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朋友想在巽寮灣買度假房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n3h.html

朋友國慶節到碧桂園十里銀灘住了一天,回來跟我聊起想在十里銀灘旁的華潤小徑灣買一套度假房。我給他潑了不少冷水。

嗯,中國人就是這樣,手裡有錢,物價總在漲,想保值,還是買房最踏實。身邊的朋友在政府限購政策下,幾乎都沒了在深圳買房的資格,很多人就跑去惠州買。我估計,巽寮灣(本文的巽寮灣泛指從惠陽霞湧鎮到惠東港口鎮沿海一線)的購房客有一半來自深圳。

下面是我和他的對話:

我:你以前去過巽寮灣沒?

他:沒去過。

我:這次去看過幾個樓盤?

他:只去了碧桂園十里銀灘和華潤小徑灣。

我:你都沒有走到稔平半島,還不算到過巽寮灣。惠陽霞湧鎮到惠東港口鎮沿海一線有十來個在售樓盤,你只去了兩個樓盤,就決定買房,太衝動了。看來你是被華潤的「賣相」打動了。

他:「賣相」?華潤這麼大的公司,不會騙我們吧?

我:那不叫騙,叫「營銷」。我發現在中國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同樣地段、同種品質,新房比舊房價格高。

他:那很正常,住新房的感覺比住舊房好。

我:住新房的感覺怎麼會好?整天隔壁鄰舍都有人裝修、搬家,入夥三年之內不會消停,感覺能好到哪裡去?我看關鍵還是買新房你面臨的對象是開發商,房地產行業的「營銷」可謂登峰造極。這也難怪,賣房和賣白菜不一樣,開發商有錢,菜販子哪有那麼多錢來營銷?為什麼現在好多名人、「公知」都是開發商出身?還不是營銷的結果。買舊房你面臨的對象是老百姓,雖然也通過房地產中介,那些中介的營銷水平也很高,甚至跟開發商比,過之而無不及,但畢竟他們賣的不是自己的房子。對於中介來說,舊房零散分佈在不同地方,只能靠一些「下三濫」的手法來招攬客戶。開發商就不一樣,他們可以在房子建好之前先把園林做好,還可以臨時找個地方做售樓處和樣板間,等房子賣完就拆掉—這都是需要好多錢滴!當然了,「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後還是買房人買單。

他:嗯,是啊,我們在碧桂園十里銀灘就看到好多大巴車,他們一車又一車地從外地拉客戶來參觀。

我:這是旅遊地產最喜歡用的手法。客戶要是自駕去,多逛一下,就跑到別的樓盤去了。用大巴接客戶,一路上讓你接受「洗腦」,到了現場,售樓處、樣板間、樣板園林的「賣相」就起作用了。再找幾個「托兒」交錢,嗯,也不一定找「托兒」,來的人多,自然會有衝動的,他們會先交錢。哈哈,看到別人動手了,再跟客戶說,今天才有優惠,還有,如果不買你想要的那種戶型或樓層就沒了,客戶很容易馬上掏錢。

他:只要是買新房,都會遇到類似的「營銷」問題啊。你的意思是新房都不值得買?

我:那倒不是。我只是想說,不要受表面的「賣相」干擾,要看是不是真的值得買。巽寮灣的房子我是不會去買的。除非若干年之後,巽寮灣能成為類似三亞的旅遊城市,不然,那些房子沒有任何投資價值。

他:你怎麼能肯定那裡就不能成為三亞呢?說不準比三亞還好呢,多好的自然條件,那麼多開發商看好。

我:巽寮灣的自然條件當然好,地理位置也不錯。明年廈深高鐵和范和港大橋通車後,從深圳市中心到巽寮灣坐高鐵只需半個多小時,自駕只需一個來小時。再過十年,巽寮灣有可能成為比三亞更火的旅遊度假城市,但我以為,可能性僅僅是可能性,50%的概率吧。對於50%的概率,扔錢進去,就是賭博。

他:要是這樣說,那麼,像萬科、華潤在那裡做開發也是在賭?

我:他們確實在賭,不過,他們的贏面比較大,誰叫中國有那麼多人喜歡擊鼓傳花呢?我們身邊不少人都買了那裡的房子,說明那些樓盤賣得不錯。但他們賣得好並不代表值得買。巽寮灣的樓盤有三大軟肋:一是那裡沒什麼產業基礎,本地原居民也很少,完全是靠幾個開發商「轟」起來的旅遊度假區。如果遇到房地產大形勢不好,首先冷下來的就是這種地方,到了那時候,大家都是投資客,你想變現都變不了;二是距惠陽的石化項目很近,可能會有污染;三是距離大亞灣核電站比較近,不少樓盤都在大亞灣核電站30公里半徑內,日本福清核電站洩露後,開車進入到30公里半徑時就會有警察提醒有輻射的可能。

他:我想沒事的時候去那裡住一住,也沒想著要賣掉。

我:可你想過沒有,你一年能去那裡住幾天?買了那裡的房子,你會面臨兩難選擇:出租還是不出租?出租,可以有租金收入,但要是出租了,你自己就不能隨便去住,等你有時間去,還是只能住賓館;要是不出租,你沒有多少時間去住,房子空著,還要交物業管理費,再加上購房投資利息,你用這些錢可以住上五星級賓館了。

他:房子在升值嘛,我怕什麼?

