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環在線:吳光正千金膺亞洲商界女星 李華華
2008-11-11 AppleDaily
《華 爾街日報》噚日公佈08年全球最值得關注嘅50位商界女性,有4位亞洲女強人入選。更加吸引華華嘅,係同時選出10位亞洲最值得關注嘅商界女性。榜上除咗 有百度首席財務官(CFO)李昕晢同美國私募基金德太投資(TPG)馬雪征,華華留意到有兩粒新星──賭王愛女何超瓊(Pansy)同吳光正囡囡吳宗恩 (Jennifer)。賭王都讚過Pansy虎父無犬女,佢入選可以話係順理成章。咁Jennifer呢?應該係後來居上,而且越戰越勇,加入連卡佛唔夠 十年就坐上第二把交椅,市場人士都視佢為新一代時裝女王、明日嘅Joyce Ma。今次連《華爾街日報》都留意到佢,睇嚟吳小姐的確耀眼。至於全球計50位商界女性中,排名最高嘅亞洲代表,係最多香港人識嘅人行副行長胡曉煉,排第 4;其次係排第7嘅淡馬錫首席執行官何晶,佢老公就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另外兩位分別係日本DeNA Co創辦人Tomoko Namba同韓國Hann Corp創辦人。
08亞洲最值得關注10位商界女性
入選人:Shamshad Akhtar公司:巴基斯坦銀行
入選人:孫瑋公司:摩根士丹利
入選人:何超瓊公司:美高梅MGM
入選人:李昕晢公司:百度
入選人:馬雪征公司:德太投資
入選人:Chisato Nojiri公司:Terumo Heart
入選人:Yoshiko Shinohara公司:Temp Holdings
入選人:Pia Singh公司:DLF
入選人:吳宗恩公司:連卡佛
入選人:張蘭公司:俏江南
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
商界大佬齐捧场 史玉柱笑返“伤心地”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091218/20091218043608344.html
每经记者 翟敏 发自珠海
“此时此刻,我想史玉柱最想说的一句话应该是‘我又回来啦!’”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这句话赢得了现场一片欢笑,恐怕也是对史玉柱重返珠海最为精妙的概括。
昨日(12月17日),巨人网络南方研发基地在珠海奠基。阔别珠海多年的巨人网络董事长史玉柱重返这个“伤心地”。《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见到,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蒙牛乳业董事局主席牛根生等众多商界“大腕”悉数出席,为史玉柱捧场。
阔别12年 史玉柱重返珠海
“12年前,没有今天这样热闹的仪式,我可以说是‘悄悄地’离开珠海。”史玉柱12月17日坦言,面对12年的转变,他“感慨万千”。他 对自己当年的窘境也毫不讳言:“当时我只带走了一辆奔驰和一辆货车,留在珠海的只有一身债务。车开到江苏时,连汽油都没钱加了。后来那辆奔驰也抵债了!”
