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嫌骗取出入境证件 前山西首富张新明遭悬赏500元通缉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026/2030508.shtml
每经记者 夏子航 发自上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查询证实,以31亿元身家跻身2010年胡润百富榜的山西金业煤焦集团(以下简称金业集团)董事长张新明因涉嫌骗取出入境证件,已被通缉,悬赏金额500元。
通缉令由河南省公安厅发出,10月25日其负责政宣的人士表示并不能提供更多信息。此外,金业集团所在地的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和刑侦支队人士均向记者表示,暂不能透露调查情况。
此前有报道称,张新明靠私挖乱采、敲诈、倒卖煤炭资源发家,“随着国家反腐和打黑力度的加大,近一两年来,纪检和公安部门不断在调查其涉黑和煤焦领域腐败问题,张极度恐慌。”
前山西首富遭通缉
张新明在山西当地颇具名望,被称为“煤炭大王”等,2005年排名山西首富。同时,张新明还是胡润富豪榜和福布斯富豪榜的常客。今年胡润富豪榜中,张新明家族凭借金业集团,身家已上升至31亿元。
有消息称“张新明实际上的资产远远大于富豪榜上公布的数字”,并直指张新明发家史上存在黑幕。
张新明被通缉的风声最早见于国庆节期间太原一论坛上,称其“因涉黑、伪造护照非法出境等被通缉在逃”。当时该消息让当地人颇感意外。国庆期间有消息还称,“张新明跑了,所有手机都打不通,谁都找不到他”。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就此联系金业集团,公司办公电话起初是一位女士接听,但听闻是关于“张新明被通缉”后,该人士表示“不清楚”。此后办公电话无法再接通。
“全国在逃人员资料库”信息显示,张新明因在河南化名朱磊办理身份证和护照,频频前往阿瓦图等地,涉嫌骗取出入境证件,被河南省公安厅网上通缉。
记者经查询同时证实,张新明此次遭通缉的悬赏金额为500元。
河南省公安厅对此表示出谨慎态度,其经侦总队及政宣处表示,暂时不清楚进一步的情况。
卖出金业集团被指已转移财产
涉嫌骗取出入境证件并不是张新明真正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2006年,山西太原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人事任免,接受金业集团董事长张新明辞去山西省人大代表职务的请求。
来自太原当地的消息报道称,在2008年,山西省在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行动中对张新明立案调查,抽调了几十人成立专案组并对张新明采取了限制出境的 措施,“张极度恐慌,去年曾和同煤集团谈妥以80多亿元的价格转让金业集团全部股权。今年,张却将金业集团以100多亿元‘闪电’卖给了华润集团,并向境 外转移资产,申请境外身份,准备外逃。”
华润集团旗下华润电力今年中报披露,华润电力旗下子公司太原华润煤业有限公司,于今年5月同金业集团就收购金业集团旗下10个实体包括3个煤矿,签订资产转让协议,上述三个煤矿的主要产品是焦煤,其总储量及可采储量分别为4.57亿吨、2.55亿吨。
此后,太原市政府网站信息显示,太原市下辖的古交市领导郭建发、韩良会、程顺旺、褚宇平与华润集团负责人在太原金泽宾馆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华润集团在古交的发展”。
华润电力的另一家子公司山西华润煤业有限公司,此时正收购金业集团位于山西太原市古交地区的18个煤矿。山西华润煤业已订立协议收购该18个煤矿中的10个煤矿,预期收购余下的8个煤矿将于今年底完成。
山西省政府9月刊登的新闻显示,华润董事长宋林证实在太原市的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华润已经成功重组金业集团。
但宋林并未透露华润重组金业集团的所花代价。
