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三大都會區將蓋十棟星級飯店 會計師變身飯店大亨 扎根培養當地思惟 長期經營賺「慢錢」

2011-3-14  TWM




神祕的觀光飯店業者李銘松,二十 三年前曾赴中國投資,卻接連四次失利,他不畏挫折反而赴當地求學,終靠投資上海店面大賺。二十年前開始參加投資考察團的李銘松,多年來在台灣北、中、南獵 地,因為懂得在失敗中努力學習,讓他成為百億元身價的富豪、台灣新飯店大亨。

撰文‧周岐原、梁任瑋

「你就去談 談看,(價錢)不要超過。」一列高速奔馳的「和諧號」列車,正由重慶駛向成都。車廂裡,坐著許多財金文化的考察團員。其中,一位穿西裝的中年人正透過電 話,指揮一樁房地產買賣的談判細節。談了許久之後,這通電話才掛斷。從外表看起來,這人中等身材,一頭銀灰色頭髮,儘管戴著眼鏡,他的眼神依然銳利。這個 人的名字叫作李銘松。

李銘松是誰?去年六月中旬,新光人壽標售北市寶慶路土地,最後富邦建設等十二組人馬全數失利,由市場十分陌生的皇家季 節酒店得標,每坪得標金額換算逾五百萬元;在幕後操刀這樁交易的主導者,就是皇家季節酒店的創辦人兼總裁李銘松。他在接受《今周刊》獨家專訪時,頗具信心 地表示,準備將西門町的土地,用來興建地上十九層的五星級飯店,以擴充台北市的經營版圖。

此外,在台中、高雄市中心,他也各準備至少三個地 點,將用來興建高級觀光飯店。待工程陸續完成後,皇家季節酒店將在北、中、南三大都會區,擁有十棟四星或五星級飯店,成為爭奪台灣觀光市場的一股龐大勢 力。李銘松本人,更會成為國內的新飯店大亨!

據統計,外國觀光客由○六年的三五一萬人,增加到去年的五五六萬人,在短短五年間,來台人數成 長率逼近六成;連國際飯店的平均房價,也已逐步逼近○六年的歷史高點。巧的是,李銘松旗下的飯店,正好就是從○六年開始營運,順利搭上這波觀光業起飛的大 商機。目前,由皇家季節酒店營運的飯店,包括南京西路的一館、二館,及位在北投的溫泉旅館,房間總數約一四○間。儘管數量還不多,但未來新飯店陸續加入營 運陣容,將使得李銘松的飯店版圖更加可觀。

得標西門町的角地,讓以往極為低調的李銘松,一下子成為市場焦點。當大家都在追問「誰是李銘 松?」參與投資考察團的團員都知道,他就是那位頭髮銀白、笑口常開的成員。也知道早在九○年代初期,︽財訊︾創辦人邱永漢帶團參訪中國考察時,李銘松已是 參與其中的第一代團員。但是在浮上台面之前,李銘松和觀光產業全無淵源,只是一位擅長投資房地產的會計師。

出身宜蘭頭城的李銘松,祖、父二 代靠投資經營遠洋漁業和養殖漁業起家,並在迪化街從事銷售貿易生意。由於這層地緣關係,李銘松由台北商專(現改制為台北商業技術學院︶畢業後不久,就創辦 了松哲會計師事務所,專門將目標客戶鎖定在迪化街的公司,為他們處理帳務相關事宜。大膽創業這一年,李銘松年僅二十五歲。

青年創業 積極標會買樓、換屋李銘松創業初期,正好碰上台灣經濟大幅成長的年代,會計師事務所的事業,很快進入軌道;甚至因為事務所的生意興隆,他還有「迪化街大帳 房」的封號。然而跑遍各大公司的查帳過程,卻是他最難忘的經驗。李銘松回憶,在最高峰時期,松哲曾為一千多家客戶提供稅務及會計服務,儘管員工多達上百 人,但要查核一千家客戶的帳目,仍然十分辛苦。「扣掉假日,三六五天每天拚命查,(帳務)還是查不完。」李銘松說。

至於李銘松最重要的致富 管道—— 房地產,則是在他創立會計師事務所的隔年,才開始投資。當時,忠孝東路四段的現代大廈剛剛完工,一坪要價四萬元。透過朋友擔任銷售業務的關係,李銘松以少 許折讓的一○八萬元,買下一戶二十八坪的房子。李銘松承認,當時資金並不充足,還是回老家標了一個會,才湊足自備款。他自嘲說:「我大概是『頭殼尖 尖』(意指財運不佳),但是自備款夠了就敢買房子。」二十五歲創業、用標會籌措買房的自備款,可以看出李銘松行事的積極作風。

開始買房地產 時,李銘松剛結婚不久。他回憶,為了換空間較大的房子,全家人曾每隔三年就搬一次家。為何如此勞師動眾?原來李銘松為了避免購屋造成太大的資金壓力,他決 定在換屋時,先搬到市郊的大房子,直到經濟能力穩定,再搬回市區,找同樣大小但價錢略高的房子。雖然搬家過程辛苦,但如此一來卻能趁房價波動,達到換住好 房子的目的。

創業期間長年查帳的經驗,加上用心觀察房地產市場變化,讓李銘松練出極為敏銳的房價嗅覺。像是在考察大陸期間,每參觀一個建 案,李銘松往往會走上樓、從陽台向外眺望,仔細觀察建案周邊的市區建設和交通動線,藉此了解發展潛力。

舉例來說,在參觀幾處重慶的建案時, 李銘松就發現部分建築本身即使位在市區,但周邊的建設進度還不到位,現階段若出手購買,價格將不容易有明顯上漲。可見投資不動產數十年的他,認為房地產的 區位還是最重要的選擇指標。

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是:「只要是經濟維持成長趨勢的地方,就不用擔心買來的房子價格不漲,只會有快漲或慢漲的區 別。」之所以有這層體悟,是李銘松花十年考察中國各地的心得。在這十年間,李銘松雖然靠投資中國獲利甚豐,但成果卻是用多次挫折換來的。

投 資中國四次失利 為人脈赴當地讀書李銘松回憶,一九八八年他首次到中國觀光,由北京一路南下到江蘇,當時中國的投資環境仍相當原始,但潛力已讓李銘松留下深刻印象。回台灣 之後,他積極找管道進軍中國投資。第一站,就選在國民政府的舊都南京。

當時,李銘松請友人協助,以近人民幣八百萬元的代價,在南京市郊景點 湯山溫泉買了兩百畝地(約四萬坪)使用權。不料繳款後數個月,還是無法取得國土使用證,取得執照又發現,買的地竟縮水到八十畝。原來官員並沒有告知,一條 規畫中的高速公路剛好經過這塊土地,在重大建設優先使用的情況下,土地於是縮水。幾經折衝之後,李銘松總算拿回當初的投資款項,精明如他,也終於嘗到吃悶 虧的滋味。「一堆經驗,白忙一場」,李銘松感嘆。

這次投資失利,不僅沒有打消李銘松布局的念頭,反而讓他更積極地想切入南京的消費市場。原 因是一次逛街時,李銘松發現當地的麵包售價相當高,「兩種都是麵粉做的,包子一顆只賣三毛,麵包卻賣八毛至一塊」,這讓李銘松興起在當地賣麵包的念頭。於 是他決定與家人合夥,在南京市區連租了二十個店面,打算一口氣衝高規模,拉抬經營聲勢。想不到第二次又遇上同樣的產權問題;明明已經付出人民幣兩百萬元拆 遷費,但幾個店面的使用證一直無法取得。幾經等待,李銘松只好再次決定放棄投資,當作花錢買教訓。

仍不放棄的李銘松,後來曾嘗試經營南京一 家飯店,以及承作當地人民大會堂的餐廳生意,但兩者雙雙因勞工問題而碰壁。一再被人治問題困擾的李銘松,終於決定暫停在中國的經營腳步,檢討自己的布局。 他得到的結論是:做生意,不僅要有當地人脈,還要具備在地思惟才能成功。於是,李銘松做了一個讓眾人驚訝不已的決定:到南京讀碩士。

「九三 年起,我每周五去南京,周一回來。這樣一趟來回,一周交通時間就超過七小時,連續上了二年課」,李銘松笑說,他以四十歲「高齡」到南京大學念碩士課程時, 是全班唯一的台灣學生。當時還沒有兩岸直航,到南京必須先到香港轉機,過程十分辛苦;但李銘松一心想要了解當地商界人士的經營思惟,因此絲毫不以為意,反 而上得十分勤快。

前後為學業飛了八十多趟南京,經過兩年,李銘松終於拿到碩士學位。他回憶,當年擔任指導教授的老師,如今都已是大學校長、 書記等重要人物,為他提供更多的經營訊息,李銘松這步棋,終於是走對了。

歷經多次失敗,李銘松在中國的事業終於有了大翻身的機會。一九九七 年起,李銘松將事業布局轉往上海,在古北新區的一條商店街收購了三十間店面。當時,店面每坪售價只有七千五百元新台幣,他將店面出租,租金的年化報酬率估 計高達四成。不過二○○○年時,中國改革房屋政策、終止原來的「福利分房」措施,大批民眾直接買屋,使得租金報酬率大減,一下子降到只剩五%。有鑑於收益 下滑,隔年開始,李銘松就陸續將這些店面賣出。

鮭魚返鄉 經營觀光飯店獲利豐厚將這批房地產出清後,讓李銘松獲利最大的除了價差,還有一項無形影響因素:新台幣匯率。他回憶,最初將投資款項匯出台灣時,新台幣兌 美元是一比二十六,但是○一年他將資金收回時,匯率已經貶到一比三十七.五,這一來一往,等於讓李銘松又多賺了四成。李銘松這次投資上海店面的獲利,估計 有好幾倍。

事業中心調回台灣後,李銘松仍未改變「店面優於住宅」的投資原則,趁著當時銀行承作的貸款成數高,李銘松陸續收購不少位在台北市 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周邊的辦公室。包括葉財記世貿大樓、中鼎大樓、十信大樓等辦公室,李銘松均一層層加以收購,並且持有不賣。直到○六年開始,他發現房價 的漲幅開始超越土地,也就是麵包(房屋)比麵粉(土地)還貴的異常情況。隨著房價走高,他將這些商辦陸續出脫,結果這批商辦,又為他賺進約三倍的豐厚獲 利。

至於經營觀光飯店,李銘松笑說:「完全是無心插柳,我大概是最不務正業的會計師!」原來在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期間, 李銘松決定讓房客退租、將位在南京西路的大樓重新整修。原因是他偶然讀到一則新聞,指出一旦國內開放大陸遊客來台,高級觀光飯店將供不應求。生意頭腦靈光 的李銘松,立刻決定將這二棟改作飯店用。這位旅遊業的門外漢,就這樣一頭栽進飯店事業。

「當時全台總共二萬多個房間,觀光局估計若全面開放 陸客,至少要八萬個房間,還差很多。我的邏輯一想,這就有投資的空間,」李銘松說,「飯店不是能賺暴利的行業,但它可以永續經營,只要守得好,留給下一代 也不錯」。

由於創始的一、二號館,地點位在台北市鬧區外圍的南京西路,一開始規畫時,李銘松就強調須凸顯差異化的品牌價值。而全面使用歐舒 丹作為房間沐浴用品,就是該飯店的創舉。

經過數年籌備,陸客即將開放自由行,李銘松終於等到開放陸客自由行的活水,現在,他要全面衝刺旗下 的飯店事業,與加入戰局的國際品牌一較高下。他私下坦承,只要飯店事業經營得當,不排除將公司掛牌上市櫃。這位神祕的地產大亨,過去靠著不動產賺得可觀身 家,但他卻將精力和公司的重心,全都押寶在觀光飯店產業上。

