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只顧上市圈錢分紅顯寒酸 中字頭公司最猖狂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2/1297071.html

者按:4年圈錢近1.7萬億 分紅不足8%。「跌幅第一,融資也第一。」這是對中國股市最到位的描述。自2008年初到現在,滬指從5200點跌到現在的2200點,跌幅近六成,但這 並不阻礙A股融資的步伐。除了中小板、創業板這部分「後起之秀」,還有「中字頭」公司這種洪水猛獸,都排隊等著上市圈錢。2008年以來,A股共實現近 800家公司首發融資,實際募集了1.05萬億元;A股也幫助近600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再融資6436億元。近四年的時間,A股 融資額高達1.69萬億元。

只顧上市圈錢分紅顯寒酸 中字頭公司最猖狂

自2008年初到現在,滬指從5200點跌到現在的2200點,跌幅近六成,但這並不阻礙A股融資的步伐。除了中小板、創業板這部分「後起之秀」, 還有「中字頭」公司這種洪水猛獸,都排隊等著上市圈錢。2008年以來,A股共實現近800家公司首發融資,實際募集了1.05萬億元;A股也幫助近 600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再融資6436億元。近四年的時間,A股融資額高達1.69萬億元。

對比起如如火如荼的融資潮,上市公司的分紅顯得寒酸。以去年為例,當年上市公司通過IPO、增發、配股共融資9865.09億元,但分紅總額卻只有762億元,佔比還不到8%。A股市場徹徹底底變成圈錢機器。

四年融資近1.7萬億

「資金和企業不能有效對接是中國經濟的一個重大缺陷,未來五年需要大力發展多層次的資本市場,2010年中國IPO全球第一,預計這一趨勢在未來十年都將保持。」這是證監會研究中心任祁斌在今年說的一番話。

近幾年,A股拉開了融資大幕,速度和數量都以幾何級數上升。根據wind資訊的統計,自2008年至今年10月21日(統計數據起止時間下同),A 股共實現789家上市公司首發融資,計劃募集4960億元,實際募集了1.05萬億元;再融資方面,同一時間段,A股也幫助581家上市公司實現再融資, 扣除發行費用後實際再融資6436億元。

如果從板塊來看,「後起之秀」創業板及中小板融資能力不容小覷。國內創業板於2009年10月開板,兩年裡,創業板上市公司從最初的28家迅速擴張 到目前的270家,並且實現了1972億元的實際募資,是該板塊計劃募資額的三倍。另外,中小板的融資規模也不一般,2008年至今,中小板實現了428 家公司的首發融資,實際融資3665億元;至於再融資規模,四年中小板定向增發和公開增發的實際募集資金也有694億元。

如今,在銀根收緊的情況下,特別是今年上半年,存款準備金率經過6次上調後,銀行間資金市場重陷高度緊張狀態,市場進入「缺錢」時代,許多上市公司 也紛紛想盡辦法融資。據統計,截至上半年,共有143家公司公佈再融資計劃,而去年同期該數據僅為36家,同比增加3倍。其中,預計增發的公司135家, 共計增發308.4億股;預計發行可轉債的公司3家,增發294.5億元,5家公司計劃配股。

這個擴張速度對比起海外市場也甚是驚人。目前,中國股市上市公司的數量,已飆升到2500多家;美國股市200多年才上市了3600多只股票。其中,美國股市掛牌股票達到800家,用了100年的時間,而中國股市僅僅只用了8年。

分紅還不足8%

對比起如火如荼的融資潮,上市公司的分紅就倍顯寒酸。

以去年為例,當年上市公司通過IPO、增發、配股共融資9865.09億元,但分紅卻出現大幅下跌。由於證監會對再融資公司進行了強制分紅的規定, 未實現分紅的公司雖然由2009年的1158家下降為840家,但是分紅金額卻由2009年度的近3883億元下降為762億元,下降了3121億元,表 明上市公司手中現金明顯減少。

如果因為外界環境突變或自身原因導致企業連續虧損而無法分紅也屬合理,但事實上,很多公司在連續盈利的情況下仍將資金留在了上市公司中。

以5年未能分紅的402家公司為例,其中有94家公司,竟然在連續5年盈利的情況下仍未現金分紅。其中包括了16家房地產公司、48家製造業公司和7家信息技術業公司等,特別是投資者熟知的房地產暴利行業恰恰是最不願意現金分紅的行業。