太原论坛上的消息称,“张新明为出境转移资产,才办理了一个化名为朱磊的护照和港澳通行证,频频往返于香港、澳门等地,并将几十亿元的资金转移境外。此事被发现后,河南省公安厅立即立案侦查并通缉抓捕。”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昨日就上述问题与太原市公安局取得联系,在陈述该方面信息和传闻后,侦支队和刑侦支队未给予否认,但表示暂时不能提供调查消息。
靠煤炭发家的张氏家族
按照“胡润百富榜”的表述,张氏兄弟出身农村的一个贫寒家庭。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张新明是一名挖煤的矿工,其兄长张新跃是一名乡村教师。上世纪90年 代中开始,张新明开始跑煤炭运输。张新明“头脑灵活,行事胆大”,在1995年成立了山西华北黄金实业公司,专门做煤炭的铁路运输生意。
此后,他又成立山西金业物贸有限公司,即金业集团前身。几年后,张新跃辞去乡村教师职务,担任金业集团总经理,兄弟老三张新亮也加入金业集团负责部分项目。
2000年煤炭市场开始复苏。山西省希望提升煤炭产业结构。因老家山西古交市有丰富的焦煤储量,张新明决定建立大型的焦煤企业,从事焦炭生产。这得到古 交市政府的赞同,张新明的100万吨焦化项目和180万吨的洗煤项目以及相关的化工项目被列为山西省的重点工程,张氏家族从此做大。
张新明此前向 “胡润百富榜”表示,2002年底,焦化厂投产正赶上山西焦炭的黄金时期。2003年和2004年,全国投资大量增加,钢材供不应求,拉动焦炭价格快速上扬。“那两年,每吨焦炭至少净赚200元,高峰期不止这个数。”
在2003年,金业集团随即开始投入了更大规模的焦化厂建设。此后,张氏家族建立数个煤矿、运输公司、洗煤厂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
但张新明入主资本市场的路走得并不顺利。2008年入主ST泰格 (现为ST泰复)(000409,SZ)和*ST威达(000603,SZ)未果后,还曾试图借壳大通燃气(000593,SZ),但最后还是未获成功。
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跻身胡润富豪榜时,张新明曾称金业集团2005年实现的销售收入和所创利税分别为20亿元和6亿元。但ST泰格此后公布出来的定向增发预案显示,金业集团2005年未经审计的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仅为9.43亿元和-0.36亿元。
中環在線:100萬懸賞尋疑似中燃董事 李華華
|
|
噚日,某免費報 紙刊登半版尋人啟示,以「6位數字重酬」搵龐英學同肖飛兩人。個啟示引人入勝嘅地方,除咗係百萬酬勞,仲特別提到中國燃氣(384)管理層中有同名同姓叫 龐英學嘅人,唔知係咪同一人,無法證實。又話佢哋搵緊嗰位「龐英學」,曾經喺河北省滄州開公司,08年底前做咗中燃設備同物料總代理達6年。
更加「故弄玄虛」嘅係,提到佢哋刮緊嗰位「龐英學」同肖英,04年喺深圳搞咗間公司,作為中燃設備同材料總代理,兼要同中燃子公司度水1500萬。
段啟示又提醒讀者,根據香港法例,如果公司高層自身經營嘅生意,同上市公司有關,就要向相關部門申報。擺明係話有人作關連交易,但個啟示就請大家唔好亂估,仲話如果呢個啟示,搞到有關人等有所不便或精神緊張,佢地會致歉。
|
|
比特幣有多紅?買兇也用它結算:暗殺伯南克懸賞7.5萬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4054 雖然美國政府上月初查封了毒品交易網站「絲綢之路」(Silk Road),但使用比特幣交易的潮流已經勢不可擋。一家名為「暗殺市場」(Assassination Market)的眾籌網甚至將買兇殺人的買賣標上了比特幣價碼。或許今後保險公司也要跟風,要衡量下送命得「賠」多少比特幣了。
暗殺市場上線四個月來已有六人成為暗殺對象,能上這份黑名單的也絕非等閒之輩,既有美國國安局局長Keith Alexander,也有美國總統奧巴馬。
而懸紅最高的當屬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目前出價達到124.14比特幣,折合接近7.5萬美元。
