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 懶人授權法一年省下七十六天

2011-1-31  TWM




旗下營運十個品牌,兩岸總共有一六五家店的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如何不被時間追著跑,反過來駕馭時間,讓自己「分身有術」?

撰文‧林孟儀

和你我一樣,一天只有二十四小時,但旗下營運十個餐飲品牌,兩岸總共有一百六十五家店,去年創七十.六億元營收的台灣最大餐飲集團總舵手——王品集團董事長戴勝益,如何不被時間追著跑,反過來駕馭時間,讓自己「分身有術」?

前一年就填妥來年行事曆

從背包裡掏出最潮的i-Pad和一本再尋常不過的長方形年曆記事本,這就是戴勝益管理時間的兩大法寶,尤其是便於隨身攜帶和翻閱的記事本。令人驚訝的是,日子不過剛進入二○一一年,戴勝益已經用鉛筆,將行程從今年一月開始,一路填到了年底!

「你看,我去年十一月就填滿了。」戴勝益笑說,「反正先填先贏,填下去就不能變了!」他填好後交給祕書備份,再拿給各品牌總經理、副總填下各部門時間表,集團一年的行事曆便大致底定。

翻開這戴勝益隨身攜帶的記事本,包含了公司例行的年度大活動,以及私人的圓夢計畫和旅遊行程。隨手翻到三月二十八日,戴勝益要帶公司的高階主管去爬聖母峰基地營;五月十六、十七日,王品開股東會;十一月二十六日到十二月四日,整整九天的時間,戴勝益自己要去登百嶽。

「春天有梅雨,夏天有颱風,我一進山區都要七、八天,所以都是秋天、冬天才登百嶽。」戴勝益解釋。這段時間先排上行事曆,公司副總級以上幹部,屆時就沒人會白目地打手機找他。

年度、例行的大活動時間敲定了,戴勝益又有什麼妙招避開高階經理人普遍面臨「會會相連到天邊」的困擾?

王品集團內部有一份《行事曆編定準則》,約莫三十條規定,包括每一季集團都會召開總部會議,每個月的第二個周二早上必須開「聯合月會」,店長、主廚以上幹部共二百多人都得參加。

每周五一整天,從上午九點開始,則固定召開集團「中常會」,各品牌協理、總監、副總、總經理和戴勝益共二十三人參加,有時加上對岸十二名高幹一起視訊。

會議週期井然有序,至於外界邀約的演講行程,戴勝益交代祕書,每月以接兩場為上限,每周則最多安排二次媒體訪問。

開會話講超時要罰錢

「開會的控制,我們時間都用得剛剛好,多一分鐘就罰一百元。」戴勝益舉例,開聯合月會時,他在上、下半場會議只能各致詞三十分鐘;所有與會人員也都有致詞的時間規範,皆不得超時,每超過一分鐘罰一百元,以此類推。

為 了避免議而不決,會後生出更多會議,戴勝益規定,大家討論完議題後,要依具體的解決方案進行投票表決,並當場唱票、開票。同時戴勝益保留五%的否決權,去 年他提案女性員工請生理假,可免醫生證明,打電話告知主管即可;經與會主管們二輪投票不過,第三次他動用否決權,強行通過提案!

時間拉長來看,一般企業都有「三一Q」,也就是所謂三年、一年和每季計畫;但是戴勝益將王品的營運時間表,多加了三十年和十五年計畫,延長為「三十、十五、三、一、Q」。

他 認為,企業如此,個人時間管理亦然,唯有將短中長期的人生目標和時間表寫下來,付諸文字,具體的配套細項才會跟進,「有填了,你就會有計畫!」未來三十 年,王品要有六十個餐飲品牌、一萬家店,而戴勝益自己則計畫爬完台灣三千公尺以上的百嶽。「我現在爬了五十三座,再十二年要完成,十年來,我也已經遊歷了 一○四國了!」戴勝益喜孜孜地算著。

以企業計畫為優先,戴勝益也不偏廢人生夢想;推動員工進修「三百」學分——登百嶽、遊百國、一年吃百家餐廳的他,帶頭用行動證明,任重道遠如他,就是三百學分的最佳實踐者。

三百個學分是怎麼抽空修來的?十多年來,每個月戴勝益都保留一半的時間給自己,也就是說,有十五天不進公司。

「一定要保留給自己思考的時間,我每天至少有五個鐘頭是獨立思考的時間,什麼事都不做。」戴勝益語出驚人地說。

但 究竟哪來的五小時呢?「我光是洗澡每天就二小時,早上晚上都泡澡一小時,其他就是去店裡喝咖啡、看書。當CEO的人,不能太過忙碌!」集團一百多家店,就 是戴勝益用餐、喝咖啡的好去處,不過他強調並非刻意巡店,每家店一年平均才去一次。戴勝益與店裡每位員工握完手、感謝完員工的辛勞之後,就趕快坐下來點 餐、喝咖啡,不敢亂走動,「廁所沒衛生紙、很髒,我會忍住不講,因為那是總經理的事,不是董事長的事。」「除非問題很嚴重,我才會打電話給主管。」戴勝益 認為,如果插手管事,「總經理就不會發揮他們該做的事啊!他們覺得這是董事長的事,萬一管了,還會覺得侵害到我的權益啊。這樣的老闆,當他不在公司的時 候,公司就垮了,因為他沒有授權,讓該部門的人去做事。你看我這麼忍,我們公司也沒有更壞啊!」充分授權,就是戴勝益每天能空出五小時給自己的祕密,一年 下來,上班時間就累積出七十六天的空檔,加上周休二日,算算一年還真的有一半屬於自己的時間!

「其實每天打到我手機來的電話如果超過十通,就要注意了,就表示授權不夠了。」他衡量授權程度的那把尺,竟是手機來電通數。

拉起重重警戒線,戴勝益確保自己充分授權,也從未發生因太過忙碌,而時間軋不過來的狀況。「我一直很有效率,我想懶惰是成為老闆的必備條件之一,因為懶惰的人比較會授權!」戴勝益不減幽默本性笑說。

有自信就會希望自己更空閒「有自信的人,希望自己越閒越好;沒有自信的主管,才會設計事事都得先來向他請示之後,才可以執行的制度。」聽到有企業執行長連員工的識別證有沒有掛好都要管,他不禁有感而發。

戴勝益也指出,職位不同,時間分配理應不同。他認為,董事長九成時間該用在開會、領導指揮,一成做執行工作。到了總經理,比例變成八二比,區經理則是七三比,店長六四比,到了工讀生,當然就是零比一百。「沒有效率的老闆,都是因為自己太雞婆啦!」戴勝益不禁笑說。

就是靠著招招獨到的懶人授權法,讓王品集團「首腦」戴勝益,巧妙智取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每天抽出五小時空檔,一年省下七十六個上班日,放空思考去!