十多年前,史玉柱在珠海宣称欲盖高达70多层的巨人大厦,号称当时中国最高楼。1997年,巨人大厦危机爆发,拖累巨人集团破产。作为当 时声名显赫的珠海市 “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史玉柱瞬间成为欠债几个亿的中国第一“负翁”,巨人集团也成为那一时期多元化扩张的失败典型。
12年一个轮回。今日 “巨人归来”的史玉柱,与当年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珠海高新区唐家湾石坑山片区的奠基仪式现场,可谓“锣鼓喧天、彩旗飘扬、鞭炮齐鸣”。12月17日上午10点左右,史玉柱的现身引发了会 场一阵小小的骚动。他仍是一身被称之为“亘古不变”的白色运动衣,标志性的墨镜,只是少了他的另一大爱物“紫砂壶”。史玉柱一下车便立即遭到了媒体的围追 堵截,而众多当地的巨人网络员工也竞相上前一睹“老板”的风采。
17日11时左右,史玉柱与奠基嘉宾马云、牛根生等以及珠海市主要领导一道挥锹掘土,为巨人南方研发中心奠基。这也同时宣告,自12年前败走珠海后,这家中国著名的民营企业正式回归。
规格颇高16位企业家助阵
伤心之地,很多人往往会选择避而远之。史玉柱也曾经表示“再也不回珠海”。此次,他却高调地宣布返回这个“伤心地”,并在此建立研发总部,个中原因,自然成为了外界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据了解,珠海市政府这些年一直在与史玉柱保持接触,希望他能重返故地投资。这一说法也得到了史玉柱的证实,他称:“在1997年离开珠海 后,我去上海开始第二次创业。珠海方面了解我的情况后,就一直与我有联系,希望我在合适的时候回来。我犹豫过,毕竟曾经在珠海失败过。”
史玉柱表示,回归珠海符合巨人网络研发战略。目前,巨人网络已陆续建起上海松江总部、成都西南研发中心,南方布局一直在其全国计划之中,“三足鼎立”的研发布局初见雏形。
对于这位当年显赫一时却又沦为“失败者”的企业家,史玉柱此次重回珠海,珠海方面给予了最高规格礼遇。17日的奠基仪式上,珠海市市委书记、市长等领导悉数出席,无疑显示出了珠海方面的诚意。
此外,十多位商界豪门的到场力挺,也成为了一大亮点。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蒙牛乳业董事局主席牛根生、银泰控股董事长沈国军、中泽嘉盟董事长吴鹰、分众传媒联席主席虞锋、美邦服饰董事长周成建等16位明星企业家到场祝贺。
马云在奠基仪式上发言说:“史玉柱代表了中国企业家不放弃、跌倒再爬起来的精神”。他说,“史玉柱,下一步,去干吧!”牛根生也寄语巨人网络“网络巨人,赢在中国,赢在世界”。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的发言更是引得现场一阵欢笑,他表示:“史玉柱二次创业成功后,做的第一件事是还债,企业发展起来后,回归珠海,回报珠海,体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家身上的社会责任感。”
低价拿地 暂不重建巨人大厦
“今天珠海用了‘巨人归来’的口号,我想,奠基标志着我们已经归来,以后可以改成‘巨人做大’”。史玉柱在仪式上表示,他要求珠海基地硬件媲美谷歌总部,给予年轻人最优越的创业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巨人南方研发总部占地300余亩,被称为“珠海海边最后一块宝地”。资料显示,巨人珠海研发总部用地为巨人网络于2009年4月底斥资1250万美元购置,位于珠海高新区唐家湾石坑山片区,占地21万平方米。
“这块地用来开发房地产项目,在巨人网络业务遭遇瓶颈的情况下,或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事实上,自今年以来,巨 人网络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业绩滑坡,股价低迷。巨人网络2009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第三季营收环比下降20.3%,净利润下滑14.7%。
上述人士分析,巨人获得的地块升值潜力巨大,但拿地成本仅为400元/平方米。珠海在前两天刚刚传来港珠澳大桥开工、国家级的横琴新区成立两大喜讯,必将迅速拉升珠海的房地产市场。记者观察,就在和巨人奠基地点不远处,便为大片高档别墅区。
此外,巨人南方研发总部选择的地点距离巨人大厦约6公里。记者17日在巨人大厦工地看到,这栋史玉柱曾经豪言建成当年中国第一高楼的大厦目前依旧荒芜。不过,从已经盖到三层但最终烂尾的工地依然可以想象当年的气势。
巨人还会续建烂尾楼巨人大厦吗?对此,巨人网络副总裁汤敏女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表示:“目前暂无计划重修巨人大厦。”
也许至今史玉柱仍然没有走出巨人大厦的阴影,他说:“这次我修房子不敢修高了,只有3层。”
双面史玉柱
每经记者 王鑫 发自珠海
记者在论坛上浏览有关史玉柱回归珠海的消息,网友的评论骂声不断。的确,有关史玉柱的争议从未断过。从电视上铺天盖地的“今年过节不收 礼,收礼就收脑白金”的广告开始,史玉柱就留下了“大忽悠”的骂名。后来,他拿出1亿元到珠海还当年巨人大厦的债,又有不少声音质疑这只是他的又一次炒 作。等到史玉柱进入网游行业,推出游戏《征途》后,也是骂声不断,认为史玉柱此举是在毒害青少年。
然而,在珠海,记者又看到了另外一个史玉柱。他的16个大佬级朋友专程赶到珠海,为他的回归捧场;巨人集团当年的老员工也来了,他们都觉 得史玉柱是一个好老板,重情意,在他东山再起后,也没忘记给他们补发当年的工资,还曾在2003年邀请他们到上海旅游,“所以我们即使再忙,也要过来给史 总捧场”;就连珠海当地的出租车司机成师傅对史玉柱也是赞不绝口,“史玉柱,是个讲诚信的老板。”
或许马云的评价能总结史玉柱其人,“中国商界的奇才、怪才。”
两位商界女杰的眼泪 东方愚
http://ibengua.blogbus.com/logs/73416890.html

“我们夫妇俩付出多少心血又有谁知道……在中国做企业为什么就这么难呢?”
