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圳地鐵告別萬科要借殼 深圳國資下屬殼公司就這幾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18/1062788.html

證券時報記者 康殷

三個月前,深圳市地鐵集團董事長林茂德曾公開表示,深鐵已經為入股萬科方案失敗做好第二手準備,現在一語成讖。

萬科A(000002)12月18日晚公告,終止與地鐵集團重大資產重組。回溯6月17日,萬科公布重組預案擬作價456億收深圳地鐵旗下前海國際100%股權,但在寶能系和華潤集團的反對下,重組一直未有進展。

此後,深圳市地鐵集團董事長林茂德在發改委9月8日組織召開城市軌道交通投融資機制創新研討會上表示,深鐵已經為入股萬科方案失敗做好第二手準備,將地鐵上蓋資產培育成熟後提前收購國資上市殼公司,實現借殼上市。

隨著萬科重組深圳地鐵失敗,林茂德預告的第二手準備“借殼上市”隨時上演。

由於股權分散,市值不大,深圳國資旗下的地產上市公司頻頻受到民營資本的圍獵。在過去幾年中,深天地、深國商、深鴻基、深長城等原國資房企改名易姓,成為民資手中的上市平臺。目前,深圳國資控股的A股地產公司尚有5家:深投控控股的深深房和深物業,深業集團控股的沙河股份,深圳市國資委直接控股的深振業和天健集團。

誰會是深鐵“第二手準備”的借殼標的?

首先可以排除恒大地產相中的“深深房”。

今年10月3日,中國恒大通過官方發布公告稱,該公司已與深深房及其控股股東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投控”)簽訂合作協議,協議約定將通過深深房發行A股或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凱隆置業所持有的恒大地產100%股權,交易完成後,凱隆置業將成為深深房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許家印。

天健集團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深圳市城市軌道交通9號線BT項目9102/9702標段7月21日通過竣工驗收,公司地鐵施工能力再上新臺階。除此之外,天健集團手上還握有深鐵多條線路的給排水管線改遷及恢複工程等施工工程。

深振業A早在2013年底,深振業就中標深鐵的合作項目,合作開發地塊位於深圳市龍崗區地鐵橫崗車輛段(該項目即現在錦薈PARK),中標價格為8.66億元。

深物業、沙河股份兩家公司畢竟不是深圳市國資委直接控股的,業務也各有側重,與深圳地鐵關聯不大。截至今年上半年,兩家公司凈資產均已超過20億元;深物業、沙河股份三季報尚且虧損,也不排除深圳市國資委為保殼而進行資本運作的安排。

與此同時,深紡織與TCL集團的重組也告吹。12月18日晚深紡織公告,自8月4日起停牌與TCL集團推進重組的相關工作。在方案論證過程中,基於目前國內證券市場環境及政策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實施重組的條件尚不成熟,擬終止籌劃本次重組。

深紡織作為深圳國資控股的另一重組備選股,隨著與TCL集團的聯姻失敗,或有繼續籌備重組借殼的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10

並非降準! 央行稱已向幾家大行提供臨時流動性支持

1月20日,人民銀行通過其官方微博稱,為保障春節前現金投放的集中性需求,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和貨幣市場平穩運行,人民銀行通過“臨時流動性便利”操作為在現金投放中占比高的幾家大型商業銀行提供了臨時流動性支持,操作期限28天,資金成本與同期限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大致相同。

1月20日,央行還在公開市場進行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

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將有150億逆回購到期。周三和周四分別有1345億元和820億元MLF到期,央行暫未進行續作。周日還將有1175億元MLF到期。據此計算,央行公開市場本周累計凈投放11300億元,創下單周最大凈投放記錄。

央行還稱,這一操作可通過市場機制更有效地實現流動性的傳導。 ​​

​1月20日,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Shibor)日全線上漲。其中,隔夜Shibor報2.3760%,漲1.20個基點;7天Shibor報2.5930%,上漲5.50個基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3278

造了首富,幾家倒閉 - 時尚行業怎麽了?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02/161611.shtml

造了首富,幾家倒閉 - 時尚行業怎麽了?
三錢二兩 三錢二兩

造了首富,幾家倒閉 - 時尚行業怎麽了?

造了首富,幾家倒閉,時尚行業怎麽了?

本文人三錢二兩(微信ID:ThreeQian)授權i黑馬發布。

時尚行業的變化總是那麽快,今年流行複古,明年流行迷彩,後年流行混搭。

而時尚行業的財富變化速度也十分驚人:造了幾位首富(Zara創始人一度當了世界首富,優衣庫的創始人當了日本首富),也好多家公司倒閉(American Apparel和Aeropostale)。

再仔細一看,好多以前熟知的品牌都風光不在, 比如前幾年風風火火的時尚猛男代言的A&F:

1

比如近一兩年所流行的'輕奢'代表,前美國第一夫人都會穿的Michael Kors:

2

A&F 的股價從2011年最高67已跌到11,跌幅達83%,MK的股價從2014年的最高98也最低跌到35,跌幅達65%:

3

(白色為MK, 綠色為A&F的近兩年股價對比)

而就連美國經典品牌,Ralph Lauren和Coach的市值也基本只有輝煌時候的一半:

4

(白色為Raulph Lauren, 綠色為Coach的近 十年股價對比)

這一切,讓三錢二兩不禁想問,時尚行業怎麽了?

