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千萬不要說格雷厄姆的時代一去不復返 李白雨的投資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1ba90a0101bgla.html

  證券分析之父格雷厄姆一直強調投資者要挑選便宜的股票。在《聰明的投資者》中,他對積極型投資者和防禦型投資者都分別提出了很多條挑選股票的標準。比如對於積極型投資者,要尋找符合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比至少達到1.5倍、債務佔淨流動資產的比例不高於110%(對工業企業而言)等指標的股票;對於防禦型投資者,要尋找符合流動資產至少是流動負債的兩倍、當期股價不應該超過最後報告的資產賬面值的1.5倍等指標的股票。

   但價值投資者的腦海裡浮現最多的,我想還是其著名的廉價證券標準,也稱之為格雷厄姆最嚴苛的選股標準,他提出「最容易識別的一類廉價證券,其售價比公司扣除所有優先債務後的淨營運資本本身還要低。」格雷厄姆所說的淨營運資本,指的是公司的流動資產減去全部負債,意味著買入這樣價格的股票沒有支付任何固定資產以及商譽的價格。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在其30年的投資業務中,經常挑選這種「淨流動資產證券」,並且購買價一般都是淨營運資本價值的三分之二或更低一些。

   光陰荏苒,現在很多人都認為,經過幾十年的經濟發展,證券市場越來越發達,市場信息傳遞的速度加快,特別是近年來投機之風盛行,像格雷厄姆提出的這些嚴苛標準,已經不適合當今的股票市場,那個經常能碰到特別便宜的股票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在現在的股票市場上,已經無法找到符合格雷厄姆要求的極端便宜的股票了。

   真的是這樣嗎?我想大多數人並沒有真正耐心按照格雷厄姆的標準仔細的翻閱全部的股票資料,而目前就有一家企業的股票已經跌進格雷厄姆最苛刻的標準,股價低於淨營運資本的三分之二。

   在香港上市的通天酒業近期公佈了2012年的年報,由於受中國經濟下滑及進口葡萄酒競爭激烈的影響,其營業收入6.58億,同比下降了20.7%,淨利潤0.89億,同比下滑了52.9%,其股價受多重因素的影響,從2012年3月的1.18港元到現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已經下跌了56%。

   細讀年報,其流動資產合計14.49億,其中存貨2.55億、應收帳款0.78億、按金及其他應收款0.08億、預付租賃款0.03億、銀行結餘及現金11.05億。非流動資產4.85億,其中物業廠房及設備2.87億、預付租賃款0.81億、收購物業、廠房及設備的已付按金0.17億、可能收購事項的已付按金0.95億、生物資產0.05億。流動負債0.41億,非流動負債0.42億。

   按格雷格姆標準,通天酒業昨天的收盤價0.52港元,總股本20.1億,市值僅為港幣10.45億,而其淨營運資本13.66億,按照1:1.25換算成港幣為17.08億,市值只相當於淨營運資本的61.2%,居然真的低於三分之二了。

   說到這裡,有些讀者恐怕要激動起來了,可大家別忘了,極其廉價的股票往往意味著公司的經營出現了問題,比如通天酒業的利潤同比下滑就非常厲害。格雷厄姆在提出這些標準的同時,一直強調必須通過購買很多便宜的股票來分散風險,他在《聰明的投資者》裡說過「大多數年份裡,我們都在這方面做到了充分的分散化--至少包含有100種不同證券。」找出一個都很不容易了,我們要去哪裡找出100個像通天酒業這樣跌破淨營運資本三分之二的股票呢?

   目前價值投資者有兩大投資風格:一是尋找出現問題,股價特別低的股票買入,通過充分分散的方式控制風險,在股價回歸正常的時候賣出;二是選擇優秀的企業,在合理的價位買入,適當集中並長期持有。第一種風格主要就是繼承了格雷厄姆的投資思想。

   千萬不要以為格雷厄姆的時代已經過去,他提出的選股標準依然有適用的可能,情緒變化無常的市場先生一直都在,當他過度悲觀的時候,機會就可能悄悄出現。所以,關鍵在於,作為一個價值投資者,你選擇哪一種投資風格。

 

   註:此文章不構成任何買入建議,股價便宜的同時,仍需考慮企業的基本面、行業未來發展前景、財務數據的真實可靠性等等,並且企業的經營和財務數據每個時點都在發生變化,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70

