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5-3-20 10:35 編輯 2014年中國風電裝機容量統計完整版 [特別聲明] 1. 本報告版權歸“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風能協會,Chinese Wind Energy Association,CWEA)”所有,未經事先書面授權,任何個人和機構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形式的發布、複制。如引用,需註明出處為“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或“中國風能協會”,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刪節和修改。 2. 本統計數據來源於風電機組制造商,雖與各方核實,但對於項目數據的絕對真實性和準確性本專委會不作任何保證。 3. 報告中的信息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本專委會不就報告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作任何擔保。 統計說明 1. 自2014 年12 月末至2015 年2 月,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對“2014年中國風電裝機情況”進行了調研和統計,具體統計時期為:2014 年1 月1 日至2014 年12月31 日。統計基礎數據來源於風電機組制造商,具體的項目信息與各風電機組制造商、風電場開發商以及各地發改委進行了核對,並對部分項目進行了現場核對,以期保證統計信息的真實、準確。 2. 本統計中的“風電裝機容量”是指“出廠吊裝容量”,是風電場現場已完成吊裝工程的風電機組容量,具體指廠家發貨到現場,施工單位完成該項目的最後一臺機組吊裝後的容量統計,與風電並網裝機容量或發電裝機容量不同,本統計中,不考慮是否已經調試運行或並網運行。出廠吊裝容量的主要意義在於體現年度設備銷售市場狀況,同時也體現了企業年度生產量和出貨量情況。 3. 本統計雖與發改委、開發商等核實,但由於各統計存在不同時間截點、不同統計口徑等問題,因此與開發商及相關政府管理部門的統計結果不完全一致。 總體裝機情況 2014 年,中國風電產業發展勢頭良好,新增風電裝機量刷新歷史記錄。據統計,全國(除臺灣地區外)新增安裝風電機組13121 臺,新增裝機容量23196MW,同比增長44.2% ;累計安裝風電機組76241 臺,累計裝機容量114609MW,同比增長25.4%。 ![]() 區域裝機情況 2014 年,我國各大區域的風電新增裝機容量與2013 年相比, 除東北地區有所下降外,其他區域的新增裝機容量均呈上升態勢。東北三省區域除黑龍江省新增裝機容量略顯增長外,吉林和遼寧分別同比下降28.76% 和44.8%。西南和西北區域新增裝機容量分別同比增長72.26% 和67.84%,華北區域同比增長45.44%、華東區域同比增長41.26%。 2014 年,我國各省區市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中,排名前五的省份有甘肅、新疆、內蒙古、寧夏和山西,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52.6%。其中甘肅同比增長488.3%, 寧夏同比增長91.44%,新疆同比增長2.23%,內蒙古同比增長29.46%,山西同比增長17.97%。 2014 年,我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除臺灣地區外)為114608.89MW,其中,內蒙古自治區依然保持全國首位,累計裝機容量達到22312.31MW,占全國19.5%。其次為甘肅,占全國9.36%,河北和新疆占比相當,分別為8.61% 和8.44%。 ![]() ![]() ![]() ![]() ![]() ![]() 海上風電裝機情況 2014 年,中國海上風電新增裝機61 臺,容量達到229.3MW, 同比增長487.9%, 其中潮間帶裝機容量為130MW,占海上風電新增裝機總量的56.69%。截至2014 年底,中國已建成的海上風電項目裝機容量共計657.88MW。 截至2014 年底,我國潮間帶累計風電裝機容量達到434.48MW,占海上裝機容量的65.6%,近海風電裝機容量占34.4%,其中規模化項目為東海大橋海上項目(102MW)及其二期項目,龍源如東海上(潮間帶)示範風電場,還有江蘇如東擴建項目,其余主要為各風電機組制造商安裝的實驗樣機。 ![]() 截至2014 年底,海上風電機組供應商共11 家,其中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00MW 以上的機組制造商有華銳風電、上海電氣、遠景能源、金風科技,這四家企業海上風電機組裝機量占海上風電裝機總量的86.9%。 在所有吊裝的海上風電機組中,累計裝機容量最多的是3MW 機組,占總裝機容量的27%,其次是4MW 機組,裝機容量占20%,2.5MW和3.6MW 機組裝機量分別占到16%和15%。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是6MW 機組,分別由聯合動力和明陽風電供應。 ![]() ![]() ![]() 風電機組機型統計 2014 年,我國新增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達到1768kW,與2013 年的1720kW相比,增長2.81% ;累計裝機的風電機組平均功率為1503kW,同比增長3.8%。 2014 年,我國新增風電機組中,1.5MW和2MW 風電機組占據市場主體地位,占全國新增裝機容量的87% ;與2013 年相比,1.5MW機組市場份額下降了5 個百分點,而2MW 機組所占市場份額上升了10 個百分點;另外,1.5MW~2MW 機組市場份額為2%,2MW~3MW 機組的市場份額占到7%,3MW及以上機組占到4%。 2014 年,我國累計風電裝機中,1.5MW的風電機組仍占主導地位,占總裝機容量的61% ;2MW 的風電機組市場份額上升至22%,2MW至3MW 機組占到4%,3MW 及以上的風電機組所占比例不斷升高,達到2%。另外,小於1.5MW 的機組占到10%。 ![]() ![]() ![]() ![]() 從1.5MW 和2MW 機型歷年裝機看,1.5MW 機組最早裝機出現在2004 年,2004年至2010 年裝機量持續上升,2010 年達到裝機量峰值,之後出現下滑直到2014 年裝機容量再現上升。2MW 機組最早裝機出現在2006年,之後裝機容量一路攀升,並持續保持上升態勢。 風電機組制造商裝機情況 2014 年,中國風電有新增裝機的制造商共26 家,機組供應商雖然在減少,但是裝機容量卻創下歷史新高。其中金風科技新增裝機2794臺, 新增裝機容量4434MW, 占據19.12% 的市場份額。其次為聯合動力、明陽風電、遠景能源和湘電風能。2014 年,新增裝機排名前五位的風電機組制造商所占市場份額共計為55.26%,排名前十位的風電機組制造商所占市場份額達到80.28%。與2013 年相比,排名前五的企業中,金風科技同比增長18.2%,其他四家企業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分別達到60% 以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東方電氣的新增裝機容量同比增長126%。 ![]() ![]() 風電開發商裝機情況 2014 年,在風電新增裝機容量上,華電集團由2013 年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一位,新增裝機容量達到3379MW,占全國風電新增裝機總量的14.57% ;國電集團位居第二,占新增裝機的13.09%,其下屬的風電上市企業龍源風電新增裝機容量達到1774.2MW。接下來是中廣核、華能集團、中電投,分別排在第三、第四,第五位。 2014 年,在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上,僅國電集團超過了20GW,占全國累計裝機容量的17.93%,其次分別為華能集團和大唐集團,累計裝機容量達到13138.38MW 和11399.16MW,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11.46%和9.95%。進入中國累計風電裝機容量排名前十位的開發商還有華電集團、中廣核、中電投、國華、華潤集團、天潤、三峽集團。 ![]() ![]() 風電機組出口情況 2014 年,我國共有5 家風電機組制造商向國外出口風電機組,已發運出口共189 臺,已發運容量共計368.75MW。其中,機組銷售項目占總出口的72.5%,其他為EPC 和投資項目。 截至2014 年底,我國風電機組制造商已出口的風電機組共計937 臺,累計容量達到1761.25MW。 截至2014 年底,在風電機組制造商中,金風科技出口量最大,占總出口量的48.44%,其次是華銳風電、三一重能、明陽風電。 ![]() ![]() ![]() ![]() 截至2014 年底,中國風電機組出口國家已經擴展到28 個,其中向美國出口的風電機組最多,累計達357.75MW,占出口總容量的20.3%。其次是巴拿馬、埃塞俄比亞。(來自中國風能協會) |
|
||||||