戴勝益

出生:1953年

現職:王品集團董事長

經歷:10次創業失敗,1993年開設王品牛排館,第11

次創業成功

學歷:台大中文系

一日行程

06:00 起床運動,走一萬步08:30 至聯合月會會場

09:30 開聯合月會

13:00 搭高鐵至台北14:30 辦公室批閱公文18:00 至各店鋪與同仁寒暄打氣

善用時間小撇步:

1. 外界邀約的演講行程,每月以接兩場為上限,每周則最多安排二次媒體訪問。

2. 按集團《行事曆編定準則》規定例行會議時間,會中規範致詞時間,超時每分鐘罰100元。

3. 每天必定抽出5小時空檔留給自己,閱讀或放空思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67

如何授權 讓二軍變一軍

2011-6-13  TWM




西方的管理思維,授權是發展經理人能力的途徑,成功的授權可擴大老闆經營能量與績效表現。但東方的管理思維則較採取相對的看法,只有得到老闆信任的人,甚至是要「自己人」,才會得到實質授權。前一篇我們討論了老闆的角色與經營思維,接下來要探討如何藉授權來培養人才?

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李吉仁(以下簡稱李):全聯福利中心近年擴張的速度相當快,店長與管理幹部的能力與素質,一定是成長的重要環節。你如何看待授權?

全聯福利中心董事長林敏雄(以下簡稱林):用人就是信用,反而責任全部給他,他要自己搞定,他的責任心更重。

比如說,現在要開一間店,開發部或工程課來遞契約、發包,給我蓋一個簡單的印鑑,他就可以決定去做了,也不要發包啊。我們一年開的新店、還有改裝,有一百間,一間花一千二百萬,一年就要花十二億了。一個開發部的副理就搞定,我們也從來不會懷疑他亂做。

有的大公司要開一間店,要先有一張圖,叫三家來標,標了以後才施工,這是標準作業啊。可是他們發包時,我已做好了(笑)。他們說,這不對,他們那個才是正統的。

授權範圍該給多大?

李:你的哲學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林:對每個主管的信任因人而異,原則上,單位主管我直接就授權,只要他吃得下,我就全部授權,他不行了再說。他(如果)覺得我給他授權太大,他會來跟我說不要。

這個授權真的是一點一滴。剛開始,我一個(策略)主軸下去,我就是要開店,你趕快幫我擴大,命令只能給一個,其他如果你跟他說太多,模糊焦點很恐怖的。慢慢等他們能力趕得上的時候,再來加速度,剛開始你不能要求這麼多。

李:所以你在等他們成長,再逐步授權?

林:我們一起成長(笑)。

李:聽說員工在犯錯時,你就算知道,也不見得馬上會提醒,而是會等他自己改?

林:剛開始我怕他們(主管)不下決定啦。但就是說這一分、兩分失敗,我還承受得了。說實在,這個東西(零售業)犯錯,(損失)金額也不大啦,都是負擔得起,幹嘛什麼都跟他講?有時你不是很在意,就放得比較開。

李:授權範圍呢?怎麼決定?看能力、還是信不信任?

林:其實我是反方向啦,先授權,他不行了,再來修正。

李:反過來講,當你敢放心授權,搞不好他們成長更快?

林:教授你講的是對的。考驗通過了,人能力就不一樣。 做最後一個蓋章的人,他們會很謹慎。當你簽名簽一排,你會想, 「我上面還有人,」這個決定他就不會這麼謹慎。所以說,他們成長速度是很快的。

李:對全聯來講,有幾個情況是同時發生的,第一,你規模成長很快,十三年從六十家成長近十倍,需要大量人才;第二,雖然這樣講有點……,開始你可能不是外 界認定的一軍,因你是從別人那裡接過來的(前身為中華民國合作社聯合社,一九八八年林敏雄接手經營)。養成這個團隊,你如何將二軍帶成一軍?

林:其實變革很大的時候,該凸顯的人馬上就會跳出來。

剛開始,我要組團隊,也曾嘗試外來的(從外商體系挖角),可是他們都較求近利;我的想法是說,開始一定會虧錢,但前端售價絕對不能漲。

現在這個團隊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才」。我現在的幹部就是從我接全聯以來一千多個人裡面培養下來的。

先有人還是先有店?

你(規模)要衝這麼快,教育中心沒成立,人才是培養不起來的。所以,北、中、南都開教育中心,一方面是培養人,另一方面拓點。

一下子要開這麼多點,你這個店經理怎麼產生?一定要教育。他從基層做起,取得準店經理資格,如果在附近,需要再開店,那我就劃給他,「因為你取得店經理的資格,要以你為主力找店。」自己找的店,自己做店長,他一定會盡力。要先有這個人,再有這個店。

李:這做法似乎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樣,通常選店都是公司總部來選,因為要做有系統的評估,地點、動線、運輸、市場到底有多大……,而你是將這些事都交給店長去做?

林:其實這個店找到後,總部的人還是要去評估。我的意思是,我把責任交給店長。

鄉下就找嘸好人才?

李:組織還小時,或許可靠信任程度判斷,可是當組織越來越大,你要如何選對幹部?

林:當你要爭取區經理時,一定是從店經理抓上來。教育訓練時,地方給你的風評,還有每年考績(都要考慮)……。最後,這個人站出去,大家都沒有聲音就表示這個人對了;如果聲音很多,可能這個人不好。

這個團隊跟我有革命感情,從軍公教中心到現在七千五百人,我沒裁過員。做人,「人情」、「義理」這兩個你給它框住,再來發展企業就會較順啦。要是像外國人沒有感情,一腳把他踢開(裁員),這不是做人的道理。

當我退休的時候,大部分的(股份)我會轉到基金會去,那是我弟弟(蔡慶祥)的,是他把這裡的底打好的。這個流通事業做全省人的生意,如果再加上愛心,就會更穩固。

(但)兒子不能做總經理,我一直希望經營團隊有人可帶頭,這位置是專業經理人的。

李:這一點全公司都知道?

林:大家都知道。有個台灣知名企業,第二代就有七個兄弟,現在第三代進去了,所有的部門都是同一個姓,這個企業就會一直沒落下去。

這不是我最賺錢的事業,但我常告訴人家, 能創造一個全聯,我很有成就感!