I. 賣不動了

如果我們翻看上面幾家公司的年報,三錢二兩的感受是:賣不動了。

最直觀的數據便是其營業收入出現了下降:

5

而最讓三錢二兩擔心的是,其單店收入同比的下降:

6

而這也導致其凈利潤率的不斷下降:

7

至於為什麽出現這樣的情況,公司的管理層都解釋說是人流下降,促銷太多,正在去庫存等原因。

而三錢二兩認為,上述品牌業績的下滑,最主要的原因是來自於其'連接力'在喪失,而同時,有其他品牌正在'攻城略地'般地建立更為'特別'的連接力(連接力的定義請參照三錢消費品投資框架)。

II. 新連接的崛起

在時尚行業,三錢二兩看到了有以下二個連接的崛起:

i. 物簡價廉

建立‘物簡價廉’的代表便是優衣庫。

'想找一件款式簡約,穿著舒服,還不貴的衣服?' 那就去優衣庫。

優衣庫很好的連接起了‘偏男性’的消費者,他們沒有那麽追求時尚,他們只想用合適的價格滿足最基本的穿衣需求。

8

為了建立這個連接,優衣庫提出的口號是'Made for All' 做了這麽兩件事:

減少SKU : 優衣庫每年推出的服裝只有1000款,而其他同等規模的服裝品牌的SKU是其的10倍。這不僅讓消費者更好選擇,也讓優衣庫簡化了供應鏈。

標準化:優衣庫的衣服都是'標準品',設計簡單,不突出個性。這樣,既可以滿足其目標消費者本身的著裝需求,又可以在供應鏈與設計上節省費用,提供‘價廉’的產品。

優衣庫的成功也將其創始人推向日本首富,其母公司速銷的收入從2009年的71億美金增長到2017年的165億美金:

9

ii. 物繁價廉

建立‘物繁價廉’的代表是 Zara。

'想找一件款式時尚,還不貴的衣服?' 那就去Zara。

Zara很好的連接起了‘偏女性’的消費者,他們追求時尚,但他們只能用合適的價格去滿足它。

10

為了建立這個連接,Zara做了這麽三件事:

抄:就像喬布斯說過'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 , Zara總是steal出各種大牌的最新款。為此,Zara每年都要支付幾千萬美元的罰款,但Zara仍然堅定不移。

快:Zara每兩周就能出新品,比其競爭對手都要快。這來源於其獨立高效的工廠和其自有的物流系統。

豪:Zara選在全世界最好的商業地帶開店,與各大奢侈品牌一樣,比如紐約第五大道,巴黎香榭麗舍大道,建立其時尚的連接,滿足其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自豪感。

Zara的成功也將其創始人推向世界首富,其股價目前也處於歷史最高,市值超過900億美金:

11

III. 總結思考

時尚行業里的公司本質也是要與消費者建立並保持連接。

而時尚行業的變化快,在三錢二兩看來,是由其品類的屬性所決定的,而這個特性也讓大部分的時尚公司不值得長期持有,因為誰又能預見下一個潮流呢?

現在,我們又看到'網紅'的興起,她們往往具有極強的個性與號召力,她們各自與其粉絲建立起了極強的連接,沖擊著現有的時尚業。

比如國內的張大奕,曾經一次直播2小時賣出去2000萬的衣服,其在2016年雙11中,銷量進入前十:

12

比如國外的chiaraferragni, 在ins上擁有830萬粉絲,在2014年時其自有品牌的女鞋收入就超過了800萬美金:

13

而三錢二兩認為,真正能在時尚行業存活下來的企業反而是那些所謂‘經典’的品牌,比如奢侈品里的LV, 或者 Hermes。

這些品牌以其強大的品牌影響力,似乎能夠引領著時尚,而更讓人羨慕的是,他們擁有很多'非時尚'的經典款,而他們與消費者才是建立了極其牢固的連接。

看看下面這張LV集團的股價圖,也許你就明白我在說什麽了:

14

時尚 網紅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7816

本土體育用品公司業績陸續披露 幾家歡喜幾家愁

除了貴人鳥,截止目前,國內本土幾家上市體育用品公司已經悉數披露完2016年的財報。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後發現,雖然從總的營收上來看,這些已經公布數據的公司依舊有不同程度的上漲,但其中有一騎絕塵拉開了與其它幾家的差距的,有恢複狀態“複興”的,也有因不同原因陷入“滯漲”的。

李寧的回歸

李寧有限公司(02331.HK)(下稱“李寧公司”)是最近發布業績的一家,其2016年財報讓人看到這家本土體育用品公司正在逐漸恢複狀態,穩步上升。

過去一年里,李寧公司在財務及營運方面取得顯著的成績。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其收入達80.15億元,較2015年上升 13%,期間的凈利潤大幅提升至6.43億元(包括出售紅雙喜10%股權之凈收益3.13億元),2015年僅為1400萬元。

李寧公司的“複蘇”在意料之中。實際上,早在2015年,該公司就開始卯足勁要重回巔峰。那一年,已經53歲的創始人李寧宣布複出重新執掌公司並成功使公司的業績扭虧為盈。

而就在2016年的年度業績公布前夕,公司創始人李寧做客央視的《對話》欄目,回到公眾視線。“其實我們過去三年並不是業績上的滑坡,是我們因為主動自己調整,要轉型,才會影響到業績。這里其實沒有這麽多故事。”他說。2010年7月,李寧公司宣布進行品牌重塑,選擇以“90後”為主要目標,但市場對其這一策略並不買單。隨後公司陸續出現一系列問題,包括多位高管離職、裁員、庫存過剩、股價下跌等等。