2010年136只地產上市公司僅有萬科、保利、華僑城等28家公司進行了現金分紅。如果說上市公司因為微利而無法現金分紅,那麼像中南建設 (000961)、長春高新(000661)(000661)、美菱電器(000521)(000521)、濰柴重機(000880)(000880)等 去年EPS均在0.5元以上的公司,也選擇連續5年不現金分紅。

這種情況與海外市場可謂天壤之別。從當今世界的主要資本市場來看,分紅與退市直接掛鉤的法律條款非常明確。比如在美國,「連續5年不分紅利」,就能 觸犯到退市的法規。日本證券交易所,也明確規定,5年沒有發放股息,或者係公司營業生產處於停止或狀態,又或者連續3年負債超過淨資產,都有可能面臨退市 風險。

若細加比較,滬深兩市上市公司的股息率遠遠低於國外市場。英國、日本的上市公司要拿出約40%~50%的利潤用於分紅,但滬深上市公司卻很少用現金 分紅的方式回報投資者。看今年中期報表,滬深兩市16家銀行股,僅中信銀行(601998)有少量分紅,而同期的香港金融股,如港交所,今年中期就拿出 90%的中期利潤來分紅。

中國石油(601857):「最賺錢」公司圈錢多

被譽為「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國石油(601857)2007年11月5日登陸A股市場,按照當日收盤價計算,中石油A股總市值超過8萬億元,加上其H股市值,總市值超過埃克森美孚目前的4877億美元市值,成為全球市值第一的上市公司和中國A股市場第一大權重股。

國資委10月21日公佈了2010年度央企經營情況,「成績單」顯示,中石油以1241.8億元的淨利潤成為最賺錢的央企。每天淨賺近3.4億,自 稱亞洲最賺錢公司的中石油名副其實,然而這一切均與普通投資者無關。在華麗業績背後,卻是上市四年時間超過60萬小散們割肉出局。「最賺錢央企」在公司業 績和二級市場股價上的盈虧邏輯悖逆,讓投資者困惑和不滿。站在9.75元仰望48元的歷史之巔,恐怕中石油再也難以到達這個高度。

身為A股市場「第一權重股」的中石油,上市以來的8次分紅每股也僅累計獲得1.19元的股息。若按48元計算,其四年股息收入也僅有2.48%。這意味著四年時間裡,A股股東以損失四分之三投入的風險,換來了比銀行存款還要低80%左右的股息。

中國水電(601669):縮水發行仍衝擊大盤

「買了中水電,趕緊上醫院;中籤如中槍,死得很悲蒼。」這首網民傳誦的打油詩,道出了這只年內巨型IPO來襲的恐慌。雖然上市首日的上漲秀讓中國水電(601669)保住了發行價,但是仍然不能阻擋其價值回歸之路。

沒有了機構的護航,中國水電在上市後第二天便原形畢露。19日,中國水電就掉頭向下,當天跌去7%。第三天,盤中一度跌破發行價,「一夜回到解放前」。

事實上,早在上市之前,市場普遍不看好這只超級大盤股,有股民甚至「詛咒」這只股票破發。因為正值大市低迷時期,加之市場上怨聲載道,中國水電已經 把發行規模就自動縮水了。按照原計劃,此次公開發行不超過35億股新股,計劃募集資金合計173.17億元。但中國水電這次主動將發行規模從35億股壓縮 到30億股,同時確定發行價格定為4.5元。結果,沒有人預料到中國水電首日上演上漲秀。

中國水電的上市對市場衝擊不小。上市第一天,大盤就下跌57點,之後連續三個交易日,大盤走勢同中水電十分相似,呈低迷狀,並創出了2307點的近期新低。

海普瑞(002399):中小盤股融資不落伍

上市一年多,總市值蒸發500億,淨利潤下滑四成,這就是曾經的高價股海普瑞(002399)。海普瑞發佈的今年第二份成績單,除了業績下滑在預料之中,流通市場上的股東也紛紛落荒而逃。這與上市初期標榜FDA唯一認證的企業、著名機構眾星捧月的待遇根本就是天壤之別。