相比起行刺Alexander和奧巴馬分別懸賞10比特幣和40比特幣,福布斯撰稿人Andy Greenberg認為,這倒側面體現出伯南克有多少敵人是反銀行系統的比特幣用戶。

暗殺市場規定,一名殺手如果接下了刺殺任務,就要擬定一個文本文件,提前定好暗殺對象的死期,經過加密處理,文本內容會轉換成一些特別的字符。
暗殺市場的創始人以Kuwabatake Sanjuro為化名,他的抱負可不僅限於募資除掉個別政客。
Sanjuro透露,希望讓暗殺市場摧毀「世界各地所有政府」,
我相信它會改變這個世界,讓世界更美好。
我也相信,只要除掉了少數政客,他們認識到已經輸掉了關乎隱私的戰爭,刺殺就可以停止,我們就能迎來有隱私權的和平自由時期。
Sanjuro用下面這句話做結語:
我是個秘密的無政府主義者(Crypto-anarchist原意指,為保護隱私和政治自由使用加密軟件避免騷擾或指控的人),我們前途光明。
懸賞招聘平臺“智樂聘”宣布獲得150萬元投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finance/2016/0325/154862.shtml
導讀 : 智樂聘致力於打造一個結果導向、能夠充分分享獵頭手中高端人才資源,並且最大程度為企業降低中高端人才招聘成本的“生態可循環招聘模式”。
i黑馬訊 3月25日消息,大連黑馬會會員企業,懸賞招聘平臺智樂聘宣布獲得大連道和資本150萬元投資。本輪融資資金將主要用於系統的研發。
智樂聘成立於2015年5月,是一個結果導向的懸賞制招聘平臺。它通過懸賞招聘模式,整合具備中高端人才資源的獵頭資源“領賞推薦”,通過大數據精準推送職位。再加上SOHO獵頭高效提供優質簡歷推薦做單的模式,完成了對傳統獵頭公司的去中介化和對於獵頭手中高端人才資源的分享。
智樂聘致力於打造一個結果導向、能夠充分分享獵頭手中高端人才資源,並且最大程度為企業降低中高端人才招聘成本的“生態可循環招聘模式”。
創始人李熔峰表示,“智樂聘懸賞招聘的上線一舉解決了企業招聘三大痛點:傳統平臺先付費無結果保障、企業HR篩選簡歷耗費大量無用功、高額獵頭費用預算難以承受。相較於傳統的招聘方式,智樂聘的懸賞招聘方式可以實現企業成本可控的精準招聘,降低獵頭成本,最終實現快速、精準、高品質的人才招聘。”
智樂聘方面表示,智樂聘上線三個月月均懸賞金額突破1000萬元,已經有超過500名SOHO獵頭在平臺做單。客戶包括唯品會、華為、美的、海爾等300余家企業。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常皓靖,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深圳警方逮捕非法期貨犯罪嫌疑人115名 懸賞通緝“黃金投資教父”
4月12日,深圳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局通報,今年以來,查處非法期貨代理商24家,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404人,並且公布了15名正在通緝的犯罪嫌疑人名單,被稱為“黃金投資教父”周里昂出現名單中。
近年來,炒白銀、炒原油等違規變相期貨交易活動在全國蔓延。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各地交易活躍的貴金屬、大宗商品現貨電子交易平臺約有1200多家,絕大部分都采用類似期貨的交易模式,並且,平臺代理商與客戶進行對賭,投資風險巨大。
嚴打非法期貨交易
深圳警方查處的深圳國銀稀貴金屬有限公司、廣東國龍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浙江萬心齊利商品經營有限公司等24家代理商正是大連再生資源交易所、廣東省貴金屬交易中心、浙江新華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交易平臺的會員。
根據警方通報,截至目前,深圳市公安機關依法正式逮捕犯罪嫌疑人115人,其中,以詐騙罪逮捕108人。
