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四)



自從近年有學者提出,到了2020年,世上八成現存工種將會消失,我一直在想,面向未來世界,教育該如何發展,才能配合時代變遷?

然後,我仿彿在《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中,看到曙光。尤其他所提出的「翻轉教室」概念。

平日,我們在學校聽書,回家做功課。可汗覺得,應該「翻轉」,把兩者對掉──在家聽書,回學校做功課!

可汗說,以年齡劃分年級的教育,是學習的劊子手。同齡孩子必須聽同樣的課,然而每個人的學習速度不一,學得慢的會因為落後而自卑;有潛質的會因為太早達標而鬆懈。能力剛好配合課程的,可能只有小貓幾隻。

所以,課,應該在網上聽,能理解多少就先聽多少,每個人都只需跟自己比較。每課,只有15分鐘。因為根據統計,中學生最高質素的集中力大概就是15分鐘。言簡意賅的話,已很足夠。

聽罷,回校做功課,功課都是有趣而應用性高的。孩子們不用分年級、班別,全校只有一個課室,自由組合程度相約的同學一起解題,也可以向能力高的同學請教。所有老師也同時在場,隨時協助孩子。

許多人以為,上網學習會犧牲社交技巧或師生關係。可汗說,恰恰相反。因為在家上網聽課的時間短,在課室齊齊互動的時間多,同學之間士氣大增。老師因才施教,也令每個孩子得到更多注意,助長師生感情和信任。

換言之,「翻轉教室」既不拔苗助長,也不壓抑潛能,孩子能走遠是多遠,過程中也培養出現今世代不可或缺的待人接物及溝通技巧。

我讀得心馳神往,心想香港也可以做類似的教育嗎?家長一定會問,自主學習,快樂是快樂,但能考試嗎?而可汗於我最大的啟發是──未來世界,還有我們所理解的考試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08

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三)



可汗如何理解網絡科技跟教育的關係?

有句話,他沒說出口,但讀過其著作《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自當心領神會:任何用於教學的新元素,都必須緊跟教育的初衷,否則,所有花招都是多餘的。

大部分人在網上學習,一目十行,卻也水過鴨背。搜尋過當讀過,讀過當成讀懂。可汗卻覺得,科技的使命,是堅持「精熟教育」。簡言之,就是「打好個底」。

我們都見過這些孩子:成績中上,一直順利升班,到了某個關鍵班級,忽然滑鐵爐,前途「係咁先」。究竟發生了甚麼事?

可汗如此分析:學校考試,以分數定高低。例如,孩子取得七十分,算不錯吧。但反過來看,一百分之中,失了三十分,即有三分一課程,他都不懂。而誰又知道,那是對學科來說比較基礎的三分一?抑或較旁枝的三分一?

大部分孩子,只要肯努力,就算一知半解,要拿七十分其實不難,成績不錯的假象,累積到某一點,就陰溝裡翻船。

反之,要應付可汗學院的網上考試,孩子必須答對所有問題,才可以「進階」。就像打機過關一樣,基礎概念未融會貫通,遊戲就得重新來過。不在乎升級時間表,只在乎程度是否達標。不打好知識地基,遑論深造。

可汗甚至比較過,網上學院裡程度較低但基礎完備的學生,跟實體學校裡較高年級學生的公開試成績,前者比後者強多了!益發印證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教育理念:與其拔苗助長,倒不
如因材施教。「精熟教育」造就的,就是龜兔賽跑最後勝出的烏龜!
 
當每個人都在標榜網上學習的效率,只有可汗會說,網上學習,目的是可以學得更慢,卻也更透徹。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囫圇吞棗,不是自欺欺人,又是甚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09

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二)



上回提要,可汗網上學院,在短短幾年間累積了二億三千萬學生,我覺得,關鍵不是可汗懂得科技,而是因為他懂得教育。

人人都會說,網上學習方便簡單,不受地域或時間限制。但只有可汗明白,上網,不是技術需要,而是心理需要。

話說,那年表妹透過網上錄影跟可汗學數學,實驗後竟然告訴他,其實,你真人授課,還沒有錄影授課般好!