頂著FDA認證的光環,海普瑞曾經登上過高價股的寶座,也獲得了巨額的超募資金。原本只計劃募集8.6億元的海普瑞,IPO募集資金總量卻達59.35億元。

FDA認證對股價的帶動,以及充裕的募資額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我們以前是『唯一』(通過FD A認證的中國肝素鈉原料藥生產企業),現在確實不是『唯一』的了。」日前,海普瑞證券事務代表處一位負責人如是對記者說。

高成長性的光環,曾讓海普瑞一度沖高到接近190元的高位。然而這個光環早已褪色,此前一度被海普瑞捧上天的FDA認證唯一性已經被取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115

房企大佬們的互金遊戲:只顧撈魚,不見藍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5/158160.shtml

房企大佬們的互金遊戲:只顧撈魚,不見藍海……
一本財經一本財經

房企大佬們的互金遊戲:只顧撈魚,不見藍海……

在金融圈,沒有一寸土地是永遠安全的。

最近一年,房地產企業紛紛強勢進軍互聯網金融。

房企還真有些金融基因,資產端,他們手握大量上下遊企業的融資需求;資金端,房企有一定信用背書,“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投資者敢於掏錢。

一出房企和金融圈的美好姻緣眼看就要上演,房企卻染上自融的暗疾。

恒大的互金平臺“恒大金服”,今年3月就被曝光關聯企業自融,隨後,綠城集團、碧桂園等明星項目,也紛紛陷入自融漩渦。

遺憾的是,大部分房企還沈浸在自導自演的自融大戲中,尚未出現野心的“破局者”。

其實,前方正有一片藍海,在靜靜相待。

1、互金遊戲

上月,總部位於深圳的佳兆業集團,也宣布加入互金大家族,推出佳兆業金服。

在此前一年間,萬達、恒大、綠地、綠城等地產大佬們也紛紛進軍互金圈,早已玩得爐火純青。

房地產商們好像一群青春期的孩子,玩夠了足球,又忙不叠跑去上網了。

如果說,加入“足球隊”為的是在學校里獲得更多話語權,那麽“組團上網”則是帶來真金白銀的手段了。

說白了,互金平臺核心競爭力,無非就是“拿得到資產、籌得到錢”。

一方面,吸納優質資產,包裝成債權;另一方面,找到願意認領債權的人,拿到錢。

而這兩項,房企都有先天優勢。

房企在整個供應鏈中掌握核心資源——土地,議價能力強,對於上下遊企業的信用情況早有把握。

同時,上下遊企業也願意通過房企的互金平臺融資,正規渠道借款太難。

我們來看房企中一個著名的項目,碧桂園旗下的“碧有信1號”。

施工項目結束後,碧桂園應該支付給施工方582萬元。

但施工方現在就急於用錢,就可以在碧桂園的互金平臺上,直接將這582萬元應收賬款作為債權轉讓,先融資390萬元,年化資金成本7.9%。

以目前的行情,如果走銀行通道融資,成本在10%左右,而走信托通道則為15%以上,民間通道則普遍在25%上下。

有了這個互金平臺後,施工方能夠低成本融資,獲得流動性;而碧桂園,沒還錢,還靠平臺坐收傭金。

一石二鳥,可謂機智。

其實,碧桂園玩的這一套,就是“核心企業”主導的保理服務,可圈可點的,碧桂園利用互聯網來解決資金端的問題。

互聯網2C募資,最大的問題,就是獲客成本較大,但房企似乎並不擔心獲客問題。

目前來看,碧桂園8月8日新推出的票據承兌產品,160萬余元的額度,一天內一搶而空。

佳兆業8月9日推出的現金消費信貸產品,一天內滿標。

金融的本質是風險、期限和收益的平衡。房企的信用背書,無疑給了投資者“定心丸”。

然而,一切都像看上去那樣完美嗎?

