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最好的投资时代正在到来


From

http://www.p5w.net/newfortune/pexd/200812/t2069226.htm


这是全球经济的最坏时代,也是PE投资的最好时代。金融危机和信贷紧缩为PE创造了投资的黄金机会,随着投资价格的下降,一些活跃的外资PE正 在加紧寻找价廉物美的项目,本土PE也应当调整战略,在经济低潮期用投资加专业服务的方式寻找成长性强、抗行业周期影响的好项目,并在下一轮证券市场高潮 来临时实现上市退出。?陈玮/文

随着金融危机转为经济危机,全球资本市场经历了“黑色十月”:覆盖23个地区主要股市的MSCI指数下跌20%以上,为该指数编制以来最大跌 幅;上证综指累计下跌24.6%,跌幅创14年之最。标准普尔的数据显示,全球股市市值10月蒸发5.79万亿美元,为历来表现最差。经济形势的发展让学 者们也大跌眼镜,我们无法用任何一种经济模型来预测每月甚至每周都在变化的市场,国际救援的资金都是以千万亿美元来计量。
对于PE来说,10 月以来听到的也都是坏消息。2008年第三季,中国PE市场的募资额较上季大幅回落83.7%,仅为4.92亿美元,新募基金数量比上季减少了一半。从投 资看,该季也一改往年逐季走高的趋势,投资案例数较上季减少了50起,投资金额只有7.88亿美元,比上季降低34.6%,同比则减少12.1%,为5年 来首度同比下滑。由于市场不景气,10月没有一只新股上市,国内IPO又进入真空期。PE的艰难时世又到来了吗?


最坏的经济周期还没到来,
最好的投资周期已经显现
现在判断这轮危机何时会有转机可 能还太早,从华尔街传递出来的坏消息现在还没有完结,昔日风光无限的投资银行家们今年和被三聚氰胺困扰的牛奶商们站在了一起,受到人们的拷问;西方很多国 家的实体经济已经到了衰退的边缘,频频传来的企业亏损、裁员及消费市场萎缩的消息令人相信,经济最坏的时期可能还没有到来。
但历史经验证明, 经济周期,特别是证券市场的周期和PE的投资周期刚好相反,市场火热的时候往往项目价格高、投资者多、竞争激烈。反之,市场差的时候,即使好的项目,价格 也比较便宜,未来的盈利空间更大。一、二级市场的时间差,现在为PE投资带来了机会,理性的PE已经开始用“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来描述这一 特殊时期。有数据表明,6月以后,一些无名的、偏热的PE资金已经鲜有投资,或正在悄悄离场,而市场上活跃的PE则在加紧利用市场机会寻找“价廉物美”的 项目。由英联牵头的投资联盟刚刚向中国安博教育集团注资1亿美元,又联合华平基金向7天连锁酒店投资6500万美元。10月,英特尔投资在北京宣布三笔在 华新近投资项目,其中包括薄膜太阳能研发制造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创益科技、大容量电能储存设备生产商汇能公司;诺基亚则向亿动广告传媒进行了投资。近日,开 创奢侈品销售新模式的网络销售商钻石小鸟宣布获得联创策源、今日资本共计1亿元的第二轮注资。在刚刚结束融资的中微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第三期5800万美 元的融资中,也可以寻找到上海创业投资有限投资公司和上海浦东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的身影。
PE市场还有一个好消息就是投资价格开始下降,二级市 场的传导效应开始在一级市场显现。美国PE巨头百仕通集团(Black Stone)首席执行官苏世民(StephenA.Schwarzman)提醒投资者,目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和信贷紧缩正为PE创造了一个投资的黄金机会。
我们2008年5月做DD(审慎调查)的一个项目,以前是2008年9倍市盈率(PE)以下免谈,现在项目方主动上门把价格降到6倍,而且还可以商量。 这说明,“过冬论”之下,创业者的心态逐步调整到位,项目企业的融资期望降低,好的项目也开始便宜起来,PE投资更加容易了。前段时间有些很难见的好项目 的企业高管也开始回访PE,5倍左右的市盈率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而在6月以前,项目企业的市盈率往往是2008年预测利润的10倍左右,一个Pre- IPO项目,如果投资者给出5倍的市盈率,项目企业只会嗤之以鼻。好东西还要有好的价格才是真的好,价格是决定项目成败和控制风险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经 济进入萧条期,对项目企业和PE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大家一起应对,对PE而言,只有和项目企业的创业者站在一个起跑线上,大家才可能实现共赢。


真正的PE会显山露水
最近一个季度,虽然中国PE的投资规模降幅很大,但投资仍在进行,在低谷 中拣便宜货和抄底的队伍中,虽然有本土PE的身影,但主流还是经验老到的外资PE,甚至前些年很少在中国露面的外资PE机构,近期也开始在中国市场试水。 10月,瑞典殷拓集团等机构向湖南老百姓大药房投资8000万美元,成为目前国内医药连锁行业最大的一笔风险投资。连遭受次贷危机重创、被美国政府救助的 美国国际集团(AIG),也大手笔地向力帆集团投资了9000万美元。外资PE们敏锐的市场眼光和经验丰富的的投资策略,值得本土PE学习和思考。那些真 正有“本事”的PE机构,未来可能是这一轮行业调整的赢家。
首先,具有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的PE机构胜出的概率更大。特别在企业经营环境变差 的情况下,真正能在制订战略、规范发展、开拓市场、资金融通、人力资源、行业整合等方面帮到企业的PE们,由于可以提升项目企业的价值,最后肯定会获得好 的回报。在中国投资多年、经验丰富的那些品牌外资PE,以及经历了国内上一轮投资周期并坚持下来的本土PE机构,其投资经验和行业整合能力对企业的健康发 展有时比资金还重要。
其次,具有长远眼光、正确投资理念和良好决策机制的PE胜算更大。特别是那些著名的外资PE,已有多年的市场历练,大风 大浪见多了,机会的把握和风险的判断能力比本土PE更强。另一方面,它们往往更坚持长期投资的理念,一朝的得失并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其价值观,见到好项目, 它们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点都不含糊。在2002-2004年的国内投资低潮期,外资PE在国内投资的项目创造的成功案例远比本土PE多得多。此外,恐怕也 是最关键的,外资PE有着本土PE羡慕的资金规模和决策模式,它们的基金量都相对较大,投资期长,对“LP出钱不管事,GP管事不出钱”的决策机制贯彻得 最彻底,GP可以从专业的眼光去考虑投资的事情。而不像本土PE,在现在的形势下,GP很大的精力要放在募集资金和安抚LP上,由于LP经常不按规则行 事,GP再有本事有时也只能玩“空手道”。
最后,拥有资金实力的PE未来会获得高额回报。特别是刚刚在2007年或2008年募完资金的外资 PE,由于许多资金来源是养老金、保险金等相对稳定和长期的基金平台,相对于国内PE,它们的资金优厚,弹药充足,比起可能会捉襟见肘的本土PE,投资就 有实力和规模。IDG、鼎晖、弘毅、赛富、今日资本等外资PE手中都握有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相比而言,本土PE的规模要小许多,更不要讲已经募集到资 金的本土PE还面临LP“断供”的风险。

历史将会重演:低潮期的投资都有较高回报
“在市盈 率低的时候投资,在市盈率高的时候退出”,是PE的赚钱之道。股神巴菲特也说过,在别人贪婪的时候要恐惧,在别人恐惧时候要贪婪。PE是长线投资,同时也 是前瞻性的投资,真正的投资家要用独特和敏锐的眼光来判断经济周期和行业、项目的发展趋势。随着上证指数从2007年最高的6124点一路下跌,PE全民 化的热潮也随之冷却。热钱来得快,散得也快,这对那些真正的PE来说是件好事。如果把股指作为投资的指挥棒,PE一定会受重伤,那些在2007和2008 年以高价追逐Pre-IPO项目的PE,今后一段时间日子可能会很难过。
回顾一下本土PE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PE投资和退出与证券市场的有 趣关系(附图)。上一轮PE感到寒冷的季节(2002-2005年),也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冬天,上证指数长期徘徊在1500点左右,股市萧条、没有全流 通、IPO停止、创业板无限期推迟,很多为创业板而生的PE离开了这个行当,而那时坚持投资的一些本土PE机构都在前两年的资本市场上获得了较好的回报, 如本土最大的PE机构深圳创新投资集团,在低潮期的A区投资了潍柴动力、中材科技、同洲电子、科陆电子、远望谷、福晶科技等项目,最后在2006、 2007年股市好的B区实现了上市退出,获得了几倍、几十倍的投资回报,成为本土PE的翘楚。这种投资吻合了在PE低的时候投资(A区)、PE高的时候 (B区)退出的规则,投资的效益就会显现。目前,国内的证券市场又调整到了低位(C区),我们又看到了上一轮资本市场调整的现象。历史还会不会重复,PE 应该把这一时期看作萧条期还是投资期,同样值得本土PE们深思。




机会是跌出来的,历史往往会重演。我们已经看到政府大手笔的4万亿经济拯救计划,财政政策 和货币政策也从从紧改成了积极,10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天津、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区都成立了数十亿元 的区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开设创业板的呼声又日渐走高,中国经济作为全球经济重要引擎的地位没有改变。历史只给有准备的PE提供机会,好的投资时代正在来 临,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如果本土PE具备战略眼光,在现在经济调整的时期用投资加专业服务的方式去寻找成长性强、抗行业周期影响的好项目,并在下一轮证券 市场高潮来临时实现上市退出,就一定会迎来新的丰收季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53

“刘易斯拐点”是否到来?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1/662376.html

近几个月来,用工紧张的情况在部分地区屡见不鲜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2010年我国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这是自1998年以来,农民收入增长首次快于城镇居民。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民工荒”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等现象,是否预示着我国人口转移到了“刘易斯拐点”?一些专家认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趋势已很明显,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超市民或将成常态。

农民收入增速超市民 工资上涨是主动力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增长14.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17.9%,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12.1%,财产性收入增长21.0%,转移性收入增长13.8%。

