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的喪鐘快敲響了——卡拉曼的最新言論與我的判斷驚人一致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4580997危機至今,五年飛逝,大筆大筆的銀子用來挽救市場。然而,危機並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弱勢群體受衝擊最大。
·美國失業率卡在了7%上。把所有沒有工作的人都算進來,真實數字恐怕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中等家庭實際收入已經連跌四年,回降到1995年的水平。
·美國股市估值過高,與實體經濟不符。
·很多人質疑金融市場的現狀,認為股市債市的欣欣向榮主要源於寬鬆政策,特別是QE。我很贊同。
·對於投資者,最危險的組合,永遠是脆弱的實體經濟加上膨脹的金融市場。這恐怕就是當下的境況。
資產泡沫:
格林斯潘說得好,除非等到泡沫破碎,聯儲很難提前判斷有沒有泡沫;對於政府來說,更現實的做法,是一旦泡沫破掉,就趕緊上前清理。我很贊同。如果像現在一樣,強行削弱市場下行風險,卻不能同樣限制金融上行風險,不對稱的政策就會扭曲市場。近十年來,金融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已經是習慣了扭曲的金融市場——在政府的干預下,這個市場有人托底,卻沒有上限。
07年前的「大穩健時代」,之所以沒什麼大動盪,也沒什麼大幅下跌,就是因為政策放寬了信貸約束,壓低了借款成本。只要你沒有壞到一定程度,總能借到錢來維持運轉。許多問題就這樣被掩蓋。
市場節節高昇,有問題的機構也能維持生存,小危機被扼殺在搖籃裡,風險看上去很低,但這一切都為之後的大危機埋下了種子。2008年是必然中的偶然,金融市場注定轟然倒下。倘若之前被掩埋的小危機,能夠免於政策干預,正常地發生發展,金融市場也會摔跤,但不會像一下子這麼慘。
美聯儲與泡沫:
一旦撤掉QE,有多少市場是靠它撐的,就有多少市場會出問題。一旦QE完全停掉,恐怕金融市場會縮水30%。可悲的是,投資者並沒有做好準備,他們把政策帶來的虛假收益當成了真的。想像一下,美聯儲說零利率政策要停止了,或者,突發事件使政府無力繼續幹預市場,市場要亂成什麼樣子?我們無法確知它們何時到來,但可以肯定的是,早晚要來。
現在,很少有人預見到這種未來。不過,一旦摘下眼罩,定睛細看,每個人都可以做出這種預測。
出來混,早晚要還: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倘若政府能隨便印鈔、借錢,卻沒有任何代價,那他們為什麼不持續這樣做呢——永遠這樣印鈔、借錢,讓每個國家都走向繁榮富強?不會的。
2008年的金融危機,本該使經濟觸底,卻最終影響不大,很大程度源於對美聯儲的過度信任。事實上,美聯儲的政策,不會沒有代價,它創造了什麼,得到了什麼,就將付出等價的成本,接受等價的懲罰。只是,這些尚未浮出水面。
出來混,早晚要還的。究竟以什麼形式還回去——是崩潰的美元?是飆漲的利率?是惡性的通脹?是賣不出去的國債?是長久的衰退?還是什麼別的?我們很快就會知道。
不這樣,能怎樣?
槓桿率,永遠是雙刃劍。2007年,超高的槓桿率威脅了國家的經濟安全。2008年,問題暴露,我們無處可藏。今天,赤字與債務又達新高,相比四年前,我們更加無路可退。如果不採用這種扭曲的、危險的、很可能失敗的一系列政策,我們能用什麼替代它呢?Jim Grant提過一個建議——不妨走向真正的資本主義,讓市場徹底自由運轉,讓看不見的手發揮作用,允許問題,允許失敗,允許小危機,也許一切會好起來。
評論美聯儲政策:
《Antifragile》的作者Nassim Taleb觀點新穎,他讚揚了市場的動盪,批評了那些掩蓋市場波動的人。他認為,干預市場的成本,短期內看不見,但絕對相當大。他寫道:扼殺自然的波動,只會掩蓋真正的問題,掩蓋的問題最終還要爆發,雖然來得晚,但是更加猛烈。
然而,我們的政府,總以穩定為第一要務,總在扼制經濟的自然波動。
時候未到?