股票估值的十八般武藝 李白雨的投資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d1ba90a0101asyv.html
 股票估值極為重要。知道一隻股票究竟值多少錢,往往是投資成敗的關鍵。可以說,股票估值的重要性僅次於對企業經濟護城河(持續競爭優勢)的判斷。

   生活中我們遇到很多投資者甚至專業投資者都不知道、不計算、不重視自己要買的股票到底值多少錢的情況,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股票估值方法就好像股票投資者的必備武藝。買股不估值,就像打橋牌不算牌點一樣輸多贏少。

   一個好的投資者對估值方法應該有全面而深刻地研究,應該能方便熟練地使用各種方法,並精通其中最為重要的數種。

   在冷兵器時代,中國傳統的兵器中最常用的當屬十八種兵器,掌握它們也稱十八般武藝。這十八般武藝到底使用的是哪十八種兵器,說法很多。我們為了表述方便,姑且選用清代以來最流行的說法,即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钂、棍、槊、棒、拐、流星錘等十八種兵器。這就很遺憾地放棄了遠射兵器中的弓箭和防禦武器中的盾牌。

   無獨有偶。股票估值最常用的方法大約也是十八種。它們分別是:市值率、市盈率(收益率)、市盈增長率、市現率、市淨率、淨收市淨率(投資回報率)、市銷率、市紅率(股息率)、市儲率、市重率、差價率、物價成本率、平均市盈率、平均市淨率、股市平均市盈率與銀行基準利率的比率、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率、股市平均市盈率與GDP平均增長率的比率、股市總市值與城鄉居民總儲蓄的比率。

    按宏觀還是具體分,市值率、市盈率(收益率)、市盈增長率、市現率、市淨率、淨收市淨率(投資回報率)、市銷率、市紅率、市儲率、市重率、差價率、物價成本率這十二種為具體估值法;平均市盈率、平均市淨率、股市平均市盈率與銀行基準利率的比率、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率、股市平均市盈率與GDP平均增長率的比率、股市總市值與城鄉居民總儲蓄的比率這八種為宏觀估值法。

   按重要性來分,市值率、市盈率(收益率)、市盈增長率、市現率、市淨率、淨收市淨率(投資回報率)這六種可稱為主要兵器或主要估值法;市銷率、市紅率、市儲率、市重率、差價率、物價成本率、平均市盈率、平均市淨率、股市平均市盈率與銀行基準利率的比率、股市總市值與GDP的比率、股市平均市盈率與GDP平均增長率的比率、股市總市值與城鄉居民總儲蓄的比率這十二種也稱為輔助兵器或輔助估值法。

   從是否含有預測成分分,可分為「精確性」武器即指標法和「模糊性」武器即預測法兩種。

   從是否科學、嚴密和獨立性來分,可分為「尖端型武器」即絕對估值法和「常規性武器」即相對估值法兩種。除市值率屬絕對估值法以外,其他十七種均為相對估值法。兩種方法的原則區別,就是邏輯上是否站得住、是否能獨立使用和是否實用。我們在後面的敘述中將會告訴大家,前一種方法邏輯上可靠嚴密,沒有不合乎邏輯的問題,可以獨立使用,但在計算中卻不太實用;後十七種相對估值法邏輯上都有問題,都經不住仔細推敲,都必須在比較中使用(所得高低都只有比較值、相對值),但在計算時卻比較好用。

   下面分十八篇,聽我們逐一細細講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071

當心穩定成長行業的無週期陷阱 李白雨

http://xueqiu.com/5094677457/24795677
                                    李白雨

  人們習慣按照是否受宏觀經濟的影響,劃分週期性行業和非週期性行業。

  有些價值投資人照此標準循序漸進,區分出強週期行業、弱週期行業、穩定成長行業和緩慢增長的公用事業行業。強週期行業如鋼鐵、水泥、有色金屬、化工等;弱週期行業如銀行、信託、保險、證券等;穩定成長行業如食品飲料、醫藥、日化、博彩、旅遊等;公用事業行業如民用的供水、煤氣、供電等。

  那麼,作為價值投資者的香餑餑,穩定成長行業是不是就不存在週期呢?

