場的古蹟互相交纏,偌大蒼翠的樹木群長於古老石牆之上,恍似在訴說着城市與自然之間不可分割的關係。Joe又分享說,有一晚他與Steve等一行幾人夜探山谷,突然聽到一種奇特的動物叫聲,循着聲音搜索,竟在河溪邊發現了瀕危的短腳角蟾。值得一提的,是短腳角蟾為香港原生物種,一旦在香港絕跡,即意味在全世界絕跡。另外,關注組提出的申請書提到,山谷不單有多達三十五棵達古樹標準的細葉榕,還有八棵受保護的廣東紫薇。除了短腳角蟾,生物專家也在山谷發現了易危物種小棘蛙及六十種遷徙鳥的蹤跡。

另類規劃專家襄助

這是香港首次有居民組織向城規會遞交改劃土地用途的申請,及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出評級申請,作為組織者的Steve坦言過程並不容易。一來政府一直予以冷淡態度,即使他們召開記者會,政府也是不聞不問;二來他們只是一般市民,要憑一己之力做好搜集數據、撰寫專業分析、作出評估、給予建議、整理龐大資料等工作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幸得生態學家、保育建築的專家、歷史學家、攝影師等街坊朋友的協助,整份報告書最終得以完成。候任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立法會議員姚松炎也是置富人,對於置富居民入紙城規會一事,姚一直鼎力相助:「置富山谷不單只係香港嘅寶藏,更加係世界嘅珍貴遺產,所以必須要保護。」早於去年,姚已就房屋署關於華富邨重建的文件,初步制定出一個替代方案:「當時我透過我自己嘅學術研究同專業經驗,分析出只要用區內嘅棕土就已經足夠重建華富邨,而且可以俾居民原地安置。」其後,姚松炎在地區發表方案,獲居民熱烈支持,於是便拿着民意授權約見房屋署高級官員:「當時有十個官員一齊見,清楚咁樣交代咗替代方案,但係佢哋就話唔關佢哋事,因為依家其他部門做緊可行性研究,所以唔關佢哋事。咁我約其他嘅部門,佢哋都話唔關佢哋事。」

部門卸責閉門立諫

政府部門互相卸責,姚在無可奈何之下建議關注組居民去信城規會修改土地用途,及向古物古蹟辦事處遞交牛奶公司牧場古蹟評級申請。九月五日,姚松炎成功當選立法會議員,他透露當選後第一件事就是就該議題約見運輸及房屋局長和房屋署署長,惟兩邊都拒絕與他見面。姚批評政府不願意聆聽民意,閉門立諫:「之前原本係想同政府直接展開討論,一段咁珍貴嘅地段應該要保育係人都會同意,又有替代方案,而且居民都同意,又可以增加到一定數量嘅居屋,其實係三贏。政府拒絕與民間溝通,連候任立法會議員嘅約見都全面拒絕,一種拒絕與民共議嘅態度,其實係會導致香港撕裂。」姚認為保育置富山谷有三重意義,第一,不論是古蹟還是古樹都是寶藏,它們不屬於這一代人,若這一代執意剷除這些寶藏,下一代人就要承受苦果;第二,山谷的生物多樣性高,當國際各界都在談生態保育,香港不應反其道而行;第三,保留綠化地帶能有效紓緩熱島效應,減少惡劣天氣及傳染病的傳播,改善城市人的生活。該申請現時正作公眾諮詢,諮詢期將於本月十七日結束。關注組成員連日來都有到處收集市民簽名,冀收集民意並向政府上達。

置富山谷今昔

一八八六年,牛奶公司牧場落成,最高峰時飼養逾千隻牛,並於薄扶林山頭放牧。其後,政府開始發展薄扶林一帶,華富邨、置富花園等住宅相繼落成,直至一九八三年,牧場關閉,原址一直空置。至今,牧場已被植被覆蓋,隱沒於山林間。

保育與發展不能共存?

關注組召集人 Steve人同自然應該天人合一,和諧相處,人類應該取之有道。

關注組成員 Danny屋可以重建,但珍貴資源一旦消失就唔可以重建。

關注組成員 Joe人一定要尊重大自然,樹木比人類早於地球上生活,人類唔尊重佢,就要承受苦果。

關注組成員 梁先生人唔好以為自己係萬物之靈就大晒,咁只會搞到地球愈嚟愈差。

姚松炎人同自然共生相繫,一直都係人類自己分咗條線離開自然。你試諗吓你可唔可以喺冇咗自己嘅環境生存?人冇可能同大自然脫離,繼續破壞生態,子孫就會滅絕。

撰文:張馨文、黃偉恆攝影:翁少陽攝錄:鄒潔珊[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39

澳洲女首富攜手中企競購澳洲大片牧場 面積超愛爾蘭國土

10月10日消息,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澳大利亞女首富萊因哈特(GinaRinehart)與一家中國公司攜手,出價3.65億澳元(約合2.77億美元)競購基德曼公司(Kidman & Co)位於澳洲的大片牧場。這家牧場經營公司的收購提議須得到監管部門和澳大利亞國庫部長莫里森的批準。而今年早些時候,莫里森否決一家中國企業集團牽頭財團對基德曼的收購。

萊因哈特旗下漢考克勘探公司周日公告稱已與達成協議,將控制基德曼公司67%的股份,其余33%由上海中房置業有限公司持有。中房置業曾參加先前收購未果的財團。

基德曼公司在公告中表示,上述交易的前提條件是該公司Creekstation牧場和Peake物業另行出售給其它感興趣的澳方公司,所得收益將由基德曼留存。漢考克勘探公司與中房置業通過在澳合資公司Australian Outback Beef收購基德曼其余部分。

此次競購目標基德曼公司在澳大利亞擁有10萬平方公里牧場,相當於全國面積的1.3%左右,面積超過愛爾蘭國土。此前一家中國財團曾兩次競投這塊土地,均遭到澳大利亞政府拒絕,部分原因是廣袤的安娜溪養牛場(Anna Creek)位於導彈射程內,關系到國家安全問題。

Australian Outback Beef的要約取決於能否獲得澳大利亞政府對外國投資的批準,以及基德曼公司能否單獨處置安娜溪養牛場,其面積占該公司控制土地近四分之一。

各家公司表示,該交易還須獲得牧場所在各州的批準和中國政府的首肯。同時交易各方表示,基德曼公司已經同意,如果該公司接受其他競爭方的收購提議,某些情況下其將向漢考克勘探公司和中房置業支付380萬澳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798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