历年数据显示,1995年至199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3年高于城镇居民之后,接下来的十几年里一直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正因 如此,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农民纯收入之比由1997年的2.46∶1扩大到2009年的3.33∶1。

事实上,在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之后,1984年至今,农民收入增长快过城镇居民的年份不多,只有1996年前后的较高通胀时期,农产品价格急升才带动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专家认为,这次农民收入的上涨虽和农产品价格有关,但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种植、养殖、零售等经营活动收入)的增长已不是主因。根据以往数据,在农 民的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将占到农民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工资性收入要占总收入的半壁江山,工资的上涨直接推动整体收入的快速提高。

“这一年工钱涨得挺快,在济南干木工现在一天能挣150元,而去年只有100元。”江苏新沂的农民工孙正前告诉记者,这个工资水平他已经觉得很满意了。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蔺栋华认为,工资性收入17.9%的增长速度说明,我国农民外出务工工资水平2010年得到大幅提高,这和去年年初以来屡次出现的“民工荒”有很大关系,市场各方对劳动力的竞争导致工资上涨。

此外,家庭经营纯收入12.1%的增长速度虽然相对不高,但也说明农业收入正呈现出上升态势,特别是农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趋势及一些农村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家庭经营性收入的较快增长。

“刘易斯拐点”或已到来

根据刘易斯的人口转移理论,当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完毕时,现代工业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就会产生劳动力竞争,劳动力工资水平由劳动力的生产效率决定,这时工资会不断提高。

目前,城镇用工与农村用工的竞争已经展开。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山东沿海地区1500元以下的月工资水平,会普遍遇到招工难问题,而2000元以上这种情况就很少,很多农民工开始对工资水平和工作环境提出较高的要求。

在农村,劳动力同样日渐紧张,工资水平也越来越高。“以前找人干活,请吃顿饭就行,前几年涨到一天20元钱,现在一天40元都很难找。”山东高唐县三十里铺村民庄焕俊说,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赚钱了,三十岁以下在家务农的已经很少了。

近几个月来,用工紧张的情况在部分地区屡见不鲜。多年从事劳务输出的济南万家盛世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忠说,目前人员缺口远远超过了去 年春天,2010年7月起,每个月的订单缺口就达五六千人,今年“用工荒”与往年相比来得早,普通工人和技术工人都缺乏,行业分布广、缺口大。

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农村劳动力的价值已经突出显现,真正的剩余劳动力并不多,只是外在的工资水平能否吸引其转移的问题。“虽不敢确定‘刘易斯拐点’一定到了,但至少‘人口红利’正在逐步减小,现代工业部门再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工资招工,怕是不再可能了。”蔺栋华说。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卫国认为,农民工工资上涨是社会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必然规律,从目前部分企业的招工难及农民工工资上涨情况来看,“刘易斯拐点”应该已显现。

农民工工资是否会再涨?

虽然目前农民工工资快速上涨,但从整体收入来看,和城市居民仍有很大差距。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

“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民工工资上涨会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原因是:改革开放后,农民收入历史欠账较多;中国将逐步进入消费型社会。”张卫国说,农民收 入的增长有助于扩大内需、缩小城乡差距和改变企业粗犷式经营方式。一些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企业应从根本上认识到,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利润的时代将不复存 在。

对于推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另一个因素——农产品价格上涨,著名经济学家张五常近日在其博客中表示,让农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是最可取的帮助贫困农民的方法。

然而,无论是农民工工资的上涨,还是农产品价格的上涨,都可能会推高物价,给市民特别是一些低收入群体带来生活压力。一些专家认为,国家应逐步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扩大劳动者收入在国民收入的比重,以此平衡各方压力。

去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议草案提出,“十二五”期间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蔺栋华认为,今后国家通过提高人民收入,从而带动内向型经济发展是个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83

鐵礦石「局」變:拐點到來前的博弈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3NMDcyXzM2OTc3NQ.html

全球大宗商品普跌,什麼力量支撐了鐵礦石價格的持續高位運行?是中國需求,還是國際礦商的「壟斷」?指數定價機制和全新的海運模式,是否會導致國際鐵礦石市場進一步被操縱?市場拐點終將來臨,但中國鋼企為何依然憂心忡忡?

2011年前9個月,在美債、歐債危機的持續打擊之下,全球大宗商品價格普遍大跌。但相比其它大宗商品,鐵礦石卻得以「獨善其身」, 全球經濟衰退似乎並未對其形成較大負面影響,鐵礦石價格始終保持高位運行。

在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看來,「這是一個很奇怪的現象,好像後面有一股強大的力量在托市。」實際上,只要能夠理解張長富所說的「強大的力量」,就不難理解這一「奇怪的現象」。

從2009年開始,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已逐步崩潰,之後,在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國際礦商的合力推動下,全球鐵礦石市場已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格局。

這一新格局的最大特點就是,利潤在產業鏈上游資源環節呈現前所未有的集中。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統計,2010年,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息稅前利潤比分別同比上升133%、133%、186%,而中國77家主流鋼廠息稅前利潤比同比僅上升49%。

三大礦商能夠獲取壟斷利潤,不僅因為其擁有的市場份額,還體現在對「定價權」的絕對掌控上,甚至,它們已開始通過指數定價方式染指海運市場,引發海運市場大洗牌。

在2011年大大小小的國際鐵礦石會議上,有一個話題從來不會被落下:行業拐點何時到來?而對於這一點,包括三大國際礦商、中國鋼企等在內,各方的意見並不一致,但似乎都具有充足理由。

1.高價的秘密

在中國鋼企看來,壟斷,才是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你那麼著急買幹嘛呀?現在,光是鐵礦石的港口庫存就9000多萬噸,鋼廠的庫存也夠維持一個 月的生產,總共加起來有1億多噸的庫存。」張長富正在勸說中國鋼廠放緩採購速度,理由是國內鐵礦石庫存已達到歷史新高。

相比中鋼協的建議,鋼廠的態度則「悲觀而務實」,大多數鋼廠認為,鐵礦石價格高位運行的態勢,短期之內難以改變。

在寶鋼集團副總裁戴志浩看來,鐵礦石需求目前依然維持高位,這為鐵礦石高價運行提供了最大支持。而武鋼總經理助理劉新權則對本報記者表示,從鐵礦石供需形勢看,近期全球鐵礦石仍是賣方市場,「最近,鐵礦石FOB價格(離岸價)已上漲到了180美元/噸」。

在劉新權看來,中國和印度等國的發展,對鐵礦石需求依然強勁。就中國而言,未來十年,按照城鄉統籌和中西部發展戰略,中國大陸仍舊具有對鋼材的穩定需求。與此同時,中國正在限制鋼材出口,一些發展中國家則限制鐵礦石出口,因此,歐洲市場對鐵礦石需求也有一定增量。

「未來,鐵礦石價格仍將高位運行,震盪上揚後逐步回調,FOB價格最終會穩定在100-120美元/噸。」劉新權預測道。首鋼總公司總經理助理韓慶也對本報記者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短期內,不要指望鐵礦石大幅降價,礦價將高位震盪。

不過,中國鋼廠並不認為,「需求堅挺」就是張長富所說的高價鐵礦石背後的「托市力量」,在它們看來,真正「托市」的依然是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三大礦商的壟斷地位。

因為,同樣受到「中國需求增長」影響的其它基本金屬銅、鋁等,並未能像鐵礦石這樣在全球經濟衰退中獨善其身。據本報記者瞭解,自標普將美國信用評級從 AAA下調至AA+以來,今年以來一直價格相對堅挺的滬鋁,已從18000元/噸的高點下挫至16000元/噸,銅價的跌幅則更大。

韓慶對本報記者直言,壟斷,才是鐵礦石價格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戴志浩也向記者指出,2003年,三大國際礦商的出口量佔「全球海運貿易總量」67%,2011年,這一比例仍高達63%,並未明顯下降,「礦業公司的壟斷力量仍然佔明顯優勢」。

對此,礦商方面則有不同解釋。淡水河谷執行董事馬丁斯(Jose Carlos Martins)對本報記者稱,鐵礦石價格之所以較其它基本金屬價格降幅更小,是因為其它金屬已經金融化,而鐵礦石尚未金融化,其價格主要還是受到供需基本面的影響,價格波動不會太大。

馬丁斯認為,目前的供需面較以往有一定特殊性,主要是由於礦商在金融危機中普遍放緩礦山擴建,而目前鐵礦石需求回暖,「短期供不應求」已成事實。

2.指數爭奪戰

雖中國鋼企不滿,但三大礦商並無「完善指數定價機制」意願。從2010年開始,三大礦商已公開宣佈「放棄鐵礦石長期協議定價機制」,轉而採用「指數定價」。如今,指數,已逐漸成為爭奪鐵礦石定價權的新武器。

隨著「指數定價時代」的來臨,中國鋼企在鐵礦石定價權的爭奪中更加被動,幾乎喪失了討價還價的餘地。由此,鋼企與礦商之間的矛盾,也進入前所未有的白熱化階段。

寶鋼公開指責說,三大礦山採取的指數定價方式是「利用不正當手段操縱鐵礦石價格,將貌似科學的方法論掩蓋真實的市場情況」。在國內鋼企看來,三大礦商普遍 採用的「普氏指數」樣本覆蓋範圍過小,樣本交易數量也太小,「由普氏公司的編輯來詢問、估價,缺乏專業性及可信度,品質差異決定估價高低,不能如實反映冶 煉成本」。

寶鋼、武鋼等國內「鐵礦石採購大戶」,對「指數定價方式」最不滿的一點是,對購買較多數量產品的客戶執行的價格,被較少的數量綁架。「不管你買多買少,都是一個價格。」武鋼一位副總對本報記者不滿地表示。