我:你想買多大的房子?

他:50多平米的,單間房,跟酒店的房型一樣,只需要80來萬元。

我:房子怎麼可能一直漲下去啊?巽寮灣四五十平米的房子太多了,這種房子最好賣,算下來總價不貴,很多家庭都有能力買。但這種房子沒有稀缺性,房價會隨大勢波動,大勢漲還好,跌的話,跌幅也最大。

他:可我真的很喜歡那裡的環境,而且,自己擁有一套海邊的房子,感覺就是不一樣。

我:如果從喜歡的角度考慮問題,那是另外一回事。那叫「消費」,不叫「投資」,「消費」是找一種感覺,跟看一場電影差不多,也如同買車,「投資」則需要理性,要算賬,要考慮風險。呵呵,汽車買到手,每天都在貶值,買一輛二十多萬元的車,即便不用,也相當於每天要花去一百多元,對於好多人來說,出門都打的士,每天都用不了一百元。

他:手頭有點餘錢,買什麼好呢?

我:你要真的看好房地產的話,還不如買房地產股票呢,現在很多房地產上市公司擁有的土地儲備按市場價計算都高於它的市值。

他:嗯,股票還是不敢買。

我:實在要買房,最安全的還是在一線城市中心地段。深圳中心地段的房子,看起來單價是巽寮灣的兩三倍,但要是大勢不妙,這種房子很抗跌。還有,出租也方便,雖然租金回報率只有2-3%,但很穩定。巽寮灣的房子只適合短租,每年能有三分之一的時間租出去已經很不錯了,還需要人打理,也有成本。

他:嗯,碧桂園十里銀灘可以提供出租服務,但不包租,收到的租金他們要分一半。

我:以後可能會有人提供包租服務,但租金回報率應該不會高過深圳市中心的房子。

他:嗯,還是在市中心給兒子買套房算了。深圳的限購政策限制了我們,他剛滿十八歲,可以用他的名義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22

對白酒的思考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og9.html

把那篇《苦逼的中國價值投資者》發到網上後,躺了一會兒,睡不著,腦子裡總在想,自己怎麼會變得憤青了呢?憤青的人應該更適合當經濟學家才是。作為職業投資人,過於憤青,可能會給自己眼睛上蒙上一層顏色,以至於看不清標的物的真實面目。

這幾天看了一些白酒行業的資料,本來想認真看一下董寶珍的文章,他有幾十萬字關於白酒的文章,但由於我有閱讀障礙,一看他寫的東西就頭疼,就只看了他最近寫的那一篇什麼從戴維斯單殺到雙擊的文章,說實話,只看了一部分,頭痛欲裂,就沒看完。董寶珍同志確實很勤奮,寫東西也來得快,可我總覺得他把事情給複雜化了,而且說來說去都是在「找理由」,用現在比較時髦的詞兒就是「意淫」,呵呵,說到底,還是感覺老董眼睛上被蒙上了顏色。盛初諮詢王朝成在今年秋季糖酒會上的演講倒是值得一讀,作為白酒企業的顧問龍頭,王的講話能反應出事情的本來面目,但他有些觀點恐怕帶有商業考慮,而且,做顧問諮詢的人說話,也有失實和譁眾取寵成分,比如他提到的白酒電商做不起來,我就沒弄明白。至於白酒類企業的年報中報季報,除了去摳摳預收預付和現金流量能看到一些真實情況外,我總覺得不足以相信,更不能由此推算未來一段時間的變化,加之我不是財務專家,所以沒花太多時間去閱讀。

白酒行業在過去的十年發展確實很快,在股票市場上,白酒類企業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瀘州老窖2005年淨利潤才4618萬元,到了2010年竟然達到22億元,2012年達到44億元。整個白酒行業是量價齊升,名酒更是如此:每年都在漲價,同時漲量。記得2009年我曾研究過汾酒,但沒有預測到這幾年會是如此猛的量價齊升,嗯,這也算是我錯過的大牛股嗎?