為師的,聽到這句,會有甚麼感受?很潑冷水吧。但表妹的解釋,是這樣的:老師在場,總愛問學生明不明白?明了多少?有沒有問題?那是出於好意,但對學生來說,壓力卻極大。因為他們會以為,那就等於他們必須一聽就完全明白,並且能提出問題……本來對這一科已無甚掌握的孩子,就更自卑。而挫折感,是學習的死敵。

但網上學習,可以反覆觀看,把不明白的地方慢慢消化,建立出「我也能獨自學到甚麼」的信心。就算最後真的搞不懂,表妹也心知親愛的表哥還是願意進一步作真人解說的。心理上的水泡,存在就夠了。

當然,要把自行摸索和學習的空間還給孩子,工具不一定是電腦。書本,文章,甚至一些親身經歷,都可以讓用自己的節奏去理解,不也異曲同工?

一般人的答案,可能是,短片比書本有趣。但可汗看穿,電腦的優勢不止於此。當老師最頭痛的是甚麼?就是不明白孩子不明白甚麼,愛莫能助。於是他額外設計了一套程式,紀錄學生看短片的情況,例如某幾分鐘被重覆細看的次數,因而了解學生在哪兒被卡住了,老師就可以主動跟進幫忙。

學生不可以自己提問?可以。但勇於問,也懂得問的,一班通常只有兩、三個。然而,老師若能看穿孩子學習的心理障礙,對症下藥,能教的,就是潛質滿滿但尚待啟發的每一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10

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一)



久仰大名,這天才有空把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仔細讀一遍。

出生於美國的孟加拉人薩厭曼可汗(Salman Khan),本來是一名基金分析員,自嘲畢生沒想過幹一些除了金錢價值以外還具備社會價值的事。豈料,後來辭去荀工,此志不渝發展網上學院,今天學生數以億計,契機竟是某年的家族婚禮。

那年,他遇上十二歲的表妹。表妹數學成績差,可汗受托替她惡補。但時間太短,婚禮之後二人就要各自回老家。可汗就想到,不如透過網上錄影繼續給表妹補習。後來,教學片段被廣傳,連比爾蓋茲也用來給兒子授課。

這,是賣點。但老實說,蓋茲的兒子,想要怎樣的教育都可以,才不用可汗操心。重點反而是,全球無數生於平凡家庭或出身基層的孩子,因此得到了免費而優質的教育。因為蓋茲在親身體驗後,在其基金會捐出了一百五十萬美元,讓可汗有了第一個實體辦公室,令當時三年內累積了數萬學生的網站,進一步發展成座擁逾兩億學生、翻譯成逾三十種語言的非牟利學院。

但是──最令我好奇的,其實不是網上教學這條「橋」。今時今日,誰不知道網絡可以免費傳播資訊?吹噓具備網上課程卻完全不懂教育的,也大有人在。光把內容放上網,學生就會自動自覺去學,而且學得很成功了麼?

真正的挑戰,是要搞懂網上教學,跟孩子的心理狀況、學習動機、實體課堂設計,以至孩子與真實世界的互動有何關係。為甚麼人上網、我上網,可汗學院的孩子都懂得自我要求、有創意,卻不會變成被電腦資訊填鴨的宅男宅女?

因為,可汗講的,不是如何透過電腦學習,而是在網絡世界下的教育新視野。箇中洞見,才是最令人拜服的地方。可汗如何理解科技「cross over」教育的新可能?讀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11

九款設計玩物!教你用「科學」來紓壓 辦公室玩具學院

2015-12-28  TCW

台灣上班族每天至少八小時待在辦公室「嗡嗡嗡,勤做工」,時間一久,當壓力累積逼近臨界點,身體就會發出警訊。三軍總醫院精神醫學部主任葉啟斌指出徵兆: 「會容易煩躁情緒不穩,往往為了小事抓狂,或者注意力很難集中,跟別人談話若是被打斷,也常常接不起之前的話題。心裡存放太多壓力讓大腦負荷加重,連帶使 得計畫能力也受影響。」因此,上班族喜歡在自己桌面點綴一兩樣擺飾,平常瞧它幾眼開心之餘,萬一情緒壓力鍋瀕臨爆發邊緣,還能趕緊轉移焦點。