不過,對於曾經的“老大”李寧公司來說,如今想要趕超其最大的對手安踏奪回冠軍寶座尚有難度。縱觀近幾年的發展,李寧公司已經連續三年處於虧損狀態,2012年至2014年這三年的虧損金額分別為19.8億元、3.9億元和7.8億元,累計超31億元,這一跡象直到2015年才改變。

而安踏體育用品有限公司(02020.HK)則是在其它同行陷入困境、疲軟時,明確自身定位,成功實現了業績的V型反轉,在收入規模上超過其他本土品牌,一舉成為龍頭老大。繼2015年踏入“百億俱樂部”後,2016全年營收133.5億元,連續三年增長率超20%,同期凈利更是達到了23.9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安踏長久以來實施的是多品牌策略,旗下的除了安踏同名品牌,其早前收購的FILA、FILA KIDS等品牌對業績的貢獻不可謂不大。而李寧公司的相對來說銷售的更多的是品牌李寧牌,這一核心品牌收入占到集團占總收入98.9%。

李寧公司似乎也看到了多品牌的好處。記者了解到,公司方面也在考慮與Danskin品牌合作並逐步推出以專業舞蹈和瑜伽為基礎的時尚健身產品,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於主要及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開設5-10家試點店鋪。

群鹿角逐大市場

市場的主流觀點對於李寧的回歸看好。不過,也有分析人士認為,該公司的“複蘇”的主要原因是整個市場大環境的回暖。換而言之,行業內幾乎每一家公司的業績在這兩年里都是往上走的趨勢。

此外,記者梳理後發現,並不是每家體育用品公司的“前景”都那麽美好。

以特步國際控股有限公司(01368.HK,以下簡稱特步)為例,2016年全年實現收入53.97億元,同比增加1.9%;凈利5.28億元,同比下降15.2%。而另一家在2016年的三六一度國際有限公司(01361.HK,以下簡稱361°)也一樣,雖然在營收上達到50.227億元,比2015年增加了12.6%,但凈利卻下降22.2%至4.027億元。此外,361°的關店也是幾家大公司之最,一年里的零售門店總數由7208間減至6357間。

“整體市場毫無疑問是在複蘇的。”行業資深觀察人士,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品牌間的競爭愈加激烈了,“我們看到一些國際品牌在中國加緊了渠道的下沈,而一些本來沒有體育用品產品的休閑服飾類公司也進入了這個行業的競爭。這對本土體育用品公司都是極大的挑戰。”

張慶說的“外來競爭者”是指那些人們熟悉的快時尚品牌。比如H&M會有其SPORT系列的產品,價格從幾十到幾百不等,而Forever21早前也發布了運動休閑產品線、Gap旗下的Athleta、old navy的發展勢頭也非常迅猛,此外還有優衣庫,這家公司贊助了不少體育運動項目,簽約德約科維奇被認為是其體育營銷上的成功之作。

在張慶看來,除了對專業上有要求的使用者,更多的人需要的是是休閑、好看以及性價比。這些要素上述這些快時尚品牌來說是它們“在行”的。

如此對於本土公司來說就是“災難”,因為它們原本比拼的就是性價比,像李寧和安踏這樣的公司,已經處於第一梯隊,在規模和品牌商已有一定影響力,但對於位於第二梯隊的特步、361°、貴人鳥等公司來說,問題就變得棘手起來。“在與耐克、阿迪這樣的大牌來說,本土品牌是沒有品牌溢價的。”張慶說,這也迫使這些公司為了盡快出貨,加大了打折力度和頻率,“這肯定要影響利潤。”

尼爾森中國區體育產業研究副總裁張霖樂觀地認為,運動熱潮在中國才興起,相比發達國家還有不小的差距,中國的運動市場發展潛力仍然非常非常巨大。“中國的運動消費者越來越關註自己的運動裝備,運動品牌的細分化和專業化愈趨明顯。”

對於這些同質化嚴重的本土體育公司而言精細化分類和定位也是在未來競爭日漸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的一個好方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704

中西部省份外貿“依賴癥”:幾家外企獨大

在去年突破5000億元之後,今年一季度河南進出口出現小幅下滑。

鄭州海關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河南省進出口總值1093.6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8%。

另據西安海關統計,今年一季度,陜西省進出口總值832億元,同比增長45.8%。

河南省和陜西省進出口總值的一增一降,實際上反映了近幾年中西部省市的進出口,被少數幾家外商電子企業主導的現實。

國際市場波動

從數據分析來看,拉低河南進出口增長的原因中,手機是重要因素。鄭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河南手機出口402.5億元,下降9.7%;與此同時,進口集成電路121.9億元,下降15.5%,進口手機用攝像頭44.6億元,下降12.1%。

iPhone手機是河南主要出口產品,目前iPhone手機一半出自富士康鄭州工廠。隨著iPhoneX全球銷量下滑,河南的進出口數據受到的影響顯現。而在此前幾年,富士康鄭州項目曾帶來鄭州和河南進出口的大幅增長。

2010年以後,中西部省區吸引了一大批外向型的企業。尤其像富士康這一類企業向中西部內遷,並迅速形成龐大生產規模。現在全球每兩臺電腦所用CPU中就有一臺“成都造”,全球2/3的iPad出自成都,全球1/3的筆記本電腦出自重慶,蘋果手機一半出自鄭州。

