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名人書房內的精神食糧 讀好書,注能量

2015-02-16  TWM
 
 

 

回到家中,在自己的小城堡裡,每個人用不同的方式補充精神食糧,找到自己最能放鬆的地方,用最舒服的姿勢閱讀,就能注入滿滿的能量。

中信金主任祕書高人傑

讀史換思惟 他揭開事件真相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主任祕書高人傑因為愛讀李敖的書,思想開始有不同的視角,也從史書中得到啟發,製作了得獎的紀錄片。

撰文‧孫蓉萍

「人傑同學:你有『孫悟空』的智慧,你有『孫悟空』的能力,盡全力發揮,成為人中俊傑。」從書架上取出紙張泛黃、連書皮都已經脫落的《西遊記》,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主任祕書高人傑看到扉頁上的這番話,時空彷彿重回國中年代。

「民國六十七年我國一的時候,有一次老師在講台上課,我在下面讀《西遊記》,老師發現了,就沒收了那本兒童版《西遊記》。」不過學期結束時,老師卻送了他一本無注音無刪減版本的《西遊記》,上面還題了勉勵的話,讓他珍藏到現在,不時拿出來讀,還翻譯成口語的故事,講給讀幼兒園的女兒聽,而且總是讓女兒聽得入神。

愛讀歷史

經典名著百看不厭

在高人傑的書房裡,中國經典名著占有一定的地位。「我現在愈來愈常去看以前看過的書,因為你對它有把握。年輕時為了解存在主義,看過《異鄉人》、《蛻變》,但會一看再看的,是《西遊記》、《三國演義》等歷史小說,百看不厭。﹂高人傑順手從書架上取下的《三國演義》,從書皮破舊,顯見翻閱的頻繁度。

對歷史書有特別偏好的高人傑,也愛讀黃仁宇的著作《萬曆十五年》。他說:「一五八七年是明朝最不具特別重大意義的一年,但是作者找到蛛絲馬跡,把那一年很多小事拼湊在一起,他看到當時就埋下種子、變成影響明朝國祚延續的原因,造成後來的衰亡。我覺得他用這個視角來看很厲害,這也影響到我後來的採訪工作。」高人傑同時也是台大新聞研究所兼任講師,他在民視電視台擔任新聞部節目中心主任時,做了幾部類似紀錄片的報導,其中一部︽一九七九南海神話》,說的是一九七九年中美斷交時發生的事,當時《中央日報》刊載了一篇文章︿南海血書﹀,內容是台灣漁民在南海的島上,發現一艘船裡有數十具枯骨,還有一件襯衫,上面用越南文寫的血書,控訴共產暴行。作者朱桂翻譯了萬字血書,後來變成學校的教材,以及政府反共宣傳的工具。

高人傑說:「我們找到這篇文章的作者,他說這是編造出來的故事。我便從《萬曆十五年》得到啟發,片名用到《一九七九》,就是仿照這本書的英文『1587, 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最前面的年分,後來還得到文建會最佳紀錄影帶獎。」

迷上李敖

另類觀點開拓視野

高人傑在眷村長大,高一那年,他接觸了李敖的《千秋評論》、《萬歲評論》,看到從來沒見過的內容,之後深深著迷,就再也回不去了!「以前都讀教科書,或傳頌一時的故事,李敖卻提供了不同的觀點,開拓了我的視角。」例如《北京法源寺》,這是李敖第一部長篇小說,以北京法源寺為背景,講述一八九八年戊戌變法到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各志士為中國做的努力,二○○○年還被推薦為諾貝爾文學獎提名。高人傑認為這部作品中的文章有畫面感,又很有氣勢,尤其是「戊戌六君子」之一譚嗣同赴義的過程,朗誦起來也很有快感。

