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黃元山:填海建新市鎮可治本 增公營房屋比例難解住屋問題

1 : GS(14)@2018-12-20 11:51:4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551&issue=20181220
【明報專訊】由於本港公營房屋單位嚴重短缺,在可見將來料持續供不應求,故社會有聲音要求港府將原本用作興建私樓的土地撥作發展公營房屋。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兼政策研究院主管黃元山認為,即使公營房屋的比例增加,也難以解決住宅供應不足的根本問題,故他建議港府像上世紀70至90年代一樣大規模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目標是未來30年造地逾1萬公頃,興建3個與沙田規模相若的新市鎮。

由於過去一段長時間本港公營房屋落成量嚴重落後目標,而且在可見將來亦難以追上,本周有報道指運輸及房屋局最快本周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18周年進度報告,制定下一個10年期(2019/20至2028/29財年)房屋供應目標,屆時會將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由現時的六比四,調整為七比三;換言之,本港未來每年私樓目標供應量,將由1.8萬個降至低於1.4萬個。據報道,運房局也準備把有資助成分的「首置盤」,歸類為「私營房屋」,或會進一步推低未來每年實際私樓的供應量。

公營房屋短缺 社會促私樓撥地

黃元山上周六以個人身分出席投資研討會時已率先分析上述房屋政策的轉向,「由2012年(梁振英上任特首)開始,政府積極在已發展地區見縫插針覓地起樓後,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們終於見到未來4年每年私樓落成量逾1.8萬伙,可以滿足社會需求,但是否這樣便解決所有問題呢?當然不是,大家不要忘記我們(香港)過去10年平均每年私樓落成量不足1.2萬伙(見圖),而每年需求量是1.8萬伙,即每年平均出現逾6000伙供應短缺,過去10年便累積逾6萬伙的供應短缺,這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追回」。

「公營房屋單位短缺的情况更加嚴重,港府目標是每年供應2.8萬伙,但過去10年每年實際供應平均僅約1萬伙,即是每年公營房屋的供應短缺平均達1.8萬伙,10年累計便達18萬伙,而且未來4年供不應求的情况不會改善;這對私樓供應也有影響,因為公營房屋供應超級短缺,而未來4年私樓供應勉強達標,就會出現社會壓力,要求港府將原本用作興建私樓的土地撥作發展公營房屋」。

目前本港不論公私營房屋均供不應求,歸根究柢的原因是過去10年建屋速度追不上人口增長,但原來本港在回歸前曾面對更加嚴峻的人口增長帶來的房屋問題,而黃元山指出,港英政府在上世紀60至90年代大規模填海造地興建9個新市鎮,令逾300萬人口安居樂業,帶動本港經濟起飛。

港英政府造9新市鎮住300萬人

「本港人口增長高峰期是1945年至1970年期間,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本港人口大概60萬,打完仗後人口回流,1950年急增至約200萬,在1950至1960年及1960至1970年期間每10年人口增長約100萬,至1970年達400萬人口……其實上世紀70年代起本港人口增長已開始減慢,但當時政府為了滿足早前人口增長所累積的住屋需求,大規模移山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在60年代在荃灣成功建造新市鎮後),在70年代至1990年亦發展沙田、屯門、粉嶺/上水、元朗、大埔、將軍澳、天水圍及東涌等多個新市鎮,即平均每10年便發展3個新市鎮,但自從我們在90年代開始發展東涌後,過去20年已沒有新市鎮落成,原因是政府在2003年SARS後已基本上停止造地」。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8-12-20 11:52:11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939&issue=20181220
港人均生活配套面積僅星洲1/3
文章日期:2018年12月20日
Share  
【明報專訊】黃元山分析,本港過去20年沒有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不單令港人目前住得「擠、細、貴」,在住宅以外,港人現時享用的生活配套措施平均面積只有8.9平方米,遠低於新加坡的26.9平方米,拖低生活質素,他舉例說:「我讀小學上體育堂的時候,學校須借用附近公屋的籃球場,讀(聖保羅男女)中學的時候,亦需要在三角形小球場踢塑膠『西瓜波』,因為香港缺乏土地予學校建球場;作為比較,新加坡近年積極填海後不缺土地,現時獅城興建一所新學校,要求至少要有400米跑道的田徑場及足球場。我覺得很多香港人很奇怪,好像已習慣怎麼也『擠、細、貴』,怎麼也逆來順受,但我相信應該規劃更好的未來,例如我的兒子目前只有3歲,我希望讓他將來於一個小球場踢西瓜波?抑或入讀一間有足球場的中學呢?我會希望他有較合理的成長環境。」

