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韓國是所有人的敵人 台灣是所有人的朋友 施振榮:聯日抗韓是台灣應走的路

2011-1-10  TWM




韓國三星以不正當手段打壓台灣科技業者,引起科技業反彈,宏碁集團創辦人施振榮不滿地指出,韓國在商界的確是又奸又詐,但光有奸跟詐是無法讓一家企業永續經營。他認為,韓國可怕的地方不在於「大」,而是他們長期對人才的訓練!

口 述‧施振榮 整理‧林宏文、賴筱凡編按:韓國三星接連以自首、告密方式,讓台灣面板廠陸續遭到美國、歐盟重罰,連鴻海郭台銘都身受其害。身為宏碁集團創辦 人、台灣科技界領袖,施振榮重批韓國企業又奸又詐,「奸詐不是核心競爭力,光只有奸詐是無法讓一家企業永續經營的!」他認為,韓國人是所有人的敵人,與日 本連手抗韓,是台灣企業應該走的路。以下是施振榮接受《今周刊》專訪的第一人稱口述精要內容。

其實我們與韓國是很不一樣的,我們講究的是永續經營,希望讓我們的企業理念能夠延續下去,所以我們很不屑用不正規的手法來取勝。韓國在商界的確是又奸又詐,但奸跟詐不是核心能力,光有奸跟詐是無法讓一個企業永續的。

經營一個企業,與競爭對手爭千秋,是一定要爭的,但不能用這樣的方式。

韓拍「商道」卻無商道

「商道」是韓國的片,他們也只是講講而已。「商」講的是共創價值,是買賣雙方之間都有創造價值,買方把東西賣掉創造價值,賣方買到東西獲得價值;「道」則是講誠信、多贏。這樣看來,韓國確實沒有「商道」。所以,我覺得韓國不足以學,韓國的方法不會是我們的方法。

要如何抗韓?與日本合作是個方法。

像PC(個人電腦),就是台美合作打敗了韓國。韓國是獨大思惟,他們有很多很大的財團,像三星、LG(樂金電子)跟現代汽車,這是因為他們從日本學到了財閥的制度。日本絕對是值得所有人學習的,而大陸是所有人的機會,韓國是所有人的敵人,台灣則是所有人的朋友。

我們與韓國其實是有條件可以跟他們抗衡的,兩邊競爭實力看起來是五五波;但你走你的,我走我的,兩邊的企業經營模式是非常不一樣的,韓國有很多大企業,可是台灣卻有很多中小企業,這是很有活力的。

有一次Tom Peters(彼得斯,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學大師之一,是後現代企業之父,著有《追求卓越》一書)來台灣,他就說,如果有機會讓他選擇當韓國或台灣的總統,他一定不喜歡當韓國總統,因為很有可能睡一覺醒來,隔天起床哪個企業倒了,整個韓國就垮了。

過去在科技業裡大家一直強調垂直整合,後來變垂直分工,到最後就會變水平整合整併。可是像PC再整合也是有限。同時,你看面板已經整併為這四大(指三星、樂金LGD、奇美電與友達),即使再整合,效益也不顯著。

應學習人才訓練與資源分配但有些產業不一樣。我講這些話可能會得罪人,像DRAM現有模式就不值得投資,本來就應該要改變,做生意只要你經營模式錯,就很難回收,還是要日台聯軍、美台聯軍才會有希望。

最近有一些新的制度很好,因為有了TDR(台灣存託憑證),外國公司可以來台灣發TDR,台灣公司與外國公司合作,這樣就能一體。所以我講「王道」,就是要共存共榮。

韓國其實不可怕,韓國可怕的地方不在於「大」,而是他們長期對人才的訓練、對設備的投資。一九八九年時,我有幸與史欽泰(潘文淵文教基金會董事長)一起去三星參觀,他們對先端設備的積極投資及對人才的訓練,尤其是三星人才訓練所都讓我們印象非常深刻。

所以我說「大」不可怕,重點在他們對資源的分配,把資源用在人才上,投資在設備上。

其實三星長期追求第一,追求卓越,我們也有很多一樣的科技廠,但用的方法不一定要和他們(指韓國)一樣。不一定要跟他們(指三星)比大,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把足夠的資源投資在人才跟設備上。

其 實台灣擁有那麼多技術,重要的是設計一個架構,建立一個平台來整合這些技術;可是,整合是台灣科技業最缺的,第一受制於文化,台灣公司比較不願被整合;其 次則是台灣整合的機會很少,所以我才講說台灣應該多加強無形的基礎建設,像民主素養及法治精神,都比有形的基礎建設有助於資源的有效整合。

台 灣要生存就要創新,其實台灣如果要創新,首先要借重的就是台灣條件。台灣很小,科技產業有群聚效應,所以台灣科技廠可以把time to market(產品上市)的時間縮短,交貨時間很有彈性,但是空有這些條件,要是你不做品牌、不了解市場需求,能創造的價值會受限制。

我很擔心大家都只忙著現在,只忙著眼前的事情,而沒看到未來,沒時間想未來。其實對未來投資,時間拉得越長,風險就越小,如果沒有把眼界拉到未來,風險就會很大,這就是零存整取的概念,要先想到未來。