警方發現,這類非法期貨交易場所、會員單位夥同代理商在網上招攬客戶,由公司員工扮演“賺錢客戶”、“喊單老師”等角色,通過QQ、微信聊天和直播間講課等方式,誘騙客戶在現貨交易平臺開戶註冊,投入資金,模仿期貨模式交易所謂白銀、原油等等。
交易平臺提供的所謂“現貨交易”采用標準化合約、做市商集中交易、T+0雙向交易、高杠桿、保證金強制平倉等規則,實際上違反了《國務院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 切實防範金融風險的決定》(國發〔2011〕38號)、《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2〕37號)等文件。
而代理商在經營中也存在欺詐行為。如被查獲的廣東國龍公司要求業務員以虛構的身份結識投資人,騙取對方信任,並且刻意隱瞞高額交易手續費,隱瞞對賭交易。把公司員工包裝成“資深分析師”推薦給投資人,誘導客戶頻繁交易、反向操作,利用交易軟件後臺監控和影響客戶交易。實際上,客戶的交易對手正是自己的代理商,因此客戶普遍虧損嚴重、公司巨額盈利。
去年11月28日,公安部和證監會在深圳聯合舉辦證券違法犯罪案件執法培訓班,期間公安部正式確定廣東省深圳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遼寧省公安廳經偵總隊等五個單位為證券犯罪辦案基地。
今年1月5日,龍崗分局組織刑警、經偵、網警、派出所共計300余警力,對龍崗區、龍華區利用炒原油、瀝青等大宗商品交易實施詐騙和非法經營的涉案公司進行收網行動,共搗毀6家涉案公司,抓獲犯罪嫌疑人58名,刑事拘留40人,繳獲作案工具電腦83臺。
“黃金投資教父”重返江湖
4月12日,警方公布了15人的通緝名單,其中被稱為“黃金投資教父”的周里昂出現在名單中。
公開資料顯示,周里昂為香港籍,2000年參與設立了高賽爾金銀有限公司並擔任總經理,公司起初從事金條回購業務,2005年左右周里昂開始大肆宣傳“黃金道”黃金現貨交易模式。2006年,周里昂來浙江設立黃金對賭電子盤。周里昂還因撰寫《黃金投資入門》受到推崇,被認為是黃金對賭交易的教父級人物。
2007年左右,由於黃金現貨交易受害者眾多,監管者開始清理這類非法交易。上海聯泰黃金制品有限公司非法期貨交易被上海警方破獲。700多名黃金投資者在上海聯泰損失了近三千萬元。
上海聯泰自設遊戲規則,采取30-60倍的高杠桿交易,保證金不足時會強行平倉,收取雙邊交易手續費、過夜倉費等等,而且與客戶進行對手對賭交易。這種交易模式與後來所謂“炒白銀”、“炒原油”的非法期貨交易一脈相承。
2008年4月,被稱為“中國黃金期貨第一案”的聯泰地下黃金案塵埃落定,主要案犯無一漏網,五名被告人皆以非法經營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而從此以後,周里昂這個名字也開始銷聲匿跡。
不過,周里昂已經在國內播下了現貨對賭的種子。資料顯示,周里昂曾經的下屬黃漢軍在北京成立了西漢誌(世元金行)黃金投資有限公司,另一名幹將龍銀參與設立了天津奧利孚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後者組建了天津貴金屬交易所。龍銀與其他股東分道揚鑣後,又參與設立了青島九州商品現貨交易中心並擔任總經理。
2011年12月,為了防範金融風險,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下發通知,禁止在上海黃金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以外,籌建黃金交易平臺。不過,國務院同時發布了關於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38號文,其中明確各省級政府是省內交易平臺的監管主體。這間接實現了地方交易平臺的合法化,自此,各地現貨交易平臺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建立。
在黃金禁令下,地方現貨交易平臺開始轉向白銀,近年來,又以金融創新和支持實體經濟為幌子,紛紛上線原油、瀝青、重油等等名目繁多的品種,交易模式仍然與國務院相關規定的相違。
