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互娛是湖南廣電集團旗下唯一的遊戲 IP 出口以及遊戲制作和發行公司。
i黑馬訊 6月27日消息,中南文化昨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已與芒果互娛簽署增資協議書。
根據協議,中南文化向芒果互娛增資2000萬元,占其增資後的3.33%股權。同時,西藏泰富向芒果互娛增資4200萬元,占增資後芒果互娛7%股權;上海驊偉增資1000萬元,占增資後芒果互娛1.67%股權;浙江成長文化增資1000萬元,占增資後芒果互娛1.67%股權。
據悉,以上投資均為現金方式出資,投資方對芒果互娛共計增資8200萬元,芒果互娛投後估值為6億元人民幣。
芒果互娛是湖南廣電集團旗下唯一的遊戲 IP 出口以及遊戲制作和發行公司,以遊戲業務為核心,以聯運平臺、增值衍生、電視互動為三大工具,通過自主研發、聯合開發、授權開發等多種形式,做IP價值的深度挖掘者和專業整合運營商。
“投後服務”已經迅速成為各大VC實力比拼的又一戰場。
*本文由真格基金(ID:zhenfund)授權i黑馬發布。
當我們在聊“投後”,我們在聊什麽
早在 30 年前的國外,優秀的 VC/PE 往往就設有專業的運營團隊為被投企業提供增值服務,如 KKR 成立了一個子公司 Capstone,大約有 50 人,專門為被投企業提供現金、收入、成本、組織架構和戰略制定等五大方面的增值服務,並參與企業的商業收入和業務等。
在國內,隨著投資市場進入 2.0 甚至 3.0 時代,VC 投後服務從最開始的基礎建設到投後增值服務,看似諸多玄機,鏡頭分解下增值服務不過“人、財、事”三大方面,而這三點,充滿行業內幕和潛規則。
投後管理作為系統工作,並非幾個投資人多傾註一些精力就萬事大吉,而是每個部門各司其職——“財”一般交給投資經理和 FA,“事”歸投資經理搞定,人的問題,涉及具體人員管理,就是被投公司和投後 HR 團隊自己的事。
更重要的是:創業公司帶著保鮮期,是要像天山童姥一樣,不斷“吸人氣“才能在創業初期、業務轉型、快速擴張等很多環節,有功力去戰鬥!創業公司沒有好的人力管理和人才管理,就像玩遊戲沒道具一樣,即使拿到投資,也就是 KO 幾下換一個的事。
雖然有投後服務團隊可以做彼此的天使,但現實給了一記響亮的耳光。所以,投後服務的套路到底有多深、如何檢驗是否真誠?
投後服務,不是請客吃飯
每一位實習生都會在各自部門分配一位導師,導師在和你並肩工作之余,將定期與你單獨對話,傾聽你對工作的看法。他們會用自身豐富的工作經驗,解答你的困惑,幫助你明晰職場目標,更好地規劃未來的道路。
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的考察報告》說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不是做文章,不是繪畫繡花,不能那樣精致,從容不迫,溫良恭讓。而是一個階級推翻一個階級的暴烈行動”。
而對於投後管理 2.0 時代,繼續革命、推翻老化的投資環境,變革一切引發創業腫瘤的隱患,正視投後弊病,投資基金才能為旗下創業公司開辟出全新生存境地,大家不至於沒玩幾把牌就嗝了!悲劇的是……
1.遠離 NGO 式拯救
即使一線的投資基金利用自身品牌搭建好了投後團隊,架不住“飛豬”太多,導致基金自身的投後服務並非優先配置資源的部門,資源有限,又是 NGO 性質,就像做公益慈善式免費服務,雖然初衷很豐滿,但涉及深度服務和管理力度就骨感了,為什麽這麽說?
2.別信投後這種自救
一般,投資基金會組建 3-5 名精英小隊,負責旗下幾十或上百家被投企業,這種隨機配置的服務模式,有一種後宮翻牌既視感,雨露均沾就是妄想。縱觀投後服務市場,就像夏季暴雨,幹的幹死,澇的澇死,精英小分隊呢?
