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友 A最近頻頻去成都,問佢有乜大動作,佢話大動作就冇,不過有一個大型商場在九月七日開幕,聽聞有大人物主持開幕禮,商場內有一個餐廳嘅投資集團係佢有份 嘅,故此已上去視察幾次,每次都係一晚兩日,因為成都冇乜好睇喎,除非做典型遊客,去參觀古蹟啦。咦,成都人口眾多,市內開大商場,咪一定有人流,在商場 內開設餐廳,生意不愁啦。老友 A話:「原本我都係咁諗,故此答應投資,但去多幾次之後,依家知驚嘞。香港蘭桂坊之父盛智文有份投資之成都蘭桂坊,原來除咗兩三間有靚女嘅酒吧之外,其他 餐廳水靜鵝飛,一家香港有啲名氣嘅牛扒餐廳仲更加靜過鬼。畢竟成都冇乜外國人,唔似得中環咁西化,大把英文人湧入蘭桂坊呢!」
咁講法,希望老友 A有份間餐廳,因位於新起大商場,中外咸宜,開幕後生意好啲啦,但老友 A即刻唉聲嘆氣:「唉,一啲事只會在中國發生,間大商場話在九月七日正式開幕,但直至到九月初,成個場仍然冇煤氣供應,廚房冇火,點開餐呀!」騎騎,此乃 中國特色,正是以前香港有水放水/冇水就冇水嘅年代嘅事,只要有人識做,適當地「通氣」,商場自然有「氣」。
中國之大,無奇不有,張總在巴黎老家 渡假之後,未返上海退休之家之前,又雲遊到港,準時在大學 EMBA開班,佢遊吓遊吓,遊到左丁山辦公室講起旅遊趣事,話上海浦東機場幾乎發生意外,因為一架航機(卡塔爾航空公司)呼叫因雷雨太大未能降落,在上空 盤旋多時等待降落浦東,即將缺油,要求緊急降落虹橋機場,但吉祥航空(中國一間廉航)一架班機在前,拒絕讓路,於是管制員被逼採取其他緊急措施,讓卡塔爾 航機首先降落,降落時,幾乎撞機!
咁都得?張總話吉祥航空機師好似有豹子膽,堅決不讓航道噃。張總走後次日,新華社有報道八月十三日發生此事,華 東民航局重罰吉祥航空,吊銷韓籍機師機長執照,點解韓籍機師咁硬頸不聽上海航空管制員嘅命令?木宰羊。韓籍機長在韓國會唔會咁膽粗呀?如果卡塔爾航班 QR888因缺油而在上海墜毀,中國醜死咯。
話說匯思太平洋於六月二十四日突然大跌24.4%,從上日的1.23元跌至0.93元收市,自然要查看大跌的原因。
一查之下才知道於六月十日「公司非執董兼副主席、主席被入稟,各自須受就彼等於公司之股權提出強制全面收購之責任所規限,及二人曾捲入公司及其附屬公司進行之若幹會計違規行為」,難怪股價會大跌了。
隨後股價繼續下跌,跌至七月十二日公司發出了盈警,盈警之後仍然沒有止瀉,進一步跌至七月十五日再來一段消息:「公司早前遭提出清盤呈請,呈請人指集團附屬中匯環球乃根據誇大估值於匯思太平洋首次公開發售前註入公司;中匯環球大部分業務營運屬可疑;集團若幹股東參與非法股份質押借貸及違反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呈請排期於今年9月14日聆訊。」難怪股價無法止瀉了。
可是其股價昨天低見0.132元之後今天突然暴漲近一倍而高見0.265元,收於0.255元,升幅高達90.3%。
在官司纏身、盈警及清盤的呈請之下,除非有人獲得了內幕消息所有問題已獲解決,否則誰有膽量買上去?萬一不幸突然停了牌豈非隨時血本無歸?這還不是怪事嗎?