2、自融漩渦

眼看殺出黑馬,卻陷入了自融沼澤。

房企們最近掙足眼球,天價地王頻現報端。光鮮背後,是龐大的資金需求。

房地產市場風向變化後,銀行信貸的金箍收緊。銀行不給錢,民間借貸利息太高——打造互金平臺,成了一步不得不走的險棋。

有媒體稱,麥當勞40%的利潤來自不起眼的開心樂園餐。

對房企系互金平臺來說,供應鏈金融、保理、理財也許都是熱門單品,而自融,才是真正的開心樂園餐。

據知情人士透露,開發商將互金平臺當作一個融資渠道,在業內已是公開的。接下來,就看怎麽偽裝了。

第一步,先後和P2P撇清關系。部分房企自稱P2B平臺,“這是個人對企業的貸款服務”。

第二步,就是利用關聯公司,進行融資。

恒大的互金平臺“恒大金服”,今年3月就被媒體曝光關聯企業自融。

曾經官網上的10個借款項目,借款人均是與恒大在股權上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江門凱利德商貿有限公司。

該公司借款總額應該在800萬以上。

除此之外,綠城集團旗下的互金平臺綠城財富,其融通寶系列中,部分產品是綠城控股集團的關聯公司進行發行和回購的,存在較大自融嫌疑。

碧桂園的互金平臺“碧有信”同樣陷入自融漩渦。

這確實是融資的妙招,左手融資,倒給右手,資產端永不枯竭,“我們不是資產的搬運工,我們能生產資產。”

金融機構,尚有存款準備金的緊箍咒,而房企倒似乎可以無限制地消費信用。

投資人都抱著“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心理,有強大固定資產作為背書的房企,真的就沒有風險崩塌的可能性嗎?

2015年,中國迎來房企破產潮,上千房企宣布倒閉、停工。

在金融圈,沒有一寸土地是永遠安全的。

3、靜待野心家

無論是擾亂市場的自融行為,還是房企過度消費信用,都是監管部門不願意看到的。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防範金融和地產互相傳導帶來的風險,也有所警惕。

在今年國務院牽頭制定的互金專項整治方案中就提到,“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等未取得相關金融資質,不得利用P2P網絡借貸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取得相關金融資質的,不得違規開展房地產金融相關業務。”

在房地產行業,涉及金額巨大,動輒上百萬,不論是票據,還是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都有巨大的融資需求。

而房企作為其中的核心企業,對上下遊的供應鏈,都有巨大的掌控力。

也就是說,切入供應鏈金融,房企具有先天優勢。

一些房企已經開了好頭,只是不幸走了歪路。

碧桂園的項目,玩的就是應收賬款的“保理服務”,但是他們還僅僅局限在自己的供應鏈上。

根據央行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國內企業的應收賬款總量達到26萬億元。如果能橫向切入整個房地產,則大有可為。

但目前,房地產行業的垂直供應鏈金融龍頭,至今還未出現。

遺憾的是,大家沈浸在自己的“自融迷局”和眼前利益中,還沒有野心勃勃的宏大布局者。

房地產行業,但凡放開一點,沈澱資金就會“病死夢中驚坐起”,如今稍顯平靜的資本市場,房企的大鯰魚,何時入局?

互聯網金融房產自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454

房企大佬們的互金遊戲:只顧撈魚,不見藍海……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815/158160.shtml

房企大佬們的互金遊戲:只顧撈魚,不見藍海……
一本財經一本財經

房企大佬們的互金遊戲:只顧撈魚,不見藍海……

在金融圈,沒有一寸土地是永遠安全的。

最近一年,房地產企業紛紛強勢進軍互聯網金融。

房企還真有些金融基因,資產端,他們手握大量上下遊企業的融資需求;資金端,房企有一定信用背書,“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投資者敢於掏錢。

