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去年“創森”城市投資700億

2016年1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二次會議,研究森林生態安全問題時強調,要著力推進國土綠化,著力提高森林質量,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著力建設國家公園。

當前,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和寶貴經驗?如何實現“到2020年,基本形成符合國情、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森林城市發展格局,建成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森林城市”的目標?日前,“森林城市,森林惠民”記者團就相關熱點話題采訪了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

國家林業局局長張建龍。攝影/章軻

凝聚政府社會兩方面力量

記者:我們看到,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鄉人居生態環境成為人們關註的熱點,天藍、地綠、水凈成為建設美麗中國和美好家園的重要標誌。森林城市應時而生,創建森林城市這項行動,正在把人民群眾對改善生態環境的期盼變為現實。我國森林城市建設和發展歷程如何?

張建龍:我國森林城市建設是從2004年起步的。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是國家林業局為了適應中國國情和發展階段,推進城鄉生態建設的一種實踐創新。當時,主要“圍繞一個主題,做好兩件大事”,積極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圍繞一個主題,就是緊緊圍繞“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這個主題,動員和凝聚政府、社會兩方面的力量,更加關註森林,更好地參與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活動,力圖通過大力發展城市森林,修複和完善城鄉自然生態系統,為城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支撐。

做好兩件大事,就是切實做好“大地植綠”和“心中播綠”這兩方面的事情。一是通過大地植綠,有效地增加城鄉的森林綠地面積,重點是搞好城市內綠化,使城市適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搞好城市周邊綠化,充分利用不適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綠化,擴大城市之間的生態空間,真正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現代城市風貌。二是通過心中播綠,積極培育生態文化、弘揚生態道德,推動生態文明教育覆蓋到城鄉每一個角落,成為一年四季的常態工作,營造出民眾處處受教育、時時受熏陶的氛圍,真正把植綠、護綠、愛綠的意識和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植根在城鄉居民的心中。

回顧13年的森林城市發展歷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4年至2007年,傳播理念、凝聚共識。當時森林城市建設剛剛起步,其內涵與外延、原則與理念、措施與做法等得到不斷探索、逐步完善。在這個階段,我們把森林城市建設定位為一項林業宣傳實踐活動,每年選擇一個城市森林面貌好、市域生態環境佳的省會城市,由全國政協、國家林業局、經濟日報社等共同舉辦“中國城市森林論壇”,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城市市長介紹情況、交流做法,以此來傳播理念、凝聚共識。

第二階段,2008年至2012年,加快推進、完善規範。隨著理念的傳播和實踐成效的顯現,森林城市建設引起了各方面的關註和重視,不少城市相繼加入到了建設的行列,森林城市建設呈現出由點到面的發展態勢。在這個階段,我們加強了理論引領和實踐指導。在中國林科院設立了森林城市研究中心,成立了由60多位專家學者組成的森林城市建設專家庫;制定了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體系,頒布了相關技術標準和管理辦法,把森林城市建設納入到了科學化軌道。

第三階段,2013年到現在,地位凸顯、蓬勃發展。隨著我們黨作出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重大戰略部署後,森林城市建設在政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已經進入到國家發展的戰略層面。其重要標誌有三個:一是2014年開始實施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國家中長期改革實施規劃》等,都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內容予以明確。二是2015年10月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正式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我國“十三五”規劃的內容給予了強調。三是2016年1月26日召開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

實施林業發展戰略重要抓手

記者:13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創森”活動和森林城市建設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在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方面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張建龍:進入新世紀,中央確定了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森林城市建設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到了各地黨委政府的積極響應和城鄉居民的普遍歡迎,已經成為地方黨委政府關心林業、發展林業的有力抓手,成為社會各方力量支持林業、參與林業的重要平臺。截至2015年,全國有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170多個城市開展“創森”活動。“創森”活動和森林城市建設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加快了我國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步伐。森林城市建設已經成為各地增加森林面積、保護森林資源的有效手段。根據對176個“創森”城市的統計,近五年每個城市年均新增造林面積20萬畝左右,相應增加市域森林覆蓋率超過0.5個百分點,是同期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以上。

目前全國已有96個城市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攝影/章軻

改善了城鄉生態環境和民生福祉。“創森”是一項由政府主導、納入執政方略的重要民生工程,切實為民造福、提升市民生活福祉。在森林城市建設中,很多城市通過實施森林增長工程,比如城區的拆遷補綠、見縫插綠,郊區的森林公園、郊野公園建設,水系和道路的綠化,顯著地增加了城市森林綠地面積,極大地改善了人居環境,使老百姓出門能見綠、遊憩在林下、休閑進森林。根據近5年對“創森”城市的問卷調查結果,市民對“創森”活動的支持率和滿意度都在98%以上。

促進了城市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這些年,許多資源型城市和老工業城市,如遼寧的本溪、鞍山,江西的新余,廣西的柳州,山東的棗莊等城市,都通過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建設,不僅改變了城市的基本色調,使城市面貌煥然一新,而且培植了以森林為依托的一批綠色產業。這些城市的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也隨之發生了積極的變化,促進了城市轉型升級和綠色發展。

搭建了動員全社會參與林業和生態建設的新平臺。森林城市建設與義務植樹等社會造林綠化活動相比,在內容上,既註重植樹造林,也強調生態文明理念的宣傳教育。在組織上,既註重政府主導,也強調全民參與、共建共享。據統計,2015年正在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的78個城市,投入森林城市建設的資金近700億元,其中一半來自於社會。

傳播了生態觀和發展理念。“創森”活動,積極倡導和大力推廣“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廣泛踐行“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特別是堅持綠色發展、綠色惠民,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財富等生態觀,紮實推進城市森林建設。

森林城市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

記者:我國森林城市建設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註。在探索具有中國特色森林城市建設道路上,我國積累了哪些經驗?

