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銅庫存增加 中國企業已為2014年銅融資做好準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936
一方面倫敦LME倉庫的銅庫存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中國的銅進口卻不斷增加,並在一月創下歷史新高。高盛估計,今年一月中國銅庫存同比增加了20萬噸,這表明許多中國企業已經為2014年進行銅融資做好了準備。
去年五月,高盛曾深入剖析中國的銅融資狀況,指出銅是中國重要的影子利率套利工具,並預言隨著政策收緊中國的銅融資正在走向終結。高盛警告稱,銅融資時代的終結是中國的雷曼時刻。
但這一預言似乎並沒有應驗。
華爾街見聞上個月曾報導,自去年6月以來,倫敦貴金屬交易所倉庫的銅庫存已經下降了50%,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
對此,高盛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這是中國的真實需求。據英國《金融時報》,高盛上週五指出,看起來全球市場的銅都通過銅融資流入了中國不透明的倉庫,而不是被真正用於消費:
「我們依然認為LME銅庫存的降低是因為中國銅融資和LME新規的影響……我們認為,這類交易在短期內不會消失。」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1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為53.6萬噸,環比增長21.5%,同比增長53.2%。1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創歷史新高。

對此,高盛表示,中國的銅庫存已經較此前有了大幅增加,這表明許多中國企業已經為2014年進行銅融資做好了準備。
「我們估計精煉銅進口在40萬噸左右,多於2013年12月的31.2萬噸和2013年1月的24.3萬噸。我們預計,中國的精煉銅庫存較去年初增加了20萬噸,其中保稅區倉庫的庫存從55萬噸增加值70萬噸,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庫存從12.5萬噸增加至18萬噸。
我們認為,過度的進口反映了長期合約訂單的增長(由於長期合約溢價)和大量的銅融資需求。許多公司將銅進口到保稅區倉庫,這樣他們就能在2014年進行更多的銅融資。」
高盛:銅庫存大增 中國企業已為2014年銅融資做好準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6936
一方面倫敦LME倉庫的銅庫存大幅下降,另一方面中國的銅進口卻不斷增加,並在一月創下歷史新高。高盛估計,今年一月中國銅庫存同比增加了20萬噸,這表明許多中國企業已經為2014年進行銅融資做好了準備。
去年五月,高盛曾深入剖析中國的銅融資狀況,指出銅是中國重要的影子利率套利工具,並預言隨著政策收緊中國的銅融資正在走向終結。高盛警告稱,銅融資時代的終結是中國的雷曼時刻。
但這一預言似乎並沒有應驗。
華爾街見聞上個月曾報導,自去年6月以來,倫敦貴金屬交易所倉庫的銅庫存已經下降了50%,其中大部分都流向了中國。
對此,高盛表示這並不意味著這是中國的真實需求。據英國《金融時報》,高盛上週五指出,看起來全球市場的銅都通過銅融資流入了中國不透明的倉庫,而不是被真正用於消費:
「我們依然認為LME銅庫存的降低是因為中國銅融資和LME新規的影響,這也導致了倫銅期差的縮小……我們認為,這類交易在短期內不會消失,倫銅期差縮小將會持續。」
海關最新數據顯示,1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量為53.6萬噸,環比增長21.5%,同比增長53.2%。1月中國未鍛造銅及銅材進口創歷史新高。

對此,高盛表示,中國的銅庫存已經較此前有了大幅增加,這表明許多中國企業已經為2014年進行銅融資做好了準備。
「我們估計精煉銅進口在40萬噸左右,多於2013年12月的31.2萬噸和2013年1月的24.3萬噸。我們預計,中國的精煉銅庫存較去年初增加了20萬噸,其中保稅區倉庫的庫存從55萬噸增加值70萬噸,上海期貨交易所的庫存從12.5萬噸增加至18萬噸。
