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一)



久仰大名,這天才有空把可汗學院的奇蹟教育仔細讀一遍。

出生於美國的孟加拉人薩厭曼可汗(Salman Khan),本來是一名基金分析員,自嘲畢生沒想過幹一些除了金錢價值以外還具備社會價值的事。豈料,後來辭去荀工,此志不渝發展網上學院,今天學生數以億計,契機竟是某年的家族婚禮。

那年,他遇上十二歲的表妹。表妹數學成績差,可汗受托替她惡補。但時間太短,婚禮之後二人就要各自回老家。可汗就想到,不如透過網上錄影繼續給表妹補習。後來,教學片段被廣傳,連比爾蓋茲也用來給兒子授課。

這,是賣點。但老實說,蓋茲的兒子,想要怎樣的教育都可以,才不用可汗操心。重點反而是,全球無數生於平凡家庭或出身基層的孩子,因此得到了免費而優質的教育。因為蓋茲在親身體驗後,在其基金會捐出了一百五十萬美元,讓可汗有了第一個實體辦公室,令當時三年內累積了數萬學生的網站,進一步發展成座擁逾兩億學生、翻譯成逾三十種語言的非牟利學院。

但是──最令我好奇的,其實不是網上教學這條「橋」。今時今日,誰不知道網絡可以免費傳播資訊?吹噓具備網上課程卻完全不懂教育的,也大有人在。光把內容放上網,學生就會自動自覺去學,而且學得很成功了麼?

真正的挑戰,是要搞懂網上教學,跟孩子的心理狀況、學習動機、實體課堂設計,以至孩子與真實世界的互動有何關係。為甚麼人上網、我上網,可汗學院的孩子都懂得自我要求、有創意,卻不會變成被電腦資訊填鴨的宅男宅女?

因為,可汗講的,不是如何透過電腦學習,而是在網絡世界下的教育新視野。箇中洞見,才是最令人拜服的地方。可汗如何理解科技「cross over」教育的新可能?讀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70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