從一位會計師到身價上百億元的飯店大亨,李銘松靠的是他比別人更強的成功企圖 心,不認輸,以及敏銳的觀察力與執行力,成就他今日的身家。

李銘松

出生:1952年

現 職:皇家季節酒店總裁

經歷:松哲會計師事務所創辦人學歷: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碩士

李銘松的投資態度:

1. 專注投資熟悉的房地產,陌生的商品一律不碰。

2. 在中國投資失敗4次不氣餒,反而赴當地求學,長期耕耘人脈,重新學習。

3. 經營事業需要的不動產一律購買,不採租賃。

4. 寧可投資土地、蓋飯店,賺長期經營的「慢錢」,不急著投資金融商品來短期獲利。

李 銘松的投資心法

1. 投資任何地區都只買交通動線良好、周邊建設已經到位的房子。

2. 只要確認當地經濟成長趨勢,就不必擔心房價不漲,只有快漲、慢漲的區別。

3. 當價格便宜時,優先購買市中心的商辦產品。

4. 每坪房價水準比土地價格還高時,就會陸續賣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41

中環在線:電視大亨㩒住陳振聰嚟劈 李華華


2011-5-11  AD




 

風水師陳振聰單 爭產官司,等緊排期向終審法院提上訴,本來冇乜新聞好講,但前年有周刊爆佢低調放售兩艘私人遊艇Ferretti 881同Ferretti Custom Line 112,其中身價過億、被譽為遊艇界林寶堅尼嘅Ferretti Custom Line 112,買家係邊個一直成謎。

 

華華收到風,陳振聰曾向幾個富豪求售,聞說包括金牌大風老闆龐維仁,但冇人要。最後割價至8000萬搵「新晉電視大亨」求售,點知一向兇狠嘅「新晉電視大亨」劈價一半至4000萬先肯接。傳陳振聰就係以呢個世紀低價賣咗隻愛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975

中國地產大亨 將來台打造陸企村


2011-5-23  TCW




雲霧散去,左前方是名流駐足的國華高爾夫球場;沿眼前森林保護區綠帶眺望,則是有如國畫般氣勢的觀音山脈、淡水河出海口,傍著依稀可見的台北港;落日時分,往右看,升起的即是一幅畫家筆下的淡水夕照。

如此絕倫美景,將是台灣首座「陸企村」的賣點。

四 月二十九日,中國大型地產開發商北京萬通,宣佈在台成立萬通國際(係萬通新加坡子公司Vantone capital Pte., Ltd轉投資,登記資本額四億五千萬元),成為首家登台陸企地產商,而貼著大屯山、擁有河海景觀,和台北一○一頂樓齊高海拔的淡水小坪頂,正是萬通創辦人 馮侖登台插旗的秘密基地。

位處 「八卦山」昔日凶地,建商等看笑話

儘管現階段,萬通國際仍三緘其口在台事業計畫細節,位在忠孝東路和敦化南路口的辦公室,也尚在裝修,但馮侖早在他新浪部落格上,以瓊瑤小說重要場景-「淡水」做開場,向中國網友介紹萬通在台首宗推案。

另外,根據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資料,萬通國際董事成員,即包括在小坪頂擁上萬坪建地的南國開發董事長楊健一、楊立傑父子,依目前陸資在台投資不動產相關規範,與本地建商合資推案,是萬通進軍台灣房市的不二捷徑。

按萬通規畫,將在小坪頂興建三棟酒店式公寓,打造兩百戶每坪約三十萬元、總價一千一百萬元起跳的陸企主管在台度假屋。

高力國際不動產投資部副總裁柯昇沛表示,大台北大面積建地難尋,萬通選擇小坪頂試水溫,並不令人意外,如成為陸資來台置產的指標個案,甚至可望帶動淡水海景豪宅新一波買氣。

雖 說該基地景觀無敵,但熟知北部地產開發史的房地產業者,皆知這裡是著名的「八卦山」,因為過去四分之一世紀,有包括東隆五金、長谷、華建、廣豐、台鳳、擎 碧、德葳和南國等,總計八家建商和上市公司在此買地或推案慘遭套牢,地產業者直言,萬通選擇在此凶險之地搶灘,如無化腐朽為神奇的本領,恐等著讓本地建商 看笑話。

鄰富豪聚落鎖定北京富商,房價親切

馮侖沒說為何鍾情小坪頂,但從《非常道:中國地產大亨馮侖告白》一書「投資篇」,可一窺他的投資邏輯:「投資最高境界,就在發現別人沒看到的東西。」「成功關鍵,在怎麼站在未來看今天。」

實 地走一趟小坪頂,緊鄰「陸企村」預定地;是曾設計巴黎羅浮宮透明金字塔、香港中銀大廈的建築巨擘貝聿銘事務所操刀,去年五月公開的「南國山莊The ellipse 360」超級豪宅,規畫有一座私人直升機停機坪,樓高三十八層,一層一戶二百五十六坪、橢圓造型三百六十度環景,每坪售價百萬元,總價就要兩億元起跳。

該案目前鋼骨結構已搭建到第二十六層,科技感十足的金屬材質超高大樓,勢必成為日後淡水新地標。

南國建設協力廠商透露,包括國華高爾夫球場董事長何忠雄,以及頂新集團魏家兄弟,均出面洽購該案,但頂新方面並不願回應此一傳聞。

顯然,對在中國有「地產思想家」之稱的馮侖來說,小坪頂一役,看的不是過去「八卦山」歷史,而是未來與台商富豪為鄰,以及開放商務陸客自由行衍生的新商機。

馮侖曾指出,對北京富商,相較海南島三亞,同為避寒之地的台灣,不管是飛行時間,或休閒住宅房價,都只一半,且台灣不動產可永久繼承,對大陸人海外置產深具吸引力。

一 九四八年底,大陸青島四十四兵工廠員工與眷屬,搭太康輪匆匆赴台,懷抱一年半載回鄉的心情,落腳台北第一個眷村||四四南村,如今,當地是全台地價最高的 信義計畫區。二○一一年晚春,大陸人士再次登台,這回迎來的,是身懷投資金額人民幣億元的地產大腕,場景則換到淡水新興豪宅聚落,會不會再次點土成金?有 待時間來解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31

劉天和從科技大亨跨足養殖慘賠十六億的教訓 分散風險 雞蛋別放同一個籃子裡

2011-7-11  TWM




澎湖的養殖漁業因外在競爭環境激烈,十年前開始走下坡,劉天和卻在此時踏入這個行業,一位科技人改行養魚,他如何面對一連串難以控制的失敗,又從失敗中學到什麼教訓?

撰文‧梁任瑋

一場大病,你願意花多少錢換回生命?他卻在八年內燒掉十六億元,賭上畢生積蓄追尋健康,別人笑他「何必將辛辛苦苦賺的錢,都填到海裡。」他回答,「我不介意拿錢填海,但如果可以圓夢,我覺得很值得。」他是劉天和,天和生物董事長,澎湖最大的海上箱網養魚業者。

天和生物目前在澎湖的海洋漁場有三百二十個箱網,加上六個潮間帶養殖區,面積高達二十五.五公頃,養殖魚類達三十餘項,全盛時期最大產能是六十萬尾魚,招牌商品海鱺魚,在全球海鱺市場占有率高達五○%。

劉天和另一個頭銜是宏瑞製程董事長,經營半導體製程設備業。他二十四歲就創業經營冷凍空調,當時因景氣好、市場大,讓他在一九八二年順利轉型至高科技半導體設備業,搭上台灣電子業最輝煌的年代,躋身科技新貴行列。

罹癌切除整條大腸

乾 脆自己養優質魚吃 五年慘遭三次天災九八年,劉天和在一次健康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癌,因癌細胞擴散,歷經八次手術,最後整條大腸全部切除,並嘗試過人工肛門,更動了以小腸取代 大腸的手術,但因此變成很多東西不能吃,醫生建議他吃軟質食物,吃魚是最佳的選擇,但是市面上要找到健康無毒的優質魚,並不容易,他心想:「何不自己來 養?」一轉念間,他跨足養殖漁業,選擇台灣尚未遭受工業汙染的澎湖海域當作創業原點。

劉天和在澎湖設立養殖漁場,將高科技管理經驗套入海鱺魚養殖,建立水產履歷制度,全程E化管理,曾在當地聲名大譟,雖然品質嚴格把關,但他同樣無法逃避天然海域的極端氣候變化衝擊,這讓他真正嘗到事業經營的挫折,而且五年內先後發生三次。

第 一次是○七年澎湖外海的龍捲風,將整座漁場捲走,他賠了一億元;幾番折騰,○八年二月又遇到「澎湖百年大寒害」,是第二次挫折,當時飼養的十幾萬條海鱺魚 全數死光,損失金額近一.八億元,正當虧損尚未彌平之際,今年元月又再遇寒害,水溫驟降至攝氏十三.一度,劉天和養的海鱺、鮸魚、青嘴龍占、石斑因不耐低 溫,九○%都耗損,又損失近五千萬元。

當時,劉天和正在台大醫院住院,太太蘇敏玉為了不讓他擔心,刻意隱瞞災情,不敢告訴他澎湖出事了,直 到出院才說「咱們澎湖的海鱺魚又死光光!」當時正忍受病痛折磨的劉天和,同時面對巨大的身心煎熬,「真的很痛苦、很痛苦,欲哭無淚。」「命運捉弄人!」劉 天和說,因為去年九月才剛標下澎湖區漁會水產加工廠,砸下大錢整修裝潢,寒害造成的損失,等於讓搖搖欲墜的營運雪上加霜。

茫茫大海摸黑而行

將死魚廢料回收再利用 提高飼料養分劉天和說,去年整個冬天他一直在擔心,「如果農曆春節前這一關過了,應該就沒問題了。沒想到,還是過不了。」劉天和說,復育期至少要一年半以上,所以現在完全無法供應海鱺,客戶也抱怨連連。

問 他從挫折中學到什麼?「我一開始太過天真。」劉天和當初單純地認為,只要與其他漁民有所區隔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定位,甚至以為自己養的有機海鱺可以專攻高檔 餐廳通路,但廚師澆他冷水:「你的魚那麼貴,我用便宜的魚當食材又不會吃死人。」完全沒有養殖漁業經驗的他,只能一直盲目繳學費,所有制度都建立在沒有經 驗可循的基礎上,就像在茫茫大海上,摸黑而行。

一開始,澎湖漁民告訴劉天和,海鱺要養得好,就要給牠們多吃一點,於是每天飼料成本竟高達兩百餘萬元,但效果卻沒增加多少。

尤 其,劉天和養魚以不用抗生素與生長荷爾蒙聞名,以一條十五公斤的龍膽石斑為例,其他養殖業者可能一年多就可以把魚養大,但劉天和的養殖期至少要四年至五 年,「愈大條的魚,風險愈高,時間就愈長,因此稍有閃失就容易失敗。」養殖過程所費不貲,使天和的產品成本高於同業二五%,除了每天餵食以中藥調配的有機 飼料,每周還打氧氣到箱網替魚洗澡、換魚網,避免寄生蟲殘留在魚鱗上,劉天和說,「養魚永遠有做不完的事,才做完一輪又要開始下一輪。」

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也 經營牧場與農場 開直營商店增營收直到○八年劉天和遇到美國哈佛大學醫學中心教授康景軒,將死魚廢料、處理海鱺所放掉的魚血轉化為生物鏈一環,加上海藻變成有機肥料,大幅 提高飼料養分,也讓劉天和跨足畜牧業,用有機肥料養「海藻豬」,增加營收來源,這是他學到的第一個成功經驗。

