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html
美國購物語言有障礙怎麽辦?不要擔心,只要口袋里有錢,未來你再也不用擔心你的英語夠不夠用了。
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團LVMH宣布將在今年3月30日開辦其奢侈品零售項目“LVMH Fundamentals in Luxury Retail”。據悉,這一項目旨在培養在美失業華人及華人新移民,學成之後主要將他們推向LVMH旗下奢侈品門店擔任銷售相關職位。這家行業巨頭宣稱,這些學員可以利用其普通話優勢服務旅遊消費的中國遊客。
雖然全球經濟放緩,但仍然阻擋不了大牌們的“雄心壯誌”。此前,Chanel在美國達拉斯發布Chanel Métiers d'Art Pre-Fall 2014系列時,集團美國總裁John Galantic就表示,Chanel將押註美國市場當前及長期的增長潛力。歐洲和美國是Chanel的支柱市場,尤其是成衣產品,他期待2014年的增長有望回到過去的“高數據增長”。
翻看過去兩年的財報,奢侈品的業績大多有所下滑,特別是在中國市場的銷售被認為是已經過了奢侈品最好的黃金年代。不少品牌開始將重心重新放在它們美國的市場。
深入探討原因,其實不難發現,大牌們之所以會預測奢侈品美國市場將重新超越中國市場,是由於旅遊銷售增長迅速。
最新國家外匯管理局發布的數據顯示,隨著可支配收入的增長,以及出境旅遊人數的增加,中國遊客2014年的海外消費達到了創紀錄的1648億美元,相比之前一年有28%的增長。
事實上,中國人的購買力確實不容小覷。
胡潤研究院與亞洲國際豪華旅遊博覽(ILTM Asia)在2014年6月合作發布的《中國奢華旅遊白皮書》顯示,2013年中國內地遊客消費已經連續四年蟬聯全球第一,與第二名俄羅斯的差距拉大到10個百分點。該份白皮書指出中國遊客購物主要選擇專賣店或品牌零售商進行購買,百貨商店也是重要購物地點。購物首選是時裝和服飾,其次是珠寶和手表。
人民幣的升值間接提高了我國遊客在海外的購買能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消費經濟研究部主任趙萍認為:“2014年上半年,在美國未退出量化寬松政策(QE)的時間里,人民幣對美元是相對升值的;到了下半年,歐元出現貶值,所以我國出境遊客在歐洲的消費能力也隨之進一步增強。”此外,國際品牌在國內外巨大價差也是吸引我國遊客在出國旅遊的同時大量購物的原因之一。當然,境外消費額和遊客量密不可分,我國的出境遊人數近年來一直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連年增速都保持在兩位數以上。
有調查報告顯示,有一半出境遊客到美國旅遊的主要目的是購物,紐約、洛杉磯和拉斯維加斯是中國人最喜歡的購物城市。洛杉磯旅遊局局長恩斯特說:“中國遊客不喜歡躺在海灘上曬太陽,他們喜歡的是買東西。”
據悉,這並不是LVMH首次推出這樣的培訓項目。早在2013年,該集團就開啟了這個項目,目的是“為滿足美國奢侈品零售商對更好地服務日益增長的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促進美籍華人就業”。該集團表示,即使是不會說英語的美籍華人,包括新移民和來自弱勢階層的人,只要擁有高中文憑、處於待業狀態或對現有工作和薪酬不滿意的都可以從現在開始通過華人策劃協會申請。
LVMH集團人力資源和協作執行副總裁Chantal Gaemperle 在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我們的目的是幫助求職者在奢侈品零售行業抓住工作的機遇。這個項目能夠讓畢業的學員獲得在我們這個要求極高的行業工作中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信心,也能滿足行業對能服務中文顧客的業者的需求。”
一名外媒記者在23日開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上向第一財經記者感嘆了中國的全球化程度:如果不是因為全球化,她不可能在同一天、同一地吃到美味的海南芒果、欣賞到日本國寶級枯山水大師的作品、見到仰慕已久的某德國企業首席執行官(CEO)、聆聽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的演講。