一出房企和金融圈的美好姻緣眼看就要上演,房企卻染上自融的暗疾。

恒大的互金平臺“恒大金服”,今年3月就被曝光關聯企業自融,隨後,綠城集團、碧桂園等明星項目,也紛紛陷入自融漩渦。

遺憾的是,大部分房企還沈浸在自導自演的自融大戲中,尚未出現野心的“破局者”。

其實,前方正有一片藍海,在靜靜相待。

1、互金遊戲

上月,總部位於深圳的佳兆業集團,也宣布加入互金大家族,推出佳兆業金服。

在此前一年間,萬達、恒大、綠地、綠城等地產大佬們也紛紛進軍互金圈,早已玩得爐火純青。

房地產商們好像一群青春期的孩子,玩夠了足球,又忙不叠跑去上網了。

如果說,加入“足球隊”為的是在學校里獲得更多話語權,那麽“組團上網”則是帶來真金白銀的手段了。

說白了,互金平臺核心競爭力,無非就是“拿得到資產、籌得到錢”。

一方面,吸納優質資產,包裝成債權;另一方面,找到願意認領債權的人,拿到錢。

而這兩項,房企都有先天優勢。

房企在整個供應鏈中掌握核心資源——土地,議價能力強,對於上下遊企業的信用情況早有把握。

同時,上下遊企業也願意通過房企的互金平臺融資,正規渠道借款太難。

我們來看房企中一個著名的項目,碧桂園旗下的“碧有信1號”。

施工項目結束後,碧桂園應該支付給施工方582萬元。

但施工方現在就急於用錢,就可以在碧桂園的互金平臺上,直接將這582萬元應收賬款作為債權轉讓,先融資390萬元,年化資金成本7.9%。

以目前的行情,如果走銀行通道融資,成本在10%左右,而走信托通道則為15%以上,民間通道則普遍在25%上下。

有了這個互金平臺後,施工方能夠低成本融資,獲得流動性;而碧桂園,沒還錢,還靠平臺坐收傭金。

一石二鳥,可謂機智。

其實,碧桂園玩的這一套,就是“核心企業”主導的保理服務,可圈可點的,碧桂園利用互聯網來解決資金端的問題。

互聯網2C募資,最大的問題,就是獲客成本較大,但房企似乎並不擔心獲客問題。

目前來看,碧桂園8月8日新推出的票據承兌產品,160萬余元的額度,一天內一搶而空。

佳兆業8月9日推出的現金消費信貸產品,一天內滿標。

金融的本質是風險、期限和收益的平衡。房企的信用背書,無疑給了投資者“定心丸”。

然而,一切都像看上去那樣完美嗎?

2、自融漩渦

眼看殺出黑馬,卻陷入了自融沼澤。

房企們最近掙足眼球,天價地王頻現報端。光鮮背後,是龐大的資金需求。

房地產市場風向變化後,銀行信貸的金箍收緊。銀行不給錢,民間借貸利息太高——打造互金平臺,成了一步不得不走的險棋。

有媒體稱,麥當勞40%的利潤來自不起眼的開心樂園餐。

對房企系互金平臺來說,供應鏈金融、保理、理財也許都是熱門單品,而自融,才是真正的開心樂園餐。

據知情人士透露,開發商將互金平臺當作一個融資渠道,在業內已是公開的。接下來,就看怎麽偽裝了。

第一步,先後和P2P撇清關系。部分房企自稱P2B平臺,“這是個人對企業的貸款服務”。

第二步,就是利用關聯公司,進行融資。

恒大的互金平臺“恒大金服”,今年3月就被媒體曝光關聯企業自融。

曾經官網上的10個借款項目,借款人均是與恒大在股權上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江門凱利德商貿有限公司。

該公司借款總額應該在800萬以上。

除此之外,綠城集團旗下的互金平臺綠城財富,其融通寶系列中,部分產品是綠城控股集團的關聯公司進行發行和回購的,存在較大自融嫌疑。

碧桂園的互金平臺“碧有信”同樣陷入自融漩渦。

這確實是融資的妙招,左手融資,倒給右手,資產端永不枯竭,“我們不是資產的搬運工,我們能生產資產。”

金融機構,尚有存款準備金的緊箍咒,而房企倒似乎可以無限制地消費信用。

投資人都抱著“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的心理,有強大固定資產作為背書的房企,真的就沒有風險崩塌的可能性嗎?

