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去年“創森”城市投資700億

2016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森林生態安全問題時強調,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著力提高森林質量,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著力建設國家公園。

當前,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如何實現“到2020年,基本形成符合國情、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森林城市發展格局,建成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日前,“森林城市,森林惠民”記者團就相關熱點話題采訪了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攝影/章軻

凝聚政府社會兩方面力量

記者:我們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人居生態環境成為人們關註的熱點,天藍、地綠、水凈成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美好家園的重要標誌。森林城市應時而生,創建森林城市這項行動,正在把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期盼變為現實。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和發展歷程如何?

張建龍:我國森林城市建設是從2004年起步的。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是國家林業局為了適應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推進城鄉生態建設的一種實踐創新。當時,主要“圍繞一個主題,做好兩件大事”,積極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圍繞一個主題,就是緊緊圍繞“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這個主題,動員和凝聚政府、社會兩方面的力量,更加關註森林,更好地參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力圖通過大力發展城市森林,修複和完善城鄉自然生態系統,為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支撐。

做好兩件大事,就是切實做好“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這兩方面的事情。一是通過大地植綠,有效地增加城鄉的森林綠地面積,重點是搞好城市內綠化,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搞好城市周邊綠化,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綠化,擴大城市之間的生態空間,真正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現代城市風貌。二是通過心中播綠,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弘揚生態道德,推動生態文明教育覆蓋到城鄉每一個角落,成為一年四季的常態工作,營造出民眾處處受教育、時時受熏陶的氛圍,真正把植綠、護綠、愛綠的意識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植根在城鄉居民的心中。

回顧13年的森林城市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4年至2007年,傳播理念、凝聚共識。當時森林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其內涵與外延、原則與理念、措施與做法等得到不斷探索、逐步完善。在這個階段,我們把森林城市建設定位為一項林業宣傳實踐活動,每年選擇一個城市森林面貌好、市域生態環境佳的省會城市,由全國政協、國家林業局、經濟日報社等共同舉辦“中國城市森林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城市市長介紹情況、交流做法,以此來傳播理念、凝聚共識。

第二階段,2008年至2012年,加快推進、完善規範。隨著理念的傳播和實踐成效的顯現,森林城市建設引起了各方面的關註和重視,不少城市相繼加入到了建設的行列,森林城市建設呈現出由點到面的發展態勢。在這個階段,我們加強了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在中國林科院設立了森林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了由6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森林城市建設專家庫;制定了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頒布了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把森林城市建設納入到了科學化軌道。

第三階段,2013年到現在,地位凸顯、蓬勃發展。隨著我們黨作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後,森林城市建設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進入到國家發展的戰略層面。其重要標誌有三個:一是2014年開始實施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國家中長期改革實施規劃》等,都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內容予以明確。二是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我國“十三五”規劃的內容給予了強調。三是2016年1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實施林業發展戰略重要抓手

記者:13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森”活動和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張建龍:進入新世紀,中央確定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森林城市建設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積極響應和城鄉居民的普遍歡迎,已經成為地方黨委政府關心林業、發展林業的有力抓手,成為社會各方力量支持林業、參與林業的重要平臺。截至2015年,全國有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170多個城市開展“創森”活動。“創森”活動和森林城市建設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加快了我國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步伐。森林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增加森林面積、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手段。根據對176個“創森”城市的統計,近五年每個城市年均新增造林面積20萬畝左右,相應增加市域森林覆蓋率超過0.5個百分點,是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目前全國已有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攝影/章軻

改善了城鄉生態環境和民生福祉。“創森”是一項由政府主導、納入執政方略的重要民生工程,切實為民造福、提升市民生活福祉。在森林城市建設中,很多城市通過實施森林增長工程,比如城區的拆遷補綠、見縫插綠,郊區的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建設,水系和道路的綠化,顯著地增加了城市森林綠地面積,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使老百姓出門能見綠、遊憩在林下、休閑進森林。根據近5年對“創森”城市的問卷調查結果,市民對“創森”活動的支持率和滿意度都在98%以上。