台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任許正典認為,辦公室玩具藉兩種管道達成撫慰效果:一是隔離作用(Isolation),面對壓力源先別急著處理,暫時將注 意力放在玩具上,使思緒獲得喘息空間,可以脫離負面情緒的流沙坑。二是透過投射作用(Projection),把玩具比擬為壓力來源,藉由把玩來發洩不愉 快,苦中作樂防止心情惡化。

辦公室玩具其實沒有既定區分標準,只要體積不會妨礙工作進行,都適合拿來當作紓壓小物。工業設計師吳協衡認為它們的魅力在於除去繁瑣步驟,不用花費太多精力照料,假如客戶來訪還可開啟話題,隨手賞玩體驗,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作家村上春樹曾說:「人生若沒有小確幸,不過是枯燥乏味的沙漠。」這篇「辦公室玩具學院」中,網羅三大系列,只須簡易幾個操作就能偷閒兩、三分鐘,轉換心情,是最紓壓的辦公室亮點。

(單品提供●賽先生科學工廠、Nordic北歐櫥窗)

撰文者 郭恆成

撰文者 郭恆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9197

國家行政學院張占斌:五大關鍵要素都需要深入改革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54882.html

國家行政學院張占斌:五大關鍵要素都需要深入改革

一財網 章軻 2016-02-28 13:42:00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正確認識經濟形勢後選擇的經濟治理藥方,也是問題倒逼、必經關口,是解決中長期經濟問題的根本之道。”2月28日,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發展中國論壇副主席張占斌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

張占斌等著《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書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他表示,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面對的主要矛盾正在由需求側轉向供給側,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面對的主要是供給側、結構性、體制性矛盾,因而不可能通過短期刺激政策實現經濟反彈,而必須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塑經濟發展動力,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創造條件。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張占斌說。

中國供給側改革與西方不同

第一財經日報:現在社會上也有不少聲音和觀點,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實行需求緊縮,就是要對需求側管理進行簡單的替代;也有人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推行新的“計劃經濟”,如何看待這兩種觀點?

張占斌: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加大結構性改革力度,矯正要素配置扭曲,擴大有效供給,提高供給結構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通過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自中央提出積極推進供給側改革以來,社會各個方面都在認真研討中央精神,其中大部分是符合中央意圖與經濟學相關理論的。但是,也出現了一些誤讀與誤解,就像剛提出的兩種典型的誤解。

我認為,供給側管理不是對需求側管理的簡單代替,而是有所側重、相互促進。在我國,需求管理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是宏觀管理或宏觀調控的主要方式。目前,我國的需求管理確實有需要改革的方面,如宏觀調控政策主要是圍繞著鼓勵投資,以增加投資需求為中心,這實際是強調增加供給的政策。供給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關系,兩者互為條件,相互轉化,兩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

供給側改革是要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而不是要搞新計劃經濟。有一種誤解是,認為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搞新的“計劃經濟”。恰恰相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通過進一步完善市場機制,矯正以前過多依靠行政配置資源帶來的要素配置扭曲。為此,要調整各類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更好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在新形勢下的完善和深化,決不是要回到計劃經濟的老路上。

日報:談到供給側改革,人們就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西方經濟學中的供給學派以及美國的“里根經濟學”和英國的“撒切爾主義”,請問這次中央提出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經濟學中所謂的“供給經濟學”有什麽本質上的不同?

張占斌: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多是基於我國經濟自己發展變化的需要,更多地源於中國經濟學群體獨立研究之成果,更多的是中國共產黨在探求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偉大實踐上的不斷創新。

供給經濟學的真正成名,始於上世紀70年代。其背景是:1929年至1933年美國爆發經濟危機進而引發全球經濟衰退,這就是廣為人知的“大蕭條”。為應對衰退,各國先後采用了英國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經濟理論與相關政策主張,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凱恩斯革命”。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凱恩斯主義的負面效果不斷積累。由於過度人為擴大需求、刺激增長,到20世紀70年代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出現了嚴重問題,後世將之總結為“滯脹”,由此,凱恩斯經濟學的主流地位受到質疑和挑戰,供給學派和供給經濟學於是應運而生。

我們提出的“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西方經濟學中的供給學派提出的觀點有本質的區別,我們的供給改革在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契合了破解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突出矛盾和難題,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中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集中體現。

五大關鍵要素都面臨改革

日報:究竟要從哪些方面和領域來準確把握供給側結構改革?