天和生物開業八年來,以每年賠兩億元的速度,至今已燒掉十六億元。劉天和換算,一年至少要賺三億元才會打平,但難以掌握的天然環境,讓原本以零負債經營投入養殖漁業的他,兩年前遭遇澎湖百年大寒害受創慘烈,第一次向農業金庫貸款。

劉 天和也曾質疑自己「幹麼還要一直堅持下去呢?」但想到自己要吃健康的魚,天和生物在台灣又已建立了一定的知名度,有一群死忠粉絲,「每次看到消費者鼓勵我 堅持下去,我又有信心了!」為了比別人更投入經營養殖漁業,原本在馬公市區租的透天厝,他留給員工當宿舍,八年來,劉天和都住在二崁辦公室樓上的鐵皮屋宿 舍,每天早上三點半就起床幫員工煮早餐,自己洗內衣褲,完全放下電子大亨的身段,甘願屈身住在漁場旁邊。

跨足養殖漁業不只改變劉天和的人生下半場,慢慢熟悉食物的生產鏈後,也讓他建立一套獨特的有機生活。

劉天和每天早餐喝五穀奶配地瓜,午餐是加熱太太一周前在台北冷凍好的飯團、蔬菜,已近十年不吃外食的他,因為怕防腐劑、化學添加物,每次出國,乾脆自備電鍋、有機米、小魚乾與醬油,就算在國外也自己煮飯的習慣,經常引起別人側目。

為了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劉天和積極建立一條龍的產銷模式,是他翻身的第二個訣竅,除了海上養殖,他也在台中、嘉義開設牧場與農場,栽培有機蔬菜,養殖有機豬,並在三年前於台北市開設農漁畜牧直營商店「天和鮮物」,增加產品多樣性,希望創造更多營收。

跨足下游水產加工

超 低溫冷凍蚵仔 一年四季都能賣由於天然養殖漁業不可預測變數太多,原本只加工自己養殖水產品的劉天和,打算收購其他漁民的漁撈產品,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市場,把規模 拉大,而不只專注於養魚,是他從失敗中學到的第三個啟示,今年下半年,位於澎湖的水產加工廠也將營運,是他跨向下游的第一步。

「我有澎湖唯 一的零下七十度超低溫冷凍技術,蚵仔一年只能收成一次,但我先冷凍起來,春夏秋冬都可以賣,將來就可以大幅降低看天吃飯的機率,也可以因應市場價格波 動。」站在澎湖西嶼鄉二崁村的舢舨上,回憶起過去這幾年在澎湖養魚的辛酸,劉天和希望公司能夠早日走出虧損的困境。

「他只要想完成一件事, 會不計一切代價達成。」天和生物轉投資的海島精品食材公司副總經理黃麗娟舉例,三年前在台北的天和鮮物超市開幕的天和烘焙麵包店,當時因為發生三聚氫胺毒 奶事件,為了讓消費者安心,劉天和要求員工把所有麵包的配方公布在收銀台後方,例如荔香玫瑰麵包,用的是真正的有機玫瑰花瓣,加上法國荔枝酒,這個舉動讓 麵包師傅一度無法接受。

但劉天和的堅持,最後換來的是客戶的信任,不僅嚴凱泰、蔡英文都是天和鮮物的客戶,目前在台北市北平東路的超市也逐漸損益兩平,今年甚至進軍貴婦百貨Bellavita,顯見品牌知名度已在上流社會打開。

曾經瀕臨死亡邊緣,逼得劉天和的人生沒有退路,他把活下來的日子當作多賺,積極運用原有的科技知識發展有機農業,打開多元通路,開發具健康概念的農產品,改寫看似走入夕陽的台灣農業市場,不再是無競爭力的代名詞。

劉天和

出生:1951年

現職:宏瑞製程董事長

天和生物董事長

經歷:空調設備工廠作業員

學歷:台中海墘國小

家庭:已婚,二子一女

從失敗中學到的三件事:

一、資源再利用,跨足畜牧業,增加營收。

二、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建立一條龍產銷模式。

三、跨足下游處理、冷凍保存,把規模拉大,不再只專注在養殖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86

只碰面兩次 拿下金融大亨百億生意

2011-9-26  TCW



二○○八年,時任國泰金控副總經理、現任悠遊卡公司董事長的劉奕成,因為「連房子都拿去抵押」金援拍攝《海 角七號》,不僅造就了導演魏德聖,也讓自己成為熱心贊助文藝的名人。

然而,早在這之前,劉奕成已是金融圈要角。頂著台灣大學、美國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高學歷;剛過三十歲不久,他當上摩根大通(J.P. Morgan)投資銀行副總裁,年薪逾三千萬元;三十三歲那年,更被台灣龍頭金控集團國泰金控挖角,曾是國泰金最年輕的副總,被視為熱門新生代接班人選之一。

身處「台上文明、台下狠鬥」的金融圈,劉奕成思考、說話的速度都比別人快半拍,走路、做事確實敏捷,不浪費 一分鐘。然而,一上了談判桌,他卻沒有咄咄逼人、拍桌子大聲說話的霸氣,反倒是敏銳的抓住對方言詞和肢體動 作。

他令人印象深刻的「關心」,不像談判的對手,卻像是來交朋友的。 去年二月、農曆春節剛過,空氣中寒意依舊,但步出台北市仁愛路德意志銀行大門的劉奕成,心中卻滿是欣喜。 原來,他剛結束與香港金融大亨郭炎的會議,高達一百一十億元的聯貸案,幾乎確定到手!如果此聯貸案順利完成,不僅是去年業界最大聯貸案,也是左右郭炎能否有足夠的資金彈性,參與中信金四百二十億元私募案的關鍵。

如此受矚目的大案子,注意到的不只劉奕成,同時有三組人馬競逐。但為什麼劉奕成在與郭炎開了兩次會議後,就 敲定這個案子?

當時的劉奕成,是國泰世華銀行企業金融執行部執行長,而比他大二十一歲的郭炎,則是比宋學仁還資深的投資銀 行老將,更是兩岸三地的紅頂商人,中國下一任領導人習近平的夫人、鄧小平女婿都與他有交往,身價百億元。

第一印象先加分: 蒐集四百頁資料,對客戶如數家珍 重點,其實不在表面的談判技巧。

「第一次見面,我就能細數他的豐功偉業,一下子就拉近了距離。」去年初,劉奕成第一次去見郭炎前,就與助理 花了近月的時間,從網路、人脈等不同管道,蒐集了四百多頁中、英文夾雜的A4紙張,裡面全是郭炎相關的資料,包括郭炎自越南負笈台大求學的過往、郭炎在信孚銀行任內協助永豐餘辦成了亞洲第一個可轉換公司債、郭炎致 富的關鍵一役——入主香港東南亞木業公司等。

當時,台灣人、甚至金融同業都對郭炎十分陌生,劉奕成卻對郭炎的過去如數家珍,還盛讚他是台灣「投資銀行教 父」,讓郭炎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僅如此,劉奕成「挖」郭炎的資料之深,還特別找來曾任郭炎特助、後來當上德意志銀行環球金融部台灣區董事 總經理詹翠芳,擔任這次聯貸案的投資顧問,縮短與郭炎建立互信的時間。會談中,劉奕成也不忘告訴郭炎,早在 台大求學時,他就上過郭炎的課。

兩人的會面,不像商場談判,倒像是晚輩拜會敬重的長輩一樣。 郭炎的子弟兵曾說,郭炎能從一介平民躍為政商要角,全拜他「談生意好似在交朋友」的高度親和力所賜,這一點,讓郭炎對劉奕成有惺惺相惜之感。

雖然此案後因郭炎「中國前政協委員」的敏感身分,被金管會駁回,但仍是劉奕成在公司建立的戰功。而談判致勝 的關鍵,不是雙方你來我往的談判技巧,而是「建立信任關係」。

「我從來都不是『一回合』談判的贏家,」劉奕成自我剖析:「甚至還很可能是第一回合的輸家,因為我願意先讓 利給對方,以謀求更長遠的利益。」

第一回合先讓利: 低於行情價抽佣,結標後大賺十倍 第一回合的讓利,有時卻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成效。二○○○年,保誠投信購併京華投信,就是一例。 當時的劉奕成任職摩根大通銀行協理,與大家競逐京華投信出售案。但當時京華投信市值不到十億元,如果按照大型購併案的行情價,依成交總額抽佣二%,投資銀行只能賺兩千萬元,不符合投入人力成本。當其他外商開出手續費一口價「五千萬元」時,劉奕成卻開出「一股賣二十元以下,我抽二%;以上,就抽一○%」令人跌破眼鏡的豐厚收費。


對其他對手來說,這根本就是失敗的商業談判。

當然,這宗購併案由劉奕成拿下,但賺錢的生意其實跟在後面。當時台灣金融市場剛開放,充滿機會,吸引四組買 家積極競標,京華以每股八十二元的高價結標,身為購併顧問的摩根大通,最後手續費收入高達兩億元,是預期金 額的十倍。這個結果,不僅讓一起競逐的外商銀行吃驚,也讓原本不重視此案的摩根大通高層跌破眼鏡,成了他後 來高升副總裁的利基。

不過,劉奕成也不是生來就懂得靠讓利建立長期關係,以追求長期最終的勝利;怎麼說,他都是在弱肉強食、追逐 獲利的現實金融圈裡。
劉奕成認為,是求學時家境的快速變化,迫使他很早就學會,要用更遠、更廣的角度來看世界。 小學時,劉奕成家境普通,但上了高中,因為爸爸做土木工程承包,搭上台灣經濟起飛、工程滿天飛的順風車,一下子就賺進大把大把的鈔票。當時爸爸告訴他:「等你大學畢業,一定供你到國外深造!」等劉奕成進了台大,爸爸卻因為投資太多設備,競爭激烈等因素,經濟狀況走回小康,最後不得不對劉奕成說:「要出國念書,你得靠自己。」

「從『有』到『沒有』的這段體驗,對我影響很大,」劉奕成分析,這個經驗,教他要著眼在更長、更遠的利益,而不是沉溺於當下的榮景或一時的勝利。「所以,我不會特別『堅持』,只要是對整個大環境長期好,我很願意先讓。」

劉奕成說,過去商學院教的談判學,是如何在一次性的談判中取得勝利,鬥爭、強凌弱的意味太濃厚;但實務上來 看,就算是商場上的談判,多回合的談判卻占了多數,因此「只想贏一次的人,往往長期下來輸更多,所以我更在 意的是,如何建立長期的互惠關係。」
最後底線要守住:僅讓利三次,嚴防對方拍屁股走人 不過,劉奕成還是常遇到他先讓利、對方卻毫不回饋的劣勢狀況,「我最多只會讓利三次,如果對方明擺著就是佔我便宜,也等於切斷了未來所有的合作可能,」劉奕成正色說。

因為吃過虧,劉奕成談判時也會特別注意,對方是不是「最後一回合」。例如出售公司,股權交割後,賣家就拍拍 屁股走人,所以很容易有只求短期利益的自私想法;或是某些建商賣了房子之後,就什麼也不管,因而多半也只會 注意當下的賺頭。「如果不巧遇到這種狀況,我就會去想,對手可能會開出怎樣的條件,我的底線又在哪裡,到底 能不能跟,而不是如何打好關係,」劉奕成提出警語。