戴志浩對本報記者稱,對於中國鋼企的意見,三大礦商一直未予以重視,不願意給出進一步完善指數定價的具體時間表。

由於國內鋼廠對三大礦商採取的普氏指數極其不滿,中鋼協將在今年10月推出一個「中國鐵礦石價格指數」,主要目的便是「為了更客觀、更全面反映中國鐵礦石價格情況」。

對此,必和必拓鐵礦石銷售副總裁Michiel Hovers回應稱,普氏指數在能源定價上有充足經驗,普氏指數是一種相對於「長期協議定價」更客觀、更專業、更透明的定價方式。

力拓董事長杜立石(Jan Du Plessis)也對本報記者稱,指數定價方式更趨於市場化、更透明,過去舊的年度談判使得供需雙方關係緊張,而新的定價「有利於維護供需雙方的合作關係」。

淡水河谷執行董事馬丁斯也強調,淡水河谷在使用普氏指數的經驗證明,指數定價是一種更合適的定價方式,目前,淡水河谷99%的產品採取季度指數價格合同。

當然,對於中鋼協推出的「中國指數」,三大礦商還是給了一點「面子」。

力拓稱,「我們一直在關注新的定價機制的出現,只要新的定價機制是透明的,能夠正確反映供需雙方的關係,我們都會認真地考慮」。馬丁斯也表示,淡水河谷願意坐下來與中國客戶商談指數定價問題。

不過,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定價機制,也並不能解決全部供需矛盾。與年度定價機制一樣,指數定價機制也面臨著巨大的考驗。

一位國際礦商的主管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年度合同對礦商最大的風險是客戶不按合同採購。2009年,多家中國鋼企由於價格太高放棄部分鐵礦石採購合同,一度給礦商帶來巨大的現金流壓力。

戴志浩也直言,季度價與當期現貨價的差異,給供需雙方都增加了違約風險,雙方對合同履約的忠誠度,都受到現貨價格的考驗。他進一步解釋說,目前的定價方式 只是在執行時間上推後了一段時間,長期平均下來,季度價格與現貨價格一致,而長期使用現貨礦的企業如果採購節奏把握得當,現貨價格可能低於季度價。

一位國內大型鋼廠的採購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已經有部分國內鋼廠口頭通知礦商延遲發貨,原因是鐵礦石報價過高,此舉已引起礦商關注。

寶鋼還呼籲,「應警惕鐵礦石成為石油之後華爾街資本炒作的第二個對象」。「由於目前鐵礦石掉期產品採用第三方公佈的指數價格予以結算,而指數有很多侷限性,礦山企業可以通過控制現貨市場發貨,從而影響指數價格。」戴志浩說。

3.海運市場變局

全球鐵礦石海運市場,或將也被淡水河谷等三大國際礦商壟斷

在指數定價機制下,由於鋼廠對FOB(離岸價,由買家支付海運費)海運費的選取存在爭議,國內多數企業已從FOB合同轉為CFR(到岸價,由賣家支付海運費)合同,加上國際礦商紛紛設立租船業務,此舉引發國際海運市場洗牌。

目前,三大國際礦商的出口量佔「全球海運貿易總量」63%,並且,中國鋼廠紛紛放棄租船選擇權,改由礦商安排海運,這一貿易方式的變化,正引發一場海運市場大變局。

淡水河谷正是這場變

局的引導者。作為全球最大鐵礦石生產商,淡水河谷於2008年金融危機前啟動航運計劃,斥資23億美元,計劃針對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打造全球最大礦石船隊,旨在穩定礦石航運成本,增強其礦產品競爭力。該計劃包括了35艘40萬噸級VLOC(特大型砂礦船)。

業內普遍認為,這些運力一旦全部投入使用,將徹底改變目前干散貨海運市場的船舶結構和運價水平,引發市場的激烈波動。由於淡水河谷掌控了礦石定價權,再加 上量大價低,價格競爭力強,將直接威脅到一些原先為了「抵抗運價風險」而組建的、鋼企與海運公司的聯合船隊,攪亂了整個海運市場秩序,加速市場惡化。

而目前,全球干散貨海運市場正在經歷第二次探底過程。今年以來,海岬型船日租金不到2萬美元,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巴西至中國的鐵礦石海運費每噸也不足20美元,而當前的鐵礦石價格每噸為180美元,海運費僅佔礦價10%。

海運市場今日的蕭條景象,與2009年的海運市場高峰形成鮮明對比。當時,海運費可佔到鐵礦石到岸價格的50%。上述國際礦商主管對本報記者表示,這一市場的逆轉,也是礦商以「平衡鐵礦石價格」為理由來強化其壟斷地位的結果。

9月初,淡水河谷中國區總裁Luiz Meriz在濟南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

表示,淡水河谷打造船隊是為了穩定鐵礦石價格,「我們只想確保鐵礦石海運費的穩定,過去很多年,鐵礦石行業的很多利潤,都流入了船東的口袋。」

雖然淡水河谷方面正在積極向中國鋼廠推銷其租船業務,但馬丁斯表示,目前還未與中國的船運公司談妥關於長期承租其VLOC事宜,正在尋求其它合作途徑。

其它礦業也正瞅準航運業務的機會。全球第四大礦業公司英美資源鐵礦石銷售和物流全球主管Timo Smit表示,英美資源設立了專門的租船業務部門,願意幫助客戶尋找合適的船東並提供專業服務。

礦商穩定海運費的舉動,受到了國內鋼廠的歡迎,但卻遭到了船運商的抵制。今年8月份,中國船東協會公開呼籲,要求中國政府出面阻止淡水河谷組建大型運輸船隊的行為,他們擔心,中國進口鐵礦石的船運業務可能也會被淡水河谷壟斷。

對此,戴志浩建議,航運企業應主動適應未來鐵礦石海運貿易結構的變化,合理佈局航線、優化船隊、配置運力。同時,航運企業需要淡化海運市場波動對客戶長期合作的影響,與上下遊客戶共同探索穩定、雙贏的海運貿易模式,進一步提高鋼鐵企業與航運企業間長期運輸合同的比重。

4.拐點何時到來?

一旦市場突變,中國鋼企的海外項目或將被大型礦山低價兼併

在全球鐵礦石利益博弈背後,有一個整個鋼鐵產業鏈正在關注的問題:鐵礦石市場的拐點何時到來?

供需格局的巨變,不僅意味著鐵礦石高價時代的終結,也意味著鋼鐵產業利潤重新分配的開始。隨著這一時刻的迫近,國際礦商要隨時做好「全球鐵礦石擴產導致產 品價格下跌」的準備;而對於中國鋼廠來說,雖然原材料成本可能因此大幅下降,但其近幾年大舉推進的海外投資,也將遭遇巨大風險。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由於鋼鐵市場需求迅速復甦,全球鐵礦商開始新一輪投產高潮。當時,除了三大礦,FMG、英美資源、Xtrata,甚至包括澳大利亞眾多新興礦商,無一例外地拋出了或大或小的未來五年擴產計劃。

中鋼協提供的數據顯示,根據澳大利亞現有礦山公司的擴產計劃,到2015年,澳大利亞鐵礦石產量將由2010年的4億噸提高到7億噸,增加70%。而巴西 淡水河谷計劃產能年均增長12%,到2015年,產能將從3.1億噸最高增加到5億噸,增加61%。同時,印度、非洲、東南亞等地的新興礦山也將相繼投 產。以此計算,到2015年,全球鐵礦石產量將達到27億噸。

戴志浩指出,近幾年的鐵礦石價格暴漲,吸引了大量投資,形成的產能有望在若干年內釋放,到時候,鐵礦石的大規模供應將漸行漸近,樂觀預計,鐵礦石供求關係發生逆轉的時間可能會提前。

馬丁斯也表示,鐵礦石市場將在2015至2017年間迎來供需平衡,屆時,鐵礦石價格將小幅回調後企穩。

但對中國鋼廠來說,鐵礦石供需拐點是一柄「雙刃劍」。一方面,鐵礦石降價將使得一部分利潤轉移至鋼廠,另一方面,近幾年,國內鋼廠普遍以高成本投資海外礦山,一旦鐵礦石價格下跌,將給它們的海外鐵礦項目帶來經營風險。

「中國鋼廠並不具備專業開發能力,並幾乎全是在市場高點出手,一旦市場突變,它們的海外項目將被大型礦山低價兼併,等於為大型礦商虧本打工了幾年。」一位國際礦業公司的管理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今年以來,寶鋼多次在公開場合呼籲,中國鋼企警惕海外項目投資風險。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曾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內鋼企大規模海外礦山投資並不是明智選擇,因為鋼廠的專長不是礦山經營,不過,徐樂江贊成鋼廠以參股方式與礦山結成利益同盟。

戴志浩介紹寶鋼海外投資策略時表示,寶鋼將聚焦澳洲、巴西、加拿大,積極尋找參與非洲鐵礦開發的機會,優先參與直裝礦項目合作,優先選擇帶有配套物流設施的項目。

首鋼一位高管對本報記者表示,目前,國內鋼廠對海外投資已比較謹慎,甚至開始改變策略,「以前,有些鋼廠追求鐵礦石自給率最大化,現在調整為適度提高資源自給率。」

但拐點的到來,並不意味著鐵礦石將進入買方市場。對於已獲得壟斷地位的國際礦商來說,「保持鐵礦石價格高位運行」並非不可能。

劉新權向本報記者指出,雖然各大礦商推出了宏大的擴產計劃,國際資源開發熱潮持續高漲,但鑑於鐵礦山投資大、見效慢、週期長等特點,未來幾年,真正投入商業運營的鐵礦石開發項目畢竟有限。

澳大利亞華龍能源公司總裁徐剛也表示,鐵礦石擴產有很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國內鋼廠投資的海外項目投產難度更大,因此,很難實現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逆轉。

並且,為了儘可能維持鐵礦石的高利潤,三大礦商也將發揮其對市場的強大調控能力。馬丁斯對本報記者表示,當鐵礦石市場出現「供需平衡」時,鐵礦石價格並不 會下降太多,而將在一個價位穩定運行。至於這個具體的「價位」,馬丁斯沒有給出自己的答案,而是引用了國際分析師預測的120美元/噸。

