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已跳槽到王維基香港電視的綠葉王艾威,今年書展推出處男作愛情小說《情聖賭神之終極一注》,跟其他才女才子拗手瓜,艾威將鑽研十五年的個人秘笈傾囊而出,隨書附送做綽頭。為測試是否有料到,早前艾威到澳門賭場挑機,結果不消廿分鐘,將庄家KO。不宜磨爛蓆 艾威書展出處男作,隨書附送的《賭神秘笈》妹仔大過主人婆!「呢種投注策略唔係一鋪一注去定輸贏,而係設定十二鋪之內嘅注碼同投注方向。一開始就不能停,唔使思考,只須跟從方式指示去落注同緊守幾時收手規則。十二鋪之內,必定分出勝負。」艾威說。絞盡腦汁研究賭術秘笈,但艾威強調自己不是賭徒。「我唔鍾意賭o架,只係鍾意計數,所以有興趣研究投注方式,而百家樂就最接近一對一輸贏法。」秘笈公諸於世前,「臨床實驗」當然不可少!九五年,艾威帶住以「計出有九種機會輸,故用十注本錢贏一注」的秘笈初版,遠赴美國拉斯維加斯賭場實戰測試。「嗰次我喺拉斯維加斯三星期,每日出動一次,每次玩十二鋪就收手去行街;一來因為我條formula唔適宜磨爛蓆,二來賭錢其實好悶,玩一陣就想走。」結果,艾威以一萬元賭本贏近十萬。 做賭術顧問 凱旋回歸後,艾威保持一年去一次拉斯維加斯做秘笈測試。直至第三年,他連輸三set,痛定思痛的他決定返港閉關改良。「經改良後,變成十四注贏一注嘅保險法,只有八種機會會輸,即係只有4.15%。」艾威一副專家口吻。再次赴美國「戰場」測試成功後,艾威從此將秘笈封存。「自己好似瘋狂科學家咁,產品測試成功後,就唔再留戀,因為已經滿足咗我對數學嘅追求。如果唔係出書,條秘笈唔會再有重見天日嘅機會。」 估佢唔到 他除了演戲亦好唱得,有指當年他在訓練班畢業禮表演一曲《柔道龍虎榜》,一鳴驚人。早前他在新書發布會上大唱Mr.的《黑色狂迷》,聽到大家拍爛手掌。 澳門挑機險勝 為一試秘笈實力,本月中艾威應邀到澳門Banyantree酒店賭廳「卡利會」挑機,而接受艾威戰書的,是在該賭場打滾十年,任職經理的前無綫藝員李衞民(前藝名李煒棋)。公開挑機,背住秘笈失靈壓力的艾威,神色凝重在VIP房花了十五分鐘埋首在「路紙」寫下記號,之後雙方以十五萬籌碼下注,用四副啤牌對賽。艾威一開始便連贏四注,但他反而說:「牌風太順,令秘笈顯唔到實力!」話口未完,對手迎頭趕上,艾威輸人不輸陣,繼續淡定按秘笈下注;並大部分時間以「黐開買黐,跳開便跳」的下注方式進行。玩到尾段,艾威連環中注,結果只花二十分鐘,便將對手的十五萬贏走。勝出後,他劈頭第一句說:「賭錢真係好悶,嘥精神嘥時間!」勝出的艾威說沒有絕對致勝術,只有理性規律,絕不能自亂陣腳;敗在艾威手的李衞民亦說:「喺賭場做嘢十年,見盡唔少賭客,好多時都輸喺情緒上,衰一鋪就動氣亂晒。但艾威由頭到尾都好相信自己條方,所以佢都處變不驚,結果反勝。」 |
| ||||||
