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享: 銀華90巨額贖迴風波始末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9-14/100437790_all.html

銀華基金借助9月7日的大漲,順利實現鹹魚翻身。

  8月31日,銀華中證等權重90指數分級證券投資基金(下稱銀華90)進取端銀華鑫利份額淨值達到基金合同規定的不定期份額折算閥值0.250元。

  銀華90成為行業內首隻觸發到點折算的分級基金。

  不僅如此,由於銀華90下拆期間正好趕上A股市場持續走低,在市場進一步下跌的強烈預期下,銀華90基金遭遇了大額贖回。

  「具體的贖回數據要看基金9月的月報,但是有消息說,銀華90這次贖回超過30億元。」接近銀華基金管理公司的人士說,「銀華基金內部那幾天一片愁云。」

  不過,恢復交易後的銀華基金苦惱持續了僅僅三天,9月7日,A股市場迎來巨大漲幅,銀華基金面臨的巨大贖回壓力減輕很多。

  銀華90基金的分拆和贖回讓市場再次意識到,分級基金的操作並未如想像中的那樣簡單,不僅對投資者如此,即使是基金公司,也不得不面對市場的風雲突變。

  2011年3月成立的銀華90基金,從最初9個多億的份額規模,持續膨脹到70多億的份額規模,其間做大份額的手法可謂高明。無奈市場行情步步下探,這次高達30餘億元的贖回必定消耗頗多。

  在目前市場高度不確定的情況下,大型基金是否還將紛紛傚法銀華的「份額膨脹法」繼續做大?其中風險幾何?

做大蛋糕戲法

  2012年上半年,作為大型公募基金領頭羊的銀華基金未發一隻新基金。「從正常的邏輯推理,在其他基金公司大量發行新基金的情況下,半年不發新 基金,要不然是市場有問題,要不然是基金公司有問題。」一位大型券商經紀業務部大客戶經理分析稱,但這兩個理由並不是銀華基金不發新基金的內在邏輯。

  長期以來,基金管理公司賴以生存的是基金管理費,無論市場漲跌,只要基金存在並持續運行,基金管理費是照提不誤的,費率一直以股票型1.5%、 債券型0.6%和指數型0.5%的標準運作。在這種情況下,基金公司要麼持續營銷老基金,擴大規模,要麼不斷增發新基金,目的都是為了增加管理費收入。銀 華基金公司雖沒有按照常理出牌,但也做到快速做大銀華90分級基金的份額。

  「一些基金公司聰明地意識到,通過讓券商或其他私募基金等專業機構申購、拆分並在二級市場上賣出的方式,做大基金的規模,成本更低。」某券商大客戶經理透露。

  銀華基金即採用了此類操作模式。首先,機構申購銀華90母基金,然後通過拆分,轉化為穩健端銀華金利和進取端銀華鑫利份額,再通過二級市場賣出。

  「這樣基金份額在二級市場流通後,只要不觸發分級基金的下拆條款,就不存在贖回之憂,分級基金的規模就能不斷通過一級市場的申購、分拆、出售而不斷膨脹。」上述大客戶經理表示。

  與此同時,為防止在交易過程中的市場波動風險,機構還會在申購銀華90母基金的同時在股指期貨市場進行反向套期保值。銀華90基金與滬深300股指期貨高度重合,差異小到可以忽略不計。

  然而,如果機構用申購-分拆-賣出的方式幫助銀華90分級基金做大份額,在此過程中,除了一定的人力成本外,還需要支付交易手續費。這些機構為 何願意幫助基金公司做大規模?其中的交易手續費如何出?券商等機構又能從中獲得何種收益?「基金會為機構覆蓋這部分手續費。」一位業內資深人士透露。方法 很簡單,基金公司通過其在券商開設的交易席位做大交易量,用交易佣金覆蓋上述券商的成本支出。

  這種「一唱一和」的模式幫助券商和基金同時獲得利益。一方面,券商通過申購拆分賣出比使用申購贖回的方式手續費低;另一方面,基金利用二級市場做大規模也比要新增份額做大規模的成本低。

  根據目前的手續費標準,申購基金手續費計算為,1000萬份申購支付1000元手續費,1000萬份之上規模的申購手續費不變,因此大額申購的 手續費可以忽略不計。而拆分後賣出的手續費,由於券商有自己的席位,手續費為萬分之二,即使其他機構投資人,手續費也僅為萬分之三。而贖回的手續費則高達 千分之五。

  「如果通過券商渠道增發基金,要給券商支付交易分倉。現在的行情,券商的交易分倉為1︰30,也就是說,券商每幫助基金發行1個億,基金要在相應券商的交易席位上幫助券商做出30億的交易量。」一位基金界資深人士透露。

  他表示,這個費用不算低。「關鍵是,即使當時賣出去了,一旦過了封閉期,很快都會贖回,相當於這部分費用就白支出了。」用二級市場擴大份額的方式更容易保證份額量的持續增長。

  這位券商大客戶經理表示,並不是所有分級基金都能這樣擴大規模,必須具備三個要素,即產品、基金規模和流動性。他表示,一些大基金的分級基金產 品在交易所並不活躍,即使基金本身規模夠大,這樣的方式也很難採用,而一些小型公募基金則受限於規模和流動性根本無法進行這樣的操作。