當然,要成為多回合談判的贏家,劉奕成也有一些小工具,例如他記憶力很好,對朋友與往來的客戶都相當用心,採訪隔日,他已經能背出記者的手機號碼;他也總是在當天主動回覆未接來電,訪談中也對合作夥伴、客戶大為褒揚,做足人情。

對於談判,劉奕成的註解是:「每一個人都是一杯溶液,與自己性格相符的談判技巧,就會是可溶解的糖;如果違 背自己性格的,就算是再高明的技巧,最後也只是如冰水與溶不了的糖,彼此互斥。所以不必刻意學習別人的談判 技巧,而是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

【延伸閱讀】劉奕成談判心法:注重多回合、長期的談判結果,會先建立關係、持續追蹤;並主動讓利,提高合作 意願

【延伸閱讀】華人首富李嘉誠的談判心法:顧及對方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不能把目光僅局限在自己的利上;自己捨得 讓利,讓對方得利,最終還是會給自己帶來較大的利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089

敲響製藥大亨們的警鐘

http://slamnow.blog.163.com/blog/static/199318236201202173454459/

製藥行業的好日子也許快到頭了。即使全球經濟有所好轉,發達國家政府控制醫藥支出的勢頭也不太可能剎車。新興市場將步其後塵,出台更多的控制措施。監管的要求則會加強,特別是對收益、風險、產品成本之間的關係。不幸的是,製藥行業未來的創新乏力,不太可能消除上述壓力。

製藥行業面臨著利潤率大幅降低的前景。巨變要求大型製藥公司高瞻遠矚,想出應對之策。而對成本進行小削小減,或依靠併購是遠遠不夠的。1運營模式必須進行大刀闊斧的變革,並按現實狀況規劃。幾週或幾個月內的整改不太可能解決問題,應該深思熟慮後製定中長期應對策略。

苦日子馬上要來了。麥肯錫的分析說明,多年以來,持續上漲的藥價、創新和有利的醫療保健政策,曾經是製藥業最重要的增長驅動因素(圖表1),這導致了整個行業不重視成本管理。儘管這一現象近期有所改觀,但似乎是雷聲大,雨點小,成效不明顯。

多年來製藥行業不斷擴展,利潤豐厚,部分得益於監管機構允許新產品上市、讓患者和製藥公司雙雙收益。但是近來,特別在發達國家,監管機構陸續提高政策准入門檻:很少批准市場准入、提高價格,並對療效沒有顯著提高的產品進行監管。由於醫療保健費用在GDP中的比例持續上升,多國政府面臨平衡預算的壓力,因而製藥業的壓力越來越大。

原本這一切可能為患者帶來巨大創新,為藥企巨頭帶來巨額利潤。但是這期間製藥行業發生了結構性變化,並非一定會朝著對其有利的方向發展(圖表2)。普遍認為重大併購提高了製藥行業的整合度。但是我們的分析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結論:製藥行業變得越來越分散,大型製藥公司必須在價值鏈的某段和專業製藥公司進行競爭,如精於製造的普藥公司;靈活、專業(例如管理臨床試驗)且具備規模效益的生命科學服務供應商;以及長於創新的生物科技公司。

行業結構分散化對大型製藥公司尤其不利,因為經濟效益會自然而然地分配給最具創新的競爭對手。「大個子」很難像生物科技公司那樣迅速創新,只能依靠品牌優勢和全球佈局才能獲取溢價。這和消費品行業的情況大體類似,消費品公司的利潤率僅有大型製藥公司的一半。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我們預計大型製藥公司目前的研發支出將成為一種無法承受的奢侈。目前已經出現類似跡象,一些投資者和分析師認為很多大公司的研發投資在摧毀價值。

汽車行業的演變規律好似警鐘。該行業多年來垂直整合,主要是由歐美大型汽車製造商一統天下。但是,價值鏈已經分散到在細分流程上具有專長的公司。今天,零部件製造商、設計公司和基礎材料公司分食了汽車行業大部分利潤。而製造商則負責生產零部件(例如引擎)、裝配、銷售和市場。

這一趨勢已經顯現在製藥行業。大型製藥公司對銷售和市場的重視與日俱增,依靠內部授權獲得創新產品,將研發和製造外包。這一方法曾經幫助它們實現大幅增長。當然,有類似也有不同,這兩個行業中的大型公司保留的職能就不一樣。關鍵的結論是,價值鏈已經分散化,老牌公司、垂直整合性公司的作用已經今不如夕。

還可以借用博弈利潤考察大型藥企。它們面臨著可能的「囚徒困境」,拒絕推倒重來有助於保留目前的盈利模式。一家大型製藥公司受到危機的刺激,可能會通過大幅重組、簡化商業和研發基礎架構,獲得先發制人的優勢。但是,由於市場和利益相關方主要關注短期業績,維持現有商業模式的壓力巨大。它可能一邊維持現有業務模式,一邊為未來做準備,兩頭投注。在這樣的情況下,製藥公司從外部獲取大量創新元素,將臨床試驗和製造等活動外包出去,並試圖維持以前的內部開發能力。這種混合方法的成本極其高昂。

外界看來,製藥公司正在採用混合模式。關於成本控制和投資規則的討論不少,已經採取的行動和面臨的挑戰相比似乎無力。大膽的先發制人式的方法不一定對所有公司都適用。我們提倡的是大力加強對將來變化的認識,以便正確地作出戰略反應。

製藥行業變革的先行者將是那些包袱較少(例如,著眼未來的私有公司)和更加危急(例如新藥較少或存在結構性問題導致業績下滑的公司)。如果這種情況發生,製藥公司將竭力消除固定成本,應對收入的波動和減少。自己擁有的商業、製造和研發基礎架構將剝離,除了核心業務,將更多依賴外包。最終,組織機構將更為精簡,可能不到最初的一半。

在發生如此巨大的行業模式變化時,製藥公司高管應該審視自身的準備程度。戰略計劃在多大程度上考慮到出現的變數?將如何重新佈局新藥開發、製造和商業架構以適應這種變化?更加重要的是,製藥公司應該如何調整業務和治療的單元組合?

在操作層面,大型製藥公司需要建立或提升在財務規劃、資金配置、溝通、管理外部資源和市場准入方面的能力。公司高管必須加強財務紀律、在各業務之間重新分配資金。特別是要剝離低效的研發資產,以及退出不能再維持大批銷售隊伍的成熟市場。制定更有競爭力的研發戰略,加強對商業的理解,而不是僅僅以滿足監管批准為目標,才能在製藥行業中脫穎而出。
我們的分析和結論說明,製藥公司高管必須用新的模式應對新的形勢。應對之策側重在應對變化多快發生,而不是討論變化是否產生。大型製藥公司重新制定戰略刻不容緩,否則最終黯然出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769

「千億國際大亨」的謊言:國宏國際投資項目調查

http://www.21cbh.com/HTML/2012-4-7/yNMzY4XzQxNTgyNQ.html

3月26日,國宏國際集團(下稱「國宏國際」)網站主頁出現了署名為「你們的朋友:趙勝利」的「致各位股東、朋友們的一封公開信」,承認運營過程中曾有違規現象,但堅稱未做假。

「目前,公司所發生的事情是正常的,是必然的,不要驚慌,更別出亂。我們不迴避我們在運營過程中萬般無奈下有過違規現象,我們有必要接受正常調查,我們有決心整改好所存在的客觀問題。」趙勝利說。趙是國宏國際集團董事長。

國宏國際近期確實發生了不同尋常的事。3月22日,警方查封了深圳福田區大中華國際交易廣場寫字樓24層國宏國際子公司——中儲融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中儲融合」)在深圳的辦公地。

一 個巨額財富神話面紗下隱藏的陷阱頓時被揭開——據深圳警方3月22日的初步統計,該公司在全國範圍內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超過10億元人民幣,涉及群眾6萬餘 人,警方當場帶回犯罪嫌疑人6人(其中2人因病取保),公司法人趙勝利作為犯罪嫌疑人仍在逃,查獲銀行帳戶11個。(本報3月26日9版《趙勝利跨國投資 騙局崩塌 國宏國際涉10億非法集資被查》曾予報導)。

而趙勝利在公開信中稱「雖然沒有虛假,但存在一定的問題,大家要正確對待調查」。並堅稱,與俄羅斯簽署的金礦開發項目,價值達250億歐元,所有政府批文、資權證書、評估報告等都已獲得。

對此,負責此案的深圳警方稱,「趙勝利這是在繼續作案,我們都會記錄。」

記者調查發現,在國宏國際所謂的諸多項目中,至少有兩個被證實有做假行為。查不到的「國宏國際銀行」、假得離譜的VISA卡,捕風捉影的60億美金投資額深圳寶安港項目,揭開了趙勝利1年吸金10億騙局的一角。

商業大亨發家史

1955年5月,趙勝利出生在遼寧大連普蘭店,後畢業於齊齊哈爾師範學院(現為齊齊哈爾大學)。

1999年,44歲的趙勝利及其領導的「大連群賢實業發展公司」(下稱「群賢實業」)以「抹債大王」著稱於九十年代末期的東北老工業基地。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國有企業眾多,企業之間三角債普遍,「抹債」成了一個新興的行當。何謂抹債?即承擔債務鏈中企業債權債務,從相關的企業取得實物,在市場中調劑成物資或資金,按合同分別交還鏈中企業。

趙勝利曾舉例說明自己的抹債業績,一次某鹽場急需部分鋼材,趙勝利為其提供了鋼材,但鹽場沒有資金,願拿產品頂帳,趙勝利就把鹽場的產品換成鹼,再用鹼換成玻璃,又通過玻璃銷售商把玻璃銷售出去,資金回來了,幾家皆大歡喜,趙勝利也通過差價獲取了利潤。

趙 勝利最初從企業債務鏈中找到了生財之道,但他最終決定跳出這個圈子搞加工業。上世紀九十年代,趙勝利的群賢實業不僅從事抹債,還有食品加工等其它實業,他 與台商合資搞玉米澱粉和果糖項目、麥芽糖和葡萄糖項目、脫水蔬菜和脆片等農產品項目,並於1999年末公開宣稱年內將投入生產。

那一年,他的公開目標是大連群賢實業要實現產值1.5億元,幾年後爭取上市。而一直到七年後,趙勝利離上億產值的目標還很遠。

2006年8月15日,大連市國稅局發佈的一則納稅人欠稅公告顯示,以趙勝利為法人代表的「大連群賢氣體壓縮機有限公司」赫然在列,地址在大連普蘭店市鐵西區西工路6號,欠增值稅金額14萬。

這則公告中的趙勝利的身份證號碼,與後來赫赫有名的跨國集團國宏國際1號人物趙勝利在北京工商局的註冊法人證件號碼完全一致。

2005年,趙勝利轉向北京發展。是年5月23日,趙勝利在北京工商局註冊了一家註冊資本僅10萬元的小公司「清大

高科(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註冊地是居民樓的一個單元——「朝陽區常營鄉鑫兆佳園1幢住宅樓1單元101號房 」。經營範圍為企業管理、投資、經濟貿易諮詢,會議服務,廣告設計、代理等。

轉折點出現在2009年,趙勝利突然從小公司小老闆變成了大老闆。2009年8月3日,趙勝利在北京成立了「國宏國際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這是後來其一系列集資運作故事的主角。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國宏國際法人為趙勝利,註冊資本5010萬。經營範圍包羅萬象,從項目投資、投資諮詢到影視策劃,甚至銷售五金交電、木材等,多達25項。

國宏國際官網列舉的集團下屬子公司有國宏國際銀行、國宏國際財務有限公司(香港)、國宏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香港)、國嘉擔保、中俄資源開發投資公司、西伯利亞木業公司等等,此外還包括一家通訊技術公司,一個基金會,一個世界傑出企業家協會(香港)。