歸功於兩點:一是腐敗,這幾年當官的胃口越來越高,消費突飛猛進,名酒因此獲益最多。二是中國人講面子,喜歡送禮,這跟腐敗有關係又沒有關係,煙酒茶是中國人送禮的傳統產品,估計未來也不會完全改變。我曾問我的日本同學,日本的煙酒是什麼價,他告訴我,日本的煙基本是一個價,酒呢有貴的也有便宜的,貴的酒折成人民幣大致在700元一瓶,但銷量很小,一般人平時喝的酒折算成人民幣大致在100-200元一瓶。但日本的人均收入水平是中國人的十倍,所以,飛天茅台最貴的時候賣到2000多、現在還能賣1000多,讓我這位日本同學很難理解。

哪有這種好事?一直保持量價齊升。賣毒品也做不到啊。塑化劑風波、中央政府禁酒令其實是推倒白酒量價齊升的一個導火線。關鍵是接下來量價會怎麼變?高檔酒和中低檔酒的量價趨勢會有些什麼不同?量價調到什麼程度才能打住?大多數知名白酒企業是國有控股,他們在應對量價調整時的態度也很重要,我不相信他們會很主動去進行調整,這就有可能造成到一定時候出現斷崖式調價的局面。誰說飛天茅台的出廠價就一定能守住800元?難道調到500元,甚至300元就不行嗎?嗯,董寶珍用了一個中國人均收入和茅台酒價的關係來說明茅台酒的價格已經調到位了,我很懷疑,首先,人均收入3500元的數據就不準確。不過,這樣去進行預測倒是一個辦法,如果要進行定量預測,也只能採取類似的方法了。但是我覺得意義不大,如果要相信這種預測,那乾脆去買黃金好了,預測一下,做個黃金期貨,大把錢賺進來。

在股市裡,老手都特別喜歡落難公主。最近問身邊的朋友,新手說起白酒類上市公司,都說肯定沒戲,而有兩個老手朋友,則已經開始動手買入茅台了。嗯,我還要忍一忍,等想明白了再說。

其實主要有兩個問題沒想明白:一是前面提到的接下來的白酒量價會怎麼變,尤其是價格跌到什麼時候打住?二是什麼時候中國的白酒消費才能進入到一種穩定的狀態?在進入到穩定狀態前會發生一些什麼事情?中國的白酒消費進入到了穩定狀態後,名酒類企業的利潤增長會是一個什麼情況?假如到了那時候,名酒雖然是名酒,但每年利潤沒什麼增長,也不值得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723

樂視網收購花兒影視公告財務數據出錯的兩種可能性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ppd.html

第一種可能性是粗心。一樁收購案,要做很多文件,樂視網收購花兒影視顯然籌劃時間比較短,倉促作業,加之負責文件起草和數據核對的人粗心,所以在公告中把幾個數據搞錯了。出這種錯可以理解,以往別的上市公司也出現過類似的錯誤,更正一下就過去了,沒什麼大不了的。

但由此可以看出,賈老闆和他的團隊不是一個嚴謹的團隊。我做過董秘,我知道,這種錯誤是非常低級的錯誤,做這種文件最怕的就是數據出錯,前前後後會安排不同的人校對很多遍,才會放到網上去。犯這種錯誤,只能說明做事情的團隊極不嚴謹。嗯,我倒覺得,這種事情出在樂視網身上很正常,因為這幫人本來就是異想天開、擅長下無理棋的人,他們有很多平常人不具備的優點,同時又會有一些致命缺點,呵呵,讓人想起古典希臘神話中的「阿喀琉斯之踵」。他們類似於2004年的順馳和1995年在珠海造巨人大廈的那幫人。這樣的人敢想敢幹,常有驚人之舉,尤其在中國目前的商業環境下,能很快打下一片江山,可由於做事情賭性太盛,他們也常會受到上帝更厲害的懲罰,以此來磨他們的筋骨,苦他們的心智。很快,孫宏斌失去了順馳,史玉柱也因巨人大廈負債纍纍,這兩人後來臥薪嘗膽,才又東山再起。

如果這樣說的話,樂視網是不值得看好的,因為,賈老闆現在還處在於孫宏斌2004年、史玉柱1995年的那個階段,形勢一片大好,可接下來怎麼樣?從天上摔倒了地上。如果你看好樂視網,跟隨賈老闆,那麼,你需要每天祈禱,祈禱上帝不要對賈老闆那麼嚴厲,不然,你就要做好準備,跟著賈老闆一起摔跤。

至於第二種可能性,那就是有意為之。這聽起來有些陰謀論的味道,但也不是沒這種可能性。何況,媒體上看到這個消息正好是樂視網三天漲停板之後,而且正好在樂視網《關於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在深交所網站發佈後,讓人不由得浮想聯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7055

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xa8.html

快十天沒在網上發文章了,但並沒閒著。我在改我的書,從去年11月5號開始寫,今年4月底出來第一稿,現在是在改第二稿,想在今年11月5號前把第二稿改完。最近幾天有點走火入魔的感覺,一年來總想找這種感覺,直到現在才出來,除了在網上看了一部名叫《飛行者》的電影,完全在寫作狀態。