  利用二級市場做大分級基金規模並不違反現有基金監管法規,對於基金公司、券商都屬於惠而不費的好事,很多券商為此還專門派出大客戶經理去各家基金公司宣講拉客戶。對於這類做法,監管層並未明確表態。接近監管層的人士表示,「一直密切關注。」



30億巨額贖回

  通過二級市場做大蛋糕的銀華90,如果不是因為這次觸發下拆條款,引發巨額贖回,前述擴大規模的戰術可能還將持續下去。

  「人算不如天算,銀華90下拆之後,如果市場走勢立刻反轉,走出9月7日的行情,巨額贖回可能就不會發生。就差3天。」一位大型券商經紀業務人士表示。

  8月31日,銀華鑫利淨值跌破0.25元,觸發折算條款,銀華金利、銀華鑫利和銀華90母基金都將按規定折算。

  根據銀華公告,折算前銀華90母基金淨值為0.6448元,場內交易的穩健端銀華金利淨值為1.046元,風險端銀華鑫利為0.243元。折算 後按照淨值等額的原則折算份額,其中母基金淨值為1元,銀華鑫利淨值為1元,銀華金利超過0.243元的部分折算成新的母基金。按銀華基金公司公佈的份額 折算結果顯示,折算後新增新銀華90母基金的份額高達57.22億份。這些新增母基金份額的投資者都是持有銀華金利份額的投資者,他們可能隨時選擇贖回母 基金,從而衝擊到基金公司的現金流,甚至逼迫基金公司賣股籌資。

  早在銀華90基金可能觸發折算條款之時,即有不少市場人士認為銀華90可能引發贖回潮。

  「我認為持有金利的投資者是保守型投資者和套利者組成。對於低風險的投資者,當銀華金利進行下拆後,他們由於風險偏好保守,不會持有既包括穩健端也包括風險端的母基金,因此肯定會選擇贖回母基金,換成其他穩健型基金投資。」一家券商的經紀業務資深人士這樣判斷。

  一般而言,在接近折算閥值的時候,看漲的投資者買入進取端,看跌的投資者買入穩健端,當分級基金觸及閥值引發下拆後,套利者可以立刻在二級市場上套取利潤。

  對此次交易的套利者而言,如果在8月31日按照收盤價格0.989元買入1萬股銀華金利,則該投資者將獲得2435份新的銀華金利和8027份 母基金。假設投資者在9月4日開盤後贖回母基金,母基金的收盤淨值為1.000元,在9月5日銀華金利的開盤價為0.860元(9月4日無量跌停不考 慮),扣除相應的證券交易手續費和基金贖回費用,投資者收盤前投資於銀華金利仍有181元的收益。

  但是購買銀華鑫利的投資者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如果同樣以當天最低價2.70元收盤價購買1萬股銀華鑫利的投資者將於9月4日獲得2435股銀華 鑫利,在復盤後即使按照最高價1.119元賣出,扣除交易手續費,投資者僅有不到20元的收益。倘若投資者以更高的價位買入銀華鑫利博取市場反彈,結果必 然是虧損。

  市場人士表示,對於套利者,他們看中的是銀華金利二級市場價格和淨值之間的差額,下拆後他們不僅會贖回指數基金,而且還會賣出新銀華金利。銀華鑫利投資者相對風險偏好,折算後將繼續持有鑫利或者在合適的溢價率和槓桿比例的配比下購買其他槓桿基金。

  對於持有新銀華90的投資人來說,退出有兩種渠道,一是直接贖回,或者轉託管到場內,拆分成銀華鑫利和銀華金利,並在二級市場賣出完成退出。直接贖回的代價是0.5%的贖回費和T+2日確認,而在場內拆分則可以在T+1日完成,手續費也僅在萬分之幾的水平。

  「場內拆分賣出對於投資人和銀華基金公司都是好事,因為基金總規模不變,基金公司不需要準備大量的資金應對贖回,但是前提是能夠有充足的流動性,也就是說能夠在二級市場上賣得出去。」一位券商人士說。

  根據9月5日早晨深圳證券交易所公佈的數據,當日銀華90只有16億份被拆分,銀華金利和銀華鑫利各增8億份。而9月4日銀華金利僅成交93萬元,銀華鑫利僅有2.1億元的成交額,9月5日這兩隻基金的成交額也僅為3.7億元和4.1億元。

  「這個數據說明新銀華90基金57億份額中的大部分並未進場,還在場外。」這位人士說。接近銀華基金公司的人士表示,大部分贖回發生在場外,9月4日的贖回份額約達30億份。

  根據基金規則,巨額贖回的定義是指贖回超過前一開放日全部基金份額的10%。

  按照銀華90基金2012年半年報公佈的基金規模,銀華鑫利、銀華金利的份額分別為49.14億份,銀華90的份額為14.42億份,30億份的贖回屬於巨額贖回。

  顯然,銀華基金將巨額贖回完全承擔了下來,它從何處騰挪如此多的現金來滿足兌付?