2015年,中國迎來房企破產潮,上千房企宣布倒閉、停工。

在金融圈,沒有一寸土地是永遠安全的。

3、靜待野心家

無論是擾亂市場的自融行為,還是房企過度消費信用,都是監管部門不願意看到的。

事實上,監管部門對防範金融和地產互相傳導帶來的風險,也有所警惕。

在今年國務院牽頭制定的互金專項整治方案中就提到,“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等未取得相關金融資質,不得利用P2P網絡借貸平臺和股權眾籌平臺從事房地產金融業務;取得相關金融資質的,不得違規開展房地產金融相關業務。”

在房地產行業,涉及金額巨大,動輒上百萬,不論是票據,還是應收賬款、應付賬款,都有巨大的融資需求。

而房企作為其中的核心企業,對上下遊的供應鏈,都有巨大的掌控力。

也就是說,切入供應鏈金融,房企具有先天優勢。

一些房企已經開了好頭,只是不幸走了歪路。

碧桂園的項目,玩的就是應收賬款的“保理服務”,但是他們還僅僅局限在自己的供應鏈上。

根據央行的一份統計報告顯示,國內企業的應收賬款總量達到26萬億元。如果能橫向切入整個房地產,則大有可為。

但目前,房地產行業的垂直供應鏈金融龍頭,至今還未出現。

遺憾的是,大家沈浸在自己的“自融迷局”和眼前利益中,還沒有野心勃勃的宏大布局者。

房地產行業,但凡放開一點,沈澱資金就會“病死夢中驚坐起”,如今稍顯平靜的資本市場,房企的大鯰魚,何時入局?

互聯網金融房產自融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0655

社論:互聯網企業不應只顧流量之爭

近期互聯網領域最受關註的事,莫過於騰訊與今日頭條之爭。

今日頭條6月2日表示,針對騰訊安全管家作為安全軟件攔截、屏蔽頭條網頁鏈接等行為,已起訴要求騰訊停止一切不正當競爭行為、公開賠禮道歉且索賠9000萬元;而前一天,騰訊也公告起訴今日頭條詆毀,索賠1元並要求在自有新聞媒體平臺全量推送公開致歉。目前兩案都已獲法院立案。

近年來,互聯網行業受人口紅利等因素影響蓬勃發展,龍頭企業市值倍增,如騰訊、阿里巴巴躋身全球市值前十;新企業此起彼伏,幾年之內已誕生多家市值數百億的公司。當然,互聯網企業之間的競爭也十分殘酷,這次互相“廝殺”的兩家,正是目前行業內的翹楚。

騰訊與今日頭條各執一端,孰是孰非也頗為紛繁複雜。騰訊在自身平臺微信、QQ“封殺”今日頭條旗下抖音產品的行為,與當年“3Q大戰”時對360的手法幾乎如出一轍,當年兩家公司對簿公堂後以調停收尾,時隔多年,業內對於騰訊是否構成不正當競爭仍未有共識。

根據騰訊方面公布的數據,截至2017年底QQ月活7.83億、微信月活9.89億,毫無疑問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用戶平臺。有觀點認為,騰訊自己的平臺,有權力決定屏不屏蔽其他公司,尤其是有相當競爭關系公司的產品。不過,正因為微信、QQ用戶眾多,就不能再單純視為騰訊的私域,而應是視為“公地”,社會公眾的利益應該首先被考量。

今日頭條被起訴的原因是利用自身媒體平臺轉發了篡改新華網標題的文章,因今日頭條讀者甚眾,很明顯給騰訊帶來了不良社會影響,這實質上也是一種不正常競爭。而且,騰訊收入占比很高的遊戲引發質疑越來越多不假,今日頭條旗下的新聞資訊和短視頻,又何嘗不是?

因此,與其關註兩家公司孰是孰非,不如直面當年中國互聯網行業發展遇到的問題和困境。

目前來看,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盈利主要還是依托流量。騰訊作為一家民營企業,短短二十年就成長為全球市值前幾名的公司,主要得益於公司推出的產品契合中國這些年釋放的巨大人口紅利。不過在巨量的用戶數據背後,騰訊在主導多年的社交領域已開始觸及天花板,想要繼續獲得成長,就必須要開發新領域和接納新的用戶。

至於收入占比近半的遊戲行業,是以犧牲用戶的時間為代價的,一直飽受質疑,尤其是缺乏自制力而容易沈迷的中小學生,後者利用寶貴的學習成長時間為騰訊貢獻流量。今日頭條廣泛轉發的新華網文章,主旨就是批評遊戲行業的這些弊端。

今日頭條自成立到壯大,因其低俗、暴力、色情以及假新聞等,一直備受質疑。去年底,今日頭條被約談隨後清理了涉嫌違規的含低質內容的自媒體賬號,並啟動招聘2000名內容審核編輯;今年4月,今日頭條被責令永久關停“內涵段子”客戶端軟件及公眾號,並全面清理類似視聽節目產品。