由於中西部地區長期以來進出口貿易的基數較低,當這些以全球為市場的企業內遷之後,其出口出現了爆發式的高增長,當時中西部進出口逆勢飄紅與東部沿海地區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

現在陜西進出口的高增長也有賴於三星西安項目。西安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達543.8億元,增長33.6%,占同期陜西省進出口總值的69.7%。加工貿易進出口總值超500億元,增長31.7%,占同期陜西省進出口總值的64.1%。

從市場上看,今年一季度,陜西省對韓國進出口貿易總值173.5億元,增長66.8%;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進出口669.9億元,占同期陜西省進出口總值的85.8%。

不過,“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隨著國際市場需求持續疲軟,這些外貿高增長地區也出現大幅下降,河南的下滑不是孤例。

2015年四川外貿進出口總額大降26.5%,2016年再降3.6%。原因就在於國際市場需求疲軟導致出口下降,同時,加工貿易生產低迷使得進口下降。

依賴幾家外商企業

中西部地區進出口數據的大幅波動,主要在於這些地區的進出口集中於少數幾家外商投資企業,它們占據這些省區進出口總值的60%以上。

西安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陜西省的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543.8億元,增長33.6%。鄭州海關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河南外商投資企業進出口690.9億元,下降11.2%,占63.2%。

因此,隨著市場變化,這些企業的進出口下滑就會直接影響到當地的進出口。

2015年,成都出口排名前幾的鴻富錦精密電子(成都)公司也就是富士康成都工廠出口同比下降26.93%,戴爾成都公司出口同比下跌36.7%,英特爾成都公司出口下跌22.86%。當年,成都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了29.1%。

四川省統計局總經濟師熊建中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四川外貿有三個特征:一是以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為主,這占外貿總額的86.7%;二是外商投資企業對進出口起到支撐作用;三是主要是機電產品。

在大幅下滑之後,四川進出口去年恢複性增長,也能看到外商企業的作用。

外貿主要集中於少數幾家企業會導致出口主要產品比較單一。從商品結構看,機電產品進出口669.9億元,占同期陜西省進出口總值的85.8%。而鄭州的手機出口約占進出口總值的40%。2017年,河南手機出口1934.3億元,增長7.9%,全年手機出口首次突破一億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431

獨木難成舟,金融服務小微要靠“幾家擡”

6月14日,第十屆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開幕。中國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在論壇上表示,金融業在著力破除無效供給的同時,應支持培育新動能,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

他提到,2017年銀行業新增減費讓利440億元,今年一系列新的降成本措施正在陸續出臺。信貸增速繼續明顯超過貨幣供應量和GDP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持續實現“三個不低於”目標。目前,小微企業貸款覆蓋率17.3%,申貸獲得率95.1%,但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還需做出新的努力。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論壇上透露,央行正在會同協調有關部門,基於“幾家擡”的思路,出臺改善中小企業服務、增加對小微企業貸款的政策。

服務小微靠合力

關於“幾家擡”的解決方案,易綱具體介紹稱,央行將從準備金、再貸款和再貼現方面,支持小微企業服務;監管當局要建立差別化的監管,要充分考慮到小微企業的風險溢價;商業銀行應當從內部轉移定價機制(FTP)等方面為小微企業提供綜合服務機制;財政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等。全社會各個方面共同為小微企業服務,就能夠達到“增加貸款、降低成本”的目的。

他進一步表示,年初的定向降準調動了約4000億元資金,未來將大幅增加對小微企業再貸款和再貼現額度,符合條件的商業銀行可以獲得較低資金成本的再貸款和再貼現支持。

“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年,日本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年,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3年,註冊3年以後小微企業還正常經營的概率差不多在1/3。也就是說,小微企業貸款是有風險的。今年3月末,小微企業貸款的不良率是2.75%,比大中型企業高1.7個百分點。因此,如何既服務小微企業,又覆蓋風險,使得金融機構可以持續地為小微企業服務,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易綱表示,要促進小微企業財務可持續,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增強金融機構服務小微企業的內在動力,“幾家擡”是一個思路。

易綱同時明確,小微企業也要積極提高自身素質,要提高質量,聚焦主業,規範經營,註重誠信,建立完善的財務制度,主動對接銀行的信貸審批標準。政策聚焦點和發力點主要在單戶授信在500萬元以下的貸款。

此外,易綱指出,由於民間融資成本更高於正規金融成本,正規金融要成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主要來源,民間融資是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補充。具體而言,金融機構給小微企業平均的貸款利率大約是6%,網絡借貸的利率大約是13%,小額貸款公司等機構的貸款利率在15%~20%左右。

“我們要堅持正規金融主力軍的同時,還要充分肯定民間融資的重要性。並且,正規金融服務多提供一些,就會使得小微企業融資的加權平均成本下降一些。”易綱強調。

普惠金融要講可持續

銀保監會普惠金融部主任李均鋒提到,仍有不少企業和群體沒有得到金融服務,2000多萬小微企業、5000多萬個體工商戶在銀行有貸款的大概只占18%。普惠金融領域客戶服務的成本較高、服務效率有待提升。另外,普惠金融客戶都是小而分散的,成本、違約概率也高,金融機構商業可持續性面臨挑戰。

李均鋒表示,下一步將從五個方面繼續推進普惠金融。第一,要從供給側解決精準發力問題,解決金融服務空白區。第二,要精準發力,采取辦法降低普惠金融成本,提高普惠金融效率,使普惠金融領域客戶享受到可承擔價格合理的普惠金融服務。