管理精華

不同於西方企業管理觀念,東方企業組織裡的人際關係,除了專業從屬關係外,通常還帶有人情義理的元素,因此,老闆不會動輒以裁員解決經營困境,但同時也特 別重視信任關係,而信任的程度不僅需要時間的積累,更是跟老闆對績效與行為的主觀認知有密切的關係,屬下的行為便在期盼信任中被塑造。

林董事長的管理哲學雖然也重視信任,但卻懂得在可承擔風險的範圍內,選擇放手給原是二軍的團隊經營,鼓勵他們在所負責的區域中積極展店,發揮創業成長動能,使屬下能在歷練與磨練中提升能力,從而打敗外商同業,創造一軍的戰果。

【延伸閱讀】全聯福利中心老闆養才學擴大超市版圖,打造本土軍團

'98~'03年事件:接手中華民國合作社聯合社,成立全聯福利中心養才策略:1.留下本土人才,承接原經營團隊為企業成長骨幹2.向外商尋才,進入高階經營團隊並獲得經營知識3.建北中南教育中心,從第一線培養人才

'04年事件:購併楊聯社養才策略:1.將楊聯社22家據點人員融入既有團隊2.採在地人才、在地擴點,以及鄉村包圍城市等策略

'06年事件:購併善美超市養才策略:1.獲得日系超商經營人才2.聘雇日籍顧問,取得日系超商生鮮經營知識

'07年事件:承接台北農產超市營業據點養才策略:1.團隊加入後員工達4千人,穩定後台作業人力2.先有人再有店策略奏效, 隔年店數增至500家

說明:全聯社的本土在地團隊是以「鄉村包圍都市」策略成功打敗外商競爭對手為前提,然而激勵這個團隊士氣的關鍵因素,並不是誘人的薪資或分紅,而是組織內的信任氛圍,以及高速成長帶來的未來性。

裁員比率0%林敏雄認為人情義理比外商講的裁員綜效更有道理,如果不適應的人就會自動離開,不應該裁員。

80%經理人團隊是女性與競爭對手相比完全相反的比率。由於第一線工作特別適合有耐心的女性,而即使是部分工時,第一線工作人員也有機會成為店長,甚至再往上晉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7

如何授權 讓二軍變一軍

宏碁眥]務連三爆 戳破零庫存神話



今年才剛過完一半,宏碁王振堂已經第三次失信於投資人了。

六月一日,宏碁出新聞稿,坦承泛歐地區通路庫存和應收帳款過高,一次認列一億五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三億元)虧損,這相當去年二成八獲利,繼前兩次調降財測後,宏碁再一次爆出讓人傻眼的消息。

諷刺的是,過去宏碁零庫存管理自豪,現在卻反被庫存燙傷。

地震的震央位於占宏碁半來源的歐洲,發生問題的國家之一義大利還是前總經理蔣凡可‧蘭奇(Gianfranco Lanci)的地盤;蘭奇這塊「大石頭」搬開後,卻揭開了銷售量六年成長十倍的背後,「塞貨」所創造出來的業績,並不能讓宏碁高枕無憂。

塞貨塞到賣不出去經銷庫存激增,超標三倍

過去,這種「塞貨」銷售做法是業界的公開秘密,或稱為「sale-in」(強力銷售),曾經是宏碁眭瑰穨Q方程式。而這個方程式過去在蘭奇手上運作,如今蘭奇走了,才讓宏碁盓颽搚M楚方程式背後的真相。

宏碁每年都會派稽核團隊到歐洲查核,今年剛好輪到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一到當地,得到讓稽核團隊臉色慘白的數字,光是在流通業者手中就有九十天的庫存,一位ODM(組裝設計)業者估算「正常水準約在二到四週,九十天是超出正常水準三倍的數字。」

「有庫存不意外,但是金額這麼大,很意外,」一位下游硬體分析師指出。

宏碁總經理蘭奇的名言是「no magic only basic」(沒有魔法,只有基本功), basic就是指宏碁硈z過資訊系統清楚掌握歐洲十幾個國家經銷商的庫存,把放在宏碁皉萛a的庫存降到最低,避免庫存跌價風險;其二,既然貨在經銷商手 上,就轉變成賣出去的營收、市占和財報數字。

這樣的做法唯一的風險是賣不出去,通路庫存過高;如有碰到這樣情況,宏碁砦L去的做法則是靠著犧牲自家獲利,降價銷售,刺激消費需求,讓經銷商願意幫宏碁眴I貨。

讓利,讓宏碁經銷商的貨架上占有和惠普一樣的位置和空間,靠著這套方法,宏碁眯M惠普稱霸南歐市占率,合計約七成,也讓蘭奇創造出了宏碁砦L去六年成長十倍的魔術銷售數字。

「換掉蘭奇之前,JT(指王振堂)原本以為對公司狀況掌握度有九成,但是連著發生問題,後來發現自己的掌握度只有五成,」一位長期觀察宏碁眭漸~資分析師推測。

降價戲法也玩不通iPad便宜、歐洲消費力縮

讓魔法消失的咒語就是賈伯斯手上的iPad,一台iPad六百二十九美元(Wi-Fi+3G 16G價格),價格比一台筆電平均六百五十美元低。

再加上歐洲因為歐債風暴,重災區西班牙和葡萄牙PC消費力大減,然而,為了讓宏碁硉n頂,蘭奇仍採取「強力銷售」經銷商策略。

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認為,「去年PC的價格彈性消失,降價你也賣不出去。」

這解釋了這次,為何降價戲法玩不通,宏碁硉L法藉由降價幫經銷商消除庫存。

雖然盡量降低自家庫存壓力,但去年財報也透露出端倪,去年第二季庫存單季增加一八%,到新台幣六百零四億元,幾乎是資本額的兩倍多,如果一半庫存算是筆記型電腦,以單價六百五十美元計算,至少塞了一百六十萬台筆電在庫存,約占宏碁年出貨量三.五%。

魔法消失,追逐第一名不可得,僅剩下四十三億元的損失這個事實。

王振堂在今年第一季法說會時,再次解釋換掉蘭奇的理由:「前執行長蘭奇以出貨最大量為最高指導原則,已經讓公司營運偏離正軌,也傷害了長期發展根基,」現在聽起來似乎是預告自己的擔憂。