  我認為有週期是絕對的,而無週期是相對的。正如物質世界運動是絕對的,而靜止是相對的。

要深入的研究,必須打破人們對於週期的固有觀念。因為與宏觀經濟的起落相聯繫的週期僅僅是週期的一種表現形式。

  筆者將週期劃分為行業外週期與行業內週期。上述與宏觀經濟緊密相關的屬於行業外週期;而一些特殊的週期,如行業內特殊供需週期、產業週期、季節週期、原料供應週期、流行週期等,是與宏觀經濟景氣度無關的行業內週期。

  世上本沒有完美,只有渴望完美的心。穩定成長行業雖天然不受宏觀經濟的影響,但依然無法擺脫行業內的週期循環。

  以白酒行業為例。多年以來,其穩健、高速的利潤增長一直為價值投資者所津津樂道,但實際上,改革開放以來,白酒行業已經歷了多次由生產不足到生產過剩,再由生產過剩到生產不足的供需週期。最近的週期是在1998年形成的第一次白酒泡沫後,國家出台一系列的限制政策,白酒產量從800多萬噸不斷下降到2003年的330萬噸,到達週期底部,然後觸底回升進入黃金十年,到2012年底,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達到1200萬噸(折合成65度的高度白酒),約為240億瓶(按照每瓶500ML計算),假設中國有3億成年男子,那麼他們每人平均一年需要喝掉80瓶高度白酒。這種產量又達到了新一次的週期高點,形成了明顯的行業泡沫。如果說限制三公消費以及塑化劑等是導火索,那麼行業內特殊供需週期到達週期高點才是白酒跌下神壇的真正原因。

 沒有永遠成長的行業,只有亙古不變的週期。倘若投資者踏入了穩定成長行業的無週期陷阱,那麼伴隨而來的很可能是長時間的暗無天日,或至少是階段性的損失。

 概括起來,穩定成長行業存在的行業內週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一、行業內特殊供需週期

 這種週期是指整個行業的生產與整個市場的容量之間關係的變化週期。

 實際上,供需週期是週期性行業最典型的特徵,如鋼鐵、水泥行業的產量通常在宏觀經濟的高點前後達到峰值,而市場容量已接近飽和,供大於求;在宏觀經濟的低點,行業經過調整,大量企業去庫存化,產量不斷降低,到經濟開始復甦時,則可能供小於求。但這種週期與宏觀經濟高度相關,屬於行業外週期。

 筆者本文所指的穩定成長行業內特殊的供需週期,與典型的週期性行業的循環本質相同,都體現為供應過剩或供應不足,但時間並不同步,與宏觀經濟的起落不盡一致。比如穩定成長行業內的特殊供需週期循環一次,時間就要長得多。如果不進行區分,我們就難以理解為什麼在同樣的經濟大環境之下,各個行業的表現殊異,股票牛熊不一。

二、產業週期

 產業週期是指產業的出現、成長、成熟和衰退。一般來說,穩定成長行業的產業週期都很長,但是當新的技術出現時,原有的穩定成長模式被打破,也可能形成產業的衰退。比如:

 實體報紙行業在互聯網出現之後呈現逐步衰弱之勢;

 實體零售行業在網上商城興起之後必須依靠轉型得以生存和發展;

 通信數碼行業在每次技術革新之後都要淘汰原有的產業模式。

 這種週期是投資者最要當心的週期。當一種行業處在衰退階段時,優秀的企業也難逃厄運。如柯達公司、華盛頓郵報公司等。同時,這種週期也是最需要研究、關切、追捧的週期------當一種行業正處在勢如破竹的高速成長期時。

三、季節週期

 季節週期是指行業的銷售業績在不同季節存在明顯差異並隨之不斷循環。比如:

 旅遊行業在寒暑假時期是旺季;

 博彩業在公眾節假日是旺季;

 白酒行業在一季度春節期間是旺季;

 啤酒行業在高溫酷暑時期是旺季,而低溫嚴寒時期是淡季;

 熱飲料行業在冬季是旺季;

 雪糕行業在夏季是旺季。

四、原料供應週期

 原料供應週期是指行業原材料的供應價格、供應質量呈有規律的變化週期,進而影響產品的成本和銷售。比如:

 補血止血藥行業的原料三七有收穫週期,其生長情況直接影響採購價格,左右行業的生產成本;

 紅酒行業的原料葡萄有採摘週期,葡萄的質量是年份酒的品質保證;