同樣於七月十一日被法巴入稟呈請清盤的蒙古礦務(975)亦由當日低見0.033元之後升至今天高見0.058元,升幅又是75.8%,難道追貨者又有內幕消息,事件可獲完滿解決?又是怪事一樁。
更怪的是秦發(866)於周一宣布「公司已於4月25日與其控股股東徐吉華旗下的渤海投資協議,以約1.8億,(人民幣.下同)向對方出售中國航運及煤炭業務,預期出售收益為51﹒6億元」,收益較其市值的5億元高出9.32倍,股價於上周五復牌高見0.28元之後竟然打回原形,跌回停牌前的0.2元,豈不怪哉?
是非纏身的股份就大漲,有收益的股份卻大跌,這還不是股壇怪事?
券商電話會議再度出現“奇聞怪事”,這次是新時代證券電話會議中爆出“桃色事件”——有人自稱是該券商研究所行業分析師的老婆,自爆老公出軌、亂寫黑報告。
類似的亂象總是不定期在資本圈上演,引發市場熱議。此前券商電話會議就發生過邀請假專家、假公司高層、將小職務粉飾成大職務等案例;關於“黑研報”一事也並不少見,未實地調研便下預判、誇大業績預判等情況也最後被“打臉”。
在多位業內人士看來,不管是電話會議還是研究報告頻出事端,都反映出券商機構合規和風控沒有做到位,而背後的原因則可能是未能抵禦利益誘惑,但不爭的事實是,未來針對券商行業的合規將越來越嚴。
揭秘券商電話會議亂象
“我是新時代證券研究所馬浩博(音)的老婆張艷萍(音),馬浩博在外面包養小三、嫖娼被抓,帶小三睡到我們家里來,他在外面亂寫黑報告,亂拉票,亂賺這些臟……”8月13日晚間,新時代證券的電話會議提問環節出現這麽一段突如其來的“爆料”。
涉事的新時代證券次日發布聲明稱,有人假冒新時代證券研究所員工參會,故意擾亂會議秩序,將對電話會議中的情況做進一步調查,將尊重事實,對於不良風氣堅決抵制。
此事一出立馬引發金融圈的關註,在“八卦”群眾將註意力放在“桃色事件”之余,也有圈內人士將註意力放在了頻出亂象的券商電話會議背後。
在這之前,券商電話會議曾出現過邀請假專家、假公司高層、將小職務粉飾成大職務等案例。其中,2016年8月份,國泰君安在一次解讀滴滴和優步中國合並事件的電話會議中,所邀請的滴滴出行高層被指冒名頂替,事後經核查確認,“由第三方服務公司邀請參加當天電話會議的’滴滴副總裁張總’並非滴滴出行公司現任員工,亦未擔任副總裁職位”。
緣何券商電話會議頻出“烏龍”、鬧“怪事”?在了解原因之前,從券商電話會議到底是如何召開的、有何潛規則或許可以一探究竟。
“以我所在券商研究所為例,開電話會議的流程是,券商研究所內部發起,由負責電話會議的老師預約電話發布平臺,並向後者提出所需要的客戶要求、主講的題目。此後,我們會向客戶進行內部推送,輔之以一定程度的微信傳播,微信群主要是我們的微信客戶群。”一名大型券商策略分析師稱,以他所在的券商機構為例,在傳遞電話會議的信息時更為謹慎,銷售部門會再度審核一遍。
另一名曾有10年券商分析師履歷的資深人士介紹電話會議流程稱,一般程序是主持人開場——分析師或邀請的嘉賓發言——聽眾提問,“電話會議參與的人員少則幾十人,多則四五百人”。
對於電話會議中的嘉賓是如何被邀請的,上述資深人士稱,一般是由研究員邀請專家人士,“有些嘉賓則是研究員的朋友”。一券商行業分析師也稱,“一般是邀請認識的、知道底細的人士作為嘉賓參會。”
而關於券商電話會議常出現邀請假專家、擡高嘉賓身份等亂象,上述資深人士稱,曾聽聞過相關的事情,“那可能是因為分析師被逼急了吧。人脈廣是券商招聘分析師的重要參考依據,譬如當前招聘宏觀分析師多從有政府背景的平臺招募。分析師邀請到知名的專家、官員,則可向券商研究所的領導表明自己有渠道、人脈廣,有利於在公司、行業中立足。”一般而言,分析師將邀請來的嘉賓上報,都會通過,管理層也不會逐個查所邀請的電話會議嘉賓的真實性。