「我想,到時候礦商會採取減產手段,來防止鐵礦石供過於求。」馬丁斯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61

光明到來前總是最黑暗的-夏爾西里88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z72.html

  前幾天,在QQ上聊,想加入紅一方面軍總參(股市博客群),那裡人氣旺點,現在我們當地的群裡已經很少有人聊股票的事情了。紅一方面軍管事的要我寫一篇文章發給他,審批通過後才能加入。以前胡亂寫點東西還可以湊乎一下,真要寫一篇類似於他們網站那樣的文章,我是打死也寫不出來的,沒辦法,「狗肉包子上不了檯面」。

    炒股到現在也有近6年了,我是比較幸運的,有兩個人對我的幫 助很大,一位是我表哥,他的炒股時間有10幾年了,經驗非常豐富,他是研究技術分析的;一位是我的同事,他的性格沉穩,很少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可以說是 天生做這一行的材料。他的操作風格屬於價值分析那一類的。可以說,我是在兩大流派的熏陶下,逐漸成長。我表哥對我最大的影響是,他告訴我:要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投資模式,並且嚴格執行。我的同事做事情有耐心,擅長使用低價購買策略。
    要說寫投資心得,我只能隨便聊聊我的看法,凡是都不能死板硬 套,以前看美國人、歐洲人寫的投資書籍,講長期持有非週期性股票,都是10年以上,有的20年以上,但你看看中國的市場2006-2008年玩了一個過山 車,食品飲料、醫藥等非週期股票照樣跌的很慘,再仔細研究一下就明白了,歐美股市要收益所得稅的,25%的稅率,這可不是個小數字,所以他們的市場好股票 很穩定,波動小。再有歐美很多股市單日不設漲跌幅度,很多有負面新聞的公司一天就跌的很慘,中國限定了10%,這麼一限定保護了很多投資者,也害了很多人,那就是慢跌,熬死人,比如說創業板就是例子,如果不設漲跌幅度,對很多散戶應該說是一種保護,價值回歸的速度會很快,也不會讓那麼多高 管從容出逃。還有歐美國家的公司上市實行註冊制度,沒有中國那麼高的門檻,發行定價明顯比中國低得多,這樣對二級市場的衝擊要小的多,照現在新股的發行體 制,二級市場裡的股民連湯都喝不上。再有中國實行資本管制,我們的市場是相對封閉的,這種機製造成股票價格普遍定價高,股市波動大,這種管制早晚要取消, 但肯定不容易,比如像早年的日本和韓國也是實行資本管制,最後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不得以向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借錢,IMF提出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 放開股市。
    再聊聊目前的情況吧,A股跌成這樣,大家都覺的很慘,仔細分 析一下,其實價格低的股票並不多,看看港股、B股,就有所體會。目前就是一些大盤股,金融、保險相對價格較低,值得買入,其它非週期的股票價格偏高,不值 得投入資金,創業板和中小板跌成這樣任然價格高,沒有辦法上市發行價高,又被大家炒作了一翻,一時半會降不到位。搞不好矯枉過正,過個一年半載,大家都不 玩創業板和中小板了,到時候就可以從容買入合適的公司了。
    雖然我是一個小散戶,在這個市場裡我很渺小,但是我對自己的 要求從來沒有低過,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和機構投資者是平等的,雖然他們資金雄厚,研究團隊強大,但是他們官僚主義橫行,追求短期利益,表面抱團,本質 利益衝突。「不識廬山真面目,只因身在此山中。」希望自己看問題能再空中府視地面,而不是盲人摸象,只看表面。
    現在確實人氣有點慘淡,都說:黎明前的黑夜是最黑的,也是最迷人的,這艘船在大風浪中航行,你需要認真規劃好航線,把好舵,用勇氣和耐性衝出去,就是勝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2

陳一舟:社交型電子商務時代已經到來

http://news.imeigu.com/a/1324624505450.html

人人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一舟近日在接受央視《經濟半小時》2011中國年度經濟人物巡禮採訪時說,今年5月人人公司在美國紐交所的上市只是序 言的結束以及正式章節的開始,他認為,社交網絡的重要價值將是SOLOMO(SOLOMO是英文Social(社交)、Local(本地化)、 Mobile(移動)的縮寫)。如果你在中午吃飯的時間,將自己的位置定位,手機上便會顯示出在你附近一定範圍之內能團購吃飯的地方,而在消費者確定購買 後,新鮮事又會在人人網上被觸發,這種社交型電子商務的價值正愈加凸顯。

目前人人公司旗下擁有人人網、糯米網等知名網站:人人網是國內領先 的實名制社交平台,激活用戶高達1.37億,而糯米網是典型的社交型電子商務模式,兩者就是SOLOMO的完美結合。據統計,2011年6月底,我國網民 規模達4.85億,今年年底將超過5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36.2%,5億網民帶來的網絡人口紅利正在締造互聯網經濟的黃金時代。SOLOMO之所以將是 新契機,是因為與地理位置有關的信息現在佔了互聯網信息的大部分,而未來像旅遊,娛樂等也同樣適用於SOLOMO應用,這種電子商務的模式會給賣家和買家 都帶來極大的便利和實惠,電子商務的爆髮式增長以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將再一次觸發互聯網時代新機遇,社交型電子商務的時代已經到來。目前,人人網的客戶端 已經覆蓋了ios、android、symbian等各個移動平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54

耐心等待大好到來!(2012年05月31日的日記) xuyk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e68v.html
昨晚,在某證券公司工作的小朋友D來電說,他們最近推出的幾個固定收益產品,每個都達幾億,但都在幾分鐘內搶售一空!他接著說,據報導,目前A股流通市值在10萬元以下的賬戶佔比高達85%!98%的賬戶不超過50萬元;達到100萬元的只佔0.89%;1000萬元以上只有0.06%;上億的更是寥寥無幾,只有0.001%多點

    「瞧A股這幅熊樣!」D嘆道,「弄得我這兩年都沒怎麼進賬,還貼出去不少呢!日子過得苦哈哈的!」

    「你看這股市到底還能不能好啊?」D問。

    「肯定能好!一定大好!」我說,「你剛才所介紹的即是最充分的理由呀!」

    一、A股如此卑微,說明後市空間實在太大了!可能大的簡直無法想像啊!

    二、這麼點蠅頭小利的東西如此狂搶,表明錢多人傻啊!那以後股市裡的傻錢不是以「幾分鐘內搶售一空」的速度進來的,而是以「秒殺」速度來的!

    「不信,你等著瞧!」我最後說,「只不過你還需耐心一點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1

富士康的新命題:「90後」工人時代到來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7/5ONDIwXzUzMDU5OA.html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富士康以其極為出色的代工能力征服了全球合作夥伴,卻始終苦於沒有一套讓自己滿意的「員工解決方案」。

身 為「90後」的一員,王大橋(化名)2010年來到富士康,成為深圳龍華廠區iPad3生產線上的一名工人,平時的工作是把那些從各個地方運來的零件組裝 起來,成為一台完整的iPad3。電池、主板、攝像頭、屏幕和外殼——這些零部件會按照不同的組,分配給工人進行流水作業。

「工作雖然枯 燥一些,但是別的地方也許拿不到同樣的工資。」他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0年6月份的時候他的底薪從900元上調到1200元,到了2010年 底,他的底薪已經漲到了2000元,而到了今年3月份,底薪升至2350元。王大橋說,加上加班費,他每個月的收入可以達到4000元左右,一年下來,他 可以用這些錢為家裡置辦一些新的家具。而他周邊的工友,更多的屬於「及時享樂」型,每個月剩下的錢並不多。

據瞭解,目前在富士康中,「90後」的隊伍正在逐漸壯大。在富士康的基層員工中,「80後」、「90後」打工者,已經超過了85%。

富士康工會副主席曾經對外描述過他眼中三種典型的富士康年輕人:一種是家庭條件較好,出來不是為了掙錢,主要是看世界,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些大城市轉過一圈後,再回去成家立業。

另一種是家庭條件差,出來打工,把每年掙的錢都攢下來,3年攢到五六萬,回家蓋房結婚過日子。

還有一種有理想、有事業心,能吃苦,利用富士康提供的從專科到博士的培訓,實現自己的理想。

王大橋把自己歸類為第二種人,但除了掙錢,他更希望留在深圳。

「回到家裡也不一定能適應,沿海城市還是有很大的優勢。」王大橋說,與他同鄉的工友回到家裡後,找的工作發現環境沒有太大改善,工資倒是低了不少,「更重要的,待在家裡很無聊。」

一深圳製造企業負責人對記者說,與老一代農民工不同,新生代農民工對精神層面的需求遠高於其父輩。不少新生代農民工渴望能「過得更多彩」,而家裡的物質條件並不能滿足這些已經見過世面後的打工者。

但事實上,王大橋並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

「現在因為內遷的事情,很多事業群都在往內地搬遷,因為不願意回去,很多人也選擇離開了富士康。」王大橋說。

跨部門實施支援是富士康改採取的成本管控的方式之一。「哪個部門訂單過剩,有多餘的人力,就把這些多餘的人力調配到其他部門進行支援,不再是某條生產線的專門工人。」王大橋說,這樣的調配在今年變得很頻繁,一個地方還沒有呆熟悉就去另外一個地方了,有的更是直接調往外地。

「這也是引起內部矛盾的一個原因。」王大橋告訴記者。在蘋果生產線沒有那麼忙的時候,王大橋和工友曾經被安排到深圳富士康觀瀾廠區進行過短期的諾基亞手機生產組裝工作。

「過去長期做iPad產品,對手機的組裝還是有一些生疏,到了不同的組後,對方會進行一些指導,但是指導的時候因為語氣等問題,會產生一些小的矛盾,積聚久了就容易出事。」王大橋說。