 榨菜行業的原料青菜頭有生長週期,其優劣直接影響榨菜的口感。

五、流行週期

 流行週期主要指特定事件在一定的時間間隔反覆發生,且波及廣泛進而影響到企業的經營業績。比如:

 疫苗行業在流行病高峰期業績創新高;

 服裝行業在某種款式特別流行的時期銷售特別旺盛;

 博彩行業在開出大獎後吸引更多的彩民;

 日化行業中的本土企業在每次國貨流行風潮中業績大增。

 只重視典型的週期性行業的週期,而忽視了穩定成長行業存在的週期,也會埋下不穩定的種子。在行業內特殊的供需週期的高點投入資金,可能承擔巨大的行業調整風險;在產業週期的末端殺入,可能血本無歸;而不瞭解季節週期、原料供應週期、流行週期等,則可能盲目的計算公司的業績,錯誤的判斷企業的價值,比如簡單的以某一季度的業績乘以四來評估全年的業績,就有可能犯下低級錯誤。

 世界是永恆發展的,規律是普遍存在的,一切行業都有不同的週期。我們與其否定週期,不如正確的面對週期、順應週期、判斷週期和利用週期。

                                                                                                  2013年8月8日於廣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3420

說史150317李白鬥酒詩百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3/17/%e8%aa%aa%e5%8f%b2150317%e6%9d%8e%e7%99%bd%e6%96%97%e9%85%92%e8%a9%a9%e7%99%be%e7%af%87/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說史150317

李白鬥酒詩百篇?

朝日執筆:歷史小品系列2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杜甫「飲中八仙歌」)

唐代一鬥,合今天約莫2,000mL。李太白的詩向來以「假大空」見稱,若李白自己說的,當然可以不理。不過,這首是杜甫的詩呀!杜詩雖然也是「語不驚人死不休」,但既然素有「詩史」之稱,大概也不會說得太離譜吧!一瓶威士忌也不過是750 mL,一次過飲2,000mL,會不會太多了點?

至於《水滸傳》中,武松在景陽岡上山前喝了十八碗酒,一碗算他250 mL,加起來也4,500 mL!

人類真能喝得下這麼多酒嗎?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當時喝的「酒」跟我們今天喝的不太一樣。

 

最初的「酒」,大概是由水果或獸乳等富含糖分的液體自然發酵而成的。至於由人類主動有意識去地製造出來的「酒」,最早可以追溯至公元前3,500年,在今日伊朗西部考古發掘出 蘇美爾人獻給「啤酒女神」Nin-kasi的贊歌,還有製作啤酒的「技術指南」。

至於中國,在「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約3,000BC)的遺址中,都發現古人會用發了芽的穀物(稱為「糵」,粵音「葉」。)來製「酒」。

 

「釀酒」的出現,表明進入農業社會已有相當時間,並已出現「生產剩餘」,(上等人)吃飽飯後,還可以「奢侈」一番。人類學田野研究顯示,「酒」是很多部落祭司進入「出神狀態」,與神明溝通的重要工具,極度神聖。***

 

到了漢代,雖然用「糵」造酒仍然流行,但也出現「麯」(用穀物培殖的「酵母」)。《漢書.食貨誌》:「一釀用粗米二斛、麯一斛,得成酒六斛六鬥。」連「配方」都有了,顯然「用麯釀酒」已經相當普及了。

 

這兩種方法的製成品,在名稱上也有差異, 用「糵」釀的「含乙醇飲品」叫做「醴」;用「麯」釀造的才叫做「酒」。 何以我們今天好像沒聽過有人「飲醴」的呢?明代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1637初版)出作了以下解釋:「古來麯造酒,蘗造醴。後世厭醴味薄,遂至失傳,則並蘗法亦亡。」原是「醴」是因為「不夠味」而被淘汰。

 

相反,「酒」得以繼續發展,成為「含乙醇飲品」的「唯一代表」。大約到了南北朝,釀酒的技術已經相當完善了。北魏 賈思勰在《齊民要術》(成書於533-544)中,講解了十二種「酒麯」的製作方法。 其中大部分方法現在很多高粱酒廠仍在使用。

 