從小巷弄起家的欣葉台菜,三十八年來逐漸茁壯成擁有六品牌、國內十五家餐廳的規模,但海外拓點卻一再失利。經反覆調整,欣葉終於整理出脈絡,引進馬來西亞知名連鎖餐廳PappaRich,鎖定年輕客層,企圖開創另一片江山。 撰文•高靜玉 五月中旬,熱鬧的台北市市民大道上,多了一家台灣少見的馬來西亞風味餐廳﹁PappaRich﹂,這家以販售馬來西亞各地多元的家常飲食連鎖餐廳,開設十 年就快速發展至全球擁有一百多家分店的規模。意外的是,此次PappaRich跨足台灣,背後的企業主,竟是過去經營作風總給人低調保守、兢兢業業印象的 欣葉。 欣葉餐廳以台菜與日本菜知名,在台灣餐飲界擁有一席之地,但跨足海外據點卻失利。十年前,在北京開設海外分店,三年前卻悄悄熄燈,並將品牌的長江以北經營權交由合作夥伴大成長城經營管理。 第二代掌舵 蓄勢待發 這次由欣葉第二代的常務董事李鴻鈞擔任總舵手,打算捲土重來。有了前一次失敗的經驗,欣葉改變海外市場經營模式,決定與國外知名連鎖餐廳品牌合作,不僅聯手引進國外新的品牌進台灣,也一起去打海外市場。PappaRich正是欣葉轉型布局裡的第一枚棋子。 「PappaRich在馬來西亞賣的是庶民餐點,他們堅持保留傳統、重視新鮮與強調高品質,毫無妥協空間,在十年內,海內外就拓展了一百多家分店。台灣異國料理雖多,但獨缺香濃且辣中帶甜的馬來菜系,我相信PappaRich能夠滿足所有消費者。」李鴻鈞說。 李鴻鈞與中國市值最高的上市餐飲集團唐宮在香港的子公司TRHII合作,以一千萬港幣資本額、七比三的持股比例,在台設立「金爸爸」公司,除了代理、引進 馬來西亞著名餐飲集團PappaRich旗下各餐飲品牌來台發展,作為欣葉第一個代理的跨國品牌外,年底將再引進另一個唐宮旗下品牌、專營中式點心與小菜 的「唐宮小聚」。 唐宮主席葉樹明表示:「唐宮希望能夠帶給欣葉成功的商業模式,而欣葉則可運用其在台灣全面的餐飲經驗與資源,包括龐大的業務網絡及市場推廣專業,提高﹃金 爸爸﹄在台灣的知名度。」PappaRich的亞洲營運總裁劉思遠表示,在品質穩定方面,以後每個月都會有專人來確認口味是否合乎標準;另外也會派出祕密 客試吃並回報總部,讓台灣的分店足以維持與其他分店一樣的水準。 而欣葉的中國市場也計畫與唐宮合作。李鴻鈞表示,欣葉所有品牌的海外市場目前均以合作方式進行,中國部分,長江以北與大成長城集團合作,長江以南就與唐宮集團合作。新加坡分店與當地同樂集團合作,品牌的後勤部分由對方提供,欣葉則負責市場營運。 引進國外餐飲 厚植實力提起與唐宮集團合作的淵源,李鴻鈞表示,許久以前就互相聽聞彼此在餐飲上的成就,但總是沒有機會見面長談。某次在對方毫無特別準備下參觀了唐宮集 團旗下幾個品牌,發現最難維持整潔的廚房地板連一滴水都沒有,且經營理念相近,當下李鴻鈞就決定與唐宮集團合作。 「欣葉在中國投資很多,也努力經營,但我們在這些年深深體會到:一兩家店可以靠自己,發展連鎖就一定要有地區資源協助,有熟悉當地法規與市場習慣的合作對象,才有成長的空間。」李鴻鈞表示。 李鴻鈞並不諱言,儘管十年前就已經跨足海外,插旗北京開設海外分店,但最終仍因食材運送、當地法令等各種細項不熟悉,讓欣葉在中國始終邁不出腳步。他痛定思痛,決定改變方式,單獨成立海外市場部門,採取與在當地有成功經驗的集團合作的方式。 因應企業全新發展,欣葉重新調整企業組織結構,並設第一與第二事業群。第一事業群專責台菜與日式料理餐廳;第二事業群負責以代理、加盟等方式,引進國外餐 飲品牌來台合作,並將台灣欣葉品牌外銷國際。目前欣葉旗下擁有六個品牌、十五家分店與三家海外分店,去年餐廳總營收十七.七億元,今年總營收目標保守訂定 約十九.五億元。 李鴻鈞對於全新的第二事業群寄予厚望,認為欣葉不僅能藉此學習到更多成功經營模式與產品研發知識,厚植集團實力,消費者也可在外食餐飲市場有更多選擇。 從小巷到鬧區,從台灣到北京、新加坡,欣葉以台菜為根,深耕台灣餐飲市場;承襲上一代創業精神,李鴻鈞也希望用創業的熱情挑戰新市場。這次用不同方法跨足國際,能不能成功?大家都在看。 李鴻鈞 出生:1960年 現職:欣葉執行董事兼總經理 學歷:輔大日文系 欣 葉 成 立:1977年 負責人:董事長李秀英 資本額:3億元 主要業務:餐飲服務 近三年營業額:2014年17.7億元 2013年15.7億元 2012年14.8億元 |
西藏旅遊11月25日晚間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國風集團2016年9月6日至11月25日期間,以交易所集中競價增持公司股份9,456,868股,占總股份的5%。
本次增持前,國風集團持有西藏旅遊無限售條件流通股 37,827,625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20.00%;本次增持後,合計持有公司股票 47,284,493 股,占公司總股本的 25.00%,其中通過普通證券賬戶直接持有 39,221,325 股,占比 20.74%,通過信托計劃嵌套資管計劃的方式持有 8,063,168 股股票,占比4.26%。