料需多3個沙田 才滿足土地需求

目前沙田是本港面積最大的新市鎮,佔地3591公頃,住近70萬人,黃元山估計,本港未來30年需要興建3個與沙田規模相若的新市鎮,則累計造地逾1萬公頃,才可滿足本港土地需求。團結香港基金在今年8月發表研究報告,建議在香港島和大嶼山之間的中部水域,建造面積相當於半個九龍的2200公頃人工島後,特首林鄭月娥於10月發表《施政報告》亦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建議填海1700公頃,目標可住110萬人。

[名人樓市論壇]
3 : GS(14)@2018-12-20 11:52:40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079&issue=20181220
Share  
【明報專訊】黃元山指出,從上世紀港英政府在灣仔填海打造成今日商住活力都會可見,以填海在地少人多的本港開闡土地屬最有效,「很多人知道會展及告士打道的土地都是填海造出來的,但大家知不知道灣仔的海岸線最初在哪裏?很多人估計是電車路,但其實是合和中心及胡忠大廈所在的皇后大道東,附近還有一座古廟,以前漁民在出海前均會在該廟祈福;這也是灣仔名字的由來,因為當年灣仔真的是海灣,漁船泊岸後漁民便上山居住。

最初海岸線在皇后大道東

「所以香港歷來就是一個這樣山多平地少的地理環境,可發展的土地只佔整體土地的四分之一,需要填海造地。作為比較,新加坡屬山少平地多,理論上填海逼迫性沒香港那麼大,但近年新加坡比香港更積極填海,目前填海造地佔新加坡整體土地的比例達20%,而香港只佔6%。」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794

瑞銀鄭汪清:李光耀強勢填海 港難效法

1 : GS(14)@2019-01-17 08:07:34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7057&issue=20190117
【明報專訊】「星人安居,港人蝸居」,曾是討論房屋政策的熱門話題。本身是新加坡人的瑞銀財富管理董事總經理兼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鄭汪清接受專訪時表示,本港樓價近年急升,拋離大部分港人購買力,供應不足是主要原因,而已故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希望國民均可以有瓦遮頭,在1980年代以社會整體利益為依歸,排除各方阻力大規模填海造地;惟由於環境不同,相信今日港府難以「照辦煮碗」效法這個做法。鄭又說,港府若有決心壓抑樓價,照顧港人住屋權利,除增加供應外,亦可從需求着手,規定外地買家最多只可購入一個本港住宅物業。

新加坡在1980年代起積極填海造地,興建平均單位面積近千呎的組屋,讓逾八成人口能安居樂業;相比之下,本港過去20年均沒有大型填海造地興建新市鎮,不但令港人面對「擠、細、貴」的居住環境,而住宅以外,港人現時享用的生活配套措施平均面積亦只有8.9平方米,遠低於新加坡的26.9平方米,拖低生活質素。新加坡優秀的房屋政策,相信令不少港人既羨慕又妒忌。

特首林鄭月娥在2017年9月成立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經過長達16個月的公眾諮詢後,上月底已向政府提交報告,建議政府優先處理8個土地供應選項,估計合共提供約3235公頃土地,當中包括可提供約320公頃土地的3個短中期選項,分別是棕地發展、利用私人的新界農地儲備及利用私人遊樂場地契約用地;以及提供約2915公頃土地的5個中長期選項,分別是維港以外近岸填海、發展東大嶼都會、利用岩洞及地下空間,發展新界新發展區和發展內河碼頭。本港社會各界普遍希望政府盡快將土地小組的建議付諸實行,大幅增加土地供應,紓緩樓價升勢。

住宅地不足 發展商改用途增供應

鄭汪清上周來港出席「2019瑞銀財富透視」論壇期間接受專訪,除分析今年亞洲投資市場的賺錢機會外(見另稿),亦暢談本港樓市現象,以及新加坡房屋政策值得借鏡之處。他首先談到近日的一宗新聞,指長實(1113)旗下天水圍嘉湖海逸酒店擬重建成兩幢樓高53層住宅,預計可提供5000個平均面積約300方呎單位,即每層樓大概有50個單位,他笑說:「這麼多家庭住在同一層樓的話,發展商需要興建很多部電梯了,否則住客便會很不方便」。