就是那部《飛行者》,萊昂納多主演,2005年奧斯卡獲得獎項最多的電影,一個典型偏執狂的故事。我現在的狀態還沒有進入電影中休斯拍電影造飛機的狀態,但接近了。

十幾年前,任正非給華為人推薦過一本書,格魯夫的《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那時我還在體制內,讀過這本書後沒什麼感覺。下海之後,我才真正明白了書名的含義。

有一個傳說在媒體上沸沸揚揚,講的是任正非20年來除了和柳傳志、王石打過兩次交道外,沒有和其他企業家來往,自己感覺很孤獨。不知道別人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我想,正是因為如此,他才能專心做華為,使華為成為我心目中中國最好的民營企業。任正非總提到「力出一孔」,他舉水為例,水是很柔和的一樣東西,但如果加壓並從一個小孔出來,可以用來切鋼板。其實,每個人的智商能差多少?關鍵是集中精力做事,每天從早到晚腦子裡都想著一件事情,就能把事情做好。偏執狂這樣做事情,更容易在事業上取得成功。普通人很難每天都做同一件事情,誘惑太多讓很多人淺嚐即止,只有偏執狂會一直堅持做下去,遇到多大困難或誘惑都不放棄。

某天,收音機裡講到西班牙ZARA服裝品牌創始人奧爾特加。他最喜歡的餐廳是員工餐廳,雖然做的是時裝品牌,但他本人不穿西服,生活很簡單,為人低調、節儉。他的公司上市前,公眾都只知其人不知其相,因為他從未在媒體上露過面。正是因為偏執,他的品牌也與眾不同:別的品牌走的是種類少量大的路線,他正好相反,種類多量少;他的設計師滿天下飛,找靈感,說白了就是抄襲,每年他的公司付出的知識產權罰金都是幾千萬歐元;還有,他們不做廣告,把省下的錢都放到店面租賃和裝修上,他認為店面就是廣告……奧爾特加是典型的少數人,偏執狂!

我還知道一個偏執狂,他叫王石,當初他不怎麼知名的時候,我就感覺他是個偏執狂,說實話,印象不是很好,因為他總穿著背帶褲,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整天穿著一條背帶褲晃來晃去的人,不是偏執狂是什麼?再說了,他那時也是精瘦精瘦的,又不是肚子太大皮帶系不穩。嗯,說到這兒,史玉柱也是偏執狂,總是紅衣白褲,要知道,每天穿白色褲子該是一件多不容易的事情,估計他也不是自己洗衣服,不然,嗯,更是偏執狂。

某天收音機裡在播放一個汽車節目,是對中國MINI俱樂部主席和副主席的採訪。總以為,MINI是女人開的車,節目中的兩個嘉賓竟然都是男的,一個做投資,一個搞藝術。當聽到做投資的那個嘉賓說喜歡白色車的時候,我就想,這人可能真的適合做投資。因為,做投資的人天生有三個特點:低調,節儉,注重安全。白色車太普通不過了,低調!白色車不容易髒,洗車費少,節儉!據權威統計,白色車事故率最低,權威人士解釋說,那是因為白色車顯眼,不容易被別的車撞上,尤其是晚上行駛在沒有路燈的馬路上,白色車很容易被看到,不過,我倒覺得,白色車事故率低更可能跟開白色車的人安全意識相對強一些有關。

去年夏天,我把房地產顧問業務了結後,變成了一個「宅男」。我給自己定的任務是「讀、游、寫」,其實就是研究和思考。宅在家裡做投資,看起來簡單,其實不是一般人能做得了的,需要承受孤獨,忍受市場先生的「神經」。投資本來就是一件孤獨的事情,我不願意跟別人更多地去交流,很多時候,交流是有害的,他會讓自己的雙眼蒙上顏色,遮擋對事情本來面目的認識。我很少看盤,幾乎沒有操作。但不操作,並不是無事可做,要看的東西永遠看不完,要想的事情也想不完。每天腦子裡塞滿各種各樣的標的物,要是對投資沒有足夠的興趣,是不能堅持下去的。這種時候最該做的就是減法,信息量太多,那些對自己最有用的才看,不然就是浪費時間。

除了閱讀和思考,就是看電影和登山。喜歡看電影的人都是喜歡胡思亂想、比較自我的人。我總是在白天、多半是上午去看早場電影,獨自一人去。看早場電影除了便宜,還有個優點就是人少。我習慣做少數人,不願去人多的地方,人多了就會覺得窒息。

每天只要有空,我總是在同樣的時間登同一座山,很少換花樣。我爸很不理解,怎麼開著車去做運動,他認為,走走路不就運動了?其實他是不理解,運動的效果來源於大腦的輕鬆轉換,當你去做自己喜歡的運動時,腦子才能實現充分的轉換。