促進了城市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這些年,許多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城市,如遼寧的本溪、鞍山,江西的新余,廣西的柳州,山東的棗莊等城市,都通過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不僅改變了城市的基本色調,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培植了以森林為依托的一批綠色產業。這些城市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也隨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促進了城市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搭建了動員全社會參與林業和生態建設的新平臺。森林城市建設與義務植樹等社會造林綠化活動相比,在內容上,既註重植樹造林,也強調生態文明理念的宣傳教育。在組織上,既註重政府主導,也強調全民參與、共建共享。據統計,2015年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78個城市,投入森林城市建設的資金近700億元,其中一半來自於社會。

傳播了生態觀和發展理念。“創森”活動,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廣“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廣泛踐行“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惠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財富等生態觀,紮實推進城市森林建設。

森林城市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記者:我國森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森林城市建設道路上,我國積累了哪些經驗?

張建龍:13年來,我們緊緊圍繞“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這一主題,不斷學習借鑒世界城市林業發展經驗,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和理性總結,形成了一些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理念和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在主要目標上,堅持大地植綠,著力打造完備的城鄉森林生態系統。通過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讓森林融入到城市的每一個組成單元,實現林居相依、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田相依,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現代城市風貌。

森林城市建設打造出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現代城市風貌。攝影/章軻

在重點任務上,堅持心中播綠,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的生態文明意識。通過建設多種多樣的參與式體驗式生態科普場所,推動生態文明教育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廠礦、進軍營,營造處處受教育、時時受熏陶的氛圍,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在建設範圍上,堅持城鄉統籌,大力推進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進程。通過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管理,大力建設森林社區、森林鄉鎮、森林村莊、森林人家,改變城鄉生態建設二元結構,消除城鄉人居環境的差距,使城鄉居民都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建設方式上,堅持師法自然,全面提升城鄉生態系統的近自然水平。通過模擬本地頂級自然植被結構,大力推行造林樹種選擇本地化、森林綠地配置多樣化、管護措施近自然化,改變過去城市綠化中盲目引進非本地樹種,大搞奇花異草和大樹古樹進城,以及純林過多和管護過度等做法,使城鄉生態建設更加科學,更為節約,更有實效。

在結果取向上,堅持以人為本,有效提供公平普惠的生態福祉。通過建設綠道和生態標識系統、無償開放公園綠地,盡可能方便老百姓進入森林、親近森林、享受森林,改變過去那種“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綠地封閉管理模式,真正把森林城市建設成果變成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

記者:國家林業局提出,今後一段時間,要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那麽,森林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是什麽?

張建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四個著力”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就是要以改善城鄉生態面貌、增進居民生態福祉為主要目標,以大地植綠、心中播綠為重點工作,加快建設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努力構建完備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完善森林生態服務設施,繁榮生態文化,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

到2020年,森林城市建設全面推進,基本形成符合國情、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森林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建成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森林城市、1000個森林村莊示範,城鄉生態面貌明顯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居民生態文明意識明顯提升。

圍繞增加城市綠色元素,推進森林進城和森林圍城。充分利用城區有限的土地增加森林綠地面積,特別是要將城市功能騰退的土地優先用於造林綠化。保護城市周邊的森林和濕地資源,構建環城生態屏障。開展村鎮綠化美化,打造鄉風濃郁的山水田園。

圍繞增強居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獲得感,建設遍及城鄉的綠道網絡和生態服務設施。積極推進各類公園、綠地免費向公眾開放,建設遍及城鄉的綠道網絡和生態服務設施,方便公眾進入森林、享用森林。依托森林發展種植、養殖、遊憩等生態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圍繞增進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完善生態科普設施建設。依托各類生態資源,因地制宜建立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場館和標識標牌,設立參與式、體驗式的生態課堂。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做好市樹市花評選,開展義務植樹、樹木綠地認建認養等群眾實踐活動。利用植樹節、森林日、濕地日、愛鳥日等重要生態節慶日,積極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南方一家企業總部大樓里的員工辦公環境。攝影/章軻