第三,要從機構側發力,繼續打造多層次的普惠金融機構供給市場。第四,要從普惠金融供給機制上發力。要求商業銀行對普惠金融業務建立單獨核算,資源配置、信貸人員、考核機制上要有專門政策。李均鋒同時提出,應進一步打造發展普惠金融的合力。

“郭樹清主席也提到,發展普惠金融需要金融機構的動力、監管部門的壓力以及貨幣政策這幾方面形成合力,金融機構做普惠金融才可以實現可持續並保證回報。”李均鋒還表示,應建立普惠金融領域監管透明度和市場約束機制。部分互聯網金融打著普惠金融旗號,實際上是在賺快錢甚至是非法集資,監管部門對這些機構要進行打擊。

上海銀行董事長金煜認為,普惠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一直以來更受關註,但是在他看來,更重要的應該是要更加關註可持續性。從需求來說,企業獲得金融服務的價格需能持續促進企業發展。從金融服務的供應端來說,金融機構畢竟是市場化的商業機構,必須兼顧盈利性才有持續動力。而兩個可持續性的問題存在矛盾,價格過高接受服務需求方沒有獲得持續的發展,價格過低提供普惠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可能就沒有持續的動力。

“決定價格的關鍵變量是成本,通過科技金融的運用,我們可以比較好地減低運營成本。”在金煜看來,商業銀行應當利用科技金融來推進普惠金融發展,通過技術更好地突破業務發展的邊界,進而解決普惠金融可持續問題。

李均鋒也提出,普惠金融供給方一定要更好地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讓金融機構在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渠道上提高覆蓋面與覆蓋效率。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董事長繆建民表示,正在發生的第四次科技革命正在動搖傳統保險公司經營的基礎,這對保險商業模式和技術運用提出很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保險業轉變風險管理,比如運用車聯網和生命科學科學技術進行事先管理;另一方面,要求保險業延伸風險管理範疇,新技術下,過去成本不能覆蓋的小微風險也可以納入保險範圍了。

科技在為金融賦能的同時,也帶來了多重風險。金煜提到,在科技不斷創新發展以及不斷運用到金融行業過程當中,必須要高度關註隨之而來的信息科技風險、監管合規風險、社會風險外移等,只有平衡好風險、創新、合規等,才能使科技或者科技金融持續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963

“跳動”的匯率,幾家歡樂幾家愁

“匯率短期內的貶值,也能穩定我們做大出口的激情。”面對今年以來“跳動”的匯率,黃鈴對未來充滿了謹慎樂觀。

黃鈴是深圳一家跨境電商企業的高管,主營業務是出口貿易。8月27日,她對第一財經記者稱,6月份以來的兩個月,人民幣貶值對其所在公司的銷售、利潤的“刺激”已經有所體現,公司的訂單、實際銷售額都開始增加。

然而,幾家歡樂幾家愁。2018年以來,人民幣匯率出現雙向波動,出口企業激情“燃燒”,一些進口企業或進行了外幣融資的企業,感受到的卻是“寒意”。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部分企業出現了高達數億元的匯兌損失,給利潤帶來不小壓力。

匯率波動還傳導到了金融領域。負有外債的部分企業,隨著美元匯率的攀升,在利潤受到影響的同時,需要使用更多的人民幣才能償還同等的外幣債務,償債成本擡升,財務成本隨之增加。

面對美元升值的壓力,不少企業開始制定鎖匯方案。數據顯示,2018年1月~7月,銀行代客累計遠期合約數同比增長了120%,但在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的情況下,對沖操作難度加大,難以規避遠期風險,加上購匯價格進一步提升,企業心態仿徨。

進出口企業的冰火兩重天

“單純從匯率角度看,匯率差就是公司的新增利潤空間,即便銷售沒有增加,人民幣小幅下跌,也能促進公司利潤增加,”黃鈴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人民幣匯率一定幅度的下跌,對於出口企業來說是有好處的,如果銷售額也能增加,利潤增長會更為可觀。

2018年5月以來,中美貿易摩擦持續,人民幣匯率隨之貶值。從5月中旬開始,美元對人民幣匯率持續下跌,從原來的1:6.3256,下跌至8月15日的1:6.9348,期間累計跌幅接近10%。此後,陸續回升,截至8月28日,美元對人民幣升至1:6.8144左右。

黃鈴公司的情況並非個例。人民幣匯率一定幅度的波動給出口企業利潤帶來的改善,已經在部分上市公司中報中得到體現。因為匯兌損益增加,部分上市公司上半年盈利顯著改觀。

可立克(002782.SZ)半年報披露,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2.34%,但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卻同比增長了83.49%、104.74%,遠超預期。在此前的一季報中,該公司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將同比增長-10%~40%。

對此,可立克在半年報中解釋稱,利潤增長超出預期的原因之一就是報告期內美元匯率變動較大,致使匯兌損失大幅度減少,財務費用降低。2018年上半年,可立克出口金額為3.29億元,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為61.65%。

孚日股份(002083.SZ)的情況也與之類似。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9.17%,凈利潤同比下降-20.75%。但在此前的業績快報中,該公司曾預計,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將下降20%~30%。最終的現實情況略好於預計的形勢。

孚日股份凈利潤同比下降也與匯兌損失有關。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出口占比為58.29%,銷售額為2.34億美元。與2017年上半年相比,2018年上半年的同期匯率比較差額約為-0.52元/美元,僅此一項該公司就損失上億元。該公司人士稱,匯兌損失對利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2018年前4個月,此後匯率下跌,情況已經有所好轉。