嗯,我還有個比較偏執的習慣,自己理髮,已經五年了。五年來,我用那把心愛的理髮工具自己理髮,省下來的時間和金錢大大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34

巴菲特也不可信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rj7.html

最近看了兩部美國電影,《獨行俠》和《驚天魔盜團》。這兩部電影不算什麼驚世之作,故事邏輯更有明顯紕漏。但我以為,作者把電影的技巧用得很好,觀影時觀眾享受到了莫大的感官刺激,至於看完電影,回想故事情節的不合理也就一笑了之。

信息爆炸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受到許多信息,其中,真實的有,虛假的更多,很多本來真實的信息,傳來傳去,最後反而變得虛假了。嗯,要說造假,文學、電影以至於所有的藝術,都是專門幹這活兒的。自古以來,多少經典文學作品,都是「來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呵呵,說白了,假的!在經典文學作品中,仙女、王子、女巫、魔鬼的生活跟現實中的人差得太遠了,動物會說話、灰姑娘一夜之間變成王妃……這些,都是假的。

我相信,看《驚天魔盜團》時,很多人會想到中國的那個王大師,呵呵,電影裡的那句台詞很有意思,「你看得越仔細,越是看不清楚」(原話記不清楚,這是大意)。中國有句古話,「假作真時真亦假。」信息爆炸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太快,而且極不對稱,給制假販假的人帶來很多機會。不少人利用這一點,利用欺騙手段一舉成名,獲取了很大利益。而作為普通老百姓,處在相對最不利的位置,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輕信。

為什麼會有那麼多虛假的信息呢?我覺得是四個原因造成的:

1、每個人對同一件事情的看法本來就不同,在描述這件事情的時候難免不帶有主觀色彩。也就是我前面的一些文章中提到的,人們總喜歡帶著有色眼鏡看世界,而每個人帶的眼鏡顏色還不一樣。

2、我們從小學習作文,是在學如何用語言征服讀者,說白了是去學如何譁眾取寵、誇大其詞,現在的文章都是如此學習的人寫出來的,自然不可能都是真東西。

3、人對世界的認識很多時候本來就是瞎子摸象、井底望天,但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剛觸摸到大象的時候總是激動地以為知道了整個大象,憋不住就想告訴別人。

4、作為人,總是帶有種種意圖,這跟人性的弱點有關係,包括我自己,都喜歡自我表揚,不喜歡自揭傷疤,所以,很多時候會說假話,至少不會隨便把真話說出來。

記得巴金曾感嘆講真話難,當時看到這樣的感嘆我很奇怪,那時我還是學生,不諳世事。最近看到一篇文章,《香港巨賈的發家史:白手起家只是童話》,雖然這篇文章也不可信,但至少讓我們明白,那些成功人士的成功史是不可信的。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不管是出於商業目的,還是出於人性中自我表揚的心理,說出來的話虛偽成分很多,說到自己的成功史,常誇誇其談,充斥著傳奇色彩。嗯,歷史是人寫的,但我們所讀的歷史,有多少是真的?

拿王石來說,別人提到他父親是局長,他馬上出來澄清說父親是處長不是局長,順帶還要表揚一下自己的父親,而當別人提到他的岳父是個什麼高官時,他則沒了任何反應。在他的自傳《道路與夢想》中,也沒見他提到父輩對自己事業成功的幫助。我覺得王石這樣處理自己的歷史,還情有可原。至少,他比那些公開否認父輩對自己蔭庇的人要好,也比那些學歷造假、還總把自己打扮成青年導師的人要好。

話說我做房地產顧問的時候,每逢樓盤開盤,就會請一些記者來,每個記者給一個信封,信封裡除了裝上那個玩意兒外,還會裝一個「開盤新聞通稿」。第一次做顧問時我沒經驗,把「新聞通稿」裡的開盤銷售數據空著,等開盤活動結束後再如實填上去。結果是,同一天開盤的樓盤好幾個,我做顧問的樓盤賣得最好,可第二天見報的消息是我們賣得最差。幼稚啊!

開車去買房,不知你有沒有發現,路邊的樓盤指示牌,就是那個用箭頭指示方向的牌子,箭頭旁標的樓盤距離99%是不準確的,一般而言,實際距離要用這個數乘以2。嗯,「營銷」的本質是什麼?就是把賣點放大,迴避弱點,客戶實在問起來弱點來,一定要用事先醞釀好的最好的「說辭」來解釋。所以,巴菲特總是說,需不需要理髮,一定不能聽理髮師的。

喝可樂是我十來年養成的習慣,無論夏天和冬天,我幾乎每天都會喝一罐凍可樂。我喝可樂的水平很高,只喝可口可樂,灌裝的。幾年前,朋友不信我能喝出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差別,還測試過我,背著我倒了三杯可樂,讓我喝了說出每一杯可樂的名稱,我輕鬆過關,而且指出其中一杯既不是可口可樂也不是百事可樂,他們說那是把兩種可樂混在了一起。原先很相信巴菲特,老巴在公眾場合總喝可樂,說可樂好,他大把年紀天天喝可樂,身體還那麼棒,我年紀輕輕,怕什麼?這幾年老感覺喝了可樂不舒服,也看了一些資料,發現在可樂這個問題上,老巴是在做秀。呵呵,巴菲特也不可信!