圍繞推動我國城鎮化進程,創新開展森林城市群建設。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中原、關中—天水等6大城市群生態空間的連接,構建互聯互通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擴大城市群生態涵養空間。

為落實完成好上述目標和任務,國家林業局已要求各級林業部門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推動林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抓手。依據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編制省級規劃,科學確定今後一個時期森林城市建設的目標任務。推動各級政府把森林城市建設納入本級公共財政預算,切實落實建設資金。建立起多元的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森林城市建設。制定獎補政策,對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進行補貼,對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給予獎勵。要劃定生態紅線,確保森林城市建設用地需要、生態建設成果及自然山水格局。同時解決森林城市建設中的理論和技術問題。循序推進,反對違背自然規律的蠻幹行為,特別是運動式推進的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46

博鰲 | 可口可樂張建弢:看好中國市場創新機會

在參加博鰲亞洲論壇時,可口可樂大中華區、韓國及蒙古區副總裁張建弢身上有著許多可口可樂元素,比如金色的袖扣和胸前的徽章,那是一個小小的嘴角上揚的心形微笑符號。

“不是說這些衍生品賣不出去被我帶在身上,而是傳達一種精神。” 他風趣地說。

如果不是他提起,這些小小的裝飾品只能讓你猜測它們或許和可口可樂相關,但並不具備明顯標識。提起可口可樂,腦海里浮現的還是那三款經典的飲料。

但成立於1886年的可口可樂從沒有放棄讓自己保持年輕。目前,可口可樂擁有500多個品牌,近3900種飲料選擇,其中有21個年銷售額超過十億美元的品牌,包括以全球最具價值的可口可樂品牌最具代表性,其他還包括健怡可口可樂、零度可口可樂、芬達、雪碧、酷樂仕維他命獲得,美汁源,喬雅等,其中的19個品牌均有低卡路里或無卡路里系列產品。

他坦言,運動飲料等產品目前來講不是產品的主流,但是在某些人群里已經獲得了信任與認可。而產品線也日益豐富,甚至包括服裝、箱包、鞋帽、配飾。

按照張建弢的說法,“百年老店不是一成不變的,之所以成為百年老店是因為它一直在創新,而不是因循守舊。” 最核心的,是建立對品牌的信任。隨著時代變遷,這種對品牌的信任越來越多樣化。

張建弢說,這體現了可口可樂最擅長在最複雜的情況下把握主流發展。“有一樣是不變的,我覺得我們管理的能力和創新的能力,還有就是我們提的新的主張,我們不光作為一個投資方,更多考慮對產品質量的要求,對消費者需求的要求,同時還有對當地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而這恰恰是跨國企業來華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1979年重返中國銷售至2014年,可口可樂已累計在華投資超過90億美元;2015年至2017年,可口可樂又在此基礎上新增資40億美元。目前,可口可樂系統在華有共45家工廠,系統員工約5萬人,其中99%為本地員工。

不過,盡管“消費升級”、“新零售”仍然是媒體關註熱點,但快消品的制造本身似乎已經不再是一門吸引人的生意。

可口可樂如何迎接科技浪潮?

以下為采訪實錄:

第一財經:您能談下可口可樂在華投資路徑的變遷,或者是變化麽?

張建弢:1979年到2014年我們投資90億,2014年到2017年又增加40億,按時間和金額算,我們投資在不斷增加,這個增加的來源有幾個原因,一個就是我們自然增長,現在除了西藏和寧夏以外,每個省、自治區都有我們的生產廠,有的省甚至有幾個不同的生產廠;還有一個是多樣化的增長,從有糖到無糖,甚至希望大家有些物理的功效,從純精神愉悅到有健康價值的,從解渴飲料到食物營養的補充劑,我們現在都全方位的在做。

還有一部分就是我們的渠道,創新的渠道。我也在市場經常跑,去年春節的時候專門去大型商超做了一天推銷員。

我們有一個很好的和消費者溝通的產品,我們今年還用了AR和VR,還有昵稱瓶,我們把它叫做社會媒體化溝通,這是可口可樂非常擅長的。

第一財經:像雪碧、可口可樂已經是成熟的產品,再推出一些新品對公司有時好像是左右互搏,反而對公司不一定有好處,但是不做又不能抓住新的消費者的心。如何來平衡?