(1)精英小分隊忙著攀明星。
創業的明星項目,投資機構不止一家(甚至百家),因為當紅,所以備受寵幸成了一種煩惱,投後團隊參觀考察多了,有限團隊成員接待無限來訪,疲於應付;而且投資方服務內容過於同質化,創業團隊一遍遍填寫信息、調研問題、薪酬報告、同類招聘等問題,導致創業團隊專研核心產品的時間少,效率低。越是當紅項目,與被投團隊粘性越低,反而投後團隊對其沒太大幫助。
(2)投後人員也是新兵。
投後服務內容雷同也就算了,但走馬觀花的拜訪對創業公司沒有任何幫助,那就尷尬了。現實是,投後服務意識也就 2 年,投後團隊也是組裝,並非原廠。更不用說,一個投後團隊對多家企業的服務力——
a.論專業能力,投後工作人員來自不同行業,招聘或獵頭背景居多,擁有高端人才招聘能力,但創業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實戰經驗弱,因此,在被投公司的人力資源服務上,無法幫其建立良好的運營體系、防範用工風險、優化人力資源管理。
b.論戰鬥力,反正投後服務沒有考核,這就沒理由要求人家,從到月開餉的磨洋工,到能和你一樣成為瘋狂麥克斯,一起玩“饑餓遊戲”。
個別投資機構為了監控被投公司,將投後服務演變成宮鬥,最後落得你死我活收場,失了初心,成了業界作料。
老辦法解決不了新問題
因此,許多被投公司創業走到一定階段(業務擴張、團隊擴大、轉型等),創業者之前積累的社會資源和人脈透支殆盡,即使是投後團隊也招不到理想的人才,特別是公司金字塔頂層人才,只能依賴付費渠道(如:51job、智聯、拉勾、獵聘等)。但就目前實際效果而言,多以獵頭、招聘出身的付費渠道從業人員,依然無法解決被投企業的問題,特別是對早期創業團隊的人才素質模型的認知、用工環境的理解、制度及人為風險的把控,讓創業公司人力資源問題再次成功進入死循環.
無數個好端端公司倒下,歷史用血的教訓令投資方認清現實:散養和小團隊服務並不能解決現實的問題。想活,遵守規則,聯和各大基金,共享投後服務才是真愛啊!
創業標配:投後HR服務體系
一方面是迫於生存法則,許多投資機構搭建了專職投後管理,但同時投後管理曝光了各種問題;另一方面,預計到 2019 年,企服市場估值將高達 22 億,令嗅到血腥味的眼尖創業者瘋狂湧入。
創業者打怪闖關,必備道具——投後 HR 服務體系。
針對被投公司進行人力資源、人才體系搭建服務的第三方人力資源機構,將成為投後 3.0 時代的“標配”,是真正有巨大殺傷力的武器,能陪你並肩戰鬥到最後。
特殊技能:最擅長“為創業者組建核心團隊”,自帶投資回報任務額,和創業者綁定起跑線。
武器特點:在人力資源基礎體系建設、制度規範、流程梳理、中層及基層員工隊伍建設、人才發展機制的建立等落地方面滿滿的實踐經驗。
中國恒大(03333.HK)2日晚間公告稱,旗下凱隆置業及恒大地產2016年12月30日與8家戰投訂立協議,後者將合計出資300億元取得恒大地產13.16%股權。
其中,中信聚恒、廣田投資、華建分別認購50億元,各占2.19%;中融鼎興、山東高速集團、睿燦投資、深圳美投、廣東唯美分別認購30億元,各占1.32%。
據此計算,恒大地產投後估值約為2280億元,略超萬科。恒大地產擬重組深深房回歸A股。
資本還在激烈追逐著各類“獨角獸”,近幾年來的跟風式投資也由此達到高潮,但已有投資人開始警惕背後的估值泡沫與投資風險。
“每個人希望去做一些投下去就爆發的項目,但這是不長久的。風口年年有,跟風的人特別多,但那些企業吹上去容易、落下來更快。”上海國際股權基金協會秘書長、領中資本管理合夥人黃巖近日接受第一財經專訪稱,除非提早已有布局或跟蹤,否則,跟風式追逐獨角獸企業的風險不容小覷。他更直言,在資本的刺激下,當前市場里已經出現了一批被催大的偽獨角獸,虛高的估值與較低的科技水平和商業價值嚴重不匹配。
如何面對獨角獸的投資風口,看似是投資風格的問題,實際更是行業生態的縮影。作為一名資深投資人,黃巖早期即投資了摩拜單車,並親身經歷了共享單車市場的慘烈競爭。他認為,跟風式投資背後折射的是“全民PE”和短期賺快錢等行業病態;但伴隨行業監管的收緊,以及到期後難以退出等問題陸續到來,PE行業未來難以避免將迎來洗牌。彎道和捷徑越來越少,對投資機構的項目源和投後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
慎對獨角獸投資熱潮
在黃巖看來,在面對獨角獸投資熱潮,關鍵問題一是看投資企業是否有清晰模式和較高科技含量,二是看投資人是在什麽節點進入。從這兩點分析,跟風式投資都顯得風險重重。
“獨角獸其實只是一個估值的概念,對應著10億美元的標準。在TMT大潮下,以及近兩年全民私募股權的現象,確實是存在估值虛高的現象,市場里就出現了一大批‘農藥催大’的獨角獸。”黃巖表示,從早些年的團購、垂直電商、O2O概念,到前年的VR/AR,再發展至去年的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當前市場的熱點變化非常快,每年都有風口,跟風的人特別多。