我們認為,過度的進口反映了長期合約訂單的增長(由於長期合約溢價)和大量的銅融資需求。許多公司將銅進口到保稅區倉庫,這樣他們就能在2014年進行更多的銅融資。」
《太子妃》重新上線 已為樂視帶來4100萬會員收入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6/0127/154000.shtml
導讀 : 據樂視方面透露,《太子妃》的會員播放量達到了3.99億次,為樂視吸引新增樂次元會員220萬人,帶來了4100萬收入。
i黑馬訊 1月27日消息,樂視今日在北京舉辦《太子妃升職記》(簡稱《太子妃》)慶功會。樂視方面表示,《太子妃》經過處理之後,已經重新上線。上周,《太子妃升職記》疑因尺度太大被有關部門要求下線。而另一方面,《太子妃升職記2》和大電影也即將開拍。
借著這部火熱的IP,樂視將推出樂1S手機太子妃版,定價1099元,獨享第三版結局。更為奇葩的是,為了突出定制的特點,只有樂1s太子妃版用戶才能觀看正版新結局,其他渠道都無法觀看。此前,樂視還曾發布過《羋月傳》定制版超級電視。
據樂視方面透露,《太子妃》的會員播放量達到了3.99億次,為樂視吸引新增樂次元會員220萬人,帶來了4100萬收入。而這部劇本身的投入只有90萬元。而樂視的另一個熱門IP——《羋月傳》的全網播放量則突破了200億,為樂視帶來了超過30億的收入。
出入境新政實施半年 已為227位外籍人才發“中國綠卡”
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建設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此舉對於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說,可謂是獲得“綠卡”的“新紅包”。
3月1日起,中國公安部支持北京創新發展的20項出入境政策措施正式實施,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其中,包括為符合認定標準的外籍高層次人才設立申請永久居留“直通車”,在中關村設立外國人永久居留服務窗口,並縮短審批期限。
據中新網報道,這項政策自3月1日實施以來,在海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激發了外籍華人回國創新、創業熱情。
“這項新政實施僅半年,就為外籍高層次人才辦理了227張永久居留許可(綠卡)。”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在2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吹風會上說,“這超過了去年全年的數量,並且現在每個月仍以30%的增量上升”。
隋振江說,2004年至2015年底,北京市累計發放1700余張“綠卡”,平均每年不到200張。在發放“綠卡”數量增長的同時,官方簡化了辦理流程,辦理時間由過去的6個月變成50天,“已經辦理了600余人,6000余人進行咨詢,外籍人才對這方面的政策非常歡迎”。

一名外籍人士在咨詢辦理居留手續事宜(圖片來源:中新網)
據首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聯想集團副總裁黃瑩說:“以前的工作居留證每年一簽,每次需要20個工作日,非常耽誤事。”這次他拿著中關村管委會的推薦函和前期準備好的材料,只用了一小時就辦完手續。他興奮地表示:“我已經把這項措施告訴了美國的親朋好友,鼓勵他們來華創業。”
另一位拿到中國“綠卡”的當事人,聯想集團高級總監陳敏儀吐露出自己的心聲:“高端人才具有流動性,沒有永久居留證心里總覺得不踏實,非常不利於留住優秀人才。”陳敏儀認為,外籍人才“綠卡直通車”對吸引高端人才有很大作用。
“北京市將進一步通過深化改革,讓各項創新要素進一步活躍,特別是創新人才作用能力的發揮、創新平臺作用的發揮得到進一步的提升。”隋振江說。
隨著政策知曉率和影響力不斷擴大,政策覆蓋人數有望逐年增加,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外籍人才被吸引到中關村創新創業。據初步測算,“十三五”期間,中關村出入境新政實施初期,每年可惠及近千名創新創業的外籍人員到中關村發展。