「董事會開會所有數字都會攤在眼前,我不相信,宏碁皏x灣管理階層真的完全不知道歐洲可能有狀況,」一位資深外資分析師指出。

宏碁稱,「沒確實稽核是我們的錯,但是大家以前心裡也有疑惑,只是過去歐洲有個強人,沒人敢問。」

虧損消息傳出之後,王振堂率先提出董事會成員今年薪水對半砍,連員工分紅也都打了六折,責任由全公司共同承擔。

政大科管所教授李仁芳一語道出宏碁:這只反應一件事,以前筆電是大宗商品,差異不大,是流通力大於產品力的時代,宏碁以和經銷商合作一起低價搶錢,不過,iPad出來後,流通力之戰轉回產品力之戰。

最後他補上一句,「至少宏碁回到正確的軌道上。」

一位內部人士認為「以前也有這次所謂的『異常』狀況,但是不會像這次激烈手段一次認列。」王振堂選擇一次認列,也頗有讓宏碁眲撅憮娃m,一次清除新團隊的包袱。

謝宗文認為,必須觀察到年底,宏碁是否有新產品出來,才有可能重新獲得投資人青睞。

宏碁新團隊將一改過去「強力銷售」經銷商策略,改由用產品力拉動(pull)消費需求,內部稱由「sale-in改為pull策略」。

新總經理翁建仁在上季法說會指出,研發費用會從過去占營收○‧三%拉高到一‧二%,雖然大幅增加三倍,只是這個比重仍低於對手華碩的二‧三%,是否真能堅定決心再造宏碁痋A外界都等著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68

聯通電子渠道進軍C2C領域 網上設授權代理店

http://www.chuangyejia.com/norm.php?id=2849&PHPSESSID=08be387289b471286730fde1a10db9ac

  

       鳳凰網科技訊 9月9日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在月收入達到20億元之際,中國聯通電子渠道將拓展一種新模式,將代理商模式引入到網上銷售中,由聯通省級公司招募網上銷售代理商,類似於「網上的合作營業廳」,這將是聯通銷售渠道的一種新變革。

  此前,作為中國聯通電子渠道試驗田的廣東聯通已經開通了聯通首家淘寶網旗艦店(gd10010.tmall.com),截止9月8日,該旗艦店總頁面瀏覽量突破了150萬,訪客人數突破43萬,同類店舖排行榜始終位居第一。

  另外,在淘寶網上,「廣東聯通淘寶特約授權店」 http://unigd.taobao.com/已上線,流量排名列同類店舖第七位。據悉,這應該就是聯通電子渠道改革的一個樣板,即聯通在電子渠道中 引入分銷模式,招募C2C賣家一起來銷售聯通3G手機終端以及語音套餐。

  目前,聯通自有營業廳、合作營業廳有2萬多個,但3G時代,在移動互聯網高速發展的大產業背景下,聯通認為,加大力度研究和加快構建互聯網的銷售服務一體化模式。

  據悉,聯通內部會議中已提出未來電子渠道有兩種模式,一種是自有電子商務的模式,主要是圍繞中國聯通10010.com官方商城為核心,並將觸角延伸到淘寶商城和騰訊拍拍商城;

  另一種則是網絡聯盟合作模式,網絡聯盟主要是聯合大、中、小網站來共同推動聯通3G的發展,目前加盟網絡聯盟體系的合作夥伴包括新浪商城、京東 商城、UCWEB、IT世界網、太平洋IT商城、IT168等國內知名的電子商務企業及門戶網站,以及2000多家中小網站和社會能人。

  廣東聯通表示,其淘寶官方旗艦店還將有更多促銷優惠措施推出:如選購廣州3G號碼,預存200最高贈1000元話費+600M本地流量包;選購 東莞3G號碼,存200最高送600元話費+600M本地流量包+50元限量充值卡+4G U盤;選購佛山3G本地極速上網卡套包(含上網費、uism卡、7.2M上網卡終端),前100名最低7折優惠至400元包郵價,含300元上網費、7G 本地流量和2G全國漫遊流量,如果額外再加200元,還送300上網費,本地及全國漫遊流量再翻倍。

  據悉,今年聯通電子渠道的發展目標為交易額達到240億元,使用用戶數突破8000萬戶,定製業務量達到2500萬筆。截至今年6月,聯通企業 門戶使用用戶數突破7400萬戶,日均PV訪問量突破1000萬次,月最高營業額突破20億元,日最高營業額突破9855萬。截止今年8月,中國聯通網上 營業廳單月營業額達到20.9億元。(來源:鳳凰網科技 作者:王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55

標題華宇李森田之子 搶下「賽德克巴萊」3D預告片製作授權兔將 隱身在台大校園的動畫新星

2011-9-5  TWM




一家資本額不過五千萬的動畫公 司,技術實力卻獲得導演魏德聖的青睞,還吸引好萊塢片商,捧著3D電影轉換合約找上門,它就是台灣3D動畫新星——兔將。

撰 文‧林宏文

隱身在台大校園裡的一個實驗室,一家成立不過半年的公司,獲得魏德聖等當紅導演青睞,獨家拿下「賽德克巴萊」、「痞子英雄」、 「殺手歐陽盆栽」等國內最夯電影的3D預告片製作授權,甚至還讓好萊塢導演都找上門,連科技大廠台達電進軍3D投影機市場也找它合作開發技術,它是台灣新 崛起的3D動畫新星——兔將。

走在台大校園裡,喊得出名字的企業捐贈大樓,比比皆是,但令人意外的是,兔將的技術研發、美術製作部門,甚至 一間小型電影院,就坐落在資工系所使用的「德田館」頂樓,要深入裡頭,還得通過層層關卡,外加指紋辨識管制,可見其門禁之森嚴。

兔將會把研 發中心設在這裡,除了研發團隊一字排開,三位創辦人李昭樺、廖偉凱、林祐平都是資訊工程博士出身,頂著劍橋博士光環,僅三十六歲的李昭樺,是華宇電腦董事 長李森田的兒子,而「德田館」正是李森田捐贈給台大資工系所的系館。

再進修,苦心攻讀劍橋博士李昭樺有位富爸爸,但他卻寧願自己打拚,大學 畢業那年,李昭樺拒絕父親豐厚羽翼的保護,未進入華宇集團,反而憑著他對動畫產業滿腔熱血,開啟他的創業之路。

李昭樺創業之初,並非一帆風 順,他曾悶頭開了一家動畫公司,但欠缺技術與相關知識,所以第一次創業並不成功,因而起了再進修的念頭。

有一次,李昭樺聽一位南加大教授的 演講,談到很多遊戲製作的新技術,「結果,教授講的東西,很多我都聽不懂。」演講結束後,李昭樺馬上找這位教授,希望教授能夠收他為徒。