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美國聯儲局帶頭印鈔,大量熱錢流入本港樓市,加上內地人大量湧港帶來殷切置業需求,惟港府卻遲遲未能大幅增加住宅供應滿足需求,故香港樓價過去10年急漲逾兩倍後,近月始見輕微回落。上月接受本欄訪問的團結香港基金副總幹事黃元山曾比喻,「任何政府移山填海造地,等於種小麥用麵粉來做麵包,這需要一個過程;由於港府過去20年均沒有積極造地,故目前我們都缺乏小麥做麵粉做麵包,那麼短期的麵包如何做出來呢?因為我們無麵包食,見到隔籬有人食麵,便將人家的麵拿過來搓成麵粉做麵包,即是發展商改變非住宅土地用途來興建住宅」。

人要有瓦遮頭 住宅是必需品

即使本港住宅土地供應嚴重不足,土地小組向林鄭提交報告至今已半個月,港府仍未有具體造地政策推出。那麼在1980年代新加坡又如何成功大量填海造地呢?鄭汪清自豪地回答說,「因為我們(新加坡人)有李光耀」。

鄭汪清解釋,雖然本港四分之三土地尚未開發,當中大部分屬郊野公園,但開發郊野公園遭環保人士反對;至於若發展粉嶺高球場,也損害現正享用該球場的會員利益,當中不少會員屬達官貴人;至於本港大部分居住在細小單位的市民,當然希望港府移山填海多管齊下造地增加供宅供應。

他續說,在資本主義社會,不同團體或個人均有既得利益,不論政府如何諮詢,某一政策會令某些人受惠,也會令另一些人憤怒,關鍵是若該政策能讓大部分人中長線受惠,政府負責人是否有足夠魄力擺平既得利益者的阻力推動該政策。

可限制外地人只買一個物業

他相信,李光耀當年推動在新加坡大規模填海,是認為該政策長線有利新加坡整體利益,故此排除萬難果斷推行,「這便要看政府到底是為誰服務了,如果着重大多數人的利益,便會考慮到住宅是必需品,每個人都需要有瓦遮頭,這比行山或打高球重要」。

本港政治制度與新加坡不同,當年李光耀可以擺平各方阻力填海造地,今日港府未必具備同樣條件。鄭汪清認為,港府假如真的無法大量增加住宅土地供應,可從控制需求着手,照顧港人的置業需求。他解釋,內地多個城市及亞洲多個國家均有措施限制外國人到當地買樓,以保障本土居民的住屋權力,故港府可在目前向海外買家徵收買家印花稅的基礎上,規定海外買家即使願意付稅也最多可以購買一個本港住宅,「按現時的情况,假如買家是海外富豪,他既然擁有大量資金,便不介意付稅,可以一次過購買一層、兩層甚至三層樓層的多個住宅單位,令供應迅速減少」。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9-01-17 08:07:46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8352&issue=20190117
【明報專訊】近月美國聯儲局貨幣政策轉變備受市場關注,主席鮑威爾本月初表示,若縮表在金融市場引發問題,將毫不猶豫地調整縮表步伐,此言論與該局上月議息會議所表述的「縮表以自動駕駛方式進行」比較明顯偏鴿,市場憧憬當局放緩收水,利好風險資產,近兩星期不論美股及港股均顯著向好。

鄭汪清分析,不少美國人揸重美股,而美股在12月傳統上穩中有升,這亦刺激美國人在聖誕節消費,利好當地經濟表現;惟美股上月卻大幅波動(編按:道指上月大跌2211點或8.7%,當中有8個交易日升跌逾400點),令投資者承受帳面虧損,不利消費及經濟表現,故鮑威爾在本月初發言目的是穩定市場信心。

看好亞洲高息債多於亞股

有批評指鮑威爾是次在非官方場合突然「放鴿」引發市場混亂,鄭汪清卻不認同,指聯儲局主席及官員首先向市場「試水溫」一段時間後,才在議息會議上推出政策,是當局近年的一貫做法,例如2015年12月展開今次加息周期前6至9個月,儲局已就此與市場充分溝通。

向前望的話,鄭汪清認為,從美國上月非農職位增加31.2萬份及工人時薪按年增長3.2%可見,美國勞工市場仍然非常強勁,經濟底子不錯,可望支持聯儲局按計劃每月縮表500億美元,並且在6月及12月各加息1次。