張建龍:13年來,我們緊緊圍繞“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這一主題,不斷學習借鑒世界城市林業發展經驗,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和理性總結,形成了一些適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森林城市建設理念和做法。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

在主要目標上,堅持大地植綠,著力打造完備的城鄉森林生態系統。通過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籌規劃、綜合治理,讓森林融入到城市的每一個組成單元,實現林居相依、林山相依、林水相依、林路相依、林田相依,打造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現代城市風貌。

森林城市建設打造出了“林在城中、城在林中”的現代城市風貌。攝影/章軻

在重點任務上,堅持心中播綠,切實增強城鄉居民的生態文明意識。通過建設多種多樣的參與式體驗式生態科普場所,推動生態文明教育進社區、進學校、進機關、進廠礦、進軍營,營造處處受教育、時時受熏陶的氛圍,在全社會牢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在建設範圍上,堅持城鄉統籌,大力推進城鄉生態建設一體化進程。通過造林綠化和生態建設的統一規劃、統一實施、統一管理,大力建設森林社區、森林鄉鎮、森林村莊、森林人家,改變城鄉生態建設二元結構,消除城鄉人居環境的差距,使城鄉居民都能“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在建設方式上,堅持師法自然,全面提升城鄉生態系統的近自然水平。通過模擬本地頂級自然植被結構,大力推行造林樹種選擇本地化、森林綠地配置多樣化、管護措施近自然化,改變過去城市綠化中盲目引進非本地樹種,大搞奇花異草和大樹古樹進城,以及純林過多和管護過度等做法,使城鄉生態建設更加科學,更為節約,更有實效。

在結果取向上,堅持以人為本,有效提供公平普惠的生態福祉。通過建設綠道和生態標識系統、無償開放公園綠地,盡可能方便老百姓進入森林、親近森林、享受森林,改變過去那種“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綠地封閉管理模式,真正把森林城市建設成果變成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

記者:國家林業局提出,今後一段時間,要加快推進林業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作出更大貢獻。那麽,森林城市建設的基本思路、主要任務是什麽?

張建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們要把“四個著力”作為林業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著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就是要以改善城鄉生態面貌、增進居民生態福祉為主要目標,以大地植綠、心中播綠為重點工作,加快建設森林城市和森林鄉村,努力構建完備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完善森林生態服務設施,繁榮生態文化,傳播生態文明理念。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主要目標和任務是:

到2020年,森林城市建設全面推進,基本形成符合國情、類型豐富、特色鮮明的森林城市發展格局,初步建成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200個國家森林城市、1000個森林村莊示範,城鄉生態面貌明顯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提高,居民生態文明意識明顯提升。

圍繞增加城市綠色元素,推進森林進城和森林圍城。充分利用城區有限的土地增加森林綠地面積,特別是要將城市功能騰退的土地優先用於造林綠化。保護城市周邊的森林和濕地資源,構建環城生態屏障。開展村鎮綠化美化,打造鄉風濃郁的山水田園。

圍繞增強居民對森林城市建設的獲得感,建設遍及城鄉的綠道網絡和生態服務設施。積極推進各類公園、綠地免費向公眾開放,建設遍及城鄉的綠道網絡和生態服務設施,方便公眾進入森林、享用森林。依托森林發展種植、養殖、遊憩等生態產業,促進農民增收致富。

圍繞增進公眾生態文明意識,完善生態科普設施建設。依托各類生態資源,因地制宜建立生態科普教育基地、場館和標識標牌,設立參與式、體驗式的生態課堂。加強古樹名木保護,做好市樹市花評選,開展義務植樹、樹木綠地認建認養等群眾實踐活動。利用植樹節、森林日、濕地日、愛鳥日等重要生態節慶日,積極開展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南方一家企業總部大樓里的員工辦公環境。攝影/章軻

圍繞推動我國城鎮化進程,創新開展森林城市群建設。加強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長株潭、中原、關中—天水等6大城市群生態空間的連接,構建互聯互通的森林生態網絡體系,擴大城市群生態涵養空間。

為落實完成好上述目標和任務,國家林業局已要求各級林業部門采取有力的保障措施,把森林城市建設作為推動林業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和有力抓手。依據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編制省級規劃,科學確定今後一個時期森林城市建設的目標任務。推動各級政府把森林城市建設納入本級公共財政預算,切實落實建設資金。建立起多元的投融資機制,鼓勵金融和社會資本參與森林城市建設。制定獎補政策,對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進行補貼,對獲得國家森林城市稱號的給予獎勵。要劃定生態紅線,確保森林城市建設用地需要、生態建設成果及自然山水格局。同時解決森林城市建設中的理論和技術問題。循序推進,反對違背自然規律的蠻幹行為,特別是運動式推進的做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9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