對此,富士康管理層一內部人士對本報記者說,富士康試圖改變這樣的情況,但磨合中往往還是會忽略一些問題。

「目 前廠區內大部分的員工都是85後和90後,對於他們來說,富士康是一份工作,但也許也是他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去認識社會、去接觸社會。更重要的,不能用原 來的管理模式去要求他們。」上述內部人士說,現在的工人通過「短工化」、「旅遊式」的打工或者父輩打工的積累基本能夠滿足生存需求,但他們也有更高的追 求,希望能夠平等地享受城市生活,最終在城市生根。

王大橋說,雖然這裡有標準的足球場,有三甲醫院,有企業大學,有情侶座、卡座、包廂座的網吧,但自己都用不上。

在深圳的富士康廠區可以看到,雖然人數和一個城市類似,但其他指標卻遠遠低於城市。「城市裡最基本的元素是家庭,但這裡卻是單個的個人。城市裡有佔地面積都很高的社會化設施,而這裡雖然有網吧、游泳池等諸多公共設施,卻難以滿足幾十萬人的使用。」一學者評論道。 王大橋告訴記者,對於自己來說,加班時間是非常重

他對記者說,事實上,「服從命令」是每個來到富士康的工人所必須認同的基本規定,不願意聽從只能辭職。

市總工會曾經如此批評過富士康在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和不足:新生代農民工對企業現有的管理模式、制度和方式方法有要求變革的強烈衝動,企業本就應該及時加以調整和改變,不斷適應這種變化,才能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一華南高校教授對記者表示,雖然郭台銘為富士康設計了種種完美製度,甚至會教管理層怎樣提升員工滿意度、怎樣與員工交流等眾多細節,但富士康的「管理鴻溝」還是因為年齡、閱歷、秉性、生活方式等差異而不可踰越。

「但富士康只是一個企業,不能承擔一個城市的社會職能。」此前,富士康相關發言人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108

請別再乞求下一個喬布斯到來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2342.html

對於喬布斯這樣的創新神話人物,無論是在喬布斯生前還是過世之後,很多希望通過創新改變現狀的企業、個人也都喜歡紛紛效仿喬布斯的一些做法,期望通過人造或者跟隨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價值。一時間喬布斯傳記和各種關於喬布斯的八卦小條都能夠被眾多企業或者個人捧為神佛。這樣能夠用自己的方法提高自己的競爭能力,學習行業中的榜樣的做法,小謙認為這的的確確算是一條正道。

但是如今喬布斯已經去世幾年,雖然說他在消費電子界的影響力依舊還是足夠強大,但也漸漸被很多發展有些吃力的企業甚至整個消費者行業拉來做營銷,說服消費者和投資人。料想,如果當小謙同樣無比佩服的喬幫主泉下有知的話,他會怎樣看待這些企業,看待想出並提出這樣做法的人?

由於今年6月4日於台北舉辦的一年一度的computex的主題是拯救PC,而會場裡各大企業及業界名人同樣也是將「創新」奉為維繫PC生意發展的救藥。因此在這個創新的環境裡,在消費電子界曾經擁有絕對影響力的喬幫主就再度被拉出來坐鎮。似乎只要下一個擁有喬布斯一樣的商業意識、喬布斯一樣對消費電子產品未來的預見以及喬布斯一樣對消費者需求把握程度高的人一經出現,整個PC乃至消費電子產業就又將煥發出另一番燦爛的顏色,吸引到更多的投資關注。

雖然說今日6月6日聯想7.83港幣的均價、惠普24.53美元的開盤價和戴爾今日13.45的開盤價較之去年相比都以有所上浮,但根據IDC發佈的關於「全球筆記本銷量大跌14.2%,台式計算機全球銷量下降12.2%、惠普戴爾聯想在PC銷售業績分別是下滑23.7%、下滑10.9%、零增長」的報告中,我們不難發現消費者對於PC這塊生意確實還是予以不買賬的狀態。

這個時候,在已經漸漸迷失了自己的電子消費領域,也就有部分消費者、企業、業界人士期待下一個喬布斯的到來,拯救整個PC市場,帶領整個消費電子走向更高峰。但是是否說當有一個人擁有和喬布斯一樣對市場的深度觀察力和喬布斯一樣有能力製作趨勢,將製作趨勢從消費者手中拿來握住的人出現在了消費電子領域,當前所有市場上不利的情況就要完全改變了?

我想,這不大可能吧!喬布斯的的確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傳奇的人物,他對於創新和產品二詞的把握幾乎要比當前所有的業界人士都要有說服力。但喬布斯創新產品成功的背後,是有一個神奇的團隊伴隨著他一起協作,他有能力整理出一大把能夠幫助他實現他想法的資源。雖然說這樣的資源不是他一朝半夕就能夠積累下來的,但是在你期盼下一個喬布斯到來的時間被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的時候,PC市場還能夠等到嗎?時間的流逝,在PC絕望之際還沒等到下一個喬布斯到來的時候,縱然喬布斯再度復活於蘋果,擔任蘋果的最高決策者,他是否還能挽救PC?

喬布斯是業界的神話,也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但是喬布斯是你永遠都模仿不出來的,他不會是你通過外力就能夠打造出來的。喬布斯的存在,不是要我們再苦苦等待下一個這樣的救世主來盤活整個市場,而是要我們學會向他一樣去思考、去學習、去觀察、去挑戰、去改變。喬布斯已經離去,未來已經和喬布斯無關,當你抬起你的雙手動用你聰慧的大腦,敢於將你的想法實踐的時候,你就是下一個喬布斯,你就能夠改變世界,改變市場,那麼你為何還要繼續等待下一個喬布斯呢?

像這樣一個要你把握住當前機會,敢於自己獨立地去挑戰,將命運狠狠握在自己手中的道理,我這麼一個96年小鼠一枚都能夠知道,眾多前輩們應當不會不明白吧!最後請容我狂妄地請求前輩們,請別在乞求下一個喬布斯的到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904

中國電影的爛片吸金時代到來?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4541.html

內地的電影市場呈現出越來越畸形的發展趨勢,一方面是票房規模每創新高,另一方面是觀眾反響口碑越來越差,吐槽越來越多,將這兩個逆向發展的現象用一句話來歸結,那就是越來越多的爛片賣出黃金價,才能在如此差口碑下維持票房的高增長,不知道這折射的是電影行銷機制的成功,還是觀眾什麼情趣的下降,否則也不會有那麼多觀眾再一再二地為爛片買單?下面我們就來看看這些年賣出黃金價的各大爛片。

中國電影和中國的電影圈從來都不缺少話題,最近一年「票房」、「爛片」、「網絡營銷」成為了最受爭議和最受關注的關鍵詞。

就在最近時間《富春山居圖》、《小時代》的上映,引發的這陣網絡上關於「爛片」的大討論。使得網民們再一次的感嘆:中國電影的「傳奇」只能用「爛片」來書寫了。爛片已經是沒有最爛,只有更爛了。「爛片只有票房沒有內涵」,「丟國產電影的臉」,「只要錢不要好電影」……的言論不絕於耳。

中國電影一直以來都有一個票房特性,即「越無厘頭越被看好;越不起眼越黑馬;越不按常理出牌越容易致勝;越爛越好賣……」,如果找一個符合這四個標準的電影,分別就是:《功夫》、《瘋狂的石頭》、《失戀33天》、《小時代》。

以27日上映的,也是爭議最大、被眾多圈內人士和網民定義為「大爛片」的《小時代》為例,首日排片則達到了43.31%,為近來的排片之最。相關業內人士對這一趨勢,直接理解為,對90後特設的電影專場。

之前很多人看好《富春山居圖》、《不二神探》,但事後都被定義為「爛片」,讓網民們失望頗多。《富春》、《不二》的票房都不差。特別是《富春》,直接殺入2億。

但此前都不被看好的《小時代》卻因「爛」刷新中國電影的單日票房紀錄。讓導演高群書都看不下去了,微博直言批評其價值觀出了問題。更有人稱,「以為《富春山居圖》已經爛到邊界了,沒想到接著就出來一個爛得不能再超越的爛片」。

那麼,爛片如何定義?有網友給出的判斷是:1.看了半個小時不知道在說什麼,所以沒看完。2.看完了以後發現被耍了,並且手段很愚蠢。3.再之後逢人便說這是爛片,然後一大幫人讚同。4.繞+邏輯混亂。5.靠前期宣傳的床戲、炫富等吸引你進影院大門。

現在電影業界便有一個由著名電影人程青松發起並創辦的,年度最差影片的獎項——「金掃帚獎」,所有電影均由網友和獨立影評人參與評選。2013年第四屆「金掃帚獎」,就由《血滴子》(7100萬)、《河東獅吼2》(7400萬)、《王的盛宴》(7660萬)、《瘋狂的蠢賊》、《車在囧途》(2705萬)、《大武當之天地密碼》(3690萬)、《hold住愛》(4645萬)等影片獲得。

在影視圈,可能也有一個現象,就是:拍電影的錢還沒有宣傳的多。不乏好萊塢也這樣做過,但是對於電影市場並不成熟的中國來講,實屬怪現象。如果是1000萬投資的電影,就有人敢拿900萬拿去做宣傳。且宣傳週期長過拍攝週期好幾倍,然後還得整個概念叫「大片」,並且口無遮攔的宣稱票房有多少多少。似乎不知道「爛片的傳統」就是,你越吹噓就越能形成「爛片」的結果,果不其然,就是越爛還越一直的炒作,當然依照內地龐大的市場,「越爛越有票房」就成了一種慣性的宣傳手段。

片子賺不賺錢不在戲拍得怎麼樣,在於宣傳的好不好!似乎從2009年開始,國產電影就已經不能自拔了,紛紛搞資本運作、圈錢運動。就有國內媒體報導,如今的拍電影資金來源也越來越多,如煤老闆、地產老闆、地方政府、風險投資、基金信託公司,甚至有人賣了房子投資電影,還有明星本身、作家也投入資金運作等。

去年最火的作家肯定是莫言,但今年,郭敬明應該是最火的「作家」了,被譽為「今年來最爛爛片」的《小時代》還沒上映就引起巨大爭議,上映後創造的票房紀錄,更是讓人只哀嘆中國電影沒救了——前後《畫皮》中有《泰囧》此有《小時代》,一個比一個無聊無趣無意義……卻似乎是越無邊界、越低俗、越不知道說什麼、越炫耀就越有市場。