然而,當前逆全球化思潮的擡頭正使得全球化遭遇挫折。“有必要通過每年一次的博鰲年會,為全球化明是非、正視聽,以更具包容性的新思路、新模式,激發人們對全球化的熱情。”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周文重日前接受新華社采訪時表示,全球化不能開倒車。
周文重(左二)參加博鰲亞洲論壇2017年年會首場分論壇
有觀點認為,由於一些發達國家對於全球化的推動力在消退,未來全球化動力將主要源自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印度等。中國將如何拆招“逆全球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日前表示,全球化的“中國選項”目標明確,首先,中國提出了新的全球化理念,概括起來有8個字,開放、包容、共享、協調;第二,全球化最重要的是以自由貿易為主線,促進多邊、雙邊自由貿易的進程;第三,“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成為推動全球化的“新主角”。
全球化依然“人氣”十足
“人氣”是全球化不可或缺的元素。
博鰲亞洲論壇在海南開幕的同一天,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抵達堪培拉,對澳大利亞進行正式訪問。李克強在歡迎宴會上表示,盡管去年中國對澳大利亞貿易逆差近500億美元,但中方堅信解決貿易不平衡的問題必須通過擴大貿易來解決,而不是關起門來,所以此次訪問將擴大和深化中澳自貿協定。
同樣是2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在北京公布了一個好消息,有13個新意向成員獲批加入亞投行,成員總數已擴至70個。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說,世界各地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有興趣申請加入亞投行,無疑加快了把亞投行打造成國際機構的進程,“如今令人自豪的是亞投行成員幾乎遍布每個洲,今年晚些時候預計理事會將審批通過另一批新成員加入。”
2015年6月29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協定》簽署儀式在北京舉行
再回到博鰲,作為可能是國際化程度最高的中國小鎮,來自不同種族、不同國家的人們聚集在一起,毫無隔閡。“每個人都是全球化的受益者。”一位來自馬來西亞的博鰲誌願者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中國的包容性很強,是一個禮儀之邦,他在中國獲得了更多的學習、工作機會,可以體驗更加豐富多彩的生活和文化。亞洲本應該是一個大家庭,全球化的步伐不可阻擋。
企業對於全球化向來持支持態度。
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23日在主題為“工匠精神:把‘制造’做到極致”分論壇上表示,蒙牛善於將全球資源結合本土優勢,轉化為企業發展動能,也是全球化的受益者。通過持續對標國際,蒙牛陸續完成了從牧場標準、工廠運營、系統管理、奶源布局、創新研發等多個層面的國際化。
德國萊茵TÜV集團是一家上百年歷史的跨領域經營的技術服務供應商,集團CEO 邁克爾·福比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們是一家徹徹底底的全球企業,“我們有超過50%的業務和60%的人員都在德國之外,比如在整個大中華區有超過3500人,20家辦公點、工廠設施和測試設施,另外我們在全球70個國家都有分公司。”
總部位於德國哈瑙市、成立於1851年的賀利氏是一家家族企業,同時也是一家跨國公司,其集團管理委員會主席淩瑞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全球化是一個既成事實,是沒辦法開倒車的,就像擠出去的牙膏,要收回去不太可能了。
淩瑞德舉例說,在很多行業,比如汽車、電子、航天技術、醫療健康、半導體等產業里,完全是一個全球化和跨國性的價值鏈。美國整車零部件中,有至少三分之一來自其他國家。