2011年7月18日,趙勝利在北京又註冊了「北京中儲融合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這家公司就是3月22日被深圳警方查封的深圳中儲融合母公司。中儲融合是國宏國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用來非法集資的核心組織。

趙勝利被員工曝出2011年10月曾在山東被取保候審,同樣因涉嫌非法吸存。記者也從警方核實了這一說法。

在 國宏國際的網站首頁,有著濃墨重彩的一筆——其宣稱2月13日下午,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行了「國宏國際集團(GLP)非洲國家投資合作簽約儀式」。會 上,來自國宏國際與簽約方Leviev(列維夫)集團、普林斯頓控股有限公司代表,以及剛果(金)共和國、馬里共和國、加蓬共和國、科特迪瓦、幾內亞共和 國等非洲國家駐華大使參加。

國宏國際稱與Leviev、普林斯頓控股共同組建 GLP 合資公司,該公司在美國紐約註冊,致力於共同開發非洲礦產及林業等資源,並承諾非洲等國政府,幫助建設基礎設施,如鐵路、深海港等。

一 位長期幫助客戶註冊海外公司的律師稱,在美國註冊公司都要經過複雜程序,根據美國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法則進行註冊登記。要在紐約設立公司必須首先向紐約州 經濟發展廳(Empire State Development)申請,註冊成功後,可在所成立公司的美國州政府網站的數據庫查詢註冊數據。

記者在紐約州政府網站公司註冊登記部門查詢註冊公司數據庫,以「GLP Joint Venture」(國宏國際官網顯示的GLP公司英文全名)或GLP為企業名查詢,找不到任何匹配的公司。

上述一些非洲國家駐華大使館的工作人員表示,當日確實有部分非洲國家使館人員前往釣魚台賓館出席該活動。「但他們對於是否簽約並不知情,只是受邀參加該活動,不能證明這些合作協議是否存在。」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科特迪瓦和中國已有合作的公司中,並沒有國宏國際。

「千億國際大亨」的謊言:國宏國際投資項目調查

捕風捉影的378億港區項目

國宏國際稱,去年10月11日與廣東省口岸經濟發展深圳公司簽署「深圳市寶安區綜合港口投資合作協議書」,投資總額60億美元(約378億元人民幣),建設「深圳寶安綜合港區」,國宏國際集團佔股70%,擬於2012年3月註冊合作公司2012年4月舉行開工典禮。

記者在深圳市場監督管理局查詢到的登記信息顯示,前述廣東省口岸經濟發展深圳公司註冊資本金2000萬元,為國有企業,經營範圍僅限於進出口業務和國內商業、物資供銷業。

4月6日,記者來到該公司註冊地址深圳福田區新洲路國際商會大廈(B座)1101室,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對於與國宏國際合作開發一事毫不知情,而具體負責的公司法人目前在外出差,無法接受採訪。

根 據《深圳經濟特區港口管理條例》,深圳市政府設立深圳市港口管理委員會(跟市交委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依法對港口行業進行管理。但記者從深圳市交委下屬 的港航貨運管理分局瞭解到,在1998年版的規劃表上,並沒有「寶安綜合港區」說法,而在2012年的新規劃裡,增加了一個「寶安港區」,但並不是國宏國 際聲稱的「寶安綜合港區」,而且目前新規劃名稱還未啟用。

規劃國土委寶安管理局工作人員則稱,國宏國際並沒有向該局申請辦理用地手續。「正常如果建設項目需要用地的話,他要有發改委立項相關材料,我們沒有收到過國宏國際到我們局申辦手續的文件。」

國宏國際在其官網上還展示了一份深圳市寶安區發展和改革局出具的紅頭文件(寶發改函(2010)541號),全名為《關於深圳市寶安綜合港區全面開發建設的覆函》。

寶 安區發改局辦公室負責人介紹,該函件的主要內容是稱收到了廣東省口岸經濟發展公司《關於深圳市寶安綜合工業港區全面開發建設的請示》,經研究後發改局認為 建設港區由深圳市港口管理委員會管理,申報資金外匯准入由國務院外匯管理部門及其分支機構管理,因此建議該公司向這些職能部門提出申請。

「覆 函並不能證實這個項目的真實性,反而我們這個覆函其實是否定的意思,這麼大的一個項目,除了要經過市政府常委會討論,還得向廣東省報批,根本不是我們一個 局可以決定的事情。所以我們打回,要它依法向其它職能部門提出申請。」前述寶安區發改局辦公室負責人稱,「一個口岸發展公司根本不具備這麼大的實力,目前 寶安區只有一個大鏟灣港區,沒聽說過有寶安綜合港區項目。」

大鏟灣碼頭辦公室負責人介紹,大鏟灣港區是交通部和廣東省政府聯合批准的《深圳港總體佈局規劃》中確定開發的大型專業化集裝箱碼頭。

國宏國際宣稱的投資項目動輒數十億美元乃至數百億美元,加起來總額遠近千億美元,這與深圳警方初步調查其涉案金額共10億餘元人民幣有著天壤之別。更讓人不解的是,一家宣稱投資千億美元的公司,所有11個銀行賬戶上僅有40萬元人民幣現金。

深圳警方認為,正是由於國宏國際對外宣稱具有雄厚實力,及相關項目未來能帶來的高額回報,導致許多民間投資者對財富短期回報的不合理預期,才造就了其成立才1年就攬得6萬多投資者超過10億元資金的神話。

除了寶安港和中華玉佛園這兩個項目在國內之外,國宏國際所宣傳的數十個項目均在國外,遍佈於俄羅斯、韓國、非洲、泰國、美國、烏克蘭、蒙古國,甚至鮮為人知的婆羅州皇家大公國。

「為什麼這麼多項目都在境外?因為如果在境內,投資者很容易去核實。而且只要發現其中一個項目是假的,就會對整個公司產生懷疑。」廣州同福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宋振華認為。

按深圳警方的初步統計,國宏國際

前期發展的3萬客戶中,約有1萬名「賺到了錢」,拿到了24%的現金返息,並隨著合同一年期滿已經解約。剩餘3萬餘客戶,進入一輪所謂更大額的投資。一旦資金鏈斷裂,涉案的10億元將波及數萬名投資者。

宋振華認為,趙勝利的這封公開信對於投資者而言,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想要拿回投資款,只能等待案件偵破後相關部門的處理結果,或是通過民事訴訟進行。

記者從深圳警方瞭解到,此案正在偵查中,趙勝利目前身處何處,警方暫時還沒有掌握。

與趙勝利同時「人間蒸發」的,還有近10億元資金。國宏國際一手吸存,一手投資,關鍵資金的流向,全部被趙勝利自己掌控。被警方刑拘的國宏國際財務人員此前口供稱,其中3億元被用於國際金融增值業務和一些項目投資,其餘近7億元的去向就連公司財務負責人也不知。

「國宏國際銀行」謊言

在警方查獲的資料裡,有不少「國宏國際銀行眾益理財VISA卡」的客戶申請表,跟國內普通銀行卡申請表的內容類似。

該 卡的主體「國宏國際銀行」,在國宏官網的「大事記」中有跡可循。大事記顯示,2011年10月,國宏國際先後在英國倫敦和新西蘭批准註冊了「國宏國際銀 行」,擬將銀行總部落戶北京。並稱公司將通過發行借記卡、信用卡,提供更為便捷、有效的資金管理平台,實現銀行、企業、儲戶三利三贏。

而趙勝利卻在2011年12月初於深圳的國宏國際開業盛典上稱,「我們看重深圳,我們已決定為此將在倫敦和愛爾蘭註冊的國宏國際銀行落戶於香港、深圳。」

同 樣在其官網「新聞中心」的另一則消息則顯示,「國宏國際銀行」(Guo Hong International Bank)已於2011年11月在英國、荷蘭註冊成立,中國大陸的註冊手續正在辦理中。即日起開始發行第一批國宏國際銀行眾益理財VISA卡,目標發行總 量5萬張。

不僅所謂銀行的註冊地前後矛盾,出現英國倫敦和新西蘭、荷蘭、愛爾蘭三組不同搭配,國宏國際還自稱該銀行在中國內地的註冊手續正在進行中。

而根據中國《商業銀行法》,設立全國性商業銀行的註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億元人民幣,註冊資本金僅5010萬的國宏國際顯然是妄想「蛇吞象」。

記 者在英國金融主管部門英國金融服務局的官網上查詢「Guo Hong International Bank」,卻查不到任何相關註冊信息。至於國宏國際是否在中國銀監會申報相關落戶手續,中國銀監會向本報回覆稱:經瞭解,國宏國際銀行(Guo Hong International Bank)從未向我會提交設立在華代表處或營業性機構的申請。

國宏國際稱,眾益理財卡為VISA國際卡,全球有VISA標誌的POS機和ATM機均可查詢、消費、取現。

而 VISA公司中國區公關部總監劉婕表示,根據國宏國際官方網站上展示的國宏國際眾益理財VISA卡卡樣,有三處明顯的不符。第一,卡面上所使用的VISA 卡的logo是2005年前的舊標,而不是目前使用的新標誌;其二,VISA卡面的16位BIN號應以4開頭,並沒有國宏國際卡這樣以3開頭的VISA 卡;第三,VISA卡面均有鴿子圖案的防偽標識,而眾益理財VISA卡上並沒有。

為何在被警方查封后,諸多投資者還對趙勝利執迷不悟?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近年來,由於大量民間資金從原先的房地產、能源等行業撤離,國內的民間資本突然豐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63

從負債八千萬到累積三十億元身價陳和錦 慧眼識金的神祕投資大亨

2012-5-14  TWM




出身礦工家庭、高工畢業的陳和錦,憑藉過人的投資眼光和膽識,寫下自己的致富傳奇。

他在新加坡投資兩棟大樓,在台灣創辦三家生技公司,近期更入主阿里山賓館,他的發跡歷程,值得一探究竟。

撰文‧梁任瑋、林心怡

桃園縣龍潭「渴望園區」旁一條人跡罕至的彎曲小徑,一輛高級賓士車涉過沿路的泥濘與及腰的荒草,熟門熟路地往山林前進,抵達路的盡頭後緩緩停下來。一位頭 髮銀白、精神奕奕的男子走下車,推開了橫在路前的鐵門,這時,隱藏在原始森林內高達十萬棵牛樟樹幼苗基地,首度在媒體前曝了光。

「我的目標是在兩年內種六十萬棵(牛樟樹)!」發出豪語的人是有「牛樟樹富豪」之稱的陳和錦。他另外的頭銜是長弘生技、拜寧生技與光麗生醫三家公司創辦 人。

為了萃取牛樟芝,陳和錦費盡苦心買下這片占地一萬多坪,原本差點淪為砂石採收場的原始森林。他大量對外收購稀有的牛樟樹苗,迄今已在花蓮、台東、苗栗以及 桃園等地種植高達三十萬棵,成為台灣種植最多牛樟樹的人。

牛樟樹幼苗培育原本只有兩成的存活率,林務局培育成功率則有三成,但陳和錦投入上億元打造牛樟樹培育基地,解決植物基因病變問題,他的牛樟樹幼苗存活率可 以到八成。若以經濟價值計算,他的三十萬棵牛樟成樹,加上另外三十萬棵正在培育的幼苗,市場價值至少超過二十億元。

陳和錦的投資項目廣泛,兩年前他總計投入二十四億元買下阿里山賓館以及日月潭水社碼頭吉登會館(後改名為馥麗溫泉大飯店)。今年五月十九日,阿里山賓館即 將改選董監事,他將正式成為董事長。其他包括生物科技、電子業,以及在新加坡房地產物業的投資,總投資規模達百億元,保守估計個人身價至少三十億元。