絕大部分平臺都沒有真實商品背景,僅僅複制境外價格,炒作虛擬標的,淪為合法的“公開賭場”。不僅如此,平臺代理商還通過誇大收益、隱瞞真相大量招攬投資者,並且操縱價格致使客戶虧損。
在此背景下,周里昂重出江湖,設立了甘肅稀貴金屬交易中心、深圳市中金匯通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並擔任兩家公司的法人。
深圳警方表示,5月30日前15名在逃犯罪嫌疑人主動到公安機關投案自首、如實供述犯罪事實的,可以依法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有重大立功表現的,可以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凡在規定期限內拒不投案自首,頑固不化,繼續潛逃的犯罪嫌疑人,被緝捕歸案後,堅決依法從重懲處。
警方呼籲,凡為犯罪嫌疑人通風報信,幫助犯罪嫌疑人偽造、毀滅證據,窩藏、包庇、資助犯罪嫌疑人的,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對提供線索協助抓獲或直接扭送在逃犯罪嫌疑人的有功人員,公安機關將按規定給予獎勵。凡威脅、打擊報複檢舉揭發人員、證人的,將依法從嚴懲處。
你的時間值多少錢?高校內存在懸賞QQ群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7-05-06/1102243.html
如今,懸賞已不再是文藝作品中的幻想和通緝令中的神秘刺激點。在大學生中,“花錢辦事”已經成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QQ軟件中,可檢索到全國各地上百個高校懸賞群。武漢的一所211高校的懸賞群——“供需撮合平臺”已經2000人滿群,又開通了“供需撮合平臺2”,供校友加入。
大學生邱澤最近正為周五晚上的選修課發愁:老師肯定會點名,可自己正好來了個老鄉要接待。一籌莫展時,朋友建議他找個人“代課”,並分享給他一個“神奇”的“供需”QQ群。彈出的群公告寫得很明白:“本群始建於2016年5月1日。新玩兒法,懸賞令。旨在搭建一個供需撮合平臺。一方面通過發布懸賞令使大家的需求得到快速有效的響應,一方面通過接單,讓大家的勞動、知識、資源變現。找人不求人,辦事兒不費事兒!”
2元代送一個充電寶,3元代取一次快遞,5元借一把傘,20元代上一次課,30元懸賞一次期末場外“助攻”(在考場外搜索考試答案)。看著群里不斷跳出的懸賞消息,邱澤發了一條:“懸賞周五晚上代課。”3秒之內,有7人同時私信他,表示“接單”,並詢問他教室位置、姓名學號等信息。“不得不承認,最初的用戶體驗很刺激”。
懸賞令事無巨細,覆蓋了校園生活的方方面面。某天晚上,一個男生詼諧地發布了懸賞:征集一個女友,賞金300萬,40年分期付款。群里男生紛紛轉發。“一次我發高燒,室友都外出很晚回來。我不好意思麻煩朋友,只能在群里發布懸賞。買藥的事立刻就解決了,接單的同學還很貼心地買了水果。”天津某985高校學生甜甜說,她覺得懸賞群給學生提供了便利和互相關愛,並不只限於金錢。
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生周誠也表示,懸賞群就像經濟學里的機會成本,時間和金錢的有機交換,才能實現利益效率的最大化。在不違背國家法律、學校規定、道德規範的情況下,懸賞群對校園的勞動、知識、資源進行優化整合,給廣大學子提供了便利。從另一個方面看,懸賞具有很大的市場和消費群體,必然會長期存續。
懸賞群里有兩部分人,一部分是接單者,另一部分是懸賞發布者。這些接單者用大量時間換取微薄收入,有時兩個小時才得到20元。不僅有點浪費時間精力,還滋生了懸賞發布者的懶惰習氣。也有人擔憂,隨著更多的大學生加入懸賞群,這種風氣在高校蔓延,是否會讓學生形成“花錢才能辦事”的思維,助人之德被金錢至上取代。更有甚者,懸賞群成了逃課、代考等亂紀行為的溫床。
在杭州一個高校懸賞群中,群公告明令禁止出售代考信息,嚴禁發送所有違背學校規定的懸賞,而群里依舊熱火朝天地代做實驗,代寫某課作業。筆者所觀察的三十多個懸賞群,無一例外此風盛行。