縱觀十幾年來的中國電影,爛片的產生都是有歷史原因和土壤因素的……比如《臥虎藏龍》火了之後就有了《英雄》、《夜宴》(1.3億元)、《無極》;「瘋狂的石頭」引發一片「瘋狂XX」追逐;《海角七號》、《失戀33天》也結出一堆的果子;「囧途」系列也就更不用說了;最近又吃起了「青春飯」,相信《致青春》、《中國合夥人》、《小時代》後又會有一部接一部的爛片出來……目不暇接也就罷了,爛片知多少?你還真只能拭目以待了。(圖為《飯局也瘋狂》(4265萬))

符合「爛片」定位的片子,有網友初略的估算過,一年之中能上映的怎麼都會出現個十幾二十部,甚至更多。

《無極》

《無極》就是2005年公認的大爛片,影響力至今,也堪稱內地大製作爛片的「鼻祖」。據查當年《無極》的首週末全國票房達到了7452萬元人民幣超過《功夫》保持6000多萬的紀錄,吸金能力不錯,最終以1.8億票房收場,全球收入超過2億,稱霸當年票房排行榜。

《風雲2》

想不到,4年之後又一部號稱全CG特效製作的大爛片《風雲2》著實讓影迷們徹底失望了良久,連《風雲2》的漫畫銷量據說都受到影響。全片不到100句台詞,絕對的2009年最差電影之一。但票房收入過億,全球收入1.4億左右,風光無限。

《白鹿原》

2012年的《白鹿原》,導演王全安以及整個製作團隊可是煞費苦心的做足了推廣戲,又是網絡營銷,又是電影節,還有各種傳聞,甚至不惜借自己老婆的床戲炒作。據資料顯示,光宣傳花費3000萬都夠再拍一部《白鹿原》了,結果跟原著相差甚遠,所以票房「慘蛋」,加入大爛片行列。因此還有人撰文《從電影《白鹿原》的宣傳鬧劇看文學倫理的失范》的批評文章,稱簡直是毀了原著作品。該片最終票房為1.3326億元人民幣。

《夜宴》

《夜宴》一出,就有人稱「中國爛片的水平確實深不可測。」「……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之間的「三國演義」,其結果就是每年刷新一次中國爛片的最爛紀錄。」此話雖說得重了。但是看看《夜宴》就知道了,根據結尾的自訴,夜宴似乎是要表達「慾望」會毀滅人。但是呢?全片高潮之處「夜宴」的時候,廢話和發呆卻到了頂峰,而且故意編出所有主角配角一併死光光的做作劇情。而劇情更是空虛無聊,除了屈指可數的幾個武打鏡頭之外,影片不斷出現大段大段的神神叨叨的廢話,說著一些一般老百姓都聽不懂的火星語。影片甚至充滿了無意義的發呆鏡頭!葛大爺的一個側臉可以定格半分鐘!任何人看了幾乎都要睡著的。該片最終票房為1.3億元人民幣。

《三槍拍案驚奇》

大導演在商業電影機制下的沒落,張藝謀也沒能倖免。雖然張藝謀從昔日輝煌的文藝寫實電影轉戰商業片落得晚節不保,《英雄》、《十面埋伏》等雖然讓張藝謀電影口碑極具下降,但好歹有點歷史文化背景和壯美的場面,還有章子怡、梁朝偉、張曼玉、金城武和劉德華等巨星的傾情壓抑,也勉強不能算十惡不赦的大爛片,所以張藝謀繼續在商業片嘗試上劍走偏鋒,直到《三槍拍案驚奇》徹底將張藝謀的電影口碑拍到最低谷。但是這部超級無聊乏味實至名歸的爛片,依然收穫了高達幾億的票房,在張藝謀的誘惑下,觀眾又為爛片買單了。該片最終票房為2.61億元人民幣。

《讓子彈飛》

雖然之前有陳凱歌和張藝謀的自我顛覆,但要說電影票房記錄的顛覆,應該是從《讓子彈飛》開始的。因為之前電影的票房記錄一直是馮小剛的各種賀歲片壟斷,雖然說不上部部電影的文藝水準都極高,但票房的成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觀眾的認可,才吸引大家一次又一次的買單。然而演而優則導的姜文,之前嘗試文藝寫實電影屢屢受創,幾番打擊之下也嘗試惡搞,結果一部無厘頭並無多少文藝水準的《讓子彈飛》卻以外在票房成功了,票房每創新高,最後還超過了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成了票房新貴,確實讓人嘩然意外。該片最終票房為6.766億元元人民幣。

《功夫之王》

情節設計毫無邏輯,雜亂不堪。來自美國波士頓的小男孩傑森被賦予的解救孫悟空的使命太過牽強,而成龍扮演的魯彥和李連杰扮演的默僧,這兩人護送男主人公的使命更是穿鑿附會。如果說護送神棍到西天的歷程是此片故事主線的話,那麼此片開始沒多久,支撐故事發展的房梁就已經轟然倒塌了,接下來的故事發展只會讓人啼笑皆非。而且明顯抄襲的「指環王」,人物形象設計看不出用過什麼心思。不過即使這樣本片全球吸金超過4.8億人民幣。該片最終票房為1.88億元人民幣。

《滿城盡帶黃金甲》

典型的「五星級的爛片」,被譽為「除了衣服穿得曝露得像古代人以外,除了給豐胸產品做個活廣告外,沒看出有什麼特別……」。《黃金甲》中的表演基本符合電影的節奏,但從個體上看,周潤發略微的鬆懈,鞏俐一點點的過度,周杰倫還是生澀,劉燁也沒有擺脫做作。好演員表演的整體不到位,雖然不像《無極》般滑稽可笑,但也不能不說是張藝謀調度的一定失誤。也許張藝謀的著力點就不在這裡,但比較周潤發在《臥虎藏龍》中的神采,以調教演員著稱的張藝謀依然無法獲得激賞。該片最終票房為2.91億元人民幣。

《關云長》

香港導演可以拍出無數好看的武俠片,但歷史人物是個死穴。更何況香港導演還想搞創新,讓身在曹營心在漢的關云長在千里單騎的路上不斷掙扎,是去還是留,是蜀還是魏,是劉備還是曹操,是天下還是兄弟,甚至於在黃河渡口要讓大哥的女人獨自過河。可是,導演似乎自己也沒明白關羽在掙扎什麼。最後平白無故冒出一個天子要殺關云長終於讓關云長下定了離開無情之地的決心。以前的國內電影製片方特別怕被人罵,特別怕影片被罵作爛片。但如今不少國產影片也早已不以爛片為恥了。很多影片為了票房,為了吸引眼球,還主動展露自己有多爛。在這種局面下,要減少爛片的比率靠的還是影片製作方的自律。不能永遠處在不管好片爛片,把觀眾蒙進影院就是成功的狀態。該片最終票房為1.5897億元人民幣。

《畫皮二》

從《讓子彈飛》之後,票房冠軍就越來越沒張藝謀、陳凱歌和馮小剛什麼事了,一部部並算不上大腕和經典製作的電影頻頻登上票房冠軍寶座。一部《畫皮二》,因為第一部還算口碑和票房不錯就續拍的電影,劇情、演員、製作也並未見多大創新,只不過被冠上了3D製作,票房就全線飄紅,內地電影和觀眾的娛樂訴求,越來越讓人捉摸不定了。該片最終票房為7.2639億元人民幣。

《快樂到家》

此前《嘻遊記》的主演之一演員徐崢發微博說:「《嘻遊記》的確是一部超級大爛片!」,連陸川、張揚、寧財神都表示贊同,引起軒然大波。當然受傷的是誰呢——當然是「快樂家族」了!這部《快樂到家》不得不說是《嘻遊記》後的一部爛片中的轟炸機,為搞笑而搞笑,表情浮誇,聲音怪氣,肢體僵硬;演員們虛浮做作,劇情弱智庸俗……看來這五個傢伙也只適合在快樂大本營秀一秀,演電影,還差一大截檔次……電影雖然也娛樂化,但絕不是娛樂節目。有網友就稱,「中國喜劇我實在看不下去了,《十全十美》我以為是極品了,後來還有《越光寶盒》和《唐伯虎2》,真是走路都會踩到屎。」該片最終票房為1.5350億元人民幣。

《木乃伊3》

男女主角莫名其妙的到了中國;中國的軍閥非要利用他們來打開棺材;一顆碩大的藍寶石讓龍帝活了;莫名其妙蹦出個會講英語的中國美女……這就是有李連杰、楊紫瓊加盟的電影《木乃伊3》。《木乃伊3》自宣傳之初,最大的噱頭就是「中國元素」,但恰恰是這個噱頭卻頻遭質疑。很多觀眾表示,這部影片中的「中國元素」不倫不類。所以僅僅靠兵馬俑、中國功夫來表現中國文化,這樣的好萊塢電影時代早該過去了。要想拍好中國電影,請外國影人先學學《功夫熊貓》的導演,多研究幾年中國文化,然後來中國實地走一趟再說吧。該片最終票房為1.09億元人民幣。

《赤壁》

《赤壁》在當年或許讓更多的影迷們看到的更多是中國電影的悲哀,從《無極》到《黃金甲》……再到《赤壁》,國產電影更多還是停留在視覺唬人的層次,令很多人不明白《無極》中的謝霆鋒為什麼因為一個饅頭懷恨一輩子一樣,同樣很多人也會無法理解一個連普通話都說不準的小喬和周瑜上演一場激情戲能對提升這部電影的內涵有多大幫助,同時更是無法理解曹操為什麼會因為一個女人而率領80萬眾南下會獵?國產大片的魅力缺失根源在於我們的劇本創作能力太差了,編劇人員的待遇也是每況愈下。我們缺乏發會真正講故事的編劇和導演?缺乏能夠真正撼動人心而不是晃花人眼的精神內核。吳宇森顯然是回歸中國顯得有些不適應了?該片上下集最終票房為5.81億元人民幣。