亞洲股市方面,他相信中美貿易戰及英國脫歐的發展短期仍會為市場帶來波動,目前他看好亞洲高息債多於亞洲股市。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1927

資深物業投資者張翹楚:大嶼填海僅需5年 應盡快落實

1 : GS(14)@2019-01-31 07:50:15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9334&issue=20190131
【明報專訊】農曆新年前二手樓市轉旺,中原地產統計十大屋苑上周末錄得18宗成交,不單較前周末增加7宗或63.6%,而且屬去年4月以來新高。資深物業投資者及測量師張翹楚分析,本港住宅持續供不應求,料租金堅挺可支持樓價向上,預測樓價今年全年可升3%至5%。他認為,港府應該盡快增加土地供應,而填海屬有效的造地方法,因為其造地成本較低,其實工程亦僅需時5年,建議港府應該盡快拍板「明日大嶼」計劃,並開展相關的規劃及環評工作。

談到張翹楚,一般人會想到他是資深測量師,曾任職高力國際亞洲區估值及諮詢服務副常務董事多年,期內不少房策建議亦獲港府認同採納;例如他去年7月曾教路,港府應將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比例由六四比調整至七三比,結果運房局在去年底亦採納建議。

張翹楚近月已離開高力這家總部位於加拿大的國際房地產服務公司,轉投本地企業從事地產及證券業務,本周二他接受訪問,暢談個人地產投資心得、預測今年樓價走勢及提供房屋政策建議。

籲正視樓價高 大幅增供應

近日本港樓市的熱門話題是,根據Demographia統計,截至去年9月底止,本港樓價對收入比率達20.9倍,即港人家庭平均要將接近21年的年薪全數儲起來、不吃不喝不花費才可以全數支付一個普通住宅樓價,屬全球最難負擔。張翹楚指出,本港樓價已高至拋離大多數港人購買力是不爭的事實,他認為如果目前仍有人建議年輕人「努力些工作便買得起樓」,可能會被視為「離地」及「講風涼話」,目前社會各界應該正視樓價高的問題,籲港府調整房屋政策及大幅增加供應。

在測量界有逾20年經驗的張翹楚回憶道,他早年買入荃灣細單位後,2005年再以300多萬元買入畢架山花園千呎單位,當時建呎僅3000多元,約等於人工的十分之一,即他一個月工資可買10呎,100個月(約8年)工資便可供滿該九龍塘物業。根據地產代理數據,目前畢架山花園建呎約1.1萬元,較張翹楚14年前的買入價高逾2倍。他認為,在可見將來,畢架山花園跌回他的買入價機會微乎其微,這是須正視的現實,例如他父親在1970年代以5萬元買入美孚新邨單位,他也沒有等樓價跌回該低位便入市買樓。

中美貿戰可和解 料今年樓價升3%

本港樓價於去年第三季見頂回落,原因是中美兩國開始互徵關稅,而中美貿易戰為投資市場帶來不明朗因素。張翹楚認為,中美不止打貿易戰,也打科技戰,關鍵是美國不想國力、尤其是科技實力被中國追上,故是次以貿易戰作把柄對付中國,但從近日蘋果公司、Caterpillar及Nvidia等多間美國上市公司發盈警可見,中國市場對美國企業相當重要,「例如中國網民減少打機及開採比特幣,Nvidia上季盈利隨即大跌」。故他估計,即使中美對峙可能長達數十年,但期間也會「打打停停」,包括是次料短期就貿易戰停火達成協議。

張翹楚估計,隨着中美貿易戰和解在望,利好本港樓市氣氛,故他相信樓價在今年餘下時間可掉頭回升,全年上升3%至5%,「今年本港實質通脹約3%,若樓價今年升幅小於3%便跑輸通脹,我覺得情况不會這樣差」。

有需要有能力可上車 吼新界二手樓

因此,張翹楚認為,年輕人若有需要組織家庭置業,並且具備負擔能力,可把握近月樓價調整的機會,買入新界新市鎮一房或兩房二手樓,但也不應沾手劏房新盤,「目前天水圍嘉湖山莊呎價已回落至約1萬元,即500方呎的兩房單位售價約500萬元,假如年輕人有自住需要又有能力,我覺得是可以考慮的,因為結婚有家庭將來便可能會有小朋友,需要一房及兩房單位才夠住,這肯定比購買不足200方呎的劏房新盤好」。