《北京法源寺》第十二章中描述譚嗣同:「他想到江湖中人,在臨死前慷慨激昂大喊『二十年後還是一條好漢!』他感到也該喊一句,但不要喊那種輪迴性的。輪迴是不可信的,死後妄信有來生,是一種怯懦、一種自私;對來生沒有任何指望而死,才算堂堂的生、堂堂的死。想到這裡,他笑了。突然間,像從浮雲裡劃破一條長空,他的喊聲震動了法場: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有一次高人傑在某個採訪的場合,有機會請李敖簽名,李敖特別寫下八個字:「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覺得這八個字恰如其分,在人生階段中想完成某些意義的人、追尋真理的人等,都適用這句話。」在他書房裡《李敖大全集》占了重要地位,「姑且不論後世對他評價如何,他的閱讀量很大,做學問很扎實,對我影響很大。」

系列蒐集

讓思考有更多面向

高人傑喜歡讀歷史故事,但前提是「寫實又提出自己的新觀點」,不是虛構的,而且針對自己有興趣的同一個議題、或某個時代的故事,他會蒐集不同作者的相關書籍來比較。

例如書房的書櫃中,有一格都和一九四九年的歷史有關,例如《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大江大海騙了你》、《一九四九大撤退》、《蔣中正的一九四九》、《一九四九浪淘盡英雄人物》、《巨流河》等,不同作者、不同版本,就可以從不同角度來看同一個主題,讓思考有更多面向。此外,不同時期讀,也可能有不同的想法,「即使是《西遊記》,同一個故事或環節,每次看也會有不同的領悟。」透過同事或臉書的介紹,高人傑也會讀各種領域的書,最近覺得不錯的是《先讓英雄救貓咪:你這輩子唯一需要的電影編劇指南》,「這本書像是電影編劇指南的工具書,告訴讀者電影賣座的原因,為什麼有時候卡司強卻不賣座,我覺得它分析得很有道理。」

進到書房

就有種安定的力量

由於工作忙碌,也常需要到國外出差,高人傑常常在飛機上閱讀,「長達八個小時的飛行時間,大約就能看完兩本書。」有時人在外面,女兒央求高人傑說故事時,感謝科技進步之賜,他會在手機上查了就念給女兒聽。當年捧書連夜猛K的景況,已成難忘的回憶。

「我十二歲以前最愛的一本書是義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愛的教育》,我還記得是夏丏尊翻譯的,裡面講述親子、師生、朋友等的情感,當時覺得每一篇都很感人。」講到閱讀帶給他心靈的影響,他說「讀書當下帶來的那份感動,一輩子不會忘記。」書,是一輩子的朋友,進到書房,就有一種安定的力量,即使多年不見,那份溫暖永遠在。

高人傑

出生:1965年生

現職:中信金控主任祕書、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執行長經歷:民視新聞部節目中心主任、《民視異言堂》製作人等學歷:美國波士頓大學新聞研究所

好書分享

北京法源寺

作者:李敖

出版社:李敖出版社

推薦原因:舉凡生死、仕隱、朝野、家國、君臣、忠佞、強弱,都在論述之列,還能有更好看的小說嗎?

槍炮、病菌與鋼鐵

作者:賈德‧戴蒙

出版社:時報出版

推薦原因:人類的財富、權力為何掌握在這些人之手?是你天縱英明還是時勢造化?

西遊記

作者:吳承恩

推薦原因:老祖宗的極致想像力和超凡入聖的敘事能力,膾炙人口,數百年不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58

自己風水自己睇(書房篇)

坊間一般每年出版的風水運程書通常都係以後天八卦為依歸,教人擺呢擺催吉避凶,卻忽視了先天八卦的作用:

閱讀更多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6537

書房大過主人房

1 : GS(14)@2014-12-24 02:00:30





【間隔奇特】新地東涌東環首批入場費最平單位,實用面積412方呎,這個面積比傳統上車盤沙田第一城兩房眼鏡房還要大逾100方呎,然而好學唔學,竟然學房協「唔湯唔水」的劏則,間做一房單位。