不過,並非所有企業都如此幸運。在最近這一波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中,部分企業出現了較大的匯兌損失。

例如,持有外幣較多的萬科,就出現了較大損失。萬科A(000002.SZ)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特別是第二季度,人民幣對美元、港幣貶值,導致萬科出現了8.78億元的匯兌損失,而在去年同期,萬科通過匯兌獲益1.29億元。

歐菲科技(002456.SZ)上半年的匯兌損失也超過3億元。半年報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歐菲科技財務費用為5.54億元,同比增加343.07%,主要是匯率波動影響及借款利息增加所致。上半年,該公司僅匯兌損益就達到3.25億元,而上年同期只有825萬元。

“對出口企業來說,出口產品價格相對下降,產品市場競爭力就會有所提升,盈利也肯定會提高。”華南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對進口企業而言,人民幣貶值則會使其采購成本上升,市場競爭力也將有所下降,盈利能力減弱,進而影響其引進國外先進生產設備及工藝技術,完成自身生產效率、產品升級的決策。

“結合走訪客戶和與合作客戶交流的情況,本輪人民幣大幅波動對進口企業來說影響較大。”華東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進口企業方面,隨著匯率持續攀升,導致塑料、原油、貴金屬、農產品等行業的進口成本增加。

償債壓力上升

無疑,人民幣匯率波動會使以進口為主或產品原材料需要進口,並持有外幣負債的企業承受更大的壓力和風險。

“對經營進口業務、此前又融入了大量美元的企業來說,如果人民幣貶值,不但會帶來日常經營中的匯兌損失,還會導致債務成本上升,需要用更多的人民幣償還同等的美元債務。”寰盈國際戰略發展總監趙璞稱,這將導致企業經營、負債等多重成本擡升。

A股某上市公司就遇到了這種情況。公開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由於產品需要進口原材料,這家公司僅匯兌損失就超過1.1億元,而上年同期約為8800萬元。在此情況下,該公司上半年的財務費用同比大幅增加了37.52% 。

同時,這家公司還有一定數量的外幣負債,且以美元為主。財報顯示,截至6月底,該公司美元負債共計為15.7億美元,其中包括長期借款約1億美元、短期借款9.7億美元,另有應付票據4.9億美元。而在同期,其美元貨幣資金、應收票據約為5.5億美元。

第一財經記者從接近該公司的人士處得知,今年上半年,人民幣匯率波動帶來的外債還本、付息成本上升,對其影響不大,已形成的匯兌損失主要是采購原材料造成的。而匯率波動影響之所以不大,主要是因為該公司外債規模、占比都比較小。

“如果外幣負債較多,匯率對企業的影響也不能小視,”華南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這些企業融入美元等外幣,需要按期付息、償還本金,而人民幣貶值後,將會導致外幣負債的還本、付息成本上升,從而影響企業利潤。

受到匯率波動影響的,不僅僅是以人民幣為主要收入來源的進口企業。一些業務主要在中國境內,但進行了較大規模外幣融資的企業同樣受到沖擊。業內人士稱,外幣融資規模較大的房地產企業受到的影響會更大,從而面臨一定財務壓力。

2017年以來,內地房企通過發行美元債券等方式,大量進行外幣融資。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資企業在境外發行債券規模達1178億美元,同比飆升123%,而房企境外融資合計就達到388.6億美元,同比增加176%。2018年上半年,房企海外債券發行規模就已超過320億美元。

以財務向來穩健的萬科為例,財報數據顯示,2013年3月以來,萬科共發行了18只債券,其中10只在境外發行,除了2013年3月發行的一只5年期的美元債已在2018年3月到期外,目前尚在存續期的美元債共有6只,金額合計38.41億美元。此外,萬科還有存續的港元債3只,金額合計36.5億港元。

在2018年的半年報中,萬科就表示,假定港幣與美元繼續維持聯系匯率,預計如果人民幣對美元/港幣在2017年12月31日的基準上貶值1%,則該公司的凈利潤將減少約2.0027億元人民幣;若在2017年12月31日的基準上對英鎊貶值1%,則其凈利潤將減少約617萬元人民幣。

“人民幣貶值的情況下,對於在境外大量融資的企業來說,償債時需要支付的成本也大幅上漲,這會加劇企業資金緊張。”某股份制銀行離岸業務部門人士稱,在此情況下,就會產生財務壓力,進而削弱企業償債能力。

對於持有大量現金,外幣融資成本也低,而且銷售強勁的萬科來說,匯率波動雖對利潤長生影響,但卻無礙於償債能力,但卻並非所有企業都能做到這一點。

“企業償還外債時,需要使用更多的人民幣,才能償還同等的外幣債務,等於形成了人民幣資金占用,減少了企業的實際可用資金。”他稱,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企業的經營、資金狀況沒有改善,企業的資金必然會變得緊張。

而這還不是全部的風險。上述股份制銀行離岸業務部門人士認為,對於外債較多的企業來說,如果償債時又遇上政策變化,對外匯流動形成影響,還可能出現債務違約,影響其信用評級,進而導致負債、融資成本上升,造成更大的財務、償債壓力。目前,企業貿易或外幣融資行為已經變得更為謹慎。

不過,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則稱:“不能說完全沒有這個風險,但由於可以預先對沖,風險也不會很大。” 他認為,具體的風險情況要看不同企業的杠桿和現金流狀況,總體來看,個別杠桿較高的房企,以及一些進口型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出現風險。