張建弢:任何一個企業在投一個項目的時候,如果單一考慮這個項目是不是有回報,這可能是十年前的模式。對我們一個快消品來講,更多的是信任感、多樣化、獨特性,又有一致性,這個是很難的,這是我們為什麽一直加大在中國的投入。中國的發展時間和空間都特別廣、特別快、特別複雜。我們的重點還是基於我們比較核心的品牌管理的強勢,同時不斷地去創新。

我不覺得在飲料市場,國內能夠今天有一個品牌可以打通天下的,可口可樂做到了應該說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但消費者的需求越來越多了,我不相信在中國會有第二個可口可樂能做到這一點。有一些如何把握機緣的因素在里面。

對我們來講,整個行業來講,更多的是滿足多樣化需求的這樣一個新的挑戰和機遇。這需要投資更多,更加堅持,同時要不斷嘗試新的東西,這里面有很多創新的東西,但是創新不是賭。

我們最大的創新中心就在上海,我們這個創新中心有味道、原料的創新、包裝的創新、冷藏的創新、冰箱的創新,各方面都會有,是全方位的。

第一財經:像科技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時,會推出競爭對手的爆款產品複制,不一定是要從中獲利,但是要拖慢對手的進度,消費品會這麽做嗎?

張建弢:消費品公司不是考慮怎麽把別人打敗,而是考慮怎麽把自己打贏。科技公司的特點在於它靠某一種專門的技術來贏得後期投資。我自己的體會是像我們快消品尤其是飲料產品,並不是靠某個單一的技術就可以引來投資,而是要靠一些獨有的跟消費者的需求碰撞出來的默契來贏得信任,這個節奏點應該是有差異的。

第一財經:您也提到我們在原料、包裝或者冷藏方面會有自己的一些優勢,公司也在做創新,未來要考慮把這些能力也做成類似2B銷售的工作?

張建弢:我們有2B的很大的一塊,有大的連鎖零售飲料食品企業,會專門提供這樣的服務和產品。但是回到你剛才舉的例子上,其實很大程度上消費品公司是技術的使用者。

世界上不乏技術,關鍵你的技術要看你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這個連接是我們消費品公司非常非常難以拿捏的。我們的研發中心並不是在那研究雲計算建設本身,而是看外面的雲是不是能夠接在我們上面,我們在用AR技術、大數據技術,我們要洞察消費者。比如說送餐業,O2O,在上海你會看到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消費者在不同的時間喜歡喝不同的飲料,這不是筆和紙抄下來能解決的,也不是某一個超市能解決的,大數據分析用高效的手段讓我們消費者拿到我們的產品,我覺得這部分是整個快消品包括飲料的新趨勢,不是把技術作為所擁有的競爭力的唯一方式去競爭,而是連接用在我們產品的服務和開發上。

第一財經:您怎麽看待人才培養這件事?

張建弢:我在CEO的論壇會上講,談到貿易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談貨物貿易,還應該談到“人才貿易”。四十年,可口可樂在中國積累了大量的管理經驗,我覺得近十年可能積累的經驗更加寶貴,因為近十年中國的技術發展、人才發展、管理發展最強的部分,所以我們也在學習,去年我們也很驕傲,我們被選為最佳公司。

第一財經:請您談下改革開放四十年之際,以公司對中國的洞察,現在可能比較關註中國哪些機會,或者是哪些因素會比較著重考慮?

