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四)

http://translate.googleusercontent.com/translate_c?anno=2&depth=1&hl=en&rurl=translate.google.com.hk&sl=zh-CN&tl=en&u=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702&usg=ALkJrhhOdeHptoa4u6gUAJZRtgeb7WXGPA
前幾篇中,華爾街見聞介紹了敘利亞、埃及和也門的情況(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一) )、前蘇聯國家的情況( 石油出口國的財政困境:如何走向崩潰(二) )以及石油出口下滑的國家出現的財政崩潰。

本篇將從石油出口國為達到財政平衡所需要的油價水平之角度,來解析石油出口國所面臨的困境。

By Gail the Actuary

石油出口國的金融崩潰有幾個主要的驅動力:

1)石油出口國的政府財政收入通常依賴於石油出口的收入。

2)政府項目的需求會隨著人口增長和食品價格上漲而增加。

3)在一個計算年內可萃取的石油量通常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下降,因為初始庫存下降了。

4)出口量通常比石油供應量下降得還要快,因為隨著人口增長,石油消耗量也會上漲。

需要油價上漲,只為達到預算平衡

許多較大的石油出口國都會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將石油出口收入包含在內。 這與計算鑽探開採是有的成本有很大區別。 石油出口收入是政府蒐集來支持政府項目的資金,正如稅收等等,是有協議或者約定的。 隨著人口的上漲,再伴隨著出口下滑,石油出口國就會發現他們需要油價每年都上漲,才得以支撐預算平衡。

下圖來自德意志銀行,預估了幾個主要石油出口國為達到預算平衡所需要的油價水平,下文簡稱為平衡目標價:

不妨注意一下,尼日利亞和俄羅斯所需要的平衡目標價都在如今布倫特原油價格水平之上。 據能源政策信息中心(EPIC)估計,委內瑞拉的平衡目標價要比俄羅斯還高一些,而伊朗的平衡目標價介於俄羅斯和尼日利亞之間,伊拉克的該價格為每桶80-100美元。 此外,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今年1月曾表示,該國需要油價平均穩定在100美元每桶的水平。

這可能引發的擔憂之一是,各國的平衡目標價會不斷地上漲。 另一個擔憂是,那些所謂的邊緣國家會在達到平衡目標價的過程中遇到越來越多的困難。

令人擔憂的一個國家便是委內瑞拉。 委內瑞拉的平衡目標價非常高,今年初又經歷了領導層變動。 而且,在石油開採出地面之前,委內瑞拉就有通過與中國的貸款項目支出石油收入的趨勢。

委內瑞拉如今的石油出口比前幾年要低,但是隨著石油價格的上漲,美元的價值也可能已經上漲,這其實要取決於與中國談判的價格水平。 由於石油的收入會在石油生產之前就被支出,委內瑞拉其實很容易讓自己陷入困境。 如果石油產量比正常水平低,或者很難提升未來計劃的產量,委內瑞拉就會非常艱難。

我計算了全球各石油出口國對石油出口的依賴指數,委內瑞拉該指數高達20%,與挪威和俄羅斯長不多。

總的來說,隨著石油產量的下滑,石油出口國面臨著非常令人擔憂的局面。 除非油價快速上漲,否則石油出口的減少會給經濟帶來巨大阻力。

如果油價不能夠持續快速上漲,那麼石油出口商就需要削減對社會事業項目的支出,這對於公民來講當然是難以接受的。

而且,增加新的產業來取代石油供給的缺口將會非常困難。 進一步講,如果這些石油出口國國內秩序混亂導致了產量的減少,這一因素的影響擴散到出口市場的話,那麼全球市場甚至都會出現可用石油供給量下降的困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41