「能在代表台灣觀光景點的『一山(阿里山)一水(日月潭)』擁有飯店,我大概是第一人。」陳和錦目前在阿里山、嘉義、南投、台北、花蓮共掌握五個飯店據 點,加上桃園舊來來百貨將改建為醫美診所,未來計畫結合自己的生技與醫美資源,進軍觀光醫療業。

礦工之子立志脫貧

半工半讀完成學業 不放過每個賺錢機會這位行事一向低調的富豪,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出身。陳和錦的父親早期在新北市的瑞芳當過礦工,在一次礦災後,因受傷無法繼續工作,只好 舉家搬回中壢老家。利用微薄的積蓄與借貸,經營一家小雜貨鋪,勉強維繫一家十一口的生計。家裡有八個兄弟姊妹,他排行老六,環境困苦,家中無力負擔他的學 費,十五歲的陳和錦讀完國中後,只好半工半讀,完成省立沙鹿高工(現為國立)的學業。

「高工建教合作班得一個月念書,一個月在塑膠加工廠當作業員,月薪僅六百元,但好處是公司會全額負擔學雜費。」「其實日子還滿辛苦的,尤其看到同年紀讀普 通高中的朋友,寒暑假可以出去玩,我卻要在工廠做工,心裡一度滿不平衡的。」陳和錦回憶說。

然而,貧困環境卻激發了陳和錦賺錢的企圖心。陳和錦的堂弟、現任城礦資源副總經理陳光堯印象深刻地說:「我堂哥不管是撿玻璃瓶、鐵罐,或是在半夜撈鰻魚 苗,每個賺錢的機會都不放過!」退伍後,陳和錦先後在三家塑膠加工廠擔任廠務小主管。八○年代看好PC(個人電腦)起飛的商機,向姊姊借了兩萬元,與兩名 友人合夥投資,創立了生產主機板的巨波電子。

「從早期的Apple II,到一八六組裝電腦以及二八六、三八六電腦時代,出貨量就開始越來越大,一路到四八六以至PentiumⅡ以後,我就意識到在大者恆大的趨勢下,除非 擴大經濟規模,否則很容易被浪潮吞噬。」腦筋動得快的陳和錦,後來毅然決然賣掉當時仍獲利的巨波電子,投資他在電子業觀察到另一個具有爆發力的廢主機板及 廢電源線回收產業。

跨入廢五金回收業

兩年事業賠光積蓄 還負債八千萬元「當時大型主機板、PC組裝的毛利率還不錯,許多科技大廠都把廢棄的電子產品視為廢料,以極低的價格賣給回收業者報廢處理,不像現在微利時 代,回收業者還要花不少錢向電腦公司買這些廢料。」主機板回收生意讓陳和錦發現舊電腦回收的商機,他和朋友便大膽地押注廢五金回收業。

但是,一跨入廢五金回收產業,才發現這門生意的風險比原本預估的大很多。回收來的廢五金,必須再投入很多資金才能提煉出可用的金屬,尤其是銅。在一九九二 至九三年間,許多廢五金業因環境汙染問題,被迫遷廠或關廠,又遇上國際銅價大跌四成,加上新台幣匯率劇貶,導致陳和錦的廢五金回收生意出現巨額的損失。

「短短兩年,我出社會後打拚近十年存下的積蓄,以及在巨波電子所賺的錢全部賠光不說,還倒欠人家四千萬元!一想到這段往事,還會頭皮發麻。」回憶過去的生 意失敗,陳和錦心有戚戚地說。

「生意失敗後,往來的銀行都不願再借錢給我,都是靠動輒三分利的民間借貸苦撐。結果負債如雪球般愈滾愈大,加計向商場友人籌措的三千多萬元,最後負債累積 到八千萬元!」那時陳和錦已經三十六歲了,每天都要軋三點半票子,他語意深長地說:「那段日子,我心裡老是在想,為什麼一天那麼久,時鐘走得好慢啊!」沒 日沒夜地工作,加上沉重的債務與生活壓力,陳和錦不到四十歲就累出糖尿病。「當時我已經結婚,生了孩子了,我總是告訴自己不能倒下去,我倒下去了,家裡怎 麼辦?」面對事業低潮與病痛纏身,陳和錦依舊展現不服輸的韌性!

雖然肩上有龐大的負債壓力,陳和錦心中卻從未產生放棄的念頭,反而更積極尋找翻身的機會。

台灣失利,到海外找機會轉戰新加坡重起爐灶 投資就此一帆風順幸好,陳和錦多年來做生意的實力累積了一定口碑,憑藉著他在商場上累積的人脈,讓他再度籌措到資金,與兩個生意上的夥伴到新加坡東山再 起。

一九九四年,已經三十八歲的陳和錦,開始在新加坡找投資機會,後來才與友人成立專做貴金屬回收事業的偉城,期間,他一直扮演大股東的角色。當時陳和錦觀察 到,東南亞廢五金回收市場就像一片未開發的處女地,他在台灣累積的技術不僅遙遙領先當地業者,而且他從過去廢主機板回收生意經驗中還發現,主機板不僅可回 收銅,甚至連黃金或其他稀有金屬都可回收再利用。

於是,他在新加坡與友人重起爐灶,深耕廢五金回收的萃取技術。穩紮穩打的結果,讓偉城的獲利扶搖直上,成立兩年後,他進一步把公司推到新加坡股市上市。

就在偉城股價如日中天的時候,陳和錦出脫部分公司持股,取得新台幣一.七億元,不但還清台灣的負債,還賺得日後轉型投資公司的本錢。如今陳和錦不僅是另一 家新加坡掛牌公司「一合環控」的弟四大股東,加上他在當地投資房地產斬獲不少,讓他的財富更上層樓。

陳和錦的人生,如同經歷過一場狂風暴雨,前方倏地豁然開朗了起來。他在東南亞的投資從此一帆風順,不管是澳門的觀光賭場、香港的飯店,陳和錦無往不利。他 在東南亞的商業成就,讓他結識不少政商名流,香港第一大報《東方日報》甚至邀請他擔任董事會董事。不過,六年前,為了孩子的教育,陳和錦決定將投資重心轉 回台灣。

鮭魚返鄉投資台灣

押寶臉書遊戲公司 獲利十倍出場一位親近陳和錦的友人指出:「陳董回台這六年多來,投資成果好壞參半,有不少是基於人情的投資,血本無歸的不在少數。」例如兩年前,他投資在 台舉辦的哈爾濱冰雕展,就賠掉了四千多萬元。投資好友請託的亞化、德宏等股票,不是頂多打平,就是被套牢迄今。

陳和錦本人也坦承,鮭魚返鄉後的他繳了不少學費,但是也有許多獲利豐碩的投資案。他最自豪的莫過於投資專營社群遊戲的好玩家(SNSplus)公司。這家 代理臉書(Facebook)上「開心農場」等六十款遊戲的公司,還獲得英特爾(Intel)的青睞,與經緯中國、美商中經合集團共同挹注該公司一千二百 萬美元,讓陳和錦投資該公司的股份獲利超過十倍出場,迄今還有一些股份。

「投資就是這樣,趨勢與人才對了,再配合較佳的大環境,只要耐心等待,獲利自然水到渠成。」陳和錦笑著說,「其實三年多來,好玩家的創辦人張春隆就先後兩 次來找我投資。第一次,我看好他自製研發遊戲的專業與創業的企圖心,卻因遇上金融海嘯而失敗,投入資金全數付諸流水。」「第二次張春隆捲土重來,我還是持 續看好他帶領的團隊,又拿出錢投資他們。」沒想到,陳和錦識人獨到眼光,竟為他帶來了爆炸性的獲利,至少進帳二億元以上。

看好生技產業爆發性

賺錢結合社會貢獻 是人生最高成就陳和錦也相當看好LED與生技產業的發展性,因此他目前不但投資興櫃LED照明廠商誠加,成為持股近三成的大股東。在生技與製藥產業方面, 他長線布局的公司就多達三家,包括長弘生技、拜寧生技、光麗生醫。其中,從牛樟芝提煉治療腦瘤抗癌新藥的長弘生技,最被陳和錦津津樂道,也被他視為下一個 有如好玩家的爆發性公司。

長弘生物科技董事長周姵妏說,該公司日前發表一項惡性腦瘤標靶藥物,在美國、日本、歐盟、中國、台灣都取得專利。旗下的研究團隊有:中國醫藥大學病理學教 授韓鴻志、東華大學生科系教授邱紫文以及中華民國神經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林欣榮(蔣家第四代蔣友柏的岳父)。

「牛樟芝研發出的抗癌新藥,已經通過第一階段的動物試驗,預計一年半後推出新藥。」陳和錦談起他的製藥投資顯得熱力十足。他認為投資生技雖然風險高,但如 果研發成功一種新藥,就可以救活很多人,能把賺錢與社會貢獻結合,是人生最高的成就之一。

「他一旦相信你,就會全權委託你去經營。」認識陳和錦十餘年,目前幫他管理牛樟樹培育事業的蜜源實業董事長湛錦源指出。生技產業是一個高技術門檻的行業, 雖然陳和錦是一位身價不凡的大老闆,但每當我向他解說生技與農業的專門知識,他總是聚精會神地聆聽。「我記得有一年過年,陳董開車經過我家附近,說要順道 來看我,事實上,是來找我談生技與製造產業的策略。」「他連大過年大家都在休假時,還是無時無刻關心投資的生技製藥公司。」陳和錦說,從四十幾歲還清負 債、賺到財富自由,到現在投資的事業,考量點已不是單純為了「賺錢」,而是「享受」發掘投資機會,與追求「夢想」的過程。

在投資路上,陳和錦不怕漫長的等候,卻相當重視「連帶效益」。舉例來說,種植牛樟樹不但可以研發新藥抗癌,牛樟樹是深根性樹木,對台灣水土保持有幫助。未 來不但有碳權收益,還有木材本身的經濟價值。這些多元化潛在「投資回饋」,是目前投資事業中,讓他最有成就感的一項。

股票投資穩健保守

偏愛有土地資產、價值被低估公司相較於投資事業的冒險精神,陳和錦在股票投資上顯得穩健保守。他偏愛南港、中石化等資產股。「我覺得投資有土地資產的公司 比較實際,不像電子股因新產品世代交替,容易出現被取代或面臨倒閉的風險。」陳和錦總是等股價接近淨值或跌破淨值時,介入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資產股,等到獲 利超過三成,就開始分批出場。

例如陳和錦從二○○九年上半年,在南港股價十九元附近開始布局。當時他認為南港的股價已嚴重被低估,最多持股一度高達一萬張,到一一年十月股票出脫僅剩三 千張來看,光是該檔股票的獲利就達一倍,超過一.五億元。

不僅在股市投資追求穩健報酬,身價至少三十億元的陳和錦,在面對手上多元化投資事業時,也有一套風險控管的機制。「我現在投資每樣事業前,都會以三十年前 創業資金有限的謹慎心態,來評估是否要投資一家公司。」他認為決定每一筆投資前,都要思考自己能否輸得起,才能夠持盈保泰。

值得一提的是,好學的陳和錦,即使終日忙於發展事業與發掘投資標的,卻依舊能在工作之餘,彌補學識不足的缺憾。原本只有沙鹿高工學歷的陳和錦,四十五歲開 始就讀清雲科技大學國貿系在職進修班,接著又在中國的濟南大學取得財稅碩士學位。目前陳和錦進入清雲科大擔任副董事長,正積極為該校籌備生技系。