不過,無論是糵造的「醴」,抑或是麯釀的「酒」,其酒精含量,即所謂的「度數」都不會太高。 酒精(乙醇)雖然是酵母菌糖代謝的產品,但其本身卻有抑制酵母菌發酵的作用。因此,酒精濃度到達「一定水平」,酵母菌自己也會「頂唔順自己的排泄物」,被酒精殺死。 我們現在不也是用酒精殺菌嗎?這個「一定水平」,在實驗室中的測試數據大約是15%-20%。*** 在日常生活中當然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因此,以「酒麯發酵」方法釀造的酒,以當時的技術,其度數大約只有5%-10%,也就是與現代的「啤酒」差不多。

 

當然,就算酒精含量只有5%,能飲十八碗酒量也相當厲害,不過這還算是人類能力範圍的事。 故此,我們應該驚訝的,不是李白和武松的「酒量」,而是他們的「胃納量」—- 正常人哪有可能一次飲下4.5L的水呀?

 

那我們現在看到的那些 四、五、六、七十度的烈酒,又從那時開始出現的呢?烈酒之所以「烈」,是因為發明了「蒸餾」技術。 簡單來說,就是把釀造出來的酒「蒸餾」一次或多次,使其(酒精含量)更為濃縮。 這些蒸餾出來的酒,就是我們常說的「燒酒」了。 至於平時俗稱「孖蒸」的「雙蒸米酒」(「雙」與「殤」諧音,不吉利!),就是說蒸餾過兩次的米酒。

 

有部分專家認為中國在唐代已有「燒酒」。 白居易詩雲:「茘枝新熟雞冠色,燒酒除聞琥珀香」—-琥珀色的蒸餾酒,難道是「幹邑」或者「威士忌」不成?雍陶亦有詩:「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 若嫌「文人多大話」,(更多大話)的史學家又如何?李肇《唐國史補》:「酒則有劍南燒春。」這就是現在某內地酒廠聲稱自己「千年古釀」的由來了。

 

不過「專家」作為一個群體,當然要表達各種不同的見解,才能保證一直「有飯開」。 唐代幾乎所有與「燒酒」相關的記載都與四川有關,是故有另一派專家認為,此「燒酒」並非彼「燒酒」。 唐人所謂的「燒酒」其實只是一種流行於四川的「酒的飲法」—-把酒燒熱來喝,有學者甚至認為這是「酒火鍋」。***

 

按目前學術界比較接受的說法,「蒸餾法」大約於元代從西方傳入。 明代 李時珍《本草綱目》:「燒酒非古法也!自元時創始。 其法用濃酒和糟入甑,蒸令氣上,用器承滴露。 凡釀壞之酒皆可蒸燒……其清如水,味極濃烈。」 這段清晰的描述,顯然就是指我們現在的「燒酒」了。

考古證據也支持這種說法,江西李渡和成都水井街,是目前找到最早的「蒸餾酒作坊」,年代約莫是元末明初。 找到「作坊」,說明這種技術在進入大規模商品生產前,應已存在一段相當時間。

 

不過,這並不代表在元代之前,中國「一定」沒有「蒸餾酒」,有大量證據表明其實宋代已有製作「蒸餾酒」的技術。南宋 張世南《遊宦紀聞》介紹了一種用於蒸餾花露的蒸餾器。 道士 吳悮的《丹房須知》中甚至還畫有當時蒸餾器的圖。「蒸餾酒」的技術,其實公元一世紀已在埃及的亞歷山大港出現。 「酒」為何等妙物,不可能要等一千三百年才傳入中國,問題只是普及與否。 明代在不同地區出現作坊,說明「蒸餾酒」在當時已經普及,需求量大。

 

蒸餾酒的關鍵在於溫度,必須穩定控制在高於酒精的沸點(78.2℃)而低於水的沸點(100℃),才能使酒精從「酒原液」中逸出。由於涉及「尖端技術」,故成本相當高昂。只有當社會商品化和城市化到達一定程度,才能讓一定數量「具消費力人口」集中在一點,引發工業化生產的需求。

與此同時,「蒸餾酒」的技術其實在西方一直進步,技術革新降低了生產成本。供應增加會進一步帶動需求,「品味」往往也會受到供應面的影響—- 從前「飲慣」低度酒,自然覺得「蒸餾酒」太烈;當「多飲幾次」後,就知道「白蘭地梗好飲過花雕!」

 