張建弢:公司從整體的大的策略上來講,我們是朝著全品類飲料公司來做。從全國來講,其實我們這幾年迅猛發展,在中國從投資額上可以看出來我們在迅猛發展的前提下,我們認為發展還有相當大的空間。

其實中國更吸引我們這樣全球大公司的部分是它帶來的創新性的市場機遇,比如剛才我談到的植物蛋白飲料。

還有渠道的革新。在其他發達市場來講,這也是非常少的。

還有我不得不說一下,關於可持續發展。可持續發展不是一個監督環保的簡單問題,而是在中國能讓企業的價值得到更好的體現,增加凝聚力和競爭力,這在中國是得到了充分的空間去拓展的。

這三個方面來講,我覺得至少在我看到的未來的十年的情況,或者說是2025年的時間節點也可以,絕不是一個簡單的飲料制造企業。我參會時也特別談到了,今天在博鰲這兒開會,很多外國的經濟家、政治家來到這里,我們從這個角度來講,應該說是一種信息流、投資流的自然的流淌,這個流淌很大的一部分動力是來自於這個市場的發展潛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043

[貼圖]張建生

1 : GS(14)@2011-03-28 22:24:1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636

【馮仁昭四圍超】張建聲血手縫九針

1 : GS(14)@2016-11-16 05:10:14

電影《壹獄壹世界:高登闊少踎監日記》男主角張建聲前晚喺facebook貼出右手血肉模糊相,同門「女神」鄭欣宜留言慰問:「Omg take care田B!」阿聲大前晚喺布吉拍嘢時,因唔小心跣腳,雙手叉咗落玻璃受傷,佢噚日話:「受傷後流到成地血,跟住去醫院,打麻醉針縫傷口,縫咗九針,而家要洗傷口,15號返香港先拆線。」撰文:馮仁昭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114/1983264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5662

星展張建生:沒計劃裁員

1 : GS(14)@2016-12-10 13:10:32

【本報訊】早前市場傳聞星展集團旗下星展唯高達證券,在亞洲裁員約10多人,星展香港董事總經理兼企業及機構銀行董事總經理張建生表示,來年本港銀行業仍充滿挑戰性,美國年底加息機會甚大,中國及香港經濟表現仍然緩慢,但他強調該行沒有裁員計劃,主要是透過自然流失調整人手,該行今年員工流失率與市場相若,約為10%。展望貸款業務前景,他指本地貸款高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該行今年企業及機構貸款只維持單位數增長,他預期明年整體貸款增幅亦繼續是低單位數水平。因人幣貶值資金外逃,傳聞中國當局收緊對企業海外投資、併購或滙款活動,張建生認為,相關措施對內地企業海外拓展有所影響,信貸及業務計劃或會收縮,但同時亦可能推動部份相關客戶,考慮更多海外融資及借貸,變相對本港企業貸款帶來增長機會。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210/198607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9017

張建宗接任政務司長大熱

1 : GS(14)@2017-01-07 07:05:36

【本報訊】假如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下周四請辭,官場普遍相信,現時問責局長中最資深的張建宗(圖),將代替林鄭接任政務司司長;更有政界中人相信,一旦林鄭當選下屆特首,與她長期在扶貧和退保議題上合作的張,有望成為林鄭的接任人選。但有立會議員直言,張處事方式較「油條」,若他真的做下屆政務司司長,希望他處理問題時可以「爽手啲」。有政界及及官場中人稱,與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譚志源相比,張建宗一向是下屆政務司司長人選的冷門,但林鄭一旦當選特首,張接任的機會遠高於譚志源,因林鄭與張長期合作,對其表現滿意,反而有指林鄭與譚合作推銷政改期間,不滿譚不願承擔政治爭議,令譚失分,「如果林鄭喺譚志源同張建宗之間揀一個政務司司長,好多人相信佢揀張建宗」。


黃國健:處事較「油條」


張另一優勢是他長期處理勞工問題,與工聯會有不錯關係,「雖然佢能力唔算強,但一向好重視工聯會意見,左派對佢唔反感」。工聯會黃國健認為,雖然張處事向來較為「油條」,但以官場資歷計,張確實勝任政務司司長一職。但黃提到,現時勞工界極為關注的取消強積金對沖和退保問題都由張建宗負責,若日後確實由張升任政務司司長,他希望張能繼續關注這兩大議題,並且要「爽手啲」,如在本屆政府任滿前,將取消對沖的方案提交立法會。■記者莫劍弦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07/19889279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705