在英國的一些海邊城鎮,隨處可以看見一座座白色的風力發電機。在海風的吹拂下,長達數十米的風機葉片旋轉得“呼呼”有聲,為當地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
值得一提的是,英國眾多風電項目中,有部分的金主是中國企業。
“我們在海外不僅僅局限於做核電……包括風電、太陽能。”中國廣核集團(下稱“中廣核”)旗下的中廣核英國公司總經理鄭東山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英國計劃在2025年前逐步關停燃煤電站,因此需要新建風電等其他發電項目,滿足當地的電力需求。
英國僅是中國企業在海外進行新能源投資的縮影。以中廣核為例,其涉及的還有法國、比利時、愛爾蘭、埃及、韓國、馬來西亞、孟加拉國、阿聯酋、澳大利亞等十幾個國家。
這背後的原因是,全球正在迎來了綠色能源時代。在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彭博新能源財經聯合發布的《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稱,全球新能源產業的發展繼續保持迅猛增長的勢頭。
“只要有機會,我們就會積極去爭取。”鄭東山說。
投資遍布各大洲
打算“成為國際一流清潔能源企業”的中廣核最近又完成一筆大收購。
7月17日,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在巴黎宣布,與麥格理集團和通用電氣公司簽署股權轉讓協議,完成對歐洲最大單體陸上風電場——瑞典北極風電項目75%股權收購。
該項目位於瑞典皮特奧市,計劃安裝179臺風機,預計2019年年底前完成安裝並運營,總裝機容量為65萬千瓦,是歐洲目前最大的單體陸上風電場,可以滿足40萬戶家庭的用電需求。
“這次並購使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得以進入北歐市場,對深耕歐洲市場具有深遠意義。”談及該項目時,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總裁陸瑋說,進軍歐洲可再生能源市場是中廣核既定戰略。
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成立的目的,是為了布局歐洲新能源市場。
陸瑋說,中廣核歐洲能源公司自成立以來,不到4年時間已先後在英國、法國、比利時、愛爾蘭、荷蘭通過並購及自主開發建設擁有了近1000萬千瓦裝機容量的風電、太陽能資產,迅速發展為法國第六大清潔能源運營商。
2017年8月,中廣核在英國的首個風電項目——布雷尼格項目動工。該項目位於威爾士內陸地區,項目由16臺風機組成,預計於2018年完工,建成後將為近2.5萬戶英國家庭提供電力。
與此同時,布雷尼格項目將為當地增加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光是在2017年,就為當地企業帶來了至少640萬英鎊(約合5750萬元人民幣)的合同。
除了中廣核之外,正在加大風電投資開發力度的華潤電力也把目光投向海外。
7月23日,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華潤電力”,00836.HK)在深圳舉行《2017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發布會。華潤電力一位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表示:“我們已經註意到海外新能源市場,去年我們在英國投資風電項目也只是一個開始。”
他所說的,就是Dudgeon(德貞)海上風電項目。2017年12月,華潤電力成功競得挪威國家電力公司(Statkraft)旗下Dudgeon海上風電場30%股權,投資金額約為5.5億英鎊(約合50億元人民幣)。
德貞海上風電場位於東英格蘭離岸30公里處,擁有67臺風機,總裝機40.2萬千瓦,是全球第六大海上風電場。
“這是華潤電力首個境外落地項目。”今年3月,華潤電力總裁胡敏在倫敦參加項目股權交割儀式時說,“公司以此項目為切入點……未來將探索搭建歐洲市場平臺……為進一步拓展海上風電市場和發展國際化業務奠定堅實基礎。”
最終,德貞風電項目由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oil)、阿布紮比能源公司Masdar與華潤電力聯合打造。
在項目股權交割儀式上,Statoil公司高級副總裁布爾(Stephen Bull)表示,華潤電力行業經驗豐富,市場表現優異,希望雙方以此為契機建立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共同開拓海上風電市場。