「供應創造需求」,可不是現代的新生事物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533

讀書劄記151127盛唐詩(十五) 李白鬥酒詩百篇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11/27/%e8%ae%80%e6%9b%b8%e6%9c%ad%e8%a8%98151127%e7%9b%9b%e5%94%90%e8%a9%a9%e5%8d%81%e4%ba%94-%e6%9d%8e%e7%99%bd%e6%96%97%e9%85%92%e8%a9%a9%e7%99%be%e7%af%87/

讀書劄記151127

盛唐詩(十五) 李白鬥酒詩百篇:李白 1

蕭律師執筆

 

〈天才的新觀念〉

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以上是 杜甫《飲中八仙歌》其中四句,扼要地描寫了李白極力扮演的形象的基本成分:天賦仙姿、放任自在、揮翰如灑、縱飲不羈、笑傲禮法、超越常規。 沒有詩人像李白這樣竭盡全力地描繪和突出自己的個性,展示自身的獨一無二。這樣帶出了一個新觀念:作為一名詩人,僅僅詩歌傑出己不再令人滿足,詩人本身必須傑出而又獨特。***

 

後世一般認為李白和杜甫同樣偉大,但杜甫的詩可仿效而李白的不能,理由是:李白的藝術是完全自然的、無法掌握的近乎神靈。但李白不可仿效的真正原因在於李白的詩主要與其本人相關,目標是通過詩中人物和隱蔽於背後的創造者,表現出一種獨一無二的個性。 模仿註定失敗,因為它與李白風格得以存在的理由相矛盾。

 

從創作生涯開端,李白就確實與其他詩人大不相同。當年輕的 王維在京城發展出個人風格而成名的同時,在四川那邊,一位年齡相若,而家族背景疑問重重的詩人,訪問隱士未遇,寫下了下引詩:

「犬吠水聲中,桃花帶露濃。樹深時見鹿,溪午不聞鐘。

野竹分青靄,飛泉掛碧峰。無人知所去,愁倚兩三松。」

 

由於李白熟練掌握音調和諧的法則,京城詩人會認為這首詩的寫法是合適的。但保守讀者會覺得這首詩有缺點:堆積太多的樹,又有兩條小溪,破壞了基本的雅緻。首聯就「犬吠」,太突然,過於喧鬧,不是「恰當」的開頭,應該放在中二聯較適切。

 

這位詩人使得讀者覺得破壞了詩歌秩序和規則。但李白卻跨越了這些規則,並找到喜愛他的大膽行為的讀者。潺潺溪水中的太吠僅是中等的奇,而《蜀道難》中所描寫的卻是「奇之又奇」。蘇頲是開元初期最大的文學扶持人和宮廷詩人,剛被眨為益州長史,李白可能在那裡和他相遇。蘇頲認為「此子天才英麗,下筆不休。雖風力未成,且見專車之骨。若廣之以學,可以相如比肩也。」

 

從李白成長的的背景看,他是一位道地的蜀人。蜀地有著輝煌的文學傳統,在漢代曾產生過最著名的賦作家 揚雄和 司馬相如。來自蜀中的詩人,早李白幾十年的有 陳子昂。陳子昂年輕時曾以輕率的俠少著稱。他初到京城時,購買了一張昂貴的琴,卻把它摔碎,以此吸引城中人對其詩的註意。李白也誇口在十幾歲時擅長劍術,曾經殺死數人,也自誇能夠憑一時興致而散發家財。 這兩位詩人的價值觀與宮廷貴族詩人極不相同。 陳李與豪士或遊俠角色相關,而宮廷詩人的標準是寧靜的隱士或儒學道德家。

 

在開元時期,以 張旭一類人物為代表,率真狂誕的天才正成為流行角色。陳子昂在蜀文學人物中率真狂誕最著名,在李白的《古風》中成為重要模式。但陳子昂對李白的影響,為司馬相如的典範所掩蓋。司馬相如是漢代首屈一指的賦家,其作品以豐富辭彙和想像力征服讀者。《西京雜記》記述 司馬相如「賦家之心,包括宇宙,總攬人物,斯乃得之於內,不可得而傳。」詩人的意識與宇宙秩序和諧地聯繫在一起,宇宙秩序被熔於文學藝術之中,這是宮廷詩及其繼承者京城詩所缺乏的。據此,前面蘇頲對李白的評語「與相如比肩」就意味著宇宙的天才。