辜朝明揭秘日本股市崩潰內幕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468

5月22日至今,日本股市下跌15%。多數人認為,這是對日股過度上漲的反應,是健康的回調。

但野村經濟學家辜朝明(Richard Koo)認為可能真相比這樣的推測更複雜。簡單說,這次大跌是因為日本人知道些國外投資者不知道的事。
 
辜朝明在分析了這次股市崩潰的新近報告中指出,日經225股指大幅攀升的主要動力是日本以外地區的對沖基金,此前押注歐元下跌的也是這些投資者。
 
去年底,安倍政府宣佈,激進的貨幣寬鬆將是其三方面經濟政策的一大支柱。海外投資者的反應是將歐元平倉,然後將資金投入日本,推動日元走低、日股上揚。
 
我估計,領導這次從歐元移師日元的海外投資者之中,只有極少數人知道,當資金的私人需求可以忽略不計時,QE沒可能發揮作用。如果他們明白這點,當時就不會這麼做了。
 
而日本投資者知道這點,那就是他們沒有參與買日股的原因。
 
海外投資者對安倍經濟學的回應是拋售日元、買入日股,而日本機構投資者最初拒絕參與,選擇留在債市。
 
因為那樣的決定,長期利率沒有上升。這使日本國內外那些賣日元買日股的投資者堅定了信心,給這種趨勢又增加了動力。
 
但日本投資者也不可能始終像最初那樣反感做多日經股指的交易。
 
即使引導股市和匯市波動的海外投資者幾乎不瞭解日本,但此後市場情緒好轉,媒體又廣泛報導日本通脹預期,這些因素都迫使日本國內機構投資者開始拋售債券作為對沖。
 
 
機構投資者拋售日債使日債收益率上升,造成日債市場波動,無疑刺激了日經股指大漲。
 
 
 
但為什麼日債收益率上升對安倍經濟學來說是壞消息?畢竟收益率升高體現出通脹上升,而抵禦通縮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目標之一。
 
辜朝明認為,問題在於,通脹是在日本經濟開始復甦以前上升的,過早上升就是壞消息:
 
今年4月4日,日本央行決定開始購買期限更長的日本國債,目的是全面壓低收益率曲線。結果卻事與願違,日本長期國債的收益率更高了。
 
國內按揭利率連續兩個月上升。這顯然是不利的升勢,因為它的推動力是對通脹的擔憂。如果是由實體經濟復甦和充分就業取得進展推動的,才是有利的利率上升。
 
市場越來越感到日本央行決定不惜一切代價製造通脹,利率、特別是長期利率就會上升。這不僅對日本經濟是負面影響,對銀行和政府的財政也有負面作用。
 
銀行沒有因為新增貸款活動而增加收入,政府也沒有因為經濟復甦而增加稅收。所以,銀行和政府的財政就會隨著長期利率上升而相應地惡化,惡化程度與上升幅度成正比
 
換言之,加入經濟實力增強,利率上升不是壞事,因為債券會因為整體經濟更強大帶來更多收入,銀行的損失可以靠他們的債券投資彌補。
 
辜朝明認為,現在並不是上述假設情形
 
日經新聞今年5月27日的調查顯示,只有22%的受訪者覺得日本經濟真正在復甦。調查結果暗示,迄今為止,因安倍經濟學獲益的人較少。
 
而且,在78%的國民沒有親身體會到復甦的時候,長期利率上升了,這很可能是「壞」上升。政府需要很小心地處理,密切關注資金的私人需求。
 
這一切意味著,從去年底開始日本股市的大幅漲勢可能已經走到盡頭,至少現在結束了。
 
辜朝明稱
 
近來日本債市的震盪發出了信號,表明推動股價穩步上漲的惡性循環結束了。
 
這意味著股市進一步上漲將需要企業盈利增長更加強勁和經濟復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6711

我的金融哲學(牛刀)——《黃金崩潰》 從新國五條說起 黑天鵝圖書

http://xueqiu.com/1846678566/24303992
新國五條有兩大內容:一條是二套房首付提高,二條是對二手房徵收20%的稅。網上有很多人在探討新國五條對房價的影響,不管是漲還是跌,都沒有一個人說到點子上。要弄懂這個問題,首先來看看什麼是金融?金融主要的基礎原理有兩個:一是槓桿原理,即把未來的錢拿到現在來花,提前完成投資和消費。最為大家熟知的就是按揭買房。二是金融實際上是利用多數人的弱點賺錢。人類固有的從眾心理,「搭便車」、佔小便宜、好逸惡勞的心理,成為金融大鱷獵殺散戶的不二秘籍。

二套房首付提高,這叫做去槓桿化,理論上說,去槓桿化是去泡沫化的第一步。現在二套房首付是五成,如果房價跌去30%,就有人會賣掉房子,銀行要承擔20%的風險;如果首付提高到七成,基本上就有很多人失去買房的衝動,如果房子買到後,房價跌去30%,銀行基本上沒有風險,風險都是個人承擔。有多少人敢幹?所以,很多人將會把資金從房地產抽出來,從事其他的投資。真正去泡沫化,一定是緊縮銀根,這要等債務危機爆發後。