拉麵已經開到成行成市,自從一蘭的出現,曾經是風頭躉的拉麵店,如魂、達磨等,再無人龍,競爭進入「生死鬥」。在大坑呢?細細的一個小區,粗略估計有九十間餐廳,當中已有十多間食日本菜。但二十六歲的伍國泰(Alex)和伍志成(阿成)無懼競爭,「偏向虎山行」。去年十二月在大坑開設拉麵及串燒店「金之藏」,並「挑機」說:「我哋啲嘢係最好食嘅。」視對手為無物。開業七個月,暫時食住拉麵風,每月賺七萬至十萬元。他們更設下宏大目標:三年後有十八間分店,八年內集資上市,揚言:「只是把成功複製成功。」 本刊為此請來曾到日本留學,食盡香港拉麵及串燒店的多媒體作家健吾;及在元朗、大埔有三間分店的「串皇」老闆Wingo,分別試食及點評生意模式;發現這兩個老闆想向全港名店「挑機」成功,還有一點距離。 成和Alex同在台山出生,由細玩到大,來港後一個住石排灣邨,一個住華富邨。出身貧窮,令他們渴望發達,阿成說:「我細個見到一架紅色法拉利經過,我同自己講,第時一定要揸到佢。」Alex於中四暑假,走去做亮碧思香薰直銷,一個月賺幾萬蚊,其後更退學做全職,一年賺到四十萬。不過他漸漸發現,直銷令他眾叛親離:「我問自己,點解會無晒啲朋友,於是無再做,返去內地開餐廳。」最終不但生意失敗,更欠下一身債,回港到果欄送生果;惟恨發達的心,一直仍在。四年前,他與阿成見串燒熱,與幾個朋友合資於香港仔開設串燒店,後來業主加租,他們把其轉讓出去。 去年,他們見拉麵熱,又捲土重來,Alex說:「我哋見拉麵好hit,就想開間店。搵過好多地方,有次行去大坑睇吓,覺得呢度好舒服喎!到晚飯時間,呢度任何一間普普通通嘅茶餐廳,門口都泊咗名車,我就覺得有得做。」細問之下,這個前身本是車房的鋪位租金只需三萬多元,Alex和阿成便「扑槌」開「金之藏」,賣拉麵亦賣串燒,並「挑機」區內名店。 挑機一我哋啲嘢全區最好食 金之藏既非名店,亦無日本大師在背後發功,拉麵一碗五十至八十多元,毛利達八成;在開業前,阿成到札幌的拉麵店試食兼學師,「我哋啲拉麵係向日本供應商訂,豬骨湯每日加埋豬骨、豬手同雞腳,煲足八個鐘o架。」串燒方面,則主打澳洲和牛、法國鵝肝多士及廣島蠔,毛利最高達九成。「但係我哋其中一項主打龍蝦,賣九十八蚊一隻,毛利得一、兩成,有時海鮮價,來貨已經一百蚊,蝕賣o架,咪當拉上補下囉。」肉類主要向供應商取貨,而為求新鮮,蔬菜及海鮮,則由阿成或員工,每天到街市入貨。Alex指,現時鋪頭拉麵與串燒的營業額為三七之比。阿成認為拉麵及串燒雙線並行,是他們成功之道,「間間都只專門做一樣,我哋兩樣都有!」事實上,在金之藏開業之前,大坑區內已經有六間拉麵店及八間串燒店。阿成和Alex毫不擔心,開業前幾個月,經常到區內試食,認為自己的食物質素數一數二,Alex「寸爆」點評附近的串燒店「五谷」:「上次食完佢嘅燒和牛,食咗一塊就冇食,好失望;三個人,食咗六百幾蚊,都係得三成飽咋。」又指人氣拉麵店「達磨」:「已經笠晒水啦,你見邊有人排隊。」而對「拉麵來」在Openrice大坑區的好評一直高踞頭幾名,Alex則說:「我俾二萬幾蚊搵打手係Openrice寫好評,都可以排得高啲o架。」 「日本達人」健吾食咗一個月嘅鹽 曾到日本留學的多媒體作家健吾,是拉麵及串燒痴,食盡香港名店,他試食金之藏後說:「叉燒同竹筍都算好食,不過麵底似吉之島貨色,札幌拉麵本身已經偏鹹,呢度嘅湯底仲鹹,都可以話正宗嘅,不過喺香港又熱又焗嘅環境,如果唔係鼻塞加飲咗酒,根本食唔落。一碗好食的拉麵,湯底用嘅水最重要,但好多店鋪都係用番普通香港的水(編按:達磨等拉麵店會把湯底用的水先過濾),所以做唔到日本嘅口味。」而阿成和Alex「傲視同行」,拉面、串燒,並駕齊驅,更反成敗筆:「串燒價錢同水準都合理嘅,龍蝦肉質彈牙,青椒夠juicy;雞翼好味,但其實燒雞翼好難唔好味喎!呢度食串燒,一個人埋單三百元,但我去米芝蓮餐廳食一餐,可能都係差唔多咁嘅價錢。