意大利人白希偉領到了中國“綠卡”(資料圖來源:青島早報)
按照《北京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總體方案》的部署,北京將突出人才隊伍建設,形成全球視野人才用人高地。中國科學技術部副部長李萌解釋,為促進人才培養引進和有序流動,將加大力度落實好高層次外籍人員申請“綠卡”等制度,建設好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阿里巴巴組織結構升級開啟“五新”戰略 管理主力已為70、80後
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今日發布全員公開信宣布組織結構調整。此輪高管輪換調整,與阿里巴巴“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即“五新”戰略密切相關。在公開信中張勇表示: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團“五新”戰略開始的一年。組織再升級,正是推進整體戰略而做的準備。
在全員公開信中張勇宣布:任命剛卸任菜鳥網絡CEO的童文紅為阿里巴巴集團CPO(首席人力官)兼任菜鳥網絡董事長,萬霖出任菜鳥網絡總裁;任命蔣芳擔任張勇的國際業務特別助理兼阿里巴巴集團副首席人力官;吳敏芝和戴珊工作輪崗,吳敏芝任阿里巴巴集團CCO(首席客戶官),戴珊任B2B事業群業務總裁;阿里巴巴集團CTO(首席技術官)張建鋒兼任阿里雲CTO,同時雲OS事業群進入阿里雲事業群,由胡曉明負責;王帥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市場委員會主席,同時擔任集團公共關系團隊負責人。
包括張勇在內,此輪組織再升級,涉及的高管全部是70後。阿里巴巴素來以管理層年輕化著稱,目前,阿里巴巴管理層有超過一半由80後組成,70後管理者也占到45%,張勇及阿里所有一線業務總裁都是70後。
以2015年5月張勇擔任CEO為標誌,阿里管理層的年輕化和人才體系正式成型。阿里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公司管理崗位上,60、70、80後的管理人員占比分別為3%、45%、52%。這意味著阿里巴巴管理人員的主力軍已經由70後和80後組成。
附張勇全員公開信:
擁抱變化,向夢飛翔——阿里集團組織再升級
各位阿里人,
新的一年開始了。大約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全面啟動了“大中臺、小前臺”的組織機制的升級。這是一個艱苦而漫長的過程,經過一年的努力,現在已經開始出現雛形。與此相應的,組織升級所帶來的效果也開始體現在我們的業務結果中:過去的2016年,我們各項業務快速突進,整個阿里生態愈加繁榮。
我們要感謝消費者、客戶和合作夥伴對我們毫不保留的信任和支持,感謝投資者和市場對我們的信任和支持,我也尤其要感謝全集團的每一位同學對這一屆集團管理團隊,包括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正是這份信任和支持,讓我們一路走來,從容不迫,紮實前行。
2017年是阿里巴巴集團“五新”戰略開始的一年。激動人心的戰略,必須有強大的阿里巴巴文化,不斷升級的高效組織和強大的執行力,才能一步步變成現實。在高速發展的當下,不斷升級自我,時刻具備擁抱變化的熱情和能力,必須成為核心競爭力!
為此,經集團研究決定,對集團組織做以下調整和升級:
1、任命童文紅為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CPO),向我匯報。經菜鳥網絡董事會決定,童文紅將接替我出任菜鳥網絡董事長,不再擔任菜鳥網絡CEO職位,萬霖出任菜鳥網絡總裁,具體負責菜鳥各項業務。
2、任命蔣芳(蔣方)擔任我的國際業務特別助理,協助我統籌規劃管理集團內各項國際業務,向我匯報。同時,蔣芳還將兼任集團副CPO,向童文紅匯報。蔣芳將協助我和童文紅,把我們遍及全球的員工和業務,變成全球化的文化傳遞和全球化的服務客戶的能力。全球戰略一盤棋,全球同事一個家。