第二條也很厲害,徵收20%的稅收,是中國第一次徵收資本利得稅。說起這個稅收,可以先說說美國的房價為什麼漲不動。美國很多州規定,只要賣房,政府徵收10%的交易稅,也就是你一賣房子就會虧至少10%,這樣誰會去炒房子?你想把房價抬高,可以,資本利得稅在那兒等你,所以,根本無人去抬房價;在美國囤房子根本不行,就是物業稅一項就夠你受的。

金融的另一個原理,就是少數人掠奪大多數人的財富。中國這次房價泡沫明顯是一次財富的大分配。房價看似沒有跌多少,貨幣貶值消化了一部分泡沫,實際上這幾年買房的人,十幾年甚至很多年以後再來看,都是在給銀行白打工。因為房子的價值擺在那裡,鋼筋水泥能值幾個錢?最後價值回歸的時候,這些人都慘了。這就是金融的第二個原理。

什麼是金融

金融本質上是哲學,屬於不可知論範疇。這個結論似乎很難理解。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那些股評師們滔滔不絕,而他們自己卻賠得一塌糊塗。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基金經理,他們只會收錢,不會賺錢,這都是很正常的。巴菲特講「在別人恐懼的時候貪婪,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恐懼」,恰好說明了這個道理。股票的價值取決於眾人的認知,並與眾人的認知相反。這其實也體現了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的道理。

這一段話出自一位網友,我基本同意他的解釋。從表象上說,金融就是如何從資產價格大起大落中賺錢。金融大鱷索羅斯最崇拜的人是哲學家卡爾·波普,他們都具有猶太人的血統。猶太人最大的長處或者說是智慧,就是如何從資產價格大起大落中賺錢。無論是什麼資產都不可能永遠保值,更談不上什麼抵禦通脹。獵殺購買不動產人的財富是全球經濟史上最具典型案例,所謂價格漲跌都是人為操縱的,漲得越多,跌得越凶,是正常規律。

金融這個東西,目前炒得很火。而實際上,真正理解金融的人寥寥無幾。這樣的話,很多人一定不服。事實上,一個騙局的成型,所依賴的就是多數人認為容易理解而事實上很難弄明白的特性。

國際金融

說起國際金融,就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財富搏殺。而國際金融發起人無疑都是猶太人。在目前的世界上,猶太人是金融的總瓢把子,白人充當前鋒打手,東亞人,包括日本人,很遺憾,充其量也就是個小嘍囉。美國華爾街至今有師傅帶徒弟的傳統,也就是說,金融這種東西的精髓,實際上在學校裡是學不到的。你可以看看巴菲特、羅傑斯等人對大學金融教育的評價,你就會明白我的話。華爾街收徒,猶太人為首選,白人次之,至於日本人,也罷,人家懶得理。因為沒有培養價值。為什麼?日本人不是很勤奮嗎?這不能不說文化基因的問題。除了前面所說的,先天缺乏邏輯訓練,對世界缺乏本體認知之外,東亞人有喜歡扎堆的傳統、附和權威的習慣,這正是金融的大忌。

在國際金融上,最常見的手段有三種:

一是通脹與通縮。

國際資本在攻擊發展中國家時,通常採取的策略就是在資金流入後促成這個國家通脹,在通脹中這個國家的資產價格肯定上漲,恰恰它們資金流入很多,坐收漁利,這叫做通脹攻擊法。當這個國家通脹之火熊熊燃燒時,就是他們的資金即將撤退的時候,如果流入的資金越大,這個國家在通脹之後,就轉變成更嚴重的通縮。國際資本在攻擊發達國家時,通常採取的策略就是破壞它們的財政、稅收甚至貨幣體系,讓這個國家走向通縮,然後通縮到底後就可以併購其核心資產,擴大對這個國家核心資產的控制力。後者被稱作通縮攻擊法。往往是這兩個手段使完,全球經濟就會進入一輪新的週期。

二是投資法和債務法。

投資法就是在熱錢流進時段,以投資獲利的方法吸引發展中國家大舉投資。這個階段往往導致這個國家貨幣對美元升值,以幫助美元獲取更大的暴利。這種手段被稱為投資攻擊法。另一種是債務攻擊法,因為投資必須舉債,而當舉債成為融資的主要渠道時,全社會人人都會負債,但是,任何負債都會有一個極致水平,一旦這個水平出現後,國際資本就會做空這個國家的貨幣,促其大幅貶值,讓債務危機全面爆發。這樣,他們做空同樣賺錢。這種反覆性賺取暴利,就是資本的特性。這個被稱為債務攻擊法。