我覺得阿成同Alex未夠了解自己店鋪嘅食物,拉麵同串燒分開食還可以,但拉麵又鹹,串燒又鹹,我兩樣都食,好似將一個月要食嘅鹽一次過食晒。」 挑機二三年開十八店 記者觀察,在大坑內的達磨及拉麵來等食店,於下午六時已開始滿座,而這個時間,金之藏仍未有客,直至七時多,客人才開始入座,十八個位尚能坐滿,但未見人龍。金之藏的員工亦比較熱情,記者見他們會走出門口,甚至往對面街主動拉客,這做法與其他著名食店,食客慕名而來的情況截然不同:「我哋印咗二千幾張卡片,兩個月派晒喇。樓上好多街坊都嚟食,我哋俾八折o架。」Alex每個月都會為店鋪定下約廿萬元營業額作目標,如能達標,樓面經理和廚房均能夠按比例獲得分紅,在底薪上,每月再多幾千元佣金。而樓面員工則聘請十八、廿二的年輕人,貪他們夠活力。開業七個月,鋪頭曾月賺十萬、八萬,今個月則回落至七萬元。還未回本,Alex和阿成又以月租三萬多元於西環厚和街開分店,阿成說這樣做是:「成功複製成功。」記者曾到厚和街看過,雖然同街有甜品店發記及幾間食店,但人流明顯較大坑少,但阿成及Alex卻有信心會成功,他們說:「呢度已經係成功,(點成功?)好食囉!我哋所有成功的因素都集合,一定可以在其他地方取得成功。」兩人更計劃於一年內在港島區開四間分店,三年內變成十八間,野心之大,難免令人覺得痴人說夢。Alex則說:「我已經計劃好晒自己未來嘅砌圖,而家只係逐塊逐塊砌上去。我從無諗失敗,淨係諗點樣贏!」 「串皇」Wingo現實歸現實 有三間串燒店的「串皇」Wingo,以過來人身份評這盤生意,未感樂觀:「我做咗十幾年,都係得三間鋪,其中有兩間喺元朗,相隔只係一條街,客路已經爭好遠。第一間客人肯企喺門口食,第二間要放啲櫈俾佢哋坐先得。第一間店有成功,第二間係咪一樣用同一條formula呢?去大坑食嘢嘅人,預咗使錢,幾十蚊一碗拉麵無問題,但西環呢一帶,幾十蚊可以食到一個牛排,你喺呢度六十蚊先得三粒和牛。「樂觀係無錯,但理想歸理想,現實終究係現實,生意唔會全部順風順水。有啲珍珠奶茶店一次爆十間,唔夠兩年咪無晒,佢哋應先做好一間,而家味道偏鹹,可以再改善。第二係培訓員工。我有啲仔同事,噚日好有熱誠,今朝就打俾我話唔知醒。阿成話請人無問題,樂觀太早了!另外,如果要開咁多分店,仲要諗開工廠,中央處理啲食物。」 |
![]() |
這幅相是從該教會的FB網頁下載的,現在已經被刪掉(https://www.facebook.com/FukLamChurch/) |
兩年前Google曾推出智能眼鏡Google Glass,半年後宣布暫時停產。 三十三歲的鄭文輝Jordan是香港五大寫app公司MADMAD的老闆,眼見Google Glass的不足,於是抽身出來自行研發智能眼鏡MAD Gaze。 一推出便被指抄襲Google Glass,連Google都警告他指「Glass」一字已被註冊,為避免Google採取法律行動,Jordan惟有改名。 不過對於抄襲,Jordan反駁: 「電動車都係比亞迪出先,但點解個個都買Tesla?因為佢做得好。」 上月參加電子產品展,更成功與中國、愛爾蘭、瑞士三個國家的代理簽訂合約,共賣出一萬一千部MAD Gaze。 同樣做電子產品的快譯通創辦人譚偉豪,與Jordan談了短短半小時,已經有興趣注資,「嘩!你(記者)介紹咗個好嘢俾我喎,我都好有興趣投資。」