「要致富,學歷從來不是問題,重點是你有沒有花工夫找出正確的投資方向,並且勇於嘗試!」三十六歲負債八千萬元,卻能東山再起,陳和錦的故事正說明了,時 刻保持學習的熱情,只要找對方法、堅持下去,即使是平凡人,也能創造自己的致富傳奇。

陳和錦

出生:1956年

現職:長弘生技、拜寧生技、光麗生醫創辦人、阿里山賓館大股東、清雲科技大學副董事長學歷:中國濟南大學財稅研究所、清雲科技大學國貿系看好產業:LED 照明、生技產業

投資有道 橫跨多領域

──陳和錦投資事業版圖

股票

類別 公司 持有張數/比率 市值(億元)興櫃LED產業 誠加 3000張 1.37 上市資產股 南港 3000張 1.30 中石化 2000張 0.6

社群遊戲軟體 好玩家

(SNSplus) 18% 投資2000萬元,獲利約2億元新加坡上市環保工程公司 一合環控 第四大股東 1.40

生物科技

公司/項目 持股比率(%) 投資金額(億元)長弘生技 100 1.20 拜寧生技 55 0.97 牛樟樹培育 ─ 2.00

飯店投資

地點 飯店 房間數 投資金額(億元)阿里山 阿里山賓館 146 13 日月潭 馥麗溫泉大飯店 102 11 嘉義觸口 複合式觀光飯店 400 10 台北市開封街 商務旅館 102 5 花蓮 商務旅館 尚未開發 1

環保事業

公司 持股比率(%) 投資金額(萬元)全亞冠 21.62 4110

建設公司

公司 推案 投資金額(億元)馥勤建設 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境」 3 向日葵休閒開發 萬華、北投都更案 4

註:金額單位為新台幣

從負債8000萬到30億富豪 ──陳和錦發跡事紀

投入

電腦事業

第1階段

民國70~80年代

1984年與朋友合資成立主機板公司,賺到第一桶金後急流勇退,轉進廢金屬資源回收卻血本無歸。

遠赴國外

東山再起

第2階段

民國80年

遠離台灣到馬來西亞、新加坡重啟資源回收事業,並積極投資房地產、飯店業,累積龐大財富。

回台投資跨足

生技、飯店業

第3階段

民國95年至今

嚮往大自然及對提升醫療環境有股使命感的他,投入前瞻性的生技產業,在全台栽種約30萬棵的牛樟樹,研發抗癌新藥,並視其為未來具爆發力的產業。

神祕投資大亨

親授致富五堂課

第一課:

逆境中學會忍耐,會使一個人變得更強陳和錦認為,即使出身貧寒,或人生中途遭遇挫折,但只要保持在逆境中學會忍耐的態度,將會使人變得更成熟、更強壯。

第二課:對新趨勢的探索保持高度熱情一位成功的投資家,應時時刻刻保持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耐心地吸收專業知識,較能在新機會中找到商機。

第三課:勇於嘗試,但不做輸不起的投資保持謹慎是守富的最高原則,即使做的是高風險投資,但陳和錦做決定前都會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投資一敗塗地,我輸得 起嗎?

第四課:

買價值被低估的資產股,攻守兼備逢低買進土地資產雄厚的老牌資產股,被陳和錦視為投資上市公司的王道。

第五課:

把夢想當成追求財富驅動力投資家最高境界,就是把社會公益與個人獲利完美結合,有了夢想當賺錢的動力,是人生最棒的成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676

劉鑾雄:「友好手冊」上的大亨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80_all.html

香港地產界進入多事之秋。新鴻基郭氏兄弟及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的「官商勾結」案餘溫未退,澳門正在審理的前運輸工務司司長歐文龍貪污案,再次將香港積弊已久的大亨政治暴露在陽光下。這次被捲入的,是人稱「大劉」的香港第五大富豪、華人置業(00127.HK)主席劉鑾雄。

  在香港地產大亨裡,現年61歲的劉鑾雄風格獨特。他有「股壇狙擊手」之稱,長於財技;其豐富的個人生活,為港人茶餘飯後所津津樂道。此次劉鑾雄出現在歐文龍記錄受賄的「友好手冊」上,以證人身份背負「行賄」嫌疑,為其多彩的大亨生涯書寫灰色一筆。

  「子帥以正,孰敢不正?」今年4月,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如此寄語香港候任特首梁振英。在香港被期待的清正廉潔之風中,劉氏所代表的地產既得利益集團的角色,尤為受人關注。

捲入行賄

  「劉鑾雄和羅傑承沒有向我行賄,我只見過劉鑾雄兩次,談不上認識。」5月9日,歐文龍辯護道。當日,歐文龍案在澳門終審法院作第三階段審理結案陳詞。

  歐文龍是澳門回歸以來,涉貪下台的最高級別官員。控方指其借批出地皮及工程合約等職權索取賄款,被控逾百項受賄及洗黑錢罪。至今,有81項罪名 成立,查出賄款最少8億澳門元,判監28年6個月。由於向歐文龍行賄的不少是香港商人,歐文龍貪污的大部分資產也存放在香港,案件最初是由香港廉政公署於 2006年11月揭發並調查,再轉給澳門廉政公署。

  5月2日的庭審上,澳門廉政公署列舉了劉鑾雄向歐文龍行賄2000萬港元的證據。出入境記錄等證據顯示,劉鑾雄與香港商人羅傑承在2005年投得澳門國際機場對面五幅土地前後,曾至少11次與歐文龍會面。

  在法庭上,廉署人員出示了劉鑾雄及其弟劉鑾鴻共同簽署的價值2000萬港元的支票,這張支票是給予羅傑承名下的澳門東基公司。2000萬港元由東基公司轉到目前已棄保潛逃的澳門商人何明輝旗下新明輝建築工程公司,隨即再轉向了歐文龍名下的Ecoline Property Ltd。檢方懷疑,這可能是劉鑾雄借羅傑承將「行賄」款項交予歐文龍。

  儘管歐文龍強調只見過劉鑾雄和羅傑承兩次,否認接受賄賂,但是澳門廉署高級調查員姚富泉還出具其他證物,其中包括歐記錄受賄的「友好手冊」。

  該手冊記載有「大劉/COTAI土地」「仲量聯行/2000√」等文字。姚富泉指出,COTAI為澳門路幽城區,上述五幅土地正位於該區的幽仔雞頸馬路及偉龍馬路交界。

  劉鑾雄被香港人稱為「大劉」,仲量聯行為代表羅傑承旗下公司Moon Ocean競投上述五幅土地的公司。

  根據澳門廉署調查歐文龍案的經驗,歐文龍會在收到賄賂後,在記事簿中打上「√」這一符號。

  手冊也記錄了劉鑾雄與歐文龍的會面,例如2005年6月22日劉鑾雄及羅傑承有出入澳門記錄,歐文龍亦於同日在手冊中記有「DINE」「大劉」字樣。

  澳門廉署正是根據歐文龍的記事簿,開始調查當年五幅土地招標過程。

  2005年6月,五幅土地開始招標,由澳門政府控股的利保建設發展公司向仲量聯行、世邦魏理士、澳娛和威格斯聯營公司三家發出邀請。其中,仲量聯行代表羅傑承旗下的Moon Ocean,澳娛是澳門「賭王」何鴻燊控股的公司。

  利保建設發展公司給出的準備標書時間僅為十天,由於時間倉促,最終收到的三份標書中,有一份只有一張A4紙。但Moon Ocean交出的標書非常完備,包括詳細計劃以及圖則。最終Moon Ocean以13.68億澳門元投得這五幅地。

  事後,何鴻燊曾公開質疑投標準備時間太短。他也因此向澳門廉署舉報,稱懷疑因有人在此間收受利益,才使這五幅地公開招標準備時間僅有十天。

  爾後,2005年12月到2011年3月,華人置地通過兩次收購,將Moon Ocean從羅傑承手中接盤。目前這五幅土地已開發住宅項目「御海•南灣」,首期正在銷售。

  對於被捲入歐文龍案件,華人置業4月17日在香港交易所發佈公告稱,澳門終審法院要求劉鑾雄作為證人出席聆訊,並非共同被告人,劉鑾雄也並未於香港或澳門遭受正式檢控,他同時否認向歐文龍提供賄賂。

  澳門終審法院辦公室的相關人員也向財新記者指出,「劉鑾雄在案中暫時為證人」。

長袖善舞

  劉鑾雄在香港人稱「大劉」,其弟劉鑾鴻被稱為「細劉」。在福布斯2012年「香港富豪榜」上,劉鑾雄以65億美元財富位列第五位。

  劉鑾雄祖籍潮州,早年子承父業,與劉鑾鴻繼承其父親劉火榮創立的岳記吊扇廠。1978年,與梁英偉創辦吊扇生產企業愛美高,後發展成愛美高集團。1983年8月,愛美高上市。

  時至今日,愛美高在劉鑾雄心中依然佔有重要地位。他的辦公室擺有一幅群像圖,作者為美國已逝塗鴉派黑人畫家讓-米歇爾•巴斯奎特(Jean-Michel Basquiat)。圖上五頭或昂鼻或低首的粉藍色大象,周圍有高樓、小人、英文等元素嵌入其中,畫中央上方寫著該畫名稱「everything must go」,左上方寫著「evergo」,這正是愛美高的英文名。

  劉鑾雄在接受《福布斯》採訪時說:「我不認識畫家,18年前在瑞士拍賣行畫冊上看到這幅畫,一眼看到居然有我公司的名字,感覺好有緣,就十幾萬美元買下。我每天來辦公室,看到它心裡很踏實,這是很神奇的一件事。」

  「做生意有幾種人,有一種是做實業,有一種是找特殊條件下的機會和時點來投資。」在香港及內地從事房地產投資多年的盛富資本總裁黃立衝向財新記者評價劉鑾雄:「他屬於第二類,是在資本市場長袖善舞的一個人。」

  1985年初,劉鑾雄與梁英偉之間有隙,把愛美高股份配售給基金。但由於愛美高產品滯銷引致股價下跌,劉鑾雄在股市買入股份,最後重新收購併掌 握控制權。當初出手價約為2港元,回購價約0.7港元,獲利頗豐。這之後,他運用類似手法收購其他公司股份,如莊氏家族的能達科技等,為其贏得「股壇狙擊 手」的稱號。

  劉鑾雄現在持有的華人置業,亦是其早年狙獲的「獵物」之一。

  劉鑾雄以風扇起家,爾後轉戰房地產。劉鑾雄對於房地產投資觸覺敏銳。亞洲金融危機後,劉鑾雄兄弟聯同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以35.5億港元成 功購入銅鑼灣地標商場SOGO百貨。2002年底股市樓市低迷之時,華人置業又以11億港元購入尖沙咀東英大廈,其後該大廈更名「The One」。

  目前華人置業主要從事商業地產項目。在香港,華人置業持有銅鑼灣的皇室大廈、美國萬通大廈,尖沙咀The one商場等物業,在內地持有深圳的羅湖商業城,上海的愛美高大廈、新茂大廈,北京的希爾頓酒店、東方國際大廈等。華人置業在成都也擁有住宅項目。

  劉鑾雄近年在倫敦房地產市場亦頗有斬獲,在今年4月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公佈的最新全英富豪榜上,劉鑾雄以41.4億英鎊上升兩位,位居第 13位。兩年前,劉鑾雄斥資3300萬英鎊購入倫敦高檔住宅區貝爾格拉維亞(Belgravia)一幢六層豪宅;2011年初,華人置業又以2.8億英鎊 買下高盛投資銀行位於倫敦的總部,作為收租物業。