如果說騰訊作為中國互聯網的標桿,尚有微信、QQ等獲得全民認可的產品,今日頭條則至今推出的每一種“爆款”產品,似乎都引發了潮水般的質疑之聲,令監管者頗為頭疼。當然這不是騰訊可以肆意“封殺”他人的理由,作為中國最大的互聯網企業之一,道德與社會責任不可或缺,不然終將被用戶和社會所拋棄。

很明顯,此番騰訊和今日頭條均有理虧之處,就目前中國互聯網行業而言,從企業本身到監管層,都應維護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這樣對行業和公眾都有益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5342

父只顧「隊酒」 15月大孖女留車內熱死

1 : GS(14)@2016-08-08 00:16:59

美國一名年輕父親疑只顧與朋友喝酒,把一對15個月大的孖女遺留車上,結果在高溫下熱死,警方將控告他過失殺人和行為鹵莽。事發在上周四下午約6時半,當時喬治亞城的室外氣溫達攝氏30多度。目擊者說,24歲的孖女父親諾思(Asa North)突然大叫,把兩名女兒從車上抱到屋前一個充氣水池,鄰居亦幫忙用冰塊為女童降溫,但她們終告不治。警方說,一名當時與諾思一起的男子喝得酩酊大醉,因此估計諾思也曾喝酒,因而忘記女兒仍在車上。孖女的母親當時往探病,並不在家。一個關注兒童安全的組織Kids And Cars表示,兩名女童是今年第25和26名被遺留車上熱死的小孩,數字比往年多一倍。組織發起人說,在烈日當空下,車廂溫度可迅速升至51.6°C(125°F),足以致命。美聯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0807/1972657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4806

黑客思維:只顧效率 成功會越來越遠

1 : GS(14)@2016-10-10 04:26:04

我們常把「效率」掛在嘴邊,特別是在香港,凡事也講求效率,彷彿只要有效率,就代表會有出色的表現,但提高效率其實是個常見的陷阱,當我們忙着提高效率,成功只會離我們越來越遠……效率﹙efficiency﹚即是運用時間和精力的有效程度,與效能﹙effectiveness﹚不同,效能指能否達到理想成果。舉例說,廚師一小時能煮多少碟菜,是效率,而顧客再次光顧的機率就是效能。當一間餐廳人客很少的時候,你會做甚麼呢?改善食物質素?還是提高烹調的效率?答案顯而易見,當食物都留不住人客的時候,加快煮食速度又有何作用?可是,當類似的問題出現在一般公司時,我們都很容易聚焦效率,忘記了效能。這也不難理解,效率往往比效能更易提升,而當我們被繁瑣的工序每天纏擾着,很自然就會希望簡化程序,提高效率,卻遺忘了提高效率後會否真的提升公司整體表現。效率當然也很重要,要提高效率,前提是效能要有保證。舉例說,網媒如果想擴大讀者群,令更多人喜歡他們的內容,要做的不只是顧着增加出文數目,而是在增加數量前,首先確認讀者喜歡哪類內容。試想像,若讀者群茹素,你不斷給他們煮牛肉的食譜,無論你找食譜的工序多有效率,努力豈不也付諸流水?雖然了解哪類內容適合需時,但成效可觀,證實了後就可以想辦法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回想你聽到「效率」的次數,總比「效能」多吧,謹記每次想提升「效率」時,先想想效能是否達標,別讓提升效率成為你拖延解決真正問題的藉口,妨礙你做些更具意義、更能提升表現的事情。
Leon Ho
Lifehack創辦人
http://lifehack.org/caree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61009/1979512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236

地下室相片點解咁驚?因只顧望紅圈有乜嘢

1 : GS(14)@2016-10-14 06:52:08

這張相片看得人毛骨悚然?網上流傳一張黑白相片,相中的地下室十分幽暗,並有一個紅色圈圈着昏暗的盡頭……很多人都表示無法在紅圈內看到甚麼,卻被照片左側的影像嚇一大跳。大家初時都仔細盯着紅圈細看,卻看不出所以然,有網民坦言:「老實說我看不到任何東西,相片的解像度很模糊。」另有網民用滑鼠「雙點擊」但沒有發現,「我是否做錯了」。不過有網民說他終於被嚇倒了,「我男友第一次給我看時,我當時在麥當勞,我大叫並將薯條丟到對面的女人,人人都笑我」。原來,照片左方一個疑似「怪臉孔」在偷看着你!英國《每日郵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14/1980078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1998