三是控股和併購。

任何外資流入都是為了流出,只能通過進進去去才能賺錢。進來的時候往往會購買證券資產,催生這個國家股市暴漲,但是,國際熱錢從來都不是長期的,不排除有些資金進行戰略性投資,那是另有圖謀,做中短線投機的是主流,尤其是在股市和樓市。而戰略性投資的資金往往對這個國家的核心資產進行控股。在控股之前的時候,一定是這個國家的核心資產最低谷的時候,他們才會大肆收購。第三個手段往往會結合前兩個手段,靈活操作。

關於黃金的投資

趨勢的判斷,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2015年初美聯儲可能會加息,這個概率現在已經有70%。在這之前,黃金價格都在下行的通道,偶爾有反彈力度也不會很大,如果購買實物黃金應該在2015年美聯儲加息後。

而黃金期貨不同,這是一種投機行為,主要是短期的賣空和買空行為。這個要注意三個問題:一是美國經濟數據,影響大的是非農數據和失業率,一般認為非農數據如果達到30萬以上,失業率降低到6.5%7%之間,將會出現加息信號;二是美國宏觀經濟數據,即GDP和CPI,初步預測,2013年美國GDP為3%,2014年會突破3.8%,而一旦突破3.8%,市場加息預期會升溫;三是每年美聯儲有三次議息時間,分別在3月、6月、9月三個月中下旬,議息結果對黃金價格產生影響。掌握好以上三個時間節點,利於黃金期貨的操作。

黃金藝術品很多值得收藏。這點主要是藝術,一般工藝品沒有收藏價值的,然而,黃金藝術品在任何時候都有一定的價值,因為這個價值在藝術,而不僅僅只是在黃金。不過市場上黃金藝術品是非常罕見的,手工藝術品更是少而又少,有機會遇見大師們的傑作,那是可以收藏的。

個人購買日用品黃金不是很急的話,可以在美聯儲加息後,那時會出現買點。千萬要記住,黃金的定價權在美元,黃金本身正在回歸貴金屬的本質,黃金已經不可能成為貨幣。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不作為投資依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1808

新興市場暴跌另一原因:企業預期利潤崩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4646

美聯儲接近收回QE促使資金從新興市場回撤,引發當地股市,貨幣和債券市場大幅下跌,但有投資者認為除了外部不利因素之外,不能忽視新興市場企業自身盈利能力普遍下降。

Yardeni Research總裁和首席策略師Ed Yardeni說:

最近新興經濟體外匯,債券和股票市場大跌。在對美聯儲收縮QE的預期下,投資者認為新興國家受到的衝擊要大於發達經濟體。

但這只是故事的一面。事實上在2011年8月4日,MSCI新興市場綜合指數中企業的盈利展望達到了頂峰,自此之後一路下跌。分析師對2013和2014年盈利預期普遍下降,而在最近幾週這勢頭出現加速。過去30個月中新興市場盈利調整呈現負面趨勢。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自2011年年初以來新興市場的利潤預期的崩潰,預期利潤率從當時的8.5%下跌至目前的6.5%

雖然新興市場企業收入繼續在上漲(包括MSCI EM指數中企業在內),但是2011年以來收入增速相比2009-10年期間的復甦速度也已經顯著放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4479

美國商業地產為何沒有崩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7942

最近,希爾頓酒店宣佈計劃再次上市,它曾在2007年被黑石集團進行私有化重組。美國商業地產已經迅速恢復。

近4年前,立法者和高管們都警告稱,在住宅地產崩潰後,酒店、商場和辦公室等商業地產也將緊隨其後。雖然商業地產跌逾40%,但是它絕沒有像住宅市場那樣崩潰

Nin-Hai Tseng在CNN稱撰文稱,有一些原因可以解釋美國商業地產為何沒有崩潰,也可以解釋商業地產為何比住宅市場恢復的快。她稱,

美國商業地產並沒有像住宅市場那樣存在太多的泡沫,也幾乎沒有過度供給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Casey Mulligan稱,美國商業地產和住宅地產發展的時間差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美國住宅地產繁榮之際,它吸引了來自商業地產領域的工人、材料和土地。