張建宗任政務司長李卓人:佢係奴才

1 : GS(14)@2017-01-18 07:57:21

■接任政務司長的張建宗遭勞工界人士斥無承擔。



【本報訊】國務院宣佈由張建宗接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指對任命感相當榮幸,指在餘下的5個多月任期,會全面落實未來的施政報告,盡力協助政府暢順運作。但有勞工界人士批評,張在處理多項勞工重要議題時,只忠於政府意願,並非真心為港人謀福祉,毫無承擔可言。張昨出席活動時,被問及餘下5個多月任期是否其試用期時,張說未來幾個月會拼搏,但非為下一屆鋪路,而是做好司長工作,確保新舊兩屆政府順利交接,「最關心係香港長遠福祉,而唔係自己仕途」。



碼頭工潮「龜縮」民望急瀉


現年66歲的張建宗加入政府逾45年,是資歷最深的局長,張於1972年港大畢業後加入政府,由新聞主任做起,其後轉職至政務官職系,回歸前曾任前港督助理私人秘書;回歸後曾任勞工處處長及教育署署長等。2007年退休不足半年,獲時任特首曾蔭權邀請出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至今。張在現屆政府處理「長者生活津貼」,泛民不滿政府為津貼設資產審查,發起拉布,張在拉布一個多月後使出招數化解。他先撤回「長生津」舊文件,另呈交開設特惠金職位的補充審議文件,即獲立法會通過,泛民及後始知,通過補充文件等同支持政府推行長生津計劃,但為時已晚。張任內較棘手的事件,包括2013年爆發歷時40天的碼頭工潮,「龜縮」多時的張民望急瀉,最終罷工工人接納外判商加薪9.8%,工潮方告平息,張民望事後一直平穩,在問責局長中算不俗。


問責官樓王 與妻擁9物業


據張向行政會議申報,他與太太在香港共持有9項物業,是一眾問責官員的樓王。與張建宗交手20多年的職工盟秘書長李卓人指出,張溝通能力高,但只忠於主人,「上面指派我做啲乜嘢,我就做啲乜嘢,上面唔鍾意我做,我就唔會去做,或盡量卸責」,他以強積金對沖問題為例,指張一直將處理責任卸責予財經事務局,「佢係一個毫無承擔,忠心於佢主人嘅奴才,睇唔到佢真係想為香港市民做啲乜嘢」。社民連立法會議員梁國雄亦批評,張建宗扶貧工作一塌糊塗,乏善足陳。■記者謝明明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17/1989976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2864

張建宗盼留任 稱可做回局長

1 : GS(14)@2017-01-22 01:56:58

【本報訊】新任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明,不論下任特首人選誰屬,只要有人邀請他加入管治團隊,他會毫不猶豫留任,「任何崗位我都唔介意,總之你畀到機會我發揮、貢獻到」。


自言似牛「好做得」

張建宗表示,接任政務司司長是艱巨的挑戰,他提到自己大學畢業後就加入政府,1972年任新聞官,服務政府44年半,一生人只有一個老闆,宗旨是服務社會,其間雖有私人機構邀請他加盟,但他都禮貌婉拒。被問到會否留任下屆政府,張建宗表示不能一廂情願,但自己的心一向是為市民服務,不為名也不為利,強調無論誰做特首,只要認為他「做到嘢」,有用得着的地方,他是樂於繼續服務社會。被問及是否不介意做回局長,他說只要為市民服務,任何崗位都不介意。前任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被形容為「好打得」,張建宗稱接任司長至今未夠一周,無期望要建立形象,只想社會認同他「好做得」,他自言自己是一隻牛,只懂做事,本屆政府雖餘下5個半月,但整個團隊仍要爭分奪秒,做好與下屆政府的交接工作。■記者佘錦洪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121/1990429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3495