这是陷入“致癌风波”的霸王集团CEO万玉华在新闻发布会上的一句话。说这句话时,这位45岁的云南女人痛哭流涕。
回过头来看,无论是第一时间发出“严正声明”并开通微博,还是两天后即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无害抽检证明,至少在行动速度和效率上,霸 王集团的表现是出色的;而万玉华丈夫、霸王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启源增持自家股票,也算是在资本市场上的“危机公关”,收效如何暂且不议,至少姿态可圈可点。
在我接触过的珠三角制造业商人群体当中,陈氏夫妇这次的表现出乎意料。要知道,这个群体一直以来的特征是恶性竞争、特立独行、控制欲强、盲目自信甚至固步自封。
在霸王去年赴港上市、成为一家公众公司之前,我曾到霸王广州总部采访万玉华。两个小时里,她一口水也顾不上喝,滔滔不绝讲“中药世家”的渊源, 谈陈家的祖谱等等,在听到她说创业近20年来虽经历大风大浪,但“心态一直很平和”时,我索性打断她:“你信佛吗?”“我不信佛,我信我自己!”她脱口而 出。
“我信我自己”,这话既道出了一家从夫妻作坊到行业龙头之珠三角企业的源动力,却也将地域商业文化特征折射无遗。一年后的今天,卷入致癌风波 中,这对被称为洗发水行业首富的夫妇虽有惊无险,但已有了切肤体会:在中国做企业,自信心的崩塌是多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万玉华的哭声中便带有这种抱怨。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女人的哭——曾经的“中国女首富”、玖龙纸业董事长张茵。与霸王致癌传言最初由香港媒体曝光一样,在香港一家民间组织关于中国内地血汗工厂的名单上,玖龙纸业赫然在列,最后演变成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
由于玖龙的产品不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加上张茵一直以来的自信和急性子,她在危机伊始的表现相比现在的万玉华,要拙劣得多——声称香港那家民间 组织为“无良组织”暂且不说,还想方设法讨好媒体,结果弄巧成拙。事实上,对玖龙及东莞制造业相对熟悉的朋友和媒体记者知道,玖龙工人当时的待遇和处境, 在整个行业或地区至少属中等以上水平。但面对张茵的拙劣应对,人们却更愿意相信“血汗工厂”的说法。张茵觉得很委屈,在广东省总工会一位副主席面前哭了, 最后不得不打开玖龙的大门,就像两年后郭台铭向记者们开放参观深圳富士康一样。
张茵和万玉华,两位女强人的哭声,会对她们自己以及珠三角商业文化形成什么样的冲击?表象的变化是,经历过这么些历练后,他们通常会变得更加开 放,不再如以往那般偏执。譬如张茵,在今年“两会”期间主动约了一些媒体人吃饭。起初我以为不过是走走形式,结果席间她基本上是有问必答。当然,她最不愿 意提的正是当年的哭泣。
事实上的变化是,他们积攒了应对外界质疑的丰富经验,内心感觉到进一步将自己“裹起来”的必要性——尽管霸王和玖龙都是公众公司。譬如,在以 前,问及张茵关于玖龙在云南的“圈地运动”,或问及万玉华关于霸王在广东罗定(陈启源老家)的“圈地运动”,他们还会说上个四五句,现在则一概三缄其口 了。
“打死我也不上市。”一次,跟张茵的同行、称身家超过50亿元的东莞另一位纸企老板喝酒,至酣畅处时,他说了这么句话。我并不为此感到诧异,因 为“藏富”,本来就是东莞的一大特色——2009年GDP将近3800亿元的这一“小城”,迄今为止上市公司数量不过7家。我感到诧异的是,接下来他说的 一句:“现在做企业太累,要摆平的关系太多,哪天我可能就把它给卖了。”