「蛇」畫完了,再添四隻「腳」:

1、天才投資人是特別喜歡懷疑的人,投資的基本功就是獨立思考、去偽存真。如果沒有這個功夫,勸你不要來做投資。這說起來容易,不就是「擦亮眼睛」嗎?其實是不容易的。在信息爆炸時代,每天太多的機會和誘惑,干擾著你,如果沒有獨立思考的習慣,你連最簡單的東西都會看走樣。

2、人們對事情的看法,包括偏見,又會作用到事情本身,這是一個複雜的過程。如果能看到這一步,那就是投資大師。嗯,索羅斯的「反身性理論」就是說這個的。

3、中國很需要渾水和香櫞這樣的公司,來拆穿某些人的謊言,不然,總是有股票處在比正常市場更恐怖的「擊鼓傳花」中,散戶最後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4、有空閒的話,建議去看看《獨行俠》和《驚天魔盜團》,這幾天正在全國上映。在電影院體會一下上當受騙的感覺,在現實中恐怕就不會那麼容易上當受騙了,哈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9335

民生銀行,蘇寧云商,中聯重科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2m7.html

昨晚瀏覽了三個公司的季報,民生銀行、蘇寧云商、中聯重科,很有意思,三家公司公告的業績都不及市場預期。

我最關心的是民生銀行,我持有民生銀行,民生A股和H股都有,加起來比我持有的興業銀行A股還多,除了這兩隻股票,我還持有中國平安和平安銀行。平安銀行是9月底賣出招商銀行換的。嗯,原來說過我的持股情況,只是這次換股沒有提及。我發現,在網上曬自己的持股情況和買賣操作很時髦,以前我也幹過這種事情(今天還在干,呵呵),但我又發現,這樣做對我來說不合適,會影響我對標的物的看法,也容易誤導別人,所以,以後我會儘量不去幹這種事。

民生銀行三季報不及預期,讓人有些納悶。這個結果在最近的股價上已經有了反應,從最近的股價看,別的銀行股「龍抬頭」了,民生銀行總是抬不起來,猜也能猜到季報可能不及預期。我看了一下季報,是第三季度利息支出偏大造成的,至少比正常狀態大了10來個億,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難道是6月底開始的「錢慌」造成的?季報中提到了利差收窄,感覺還是籠統了一點。我以為,除了突然的利息支出偏大,對於民生銀行來說,別的都不是什麼問題。嗯,但願民生銀行業績不及預期是臨時原因造成。

2012年1月,我跟Y聊起蘇寧,告訴Y如果想買股票的話,買點銀行股,還可以買點蘇寧。Y照我說的辦,那是蘇寧大跌之後,Y買的價錢是8塊多,之後漲了,Y沒賣,然後又跌,Y在2012年8月6塊多的價格補倉,成本攤到7塊錢,沒想到今年6月跌到4.56元。我感覺很內疚,要知道,我自己沒有買,要是我也買了,心裡還平衡點。Y倒是不急不慌,一直拿著,在11塊多賣掉。好在沒有讓Y賠錢,不過,從這件事情得出一個經驗教訓,推薦股票這種事情不能做。

2012年初的時候,我對蘇寧還是有些好感的,當時我在做房地產顧問,代理的項目就引進了蘇寧電器。我們引進的蘇寧開業後,效果不好,蘇寧的管理方總說賣場做熱需要一個過程,我不太認同,那時候整天在蘇寧逛,我發現這家公司的管理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具體就不多說。當然,蘇寧遇到的主要問題還是來自互聯網的衝擊,張近東這幾年一直在努力調整,把公司名稱也改了,但效果不明顯,也許出效果還需要一個過程吧。最近蘇寧好消息不斷,真的很「巧」,股價一飛衝天,然後進入調整,感覺撐不住了,就有好消息出來。我實在弄不明白,收購PPTV有什麼好處,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反正,這種股票我暫時還不想去碰。

至於中聯重科,我實在沒有研究,只是覺得抓陳永洲的時間似乎很「巧」,趕在利潤下滑的季報公佈前,要是季報公佈之後再抓,會是什麼結果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07

關於蛇口(之一)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1ik.html

關於廣東浮法玻璃廠:

1988年,我在四川瀘州工作,在「酒城」工作卻不會喝酒,讓我十分鬱悶,整天想著逃離。大學同學老晉畢業分配到招商局集團駐京辦事處,那時候在蛇口集訓。他給我來信說起蛇口,寄來《蛇口通訊報》和蛇口的明信片,我如獲至寶。印象最深的是那張廣東浮法玻璃廠明信片,彷彿在夢中才能見到:現代化的工廠面朝大海,旁邊一條亮麗的公路從山上蜿蜒下來……

年底,我尋夢來到蛇口,成為了蛇口人。那張明信片的記憶刻得很深,來蛇口後,我多次去廣東浮法玻璃廠,確實很美很現代化,但我沒有找到記憶中的那個圖像,我懷疑可能是記錯了。

 

關於蛇口:

那時候的蛇口是無菌環境中的試驗品,與外界尤其是中國內地隔有一層無形的罩子,生活在其中感覺很舒服。嗯,怎麼說呢?典型的「近者悅,遠者來」。在蛇口,除了眼裡看到的東西乾淨整潔外,最爽的是可以隨便罵那些個當官的,當官的也很乖,開會時和群眾坐在一起,發言的才在台上,還有,沒有幹部樓,買房不會因為你是當官的就加分……

後來,那個罩子被擊碎,嚴重感染後,蛇口死了。當時蛇口人都在傳著同事老陳的名言,「蛇口要死了,死了也無妨」。呵呵,那是自我安慰。現在回過頭來看,蛇口死了對於一般人來說確實無妨,但對於我們這些「蛇口情節」嚴重、沒有逃離的人來說,一直魂牽夢繞,感覺並不好。生活在死掉的皮囊之中,聞著腐屍臭味,還要和細菌搏鬥,真的很不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08

關於蛇口(之二)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1yx.html

關於招商地產

2001年我離開體制內,到商海「撲騰」,剛開始只會「狗刨」,游得很累,無暇出國旅遊。這幾年水性稍好,有了更多時間周遊。去到歐美,遊蕩在那些美麗小鎮時,突然醒悟,三十多年前袁庚建設蛇口,不就是把異域小鎮搬來中國嗎?難怪二十五年前我初到蛇口時,常能體會到異域風情,不光精神層面的,也包括建築。

所以,招商地產自稱是中國最早的房地產開發商一點都不奇怪,從1979年開始,蛇口所做的都可以用房地產開發來說事(雖然我認為這是對蛇口最大的諷刺)。招商地產成立於1984年,要我說,招商地產的歷史完全應該從1979年說起,呵呵,他們從招商局成立的1872年說起又太忽悠人了。

中國的其他開發商後來也是在做同樣的事,把國外的小鎮和高樓搬來中國,甚至取了很多國外的名字:波托菲諾、普羅旺斯、納帕溪谷……但,這些開發商所做的僅僅是建築,雖然他們的廣告詞總是想拔高,說些精神層面的東西。萬科落後了五年,後來跑得快一些,超越了招商地產,但,王石永遠超越不了袁庚。

 

關於蛇口

蛇口死了,蛇口人還活著,有些人走了,更多的人留著。

蛇口死了,蛇口撫育的企業還活著,招商銀行、平安保險走了,更多的企業留著。

不要小看蛇口人,他們中間,有人完全可以PK張五常、林毅夫,也有不少人登上了富豪榜。十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上,上市公司和外國人的密集程度,在中國,跟蛇口比,恐怕只能望其項背。

現在的蛇口,大隱於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09

陳永洲事件完沒完?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bzy6.html

昨天早上,最轟動的新聞就是《新快報》記者陳永洲招供收錢並上了央視。我在看有關新聞的時候就想,這件事情還真巧,陳永洲早不招供晚不招供,在週五晚上招供(招供時間我瞎猜的,可能不對。到底何時招供央視也沒說,只說了個「日前」,呵呵,這就是中國的新聞),新聞發佈正好趕在週六早上,證券市場投資者有兩天消化時間。

消息剛出來,輿論一邊倒,普遍看法就是陳永洲乃不良記者,理當被抓。原以為這事兒就過去了,陳永洲和薛蠻子一樣,被釘到了歷史的恥辱柱,而處理這件事情的人,該立功的立功,該受獎的受獎,當然,背後的那些個「他們」有偷著樂的,也有心驚膽顫的,但已經都不重要了。

後來多看了幾篇議論,發現還是有不少質疑,這些質疑集中在:「記者收錢不一定寫的是虛假報導,警察抓到了一個即便受賄的人不代表它依法辦事。」當然,還有些更高水平的評論,涉及到敏感話題,而我,作為投資人,我給自己立下的規矩是儘量少談政治,就不深究了。

1976年,我在上小學,毛主席走了,那幾個月我們基本不上課,排著隊去公社參加追悼會。我清楚地記得母親絕望地流了淚,而父親臉上一點都沒有憂愁,甚至我還感覺到了他有些喜悅和解脫。我想不明白,母親出身小商人家庭,一直在城里長大,因為毛主席,她到了農村,過了大半輩子農村生活。而父親出身貧苦農民家庭,是毛主席讓他脫離苦海,當了老師。為什麼毛主席死後,兩人的表情相差這麼大?