自我暗中消化

  面對巨額贖回,銀華基金管理公司決定獨自嚥下苦果。

  「銀華基金本來可以用規則擋住這次巨額贖回,但是他們沒有選擇這麼做,可能還承受了來自包括監管層在內的壓力。」一位接近銀華基金管理公司的知情人士表示。

  根據基金規則,連續兩個或兩個以上開放日發生巨額贖回,基金管理人可暫停接受投資人的贖回申請或延緩支付贖回款項,但是銀華基金顯然不想讓巨額贖回暴露,因此並未啟動這一條款。

  「市場的走勢太弱,成交量也很萎靡,銀華只能自己面對30億元的贖回。但是他們也有方式讓這件事情儘量『平穩過渡』。」上述券商大客戶經理表示。

  據業內人士分析,銀華基金可以繼續採用今年一直採用的二級市場「份額膨脹法」申購母基金,再用拆分賣出的老套路,擴大規模來對沖贖回壓力。「這 樣做可以讓管理費不減,二級市場的拋售壓力也大為減低,因為巨額贖回的結果是必須準備充足的資金,惟一的辦法就是拋售股票。」這位券商大客戶經理表示。 「但這樣的成本比較高,而且因為銀華90是指數基金,這種拋售很可能對大盤有影響。」

  不過銀華90在9月4日復牌後大盤走勢雖然依舊低迷,但是並未出現業界預期的銀華90部分重倉股暴跌的情況,顯然銀華基金做好了充分的贖回準備。

  公開資料顯示,就在8月23日,銀華基金募集了一隻名為上證50等權基金,目前這只基金仍在建倉期,由於上證50與銀華90這兩個指數高度擬合,銀華90面對贖回而被迫拋售的大量股票顯然不會對市場造成明顯的打壓。

  「上證50基金與銀華90的股票重合度高,事實上成為了銀華90賣出股票的接盤人。」一位基金行業資深人士認為。「銀華基金可以說是未雨綢繆, 他們肯定知道,市場行情下跌將下拆,一旦下拆,贖回不可避免。在當時的市場情況下,如果不找事先準備好買手接盤,可能很難頂住壓力。」

  不過,9月7日的暴漲救了銀華基金,引發巨額贖回僅僅三個交易日,市場迎來一波上漲行情,在這樣的行情下,銀華90的股票出手已經不成問題。

  不僅如此,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是這樣的市況,贖回的情況也可能不那麼慘烈。

  「邏輯很簡單。如果市場預期跌跌不休的話,投資者肯定選擇贖回,持有的風險太高。但如果預期市場仍會上漲,交易量也活躍的話,則可能選擇不贖 回,而是通過拆分到二級市場上交易。」上述經紀業務資深人士表示。9月13日,銀華鑫利和銀華金利的場內份額分別達到17.53億份。

  市場瞬息萬變,銀華基金和它的投資者們都沒有想到,市場會在贖回發生後轉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573

會計欺詐致88億美元巨額計提 惠普股價暴跌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012

會計欺詐致88億美元巨額計提 惠普股價暴跌

2012年11月20日 21:24   
文 / carlos

綜合外電:惠普週二報告88億美元會計減記,因為其發現去年購入的英國軟件生產商Automony有「嚴重的會計錯誤」。惠普的收購共花費了103億美元。其股價開盤前已經下跌超過11%。
 
惠普在其聲明中寫道:在惠普收購Autonomy之前,該公司財報存在嚴重的會計處理失當、披露不足以及完全的錯報,對Autonomy的長期運營表現的財務預計也存在影響。
 
惠普補充了一份由普華永道(PWC)執行的「內部調查和法務審核」的總結,其中對存在的錯誤財務陳述具體包括:
 
-對來自負毛利,低端的硬件銷售(且很少或幾乎不附加軟件內容的硬件銷售(稱為呆滯產品))的收入存在錯誤描述,在計算內生增長及呆滯產品增長計算時將「許可證收入」錯誤的包含在內。
-這些負毛利、低端的營建銷售預計佔到Autonomy收入的10-15%。
-通過與經銷商之間的許可證交易來不當加速收入的確認,或者確認不存在終端客戶的虛假收入。
 
Autonomy被收購前的2010年年報由德勤負責審計(Autonomy2010年財報全文),德勤給出了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師Nigel Mercer為簽字審計師(Zerohedge:充滿了安達信的懷舊感覺)。
 
惠普本可以避免這場悲劇的,如果他們能聽聽媒體此前對於Autonomy的收入確認、內生增長和隨意的合同銷售認定的頗多質疑。惠普本可以聽一下甲骨文的埃裡森,後者在去年翻了一下Autonomy的銷售手冊就決定自己的錢還不如投到夏威夷的海島上。
 
惠普已經就該問題報告美國SEC和英國欺詐重案辦公室,以展開刑事和民事調查。
 
惠普在2011年8月以103億美元收購Autonomy。如今我們知道這場收購的價格中的50%-80%是建立在虛假數字和欺詐之上,而103億美元的金額也佔到了惠普市值的40%。
 
這對於這家正在轉型調整的科技公司來說是非常大的打擊。
 
惠普去年收購了這家英國公司,目的是提振自己在企業軟件市場的地位,以追趕IBM這樣的競爭對手。這次收購是惠普當時的CEO Leo Apotheker一手促成的,但被硅谷批評是一次昂貴的錯誤。
 