一直以来,珠三角制造业的产业转移、用工荒等话题为各界所热议,唯一受冷落的,是企业家心态的这种微妙变化。面对越来越棘手的、因诚信渐成社会稀缺物而极易成为靶子被打倒的生态环境,争做“百年老店”更多只是门面口号,而金蝉脱壳则可能是一种次优选择。
如果有一天,霸王被宝洁或联合利华收购了,国人应该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还好陈启源的两个弟弟在广州均有属于自己的日化企业,陈启源仍能在“隐退”状态下发挥自己的余热。
“干实业心力交瘁,玩金融事半功倍”的巨大反差,越来越刺激着更多的珠三角制造企业掌门人。这里说的“玩金融”,是指股票、期货等形式的资本游戏。几年后,家族企业面临代际更替高峰,“80后”的企业少帅们更是很难复制他们父辈对实业的热忱。
有趣的是,东莞首家私人银行——招商银行私人银行今年7月开业后,据说深受当地老板们的青睐;而去年底东莞出台的金融业发展规划则声称,2015年东莞要建成“金融强市”。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高估了两位女强人的眼泪“威力”。但是变化已经开始,而哭泣仍将继续。
福布斯:50岁以下的亚洲商界十大风云人物 东方愚:愚者一虑
http://www.dongfangyu.org/?p=4622
这是美国时间10月13日,Forbes发布的一篇文章。有两个标题,一个是Asia’s Rising Business Stars Under The Age Of 50,若称作“明日之星”,马云似乎是旧面孔,当然也可以理解阿里系仍可能再一次引领革命,但至少现在的马云有些力竭,“占领淘宝商城”行动正让他头疼 呢。而打开Forbes的链接,标题刚变成了Ten Big-Hitting Asian Businessmen Under the Age of 50,Big-Hitting,风云人物。新浪迫不及待转载了这一新闻,直接译为了“福布斯亚洲商界人物Top10”,真是简单干脆,但味道似乎变了。但 十个人里,中国人占了一半,确实够抢眼的。
原文链接:http://www.forbes.com/sites/karlshmavonian/2011/10/13/ten-big-hitting-asian-businessmen-under-the-age-of-50/
1.曹国伟
现年45岁的曹国伟是中国新浪网总裁,新浪微博被视为中国版Twitter。
2.丁伍号
361°国际公司总裁丁伍号的目标是中国年轻消费者,45岁。
3. 高振东
中国宝时得机械公司创始人兼CEO高振东,45岁,他的公司还是一家私人持有公司。1994年他与几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开始了艰苦创业。
4. Garibaldi Thohir
印尼第二大煤炭企业Adaro Energy CEO托希尔(Garibaldi Thohir),45岁,他的公司在全球排名非常靠前。
5. 马云
中国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47岁,该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
6. Monis Rahman
巴基斯坦Naseeb Networks公司创始人Monis Rahman,41岁,他所有的Rozee.pk是巴基斯坦最大招聘网站,独立访问人数达50万。
7. Tony Fernandes
马来西亚AirAsia和Tune Group创始人兼CEO,47岁。
8.Vikram Chand