  不過,在資本市場,劉鑾雄近年不露鋒芒,大都只認購新股,其中對內地房地產股票鍾情有加,如投資恆大地產(03333.HK)、佳兆業 (01638.HK),不僅成為二者的基礎投資者,而且上市後也認購這兩家企業近80億港元債券。不過,兩隻股票表現各異,截至5月8日,恆大股份較招股 價升30%,佳兆業下跌53.62%。

  華人置業2011年的年報顯示,公司2011年營收5.27億港元,較2010年勁減26.71億港元,原因主要是來自物業銷售減少以及上市證券投資的確認虧損增加,其中證券投資的確認虧損高達19.71億港元。

大亨轉型

  一位長期關注香港地產業的分析師向財新記者指出,劉鑾雄與其他地產大亨不同,「第一,他投資涉獵的範圍很廣;第二,他嗅覺很敏銳,很會把握時機;第三,他和娛樂圈接觸比較多」。

  近年來,劉鑾雄的投資興趣轉向藝術品收藏。2006年,劉鑾雄以1737.6萬美元買入安迪·沃霍爾的《毛澤東》;2007年,以3920萬美 元買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畫作《清晨》,同年又買入吳冠中1973年的作品《北極風光》;2010年,劉鑾雄買下兩對帝王鶴雕像。上述幾筆拍賣, 令劉鑾雄一舉躍居世界級收藏家行列,被美國《藝術新聞》(ARTnews)雜誌列入2010年度「全球十大藝術收藏家」。

  劉鑾雄名下的慈善基金,也曾捐資200萬港元給廣州中山大學的「陳寅恪故居陳列館」。不過,這200萬港元比起早年劉鑾雄在娛樂圈的大灑金錢,只是小巫見大巫。劉鑾雄多年與身為明星藝人的「紅顏知己」佔據香港娛樂版版面,並以出手闊綽在娛樂圈著稱。

  20世紀70年代,劉鑾雄就讀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滑鐵盧大學。求學期間,劉鑾雄結識原配妻子寶詠琴;1977年二人結婚,1990年離婚,育有一子一女。2000年,劉鑾雄與呂麗君相戀,育有一子一女;2008年,又與曾任娛樂記者的陳凱韻相戀,育有一女。


  近年來,年已花甲的劉鑾雄緋聞漸少,總是懷抱女兒,手挽老母,以慈父孝子形象出現。他自言,最大樂趣是陪伴三歲的小女兒和一歲的小兒子玩耍。

  不過,隨著歐文龍案的審理,並將偵訊延至行賄者,大亨劉鑾雄的過往點滴將被重新攤開,其「返璞歸真」的美好新生活面臨著不可預測的變數。■

  本刊記者符燕豔對此文亦有貢獻

  劉鑾雄

  1951年生於香港。華人置業主席兼行政總裁,利福國際集團有限公司(01212.HK)非執行董事。劉鑾雄持有加拿大溫莎大學理學士學位,在企業融資、製造業及物業投資及發展方面有超過36年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28

香港大亨換代潮 四大豪門交棒進行時

http://www.21cbh.com/HTML/2012-5-29/yMNDA2XzQ0MjQyMQ.html

在上週五「超人」李嘉誠公佈資產分配方案之後,香港現四大家族除恆地(00012.HK)李兆基家族外,均已經完成或公佈了家族傳承計劃。

而近年來不斷上演的豪門「爭產」風暴,使得李嘉誠所稱兩個兒子「都開心,大家都不會麻煩」的財產分配方案顯得有些「別樣」。

香港中文大學財務學系教授、經濟金融研究所所長范博宏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港澳地區大亨們開始陸續面對家族交棒問題,特別是過去兩三年來,包括新鴻 基、澳門賭王何鴻燊和周大福鄭裕彤家族都在進行交接,但其中問題不斷,交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李嘉誠是否能順利交接仍需觀察。

現年83歲的李兆基接受香港媒體訪問時便稱:「兒女多很麻煩,香港富豪中有3個兒子以上的多數不行,兩個就好很多。」「四叔」表示,他的兩個兒子目前同為集團副主席,但兩人負責不同業務,分工清晰,其中長子李家傑主管集團內地業務,幼子李家誠則主管香港業務。

李嘉誠公佈資產分配當日,長實股價一度回軟但仍以上升收報。當被問及股價由高位回落是否反映市場對「交接」安排不看好時,李嘉誠笑稱,他每天都看著李澤鉅,對其認識多於外界,若市場不看好則是錯了。

長實與和黃昨日收報92.5港元和66.95港元,微升1%和0.6%。被允諾獲得李嘉誠資金支持併購的李澤楷旗下公司,則全線上升,其中電訊盈科上升3.9%收報2.93港元。

李嘉誠分家產

「本來這件事不準備講,既然問到了我就講,因為這遲早都不是秘密。」今年84歲仍精神矍鑠的「超人」李嘉誠,近日令人意外地公開談起了分家產的事。

雖然李嘉誠強調「我至今仍沒想過退休」、「現在還未將資產分配予兒子,只是將來會給予他們」,但是外界仍將這標誌性的舉動解讀為:或許意味著大亨們的時代正在終結,「二代」們的接班過程將提速進行。

李嘉誠與已去世多年的夫人莊月明共育二子,即現年48歲的李澤鉅和46歲的李澤楷,暱稱分別為「小超人」和「小小超」。

對於資產分配安排,李嘉誠承認思考安排已久。

而 實際上,這樣的安排可能與初期有所調整。和黃年報顯示,李嘉誠原本設有最少4只信託基金,持有其在和黃的部分股權,由李澤鉅及其家人和李澤楷作為受益人。 信託基金的最終控制人是Unity Holdco(Li Ka–Shing Unity Holdings Limited,李嘉誠聯合控股有限公司),由李嘉誠、李澤鉅和李澤楷各持有三分之一的股本。

將家族財產注入信託基金,讓家族成員成為受益共同體的做法在香港富豪家族中一直相當普遍。范博宏向記者表示,在研究100多個這樣的信託後,發現這樣的做法實際上有很大問題——家族成員被信託綁在了一起。「若是不和諧的家庭,加上家族信託,等於企業價值的毀滅。」他說。

實 際上,近年來處在「爭產」風暴眼中的新鴻基郭氏家族、霍英東家族,均是通過信託方式鎖定家族成員。由於永久信託難以解散,令家族成員無法解套。以郭氏三兄 弟為例,大哥郭炳湘無法與其餘兩兄弟達成賠償,並被剔除信託基金受益人身份,從而將爭產擴大到廉政公署介入的官商勾結風暴。

范博宏稱,李嘉誠只有一部分資產是通過信託管理,主要控股股權仍在他個人手中,從而可以自由轉移股權。

10年前已現端倪

范博宏分析,李嘉誠的分產方向其實10年前便現出端倪。「長子留公司,小兒子在外面發展,這樣的安排並不意外。」

「長和系的資產將由Victor(李澤鉅)管理,將來Victor會持有多於40%的長江股份、百分之三十五點多的Husky(赫斯基能源)股份。」系藍色領帶、著黑色西裝白襯衣的李嘉誠在5月25日的股東大會之後召開的記者會上如是說。

「Richard(李澤楷)有自己很喜歡的事業,我會全力幫助他,現在他正在接洽收購幾間相當有規模的公司,所涉及的資產會比他現有資產(多)以倍數計。」李嘉誠認為,李澤楷將會有很好的事業,接洽業務與長和系沒有衝突,兩兄弟在事業和財產上都沒有衝突。

這樣的安排意味著,長子李澤鉅將成為長江集團萬億王國的掌舵人,次子李澤楷則將在父親資金支持下,建造屬於自己的王國。

1940 年來到香港的李嘉誠白手起家成為香港首富,創下龐大的長江實業集團,長和系包括長實(00001.HK)、和黃(00013.HK)、電能實業 (00006.HK)和長江基建(01038.HK),此外長江集團還擁有和電香港(00215.HK)、長江生命科技(00775.HK)和TOM集團 (02383.HK),業務遍及房地產與酒店、電訊、基建、港口、零售、能源和科技等。截至今年5月底,總市值近9000億港元。

根據2012年香港富豪排行榜,李嘉誠身家為220億美元(約1708億港元),李澤鉅並未上榜,擁有電訊盈科(00008.HK)的次子李澤楷則以12億美元(約93億港元)身家排名33。

以長和系昨日市值約4956億港元、加拿大上市赫斯基能源1722億港元市值計算,李澤鉅身家可達2671億港元,華人新首富即將誕生。

曾就讀斯坦福電腦工程系的李澤楷則出去闖另一片天地。2000年他舉債930億港元收購香港電訊的「蛇吞象」舉動令市場詫異,隨後公司市值大縮水、私有化未遂並惹來「種票」疑雲。

李澤楷現有電訊盈科、香港電訊(06823.HK)和盈大地產(00423.HK)三家上市公司,以昨日收市價計算市值約619億港元。李澤楷與前女友梁洛施育有三子。

李澤楷一直熱衷於媒體和電訊行業,曾創辦Star TV並轉賣給新聞集團獲利。李澤楷現是信報大股東,並積極開拓廣播電視業務。李嘉誠稱,將以資金支持他收購一些傳統和長遠的新業務。「若收購不成事,也會預備該筆款項讓他發展新事業。」

李 嘉誠自稱還有「第三個兒子」,就是1980年創立、已注入他三分之一財產的李嘉誠慈善基金會。退休後李嘉誠將把更多時間用在基金會上。此前4.5億美元投 資Facebook的股票和過去兩年增持的長和系股份,都歸入李嘉誠慈善基金會,以後該基金會由兩兄弟共同管理,李澤鉅擔任主席。

為長子樹威信

李澤鉅20歲便從斯坦福大學畢業獲得土木工程學士學位和結構工程碩士學位,隨後進入長江集團工作27年,現擔任長江集團副主席、長實董事總經理、和黃副主席、長江基建和長江生命科技主席、電能實業執行董事和赫斯基能源聯席主席等重要職位。

李澤鉅為人低調謹慎,已婚並育有三女一子,每逢記者會他總是坐於父親右手邊,鮮有主動回答問題,除非「超人」令其補充發言。而坐在李嘉誠左手邊的,是被稱為「大管家」的霍建寧。

現年60歲的霍建寧是香港「打工皇帝」,去年他的薪酬加花紅共1.7億港元,李澤鉅薪酬加花紅則不足霍建寧六成。除霍建寧外,「開山」元老級別的叔父輩們還有甘慶寧、葉德銓、趙國雄等人。對李澤鉅來說,他們可能既是重要幫手也可能是無形壓力。

有金融界人士向記者透露,在一次大型基金和公司董事的會議中,李澤鉅的某提議被某董事駁回並讓他回去問問父親,令現場氣氛頗為尷尬。

在今年3月的年度業績記者會上,當有記者問及長實留住「老臣子」的秘訣是不是高薪時,向來拘謹的李澤鉅居然開起了玩笑:「你慘了,敢說他們人工高。」

在宣佈資產分配計劃當日,李嘉誠重申至今仍沒想過退休,並表示集團有一班很好的管理人員與他工作了多年。「如果明天我想外游兩個月,(雖然)我一生都沒試過,我相信Victor和一班同事合作,一定管理得好、一定沒有問題。」

范博宏認為,李嘉誠選擇在公開場合正式宣佈資產分配方案:一是其家大業大,企業地位顯赫;二是他年事已高,對投資者來說有不確定性;三是公開聲明定調後,讓不同關係人心裡有數,包括他的職業團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7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