一些家境有困難的同學也把“接單”作為賺取生活費的來源。武漢某高校一位接單者表示,替同學上課,只能是前面老師講課,自己在下面自習。雖然這樣的自習效率受到一點影響,但代上兩三節課就可以解決一天的夥食費,也是一種付出與獲得。顯然,這些學生並未覺得此種做法有何不妥,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
有意思的是,在武漢高校的懸賞群中,8所高校的懸賞群群主為同一個人,群名皆為“供需撮合平臺”,天津各高校也有相同情況,多為大學生創業。“我做群主沒有收取任何額外費用(分紅、提成等),自己也接單。為同學們提供一個做生意的平臺,大家一起掙錢,何樂不為?”某個懸賞群主表示。很多商家也伺機而動,“校園懸賞令”“客官來”等微信公眾號也專門負責類似的運營,範圍覆蓋全國各所高校。
中南民族大學文學院羅秉武教授認為:“一些好的應用,使學生可以生活得更方便,老師們不會死板地不同意。但不支持學生以任何形式違反校規,通過懸賞群代上課、替考等當然是錯誤的。在學校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對人一生的發展至關重要。”
北京林業大學一位心理老師表示,QQ懸賞群在心理學上印證了一個概念,叫時間厭惡。通俗地說就是拿金錢換時間。從正面看,懸賞群各取所需,既幫助發布者解決了麻煩,同時接單人也得到了相應的報酬。是雙贏的結果。但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學生的親社會行為降低。人會逐漸變得冷漠,本來熱心幫忙可解決的事,卻要用金錢衡量。
懸賞、金錢交易為生活中的各種事件貼上一個標價,久而久之,“老規矩”成了每個群成員心中默契的估值。以取快遞為例,假如你幫我取了快遞,我再來為你做一件事作為回報,雖是交換,卻也是有交流在其中。直接“給錢”看似簡化了過程,實際上是將人們的關系越拉越遠了。而這種習慣也會在大學生畢業之後,對他們的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產生影響。
當然,校園懸賞群說到底也不是“作惡”的源頭,即便沒有懸賞群,那些違規違紀現象也不會自動消失,所以,治理它還需更多智慧。
(原標題:高校懸賞QQ群 懶人拿錢買時間的單該不該接 記者:韋祎)
金龍魚創紀錄懸賞1000萬挖網絡黑手
中國最大的食用油企業益海嘉里集團5月24日在北京宣布,公開懸賞1000萬元,追查針對其主要品牌金龍魚的謠言制造者。
益海嘉里食品營銷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波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1000萬元的懸賞應該是國內最高的金額。
日前,網絡流傳的一則短視頻稱金龍魚涉嫌地溝油,益海嘉里方面回應稱,該視頻是2014年5月14日人民網制作的視頻,視頻中將運送化工原料的貨車誤認為是裝載食用油的貨車。經政府部門2014年5月最終調查確認,該視頻中所說的金龍魚涉嫌地溝油一事純屬子虛烏有,視頻的制作記者也在人民網首頁就該錯誤公開道歉。
中國糧油學會油脂分會執行會長何東平當日宣讀了一份聲明,他說金龍魚涉嫌地溝油的視頻內容並非事實,呼籲食用油企業正當競爭,共同抵制網絡謠言。

食用油行業面臨日益激烈的競爭。
中儲糧油脂有限公司是益海嘉里的同行,該公司披露,中國植物油需求量在2006 年之前保持了較快速的增長,但隨著食用油年人均消費達到17 公斤後,增速開始逐漸放緩,從2006 年度之前的約9%,回落至2015年度的3.5%。目前,我國食用油人均消費已達到24 公斤/年,已經高出全球人均食用油消費的20 公斤/年的水平。
考慮到人口增長、城鎮化率、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國家對食品安全管理的不斷提升,國內油脂消費量仍存在剛性需求增長空間,但是增速將繼續放緩。預計到2020 年,植物油食用消費量將增加至3400 萬噸/年,年均增長率2.8%。
從2005 年至今,國內壓榨產能年均增長795 萬噸,平均增幅高達11.3%。而國內壓榨產能的持續擴張帶來的則是壓榨行業的激烈競爭局面,近十年工廠開機率平均為62%,這意味著每年有近五分之二的壓榨產能處於停機狀態,局面異常慘烈。