Vikram Chand是新加坡Vega Foods公司CEO,47岁,其公司产品销往20几个非洲国家。
9.前沢友作
他是日本Start Today创始人,现年35岁。他的时装零售网站Zozotown已让他成为亿万富翁。
10.周鸿祎
奇虎360科技公司创始人周鸿祎,41岁,他的公司开发网络安全软件,该公司已经在3月成功上市。
盤點那些好鬥的商界"冤家"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764.html
中聯重科和三一重工這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的兩大巨頭最近硝煙再起,商戰變武鬥,纏鬥激烈。事實上,好鬥的冤家不只他們兩家。
劉強東與蘇寧、國美;潘石屹與郭廣昌;加多寶與王老吉;伊利與蒙牛……他們的鬥爭一直都在繼續,有的比商業大片還要精彩。
如果將商界江湖的特點歸納為以下幾點:鬥爭文化、注重短期利益、容易破壞規則、極致的小圈子文化以及老大文化。在當下的商業環境中,我們恰恰都能找到相應的投射。
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同城宿怨兩敗俱傷
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的」貼身肉搏」可能不會這麼快就收場。
三一和中聯是長沙工業皇冠上的兩顆」明珠」,而它們近20年的角逐,幾乎凝聚了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成長史與變革史。就算是一山能容二虎,但二虎之間相安無事卻不可能。兩家公司隔湘江而望,市場你爭我奪、輿論口誅筆伐乃至人才互相挖角,都已見怪不怪。
三一是個富有攻擊性的企業,湖南人的蠻霸氣在它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2005年強勢」攪局」凱雷併購徐工案以及2012年興師動眾狀告美國總統奧巴馬事件,都讓世人見識到了三一重工的鋒芒畢露。衝在前鋒的向文波是三一」代言人」,而梁穩根給外界的形象則低調內斂,但向文波所言所為可能也正是梁穩根心中所想,後者只是沒有站到前台。
中聯是個綿裡藏針的企業。詹純新並非沒有霸氣的一面,但他的知識分子氣質和國企出身給中聯打上了更明顯的烙印。
2012年11月21日,三一重工董事長梁穩根在內部早餐會上透露,三一集團職能總部和各核心事業部將全部遷往北京。有媒體通過採訪三一集團數位高管,細述三一集團近年來所遭遇的間諜、綁架、誹謗、300億元融資告吹等事件,矛頭無不指向中聯重科。中聯重科隨即發表聲明稱,相關描述嚴重違背事實,並保留對惡意中傷者法律追訴的權利。戰爭全面升級。
但即便三一重工出走後,兩者還是不得消停。中聯重科向國家工商總局投訴三一重工」不正當競爭」的話音剛落,外界又曝出在不久前三一重工的新產品推介會上,雙方拳腳相向,上演一方車損人傷的」全武行」。
中聯重科副總裁陳曉非在微博上表示:」25日蘇州事件,禁止我司人員遠處觀看,打人砸車,還要顛倒黑白。」
「在競爭夥伴召開大型活動時有組織的騷擾是不妥當的,至少極易爆發衝突激化矛盾。」昨天,三一重工總裁向文波在微博上發聲明對員工肢體衝突做出回應,」相信事情真相執法部門會有公論。」向文波同時表示,三一重工飽受惡性競爭困擾並損失慘重。
同為重型機械製造巨頭,兩家公司的競爭已近白熱化。今年第一季度,工程機械企業的財報普遍呈現出銷售額和銷量的下滑,其中三一重工和中聯重科淨利潤分別下滑34%、71%。
周鴻禕:互聯網」紅衣教主」