出 乎意料的是,教授居然答應,也讓他得以完成到南加大電機系研究所繼續進修的願望。只是,文化大學畢業的李昭樺,在進南加大之前,書念得並不好,所以,重新 念書對他來說,是件苦差事。

不過,也是在南加大,讓他遇見了廖偉凱及林祐平,成了他日後創業的好夥伴。

念完南加大研究所,李 昭樺繼續到英國劍橋攻讀博士,下很大的苦功才拿到學位,事實上,劍橋博士班淘汰率很高,像李昭樺的台灣同學,就有一半沒有畢業。

不靠富爸, 用技術超印趕美去年底,李昭樺應邀參觀大陸各省的動漫基地,他到瀋陽3D動畫公司,看著一部部的3D動畫作品,心中浮出一句話,「3D電影市場已經起 飛!」當時,李昭樺心想,既然國際3D市場已崛起,自己又有技術實力,「那何不自己做?」二次創業的想法浮上心頭。

於是,他找了昔日南加大 的同學,當時在聯發科矽谷分公司工作的廖偉凱與林祐平,他們一位專精電腦視覺、一位是圖學博士,本著年輕創業衝勁,今年二月,三人成立兔將,且不到三個月 時間,一套3D技術就在他們手中誕生。

看過許多國際動畫廠的技術,李昭樺很清楚,除非兔將能把成本、開發時間都壓縮到最低,他們才有機會以 技術壓倒外商。

為求開發最新技術,不論是繪圖、軟體、伺服器等設備,他們都自己研發,「一部電影要從2D轉換成3D,仰賴人工的印度公司, 要花一千四百人,以每天二十四小時不停工的方式,連做十六周,才能完成。可是若用兔將的技術,只要五十人,一天工作八小時,八到十二周就能轉好一部電 影。」這就是兔將能超印趕美的技術實力。

過去,拍攝一部3D電影,耗時、耗力又燒錢,有實力拍出「阿凡達」這類大製作的導演不多。然而,許 多導演無法用3D拍攝手法製作一部電影,卻能透過兔將的技術,製造出影像的深度和立體度,2D電影靠軟體就能轉換成3D。更重要的是,兔將靠著技術實力, 硬是將價格壓到比美商、印商低,「外商轉換一部3D電影,每分鐘要價六萬美元,可是兔將接手,只要二萬美元,是外商價格的三分之一。」李昭樺說。

看 著兔將的實力,國內片商不諱言,「這確實是個潛在市場,畢竟要拍3D電影,口袋深度還得夠深。」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歐美片商、卡通動畫製作公司,一一找上兔 將,甚至好萊塢片商也來敲門,希望能將「魔鬼剋星」等三百部老電影,重新進行3D版本的轉換,顯見兔將的爆發力。據公司估計,若這些洽談中的訂單都逐一實 現,今明兩年營收將上看兩億元。

今年六月,台達電在華山藝文園區舉辦了一個3D投影機特展,並把「牡丹亭」知名攝影師許培鴻原本以2D拍攝 的照片,利用軟體技術轉換成3D,其背後合作廠商就是兔將,「我們找過幾家廠商來比較,發現兔將技術好,且速度最快,自然挑上兔將。」台達電電子視訊事業 部處長白法堯說。

從遊走在退學邊緣,到劍橋博士,現在更創業成功,李昭樺一路走來,還是最感謝父母的支持,「高中時我打架鬧事,被學校記兩 大過、三小過,差點就被退學,但遇到大事,父母最終還是選擇支持,讓我很感動。」問他公司為何取名兔將?李昭樺笑了笑,「因為今年是兔年,我生肖也屬兔, 而且兔子是活潑可愛的象徵,與做動畫的形象相符,而且在愛麗思夢遊仙境故事中,兔子也是引領大家走進仙境的主角人物;至於『將』則是日文裡頭先生的意 思。」3D技術只是現階段兔將的第一個產品,在李昭樺眼裡,未來兔將會發展出更多與電影相關的技術,讓兔將不僅立足台灣,也可以走向國際。

李 昭樺

出生:1975年

現職:兔將創意動畫執行長學歷:劍橋大學資訊工程博士、南加大電機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470

视频网站侵权首究刑责 未经授权提供在线点播

http://news.imeigu.com/a/1318531273007.html

因擅自在天线视频网站上经营视频点播服务,非法获取广告利益高达2000万元,昨天上午,网站经营者北京赛金传媒技术有限公司及该公司的6名高管被指控犯有侵犯著作权罪在朝阳法院受审。据悉,这是本市首例被追究刑责的视频网站侵犯著作权案。

非法获利2000万

被告公司的openv.com网站2006年4月正式上线,2008年5月发布中文网名天线视频。该网站自称可提供上亿分钟网络高清版的影视节目, 日均浏览量已突破5000万次。然而,经查证,该网站不能提供上述大多数影视剧的合法授权。根据检方指控,赛金公司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公司董事 长陈海涛、副总裁杨明、内容部主管郝宪强、首席运行官刘研及2名编辑,于2008年至2010年利用公司所属的openV视频网站,经营视频点播服务,侵 权影视剧5000余部,非法获取广告利益2000余万元。

由于此案涉及单位犯罪,该公司现任行政主管李女士作为公司的诉讼代表人参加了庭审。对于指控的侵权影视剧的数量和涉案金额,李女士提出了异议。不过她随后又表示,具体数字她本人也不清楚,就是感觉没那么多。

称公司至今亏损

董事长陈海涛表示,公司此前也因涉嫌侵权而被起诉,但都是些民事纠纷,他也嘱咐过员工要规范操作,先采购版权,再向外提供点播服务。对于此次被控侵权的情况,他不是很清楚,不过他愿意为公司的过错承担责任。

对于检方指控称openV网站利用在大部分影视节目中嵌入贴头广告和背景广告赚钱,至案发时非法获利2000余万元。陈海涛辩解说,公司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曾在公司担任编辑的矫某说,网站上播放的影视作品大多是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或从光盘上扒下来的。矫某说,为了避免侵权诉讼,公司特别要求不要下载内地和香港的电视剧,日韩和台湾的电视剧可以选择性地上线,而他们主要传播的是欧美的电视剧集。

据悉,此案将审理一天。

(本文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颜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80