想要分享風口紅利並無可厚非,但投資人的進入節點極為重要。黃巖表示,投資人要有自己擅長的領域,在其中選準真正有成長價值的企業與之共同成長。作為專業的投資機構,盡早地幫助企業解決發展中如股權結構、激勵機制等問題,也更利於企業的發展壯大。與之相呼應的是,按照當前國內的企業上市監管要求,臨近上市前的股權變更可能會影響上市進度,這意味著突擊入股等短期套利的行為已經引發監管的警惕。
然而,回顧此前的每一輪投資風口之熱,最終都呈現了大部分資金集中在超大規模的中後期公司的現象。在黃巖看來,如此快速、大規模的變化,對企業和市場而言並不有利。過剩的資金會推高了後期項目的估值泡沫;而在此刺激之下,有些創業者會對投資者提出非理性的條款和價格預期。這不僅阻礙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也與監管和市場推動科技企業更好發展的初衷相背離。
更嚴峻的是,黃巖強調,為這些不健康、不理性操作最後買單的,最終將是創始人和基金LP。尤其是缺乏明晰戰略、沒有真正的科技含量和技術水平、商業價值與估值嚴重不匹配的偽獨角獸企業,可能會導致一大批投資人損失慘重。未來,“全民PE”局面會終結,一大批沒有投研競爭力和核心項目的投資機構會逐漸消失。
“全民PE”現象不可持續
對於PE而言,當前面臨的一邊是更為暢通的退出渠道,一邊是全面從嚴的行業與市場監管:這種變局之下,彎道和捷徑越來越少,對投資機構的項目源和投後管理的要求越來越高。
在黃巖看來,當前投資的退出機會較此前豐富完善了很多。目前,國內新股發行的政策不斷完善,提高上市標準以過濾缺乏持續盈利能力的企業;同時還不斷調整產業結構上的布局,鼓勵新經濟和高科技產業公司上市,讓資本市場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誕生真正的獨角獸企業。
此外,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需求依然旺盛。盡管近兩年來對於並購重組的政策不斷收緊,但沖擊的更多是高溢價、高估值以及忽悠式重組,對於完善延伸產業鏈的優質企業而言並未受限。“對於創業企業和投資機構來看,並購依然是重要的退出渠道。有的上市公司推進的不僅僅是簡單的財務投資,還會給企業帶來很多資源,比如擴大市場份額、提供流動資金需求等方面會有明顯幫助。”黃巖強調道。
加之港股、美股等各市場對於科技企業的關註和爭奪,就投資機構而言,退出渠道並不再是困擾。目前,領中資本專註於先進制造、人工智能、軍民融合、材料科學、智能硬件等領域的投資,其中包括聯影醫療等明星項目。黃巖介紹,這背後的投資邏輯是基於我國在工業和科技領域多年的科研基礎,使得很多行業都已走在世界前沿;加之近幾年海外的人才加速回歸,加大研發力度和創業熱度,而互聯網巨頭也不斷加大對科技研發和實業的重視,這都為科技驅動型企業提供了發展的良機。
“市場變化非常快,這需要企業的策略和經營模式能夠實時適應和調整。只有那些有科技積累的公司才能做到與時俱進,不斷地收割科技帶來的紅利,持續地給企業增加動能,健康長遠地發展下去。不管是監管還是投資者,都希望看到有科技含量、而不是只會炒概念的公司在A股上市。”黃巖強調。
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越來越難募資是PE行業這一年來的共識。“主要是前些年,太多基金融了太多錢。未來還需要一兩年時間去消化這個存量,短期內還會看到高估值甚至存在泡沫的投資,但這種現象肯定是越來越少的。募資放緩、泡沫緩慢消化,這對於資本市場來說是件好事。”黃巖強調。
伴隨資本市場走向成熟,PE追求短期內的估值暴增這種現象會越來越少。黃巖稱,管理人不應只追求快錢,通過長期回報賺複合增長依然能有可觀的收益。而事實上,全民PE的風潮已經在發生變化,國家各級監管機制,特別是中國基金業協會已經對基金從業人員有了更加規範和嚴格的準入門檻,如GP認繳管理公司註冊資本必須有資產實力證明等,此外基金備案時每個LP需要實到100萬以上。準入門檻不斷擡高,對管理人的資質要求也更加嚴格。
在其看來,健康的PE行業生態下,項目源和投後管理是未來PE的核心競爭力,而二者又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在擅長的領域跟蹤企業的成長,為企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投後管理工具和資源,助其發展。而當一部分企業上市後,會存在繼續擴張並購的需求,轉而與PE機構成立並購基金等。讓企業從被投資變成出資人,就是PE機構長期價值投資能力的一種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