記者計算,以上述購買500萬元單位為例,繳付樓價兩成首期涉100萬元,再向銀行借400萬元按揭貸款,還款期30年,按揭利率2.375厘,每月供款額為15,546元,相信部分年輕家庭仍可勉強負擔。不過,根據港府的《香港 2030+:跨越 2030 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研究, 本港未來整體土地需求逾4800公頃,惟所有現有、已承諾及已計劃的發展僅可供應約3600公頃,故長遠將缺乏最少1200公頃土地。而土地供應專責小組認為,考慮到現行的土地供應項目存在相當大的不確定性,加上計及市民希望「住鬆一點、住大一點」的訴求,小組預計實際土地短缺數字應遠高於1200公頃。張翹楚認同土地小組的觀點,指本港住宅土地供應嚴重不足,而只要供不應求的基本面不變,樓價近月輕微調整後,中長線走勢仍然向上。

港樓全球最貴 填海造地最有效

因此,張翹楚認為,港府應該大幅增加土地供應,而填海是最有效的造地方法。事實上,特首林鄭月娥去年10月便在施政報告提出「明日大嶼」計劃,建議在大嶼山填海興建1700公頃的人工島,目標可住110萬人,成本初步預算達5000億元。

張翹楚透露,他曾就填海問題深入研究,亦與本港及外國相關機構了解其運作情况,指港人需要認清楚一些關於填海的事實。他分析,本港是全球樓價最貴的城市,而填海是成本最低及最有效率的造地方法,故若有人認為政府斥巨資填海是「倒錢落海」,屬很不合理的說法。

菲律賓填海407公頃 兩年半竣工

至於填海造地的工程到底需時多久?張翹楚引述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核心區現正進行的填海工程為例,指該用作興建「新馬尼拉灣國際社區」的407公頃土地料可在兩年半內完工,指即使本港的「明日大嶼」填海面積較大,而且屬深水港,填海工程料僅需時4至5年。他指出,不止菲律賓,近年東南亞多個國家亦積極填海,故填海所需要的原材料海砂現正供不應求,建議是次港府推進「明日大嶼」計劃時,須留意如何以合理價錢買入大量海砂。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曾表示,「明日大嶼」計劃要攤分15至20年期進行,與張翹楚上述所說的填海工程僅需4至5年差距很大。張翹楚解釋,在填海工程開始前,相信港府要進行詳細規劃及環保評估,估計這些因素才是「明日大嶼」計劃要長達20年才能完成的原因;既然本港社會主流意見認同填海造地屬當務之刻,能否壓縮規劃及環保等前期工作的時間,是應該研究的課題。

明報記者 葉創成

[名人樓市論壇]
2 : GS(14)@2019-01-31 07:50:30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114&issue=20190131
【明報專訊】張翹楚指出,根據目前九龍區的物業重建規劃,純住宅項目地積比率僅7.5倍;而綜合發展物業地積比率則是9倍,當中約83.3%(按7.5除9計算)面積作住宅,餘下16.7%作商業用途 ,原意是希望住宅底層設有商場,滿足居民日常生活所需;他表示,因應上述規劃要求,過去多年地產商在九龍區重建綜合發展物業,一般做法是把地下、一樓及二樓作商場,再在上層興建住宅。

網購日趨流行 可降商舖樓面要求

根據張翹楚的分析,隨着近年本港網上購物愈來愈普及,對商舖需求大減,地產商在九龍區綜合發展物業內的一樓及二樓商舖,租金及估值亦大幅下跌,並且拖低整個項目的投資回報。因此張翹楚建議,港府可因應時代變遷,調整九龍區綜合發展物業重建的規劃要求,例如在保持9倍地積比率要求的情况下,容許當中更高比例的面積作住宅用途;此舉可鼓勵地產商更積極發展區內重建項目,亦可增加住宅供應。

[名人樓市論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21

趙世曾:拆高球場起樓必遺臭萬年 支持大嶼山近岸填海 「邊填邊賣」減庫房負擔

1 : GS(14)@2019-02-12 02:21:59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0690&issue=20190211
【明報專訊】如何增加土地供應是港府面對的最棘手問題,當中「明日大嶼」計劃和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部分土地用作建屋,更成社會近期最「惹火」話題。卓能(0131)集團主席趙世曾接受專訪時稱,在大嶼山近岸進行大規模填海,是解決土地長期供應不足的唯一可行辦法,只要「邊填邊賣(地)」,就不會為庫房帶來沉重負擔,他又稱:「為貪一時掌聲,提議收回粉嶺高球場用作起樓的人,必定遺臭萬年。」