另一家券商研究所人士稱,電話會議中的嘉賓有券商自己邀請的,也有第三方公司邀請的,如果是第三方公司邀請的話,可能券商方面對嘉賓的信息並不了解,也不知道嘉賓所講的內容是否為投資者所感興趣,不過一般情況下,券商都會和嘉賓做一些前期溝通。
除了邀請嘉賓之外,券商電話會議還需要邀請聽眾。第一財經記者獲悉,聽眾一般為機構投資者,由券商銷售人員邀請,正常情況下,沒收到邀請的人員不能參與電話會議,但是實際情況中,在知道電話會議號碼和密碼的情況下套用機構名稱也可以混入電話會議中,少數情況會逐一核對邀請名單,阻攔未被邀請人員參與。
“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亂象,主要是由於合規和風控沒有做到位。”上述資深人士稱。上述券商研究所人士則稱,券商電話會議合規方面將越來越嚴格。
“黑研報”再被抖出
此次新時代證券的電話會議也爆出“黑研報”一事。而有關這方面的亂象和討論一直未有停息。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中國證券業協會信息發現,馬浩博目前確實在新時代證券擔任證券投資咨詢業務(分析師)一職,此前曾在海通證券、東吳證券同樣的崗位任職。
2016年10月13日,東吳證券發布由馬浩博、湯瑋亮撰寫的研究報告《福成深度報告二:3個100億支撐市值翻倍》。當年10月25日,福成股份發布澄清公告,對相關失實內容逐一反駁。
2016年11月,江蘇證監局對馬浩博等人采取監管談話措施,給出的理由是,“因報告質量存在嚴重問題,報告未遵循合規、客觀、專業、審慎的要求,未能保證引用的信息來源合法合規,研究方法缺乏專業審慎,分析結論依據不足,違反了《發布證券研究報告暫行規定》。”
類似的情況在資本市場並不少見。2017年7月,一份關於方大炭素的券商研報做出關於“7月份公司凈利潤預計達到5億元左右,高利潤大概率持續到明年3月,年化盈利能力已達70億元”的預判,引起交易所關註及質疑的同時,也引發市場熱議。
之後方大炭素回複交易所問詢函稱,該公司短期內無擴產計劃,石墨電極價格預計長期將難以維持,而券商分析師預計“7月份公司凈利潤達到5億元左右”與事實不符,“年化盈利能力已達70億元”缺乏判斷依據。事實是,2017年方大炭素的凈利潤為36.2億元,與上述研報的預測金額相距甚遠。
上述有10年券商分析師履歷的資深人士認為,分析師應該是沒有進行真實的調研,憑借主觀臆斷和遐想寫作了相關研報,研究所也未盡合規的職責。“事實上,在行業中,券商分析師,尤其是登上新財富排名的券商分析師被各方利益驅使,買通分析師的途徑很多, 一些莊股買通分析師寫研報,意圖拉升某只股票。”他稱。
也有券商界人士透露,實際上,一般上市公司都會與相關的行業分析師建立長期固定的關系,提供一手信息,或者分析師在上市公司需要的時候提供戰略意見等,雙方類似是相互默契合作的關系。
“過去監管層對’黑研報’也有監管,現在這一亂象已有明顯好轉,但依舊屢禁不止,背後原因是利益的驅使。在金融圈財富集中,人的欲望被放大,從業人員很容易站不住立場。要杜絕此類事件,除了監管層的嚴監管、券商嚴守合規和風控,更重要的是,分析師要有信仰,守得住自己的信仰。”上述資深人士補充稱。
實際上,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監管層對於不規範研報加大了監管力度,當時滬深兩地交易所分別在其官方微博上披露,將四方面加大上市公司一線監管力度,其中之一為繼續將可能對公司股價造成較大影響的券商研究報告納入監管範圍。之後,監管層對券商分析師的言論和研報監管更日趨收緊。
上述券商研究所人士稱,現在關於研報方面的合規比以前更嚴,深度研報必須進行實地調研,所寫研報需要質量控制、合規等多個程序都通過才能對外發布。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