台 灣如果要進步,就應該找一個自己新的定位,像我小時不了,大還不錯!這是因為我在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該做的事,別人已經做的事,我再去做就沒價值。應該要 專做能挑戰困難的事,所以台灣要多創新,多強調創新整合能力,不要怕犯錯,創新本來就會犯錯,如果當年大公司都不容許員工犯錯的話,那早就沒有今天的宏碁 了。所以我覺得台灣應該要形成一種文化,就是容許員工犯錯,然後創新整合,台灣才會進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362

獨家專訪美國前副國務卿霍馬茨:英國“退歐” 中美應走到一起

美歐的資本市場在過去的三個交易日里連續大漲,彌平此前受英國退歐決定而蒙受的損失。然而,英國國內政治動蕩和退歐談判可能延宕數年時間,這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依舊將對全球經濟前景產生極大負面影響。對此,美國前副國務卿、現任基辛格咨詢公司(Kissinger Associates)副主席羅伯特·霍馬茨(Robert Hormats)在紐約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獨家專訪。他呼籲,中美兩國應在此時發揮特殊的領導作用穩定全球信心,而二十國集團(G20)杭州峰會將成為一個很好的契機。

中心弱化

第一財經:金融巨鱷索羅斯認為英國退歐是全球化的挫敗;美國前財長薩默斯則稱這是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政治錯誤。這些說辭是否過於聳人聽聞?

霍馬茨:英國選民公投退出歐盟,這確實令我感到擔憂。

首先,作為歐盟第二大經濟體,英國將要承擔嚴重的後果。從美國的角度來說,英美之間享有諸多共識;英國在歐盟主張的多項改革,也是美國樂於見到的。

其次,歐盟也應當關註其與歐洲老百姓意誌之間的聯結。現在的形勢也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契機,讓歐盟的領導人更深入地去審視這個問題——為什麽在歐盟內部會有反歐盟的情緒?從這個角度上說,(退歐事件)有利於推動一些歐盟政策的改革。但同時,這也發出了歐洲分崩離析的危險信號。即使沒有更多的國家離開歐盟,未來在解決經濟、金融和其他問題時,歐盟所能發揮的效果也將打折。

其三,這預示著一種中心的弱化。幾乎所有的民主政治都遇到了類似的問題。傳統上的中心在逐漸弱化,分化加重。

此外,這也代表著對一種全球化的消極看法。對幾乎所有國家來說,確保全球經濟運行健康對本國的經濟成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當今世界,誰也無法關起門來只顧自己。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經濟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盛行,金融動蕩,幾乎不存在有效的全球體系。如果忽視全球經濟,歷史將重演,沒有人能獨善其身。

我認為,現在需要美國、英國和歐盟等國家繼續合作來維護全球經濟穩定,同時也為這些國家與中國加強緊密合作提供了契機。在2008年雷曼兄弟倒臺後,中國在促進全球經濟增長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認為在歐盟經歷動蕩之時,中美兩國應當走到一起,探討如何促進全球穩定和繁榮。

第一財經:你認為中美兩國在此時應當顯示大國的領導能力?

霍馬茨:是的。中美兩國在包括氣候變化和打擊恐怖主義方面都有所合作,而維護全球經濟秩序對兩國都至關重要。即便只是雙方對話的動作和表態合作的意願,就能為全球經濟註入穩定和信心。

我認為,今年在杭州舉行的G20峰會將意義重大——全球經濟本就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和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現在還要考慮英國退歐的影響。到杭州G20峰會時,勢必仍有許多問題懸而未決,我希望中美兩國能借此機會通力合作,規劃方案。當然還需要其他國家的參與,但中美兩國應在此發揮特殊的領導作用。

美國人應吸取“退歐”教訓

第一財經:我們要如何來理解“反建制”情緒在美國和歐洲的盛行?

霍馬茨:許多支持英國退歐的選民,其所認同的“反建制”、反中心主義、反全球化、和排外情緒與現下美國的一些觀點不謀而合。而特朗普利用並激化了這些情緒。從這個角度來看,兩者之間確實存在共性。

另一方面,選民應當意識到一點:不要僅僅為了抒發胸中的憤怒,而投票給支持民粹和排外主義的候選人,而應該從更長遠的角度考慮問題。出於憤怒投出的一票也許能解一時之氣,但是當英國人第二天醒來時發現金融市場大幅波動、英鎊暴跌——自己的資產也縮水了,這感覺可不好。我想,通過英國的退歐公投,美國人也許能從中有所反思——即使你感到挫敗,甚至認同經濟保護主義,或對外來移民有所不滿,但也不能因為出於憤怒投票而毀掉自己(和國家)的經濟前景。

第一財經:在退歐公投結果公布後,美國總統奧巴馬發表講話稱美英之間特殊的關系歷久彌堅。然而,伴隨英國退出歐盟,你認為美英關系隨之將有哪些改變?

霍馬茨:從政治和戰略的角度上說,美國和英國將繼續維持特殊而密切的關系,我不認為退歐對此會有任何影響。北約組織將於7月舉行峰會,我認為屆時兩國將再次重申這一點。對於歐盟的北約成員國來說,確保北約國家緊密的戰略關系不變既是從北約的戰略宗旨出發,也是為了應對俄羅斯在烏克蘭及其他地區的動作。北約不希望在此事上暴露內部的弱點或分歧。

從經濟角度上說,美英關系的變化將在某種程度上取決於英國與歐盟談判的結果。目前,美國與英國的經貿關系建立在其歐盟成員國的基礎上。一旦英國全面退出歐盟,美國需要在包括貿易等多個領域與英國達成新的協議。可以肯定,未來兩國將繼續保持緊密關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6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