張建宗未必可冧莊政務司長黑馬 張雲正:畀空間林鄭

1 : GS(14)@2017-04-04 08:51:54

公務員事務局長張雲正



【777票當選】【本報訊】候任特首林鄭月娥積極組班之際,有關其內閣人選消息滿天飛,政圈最近盛傳公務員事務局長張雲正是接任政務司長的「黑馬」,現任的張建宗反而非林鄭首選,張雲正昨天首度回應「升呢」任司長傳聞,希望外界給予林鄭更多空間,重申會在適當時候作決定。盛傳不會留任下屆政府的律政司長袁國強昨拒評傳聞,以免影響林鄭的組班工作。記者:許偉賢 陳雪玲



政務司長張建宗

當外界認定66歲的張建宗大有機會在下屆政府續任政務司長之時,現年55歲的公務員事務局長張雲正突然被盛傳是黑馬。張雲正昨出席立法會特別財委會會議後,被傳媒追問有望升任司長的消息時稱:「呢個我相信候任行政長官,佢係密鑼緊鼓全力進行(組班),相信當佢有合適安排,會作出公佈。」



議員質疑資歷不夠全面

被問及林鄭有否與他接觸,張雲正重申︰「個人情況我自己都講過,我只可以重複,喺適當時候會作出自己嘅決定,目前大家唔使做太多揣測。」至於能否勝任政務司長一職,他認為能力及經驗同樣重要。對於外界常以「跳船」形容官員離任,張雲正反駁指:「其實我覺得大家香港都係坐同一條船,有乜嘢船可以跳呢?」張雲正於2015年中才接替被特首梁振英炒魷的鄧國威出任公務員事務局長,據知張雲正獲中央高度信任,但其資歷不及張建宗,能否協調政府各部門成疑。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指,曾在公務員議題與張雲正交手,指對方表現不過不失,四平八穩,但始終公務員事務局要處理危機事件的機會不多,未知張應對危機時的表現,亦指張只做了不足一屆的局長,質疑以其資歷出任政務司長是否夠全面。盛傳已物色辦公室、鐵定離任的律政司長袁國強,昨亦被問到是否在今屆任期完結後離任,他指理解社會的關注,但認為應給予林鄭時間及空間處理組班問題,「如果我?家講嘅任何事,好可能對佢有一啲不必要,甚至乎未必太好嘅影響……我希望我起碼盡我嘅責任,唔影響佢呢方面嘅工作」。當被問到是否因健康理由求退,袁反問:「你覺得我今日嘅面色好唔好?」



林鄭連日稱組班出現困難,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在一論壇指出,過去幾年外界已知道,投身政府工作是十分辛苦,不但要面對立法會拉布,官員亦很容易被要求問責下台,難免令有志者對加入問責班子卻步,「令政府以外嘅人士都要諗過先,資深公務員都要諗過先,因為壓力咁大,做唔做到呢?」葉劉昨亦指不可說林鄭沒有港人支持,稱林鄭在建制陣營也有支持:「佢(林鄭)落街都好受歡迎,當然你可以話係建制派安排佢去,去啲社團茶餐廳,但嗰啲都係人嚟㗎嘛,只不過佢做唔到跨陣營,未獲得中間、泛民支持。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404/1997934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991

【馮仁昭四圍超】張建聲布吉爆房

1 : GS(14)@2017-04-28 02:11:06

張建聲早前拍完網劇《反黑》,即約埋陳國坤(小龍)、李璨琛、吳毅將及姜文杰等同劇演員,一齊到泰國布吉旅行,小龍仲帶埋一歲囝囝陳真同行,好鍾意小朋友嘅張建聲成日攬住陳真唔放。建聲話,佢哋成班大男人好大唔透,有晚仲拎水槍爆開吳毅將間房狂射,搞到床鋪都濕晒,佢話:「好彩佢哋都玩到攰攰哋,冇心機搞我,如果唔係,我諗要拎行李頂住道門先可以瞓覺。」撰文:馮仁昭



難得生性暴龍哥創科眾籌夢,遭隱世肥報販秒殺! https://goo.gl/hnEB7D「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26/2000137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7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