用趟門隔開兩房

細看這個入場費不用400萬元的單位平面圖,為3B座1樓5室,那唯一的房間,面積超過100方呎,基本上,可以間做兩間面積約50方呎的房間,房間面積屬主流水平。然而新地卻沒有這樣做,只設一道門,間做一間房,房中加道趟門,一半定名「書房」,另一半名為「主人房」,結果書房面積約53.7方呎,比所謂的主人房面積約48.4方呎,大約5.3方呎,難道讀書重要過睡覺?非也,有理由相信,發展商為用盡地皮,造成書房不能做睡房。根據平面圖,這間書房與隔籬3A座6室黐到實,幾乎是共用一牆,完全可以鑿壁偷窺。很大機會,因地盤面積有限,發展商為了用盡每吋地皮,造成兩座黐到實一實的發展佈局圖。根據現行建築物條例,每個用作居住的房間,須有一扇或多於一扇的窗,以符合提供天然照明與通風的要求。這間所謂的書房,由於黐實鄰座單位,無法建造窗戶,所以不能稱之為睡房,惟有巧立名目做「書房」,結果明明夠做兩房的單位,現在稱為一房戶。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41223/1897838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6840

書房用黑玻璃夠型格

1 : GS(14)@2017-04-08 20:28:57

■書房白色大櫃拼深灰仿皮櫃門,加上一張黑玻璃弧形書枱,盡顯型格。



其餘三間房,兩間做睡房,子女長期在外國工作,放假回港短住,房間設計舒適至上,首要擺放5呎雙人床,床頭貼和暖的啡色牆紙,家具選用相同色系,包括以洗水玫瑰木及仿皮造衣櫃飾面,點綴玫瑰金鏡鋼,呼應單位主題。書房是男戶主的天地,想有冷酷型格味,以黑白灰色佈局,兩旁大櫃髹白油配白雲石枱面,拼深灰仿皮及鑲灰鋼幼枝,深沉但有亮澤,展現朝氣活力。書枱配黑玻璃弧形枱面,刻意打橫放,部份騎在窗台上,為何不整張枱建於窗台上?因為現在書枱橫向,日照從側旁透入室,書寫時不會出現手影遮光的問題,而且按現時座位方向,將來靠邊牆壁安裝電視,收看方便。


■睡房以洗水玫瑰木造衣櫃飾面,配金鋼把手及層架裝飾,呼應單位主題。

■床頭貼啡色牆紙,暖意洋洋,跟鋼材色調亦合襯。

■睡房近房門設置屏風,稍為遮擋視線,靜心閱讀。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408/1998310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9648

【文化籽】書房執笠 抑鬱老闆重新站起來 跑步讀書會你試過未?

1 : GS(14)@2018-03-06 03:47:27

跑步後分享書本,即使不認識的朋友也能一起經歷「心跳回憶」。

【文化籽:港情講趣】跑步和讀書一動一靜,毫不相關,有誰會想到可以把它們結合在一起?70後的書店前老闆莊國棟(James),在痛失書店後變成「肥佬」,為重拾健康開始接觸跑步,更成立了把跑步和讀書結合一起的組織「Run of Page」,把大眾認為的不可能變成可能!


身為70後的James是文化界有名的「阿麥書房」老闆,阿麥書房在2009年結業,至今仍有不少人為此惋惜。當年James認為書店可以有多一點的面向和可能性,加上三十而立希望創一番成就,因而萌生開書店的念頭。阿麥書房的舊址位於銅鑼灣恩平路(現為美甲按摩店),當時主要售賣藝術文化、藝術行政等較小眾的書,亦會從台灣、澳門等地入貨,有別於一般連鎖和樓上書店。除賣書外,阿麥書房更會舉辦音樂會、討論會等活動,為香港的書店文化帶來新氣象。James後來在文化藝術中心開設分店,亦在銅鑼灣本店附近開了一家西餐廳,名為「阿麥廚房」。