所以,淩瑞德認為,在本國利益和全球利益中,每個國家都需要作出選擇。他相信,通過辯論,美國領導人會逐漸意識到,全球化對他們是一個有利的選擇。
全球化動能轉換
“人氣”不缺,缺的是“舵手”。
經濟學家邵宇在《全球化4.0》一書中稱,從大航海時代的“全球化1.0”,到英國主導的“全球化2.0”,再到美國主導的“全球化3.0”,全球化規則本身就是世界各國相對綜合實力的鏡像,全球化體系的更叠則折射出大國力量對比的變化。隨著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崛起,國際經濟力量對比深刻演變,全球化正在向由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推動並主導的“4.0時代”邁進。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王軍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世界經濟弱複蘇和去全球化擡頭的背景下,在主要大國當中,唯有中國依舊保持中高速增長,仍然高擎全球化大旗,致力於推動全球經濟的合作與共贏,難能可貴。
事實上,過去20多年,亞洲已逐漸成為拉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亞洲的發展中國家經濟年均增長8%,金融危機以來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達到50%,目前亞洲經濟總量已占世界30%以上。未來幾年內,亞洲將成為世界最大的商品服務生產者和消費者。
而整個亞太地區,通過太平洋的連接,則成為世界貿易最活躍的地區之一,也成為全球自由貿易和政治動態的風向標。
根據最新出爐的《博鰲亞洲論壇亞洲一體化進程2017年度報告》(下稱《報告》),近年來亞洲區域內貿易依存度呈現出上下波動的特征,但2014年開始變為負增長,2015年則降至最低點,其中亞洲區域內中間品的貿易出現9.8%的大幅下降。《報告》認為,可能原因是亞洲一體化受到了外部侵擾,阻礙了亞洲經濟體間的聯系。
銀監會原副主席蔡鄂生在論壇上表示,除美國傾向於貿易保護主義外,在英國脫歐以後,大家對歐洲的貿易保護主義的關註度也大大提升,但亞洲目前仍是一個很好的區域經濟體。
周文重說,亞洲區域一體化是博鰲亞洲論壇的使命和宗旨,也是創立論壇的初衷。回顧歷史,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亞洲經濟遭受重創。危機的教訓是深刻的,教訓之一就是亞洲各國在危機面前不能各自為政。
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第二大對外投資國、全球經濟增長最大貢獻者,中國在新一輪全球化進程中被寄予厚望。
“一帶一路”探路
全球化的一個成功案例就是“一帶一路”建設。
周文重表示,從某種意義上來看,“一帶一路”就是中國版的全球化設想,對沿路沿線的國家來講,如果真的能夠做到共商共建共享,把各自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或者說各自確定的目標都在“一帶一路”大的盤子里面加以推進,走向命運共同體是可以預期的。
在一個主題為“民營企業圓桌: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的閉門會上,30多位中國企業家更是圍繞走出去和全球化討論熱烈。
現場的一項無記名調查顯示,認為2017年民企在海外投資活躍度會提高的占66.7%,剩下不到三分之一的人選擇了會“降低”。
對於“特朗普政府貿易/稅收政策的推行對貴公司的影響是什麽”這一調查,62.5%的企業家選擇了“沒有特別影響”,甚至12.5%的人選擇了“正面影響”,其他25%的人選擇了“負面影響”。
顯然,盡管面對各種各樣的保護主義,但是中國民企對於走出去的信心保持樂觀態度。
商務部前副部長廖曉淇說,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不管是走出去的還是沒有走出去的,對外投資的意向非常強烈,這也是大勢所趨。以前主要是國企走出去,現在走出去的國企只占10%多點,大多是民營企業。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薄連明發言說,中國企業現在對外投資進入了一個加速期,“一帶一路”帶來很大機會。而且現在走出去的目的不一樣了,已經從過去1.0產品輸出時代,轉型到2.0品牌輸出階段,甚至包括中國文化的輸出。