我點sell:Google做唔好,我自己做 Jordan上年憑着MAD Gaze奪得ICT大獎,早前被質疑未能出貨的咖啡機Arist同樣是該獎項的得主,差別在於Jordan成功出貨,並簽訂合約,將會於六月與九月出貨共一萬一千部,給三個國家的代理,「我研發咗兩年,今次賣一批收到五千幾萬,已經收番大部分成本,我估下年會有錢賺。另外同多個歐美國家傾緊。」 連Google都沒有控告MAD Gaze侵權,網民卻不斷指責他抄襲,「抄人就抄人,改變唔到事實」、「……根本明抄Google Glass,尊重吓知識產權啦copy cat!」對於這些意見,Jordan早已習慣,「在我心目中,內地有一個品牌就是抄襲,為什麼?佢嘅外貌、名稱與Google很相似,似到你分不出,連佢嘅缺點都抄了,像我剛才對你說的四大缺點。那間公司全都有,這些就叫做抄。」他充滿信心回應網民:「我哋會喺2016年做成績俾大家睇,我們從沒有說過我們是第一個做,但我們有機會是做得最好的那個。」 當VR(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開始引起市場關注時,Jordan已經研發更新的AR技術(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因為VR相對簡單,門檻較低,所以公司選擇做AR。」VR眼鏡與AR眼鏡於外形與功能上都有很大分別,VR眼鏡戴上後與現實分開,用家的動作會於罩着雙眼的VR眼鏡屏幕中呈現,暫時民間主要用作遊戲。而AR眼鏡的顯示屏細小得多,並不會阻擋視線,能夠對用家看到的景像產生反應,以協助用家的日常生活,「其實暫時好多功能電話都有,例如影相、拍片、睇地圖,不過踩單車嗰時,你唔使雙手就拍到片。壞車時望一望引擎部分,自動會有片段彈出教你修理。」 唔使五千蚊有交易 MAD Gaze暫時有兩個版本,分別是價格三六九九,容量是4GB,連上眼鏡的舊版,以及價格四九九九,容量是8GB,獨立不連眼鏡的新版。價錢比Google Glass平一倍有多,Jordan指是為普及智能眼鏡,「一副三、四千蚊玩吓新嘢,唔使考慮太多,如果去到Google成萬二蚊,就算如我有消費能力,都會諗一諗先。」他還希望以這個價錢搶到部分GoPro的生意,「一般人影相都用手機,唔用單反。同一道理,GoPro拍片質素係好,但MAD Gaze都拍到片,價錢差唔多,仲有好多其他功能。」Jordan大學畢業後於VTC及港大碩士課程任教,於一三年創辦MADMAD,當初公司主要負責開發軟件,並沒有考慮做實體產品,「我買咗副Google Glass,嘗試將公司開發嘅AR技術放入,但發現佢唔支援,加上快無電、價錢貴、一定要佩戴眼鏡,唔鍾意戴眼鏡嘅點算呢?於是我自己做。」 專家盤問:香港公司真係得? 譚:譚偉豪J:Jordan 譚:全球有多少間做智能眼鏡公司?J:有很多,但真的有售賣,或準備售賣的,全球大概只有十間。不過我哋方向好唔同,佢哋賣給大機構,用來給物流公司點貨,或醫療機構手術之用,只有小量功能。不像我針對大眾市場,我做了一個ecosystem(生態系統),有自己的硬件、app store、AR雲端平台。 譚:嘩!咁你要做到Apple一樣?好aggressive(進取)喎,香港公司做唔做到呀?J:現階段我舉辦了一個比賽,以十萬元獎金,吸引全球程式員為眼鏡寫app,現有數百個參賽隊伍。