惠普佔有多於四分之一的PC市場,但近期以來一直受到普通消費者和商業用戶轉向智能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影響。
 
公司現任CEO Meg Whitman正在通過精簡產品線和裁員增加公司的競爭力。她在公司年度投資者大會上表示公司的情況在短期內難以好轉。當時她預計這個財政年度的收益為每股3.4美元至每股3.6美元。
 
美國Mizuho證券的分析師Abhey Lamba表示:「對於惠普和其他這個領域的科技公司來說,環境依舊充滿著挑戰。在以後的幾年中,惠普都難以錄得利潤的增長,因為PC和打印機的市場活躍度正在降低。」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HS iSuppli的調查,整個PC市場今年將收縮1.2%,這是2001年以來的第一次收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955

鄭州四維陷財務欺詐,卡特彼勒被迫巨額減記5.8億美元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73

世界500強企業,全球建築工程機械、礦用設備和天然氣發動機生產巨頭卡特彼勒  (Caterpillar)集團於1月18日發佈公告稱:

通過一項內部調查,卡特彼勒發現其於去年完成收購的全資子公司鄭州四維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多年來存在蓄意的不當財會處理,導致卡特彼勒去年第四季度5.8億美元的巨額非現金商譽損失,約合每股0.87美元。而去年卡特彼勒花費7.34億美元收購四維機電,此次減記佔到四維機電總價值的79%。

卡特彼勒的調查發現四維機電的幾位高級經理在公司被卡特彼勒收購之前幾年就存在刻意的會計操作不當處理。目前解除了四維機電幾名存在蓄意財務不當操作經理的職務,四維機電的公司運營職能也被卡特彼勒的中國集團運營部門所取代。

卡特彼勒已經向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會告知了此事,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減記損失的文件。

2003年成立的鄭州四維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是中國成長最快的採礦液壓支架製造商,曾在2010年借殼年代國際(ERA Mining)在香港上市,2010和2011年的審計報告由中瑞岳華出具無保留意見。而卡特彼勒為全球最大的工程機械、礦用設備製造商,已在中國布下27家工廠,2012年6月卡特彼勒宣佈正式完成對四維機電的收購。

卡特彼勒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Doug Oberhelman表示:

這些被發現的個人行為是我們無法接受的,但這並不能反映卡特彼勒集團經營模式以及我們員工的工作態度。在我們完成調查並發現四維機電存在不當操作的時,我們果斷地採取了措施解僱了對此負有責任的經理。責任感是我們衡量一個人領導能力的關鍵。

卡特彼勒負責工業資源的集團主席Steve Wunning亦表示:「儘管四維機電存在上述不當操作,我們仍然認為收購這家公司有效加強了我們在中國煤礦業擴張的戰略。」

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卡特彼勒董事會成員告訴路透:

在收購四維機電的時候,卡特的管理層們將大量時間花費到其它的交易和業務當中,並沒有付出足夠的時間對四維機電進行詳細嚴格的調查,這次事件完全出乎我們意料,是一個恥辱,我們當初應當做好充分的前期調查。

這位匿名人士還透露當時極力推薦收購四維機電的核心人物是卡特彼勒前任首席財務官Ed Rapp,他目前擔任集團主席並負責中國的業務。Ed Rapp當時向卡特彼勒推薦並促成了這筆交易。

卡特彼勒隨後與1月19日證實公司的礦產產品部副總裁Luis de Leon將會離職。Luis此前於2011年6月加入卡特彼勒。

卡特彼勒宣佈調查結果後,其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1.4%至96.25美元。受到大量庫存堆積以及經濟不景氣等因素影響,該集團近幾個月銷售緩慢,增長趨勢因此放緩。卡特彼勒將於1月28日發佈第四季度財報,分析師普遍預期該公司每股盈餘1.71美元,營收159.8億美元。

通過年代國際控股有限公司的年度報告我們看到,鄭州四維機電在2010年上市時是年代國際的全資子公司,當時擔任年代國際控股的審計方是中瑞岳華香港有限公司。

 

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通過微博點評道:

有關更多疑問

問: 卡特在收購四維機電過程中盡調程序是怎樣的?

答:我們相信盡調是嚴格和有利的,參與人員包括卡特的人員和外部的審計、法律和財務顧問。特別重要的是,四維是一家上市企業,有著申請報告。我們在收購後發現四維的存在蓄意、多年、協調一致的會計不當操作,並被負責人員蓄意掩蓋。

問: 能否提供更多財務欺詐細節?

答:卡特首先發現這一問題是在2012年11月,我們發現四維會計賬上的存貨與實物盤點存貨不一致。實物盤點是卡特的例行程序。卡特對此發起了綜合性的審查和調查程序。審核發現了這種不當會計操作,包括不當的成本分配導致利潤虛高。審核進一步發現了此前的收入確認不當,以及沒有支持文件的收入確認。目前審核仍在進行中。

問:在收購後,卡特的員工是否也涉嫌或對此次四維財務欺詐知情?