當下,兩個問題迫在眉睫:短期刺激難以為繼,福利政策難以持續。
開源節流是唯一的辦法,卻難以推行——減掉政府開支,增加公眾稅收,在短期內,會給經濟與金融市場造成重創。在確保經濟復甦前,沒有哪種政府會切斷現金流。同時,所有政策受益者都會極力反對政策轉向。他們總在說:「時候未到」。
歐洲一直在說「時候未到」,我們已經看到了它的下場。
看一看美國的報紙雜誌,也一直有人在說:「是該關掉房利美和房地美,但是啊,時候未到!現在關掉,地產市場要出問題的。」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永遠不會有什麼合適的實際,可以讓你高高興興地停掉住房補助項目,或者撤掉QE政策,或者削減財務赤字。任何時間做這些事,短期都會抑制經濟。
大部分的人都會贊同:刺激政策不能永遠搞下去,福利政策難以長久維持下去。
同時,大部分的人都一直在說,「時候未到」。
這是個悖論。
聯儲抽身不得:
所謂的「穩定的金融市場」,是灌水慣出來的。所謂的「成功的貨幣政策」,是掩蓋事實的。只要政策一停,壓抑的問題就會湧出來,美聯儲根本退不出來。
長久以來,一丁點經濟下行信號,都會讓美聯儲緊張萬分,他們願意付出一切代價,去滅掉一切下行跡象。這樣,他們一手製造出史無前例的政府赤字、超高的槓桿率、難以想像的道德風險,只是為了換取經濟表面上的平靜如水。經濟學家Hyman Minsky如此形容美聯儲的政策:「穩定政策」將導致「不穩定」。美聯儲為沒有資質的人提供了大量貸款,降低了整個經濟的信用水準,金融系統迅速膨脹,走向炸裂的宿命。
金融定律:
金融市場最靠譜的定律,是「回歸均值」。任何市場、任何資產,價格終將返回均值。
這就意味著,所有的高潮後面,都有低谷;所有的泡沫,都一定破裂。
這不是僅僅是個理論,而且幾百年來的歷史經驗。看看Jeremy Gratham的書,你將發現,數據證明了這條定律的正確。
同樣,政府強行鼓氣的金融市場,成本巨大且十分危險。在政策作用下上漲的,政策撤去就要下跌。政策的最終效果,僅僅是又帶來一次漲跌,僅僅是增加了額外動盪。在這樣的政策思路下,市場很可能在「被政策鼓起來」、「狠狠栽下去」、「再被政策弄起來」、「死得更慘」之間反覆循環,越來越依賴治標不治本的救助。
國家破產:
什麼時候國家債務才算危險,目前並沒有明確的界限。這完全取決於投資者和市場的心態。在海明威的《太陽依舊升起》裡,有人問Mike Campbell是怎麼破產的,他回答,就像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地,慢慢地,然後,突然就不行了。國家破產亦是如此,有個看不見的臨界點,讓人不知不覺地逼近。等你到了那一點,什麼都晚了。
總結:唯有祈禱
我們借了太多,花了太多,卻投資很少;
我們忽視長期問題,任由它們越拖越嚴重;
我們靠借錢為生,卻沒有給自己留什麼餘地。
一旦災難來臨,無論是戰爭,還是金融危機,我們毫無辦法。
沒有一個理性的投資者靠祈禱上帝來賺錢,也沒有一個理性的國家應該這樣。
我們並不比歐洲和日本好。現在已經不早了。即便馬上行動,要返回常態,也需要很長時間。
所以,我們不得不祈禱,上帝,請保佑我們——讓我們可以靠自己弄好經濟。
欣宜逼爆現身《叱咤》Jan奪唱作人金獎:樂壇響喪鐘
1 :
GS(14)@2017-01-02 11:51:10■林海峰昨晚上台拿叱咤唱作人金獎,成為首位唱歌的歌手。
【叱咤頒獎禮】由商台主辦的《2016年度叱咤樂壇流行榜頒獎典禮》,昨晚假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今年大會主題是「忘我,不忘本」。一如去年,今年同樣頒發43個獎項。視像直播除了商台設有專頁作全晚直播外,ViuTV及愛奇藝亦分別獲得香港及內地直播權。
Wyman奪填詞人大獎
頒獎禮於昨晚8時20分正式開始,之前缺席新城頒獎禮的容祖兒、張敬軒和許志安都有出席,另外鄭欣宜身穿黑色貼身裙,逼爆上圍現身。三位司儀上台後,隨即宣佈黃偉文(Wyman)今年憑32首作品奪得叱咤樂壇填詞人大獎,Wyman表示這個獎對他而言比諾貝爾獎還重要,他說:「我係寫廣東歌,只要你繼續畀一支筆、一張紙、一個旋律,我都會寫出你要求司法覆核,DQ、 Bob Dylan。」至於叱咤樂壇作曲人大獎由Dear Jane結他手翁厚樑(Howie)奪得,編曲人大獎是馮翰銘(Alex Fung),監製大獎則由陳浩然(Edward Chan)奪得,他在台上更點名多謝鍾鎮濤。
■鄭欣宜穿了一條超貼身黑裙,逼爆上圍。
■之前缺席新城的(左起)薛凱琪、張敬軒、祖兒及許志安昨晚都有現身。
■黃偉文憑32首作品,昨晚獲頒填詞人大獎。
■周國賢四年沒上叱咤台,在台上說謝辭全程口震震,強忍淚水。
鄧小巧拎生力軍金獎
相比新城電台,昨晚頒獎禮流程算很快,未夠15分鐘已頒到第五個獎項叱咤樂壇唱作人,金獎、銀獎及銅獎分別由林海峰(Jan)、方皓玟及周國賢奪得。林海峰在台上笑說:「可以上台攞獎,證明樂壇已響起喪鐘!」他更成為全晚第一位在台上唱歌的歌手,唱出《頂硬上》。另外,叱咤樂壇生力軍金、銀、銅三獎,分別是鄧小巧、張美儀及陳明熹。採訪:馬建華、王連連攝影:陳俊強、仇志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102/19883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