暫時我賣了萬多副,有很多歐美國家還在洽談中,當我賣更多,自然會有更多公司主動寫app放進來。 譚:全球只賣了萬幾副,是這個市場不大嗎?J:老實說,上年全球AR眼鏡只賣了不到九萬副。但我估計Google Glass一七年底會重推市場,到時會炒熱這個產品,其他大品牌都會加入市場。我做過research,估計一八年全年,AR眼鏡會賣到三千萬副,單賣硬件金額已經以千億計。市場現時不大,但我着眼將來,我比Google賣平一半,目的就是盡快搶佔市場。而且連帶的整個如同iTunes一樣的AR生態系統,是非常值錢。 譚:Google的ecosystem很大,你能贏到Google?J:原本Google Play上的app其實不能放到眼鏡上,要根據Google Glass的介面,全部重新編寫過才可以放出來,所以它們是要重新開始。 譚:我試試潑冷水,我覺得專利多到七彩,很危險。我做快譯通一個鉸位,條線點轉上去都俾人告,你有冇預一筆錢打官司?J:已經差啲俾人告啦,Google發過電郵俾我,話我唔可以叫glass。至於專利,我哋都做過research,暫無發現相關專利,加上很多技術都是我自己研發,現時更正為自己的技術申請專利。 譚:你有沒有核心技術,令你可以行先過人?J:第一個是個微型顯示器,他要懂得如何將顯示器與鏡頭等部分連接在一起。第二是CPU,我用一個叫AMD的牌子,那個CPU不能直接放到智能眼鏡上,我為此自行寫了一個程式,其他人不易模仿。 譚:老實說,那兩個技術可以令你比人好一點,但未去到可以擋住其他公司,靠這個贏是沒有可能。J:對呀,所以我會靠ecosystem,加上我們落地普及的速度,盡快霸佔市場佔有率。 終極判決:起碼要有三億 連Google都停產唔做住,一間香港公司咁有guts去做,我覺得好值得嘉許。而且做B to C(Business to Consumer)唔易做,他們不是初步構思,已經賣了萬幾副,所以我會俾到八分,是絕對可投資的公司。如果有更好的股東,產品外觀改少少,就有九分十分。如同過往我當評判,我關注start up團隊的組合,因為最後什麼人是你的股東,決定你個企業行到幾高。舊嘅唔去,新嘅唔嚟,如果舊股東唔能夠為公司增值,就要叫佢退出,好似好殘忍,但佢離開時已經賺咗五倍、十倍。現時他們有做廠、做軟件、做marketing,要再壯大做到一個如同iTunes或Android般的生態系統,就一定要加入金融界人,要開發更多app要錢,另外你賣得多,自然會吸引人以專利權告你,打官司都要錢。現時公司有三千萬未夠,下一輪融資起碼要有三億,一個金融人就幫到手。我同幾個拍檔有個天使投資基金,專投初創企業,好似MAD Gaze這類大型start up,我都可以聯同幾個天使一同投資,Jordan下一輪融資可以搵我呀。 撰文:孫樂祈攝影:鄭樹清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