企業套期保值對沖風險

面對美元升值壓力,不少企業開始制定鎖匯方案,力爭降低匯兌損失。

雙匯發展(000895.SZ)8月22日的公告稱,經董事會批準,將在相關權限內,開展投資理財及外匯衍生品交易業務,其中外匯衍生品投資範圍包括外匯遠期、期貨、期權、掉、互換等業務,金額為任意時點累計折合不超過等值3億美元。

就在此前,萬科A也公告稱,為規避外匯市場風險,防範匯率波動的不良影響,控制財務費用波動,並降低海外平臺未來償債風險,其海外平臺擬開展遠期結匯、購匯、貨幣掉期、外匯期權等衍生品的套期保值。

“涉及進出口業務,或外債較多的企業,都會套保來規避風險,尤其是有外幣貸款的企業,套保能提前鎖定、對沖風險。”上述上述股份制銀行離岸業務部門人士說,外幣借款較多的企業要在固定期限中償還固定金額的債務,風險基本可以預見,套保更易於操作。

實際上,通過套期保值來對沖匯率波動風險是企業避險的普遍做法。

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2018年1月~7月,銀行代客累計遠期合約簽約22181億元人民幣,較2017年同期增長120%。同期,銀行代客累計遠期結匯簽約9777億元人民幣,累計遠期售匯簽約12404億元人民幣,遠期售匯合約大於遠期結匯合約,說明當前進口類的企業避險需求大於出口類企業。

“從近期市場情況來看,進口企業受匯率波動的影響更大,最直觀的表現是購匯價格顯著上升。”上述華東股份制銀行人士說,從實際避險需求來看,人民幣匯率下跌導致進口企業的避險需求更大。

不過,並非所有涉及進出口的企業都進行了對沖。華東某出口企業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該公司目前並未進行套保操作,原因是對沖難度較大,從匯率預測來看,只能進行兩三個月、半年期限的對沖。而長期的匯率走勢,中小企業很難預測,也難以完全規避風險。

不僅是中小企業,大型企業同樣如此。上述上市公司人士也稱,一季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波動下行,人民幣升值產生積極影響,二季度美元兌人民幣匯率震蕩上行,美元負債產生匯兌損失,三季度人民幣匯率走勢不明,該公司目前沒有進行對沖操作,由於新項目投產後需要從海外采購原材料,短期美元借款規模會進一步擴大,下一步將根據宏觀經濟、遠期匯率情況,與銀行簽訂遠期購匯合約,用於減少美元負債匯率波動的風險。

“企業各種心態交雜,觀望情緒較重。”上述華東股份行人士則稱,進口企業更加擔心人民幣匯率下跌,但近期售匯風險準備金政策出臺後,企業購匯價格進一步提升,企業遠期購匯操作有所減少;而出口企業,一方面樂於接受目前較高的即期結匯價格,但也十分擔心新訂單匯率價格過高,擔心後續匯率波動會帶來一定風險。

而對發行了美元債的的企業來說,則還面臨其他問題。上述華南股份制銀行人士稱,美元債等外債期限較長,一般都是三年以上,即便有對沖需要,也沒有合適的對沖品種。此外,正是由於期限較長,如果操作方向失誤,反而會產生更大風險。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
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email protected]

責編:林潔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7809

百幾家上市公司 得兩三個老闆 周顯

1 : GS(14)@2015-04-21 12:19:1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mnist/en30_en30.htm
百幾家上市公司 得兩三個老闆
2015年4月21日

【明報專訊】那天去一個財經刊物的晚會,席間有好多麻豆和美女,有朋友問我﹕「喂!你檔傳媒,會不會搞創刊晚會呀?」

我說﹕「我好慳家,不會亂使錢,係都等一周年,公司賺番錢先啦。不過,如果我去搞,一是不搞,一是索性大搞,請幾十家上市公司的老闆來,咁先至夠威。」

朋友說﹕「幾十家上市公司的老闆,可能只是一個人來咋!」

我說﹕「咁來夠百幾家的老闆啦。」

朋友說﹕「百幾家上市公司的老闆,都可能只係兩三丁友咋!」

我為之氣結。

楊衛隆唔做作家 轉搞藝術

在上星期六,同時有兩單,一單是朋友Alan和Ken的美容院新張大吉,請了冼國林和很多明星來剪綵,我也是其中的一位。冼國林興致勃勃地說,他的兩家上市公司,一間金融業,一間文化事業,都是有國策支持,內地基金可以直接買股,這當然是有利股價,我心想,怪不得你的公司,近日股價走勢都不俗啦!