後來我才知道,我父親是右派,1957年的時候管不住嘴,說了一些真話,被發配到高山荒野改造,差點把命都丟了。他的這種命運也怪不得別人,他太聰明,什麼事情都看得很透,又不願意說假話。像他這種年紀的人,他是鳳毛麟角,所以,在他的人生中,大家在議論時事的時候,他總是少數派,人們生活在新聞聯播之下,聽黨的話,自然,他的話別人就不愛聽。

原以為中國還是那個中國,就陳永洲招供一事來說,央視一播出,人們的思想就統一了,再糾纏幹什麼?浪費時間,該做什麼做什麼去。可是,從這幾天的議論來看,似乎思想已經變得沒有那麼容易被統一了,中國人進步了,嗯,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週一,中聯重科股票肯定會受到大家的關注,這很有意思。這幾年,我幾乎不看機械行業股票,尤其工程機械。週一我倒是想看看。嗯,按說,中聯重科股票該漲,但,要是大跌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510

三中全會,好想你棗業及其他 坐關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d7b2e0101c64u.html

早上三四點鐘就醒了,腦子特別清醒,最近一直這樣,不知道這是不是也算失眠?想了一些事情,現在做個記錄。

十八屆三中全會馬上就要開了,很多人都翹目以待。昨天股票市場卻很平靜,平靜得讓人有些奇怪。昨晚看到那個安信證券的大腕分析師說本週將平穩度過,呵呵,大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敢說,最好,每天早上預測一下當天股價的走勢,那麼,腕會變得更大。

總理已經說了,改革主要在四個方面:金融、財政、價格和企業。最近的輿論鋪墊已經足夠,等翻開牌的時候不會給人太多驚喜,也不會讓人失望,除非你期望太低或太高。指望中國徹底變革,是不可能滴,也不現實,不變,更不可能。嗯,這就是大腕說平穩度過的理由吧。

IPO一直暫停,是在等三中全會,會議之後無論如何也該重啟了,但重啟的同時,一定有些讓人耳目一新的東西,不然感覺說不過去,至少最近說得比較多的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發行制度改革、嚴格退市制度等等,會有些動作。這對於如我這般苦逼的價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利好,拭目以待了。呵呵,順便說一句,天地俠影被抓一事值得關注,正好趕在這個時候出結果,中聯重科大股東贏了,廣匯能源大股東恐怕沒那麼容易贏,拭目以待。

最近一直在改我的書,腦子裡裝不下別的東西,但還是有一家企業跑了進來,好想你棗業。沒仔細研究,感覺是抓了一副好牌的企業。好想你最近關了一些專賣店,顯然在做調整,應該是特勞特諮詢公司的主意。嗯,好想你從事的行業我很喜歡,快消品。「中巴」們最近幾年在中國的上市公司裡很費力地淘金,終於找到了中國的可口可樂——王老吉和茅台、中國的沃爾瑪——蘇寧電器、中國的寶潔——上海家化,那麼,好想你能否成為中國的喜詩糖果呢?我暫且密切關注,看好想你老闆能否把一手好牌打出好成績。

上面是早上醒來之後匆匆寫的。寫得很匆忙,要趕著去看電影,《金蟬脫殼》,兩個老男人(史泰龍和阿諾)演的。呵呵,早場電影,門票20元,很便宜。看完電影回來接著寫。

我一直不喜歡看史泰龍和阿諾的電影,我總把這兩人和成龍歸為一類,總是打打殺殺,沒意思。是阿諾最近的《背水一戰》改變了我的看法,可能人老了,打不動了,反而能拍出讓人可以回味一下的電影。世界無奇不有,竟然有這樣的職業,專門測試監獄容不容易被越獄。看完《金蟬脫殼》的體會是,我們要相信老男人,這樣的人雖然手腳沒那麼方便,但遇到困難更加冷靜,而且也更專業。嗯,好想你棗業老闆石聚彬,他好像比史泰龍和阿諾還小一點,我不知道他能否如我想像般的冷靜和專業。

最後想說一句,十多年前,我很反感看美國的一些所謂的大片,寧願看國產片,那是張藝謀、馮小剛創作狀態最好的時候,最近幾年,國產電影風生水起,似乎進步了許多,但我感覺,美國電影進步更大。張、馮兩個老男人在電影創作上止步不前,新生一代讓人失望,華誼兄弟、光線傳媒看起來紅紅火火,但這些個姓王的老闆心思似乎都在資本市場或者搞關係上,呵呵,中國的電影要想超越美國,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5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