肥美達人(FeedMe Guru)創辦人之一的羅正義(Dominic),曾在美國留學、投行出身、哈佛讀碩士,人人以為他前途無可限量,成為人生大贏家。他上年揚言要揮低Openrice,花盡金錢和時間去研發肥美達人。結果,哈佛的天使創業基金耗盡,連五十萬存款都見底。「之前我與拍檔Kelvin都是做投資,當時儲了一筆錢,幫我們捱過最艱苦的日子。由創業到現在,都沒有支人工,所以沒有收入。」不論是他的老婆還是家人,也曾勸他返回以前的投資工作,不要再冒險繼續創業,但他拒絕說:「創業失敗回去讀書,好樣衰。」 快將三十歲的Dominic憶述,一直跟隨自己的人生里程碑進發,中學畢業便去美國讀書,之後投身金融界,向來都高薪厚職。平步青雲的日子上年開始消失,「創業後,的確有很多高消費活動都要停止,例如不能常去旅行。雖然做飲食,除了工作上,也很難自己去飲飲食食,很多高消費盡量減少。」甚至買一份禮物哄哄老婆和家人,都可免則免。肥美達人1.0版本是一個食評網,定位為中高端餐廳,以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準確的食評,免得食客「中伏」。但一路以來,食評網不能帶來盈餘,很難促使用戶在網站消費,用戶經網站訂位,每天只賺幾十元佣金,令Dominic的生活壓力愈來愈大。「我創業中途結婚,但一直跟家人住。這幾年來都沒有能力,去承擔給家用的責任,在家白食白住。」收入一直未見起色,惟有認輸。他與拍檔林翹鋒(Kelvin)收拾心情,重新在startup路上出發。將肥美達人由食評網,演變成現在的中高端餐廳訂餐平台,成為香港首個餐飲網上支付平台。 我點sell 普遍的餐飲平台都是提供折扣優惠為主,Dominic指出:「我們是第一個餐飲平台做信用卡支付,在香港據我所知應該是沒有人做過。」經肥美達人網頁或手機app,預約訂座和訂餐。客人用餐後即可離座,無須等候結賬,平台會直接以預先綁定的信用卡付款。但是網上支付的方式香港並不普及,平台透過第三方支付平台Stripe進行網上交易,Dominic保證,「FeedMe Guru伺服器從來不會儲存客人信用卡資料,相對於你去實體店用信用卡,售貨員取卡後,信用卡資料可能遭記錄,更容易被盜用。」他又指出,網上支付是大時代的改革,大勢所趨,「香港這一刻走得比較慢,但一兩年後,這個時代巨輪是不會停下來,香港一般消費者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 與別不同市場獨有 為了獨一無二的餐飲體驗,肥美達人設有團隊親臨每一間餐廳試菜,與大廚共同設計合乎時令和招牌菜式的餐單,又會以平台得出的數據去分析,歸納客人的喜好,為餐廳提供營銷策略。「我們與餐廳一起設計的餐單,一定要經我們平台預訂,其他平台不能預訂,walk-in也吃不到。最大的特點是我們一手一腳,精心設計這份餐單,所以用戶要用FeedMe Guru預訂,才能吃到特色的餐單。」肥美達人主打中高端餐廳體驗,與一般餐飲平台發放廣泛資訊不同,餐廳貴精不貴多。「香港餐飲市場的高端餐廳可能只有一千間,而中高端的多一、兩千間。當中已有一百間是我們合作的夥伴,市面上已經有10%的餐廳與我們合作。」看到現時網站上只有三十間餐廳,提供獨特餐單,他們解釋是對餐廳有挑選,寧缺勿濫,「相比起其他平台有幾千、幾萬間餐廳選擇,我們正在做的是完全不同,很多中高端餐廳就是看中這點。」半島酒店向來很少與第三方平台做聯營活動,今年五至六月份,旗下的Felix和Gaddi's都與肥美達人為法國月,設計獨特餐單,「他們看到肥美達人有很多時尚、很好的餐廳夥伴,所以投下信心一票加入我們的合作夥伴計劃。」 專家盤問 這次邀請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Francis)擔任評審,為我們分析一下由Dominic和Kelvin創辦的肥美達人3.0版本。