3、吳敏芝和戴珊(蘇荃)進行工作輪崗:吳敏芝出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客戶官(CCO),戴珊出任B2B事業群業務總裁。兩位久經沙場的領導者將各自承擔全新的角色,我相信新的角色也必將給各自業務帶去全新的思維和視角。
4、雲OS事業部進入阿里雲事業群,由阿里雲總裁胡曉明(孫權)整體負責,雲OS事業部負責人張春暉向胡曉明匯報。張建鋒(行癲)在繼續擔任阿里巴巴集團CTO(首席技術官)向我匯報的同時,兼任阿里雲事業群首席技術官(CTO)。阿里雲各技術團隊向張建鋒匯報,張建鋒在阿里雲CTO的職責上向總裁胡曉明匯報。我們要建設面向IOT時代雲端一體化的整體策略,不斷升級大數據時代的核心產品和技術能力。只有具備向數據要紅利的能力,才能實現向數據要未來的可能。
5、王帥作為阿里巴巴集團公關市場委員會主席,同時擔任集團公共關系團隊負責人,向我匯報。
6、其他集團管理團隊成員的工作不變。
以上任命即日生效。
逍遙子
阿里巴巴集團CEO
2017年1月13日
世行與亞投行簽合作備忘錄,已為5項目聯合融資
當地時間4月23日,世界銀行集團行長金墉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下稱“亞投行”)行長金立群簽署諒解備忘錄,加強兩個機構之間的合作與知識共享。
該諒解備忘錄為世界銀行集團與亞投行在共同感興趣的領域加強合作提供了一個整體框架,這些領域包括發展融資、員工交流、分析調研工作等。這份備忘錄為兩個機構在地區和國家層面進一步加強合作鋪路。
金墉表示:“世界銀行集團從一開始就與亞投行密切合作,我們已經在為阿塞拜疆、印尼等國的項目提供聯合融資,我很高興我們進一步加強我們的合作夥伴關系。”
“開發機構之間的密切合作,對於充分利用稀缺資源,吸引私營部門參與,滿足我們所服務的人民的願望,至關重要。”金墉表示。
一年前,世界銀行集團曾與亞投行簽署了投資項目聯合融資框架協議。自那時以來,亞投行與世行為五個項目提供了聯合融資,包括巴基斯坦的發電項目、阿塞拜疆的天然氣管道項目和印尼的貧民區改造項目、大壩安全項目、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兩個機構正在商討在2017年和2018年進行更多的聯合融資項目。
此外,亞投行和世行集團面向私營部門的國際金融公司在緬甸聯合投資了一個電力項目,並且在商談更多的潛在投資項目。
金立群表示:“簽署這一諒解備忘錄符合我們的新型國際主義願景,深化了我們同世界銀行集團的關系,建立了一個便於加強合作和分享信息的機制。我們高度重視我們兩家的夥伴關系,因為通過共同努力,我們顯著提升了在亞洲取得積極成果的潛力。”
此前金立群22日在華盛頓表示,在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方面,全球各多邊開發銀行間應通力協作。
金立群在發言一開始就向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歐洲複興開發銀行等同僚表示感謝。他說,亞投行第一年75%的貸款項目是與其他同行合作發放,只有25%是靠自己。沒有這些同行的大力支持,我們不可能提供這些貸款。
他說,這實際上是在向全世界傳遞一個強烈的信號,即對於基礎建設發展而言,多邊開發銀行確實可以一起合作。
金立群表示,最近十年我們已經看到越來越多的金融合作。對於規模龐大的基礎建設項目來說,一個機構或一個國家很難單獨完成,尤其是考慮到國家間、地區間的連接項目,就更需要我們作為一個團隊通力合作。
在金立群看來,更重要的是亞投行以發展中國家為主要股東,調動發展中國家的資源來支持基礎建設,同時也促進其金融行業的發展並調動私營部門的力量。“在我看來,發展中國家應當靠自己的努力擺脫貧困,獲得更大的經濟發展。”他說,相信各多邊開發銀行能夠一起協作,“沒有競爭、只有合作”,當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有更好的政策對話。
2015年,世界銀行集團和亞投行籌建多邊臨時秘書處簽署過一個全面合作與知識交流諒解備忘錄,該備忘錄已於亞投行正式成立後終止。
由中國創建的亞投行在2017年批準13個新成員加入後,成員總數增至70個,成為僅次於世界銀行的全球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