鬥爭文化,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算得上是江湖鬥爭文化的突出代表。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人不犯我、我亦犯人,因而被人戲稱為」紅衣教主」。
某種程度上,周鴻禕的創業史就是一部鬥爭史。楊致遠親自給風投寫信要求不要投資他,CNNIC和他鬥得你死我活,老冤家雷軍和他互稱」岳不群」。而中國互聯網的三駕馬車馬云、馬化騰、李彥宏都是他的仇敵,馬云與他相互」封殺」過、馬化騰為他做過」一個艱難的決定」,而李彥宏和他的爭鬥則從1999年延續至今,從百度VS3721直到如今的3B大戰,中間雙方甚至打過官司。
但在用戶關注決定一切的互聯網領域,每一次戰鬥不僅沒有讓周鴻禕失血過多,反而在萬眾矚目中一次次地擴大自己的地盤。
2005年重出江湖之時,周鴻禕曾經身無長物,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下定決心要做一個行業」攪局者」,他以360安全衛士東山再起的幾大戰役都是挑破行業潛規則,佔領道德制高點來贏得民心,從而實現對行業一哥的」華麗逆襲」。
潘石屹與郭廣昌:外灘地王爭奪戰
2013年4月24日上午,外灘地王案在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宣判。原告復星集團勝訴。自此,從2011年12月底就拉開序幕的外灘地王爭奪案總算有了初步的判決。然而這還並非完結,被告SOHO中國、綠城和上海證大表示將繼續上訴,並且發表聯合聲明。圍繞外灘地王的這場沒有硝煙的商戰還未結束。
潘石屹的父親曾告誡他」出門在外別惹事,出了事情別怕事」。在」外灘帝王爭奪戰」中,潘石屹把這句話演繹得淋漓盡致。
在正常的司法程序之外,一向善於利用網絡製造輿論的潘石屹頻頻利用微博造勢、主動出擊。在2012年11月20日發佈的一則長微博裡,潘石屹」交代」外灘8-1地塊爭端的真相。在長微博中,潘石屹自揭SOHO中國和復星集團上海外灘地王爭奪戰的內幕–因SOHO中國拒絕補償5億元給復星國際而鬧僵。潘石屹還表示為了和平解決紛爭,他曾經委託任志強、馮侖、鄭永剛等人居中調停,也給郭廣昌發了幾十條求和短信,可是對方總是不接招。」這個事情就做得有點過了,我真是領教了,我們一而再、再而三地退讓,已經退讓不了了。」
隨著訴訟的開庭,復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首度對外發聲,針鋒相對地對潘石屹的說辭逐條駁斥,委婉地評價對手潘石屹」他的做事方法只能讓我說他很厲害,很生猛,有技巧。但他的有些做法,我是不會採取的」。與此同時,復星集團向媒體發放了長達近萬字的《外灘風雲始末》,把與SOHO中國的交涉過程娓娓道來,並披露了」母協議」的誕生過程。潘石屹再度以長微博隔空交鋒,否認了」母協議」的存在。
有業內人士指出,如果上述一審結果最終順利執行,這將意味著潘石屹前前後後耗時兩年多,耗資40億元以股權收購形式」買地」的運作」白折騰」了。僅從拿地成本和時間上來算,其資金成本損失就可能達到6億元,甚至更多;而從項目投資收益來看,損失額度更大。鑑於此,潘石屹勢必會全力反擊。
加多寶與王老吉:爭完商標爭紅罐
加多寶與王老吉的」涼茶大戰」曠日持久,從去年的商標戰到今年的紅罐戰。這場戰爭穿插著N個廣告戰、媒體戰、微博戰、輿論戰、渠道戰、法律戰等等,可謂激烈無比。
5月15日,被稱為」中國包裝裝潢第一案」的王老吉與加多寶涼茶紅罐裝潢權之爭在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正式公開審理,歷經長達9個小時的庭審,當場並未判決,歷時近10個月的紅罐之爭陷入拉鋸戰。