Zara創辦人 唯一授權訪談實錄

2011-11-07  TCW




對很多人來說,Zara仍是一個 謎:沒有人知道創辦人阿曼西歐‧奧爾特加(Amancio Ortega)是什麼樣的人,也不理解為什麼他的衣服可以賣這麼便宜,如何讓設計水準趕上經典的服裝品牌,又如何持續不斷更新店裡的貨品?他成功的秘訣是 什麼?那時候,很多人都在思考這個問題,至今,仍有許多人想問個清楚。該企業內部一位高層提供了答案,他總結四個經營之道:「首先是價格,整個運營過程全 部自行掌控,沒有中間人和代理商;其次是低價採購原材料;再就是雇用廉價勞動力;最後則是薄利多銷的行銷模式,利潤空間雖然很小,每件衣服賺不了多少,但 是賣出的量很大。」

還有一個基本要素,是緊跟最新時尚服裝的趨勢。一位Zara的風格設計師解釋說,這個品牌最大的成功,在於能夠迅速捕捉和闡釋時尚流行趨勢,以及顧客的喜 好變化。她說:「英德斯集團(編按:Zara母公司)設立一個由四十個人組成的部門,分派到紐約的舞廳、巴黎的商業區、西班牙的酒吧等各種時尚場所,針對 目標對象,追蹤研究流行趨勢。」

如果還要追問成功理由,我可以再補充一點,這也是最根本的一點:保持庫存的不斷更新,每週有四○%的貨品被換下來,每三天就會有新的服飾發送到店裡。也就 是說,其他公司都是按季一次性推出新品系列,而Zara則是按照顧客需求不斷更新產品,打造「速食時尚」(Fast Fashion)。

只管做好職責,不管頭銜

當英德斯集團第三千家專賣店開幕時,奧爾特加對我說,他一直放在心上的, 就是那家襯衫店的待客之道──永遠不能忽視顧客。當年那個認真勤勞的小夥子, 總是準備隨時幫助有需要的客人。而如今這個大人物依然如故,他雖然已經七十多歲了。

他離開先前那家店,到拉瑪哈當店員。那是一家很大的店,有好幾家分店,姊姊貝比塔、哥哥安東尼奧也在那家店上班。很快他就脫穎而出,被認為很有經商才能, 並提升為部門負責人。

拉瑪哈的老闆十分看重奧爾特加提出的建議,同意由他負責把店裡銷售的布製作成衣,手工部分就由他的大嫂普理米蒂娃來完成,她是個服裝設計師。結果很不錯,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奧爾特加不想把自己創意的附加價值讓給別人,決定不再做銷售員,要做產品加工。在十年的工作經歷中,奧爾特加接觸了很多紡織品生產 商,這使他能夠拿到這個行業的批發價,也積累不少自己的客戶。

有了這些條件,再加上銀行二千五百比塞塔的貸款,奧爾特加在一九六三年和家人正式創建了自己的企業──高亞製衣。剛開始他們建了一個簡易的廠房,主要生產 當時流行的女性棉製家居服,結果賣得比預期的好。奧爾特加把大部分的收益投入生產,接著開始加工服裝,甚至還有部分產品出口到國外。經過了十年,他的企業 已經擁有五百名員工,還有自己的設計團隊,就缺零售這最後一個環節了。

直到一九七五年,奧爾特加在拉科魯尼亞開了第一家Zara店,才終於完成垂直整合的經營模式。在當時歐洲時裝業沒有多少人知道這種模式,一個曾經在這個家 族企業工廠工作過的人說,頭幾年,為了在加利西亞打響新品牌Zara, 奧爾特加夜以繼日的工作。接著他又建了幾家工廠,安裝數條生產線,藉著擴大生產積聚資本,為實現未來的夢想奠定基礎。有一次,奧爾特加對我說:「你看到了 吧,我沒有辦公室。我的工作不在文件堆裡,而是在工廠。」確實如此,我認識他的時候就是這樣,我是在配送廠房、掛著的衣服堆裡第一次見到他。

很多年來,這家公司的人員結構表面看起來,讓人覺得有些不合常規。剛開始時,英德斯集團沒有任何職務,和奧爾特加一樣,同事們也都沒有自己的辦公桌椅,只 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但沒有頭銜。

創業之初,奧爾特加認定自己的使命,就是帶領企業向前衝,凡事親力親為。然而,當業務拓展的事情接踵而來,應接不暇時,他領悟到經營運作不光局限紡織領 域,在不動產領域也是同樣道理。這一點,對公司的進程是決定性的關鍵。「我是一個失敗的建築師,但我非常喜歡看設計圖,即興解釋時不會漏掉任何一個細節。 從最初的規畫開始,我們就不斷劃分工作區,看到一家一家的專賣店規畫成形,我可以感覺到那就是英德斯集團的核心。設立每一家店,我都是全心投入,從拉科魯 尼亞的第一家店開始,到近幾年在亞洲,還有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那些店, 只是現在我不再親自出馬,而是委派相關部門的人負責。」

奧爾特加很清楚、同時也知道,保持公司的本色是他的責任:「不久前,我在其中一間專賣店展示間,看見一個角落的裝飾與各店的整體風格很不協調,這引起了我 的注意。我立刻叫來正在布置櫥窗的小夥子,跟他說明這個情況,讓他清楚知道這種失誤的嚴重性,展示與我們企業文化不相符的形象,不僅直接影響這一家門市, 還會連帶影響整個英德斯集團。脫離了自己的市場經營本分,結果會適得其反。」

雖然沒有讀過企業管理碩士,但奧爾特加的工作信念從不曾動搖。當說到自己在高亞製衣打拚的頭幾年,奧爾特加是這樣解釋的:「我是從賣棉製家居服開始的,當 時哪種衣服受歡迎,我們就生產出來賣給客人。我不喜歡那種生意模式。如果顧客想要買的是別的東西,我們不能因為手上衣服漂亮,就硬要賣衣服給他。我那時就 覺得應該要了解顧客的心理,替顧客著想,但是如果想做到這一點,就得自己掌握銷售權。同時,我也看清楚了,沒有人買東西只看價錢,每個人買東西,最重要是 看產品是不是他喜歡的。所以一定要抓準產品定位,這就是關鍵所在。」

打造專賣店,是經營核心

奧爾特加偏愛的業務是產品和門市,也是經營最重要的兩個環節,他採取的行動方式就是「做決定」。做決策,常意味著要冒風險,只有讓時間來證明對錯。就像在 墨西哥開店,是他親自出馬完成的,如今那已是最成功的門市之一了。

目前,大多數的Zara店面都是租賃的,他曾提到過:「以前我都是親自出差,去看這個城市、了解這家店,還有這個國家,一定要做到最好,因為店是企業的心 臟,是公司的主角。我能租到任何一個我看上的店面,因為只要位置好,不管租金多貴,我也能讓它產出更多的效益。」