另一單則是楊衛隆來了香港,正和Phemey吃午飯。先前我約他寫稿,給他婉拒了,我摸不頭腦,還以為他嫌稿費少。誰知原來他現在不當作家,轉行當藝術家,手製工藝品,在荷李活道的舊警察宿舍展覽。楊衛隆是一個奇人,精通日文和德文,也懂得很多旁門雜學,如飛星神算,如西方星座,原來他連自製珠寶也懂得,真的是多才多藝。只可惜當日我早答應了去美容院剪綵,沒空去和楊衛隆吃午飯了。

[周顯 投資二三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9738

貨乾半新股狂炒 半年誕9隻 幾家券商持倉逾八成 分析:非上升保證

1 : GS(14)@2015-05-20 16:11:4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20/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港股「大時代」炒起一批貨源歸邊的半新股。過去半年上市的半新股中,多達9隻的股份,逾60%的街貨集中於小數幾家券商持倉,當中近期成為市場「焦點」的集成傘業(1027)、恩達集團(1480)等,股價升幅更以倍數計。有專家認為,股份「貨乾」並非上升保證,反而易被人舞高弄低,投資者要小心。

「街貨」僅25% 易成「收貨」目標

貨源歸邊的股份,常被視為「博一博」的機會,企業上市一般最少需要發行25%新股予投資者,不少大股東會保留私人持股,不會存放於中央結算系統(CCASS)參與者持倉,因此存放於CCASS內的「街貨」通常只有25%,容易視為「收貨」目標。

翻查CCASS資料,綜合首4家持股最多券商的持倉,再對比街貨量,近半年上市的半新股中,有9隻股份的街貨,是由數家券商佔逾60%持倉。當中以近期當炒的集成傘業最誇張,券商持股為街貨量的84%(見表),「傳奇股」恩達在短暫的「紅底股」輝煌後,昨日已回落至5.25元,較高位急挫逾九成,至今亦仍有67.7%街貨被4家券商持有。

短暫「紅底股」恩達 高位急挫逾九成

半新股「貨乾」,股價容易大上大落,尤其是近期市旺,更易被人大幅炒上。恩達一度較招股價升81.9倍,其他如泰加保險(6161)及昨日「落鑊炒」的BBI生命科學(1035),最多升幅亦以倍數計。

譚紹興:留意莊家買入平均價

金利豐證券研究部董事黃德几認為,股份貨源集中在數間券商手上,容易造成「跳價交易」,升得急亦跌得狠。尤其是不少介紹形式上市的創業板股份,市場內很少人會有街貨,自然會被舞高弄低,「投資這類股份,比賭大細、百家樂更衰,根本沒路數可言」。

香港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表示,新股市場已淪為「啤殼工廠」,不少半新股上市前已找人「圍飛」,即由莊家持有大部分街貨。之後炒高股價後,再從高位派貨賺錢,「如果要炒這些股份,要留意莊家買入的平均價,但只可以小注,太大注易被莊家發現,很易被人質低股價震倉」。

黃國英:「貨乾」股一定不高追

不過,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貨乾」不代表一定被炒高。他坦言曾在雅仕維(1993)配股時「入貨」,雅仕維的街貨有83.6%由4家券商持有,惟股價上市至今只累升15%,「可能人知我有份啦,但雅仕維的商業模式不俗,除非炒到恩達咁,咪走囉」。他表明過去鮮有投資,這類股權高度集中的股份,很多時都是股價被炒高後才知,但自己不會高追。

明報記者 岑豪
2 : GS(14)@2015-05-20 16:12:07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20/news/ea_eaa2.htm
集成傘業獨董4個月極速離任
2015年5月20日

【明報專訊】集成傘業(1027)今年2月上旬掛牌後,股價一直在2元多的水平橫行,直至今年復活節後,趁市旺突被炒高。最多曾炒高至21.95元,較招股價炒高近19倍,其後雖然一度回落,昨日仍升近7%至16.98元。然而,集團股價彈升後,竟然有獨立非執董「跳傘」。

集團昨日公布,謝家榮退任獨董、審核委員會主席及薪酬委員會等職位,他表明因要更多時間處理其他事務,故不願在股東會上膺選連任。據招股書披露,謝氏為會計師,並曾在2013年5月在圓美光電(8311)任財務總監,而他則在今年1月下旬才任集成傘業的獨董,意味短短4個月內已極速離任。

實際上,集成股價抽升成為市場焦點外,其股權高度集中的情,亦惹來證監會留意。早前,證監會公布,要投資者留意相關情,可能會令股價大幅波動。股份除由大股東持有75%外,其餘24.02%被16名股東持有,其他股東所佔不足1%。其後,集成罕有地在上市後短時間內宣布擬將股份拆細,由1股拆為25股,每手2000股改為5000股。集團稱是希望提高股份流通量,擴闊股東基礎,似是要應付股權集中的情。
3 : GS(14)@2015-05-20 16:12:3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520/news/ea_eaa3.htm
高層頻變動 業績「走樣」要留神
2015年5月20日

【明報專訊】近期市場熱炒半新股與細價股,不少基金與散戶要「擁抱牛市」,難免要參與炒賣這類股份,有市場人士表示,買賣細價股時要多留意,股權集中只是其中一個因素,集團本身的管理層變動及背景、基礎盈利能力等都非常重要,投資可留意公司申請期長短,考察公司盈利的可持續性。

有基金界人士稱,股權集中的股份其中一個特點,就是股價容易大升大跌,「不過呢個係市場因素,同公司業績或者運作可以係無關係」,因此投資者在做準備工夫時,只能更小心研究公司業績,或管理層是否頻繁變動,「例如CFO上市唔夠一年就唔做,甚至年年換一個,就算真係無問題,市場都未必會信,轉頭就狂掟貨推低股價」。

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合伙人盧華基表示,近年不少細價股因上市後業績「走樣」,拖累股價表現,因此投資者在買賣半新股或細價股,業績往往是最重要一環。

會計師:注意盈利能力能否持續

盧華基稱,現時一間公司由申請到上市約4個月,現時聯交所在考慮有公司僅為上市「谷數」,會適度拖慢審批過程,考察公司盈利能力能否持續,此類股份如能成功獲批,投資者可較放心買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051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