答:我們堅信這次欺瞞事件是在沒有任何卡特彼勒員工參與或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53

卡特彼勒巨額減記引發四大審計質量遭質疑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762
卡特彼勒因其收購的四維電機發現財務欺詐而被迫減記5.8億美元。安永和德勤負責這起收購的盡職調查。普華和中瑞岳華分別是卡特和四維的審計師。中外大所合力仍未阻止財務欺詐的發生。

此前,卡特彼勒公司發現其全資子公司鄭州四維機電公司有會計欺詐問題,令卡特彼勒被迫巨額減記5.8億元。目前FT最新消息顯示,當初幫助卡特彼勒做這筆收購項目盡職調查的兩大會計師事務所是德勤和安永。

據FT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德勤和安永兩大會計師事務所負責了去年卡特彼勒收購四維機電交易的盡職調查,其中德勤負責審計四維機電的運營資本,而安永負責整體的盡職調查工作。

此前事件回顧:

通過一項內部調查,卡特彼勒發現其於去年完成收購的全資子公司鄭州四維機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多年來存在蓄意的不當財會處理,導致卡特彼勒去年第四季度5.8億美元的巨額非現金商譽損失,約合每股0.87美元。而去年卡特彼勒花費7.34億美元(該數字與FT提供的8.86億美元有出入)收購四維機電,此次減記佔到四維機電總價值的79%。

卡特彼勒的調查發現四維機電的幾位高級經理在公司被卡特彼勒收購之前幾年就存在刻意的會計操作不當處理。目前解除了四維機電幾名存在蓄意財務不當操作經理的職務,四維機電的公司運營職能也被卡特彼勒的中國集團運營部門所取代。

卡特彼勒已經向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會告知了此事,亦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了減記損失的文件。

更多詳情請參看 鄭州四維陷財務欺詐,卡特彼勒被迫巨額減記5.8億美元。

德勤和安永作為該筆交易的盡職調查負責方,也遭到了來自投資者和監管部門的指責,稱其沒有能夠審核出一系列海外上市公司的系統性詐騙端倪。

中歐國際商學院教授Oliver Meng Rui表示:

卡特彼勒對四維機電的指責,是對傳統的盡職調查過程的一個重大挑戰,一般來講,會計師只會審查目標公司的賬目,但通常不會審查其標的資產或商業模式。「有時候,會計師事務所也很難證實目標公司高管提供的數據的準確性,為了防止國際詐騙事件,這些有問題的跡象通常都被掩蓋了。」

過去兩年,多起中國公司財務欺詐問題被曝光,也有多家全球知名會計公司牽涉其中。去年12月,五個會計師事務所因為拒絕向美國SEC呈交中國9家公司欺詐調查的相關文件,而遭到SEC的處罰。

卡特彼勒公司的常規審計是由普華永道來負責的,而四維機電的常規審計是由中瑞岳華(RSM Nelson Wheeler)負責的。

德勤公司對此消息回應稱,「這與運營資本相關的盡職調查沒有任何關係。」並拒絕進一步評論。安永公司對此拒絕評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3308

一個每天輕鬆下班的CEO,如何讓自己的企業實現巨額收入?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38220.html

SurveyMonkey是一家非典型技術公司。目前他們已經實現高速增長,收入遠遠超過10億。這家公司有著非常獨特的企業文化,作為公司CEO的戴夫(Dave Goldberg),每天甚至可以非常輕鬆的早早下班,5點半就能安心回到家裡。在第一輪CEO峰會上,戴夫和大家分享了通過用非常規的方式把早期12人的創業小公司變成今天一家著名的領先的網絡調查公司的心得。

不應過度誇大經驗的重要性

傳統企業的思想往往會強調有多年專業工作經驗的人。這家公司並不這樣。 有時候工作經驗並不能完全適用於自己公司的企業文化,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對待招聘問題都很糾結的一部分原因。一個有工作經驗的員工也許無法達到在前一家公司應有的表現,他們的成功也許就是因為在上一家團隊合作得到的。但是在新招聘的公司,並不一定。招聘人才是需要付出一定代價的,而招聘不適用的人才,更是要付出很大代價。

戴夫的觀點是,「你需要在這兩者找出一個平衡點。其實這樣的錯誤我也犯過,招過一些看起來很有工作經驗的人才進來,但是他們完全不適應我共事的文化。他們的資歷對企業沒有價值。」

對此,戴夫實施自己的企業戰略:培養自己的人才,並加強公司在這個過程中的企業文化。

還有很多人是沒有任何經驗的,但他們很聰明,有能力,也很積極進取。當你招聘到這些人,一定要更加重視和珍惜,只要你願意,他們會是你的「本土人才」。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人會在公司的精心培養下有很高忠誠度,能夠伴隨公司一起成長。

往往冒險培養一個新人要比僱用一個有經驗的高級員工的成本低。作為那些有一定資歷的員工,他們未必能夠適應新的企業文化。而經驗,往往是可以在一個群體長時間合作中積累起來的。真正的企業文化是需要時間慢慢累積起來的,這個對團隊合作是有重大影響的。

最危險的員工是災難…

開除表現不好的員工,是一個容易的決定。某種程度上,能夠提高剩下員工在團隊的工作效率。當然,在情感層面做決定並不容易。然而,要開除一個表現還行但是無法與公司共同發展的人,做這個決定就非常糾結和困難。尤其是對於一個要發展成規模大公司的創業公司而言,需要能夠不斷進步發展的員工。

在某些情況下,這樣的員工可能往往會不滿於僱用一些新來的高級新員工在自己職位之上,他們也許很討厭一直遲遲不升職,可他們往往不去思考其中的原因。

戴夫發現,應對這種情況,是特別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問題大多在於員工的心態,而不是他們的工作水平。具有壞心態的人不會成為好員工。

在嚴格管理的公司,「糟糕的心態」+「一定工作能力」=「你被解僱了。

會議。誰需要他們?