在服裝界的大企業裡,英德斯集團是唯一一家做到垂直整合的企業。比如蓋普(Gap)和H&M,只設計、銷售,並不生產;班尼頓 (Benetton)也只設計和生產,但其銷售網絡都是以特許合約的方式代銷。但奧爾特加不採這種策略,頭幾年,幾乎所有店面都是買下來的,全是他名下的 財產,除了德國和日本等地有些特殊情況,先以成立合資公司的形式經營,還有一些國家因為政治原因或社會問題,只能簽訂特許合約代銷。隨著時間流逝,英德斯 集團不斷壯大,奧爾特加改變了開店模式,現在全部採用租賃方式。

我請他聊聊他在開拓國際市場時,令他印象最深的事:「那是一九九○年的某一天,我來到巴黎,公司剛在巴黎歌劇院廣場附近開了第一家店,在巴黎這個創造出無 數奢侈品神話的時尚之都,當說到迪奧或是香奈兒,人們都是懷著無上的仰慕之情。但我一直都認為,人們可以用一種新的方式來理解時尚,我的目標是要推廣最佳 性價比的經營模式,也就是讓所有社會階層的人都有權利穿得漂亮。

奧爾特加的歐洲夢一步步實現著,這讓追隨他的人辛苦沒有白費。他們從西班牙西北部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工業區,努力打拚到今日的局面。那個曾經迷失在阿斯圖里 亞斯(Asturias)和萊昂之間的男孩,正在實現一個看起來不可能達成的夢想:征服歐洲。(本文摘錄自第一、二、五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90

品牌授權轉收購:衡點的另一種玩法

http://www.21cbh.com/HTML/2012-6-15/1MNDIwXzQ1NTI1MQ.html

2007年,當承興國際正在籌備第一個卡通奇境主題樂園時,來自美國的衡點品牌有限公司(Leveraged Marketing Corporation of America)進入了中國市場。但後者在中國運作起品牌授權業務,頗有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意味。

這家排行世界第三的品牌授權和交易機構,至今已完成400多項品牌授權業務,代表了包括百事、西屋、美國電話電報公司的傳統知名品牌。最近公佈的一項生意,是替曾經的芝加哥百貨業巨頭希爾斯公司,拓展旗下電器、工業園林機械和電池品牌的在華業務和延伸授權項目。

從表面上看,衡點運營的業務與一般的國際品牌落地中國進行授權沒太大區別。不過,衡點的創始人阿蘭·費爾德曼明確表示,他不僅要協助歐美品牌將授權業務延伸到亞洲——這點與承興國際十六年間所做的業務類似,更要為亞洲企業開創全新的增值業務模式。

這就是品牌所有權收購——以獲得資深歐美品牌授權為前提,分階段購買並最後擁有該品牌在亞洲的商標權。

根 據行業數據,在美國併購業務的失敗率高達80%-90%。費爾德曼在接受媒體專訪時笑稱,這與品牌授權的成功率幾乎等同。而品牌授權合作轉化為股權併購的 做法,已經被一些案例所證實,費爾德曼認為,可以發展「品牌授權轉併購」的模式,將其當作併購的初期形式來看待,一方面利用品牌授權帶來的溢價效應,一方 面平抑併購的高風險。

這種做法在國內的成功典例是2006年動向公司對Kappa大中華區商標所有權的收購:之後的三年內,動向完成了品牌授權、品牌收購、香港上市的三級跳,銷售額達到33.2億元,淨利潤在同行最高。

衡點品牌中國總經理何一讚對此打過一個形象的比喻:「把海外大樹的種子移接到中國這片土地,同時保留原來的大樹,並不斷為中國這顆種子提供養分,助其成長。」

落到實處,衡點在中國也為私募基金提供服務,「幫助他們完成收購後,在目標市場開展品牌授權或有選擇地出售區域市場的品牌所有權,迅速提高已收購企業的收益,同時提升其品牌在全球新興市場的商業價值,以此來最大化投資回報。」何一讚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373

管理者的成長,從授權開始

http://xueyuan.cyzone.cn/guanli-lingdaoli/229822.html

管理的本質是什麼?MBA的教材中說: 管理就是計劃、組織、協調、控制。也有人解釋為管理是通過團隊,根據一定的資源來完成特定任務的一種過程。凡此種種,都是對管理的一種定義方式,但都不夠 簡練。「管理就是讓別人做你想做的事。」這大概是我們見過的最為有效的定義了,它揭示了管理的最根本目的,即通過別人辦好事。

授權是管理者的標誌

然而管理者在陞遷過程中,被提升的原因往往是因為他工作做得不錯,幾乎沒有人是因為工作一般,但卻善於管理人而被提升的。在這樣的提拔指導思想下, 往往工作做得出色的人就都被提升了,提升後,由於慣性作用還是習慣於把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好,久而久之,對別人所做的工作不是不信任就是根本看不上。這樣造 成很多管理者一直在做著他善長做的事,而不是他應該做的事。

有感於此,彼德·杜拉克在他的經典著作中一再提及,管理者有五項根本任務,分別是:1.確定目標,即你希望別人做什麼;2.分派任務,即找誰來做這 件事;3.溝通激勵,即通過不斷的溝通與激勵讓別人心甘情願地為你做事;4.評估績效,即你要考察別人到底做得如何,有沒有達到你要求的目標;5.培育下 屬,當你發現沒有人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時,說明你平時沒有培育好你的下屬,因而在你需要的時候才沒有人可以來幫你做事。

根據杜拉克的理論,管理者的真正定義是讓別人做你想做的事,在這個過程當中,有無授權才是一個人是否真正走向管理者的標誌。然而現實中並非所有人都習慣於授權,就如同我們見到有些管理者還是很喜歡親力親為一樣,並且美其名曰是領導起帶頭作用。

為什麼有的人不願意授權?最主要的原因是習慣於自己幹,自己是因為幹得好才被提拔起來的,所以顯然自己比一般的人、尤其是下屬要干得好很多。正因為 沒有人可以幹得比自己好,這件事自己最拿手,所以就不會去授權;當然也有人擔心一旦授權後,沒法控制局面,從而不願意授權;還有無人可以授權的情況出現導 致管理者不願意授權。凡此種種,都使得授權成為不可能。

其實,作為一個管理者,授權是提升自己非常必要的一環,不會授權的管理者不是一個合格的管理者。如同阿基米德支點一樣,一個管理者要想撬動整個地 球,一定要找到一個支點,有了這個支點,才會有倍增的效應出現。就像評價一個管理者的成功是要看整個團隊的成功一樣,管理者的責任是在幫助整個團隊成功, 而不是個人的成功。