2005年後,住宅市場泡沫破裂後,更多的資源才湧入商業地產領域,建築工程也開始增多,但是這持續的時間很短,隨後就爆發了全球金融危機。

Tseng稱,美國商業地產的價格雖然也遭遇下跌,但是它與住宅地產不同,商業地產擁有者仍然能夠從承租人那裡持續獲得收入,這減輕了商業地產受到的影響

賓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房地產和金融學教授Susan Wachter稱:

「美國商業地產也發生了違約事件,但是這並不像獨棟地產市場那樣嚴重。」

Tseng稱,美國商業地產並沒有發生違約潮,而是引發了一輪套利投資( Workouts):銀行開始就貸款期限進行重新談判、並再次出售商業地產或接管這些地產。私募股權也湧入這個領域,並買入困厄房產。

Wachter稱:「美國商業地產的任何解決措施都沒有引發市場過度供給。」

「商業地產領域幾乎沒有發生過度供給。」

據Green Street Advisor的指數顯示,平均來講,美國商業地產的價格已經收回了危機時的跌幅

雖然工業用地價格漲幅不大,但是高端商場和沿街購物中心的價格都遠超過之前的最高價。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股市走高和經濟復甦,酒店行業已經大幅復甦。希爾頓酒店最近宣佈計劃再次上市就是一個例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944

世界最古老的銀行處於崩潰邊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0243

當今世界最古老的銀行——意大利第三大銀行西雅那銀行(Banca Monte dei Paschi di Siena)的一項重要籌資遭到延遲,使其面臨國有化風險。意大利政府希望避免這樣的局面發生。 今年1月,在大股東的帶領下,西雅那銀行的股東拒絕了總額達30億歐元的籌資計劃,將籌資事宜推遲到5月12號。西雅那銀行的大股東是一家慈善性銀行基金,與當地政府有著緊密聯系。西雅那銀行主席Alessandro Profumo和首席執行官Fabrizio Viola可能因為與大股東發生前所未有的沖突而選擇辭職。前幾日Profumo表示,他與Viola將於下月決定是否辭職。西雅那銀行預計將於2014年1月中旬召開董事會會議。 當前人們關註的焦點轉向了意大利經濟部和意大利央行。意大利經濟部負責監管銀行基金會,意大利央行也在密切關註西雅那銀行籌資的進展情況。 西雅那銀行需要籌資來償還今年初意大利政府提供的41億歐元援助,以避免國有化發生。歐元區債務危機和衍生品交易給西雅那銀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本次籌資也是西雅那銀行重組計劃的一部分,重組計劃得到了歐盟委員會的同意,目的是讓銀行徹底償還政府援助資金。 當地時間周日晚,ANSA新聞通訊社報道,意大利財政部發言人表示,政府的首要任務是將援助資金退還給納稅人,意大利政府沒有興趣將西雅那銀行國有化。有消息稱,意大利財政部將繼續鼓勵各方參與進來,找到解決方案。 Profumo和Viola已經確定數家銀行為西雅那銀行提供資金,但前提是要在1月底前啟動籌資。他們稱,籌資延遲令籌資更為艱難,因為意大利和歐洲其它銀行也在尋求新的資金,以應對嚴格的檢查,這會觸發西雅那銀行國有化。 目前,西雅那銀行大股東Monte dei Paschi基金會持有足夠多的股權來否決任何決定。基金會希望通過延遲籌資來為自己贏得更多時間。基金會希望減持33.5%的股份,用以償還債務。基金會負責人Antonella Mansi表示,1月份增資將極大地稀釋基金會持有的股份,導致基金會無法通過出售股份來償還3.4億歐元債務。 意大利西雅那銀行成立於1472年,總部設在意大利中部中世紀的古城西雅那城市。西雅那銀行總資產約1300億歐元,目前共有工作人員約12000人,在意大利本土設有1900多家分支機構,在紐約、新加坡、倫敦、法蘭克福、馬德里、香港等地設有分行,在北京和上海設立了代表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6852

好萊塢效應:《華爾街之狼》顯示美國股市即將崩潰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036

华尔街电影

若歷史重演(歷史總是會以一種奇怪的方式這樣重複著),那麼Martin Scorsese導演的《華爾街之狼》應該給投資者敲響警鐘,讓他們意識到市場崩潰即將到來。

——這就是所謂的「好萊塢效應」。

BI稱,這種結論可能有點激進,但是Bond Vigilantes今天公佈了一張有意思的圖。該圖顯示,風靡一時的華爾街電影與股市崩潰存在相關性。存在相關性並不等於因果關係,但是存在線性相關,這是一張非常有趣的圖。比如:

1987年,Oliver Stone的《華爾街》風靡全球,股市修正23%;

2000年,《鍋爐房》火了一把,標普500指數跌去46%;

2009年拍攝的《華爾街2:金錢永不眠》,然後標普500指數跌了48%。

因此,Martin Scorsese導演是否會令股市反彈毀於一旦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159

信托——房地產市場崩潰的頭號受害者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0453

隨著房地產市場一步步降溫,今年上半年,融資公司資金鏈斷裂、董事長跑路等新聞頻頻傳出,房地產信托也成為了一個高風險懸崖。 據用益信托數據顯示,今年全年集合房地產信托預計到期規模總計為1780億元,其中上半年約為807億,下半年約為973億。2014年是房地產信托兌付的高峰期。 問題暴露的房地產開發商普遍都有的毛病在於:攤子鋪得太大,資金投入太多,對前景過於樂觀;一旦由於資金成本上升、監管收緊銀根而借不到錢,就突然失控。從而導致多米諾效應出現——融資方資金鏈斷裂引發了交易對手的連鎖反應。 21世紀網以一家名為舒斯貝爾的中小型房企為例: 該公司通過母子公司和關聯公司之間相互擔保、股權質押等方式向信托“圈錢”十幾億元。 舒斯貝爾名義上是澳大利亞外資公司,實際控制人齊氏家族通過在各地成立項目公司運營國內業務。其關聯公司乾正置業的控股股東展冠投資也成為融資鏈條上的重要一環。 中航信托曾發起天啟16號齊魯證券股權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募集1.5億用於向展冠投資發放信托貸款”,展冠投資持有的齊魯證券5000萬股股權作為質押物。計劃到期後,質押股權被轉手至新時代信托,後者成立“慧金299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募集金額1.2億元。該計劃到期後,股權又被擊鼓傳花,轉移至昆侖信托之手。 舒斯貝爾還通過中航信托成立了另外兩款信托計劃,旗下子公司、相關企業股權及持有土地都被用作抵押。 慶幸的是,中航信托已經從該信托成功脫身,該計劃的相關權益已經被轉讓予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舒斯貝爾名下地塊及關聯公司股權被司法拍賣。 然而新華信托、中融信托、長城信托就沒有這麽幸運了。這些信托要麽遭遇房開商控制人跑路、被捕,要麽只能自行“埋單”。 不僅如此,房地產信托的成立規模也在逐步減少,中小房企越來越難被選為信托的交易對手。用益信托數據還顯示,今年上半年,房地產集合信托共融資1192.26億元,占總規模的27.76%,這一比重並不高,與2013年相比下降約2.34%。 除了嚴格選擇交易對手、合作項目之外,信托公司還需更加註重風控的規範和嚴密性,諸如通過多重保障、超值質押、個人擔保、派駐董事、專戶管理等措施預防可能出現的風險。 盡管不少信托計劃被提前終止或兌付,但今年全年房地產信托依然面臨較大的兌付壓力。 用益信托數據顯示,集合房地產信托今年全年的預計到期規模總計為1780.06億元,其中一季度368.48億元,二季度439.15億元,三季度444.61億元,四季度527.82億元。 具體到各家信托公司來說,今年全年新華信托面臨的到期規模最大,預計達到139.7億元。此外,還有中融信托、華潤信托、中信信托面臨的到期規模超過100億元,分別為109.7億元、104.9億元及104.2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005

烏克蘭經濟正處於崩潰的邊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491

UKR_IMF_shock_treatment_for_the_ukraine_99

提到烏克蘭,媒體們近來總是喜歡連篇累牘地報道其與俄羅斯持續不斷的地緣沖突,蒙面武裝分子的故事總是更加吸引人們眼球。

但是,很少有人去註意,烏克蘭如今已經處於崩潰的邊緣,而背後的援引不是俄羅斯大兵,而是烏克蘭的經濟。

需要說明的是,早在與俄羅斯的沖突之前,烏克蘭的經濟和財政狀況就已經出現了很明顯的問題。

如今,烏克蘭經濟更是陷入衰退。近幾個月,與俄羅斯緊密的經濟聯系更是嚴重拖累了烏克蘭經濟。今年至今,烏克蘭的出口暴跌了19%,預計還將持續下跌。

一個很好地例子就是烏克蘭的安東諾夫飛機公司。該公司在蘇聯時代就以出產大型運輸機出名。在與俄羅斯的軍事合作結束之後,該公司的安-148運輸機瞬間失去了市場。俄羅斯可以輕易更換采購對象,但安東諾夫要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找到買家可是難上加難。