Francis指出,現在平台最有價值的是他們很用心為每間餐廳去做,看到兩名創辦人都充滿熱誠,願意花很多心機跟餐廳商談,為客人設計餐單。 F:FrancisD:FeedMe Guru的創辦人DominicK:FeedMe Guru的創辦人Kelvin F:每次你們都要花很多時間和心機與餐廳合作?D:作為一個平台營運模式,現在我們是初創階段,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去確定每個餐單都吸引、每張相都是美觀、每間餐廳都是好。 F:要影相上載,又要互相商談,一間餐廳平均需要多久,才能放在你們平台上運作?K:由他第一次遞交餐單給我們,去到影相,放資料在網頁,平均一星期便可以。因為我們的系統都很完善,已格式化。可能是一開始跟餐廳接觸時,需要多點時間,但我們發覺香港很多餐廳都以一個集團的形式運作,所以很多時候,我與這間餐廳接觸,我做得好,老闆立即會說,你幫我其餘十間餐廳都這樣做,過程變得更快。 F:為何餐廳自己不花錢去賣廣告,而值得花錢用你們平台賣廣告?K:最大分別是,我們的廣告全都是很針對性,可能一間餐廳的客人數據最多一兩千人,但我們平台龐大很多,我們有這群人的用餐檔案,知道每個人喜歡什麼,便迎合他們的喜好。我們擁有龐大的數據庫,知道這些人的喜好,幫餐廳賣廣告,永遠比他自己賣廣告有效得多,對餐廳來說更有成效。我們的商業模式只會收餐廳佣金,我們會先幫餐廳賣不同的廣告,之後成功帶客人給他,才收費。 F:如何展望,你們繼續發展下去?D:我們發展方向主要在三千間中高端餐廳裡,比較好的五百間,可能是最好的一、兩百間,即現時大部分已經是正在合作的夥伴。不過我們現在專注於吸引更多用戶享用獨特餐單。 終極談判轉型方向成功幫自己宣傳欠奉 食評網最令人頭痛是用戶無法知道評語真假,有人故意上去讚好餐廳,亦有人會貶低。放棄做食評網,反而主攻與中高端餐廳合作,這樣商業模式是比較聰明,因為食評網現時收入都是靠廣告為主,但如果你可直接參與整個交易過程,如果他賺到錢,你也賺到錢,可以達到雙贏。同時,我覺得平台需要努力去幫自己宣傳,因為他們暫時曝光率不足夠,很少人認識肥美達人。當你去幫人推廣時,也要推廣自己,這樣才更多人去用你的平台,更多人用你們的平台找餐廳,餐廳客人才會增加。方保僑對肥美達人的擴展能力存有隱憂,他指很多startup都會在計劃書寫,會開幾十個直銷地點,去第二個國家發展。正如Uber、Airbnb,那些業務很容易增長。 你在這裡租車,去到哪裡都是這樣租,只要遵守當地法例即可以。但肥美達人實在是很新穎的做法,似乎不是純粹跟規則去做,而是需要用心去做。外國文化與香港有差異,我們是無法估計。所以對於平台的流程,我會給八分,而整體至長遠發展來說,我給六點五至七分。 撰文:曾蔚婷攝影: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
10樓提及
佢出影分身?
12樓提及
做生意可以咁得閒…
btw,依家呢個新版面同setting幾好
3樓提及
根本就係有心玩長實的
俾佢害的人都多了
呢鑊就真係若然未報, 時辰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