戴夫之前在雅虎工作的時候,對於每週日程上的常規會議,他參加的並不多。「我比較特殊」,戴夫說,「和大多數CEO相比,我可能比很多在我這個位置上的CEO更反對這種會議。我就這樣。」然而,他會每天留出幾個小時和員工們進行一些非正式討論。當員工想要發表觀點時,他們可以隨時打斷他的話。他的個人管理風格更傾向於沒有安排的隨意的討論,而不是很多有規定時間的安排緊湊的會議。在沒有上級決策的需求下,該公司的團隊結構可以做大部分協調工作。

不打擊,儘量鼓勵員工

在多年來的經營管理下,SurveyMonkey有著非常明確的產品理念。考慮到有越來越多的模仿者,為了保證積極的目標,公司需要有能夠信任的並能制定切合實際的標準的員工。戴夫說,「對於我們一直支持的長期戰略,我相信我們是在做對的事。當然,我基本上是一直在推動團隊前進。我希望我們能夠慢慢的有階段性的進步,而不是一次就達成目標,那樣我覺得就沒有發展性和挑戰性。

如果不給自己制定足夠高的目標,每個人會變得自滿,對自己放鬆要求。當然,如果作為領導者過於極端,也會讓員工們失去信心。作為一個CEO,你一定要認識你自己。

古希臘格言「認識你自己」,直到今天,都還是非常有道理的,對作為CEO而言很有意義。每個人都有弱點,這很正常,發現自身的不足,然後尋找可以與自己互補的員工來幫助自己。戴夫指出,「我並不是一個過程主義者,當然,我知道過程也很重要,但我看重的是結果。我知道我需要什麼,我僱用有所長的員工,這種工作方式能夠運行的很好。」

正是這種謙遜才使得公司有了今天的規模。一個有自知並且能夠瞭解公司需求的管理者才能有能力擴大公司的規模。我們會發現,招聘一個能夠彌補公司缺陷的員工要比在缺陷投入大量精力變成強者更值得。

作為一個領導者,必須要有一種遠見,而這個其實是來自這個管理者每天在做決策上表現出來的自我意識。一個領導者一定要證明他提倡的價值觀。比起領導者說過的話,通常員工更注重的的是領導者的行為。只有言行一致,身體力行,公司才能擁有正確的濃厚的文化。

提倡「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文化理念,不只是說說

一個公司,每天工作20小時,難道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成功麼?不,在戴夫眼中,公司的發展是需要持續不斷的生產力,每年,每季地持續穩步增長才行。現在的事實是,隨著公司不斷的擴大,管理者的作用變得更加重要。而那些資深員工,其中許多人是在家庭和工作中的雙重壓力下忍受煎熬。

「家庭和諧,是我們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公司吸引員工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們公司從來不會出現員工小孩通宵玩遊戲然後睡在我們會議現象」。

戴夫每天下午5點半下班,抽出一定時間陪伴家人。晚上8點,當他哄孩子們上床睡覺後,他立刻打開電腦上網投入工作當中。他為員工們做了一個榜樣,讓人們懂得保持家庭和工作平衡的重要性。一位每天花時間陪伴家人的CEO,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自己的員工,回到家和家人吃晚餐,工作之外有獨立的私人空間,在SurveyMonkey是可行的。雖然有很多領導者都和員工表達過要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但做法大相逕庭。作為一個CEO,如果你想塑造一個多元化的團隊文化,你需要用行動證明這一點。

也許每天快馬加鞭地工作對於早期的創業企業而言是可行的,但是從公司長遠利益來說,一旦公司的發展擴大規模,這並不持續。這會讓那些工作人員們處於兩難的狀態,一邊是高壓的任務,一邊是家庭的責任。

當然,戴夫最初並不是這樣。早在1994年,他創辦第一家創業公司時,他採取了初創公司常見的工作狂狀態:

「我一個星期工作七天,每天大概工作14或18個小時,從不請假。那只是我必須要做的。其實並不是很有效率。」

當戴夫創辦了SurveyMonkey後,反觀之前的高壓工作狀態,他意識到要實現公司長遠利益必須要做些不一樣的決策。上任初期,他決意把文化真正落實到行動上,曾經招募的一個產品和工程高級副總裁,當時已經有4個月的身孕。戴夫把SurveyMonkey打造成一個溫暖的家庭,讓團隊成員在工作之外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享受生活。

