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據新華社報道,阿里巴巴集團今日發布消息稱已於12月2日向法院正式遞交起訴書,狀告刷單平臺“傻推網”涉嫌嚴重危害市場競爭秩序,索賠標的216萬元人民幣。
阿里巴巴方面表示,刷單行為使平臺數據受到嚴重汙染,不僅破壞評價體系、誤導消費者,也構成了不正當競爭,嚴重危害市場競爭秩序,損害阿里巴巴市場聲譽和競爭力。
90後楊某成立的“傻推網”刷單業務覆蓋所有電商平臺,開業僅一年就賺得盆滿缽滿,除楊某本人獲利36萬,其余數名刷手合計獲利超180萬。2016年4月5日,在阿里巴巴集團平臺治理部的舉報和協助下,杭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查處了“傻推網”,執法人員當場收繳有關設備、賬簿及企業資金流轉相關財務單據。
在現場查處過程中,執法人員發現該平臺利用QQ等聊天工具組織刷手,廣泛傳授刷單技巧,在執法當日仍有大量QQ群仍處於活躍狀態。在配合線下執法的同時,阿里巴巴也對涉案的平臺商家做出了嚴厲處罰,包括交易量清零,甚至永久關閉店鋪。
阿里平臺治理部相關負責人表示,阿里一旦勝訴,所有賠償金將用於籌建反刷單基金,鼓勵更多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到社會中所有炒作信用行為的線索報送和追查。
據介紹,阿里已經組建了專業隊伍追蹤刷單團夥的線下行蹤。僅16年4月至今,除‘傻推網’之外,已配合執法部門連續查處了“整點搶”、“牛刷刷”、“領啦網”、“藍天碧水”、“藍天網”等大型炒信平臺。
今年10月25日,阿里巴巴在內的八家互聯網公司受國家發改委、工商總局、中央網信辦等七部委邀請,共同組建了“反刷單聯盟”,並通過《反“刷單”信息共享協議書》宣誓共享反“刷單”信息、共同打擊網絡刷單行為。
為了增加“人氣”與“信譽度”,一些電商平臺上的商家選擇刷流量與刷單的方式“另辟蹊徑”。
第一財經記者通過調查了解到,在搜索引擎排名靠前的刷單平臺不少已經擁有5~7年的運營經驗,客服人員在與記者溝通的過程中,會反複提及這一點,試圖從側面佐證平臺的“安全性”。
在隨機打開的“寶寶刷”主頁上,“誠信、可靠、安全、簡單”這四個關鍵詞被放在了最顯眼的地方。
一位在線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寶寶刷”已經擁有了5~6年的運營經驗,在該平臺上,既可刷單,也可接單。“放單”則有兩種途徑:平臺托管發放和自己放單。
客服人員稱,托管發放指的是, 商家入駐本團隊,提供寶貝鏈接和刷單明細給主管 ,主管會安排主持放單並聯系刷手刷單;自己放單指的是,進入本團隊成為放單主持 ,團隊提供平臺與刷單群資源,商家可以自己聯系刷手 ,自己也可刷單、刷平臺和其他商家的單子, 還可以代放其他商家的單子給刷手賺取傭金。
在不同平臺上的刷手傭金也有所區別。在拼多多、京東上,自己放單的傭金是2~5元/單 , 淘寶傭金則根據刷手的等級分為三檔:三心以下3~4元,四心至五心則需4~5元,一鉆以上5~7元。通過平臺放單的傭金則是100元以下的商品8元/單。
當被問及這兩種方式哪個更適宜操作時,該客服表示:“自己放單傭金會比較少 ,因為托管發放的話還得把傭金錢給主持,但自己放單還可以篩選刷手。”“主持”是介於商家和刷手之間的人,把商家提供的單子放給刷手拍單。在“寶寶刷”網站的主頁中,“主持怎樣穩定賺錢”這一項也被列至常見問題中,所謂賺錢,就是賺取商家和刷手之間的差價。
為了自證“可靠”,客服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放單的QQ群和刷單平臺的截圖,並向記者表示,一般而言,新店前來刷單的規模都是幾百單起步。
除了刷單,還有刷流量。在一則“淘寶刷單之前為什麽要刷流量及刷流量的意義和作用”問題的回答中,記者了解到,正常的寶貝上架後是先有流量然後才會有人下單,所以要先刷流量後刷銷量,而且還要用流量控制轉化率,流量和銷量是由少變多,但是轉化率要由高變低,這樣才能讓寶貝的權重穩步上升。
在名為“流量寶”的刷流量平臺上,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在淘寶、京東、鹹魚、拼多多中,除淘寶PC端不建議刷,其他均可以優化,都可以統計到。對方稱流量來自全國各地的真實IP、流量安全。刷不同類型的流量,設定不同任務與IP數,有著不同的資費。記者拿到的一份報價顯示:充值30元, 到賬30點 ;充值1000元,到賬2000點;PC端:1000IP/天=1點 100IP/天=0.1點;移動端:1000IP/天=3點 100IP/天=0.3點;App流量:1000IP/天=40點 100IP/天=4點。
無論是刷單還是刷流量,這種虛假繁榮的後果,有商家的營銷成本上升,也有缺乏經驗的網友被騙。“職業刷手”需要交錢入會員才能進入平臺放單的通訊群,而這類刷單平臺是否可信,也仍屬未知。
“技術可以遏制刷單,這屬於業務安全的範疇,就是通過數據分析把作弊、刷單的賬號找出來,安全+大數據分析,篩選羊毛黨,外加用戶舉報。個別電商有這經驗,大部分無可奈何。”騰訊電腦管家高級安全專家李鐵軍對第一財經表示,“但是刷單不會消亡的,會處於某個平衡點,虛假交易線下也有,因為需求一直在,管理要做的是控制刷單的營銷。”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