授權最起碼有兩大好處:第一是可以將管理者自己從日常事務中解放出來,從而思考更重要的問題,你永遠不用擔心自己的潛力是否全部發揮完了,人的潛力 幾乎是無限的,重要的是學習。如果授權讓別人幹,我自己幹什麼?正因為你授權了,所以你可以去做更重要的事情,可以學習新技能、可以思考、可以創新、可以 找到新的努力方向、可以思考更多的業務可能等等。第二個好處是被授權者可以得到有效的鍛鍊與提高,有助於提升人際關係,尤其是建立信任關係,當每個被授權 者能力提升以後,整個團隊的能力就會得到極大的提升。這兩點的結合就是達到了個人與團隊的全面成功。

如何有效授權

如何開展授權呢?授權之前要搞清楚兩個概念:即授權與分權,這兩者是完全不一樣的,最大的區別在於責任,前者責任仍然在授權者本人,而後者責任隨著分權的實施也從一方轉移到另一方了。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授權有四大步驟,分別是:確定內容、選擇人選、檢查監督、結果評估。確定內容,包括思考哪些是可以授權的,哪些是不能授權的,還有哪些是必須授權的,哪些是一定不能授權的;

選擇人選,主要是讓合適的人去做合適的事;

檢查監督,包括跟蹤、輔導、糾偏、激勵等內容;

結果評估,則是關注於最後的結果,並從結果中去總結提高,不能僅僅是完成了任務,而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哪些東西,推而廣之,積累經驗。

實施過程的第一個環節中尤其要注意的是兩點,即:一定要授權的事情和一定不能授權的事情。簡單來說,我們都知道重複性的工作、起草性的工作、資料收 集與整理的工作、數據統計的工作、事務型的工作都是要授權的。然而此外還有一些工作是一定要授權的,具體包括兩點:一是自己原來擅長的工作,成為管理者以 後,要記住最大的變化是從理事到管人,所以在被提升以前所擅長的工作最好授權別人來完成,第二點是專業性的工作,如法律方面的訴訟案件,則一定要授權律師 去完成,所謂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去完成,管理者千萬不要自己插手,否則效果適得其反。

一定不能授權的工作包括以下四點:首先是策略與機密事情,如公司戰略與價格確定等事務。其次是危機事情,此時管理者一定要親自出面。另外是與人有關 的事情,諸如下屬的培養,人際衝突等事情。最後是上司讓你親自辦的事情也是不可以授權的,不管這種事情是多麼的細小也要親力親為。除了這些一定不能授權的 事情以外,其它的基本上都可以授權。

在選擇人選方面,要克服一個最大的誤區就是認為自己下面無人可用,我們的老祖宗說得很好:用人所短,天下無可用之人;用人所長,天下無不用之人!要 從求全責備的短板理論中走出來,轉而關注他人的優點,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位置,如此,將能很好地解決無人可授的問題。最後說一句,當無人可授時更應該加 大授權,因為這才是讓下屬成長的最佳途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57

奢侈品電商突圍只能靠取得正品授權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0-24/5NNDE5XzU0Njg5Ng.html

曾經風生水起的奢侈品電商因拿不到品牌授權備受資本和用戶冷落,為了繼續生存,尚品網CEO趙世誠坦言,「雖然對於某些小型電商而言想拿到國外品牌 授權並非易事,但是只有這種轉型模式才能走得通」,同時他還認為,低價並不是網民的惟一訴求,只有為網民多製造更多附加值才能使行業持續下去。

已簽約80多個品牌

「從 去年7月份我們獲得第三輪5000萬美元融資之後,就已經決定轉型走拿授權的路線了」,顯然,趙世誠早就設定好了尚品的發展方向。「目前我們已經拿到授權 的品牌有80多個,包括英國凱特王妃頻頻穿著的Alice by Temperley、美國總統奧巴馬夫人最愛的Tracy Reese等,其中絕大部分是目前在中國的惟一授權。」

據記者瞭解,尚品獲得的授權品牌規模相比於國內其他電商同行來說並不多,甚至不足同行的零頭。相關去年初統計數據顯示,走秀網在線銷售品牌超過2000個,其中,全球頂級奢侈品品牌數超過120個,其他同類型網站銷售的品牌數量也在百位數以上。

雖 然目前尚品網獲得授權的品牌規模有限,但以上品牌均可向尚品提供應季商品,而不是像其他奢侈品電商一樣只能從國外品牌門店或奧特萊斯掃貨、從沒有中國經銷 權的國外經銷商處批發、或賄賂品牌內鬼賣貨等。據趙世誠介紹,「我們可以提前半年向以上80多個品牌訂貨,即使是這些品牌在線下有門店,我們也可以避免同 質,因為我們與線下店的買手團隊有所不同,選擇的款式會有差異」。

獲八成老用戶認同

根據尚品網的介紹,其確實利用授權解決了貨源持續性和正品的問題,然而奢侈品電商依然面臨風險,習慣了售賣折扣奢侈品的中國網民,會否為正價買單?

對此問題,趙世誠坦言曾經為此擔心過,然而據他透露,已有八成老用戶或多或少購買了以上籤約品牌,也就是說他們對奢侈品電商銷售「授權、應季、正價」的時尚品牌表示認同。目前尚品網註冊用於200萬人,客單價在2000元左右。

「從 尚品網用戶的接受程度來看,低價並不是吸引消費者的惟一重要因素」,趙世誠如是說,「為了讓用戶接受此模式,其實我們花了很多心思,比如說尚品的買手團隊 都具有十多年經驗,我們在展示產品時會由專業人士進行服裝搭配,方便用戶借鑑參考,我希望尚品多創造這樣的附加值來吸引用戶」。

授權之痛開始鬆綁

令 業界欣喜的是,除了尚品網突破未授權的魔咒之外,其他同行也正在實現破冰。據瞭解,走秀網近日宣佈其已獲得法國甜美系時尚女裝品牌bread n butter(面包黃油)的線上授權,以及意大利奢侈品牌Salvatore Ferragamo菲拉格慕官方授權,目前以上兩個品牌的商品已正式開始在走秀網上線銷售。

雖然中國奢侈品電商獲得授權的品牌還未有國際 頂級品牌,但趙世誠表示其仍在繼續與各大品牌接觸中,未來將有更多國際品牌通過尚品網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同時易觀分析師陳壽送認為,奢侈品電商急需摒棄目 前割肉式的發展模式,區別於清理庫存的授權正價模式可能將成為奢侈品網購的突破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4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