張占斌:從整體上看,供給側改革的主戰場是要素市場改革。長期而言,要素的數量和質量,從根本上決定著一國經濟增長的效率。目前,我國五大關鍵要素都面臨著制度陳舊、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情況,需要進行深入改革。

一是立即調整人口政策,從控制人口數量轉向實施人力資本戰略。人是經濟增長最根本的因素。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的消失,老齡化社會的陰影正在逼進。必須盡快、果斷調整我國人口政策。

二是審慎推動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流通制度。土地制度是國家的基礎性制度,是供給管理的極重要內容。在逐步建立城鄉統一的土地產權框架和流轉制度過程中形成兼顧國家、單位、個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土地征收中嚴格界定公共利益用地範圍,規範程序,公開信息;建立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規範、多元的補償和生活保障、生產引導機制。

三是深化金融改革,全面解除“金融抑制”。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目前,我國金融市場結構失衡、功能不全,“金融抑制”比較明顯,應全面推進金融改革。

四是全面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創新是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理念”之首。對於今日之中國,其重要性無論怎麽強調都不過分。當務之急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努力實現科技與經濟的融合,在高端“買不來的技術”領域靠原始、自主創新艱難前行,在中高端依靠全面開放和“拿來主義”“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與“集成創新”結合,最終建成“創新型國家”。

日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完成好去產能、降成本、去庫存、補短板和去杠桿五大重點任務,要求在戰略上堅持穩中求進,在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這五大重點任務的關鍵點在什麽地方?

張占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上要著眼於打好持久戰,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致力於打好殲滅戰。近期供給側改革在戰略上要堅持穩中求進、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戰術上要抓住關鍵點,主要是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第一,積極穩妥化解產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系。要依法為實施市場化破產程序創造條件,加快破產清算案件審理。要提出和落實財稅支持、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以及專項獎補等政策,資本市場要配合企業兼並重組。要盡可能多兼並重組、少破產清算,做好職工安置工作。要嚴格控制增量,防止新的產能過剩。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打出“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進一步清理規範中介服務。要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進一步正稅清費,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營造公平的稅負環境,研究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率。要降低社會保險費,研究精簡歸並“五險一金”。要降低企業財務成本,金融部門要創造利率正常化的政策環境,為實體經濟讓利。要降低電力價格,推進電價市場化改革,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要降低物流成本,推進流通體制改革。

第三,化解房地產庫存。要按照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深化住房制度改革的要求,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擴大有效需求,打通供需通道,消化庫存,穩定房地產市場。要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允許農業轉移人口等非戶籍人口在就業地落戶,使他們形成在就業地買房或長期租房的預期和需求。要明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方向,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鼓勵自然人和各類機構投資者購買庫存商品房,成為租賃市場的房源提供者,鼓勵發展以住房租賃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要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順應市場規律調整營銷策略,適當降低商品住房價格,促進房地產業兼並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要取消過時的限制性措施。

第四,擴大有效供給。要打好脫貧攻堅戰,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瞄準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加大資金、政策、工作等投入力度,真抓實幹,提高扶貧質量。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降低企業債務負擔,創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業技術改造投資能力。培育發展新產業,加快技術、產品、業態等創新。要補齊軟硬基礎設施短板,提高投資有效性和精準性,推動形成市場化、可持續的投入機制和運營機制。要加大投資於人的力度,使勞動者更好適應變化了的市場環境。要繼續抓好農業生產,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口糧安全,保障農民收入穩定增長,加強農業現代化基礎建設,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把資金和政策重點用在保護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以及農產品質量、效益上。

第五,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對信用違約要依法處置。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債務置換工作,完善全口徑政府債務管理,改進地方政府債券發行辦法。要加強全方位監管,規範各類融資行為,抓緊開展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堅決遏制非法集資蔓延勢頭,加強風險監測預警,妥善處理風險案件,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國企是產能過剩“重災區”

日報:從“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角度,如何理解“去產能”?