「紅罐」包裝到底應該歸誰所有?加多寶認為,其他企業多用綠色作為涼茶產品的包裝,鴻道集團首創將紅色作為涼茶包裝裝潢主色,並獲得了紅罐涼茶的外觀設計專利。廣藥則表示,紅罐裝潢是與王老吉涼茶不可分離的,知名商品擁有特有裝潢權,該裝潢屬於知名商品的合法經營者,並可隨商品在不同的合法經營者之間轉移。
雖然庭審並未作出任何判決,但在隨後的5月16日,廣藥集團通過多家媒體發文,聲稱最高人民法院原知識產權庭庭長蔣志培支持」紅罐」包裝裝潢權屬於廣藥。
文中稱」相關媒體調查顯示,66%網友認為王老吉將獲勝」。然而,」相關媒體調查」卻被新浪表明無效。5月17日,新浪發表鄭重聲明,指出」紅罐包裝、裝潢糾紛開庭,你支持誰?」的網絡投票自15日19點開始數據發生異常,短短2個小時內參加投票的人數超過三天來總數的三倍並全部投給廣藥,為軟件惡意刷票造成。
5月17日,加多寶連發四條微博發出吶喊:」有些涼茶就是比其他涼茶更正宗」,雖然沒有明確提出」其他涼茶」就是王老吉,但言下之意已經再清楚不過。
5月21日,加多寶又推出一條短片:涼茶創始人王澤邦第五代玄孫王健儀女士表示」我在90年代已經將祖傳涼茶秘方獨家授予加多寶,從未授予其他企業與個人,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最後打出鮮紅字幕」喝正宗涼茶,請認準正宗配方」。
針對王氏家族的說法,廣藥集團曾作出回應,稱發表聯合聲明的只是王澤邦家族的一個支脈,且沒有繼承王老吉祖業。廣藥集團是內地唯一合法傳承實體,擁有獨家秘方。
兩者你來我往,似乎沒有任何休止的跡象。加多寶和王老吉因此獲得了持久的關注,卻也都引來了批評之聲,從不同角度來看,既是」雙贏」也是一種」兩敗俱傷」。不知這場品牌之爭何時才是盡頭。
蒙牛和伊利:天然的仇恨
蒙牛從誕生之日開始,就與伊利有著「天然仇恨」。
曾幾何時,鄭俊懷和牛根生這一對一起打拚的親密戰友,卻因個性不合而反目,鄭俊懷「杯酒釋兵權」將牛根生掃地出門。牛根生之後卻另立門戶,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硬是打造了一個敢和「老東家」叫板的蒙牛,上演了一出漂亮的「絕地反擊」。
在之後談至辭職的原因,牛根生2001年接受一家媒體採訪時說,主要是緣於高層的權力鬥爭。」當國企老總感覺到你威脅到他的地位,或者被人挑唆到覺得你威脅到他的地位時,他會請你走人的。「當時,伊利不少元老級管理人員均跟隨牛根生而去。
蒙牛和伊利的恩怨並沒有因為鄭俊懷的鋃鐺入獄而畫上句號。之後的幾年,伊利和蒙牛在奶源地、渠道、奧運會贊助等多個局部戰場短兵相接,牛根生也正是憑藉著兇狠凌厲的攻勢成就了蒙牛「火箭式」增長奇蹟。
但即使在蒙牛問鼎行業霸主之後,「農民暴動起義」階段惡性競爭的遺風依然流傳了下來,終於導致了2010年令行業蒙羞的「誹謗門」事件的爆發,其中有極端惡性的行業混戰,有行政力量的保駕護航,更有賊喊捉賊的滑稽之戲,亂象醜聞讓人唏噓不已。
2010年10月19日晚,網絡若干論壇突然傳出消息,稱曾引起軒然大波的「聖元奶粉致兒童性早熟事件」,是奶業巨頭蒙牛及其公關公司策劃出來,以打擊競爭對手。同時另一奶業巨頭伊利公司也指控蒙牛對伊利旗下產品QQ星兒童奶、嬰兒奶粉,進行有計劃的輿論攻擊。截至10月24日,蒙牛誹謗門案件偵破後,涉及蒙牛誹謗門的蒙牛未來星品牌經理安勇、北京博思智奇公關顧問公司郝歷平、趙寧和馬野4人被批捕。蒙牛誹謗門案的批捕機關是呼和浩特市檢察院,4嫌疑人所涉均為「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
農夫山泉與華潤怡寶:相互指責」抹黑」
農夫山泉深陷標準門,在與北京某媒體口誅筆伐的背後,農夫山泉一直指背後操控者為華潤怡寶。