薄連明以TCL走出去的經驗為例,中國家電是最早走出去的一批企業,現在到了收獲時期,目前TCL的營收和利潤,超過50%來自海外。TCL走出去的模式,主要以並購渠道和並購品牌為主。薄連明認為,並購是走出去的一個很好的形式。
經濟學家朱雲來認為,“一帶一路”給中國企業帶來很大機會,涉及65個國家,加起來人口是中國人口的2倍,GDP是中國的1.8倍,國土面積是中國的3倍,這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人工智能”無疑是近兩年來科技圈最火爆的詞語,沒有之一。
現在,人工智能正逐步在醫療、金融、交通、教育、零售等行業湧現大量的應用場景。或許不久將來,人工智能的承載體比如機器人,有很大的可能將普遍成為人類生活的另一半,或女友,或老婆,甚至是男友和老公,還或是同事、朋友。我們是不同的物種,但要共處一個世界。
美國加州Abyss Creations公司研發的RealDoll是一系列真人大小的伴侶機器人。這些平均售價6,000美元一個的機器人擁有學習能力,能與人談情說愛。其最大的特點是逼真,所有制作環節都是手工完成,細到臉上的雀斑都能看到。
根據用戶需求,在定制方面,RealDoll有18種女性體型,2種男性體型,共39張面孔和5中膚色。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Matt McMullen表示:設計的背後理念不是性,而是陪伴。我預感人們可以在這種機器人中找到陪伴感。把機器做成人的模樣,除了你希望這種陪伴成為可能以外我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盡管公司堅稱RealDoll的主要功能是陪伴,但它還是遭到了“反性愛機器人運動”倡導者的批評。
機器人倫理學家凱瑟琳等人呼籲人們關註“性愛機器人”會給社會帶來的副作用,並勸說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拒絕參與性愛機器人的研發。凱瑟琳認為,性愛機器人項目將危及全人類在社會中的絕對主導地位。
人類之所以有七情六欲無非是為了兩個目的,一是生存,二是繁衍。如果沒有這些目的,人工智能一旦有了七情六欲,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沖擊?是否會破壞現有社會體系、威脅人類安全,超過、統治甚至甚至毀滅人類?還是會與人類和平共處?
那麽問題來了,在越來越多與機器人共處的世界里, 人工智能到底該不該產生七情六欲?
“人工智能”無疑是近兩年來科技圈最火爆的詞語,沒有之一。
現在,人工智能正逐步在醫療、金融、交通、教育、零售等行業湧現大量的應用場景。或許不久將來,人工智能的承載體比如機器人,有很大的可能將普遍成為人類生活的另一半,或女友,或老婆,甚至是男友和老公,還或是同事、朋友。我們是不同的物種,但要共處一個世界。
美國加州Abyss Creations公司研發的RealDoll是一系列真人大小的伴侶機器人。這些平均售價6,000美元一個的機器人擁有學習能力,能與人談情說愛。其最大的特點是逼真,所有制作環節都是手工完成,細到臉上的雀斑都能看到。
根據用戶需求,在定制方面,RealDoll有18種女性體型,2種男性體型,共39張面孔和5中膚色。
該公司首席執行官Matt McMullen表示:設計的背後理念不是性,而是陪伴。我預感人們可以在這種機器人中找到陪伴感。把機器做成人的模樣,除了你希望這種陪伴成為可能以外我想不出其他的原因。
盡管公司堅稱RealDoll的主要功能是陪伴,但它還是遭到了“反性愛機器人運動”倡導者的批評。
機器人倫理學家凱瑟琳等人呼籲人們關註“性愛機器人”會給社會帶來的副作用,並勸說科學家和機器人專家拒絕參與性愛機器人的研發。凱瑟琳認為,性愛機器人項目將危及全人類在社會中的絕對主導地位。
人類之所以有七情六欲無非是為了兩個目的,一是生存,二是繁衍。如果沒有這些目的,人工智能一旦有了七情六欲,會給人類帶來怎樣的沖擊?是否會破壞現有社會體系、威脅人類安全,超過、統治甚至甚至毀滅人類?還是會與人類和平共處?
那麽問題來了,在越來越多與機器人共處的世界里, 人工智能到底該不該產生七情六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