張占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旨是釋放新需求,創造新供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2016年的首要任務是積極穩妥化解過剩產能,其目的就是將寶貴的資源要素從那些產能嚴重過剩的、增長空間有限的產業和“僵屍企業”中釋放出來,通理順供給端,提高有效供給,創造新的生產力。

首先,應立足於經濟新常態的基本特征和社會發展實際,盡快修訂和完善《破產法》,使產能過剩的企業和僵屍企業可以依照法律程序申請破產,從法律層面解決長期積累的債權債務關系、不良資產處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生活保障等各項遺留問題;同時也從法治層面修訂地方政府經濟績效考核體系,緩解GDP增長任務壓力。

加快完善化解過剩產能的政策法規體系。中央政府應抓緊建立完善化解產能過剩相關的立法工作,從產能利用效率、排放標準、土地、環保、節能等層面,從嚴制定、修改、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實施逐步由行政幹預向依靠法治和經濟手段治理轉型,建立常態化的化解過剩產能的長效治理機制。在壓縮過剩產能的同時,使用負面清單管理制度,從法治層面確保產能過剩行業中不再有新的項目投入和新的產能擴建。

另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從法治層面是遏制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加強化解過剩產能的系統性立法研究,確保化解過剩產能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依法終止相關產業、區域和企業備案且核準的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新增產能項目,要實施及時曝光,並嚴厲查處,及時追究相關責任主體的法律責任;強化立法標準的約束機制,加大淘汰落後產能力度,要強化用地標準、能耗標準、環保標準約束力,對不達標和違規建設項目,堅決依法取締。

此外,還要深化配套改革,釋放供給端活力。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命脈,但也是產能過剩的重災區。據有關數據顯示,僅A股市場就有266家企業依靠政府“輸血”為生。國有企業改革迫在眉睫,必須通過國有企業的混和所有制改革,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提高國有資本配置和運行效率,推進國有經濟布局戰略性調整,引領新常態下的創新驅動、技術進步、人力資本提升、知識增長等要素升級。對於產能嚴重過剩、發展潛力有限的傳統的國有企業堅決依法退出破產,優化供給端。

日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出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政策支柱,提出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這些政策的要點在什麽地方?

張占斌:明年及今後一個時期,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

我的理解是,宏觀政策要穩,就是要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實行減稅政策,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在適當增加必要的財政支出和政府投資的同時,主要用於彌補降稅帶來的財政減收,保障政府應該承擔的支出責任。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為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降低融資成本,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和社會融資總量適度增長,擴大直接融資比重,優化信貸結構,完善匯率形成機制。

產業政策要準就是要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絡化水平等,推動形成新的增長點。要堅持創新驅動,註重激活存量,著力補齊短板,加快綠色發展,發展實體經濟。

微觀政策要活就是要完善市場環境、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做好為企業服務工作,在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寬松的市場經營和投資環境,鼓勵和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創新發展,保護各種所有制企業產權和合法利益,提高企業投資信心,改善企業市場預期。營造商品自由流動、平等交換的市場環境,破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

改革政策要實就是要加大力度推動改革落地。要完善落實機制,把握好改革試點,加強統籌協調,調動地方積極性,允許地方進行差別化探索,發揮基層首創精神。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抓好改革舉措落地工作,使改革不斷見到實效,使群眾有更多獲得感。

最後是社會政策要托底,就是要守住民生底線。更好發揮社會保障的社會穩定器作用,把重點放在兜底上,保障群眾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公共服務。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主任、發展中國論壇副主席張占斌。攝影/章軻

國家行政學院。攝影/章軻

編輯:劉展超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207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開設體育產業課程 體育產業風口來了?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3198.html

去年以來,中國體育圈大事不斷:萬達搶購海外資源、樂視體育以27億天價拍得中超版權、華人文化入股英超曼城、阿里體育瞄準體育社交、蘇寧20億元入主意甲勁旅國際米蘭、體育產業並購基金不斷湧現,商業巨頭和各路資本在全球範圍內搶奪體育資源。

在體育產業熱度不斷升溫的同時,商學院也來“摻一腳”。

6月24日,號稱國內第一大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宣布開設亞洲首個“體育休閑產業管理課程”,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副院長兼中方教務長張維炯表示,開設該課程就是面向未來的大體育崛起,助力中國體育產業化和高端人才培養。連商學院都開設體育產業課程,體育產業真的風來了?事實上,擺在體育產業從業者面前依舊一片迷霧。