《寒戰》

上映期間總有人把這部電影和《無間道》並提,但眾多網友給出的評價是:編劇水平很差,漏洞百出,新導演只會人為製造緊張氣氛和宏大場面,節奏一塌糊塗,充斥著假大空! 想模仿無間道,畫龍畫虎難畫骨.結論爛片一部。很多人都覺得比之前的港片《大追捕》差了許多,控制不了節奏,突出不了重心,沒法講述一個故事。總體上劇本也過得去,但是相比《無間道》這種經典,還是比較爛的,就這麼一盤手藝欠佳的菜就端上了桌 ,宣傳造勢還搞得像大片一樣。真實不咋的,所以很多人覺得兜裡的錢又被「騙」了。該片最終票房為2.5670億元人民幣。

《泰囧》

果然,這樣的畸形現象正在一次次重複上演,一部小製作無厘頭惡搞的電影,雖然我們沒必要苛求它有多少文藝魅力,結果卻拿下了十幾億票房,將之前的各種票房記錄原因拋在腦後,後來看《泰囧》已經不是在看電影了,已經成為一個熱門的現象,內地電影票房正在上演著各種瘋狂。該片最終票房為12.5466億元人民幣。

《西遊降魔篇》

本以為像賣到黃金價的爛片黑馬不會經常出現,但就在《泰囧》拿下十幾億票房的熱潮還沒退去的時候,又一黑馬《西遊降魔記》又來了。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有一定的觀眾基礎,也不能簡單用爛片來形容,畢竟他的嬉笑怒罵式的幽默為大眾所接受並且一度封為經典。但周星馳的創作和才能也呈現江河日下黔驢技窮的趨勢,所以這部《降魔記》並沒有延續之前的經典,卻收穫了十幾億票房,看來觀眾已經習慣性為爛片買單了。該片最終票房為12.3042億元人民幣。

《白蛇傳說》

一部《白蛇傳說》因為有名著的外衣,還有李連杰、文章、黃聖依的加盟以及高調宣傳,買到上億票房,在當下虛浮的票房市場也算正常,但是觀影之後的感受就是,這種水平的電影真的不配擁有上億票房的頭銜。該片最終票房為2.034億元人民幣。

《富春山居圖》

瘋狂正在繼續,國產電影正在朝著沒有最爛只有更爛的境界升發。一部《富春山居圖》,從上映開始就被各方吐槽,甚至被馮小剛界定為中國電影的分水嶺,爛片新紀錄,但就是在這種惡評如潮的情況下,電影還是憑著反響影響和林志玲無可阻擋的性感魅惑,票房居然逆勢而下,最後拿下近三億票房,不得不令人佩服林志玲的影響力。該片最終票房大約為3億元人民幣。

《小時代》

一部無論導演還是演員都算不上豪華和大氣的電影《小時代》,因為一個文藝的名字,冠以今年熱門的「青春」招牌,還有來勢洶洶無孔不入的宣傳,在幾億票房奠定了基礎,看來觀眾為爛片買單的習慣確實阻止不了爛片賣到黃金價的趨勢。截至目前票房已達到3.2億元人民幣。

《不二神探》

在一個流行「二」的年代,標榜不二,本來就有點譁眾取寵,注定這不會是部真正意義上的好電影,李連杰和文章的幾度聯手,並沒有看到什麼演藝碰撞上的火花,但是《不二神探》在繁榮空前但現在檔期沒有什麼大片壟斷的情況下,一週還是就收穫了上億票房,不僅觀眾認為不咋地,連文章自己都發表言論「爛電影不能怪演員」,這話確實有一定道理,但是無疑承認了這部電影是爛片的事實,演員自己也很無奈,在這種「爛片賣成黃金價」 的大環境下,票房想不上億都難!該片最終票房為2.1026億元人民幣。

港片中的爛片也有不少。因為內地與香港電影市場已經漸漸走入合作時代,香港導演、演員紛紛北上發展,出現大量的「爛片」並不奇怪,只是難以言喻的是——曾經牛叉的香港電影,已經淪為「爛片」工廠了。比如近年的《寒戰》(2.5670億)、《大內密探零零狗》(1.03億)、《龍鳳店》(2883萬)、《全球熱戀》(1.3164億)、《家有喜事2009》、《花田喜事2010》(6141萬)、《最強囍事》(1.644億)、《八星抱喜》(7955萬)、《楊門女將之軍令如山》(3750萬)、《東成西就2011》(7885萬)、《越光寶盒》(1.3178億)等影片。

而因為審核的原因,未能在內地上映的三級港片爛片也有《3D肉蒲團》、《金瓶梅》、《一路向西》等這些影片,都是靠噱頭和床頭吸引人群的。

當然,電影不過就是娛樂的產物,每個人都有自己爛片的標準,惡搞不是目的,製造垃圾不是初衷,但是中國電影的未來發展還是需要向有邊界的地方行進,不是床上、嘴上、胸脯屁股上的抖動……能取得影迷的認同的。最重要的還是拿出有技術、有故事、有內涵的東西。浮躁的、假打的、靠吹牛的一次性電影,成熟市場是完全不會認同的。票房是重要,但口碑還是要先行……

所以即使有網友稱,現在已經到了中國的爛片搶錢時代了!也有人調侃,難道沒節操的人都去拍電影了?不得不讓人感嘆,電影圈之亂:市場亂、管理亂、資本亂、男女關係更亂。中國電影票房全球第二的地位,不應該是用「爛片」來堆砌的……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3181

以中國為圓心、全球為半徑的第六次併購潮到來 「我們面對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資深投資銀行家王世渝談海外併購

http://www.infzm.com/content/93057

由於新興工業體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原有邏輯正在被打破。因而,全球工業化優勢向中國轉移已成不可阻攔之勢。

早期我們以市場換技術,招商引資把該招的都招來了,現在產業升級還能把人家招進來嗎?搞騰籠換鳥,籠子騰了,鳥卻沒有進來。真正的問題在於,第二次工業文明到頭,你要招的鳥飛不動了,而我們要做的是抓鳥進籠。

在很多海外併購案例中,我們以弱小落後的身份併購了先進企業,很容易以暴發戶心態去駕馭、管理、整合。例如提出債務自己解決、拆分對方業務,卻更像是在肢解第二次工業文明。

我的做法是提供全鏈條的服務。首先,組建海外基金,有好項目,就用這個基金收購。我把收購後的企業拿回來找中國同行,用先進企業反過來收購中國落後企業,我稱之為「三明治模式」,最上層是中國資本,中間是國外優質企業,下面是中國企業。

2013年,是王世渝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的第22個年頭。從海南順豐、萬通萬盟到德隆友聯、飛天集團、光彩49等,他參與了上百家企業的改制、投資、重組、併購、上市的過程,熬成了中國本土最為資深的投資銀行家之一。

走過22年的投行生涯,王世渝認為中國正面臨著一個千年難逢的機遇,他將其稱為第六次併購浪潮。「過去五次跟中國沒關係,這次是以中國為圓心、以全球為半徑的併購浪潮,這是一個國家面向全球的併購,不是簡單的甲方對乙方,也不是簡單某個產業的整合,而是產業鏈和價值鏈在全球範圍內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一種配置方式和技術。」

在他看來,中國企業過去歷次海外收購多有失敗的原因在於,「從商業邏輯上就是錯的,三歲的孩子不能併購二三十歲的大人」。他總結出「全球併購、中國重組」的邏輯——資本先行,在海外併購之後,再回頭整合中國企業,而非被中國企業整合。

2013年7月28日,北京同鑫會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王世渝接受南方週末記者專訪,詳述其海外併購思路。

「很難找到好的買家」

南方週末:你最早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接觸海外併購的?

王世渝:我在《中國重組》一書中寫到,1993年和范日旭(資本市場「泛亞系」控制人——編者注)去英國,最初是想併購一家英國房地產公司,當時我們沒想清楚,自身條件不具備,沒有做成。

最近十年,最早在海外實行戰略性併購的中國企業是德隆。

我聽唐萬新(「德隆系」控制人——編者注)詳細介紹過一個案例,德隆併購美國莫瑞——一個有著百年歷史,做垃圾車、掃雪車等通用機械的企業。當時考慮到,過去這些掃垃圾、掃雪的事在中國都是人工做,但是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對這類機械的市場需求會起來。2000年德隆花了3億多美金,做了研究,收購莫瑞然後做整合,計劃把產能從美國這樣一個高成本地方轉移到中國來。但2003年政府才批准這樁交易,而當時德隆已經出事,做不了了。

這種商機,在那時候已經有了苗頭,但是中國很少有人看到。

南方週末:後來你還做過哪些併購案例?

王世渝:2006年左右,我嘗試過「全球併購、中國整合」的模式,就是在海外尋找合適的項目,然後在國內找買家。

譬如,曾經有一個美國發電輸變電設備在線監測的公司,可以提前監測電路問題,避免忽然故障。公司有90年歷史,家族第二代想賣掉。我們覺得這種公司不應該賣不出去。可是所有可能的公司都找了一遍,都沒有人要。國企已經有一套自己的套路,不想買,買來了會帶來工人下崗。民營企業沒有這個實力。

很多東西我們覺得很好,可是找不到買家,時機不成熟,後來停止了。2011年我做過一件我覺得絕對應該幹成功,但是沒做成的事。

一個香港朋友告訴我,有一個很大的併購機會,標的是烏克蘭國家農業公司。烏克蘭被叫做「歐洲的面包籃子」,全世界黑土地最豐富的地方。但因為勞動力不足、機械不足,三十多天沒有收割完的糧食就被大雪廢掉了,守著這麼多土地浪費這麼多糧食,聯合國糧農組織希望他們提高糧食生產效率,加大投資。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上任後,決定為烏克蘭國家農業公司引入投資者。

做了大量工作後,我代表興邊富民首席合夥人、我那個朋友代表香港公司,和烏克蘭國家農業部部長在烏克蘭中國大使館簽署框架協議,大概動用18億美元資金(動用金融槓桿),分三期收購烏克蘭國家農業公司約60%的股份。

為什麼買這個呢?我覺得中國有糧食安全威脅,巨大人口對糧食有巨大需求,糧食成本很高,如果能控股這個公司,就能夠利用他們的資源。這個涉及一百多萬公頃的土地面積,約佔中國耕地面積的3%,等於是增加國土面積的3%。

中國每年可以組織很多人、農機去收割,然後把糧食賣到中國來。更重要的是,收購後,中國可以做期貨交易,套期保值,提高中國資本在全球糧食期貨市場定價權,與美國抗衡。這個戰略意義更加重大。

我在前期準備時想,中國不做這個事情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我代表基金啪一下就簽了。我相信我能找到錢。

但簽完之後,我找了中國所有涉農機構單位談,中糧、中國農業發展集團、全國供銷社、北大荒、山東、重慶糧食集團,甚至中投,都因各種各樣的原因被拒絕了。幾個月找不到合適投資人,很可惜,這個機會就沒有了。

「我們要做的是抓鳥進籠」

南方週末:與過去比,中國企業現在越來越多地走出去,這些併購對中國製造的意義是什麼?