母只顧玩手機 兩歲女遭輾斃

1 : GS(14)@2016-10-24 04:20:45

■媽媽跟在後只顧玩手機(上圖);前面的女童跑到車前慘遭輾斃(下圖)。



家長帶小孩出街,不要只顧低頭玩手機!閉路電視拍下上周一(17日)發生在湖南岳陽的一宗奪命車禍,只見一名母親帶着2歲女兒在天倫城步行街旁閒逛時,當媽媽的邊走邊低頭玩手機,女兒則獨自走在前方,突然跑到一輛私家車前面,然而司機未留意到她,直接輾壓過去,致女童當場身亡。


網民︰沒危險意識

車禍視頻在網上曝光後,引發網民熱議,紛紛斥責同行媽媽只顧玩手機,未有照顧小孩,導致悲劇發生。「沒有危險意識,以為任何地方都是自家的後院。」不過,有網民指摘司機沒有看清楚周邊環境就開車,同樣有責任。「即使家人不看手機,那司機也應看清楚前方。開車的以後發動起步,一定要按下喇叭,司機和家人都有過失」。秒拍網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023/1980937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3248

只顧超英趕美 衍生發展怪胎

1 : GS(14)@2016-11-25 07:36:37

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近年迅速發展下錄得不少「之最」紀錄,包括超高速起樓和建橋。但在神話背後,伴隨的是一個又一個應運而生的發展怪胎,地方政府的急攻近利,甚至造成嚴重傷亡。中共在毛澤東時代提出大躍進、超英趕美,一味講求增產速度。雖然內地市場近年逐步開放,但本質仍奉行計劃經濟,在生產製造、資源分配都由國家事先計劃,地方政府為配合發展,盲目追求速度。湖南長沙有建築公司2012年用15天時間建成樓高30層的酒店,去年再花19日建起一棟57層高樓,引起外界質疑。經濟奇蹟卻暴露出安全漏洞,鐵道部(已被劃入交通運輸部)多次鐵路大提速下,管理無法跟上,終釀成浙江溫州2011年發生的40人死亡高鐵事故,當局後來降低鐵路營運速度。《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61125/1984516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948

特朗普轟華只顧賺錢不對付北韓

1 : GS(14)@2017-01-05 08:07:04

北韓領袖金正恩發表新年賀詞時,透露將發展出能威脅美國本土的核武(圖)。特朗普前日即斷言此事「絕不會發生」,又批評中國只會靠中美關係獲利,在北韓核問題上卻幫不上忙。


踩北韓核武未夠班

特朗普前日在Twitter推文,「北韓宣稱能打到美國本土的核武處於試驗最後階段。這絕不會發生」。揶揄北韓不具能力的同時,亦表達美國政府在他領導下,絕不會任由此事發生。特朗普競選期間僅稱會與金正恩商討對策,今次是首次表明強硬立場。金正恩在元旦賀詞指,在去年「氫彈」等試驗取得重大成功,自詡北韓為無人敢惹的核強國,洲際彈道導彈試射亦已進入結尾階段。分析指北韓已具核彈頭技術,搭載在洲際彈道導彈上射程恐覆蓋部份美國本土。特朗普之後再推文,批評中國坐看朝鮮半島核問題,諷刺地指:「中國在完全單向的中美貿易上,從美方取得大量金錢財富,卻不幫忙遏制北韓核問題。真不錯!」中國外交部回應指,中國實現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努力有目共睹,而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相贏。南韓外交部指,南韓方面多次主動接觸特朗普和美國官員,讓美方意識到北韓核問題的嚴重和急切性,這次特朗普強硬表態正是向北韓發出警告。另外,特朗普首份向情報機關要求且收到的匯報正是北韓核計劃,顯示他相當重視北韓問題。德新社/路透社/《朝鮮日報》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104/198857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13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