保持一個穩定平衡的工作環境,某種程度上,可以降低運營和招聘員工的成本,甚至為招聘潛在僱員提供了一定空間。它使公司在招聘員工的選擇上更多考慮的是他們的優點,不會使他們因為出於家庭的需要而飽受歧視。此外,這使得員工對公司的忠誠度更高,如果競爭對手想要挖牆腳,恐怕很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582

Newcrest巨額減記,金礦業減記大潮拉開帷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47911

澳大利亞最大貴金屬生產商——紐克雷斯特礦業公司(Newcrest Mining Ltd)減記60億澳元(55億美元)的決定,將拉開金礦業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性減記大潮。

Jefferies International Ltd稱,繼Newcrest之後,巴裡克黃金公司(Barrick Gold Corp.)、紐蒙特礦業公司(Newmont Mining)和金田公司(Gold Fields Ltd)料步其後塵。

金價重挫,使得像Newcrest這樣的黃金生產商面臨減記風險。

安永的Michael Elliott說,預計未來還有更多金礦公司加入到資產減記的行列。

Jefferies分析師Jake Greenberg也說,金礦業正刮來一場減記風暴,預計Goldcorp Inc和Barrick Gold等也將位於需要減記的主要生產商之列。

華爾街投行已紛紛下調黃金價格預期,今年金價也可能錄得自2000年以來的首次年度下跌。「末日博士」魯比尼稱,金價2015年可能降至每盎司1,000美元。

今年以來,金價已下跌23%,並於4月份進入熊市。上週金價大跌近7%,創下21個月來最差當週表現。

彭博追蹤14家最大金礦公司的指數顯示,自從2011年9月6日金價觸頂以來,這些金礦公司的市值已縮水約1640億美元。

據金礦企業的最新年度報告,Gold Fields用每盎司1,500美元來計算黃金儲備資產價格,Newmont用的是1,400美元,Barrick是1,500美元(僅有一個礦除外)。Newcrest 2月份的一份聲明顯示,該公司計算黃金儲備使用的價格大多是1,250美元,在印尼和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兩個項目使用的是1,400美元。

目前的現貨黃金價格約在每盎司1,280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627

一筆巨額空單引發的黃金血案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9615

週五,美國12月黃金期貨在1分鐘內暴跌20美元,隨後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暫停美國期金交易10秒。黃金的突然暴跌使其價格觸及三個月新低,也引發了其他商品拋售。

而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此次拋售的罪魁禍首可能是由一筆巨額空單引發。

Nanex的Eric Hunsader告訴CNBC

好像是市場上有人拋出了5,000手黃金期貨合約。約有2,700手成交並觸發了熔斷機制,此後黃金期貨交易中斷了10秒,同時流動性得到了補充。(10秒過後)市場再次擁有充足流動性後,剩餘的約2,300手成交。

據CME發言人,美東時間上午8點42分(北京時間20點42分),CME防止價格過度波動的止損熔斷機制啟動,導致期金交易暫停,持續時間總共10秒。在此前後的三分鐘內,金價暴跌約30美元,市場交投異常活躍。

以下是來自Nanex的圖表,清晰顯示了黃金交易10秒鐘的暫停:

iiTrader創始人Rich Ilczsyzn評論說:

5000手是一筆巨額訂單,我們不知道是不是發生了錯誤操作。

金價崩潰10分鐘後,油價也崩潰了。

的確如此,美東時間上午8點52分油價開始快速下跌,WTI自7月初以來首次跌破每桶101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22

壞賬處理公司信達自身背負巨額債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5481

中國資產管理公司信達從壞賬中壓榨利潤,但他們也為這種模式付出代價——自身債務堆積。

今年,信達背負的債務較過去三年增長20倍。截至6月,信達背負的債務飆升至1041億元(約合170億美元)。

在信達發佈IPO招股說明書時,該數字不僅僅將該公司暴露在包括短期和長期利率走高等風險因素之下,還意味著信達對中國政府和中國金融機構推動其增長的依賴加劇,即便其高至25億美元的香港IPO路演上,機構投資者認購興趣濃厚。

惠譽中國銀行業分析師Charlene Chu表示:

最終的問題在於,信達能從其購入的資產中得到什麼回報,且回報是否足以償還他們欠下的債。

目前沒有跡象表明信達的最大股東——中國財政部,或者其他債權人不會繼續支持信達,或者展期貸款(如果信達需要更多時間來償債的話)。

但信達在其IPO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如果難以獲得充足融資來滿足我們的需求,或者無法通過商業上可接受的條款獲得融資,我們可能難以為運作、投資和企業擴張、引入新業務融資,或更有力地競爭。

信達管理層表示,他們對信達的債務策略感到滿意,並將在未來尋求進一步多元化的融資渠道。

融資渠道的轉變

信達成立於1990年代末,負責承接建行的不良貸款。他們最初從政府借入資金來承接並運作建行的壞賬。

根據信達IPO招股說明書,自此之後,信達的資金來源轉向中國財政部和央行以外的其他實體。信達開發了更多其他金融機構,並在招股說明書中把這些債權人稱為「市場導向型資源」。

截至今年6月,信達借入1041億元,而2010年底時為78.3億元。

而接近一半貸款將在一年或一年內到期。短期債務數量之多凸顯了信達在資金收緊環境下可能面臨的風險,比如今年6月中國信貸緊縮潮。Chu說:

「對任何擁有如此財務報告的實體來說,這種可能性必然存在。」

信達這1041億元債務中,很大一部分(953億元)是無擔保貸款,一旦信達面臨任何流動性短缺,同樣暴露了債權人的風險。

不過熟悉信達IPO計劃的知情人士稱,信達的債務與超過100家中國的銀行相關聯,但這些銀行中,沒有一家存在很大的風險敞口。若流動性短缺情況真的出現,信達的損失有限。

分析師表示,中國政府依然在支持信達,市場對信達未來流動性問題擔憂過度了。IPO之後,中國財政部將持有信達69.6%的股份,之前為83.5%。

上海輝立證券銀行業分析師陳星宇稱:

核心點在於中國政府支持並控制信達,這給了市場非常強大的支持,無論對債權人還是債務人而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306

中信銀行向股東申請核銷52億元人民幣巨額不良貸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67859

本周,中信銀行在遞交香港聯交所的聲明中稱,中信銀行計劃向股東申請核銷52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遠超此前計劃的“核銷20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核銷額度高達52億元人民幣,非常罕見。 中信銀行是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排名第七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中信銀行稱,受中國經濟下滑影響,不良貸款數額在激增,核銷巨額不良貸款是必要的。截至2013年10月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余額較年初大漲43%,達169.9億元人民幣。核銷不良貸款有助於銀行處置不良貸款,提升資產質量。此外,核銷會減少銀行繳納的稅費,提升銀行利潤。 盡管中國經濟增速放緩,鋼鐵、紡織等行業產能過剩,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水平保持在1%左右。截至2013年9月末,中信銀行不良貸款率也僅為0.9%。不良貸款率之低,引起了很多投資者的質疑,認為銀行通過展期貸款或者重組貸款等方式,掩蓋了部分不良貸款。 巴克萊銀行業分析師May Yan表示,截至6月末,中國銀行業新增不良貸款較年初大漲35%。江蘇、浙江等出口中心的信貸質量變差。近年來,江浙地區貸款總額激增,傳統行業增長乏力,因此不良貸款大增。 中信銀行並非首家向股東提出申請核銷不良貸款的銀行。2011年,民生銀行和上海浦發銀行分別向股東提出申請核銷3.76億元人民幣和1.47億元人民幣的不良貸款,數額與本次中信銀行相比相差甚遠。 據知情人士稱,核銷貸款的過程是複雜的,需獲得中國財政部批準。通常情況下,銀行需證明,他們竭盡所能,未能收回貸款,不良貸款才可以被允許核銷。 今年11月,天津銀行稱,計劃核銷超過9億元人民幣不良貸款,該數額超過了2012年末天津銀行不良貸款的賬面價值。 前幾年,中信銀行利潤增速均為兩位數。2012年,中信銀行利潤增長僅為0.7%,主要受其4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減值損失所累。根據監管要求,銀行的撥備與貸款總額之比不低於2.5%。截至9月末,中信銀行撥貸比僅為2.09%。今年3月,中信銀行行長朱小黃稱,中信銀行會加大撥備水平,以滿足監管要求。加大撥備水平,也意味著將影響中信銀行的盈利情況。 中國銀行業不良貸款在激增。今年上半年,五大國有銀行核銷不良貸款總額達到221億元人民幣,是去年同期76.5億元人民幣的近三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4833

全球複蘇將取決於少數持有巨額現金的大企業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527

昨天,華爾街見聞曾報導,美國企業的負債和現金均創下歷史新高,事實上,不僅僅是美國,全球非金融類企業手上的現金都在增加,而且日益呈現兩極分化。雖然市場普遍期待企業2014年能增加投資,推動經濟進一步復甦,但決策權卻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大企業手中。比如蘋果就坐擁1500億美元現金。

據FT,諮詢公司Deloitte研究顯示,全球最大的三分之一非金融企業擁有2.8萬億美元現金。這將影響到2014年企業資本投資和收購是否能帶動全球經濟增長。

該公司併購部門主管Iain Macmillan警告稱:「展望未來,是否會出現新一波投資潮的決策權掌握在少數企業手上。」

標普全球1200指數的企業中,持有25億美元以上現金的公司擁有所有現金的82%,該比例至少為2000年來最高。而在2007年時,該比例僅76%。僅蘋果一家公司在上一個財年末就擁有1500億美元現金,佔1200家企業現金總量的5%。

相比大公司,規模偏小的公司更樂意為增長進行投資。Macmillan評論稱:「現金持有量少的公司通常更有進取心,願意增加投資以追求營收增長,他們的股價表現也比競爭者要好。」

目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呼籲企業增加資本支出。美銀美林週二的一份面向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58%的投資者投票希望企業增加投資。有67%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在過去幾年的投資「低於平均水平」。

標普公司最近的研究顯示,如果非金融企業在2012年至2013年按照往年的正常水平進行投資,那麼這兩年期間全球投資將增加9000億美元。

據FT,一些分析師預計,在投資者的擔憂和期待下,2014年企業將增加資本支出。美銀美林歐洲投資分析師John Bilton表示:「企業可能會更加努力地獲取回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99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