王世渝:2005年以後,我們看到一些海外併購案例,趕上了全球第五次併購的末尾,TCL併購法國湯姆遜,聯想併購IBM PC業務。

這個時期,中國出了一項國家戰略——走出去,但是整體看下來,這個戰略主要侷限在資源方面,中國增長受資源瓶頸制約太大。這個走出去的戰略是對的,但是相對比較簡單,說白了就是買資產,叫對外投資,雖然買的也是公司,跟我們傳統意義的併購不一樣,叫做併購有些牽強。

2008年開始的金融危機,傳遞到歐洲,形成歐債危機,導致美歐日經濟不景氣,大家更多地理解為資本主義週期性經濟危機,認為要開始復甦,你看美國已經復甦了,歐洲是不是也快了?我不這麼認為。

我認為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走到了盡頭。現在美國能恢復,在於第三次工業革命開始了,焦點轉移到了新能源、新材料、移動互聯網新技術等領域。美國可能會恢復,但不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延續,而是新生。

雖然至今全球領先的工業文明成果仍然控制於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少數發達國家,但由於新興工業體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全球產業鏈與價值鏈的原有邏輯正在被打破。因而,全球工業化優勢向中國轉移已成不可阻攔之勢。發達國家在掌握著大量核心技術、品牌、渠道、管理的同時,正在失去市場的優勢與成本的優勢。

而中國花了三十年時間,實現從「中國加工」到「中國製造」的提升,現在中國製造被頂住,上不去了。中國經濟總量上來了,成本升高了,勞動人口紅利吃得差不多了,最早進來的產業一個個倒掉或轉移到東南亞。

早期我們以市場換技術,招商引資該招的都來了,現在產業升級還能把人家招進來嗎?搞騰籠換鳥,籠子騰了,鳥卻沒有進來。真正的問題在於,第二次工業文明到頭,你要招的鳥飛不動了,而我們要做的是抓鳥進籠。

當然也有人在提自主研發,但自主研發有兩個問題,時間和知識產權瓶頸,一研發就觸碰專利權。

底特律破產了,很多人跑去底特律買房子。那麼多零部件、汽車服務、配套企業、汽車生態鏈裡那麼多企業,為什麼不去買?其實都可以買,只是我們不會買。

「三歲孩子不能併購 二三十歲的人」

南方週末:中國企業也有過很多海外併購案例,但大多以失敗告終。你認為他們犯了什麼錯?

王世渝:最近十年的海外併購,國企很少,他們要麼買不到,要麼不想買。兩邊都有原因,賣方覺得,我私有財產憑什麼賣成公有財產?這是西方世界不容易接受的產權制度衝突。而中國國企會覺得,併購弄好了也不是我的,不好了還有一堆麻煩,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而最核心的問題是,三歲孩子不能併購二三十歲的人。我們用十年時間走人家一百年的路,有很多差距。我們兩三歲,人家二三十歲,怎麼去併購人家?

中國以往開展的全球併購主要以產業資本為先導,以落後的中國產業資本去併購先進的產業資本,不符合整合邏輯。

中國製造業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系統,從技術研發、生產工藝、原材料上下游,我們積累太少。過去我也幹過製造業,當過工人,現在我們跟海外企業差距很大。譬如,外資企業上市不上市的,只要簽了合同保密協議,人家釋放資料拿出來的東西清清爽爽,中國企業東西都拿不出來,這也不透明那也不透明。我要購買西方企業,它馬上可以報價,但是中國企業談判價格懸殊很大,不知道什麼價格是合理的,要瞭解的什麼都不知道,還講很多歪道理,憑什麼要這麼多錢?

水平低很多,憑什麼收購人家?怎麼去管理?你派出去當總經理的人,連人家一個中層幹部都不如,怎麼管理?

譬如,吉利收購沃爾沃就有很多問題。你是需要沃爾沃成功,而不是吉利成功,是用沃爾沃的成功帶動吉利的成功;是要讓沃爾沃整合吉利,而不是吉利去整合沃爾沃。李書福能想明白這點,他就成功了。

在很多海外併購案例中,我們以弱小落後的身份併購了先進企業,很容易以暴發戶心態去駕馭、管理、整合。例如提出債務自己解決、拆分對方業務,更像是在肢解第二次工業文明。如果我做這個事情,絕不會這樣做。

「三明治模式」

南方週末你認為正確的併購邏輯應該是怎樣的?如何實現?

王世渝:我提出的思路,總結起來就是兩句話——資本(金融)在前,產業在後;整合在前,併購在後。

過去全球五次併購浪潮跟中國沒關係,這次迎來了以中國為圓心、以全球為半徑的併購浪潮,我把它叫做第六次併購浪潮。是一個國家面向全球的併購,不是簡單的甲方對乙方,也不是簡單某個產業的整合,而是產業鏈和價值鏈在全球範圍內以中國市場為核心的一種配置方式和技術,這是中國面對的一千年難遇的機會。

我的做法是提供全鏈條的服務。首先,組建海外基金,有好項目,就用這個基金收購。我把收購後的企業拿回來找中國同行,用先進企業反過來收購中國落後企業,我稱之為「三明治模式」,最上層是中國資本,中間是國外優質企業,下面是中國企業。

人家房子要倒塌了,我們給他修一棟別墅去住。我們首先是增資改善財務狀況,第二給你帶來中國市場,經營管理根本不派人。不僅救了你,還給你帶來中國市場。

但面對這麼大一個機會,沒有工具,很可惜。2012年,我和上海國際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合作上海國際全球併購基金,就是想要資本在前、產業在後去併購,但這只是一個基金,解決不了一個鏈條的事情。做了一半,那個體制我受不了。我們也不止做顧問,併購、整合、退出是三個專業,三撥人組織到一起,我還必須要創建一個高水平的交易性投資銀行,這是一個新的業態。所以現在創辦了自己的平台。

比如我們正在做的一個案例,併購加拿大一個新材料加工行業第一名的公司。這種新材料主要用於汽車輕量化,上游全在中國——礦和冶煉,但是下游壓鑄加工中國不行,而這家公司有全世界最好的技術。

我們做的是一個鏈條,「併購-整合-退出」,這個模式有三次價值提升機會,第一個「併購」環節不會體現併購利益,如果體現了我們就是壞人做了投機,也就是說我們併購海外企業,然後賣給中國上市公司,不能溢價。找上市公司來融資,既解決了資金問題,又解決了證券化問題。對我們來說,真正創造價值的地方是在「整合-退出」環節,價值在最後實現。併購、證券化,三年後退出。

我們先設計了項目的交易結構,然後再來找錢。你投多少錢,什麼時候退出,退出時候你可以賺多少錢,道理是什麼,都很清晰。

接下來會不斷做這個邏輯的案例,我們就是扮演一個基金管理人角色,把整個鏈條拉通,併購、整合、證券化。

南方週末:現在你做「海外併購、中國整合」,主要有哪些困難?

王世渝:第一,缺工具、手段。併購誰來出錢?第二,缺國家戰略。第三,金融服務缺失。所謂併購貸款,國開行、進出口行、工商銀行等的海外機構我都打過交道,都需要拿東西來抵押,還是傳統併購貸款的思路,但我是基金拿什麼抵押?海外的一個5億美金項目,銀行直接提供60%低成本槓桿。中國金融槓桿就沒有。

第四,審批。發改委憑什麼審批?哪一個併購項目不是中國需要的?商務部做反壟斷調查,外管局批外匯額度,一審就是幾個月,全球最慢速度。我們很著急,但是沒有辦法,這個時候感覺像是赤手空拳。人家形容我是義和團對抗八國聯軍一樣。

鏈接:歷史上的五次併購浪潮

第一次併購浪潮的高峰在1898年到1903年之間,在這五年中,美國的工業結構發生了重要的變化,100家最大的公司規模增長了400%,並控制了全國工業資本的40%。這次以橫向併購為主的浪潮推動了美國工業化的發展,並為企業產生了巨大的壟斷利潤。

第二次併購運動發生在20世紀20年代,以1929年為最高潮。本次重組浪潮由無線電和汽車工業的發展為載體,它加強了第一次併購浪潮的集中,也加強了企業之間的競爭程度。其模式由縱向併購為主,主要達到了提升企業管理水平的協同效應目標。

第三次企業重組的高潮發生在"二戰"以後的整個20世紀50-60年代,流行的併購形式為混合併購,人們對股票市場的良好預期是促使本次重組高潮持續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四次併購浪潮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持續到80年代末,以1985年為高潮,以"垃圾債券"為代表的新型融資工具推動了這次戰略驅動型資產重組。

第五次全球戰略併購浪潮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持續至今。全球化,信息技術,金融創新及產業整合要求企業做出迅速調整,這一浪潮在2000-2001年高技術領域的併購浪潮中達到了高潮。

(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07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