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滬港通試點正式開通不足一周,離岸人民幣需求繼續猛增。為應對滬港通帶來的巨大需求,多家香港當地銀行以高息攬儲,六個月內人民幣存款利率翻了兩倍多。
因滬港通涉及跨境資金調配和港幣兌換人民幣,香港銀行紛紛推出存款優惠。恒生銀行推出年利率高達6.38厘的一周人民幣存款優惠,起存金額為人民幣2萬元。匯豐提供的一周人民幣存款年利率為6.5厘。中信銀行國際、匯豐銀行、大新銀行都推出1個月的定存優惠,年利率分別高達4.5厘、4厘和3.8厘。據彭博統計,離岸人民幣三個月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由今年5月9日的1.6%升至3.99%。
據中新社報道,永隆銀行存款部主管龔誌明表示,香港銀行業早已為滬港通準備人民幣資金,從10月起人民幣存款利率開始上調,平均升幅有70至80個基點,增幅較大。
龔誌明昨日接受彭博采訪時解釋,大家都在期待下周滬港通啟動,這就是香港銀行開始上調人民幣存款利率的原因。他說:“人民幣存款業務是每家銀行都試圖開拓的,因為有很大的開發空間。”
前日中國證監會公布,本月17日將開通滬港通試點。該項目允許每日跨境交易總額高達人民幣235億元(約合38億美元)。港交所總裁李小加本月7日曾表示,未來可能有七八萬億美元流入A股。渣打銀行預計,滬港通開通後,香港每日的離岸人民幣需求可能高達20億元。
除了滬港通因素,龔誌明認為,人民幣存款更有吸引力還因為,市場憧憬放寬香港每人每日兩萬元人民幣兌換上限,而且人民幣近來重拾升值步伐。
彭博統計發現,今年下半年至今,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1.3%,人民幣成為表現最佳的亞洲交易活躍貨幣。
另外,渣打銀行本月10日報告提到,中國財政部下周將在港發售人民幣120億元債券,這將加劇人民幣供應短缺。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近日,多家香港地區的銀行因離岸人民幣資金池充裕,紛紛調降了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這意味著香港地區銀行業攬儲大戰暫告段落。
4月28日,中銀香港將一年期人民幣定存利率由3.5%下調至2.9%,跌破3%大關,這已經是其自4月10日以來第七次下調人民幣定存利率。實際上4月份已有包括渣打銀行等發鈔行在內的8家香港銀行全面下調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降幅普遍在0.20~0.25個百分點,而香港永隆銀行也表示,最快將於下周下調高達4%的存款利率。
“由於內地最近一段時間幾次降息、降準,貨幣供給充裕,加上人民幣貶值預期減弱,銀行不再需要像2月份那時候通過高息吸引人民幣存款,預計香港地區人民幣存款利率在短期內仍會繼續下調。”某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在多家銀行宣布降低人民幣存款利率後,目前人民幣定期存款利率仍維持在4%的香港銀行共計11家。以1個月、3個月、半年及一年期期限來看,永隆銀行、大新銀行和東亞銀行在同期存款利率排行中分列前三位。“東亞銀行門檻相對寬松,100萬元人民幣即可獲得超過4%的定存利息,而永隆銀行和大新銀行都要指定理財戶及新資金等附帶條件。”業內人士說。
其實在去年底以來的一段時間內,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流動性出現過緊張的狀態,離岸人民幣拆借利率逐漸走高,香港銀行間人民幣存款的爭奪戰便開始不斷升溫。
從去年11月份開始,滬港通的開通加大了香港地區對於人民幣的需求,同月,實施了十多年的香港居民每日2萬元人民幣兌換上限也隨即撤銷,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曾表示,取消香港居民兌換人民幣的每日兌換上限限制後,不但可便利香港居民參與滬港通以及各種人民幣的金融交易,同時可進一步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地位。僅去年11月份,中銀香港的人民幣兌換量較平時飆升大約4倍。
3月31日,香港金融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2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環比下降0.86%,至9729.95億元,繼去年12月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後,連續兩個月下降。而隨著今年一季度由於香港人民幣資金池緊張,令人民幣存款利率升高至4%以上。
“4%的定存利率算是一個‘非正常高’的水平了。現在企業貸款息率也不過約4%,但人民幣存息卻一度高達4.5%,即使現在回落至3.5%左右也算是較為理性的水平,但凈息差仍然偏窄。”上海商業銀行執行副總裁兼產品拓展處總監陳誌偉表示。
對於近期香港人民幣存款利率是否會下調到3%以下水平,陳誌偉認為,要視未來離岸人民幣資金池情況來定,“預計人民幣存款利率未來或仍有下降空間,但跌穿3%的機會不大,估計將介於3%至3.5%之間。”
目前市場普遍預期中國央行在未來3至6個月仍有機會降息和降準。中信證券近日發布的2015年二季度宏觀經濟展望報告表示,在總需求面臨下行壓力等情況下,今年二季度或將出現降準、降息各一次。
報告顯示,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央行對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再貸款,或者對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政策性再貸款,以支持具有公共品性質的基礎設施投資,可以部分彌補地方財政壓力對基建投資的影響。
星展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內地降息降準預期上升,加上香港的銀行目前人民幣資金出路有限,銀行沒有即時的人民幣資金需求,同時市場對人民幣貶值的預期有所放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