益海嘉里除了金龍魚品牌,還擁有福臨門、香滿園等多個糧油品牌,市場份額第一,近年來多次成為網絡謠言的受害者。
此次金龍魚涉嫌地溝油的視頻,益海嘉里方面認為是有組織、有計劃的惡意抹黑。此次視頻的傳播,從新浪微博首發,繼而在各大視頻網站傳播,並在微信群聊中點對點流傳,形成一定聲勢後,百度貼吧、微信公眾號等進一步擴散。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團專家阮光鋒表示,現在網絡傳播謠言的形式多樣化,從原來的文字為主轉為視頻傳播,給普通消費者特別真實的感覺,而且謠言的制造者、傳播者產業化運作,辟謠難度更高。
網絡謠言經常指向知名企業、著名品牌,將過去子虛烏有的事件用新的形式包裝改頭換面,謠言制造者惡意捏造事實,以極快的速度傳播,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劉治現在網絡謠言傳播呈現出以上特點。
現有法律法規對網絡謠言有一定威懾。傳播網絡謠言,公安部門可以治安處罰,從已有案例來看,有拘留7天的;情節嚴重,可以處以有期徒刑,此前曾有惡意誹謗金龍魚品牌的人員被判處一年有期徒刑。
益海嘉里方面稱,企業維權案件卻往往遭遇立案難、舉證難、調查流程過長、謠言制造者主體難以認定等實際操作問題的困擾。
除呼籲政府部門加強執法力度外,益海嘉里出資3000萬元正式成立反擊網絡黑公關專項基金,與匯源果汁、維益雅士利等多家食品企業,共同發起“反擊網絡黑公關”的倡議。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
陝西懸賞iPhone7通緝殺人犯
1 :
GS(14)@2016-09-11 05:46:40舉報罪案不為正義為iPhone?!陝西發生命案,警方發佈通緝令懸賞抓殺人疑犯時稱:「找到他,你就能買愛瘋7(iPhone7)了」。瞬間引爆網絡輿論,網民稱牢記該殺人疑犯的長相:「他就是一個會走的愛瘋7。」陝西興平市日前發生殺人案,有重大作案嫌疑的男子陳紅雷在逃。省公安廳昨發佈B級通緝令,提供線索者有望獲1萬元人民幣(約1.16萬港元)獎勵。西安市公安局網路安全保衞支隊官方微博貼出通緝令,並稱:「找到他,你就能買愛瘋7了,還是256GB的。」鑑於以往內地有不少賣腎買iPhone的個案,網民大呼:「不用賣腎了!一起去陝西尋人吧!」有評論讚賞警方創意,也有意見認為人命無價,警方這樣調侃殺人案,是在死者家人傷口上撒鹽。新浪微博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911/19767109
當局懸賞兩萬捉境外人士
1 :
GS(14)@2016-09-17 17:13:15【本報訊】烏坎村如今恍如孤島,陸豐當局嚴防「境外勢力」,甚至有傳當局發出懸賞,捉到入烏坎村的香港記者等境外人士,舉報1人可獲2萬元(人民幣,下同)獎賞。現時仍有幾百警力在全村佈防,搜捕行動還在繼續,當局對村民放話:「凡接待媒體者一樣要坐牢。」
村民聲言「捉內奸」
烏坎裏的互聯網服務自本月13日中午起被封鎖至今,難以與外界通消息;村民用手機上網,又擔心被官方通過技術手段鎖定。至今不時有警察上門拉人的消息傳出,也有傳載記者入村的電單車司機被抓。烏坎村數公里外,司機已經很警惕往烏坎方向的乘客,有三輪車司機對《香港01》記者說,聽說舉報一名往烏坎的記者,就可獲2萬元獎金。烏坎村內也有相關傳言,有村民懷疑幾名香港記者村內被捕與懸賞有關,稱看見幾名女人帶人到村屋捉人。維權村民心裏明白,沒有了媒體的監督,烏坎的命運只會更黑暗,他們聲言要「捉內奸」。但這種互相猜疑是把雙刃劍,村裏瀰漫着恐懼,除警察不時巡邏,又不知誰是官方線眼;連在手機朋友圈也不敢隨便說話。兩名《香港01》記者入村時,原約定出村接應的村民就沒出現。今年6月林祖戀被捕後,中外記者湧入村採訪,汕尾市政府新聞辦就稱烏坎事件與境外敵對勢力有關,又指境外媒體在烏坎村內煽動、策劃、導演。前日英國BBC記者也在進入烏坎途中被政府攔截,不過態度比對本港記者客氣,只是以颱風要來了為由「請」他們走。《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916/19772397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