暴肥70磅 健康響警號拾起跑鞋

直至2009年,阿麥書房的營運狀況不能維持書店的基本運作,在臨近開業五年時倒閉,成為絕響。痛失阿麥書房的James變得抑鬱,除了不再逛書店外,連喜歡多時的劇場和電影也沒再接觸,更把facebook裏的文化界朋友unfriend,每天只有上班下班,James說:「很多朋友也以為我人間蒸發了。」後來James變成了胖子,比現時健康的他重60至70磅,身形可說是「大了數個碼」,健康開始響起警號,加上兒子日漸長大,他希望能與兒子有更多不同的親子活動,便開始接觸跑步、山藝等活動。開始跑步後,發現殊不簡單,便毅然報讀跑步課程,一開始拾起跑鞋便跑了數載。從運動場跑數圈,至今成為馬拉松全馬選手,跑步不但令他重拾健康,也重拾放下多時的書本。

跑步後分享書本 「利誘」舊客穿上跑鞋

不少朋友在facebook看見James清減了,有些人以為他的身體出了問題,James告訴朋友們事實恰恰相反,他的身體健康了不少,朋友們也紛紛向他「取經」。其中一位是阿麥書房的舊顧客,James沒辦法勸說這位舊顧客一起跑步,但想起他喜歡閱讀,便提出在跑步後加入讀書會,竟成功「利誘」這位舊顧客穿上跑鞋,亦同時為成立跑步讀書會踏出第一步。
James去年把跑步讀書會命名為Run of Page,還有數位拍檔合作策劃,活動歡迎公眾人士一起參加。不少人認為跑步和讀書風馬牛不相及,James自言也認為兩樣東西毫不相關,想不到會有這樣的效果。他認為,「跑步後即使不認識的朋友也能一起經歷『心跳回憶』,在分享書本時會更易投入,跟一般甫坐下便分享的讀書會很不同。」訪問當晚,十多名參加者也很投入跑步和讀書會之中,不論老、中、青也樂在其中。參加者鄭先生是James在十多年前讀藝術行政課程時的老師,特意來支持James,他說:「感到很美妙,一項是動一項是靜的活動,跑步後的讀書會分享,感覺配合得很好。」另一名參加者石小姐已參加了兩次活動,她說:「我覺得很有新鮮感,對我來說很怕看書,但活動讓我更願意去看書。」

跑步加入導賞 在西九找回「初心」

Run of Page成立至今已經籌辦了9次跑步讀書會,每次也會有不同主題、與不同機構團體合作,去年暑假更與澳門的朋友合作,在澳門舉行了一次跑步讀書會。在跑步讀書之外,更會加入導賞和分享,參加者可以從James與拍檔們設計的路線中認識該區。訪問當晚的主題正是「初心」,James帶領參加者來到「西九文化區」,回顧Run of Page的前身「八百萬種跑腿」的一點一滴,讓參加者找回「初心」。跑步令James重新拿起書本,重新面對曾經失敗的經歷,回望過去卻不覺得白過,他說:「現在回頭看,覺得開書店沒有浪費時間,現在用另一種形式,把讀書放在跑步上,將兩樣東西結合在一起,提供獨特的運動方法給大家。」日後如想運動,又想讀書,可以參加Run of Page的跑步讀書會,當個「運動系文青」!


James痛失「阿麥書房」後變得抑鬱,跑步不但令他重拾健康,也重拾書本。



出發前James提醒參加者注意安全和身體狀況。

跑步環節加入導賞,參加者可以從中認識當晚該區的故事。

每次跑步後必影的相片。


跑到西九俗稱「陀飛輪」的大圓形表演場地玩小遊戲作休息。

Adrian是Run of Page的籌辦者之一。

阿麥書房舊址現已為樓上美甲按摩店。


參加者鄭先生(右)是James十多年前讀藝術行政課程時的老師。

阿麥廚房的招牌由當時阿麥書房的店員所寫。

90後的石小姐已參加了兩次跑步讀書會。



facebook: Run of Page採訪:鄭韻瑤攝影:蔡政峰@Fixer Production(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5/203204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