下面的一些數據從各個側面反映出烏克蘭經濟的急劇惡化。

1、該國GDP增速已經從兩年前的5%降至-5%,步入萎縮。

Ukraine GDP

2、烏克蘭零售銷售的下滑速度僅次於金融危機時期,目前已經接近金融危機水平。

Retail sales

3、工業產出同樣直線下滑。

Indistrial production

4、盡管有嚴格的貨幣管制,烏克蘭貨幣貶值嚴重,目前正處於歷史低位。上周五,大量資本外流導致烏克蘭貨幣格里夫納史無前例地暴跌11%。

EURUAH

寒冬將至,在貨幣急劇貶值的情況下,烏克蘭是否有能力確保人們的基本能源需求,成了烏克蘭人民最關心的事。

5、烏克蘭通脹率高達14%,而且隨著未來貨幣繼續走弱,通脹將會繼續走高。這意味著人們手頭的實際工資正在面臨嚴重縮水。

6、最後,烏克蘭的財政狀況已經是捉襟見肘。為了保衛幣值穩定,基輔政府已經快要用盡外匯儲備。目前,烏克蘭政府只能寄希望於IMF的援助了。

Foreign reserves

7、債務飆升。據惠譽計算,烏克蘭政府債務較2008年時翻了四倍。很多經濟學家認為,隨著經濟的日益惡化,該國的公共債務很難解決,違約可能性不可避免。

高盛就指出,烏克蘭的公共債務今年可能將增加70%,明年將增加77%,遠高於IMF規定的可持續水平“高風險臨界線”。(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2854

全球最大市場在崩潰 很多人還不知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899

生物多樣性,物種,環保,氣候變化,野生動物

假如把動物比作股票,那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很快得上頭條,因為不少人都沒察覺,它正走向崩潰。

全球獨立的非政府自然環境保護機構“世界自然基金會”(WWF)制作了一種“地球生命力指數”(GLPI),它像標普500指數追蹤所有美國大公司的股價一樣追蹤全球動物的數量。具體來說,這種指數追蹤了3038種爬行動物、鳥類、哺乳動物、兩棲動物和魚類的代表群體。

如下圖所示,1970-2010年,地球生命力指數下跌52%。這意味著代表上述3038個物種的1.038萬只代表動物約有半數都已在地球上消失。

生物多樣性,物種,環保,氣候變化,野生動物

WWF以指數形式體現了生物多樣性的損失,這看起來倒不那麽像環保學家做的事,更像是金融分析。WWF既傳遞了環境數據,也透露了經濟方面的信息。因為動物的數量代表經濟依賴的寶貴自然系統,很多時候動物也是可以交易的商品,比如野生魚類。

WWF的總幹事蘭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評價以上圖表展示的現狀:

“才不到兩代人時間,不同物種脊椎動物的數量就減少了一半。我們忽視它們的數量下降就是在自擔風險。”

WWF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14》指出,在生物多樣性下降的同時,人口和人均消費的增長正驅動著全球生態足跡的增加。人類對地球資源的需求已經超過了自然可再生能力的50%——需要1.5個地球才能承載目前人類的生態足跡。

生物多樣性,物種,環保,氣候變化,野生動物

分地區來看,拉丁美洲的生物多樣性大減83%,是形式最嚴峻的地區。

中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盡管人均生態足跡低於全球平均水平,但由於人口基數大,中國以30億全球公頃的生態足跡總量位居全球第一。

WWF認為,人們只是才開始感覺到氣候變化的影響,過去四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大幅下降主要原因不在於此,最主要的影響來自人類采掘,比如過度捕魚。動物減少有37%的原因是這類因素,有31%是因為棲息地退化,13%則是棲息地喪失。

全球變暖要為動物數量劇減負7.1%的責任,它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氣候敏感的物種上。WWF預計,雖然氣候變化帶來的動物死亡數量還在增加,可其他對動物生存的威脅也不會減緩。

總之,要維持社會與經濟發展,就要更好地管理資源。因為現在地球最大的市場正在大熊市。(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7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