 

由於一開始就與司馬相如聯繫在一起,這種崇高文學觀念成為李白自我形象的基本部分。 這一自我形象,將李白的求仙狂熱與詩人生涯統一起來。李白剛到達京城時,賀知章即稱他為「謫仙人」。他具有仙人特質,允許在詩和行為兩方面都狂放不羈,正如後世人稱他為「詩仙」,和司馬相如一樣,「不似從人間來」。他可以違犯法則,因為他超越法則。隨著這種從世俗中的解放,他便呈現出豐富多樣的面貌:狂飲者、狎妓者,笑傲權貴和禮法的人,及自然率真的天才。

 

李白生於701年,很可能是在中亞的一個半漢化地區,家庭在他幼年時遷蜀。他在未滿二十歲出蜀時已有相當程度的詩名。其後沿長江而下,遍遊名勝之地,與名流結交,其中包括道教大師 司馬承楨。

他在三十歲左右結束漫遊,定居於現今湖北的安陸,幾年後娶了一個名門望族的女兒。他以此地為中心,出遊周圍地區,在襄陽認識了 孟浩然和有影響力的 韓朝宗。

 

李白約四十歲時離開安州,重新漫遊,希望建立名聲。他在泰山遇見道教大師 吳筠,從而改變了命運。吳筠對李白印象深刻,在742年被召進宮廷時,介紹了李白給玄宗。 玄宗給李白在翰林院一個位置,於是在非常短暫的時間裡,不用權貴扶持及進士考試,李白突然得以接近皇帝。

 

李白在翰林院經常為皇帝起草文件,還可能作詩供後宮演唱,觀賞者為皇帝妃嬪,特別是楊貴妃。據說為頌美楊貴妃和禦花園的牡丹。李白寫了三首《清平調》歌詞,由皇帝的首席音樂師 李龜年演唱。以下是組詩之一: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純粹以詩而言,那不過是消遣作品,所闡述的旨意只是「楊貴妃像花和女神」,沒有比這更陳腐的贊美話了。

 

許多現存李白在宮中的軼事,如慣常飲酒、狂誕性格,以及在皇帝面前缺乏尊敬禮儀,無從區別事實或虛構。處於李白這樣的位置,一定程度的放任不羈是允許的,而且還得到稱賞。李白作為「逸人」的聲譽,肯定是玄宗所喜歡的;如果李白突然變成順從或忠實的道德家,就很可能快要失寵。無論在宮廷內外,李白的狂誕行為是其所選擇的角色組成部分,而不是如某些傳記所說的,是蔑視權位的表示。他並非有意挑戰皇帝,唐代讀者與皇帝一樣喜好輕率的行為,於是有關李白行為的軼事就被渲染誇大了。

有一則著名軼事:李白正和一位貴族飲酒時,被召入宮起草詔書。他半醉地來到宮中,揮筆制誥,不草而成。這一段情節並不過分,完全可信。但它重新出現在稍後的幾種資料就被改變和修飾了:皇帝是在「試」李白的詩才,權勢熏天的宦官 高力士被命令為詩人脫靴…..

 

李白在宮廷待了不足三年,由於政敵的壓力,被打發出宮廷,或被廹辭職。他離開長安,向東而行,先抵洛陽,後沿河而下至汴州。正是在此行中,李白遇見了高適和青年 杜甫。其後十年人,他漫遊各地,依靠詩人和狂士的聲譽生活。

 

755年安祿山叛亂爆發時,李白明智地待在東南地區,但不久陷入了麻煩。玄宗退位,肅宗任命其弟 永王掌管長江下遊地區。但永王有野心,自組了一支軍隊建立獨立王國。永王沿長江而下前往揚州,把李白留在船上,作為其小宮廷的文學裝飾。757年,永王兵敗揚州,李白被逮捕,關押在潯陽,後來得到有限制的釋放。他又開始漫遊,不斷祈求皇帝的諒解,終於在759年獲赦。他以漫遊長江地區度過最後幾年,徒勞無益地希望在新朝廷中得到官職。762年,在將作品託付給朋友、大書法家 李陽冰後,詩人就與世長辭了。

 

 

本篇內容取自《盛唐詩》宇文所安 Stephen Owe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23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