有分析指出,目前,因為中國在太陽能發電項目和風能發電項目上極具競爭優勢,過去10年間,這兩類項目占到中國對歐洲可再生能源投資的80%。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從歐洲到亞洲,從亞洲到非洲,從非洲到拉丁美洲,都有中國能源企業布局新能源的足跡。比如,在拉美,2016年,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收購太平洋水電公司而進入了智利清潔能源市場。再比如,在非洲,中國電建承建的阿爾及利亞首個光伏電站已經在2016年全部並網發電。
由於海外市場需求增長,有能源央企內部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我們目前最急需國際化人才。”
未來屬於新能源
作為傳統的火電巨頭,華潤電力正在謀變。第一財經記者在華潤電力上述會議上了解到,2017年,清潔能源在華潤電力的所有裝機容量中占比為17.4%,但到2020年,這個數據將提高到25%以上。
事實是,目前,全球能源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實現化石能源體系向低碳能源體系的轉變,最終目標是進入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可持續能源時代。
上述《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全球連續八年綠色能源投資超過2000億美元,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發電領域的占比已經從2007年的5.2%大幅增至12.1%。
這份報告還顯示,僅2017年一年,全球不包括大型水電在內的可再生能源領域,就總共獲得投資2798億美元(約合1.91萬億元人民幣)。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夠替代傳統能源,其主要原因在於其技術已經成熟和市場已經形成規模。以風電為例,風電作為技術成熟、環境友好的可再生能源,已在全球範圍內實現大規模的開發應用。
“在英國,三四年前我們就一個海上風電項目跟英國政府談,談的價格大概在140至150英鎊每千度電,那個價格是很貴。”國內某能源央企一位內部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但是到了去年5月,該項目價格就降到57英鎊每千度電,降了差不多100英鎊。”他認為,這與技術進步和市場規模擴大有關。
在德國,陸上風電已成為整個能源體系中最便宜的能源,且在過去的數年間風電技術快速發展,更佳的系統兼容性、更長的運行小時數以及更大的單機容量使得德國《可再生能源法》最新修訂法案(EEG2017)將固定電價體系改為招標競價體系,徹底實現風電市場化。
2017年,整個歐洲地區風電占電力消費的比例達到 11.6%。其中,丹麥的風電占電力消費的比例甚至高達 44.4%,並在風電高峰時期依靠其發達的國家電網互聯將多余電力輸送至周邊國家;德國這一數字為20.8%,英國為13.5%。
在歐洲的能源體系規劃中,新能源產業占據重要位置。根據歐盟設立的《清潔能源方案》,到2030年,歐盟將實現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達27%的目標。在歐洲能源體系中,風能和太陽能在新能源領域中保持一定優勢,2017年其電網裝機容量分別增加約14 GW(吉瓦,1吉瓦=1000兆瓦)和7 GW,並且到2020年合並機組規模有望達到400 GW以上。
與此同時,歐盟各國還設立了“綠色證書”方案,通過發放補貼,為國內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提供支持。
巨大的市場和相對成熟的投資環境在吸引著中國企業。
但在海外進行投資時需要“入鄉隨俗”,這既涉及當地的政治、經濟、法律等基本規則,也包括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社會習俗等基本形態。以英國為例,一位在倫敦生活了15年的華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一旦到了下班時間,即便是工作進行到一半,員工照樣下班,老板也無權幹涉,而這在國內是無法想象的。”
這位華人表示,到英國等歐洲國家投資,最關鍵的是要遵守市場規則。“他們按規則辦事,不講人情。”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