中歐高層經理培訓部主任、院長助理劉湧潔先生告訴記者,首期“體育休閑產業管理課程”包含四個國內模塊和兩個海外模塊,將深入的國際權威教授課堂授課與國際頂尖賽事實踐考察相融合。課程特別邀請到來自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NFL)、國際足聯(FIFA)等體育行業巨擘以及虎撲、淘寶、樂視、體壇周報等新晉行業領袖開展實踐分享。

眾多體育項目運營陷入虧損

面對資本界,教育界對體育產業的一片熱忱,體育產業真的到了風口了麽?

表面看,業界對於中國的體育發展抱持著極為樂觀的態度。中歐體育休閑產業課程學術主任、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市場營銷學副教授向屹表示,有體育局官員認為,按照國際通行研究的標準,當人均GDP達到5000美元的時候,體育產業的發展會呈現出一個“井噴式”的發展態勢,而中國目前人均GDP已經達到8000美元左右。體育產業的井噴目前卻並沒有出現。

中國足球博客網站“狂熱東方足球”創始人卡梅隆•威爾遜曾表示:“人們對中國足球一直抱有大膽的想法,因此當這個市場最終爆發時,他們已經做好了從中獲利的準備。”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對於中國體育的現狀,先來看這樣幾組對比。

首先,在最火爆的足球行業,向屹介紹,以最能代表英中兩國職業足球產業發展現狀的足球超級聯賽來看,英超的營收規模已超過30億英鎊,近300億元人民幣;而同期的中超的營收規模還在30億元人民幣左右徘徊。

具體到俱樂部,根據曼聯俱樂部2014年度報告,其在2013和2014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46億和2.38億英鎊,分別為人民幣約10億和20億元;而廣州恒大俱樂部2013和2014年虧損分別為5.76億和4.83億元人民幣,2015年,恒大虧損甚至高達9.53億元人民幣。

其次,公開數據顯示,NBA聯盟的總收入呈逐年提高的態勢。已經公布的數據中,NBA2012~2013賽季總收入50億美元,2013~2014賽季為55億美元,2014~2015賽季的數據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預計不會低於60億美元。反觀CBA,大多數的俱樂部都處於虧損狀態,自從姚明當上上海男籃俱樂部的老板,省吃儉用,每賽季也要承受將近2000萬元的虧損。

此外,F1一級方程式上海站的年虧損在1.6億~1.8億元人民幣之間。除了上馬、北馬等幾個大型知名馬拉松賽事有少許盈利之外,其它在中國各地舉辦的大大小小的賽事仍然在虧損線上掙紮求生。

如何挖掘產業潛力

大量的體育公司或項目虧損,在業內人士看來,也包含著發展的潛力巨大。據普華永道2014年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體育門票、商品和廣告總收入約為34億美元,而美國是636億美元,這“足以證明”中國體育產業的前景廣闊。但仍然有幾大問題需要解決。

向屹表示,一座健康成熟的體育事業金字塔由三個部分組成,自下而上分別是:普羅大眾(堅實而廣泛的群眾基礎,處於金字塔底部的廣大體育運動愛好者),職業中堅(處於金字塔中段的具有一定的體育技能且能靠從事體育相關行業謀生的階層),頂級選手(位於金字塔頂部的冠軍級運動員)。

“國外對於中間層有成熟的市場運作機制,從事其中各個環節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但不是冠軍級別的運動員,退出專業領域之後依然可以從事與體育相關的行業,靠體育謀生;而我國對於頂級選手的輸送,是跳過中間層直接從底部選拔培養的。相比於頂部的狹小專業、底部的大規模投入,對於廣大體育行業從業者來說,中間層的空間夠大夠廣闊,只要建立起成熟的產業鏈和市場化的運作機制,這里頭大有文章可做。”向屹表示。

正因為體育產業目前發展的不健全,資本目前也出現觀望的態度。體育風投公司上海佳浩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瞿浩向記者表示,比起資本湧入的熱情來說,資本增長沒有達到預期,整個體育產業投資還處在非常初級的階段,現在經濟環境並不好,體育產業是為數不多的資本可以追逐的行業,但體育行業是一個需求端很好,供給端不足的行業,生態還不完善,發展未來趨勢存在不確定性,跨界可能產生更多發展機會,資本都還在不斷觀望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1973