近年已甚少在本港推盤的卓能,其集團主席趙世曾表示,本港仍有很多市民等待上車,與此同時,內地人及企業南下香港買樓和租樓的需求依然龐大,若香港長期處於新土地供應不足,勢必阻礙未來發展。

對社會有聲音指政府應銳意發展新界棕地,趙認為,即使成功收回一塊半塊農地,對增加整體土地供應屬無關宏旨,「香港人口將由現時750萬人增至未來的900萬人,不填海永遠解決不到問題。」

收棕地無助增土地供應

他續稱,香港多數土地均被劃作綠化地帶,自己亦反對在維多利亞港填海,所以在大嶼山近岸海域填海,是解決土地不足的唯一可行辦法,「即使在中東,人家亦可以靠填海打造綠洲島嶼。」

此外,趙表示填海不會增加政府財政負擔,「政府亦不可能一次過填1000公頃土地,但如果先填海造地500公頃,並一邊填海、一邊賣地,既可增加政府庫房收入,另一邊將部分新填土地用作興建公屋,以及增加私樓供應,就可讓市民快一點有樓居住。」

至於另一個社會關注地點、佔地逾170公頃的粉嶺高爾夫球場,是否應被收回部分土地用作建屋,趙世曾強調:「如果有人為貪一時掌聲,而提出收回粉嶺高球場用作起樓,此人必定遺臭萬年、萬世畀人鬧。」

指中東靠填海建綠洲島嶼

據了解,趙世曾是粉嶺高球會會員,他認為香港雖然是國際大都會,但在高爾夫球會發展上,與世界其他大城市相比,比例屬相當小;他稱,打造一個優良高爾夫球會必定要花很多心血培育樹木及打理環境,會員亦要經長時間累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收回高球場起樓,除了對增加土地供應無裨益外,亦會影響球會員工生計。

港高球會比例小 難與國際大城市相比

資料顯示,粉嶺高爾夫球場由3個18洞、屬錦標賽級別的球場組成,包括舊球場、新球場和伊甸球場,當中舊球場自1911年、即中國爆發辛亥革命當年已啟用,是香港女子公開賽指定舉辦場地;另兩個球場分別於1931年和1970年啟用。據球會網頁指,3個球場有超過44%的總面積被樹木覆蓋,令球會成為新界北部一個重要「綠肺」。

■有片睇如欲觀看更多趙世曾訪問片段,可登入明報財經網瀏覽:mpfinance.com

明報記者 林可為

[發展商專訪]
2 : GS(14)@2019-02-12 02:47:33

批政府部門效率低 拖慢賣樓進度
https://www.mpfinance.com/fin/da ... 2047&issue=20190211
【明報專訊】談及卓能的地產業務發展,趙世曾表示過去50多年來,雖然一直在香港搞地產,惟現時特區政府行政部門工作效率慢,一個全新樓盤由入紙等待批則、到申請預售樓花同意紙、再到等待批出入伙紙和滿意紙,往往需時多年;以卓能荃灣油柑頭樓盤一號九龍山頂為例,2007年入紙申請預售,但因樹木保育問題,至2015年1月始獲批預售樓花同意書,即前後經歷8年方可推出市場。

趙世曾表示:「香港以前一直以政府行政手續簡單、高效率見稱,令香港成為世界最先進城市之一。相反,現時發展商(在申請各項政府批文時)往往遇到很多不必要麻煩,變相增加地產商的發展成本,項目發展時間、開售進度因而被拖慢。」

「大型發展商還好一點,因為他們發展項目多,經常會與政府各部門保持溝通,我們這類中小型發展商,可以話係『弱勢社群』。」他指現時對投資香港房地產,感到失望和灰心;卓能在房地產領域上的整體投資金額比例,香港市場佔10%,中國內地及其他地區(如馬來西亞),投資比例達90%。

對港失望 九成地產投資在境外

對中國內地,趙認為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落成通車,大灣區成為新經濟核心已是大勢所趨,香港人亦可以有新的發展機會。至於卓能現時在內地的發展,以深圳和杭州兩大城市作為橋頭堡。趙稱卓能旗下深圳龍華新區卓能雅苑和杭州余杭區卓能‧河畔軒的商住發展項目,總樓面面積合共約270萬方呎、共涉約2500伙住宅單位,總市值估計逾100億元人民幣(約115億港元)。

[發展商專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20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