慧科集團並購萊茵教育和美好學院 開課吧重新劃入慧科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25/158394.shtml

慧科集團並購萊茵教育和美好學院 開課吧重新劃入慧科
i黑馬 i黑馬

慧科集團並購萊茵教育和美好學院 開課吧重新劃入慧科

作為慧科教育首個線上教育品牌,“開課吧”在拆除VIE架構後,正式回歸慧科集團,統領集團職業教育線上部分。

i黑馬訊 8月25日消息,今日,慧科教育宣布正式升級為慧科集團。同時宣布並購創意設計職業教育機構“萊茵教育”、互聯網產品社群“產品壹佰”和一站式互聯網學習平臺“美好學院”。

據悉,作為慧科教育首個線上教育品牌,“開課吧”在拆除VIE架構後,正式回歸慧科集團,統領集團職業教育線上部分,“美好學院”攜“產品壹佰”社區以及集團原有的泛IT在線職業教育平臺“找座兒”整體並入“開課吧”。

無標題

這一次的架構調整,慧科集團組建職業教育事業群,包括“開課吧”與“萊茵教育”以及2016年3月並購的泛IT職業教育機構“無限互聯”,原無限互聯CEO熊彪擔任慧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職業教育事業群總裁、開課吧CEO,原美好學院CEO劉文智擔任慧科集團副總裁、開課吧COO,原萊茵教育CEO楊飏留任原職並擔任集團副總裁。慧科集團職業教育事業群以職業發展為導向為大學生和互聯網從業者提供實用技能培訓、智慧化職業發展綜合服務。

據悉,“萊茵教育”成立於2007年7月,關註學習者和企業的雙向需求培養互聯網中高端創意設計人才,提供交互設計、體驗設計、產品經理、遊戲設計、VR設計等設計類課程。“美好學院”源自知名產品人學習成長社群“產品壹佰”。

慧科集團 教育 職業教育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2061

協和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醫生不可能成為健康守門人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這句口號近來一直被提及,但如何才能讓全民健康?

“我們說強基層,把全國醫生培養成健康守門人,健康能守得住嗎?大量的因素不是我們醫生能守得住的,全國醫生不可能成為健康守門人,他可能是醫療的守門人,讓你不必要到大醫院走冤枉路。全科醫學你再怎麽培訓要求他全能也是不現實的。”北京協和公共衛生學院院長劉遠立在近日在“健康城市與健康社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

預防大於治療

建國初期,我國經濟水平較低,但中國的健康改善發展甚快。人均期望壽命已經超過了世界平均水平,這就使得中國獲得非常重要的經驗:只要重視預防,健康水平在經濟水平較低的情況下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發展。在建國初期不到一年,第一次全國衛生大會提出了至今仍然有效的預防治療。

“改革開放以後我們經濟發展速度和世界的平均水平越來越接近,我們的健康水平基本上沒有得到非常明顯的改善,不僅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我們發現我們的慢性病正在呈現出井噴式的爆發。現在全國每10個人里面就有一個糖尿病患者,每4個人里面就有一個高血壓患者。”劉遠立表示。

在健康領域,僅有醫改和吃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重視預防。不少人有一種誤解,認為現在科技發達了沒有治不好的病,但在劉遠立看來,人類能真正治愈的疾病只有十多種,大部分疾病是沒有辦法治愈。

“有時治愈,時常幫助,永遠安慰,這是我們醫療能夠幹的事。雖然很多病不能治愈,但都是可以預防,通過環境、生活行為方式,真正做是可控可防。”劉遠立表示。

健康中國2030,不是衛生系統單獨來完成的任務,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了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30年前的《渥太華宣言》就把健康定義為五大類別的系列合作,制定健康的政策,創造特殊的健康環境,加強社區的行動,發展個人的健康素養技能,調整衛生服務的方向,從被動治療到主動的健康服務。”劉遠立表示。

而在中國的六項戰略方針、五項工作重點中,也明確了健康中國的路徑: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結合,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健共享。

打造健康社區迫在眉睫

近年來,由慢性疾病帶來的醫療負擔越來越重,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卻尚無能力擔任“守門人”的角色。在疾病防治體系中,社區的衛生服務能力不容忽視,是重要的基層醫療機構之一。不僅要為居民提供醫療服務,還承擔著居民健康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等重要角色。打造健康社區迫在眉睫。

“健康中國2030” 規劃綱要作為今後15年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行動綱領,已將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放在戰略任務的首位,把健康素養水平列入規劃的一級指標。而打造健康城市、健康社區是促進居民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方面。

“健康社區有三個核心組成部分。第一,有益身心健康的自然和社會環境。第二,社區的成員具有一定的健康素養。第三,社區里人人享有基本的、適宜的健康服務。健康中國是要靠一個一個的把健康環境、健康素養、健康服務這三方面的工作都做好了的建設設計所組成的。一個健康中國等於n個健康社區。”劉遠立表示。

而據全國老齡委數據顯示,2015到2035年,中國將進入急速老齡化階段,老年人口將從2.12億增加到4.18億,養老和康複成為熱點。北大醫療康複醫院行政院長王彬提出“康養結合”模式,助力健康社區發展。

“社區衛生服務關鍵是要做好全人群健康管理,在此基礎上對重點人群進行慢病管理,再對門診患者進行疾病管理。”在社區工作多年的中華醫學會全科醫學分會常委張曉林表示。

11月21日,第九屆全球健康促進大會(9GCHP)將於上海盛大開幕。論壇將在健康促進的概念,方法及機制的實際應用方面,對各成員國提供指導,進而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健康城市和人居環境所形成的關鍵平臺”是此次大會四大議題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85

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何家成案開審,被控受賄710余萬元

據寧波法院官方微博消息,2016年12月2日,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國家行政學院原副院長何家成受賄一案。寧波市人民檢察院派員出庭支持公訴,被告人何家成及其辯護人到庭參加訴訟。

寧波市人民檢察院指控:1995年至2014年上半年,被告人何家成利用擔任華星物產集團總裁、董事長、國家國內貿易局副局長、國家行政學院副院長等職務上的便利或形成的便利條件,為相關單位和個人在入股經營、職務調整等事項上提供幫助,直接或通過其親屬非法收受財物共計折合人民幣710.7071萬元。提請以受賄罪追究何家成的刑事責任。

何家成進行了最後陳述,當庭表示認罪悔罪。最後法庭宣布休庭,擇期宣判。

何家成簡歷

何家成,男,漢族,1956年5月生,江蘇南京人,1975年參加工作,1981年入黨。

1978-1981年 在南京大學讀經濟學學士學位。

1981-1984年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讀經濟學碩士學位。

1984-1986年 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所讀在職經濟學博士學位。比較經濟學研究室副主任、發展經濟學研究室主任。1985年獲“孫冶方經濟學獎”,1986年獲“國家級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學者”稱號、破格晉升為副研究員、當選全國青聯委員。

1986-1987年 中共中央辦公廳調研室工作。

1987-1989年 中共中央政治體制改革研究室綜合局副局長。1987年當選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

1990-1992年 國家物資部辦公廳副主任,兼部長辦主任、中國物資經濟研究所所長(正司級)。(1992-1993年江蘇無錫市副市長。)1990年獲第四屆中國圖書獎。1991年當選中國物資流通學會常務副會長。1992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當選全國青聯常委。

1993-1995年 國家國內貿易部政策體制法規司司長。1994年當選中國國有資產管理學會副會長。

1995-1998年 中國華星集團董事長、總裁兼黨委書記。(1996年9月-1997年7月中央黨校中青班學習。)1997年當選中國物流協會副會長。

1998-2000年 國家國內貿易局黨組成員、副局長。(1999年9月-2000年1月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學習。)

2000-2009年 國務院國有重點大型企業監事會主席。2000年起先後當選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中國同學會會長、中國信息基礎結構與經濟發展中心顧問委員會副主席、國家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俄羅斯東歐中亞學會副會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特邀研究員。

2009.09—2013.03 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副院長。

2013.03—2014.10 國家行政學院黨委委員、常務副院長,主持學院常務工作。

2014年10月,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

2014年10月13日,中央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

(中共十七大代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9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