4月11日,農夫山泉面對危機,直接聲明是競爭對手怡寶所為。農夫山泉的一份聲明中稱,」我們有理由相信隱藏在幕後的策劃者就是華潤怡寶」。為了自證清白,農夫山泉在對外辯解過程中說:」公佈農夫山泉和以自來水為水源的華潤怡寶的工廠地址,並將邀請大眾對農夫山泉和以自來水為水源的怡寶的所有水源、工廠和產品品質進行參照比對。請媒體和消費者自己做出評判。」
面對有媒體質疑,北京某報在報導中曾經引用的」北京桶裝水銷售協會某聯繫人疑為同時是華潤怡寶放心水站員工」的說法,5月4日,華潤怡寶稱,經調查核實後,該人士艾某2007年6月18日入職華潤怡寶北京分公司,並於當年10月18日離職。也就是說是華潤怡寶前員工。
5月6日,農夫山泉召開媒體發佈會宣佈退出北京市場;5月8日,農夫山泉公司更是邀請媒體和消費者5000人至農夫山泉水廠,對水源、生產過程、產品品質進行全面監督和訪問,並直接與華潤怡寶參照對比。
針對農夫山泉的各種指責,華潤怡寶稱已經在深圳起訴農夫山泉」抹黑」。
據稱,農夫山泉的廣告語是」我們是大自然的搬運工」)。而早在3月22日,華潤怡寶推出中國飲用水之殤的網頁,列舉了中國近十年來的水污染事件,然後話鋒一轉,打出」從大自然搬運過來的水,你還敢喝麼?」這一口號。
根據媒體報導,一場」標準」標示引發的風波讓農夫山泉選擇放棄北京10萬用戶的市場,許多客戶另投他處,這也讓其他品牌水」沾沾自喜」。 華潤怡寶陳越表示,」北京市場一直是我們重點打造的市場,農夫山泉10萬個客戶佔整個市場份額也不大,現在有一些客戶開始喝怡寶了。」
康師傅與統一:互揭內幕
去年康師傅控股和統一企業兩個企業互相指責對方借「釣魚島事件」中的反日情緒,策劃抵制事件,打擊對手,涉嫌不正當競爭。
一方面,康師傅指出,,「9月18日前後網上出現了大量帖子,矛頭直指康師傅的日資背景,在反日運動中,一些人高舉著康師傅的LOGO,這是非常有針對性的。可以說這場攻擊的策劃人巧妙地結合了特定的時勢,使得網絡黑公關的手法變得更加高明。」而康師傅方面則明確表示,抵制風波已經對康師傅的品牌和經營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幕後的主使者已經被鎖定為競爭對手統一集團。
另一方面,在全國抵制日貨遊行中也出現召抵制統一的愛國傳單,傳單內容為:「統一企業是日企,大發國難財,大家要一起抵制。」統一方面公開表示,抵制統一很明顯是競爭對手的動作,以達到其實現商業效益的目的。
統一進入內地以後一直都對康師傅實行跟隨戰略,不管是方便麵品種、包裝盒風格,還是價格甚至廣告及代言人類型,幾乎是緊貼康師傅。
自上世紀90年代進軍大陸市場以來,康師傅和統一這對來自中國台灣的生死冤家已經纏鬥了10多年,如今鬥爭似乎愈演愈烈。
事實上,魏氏四兄弟開始創業時,統一已經是台灣家喻戶曉的食品老大,而如今統一在大陸市場卻一直充當著康師傅的「小弟」,這不能不說是統一的一大憾事。據2011年最新財務數據顯示,統一2011年全年在大陸地區的收入為169.32億元,淨利潤為3.12億元人民幣;而康師傅大陸公司2011年全年實現收入78.67億美元,盈利4.20億美元(以11月1日6.2383的匯率計算,約為人民幣26.2億元)。可見,康師傅大陸公司的淨利潤是統一的八倍多,雙方盈利數據上的差距較2010年進一步拉大。
蘋果三星的超級戰爭
說三星和蘋果是一對冤家真的一點不為過。去年,美國法院裁定,三星侵犯了蘋果公司6項專利,需要為這一「有意的」侵權行為賠償蘋果超過10億美元的損失,而且三星的部分相關產品也可能因此被逐出美國市場。而緊接著,三星也在在韓國起訴蘋果iOS通知中心功能專利侵權,抄襲了Android系統的設計。
而據說,蘋果正試圖通過更 「激烈」的行動,來阻止三星侵蝕自己的大本營美國市場。5月23日有外媒報導稱,為了達到禁售的目的,蘋果對運營商AT&T、T-Mobile以及Sprint在售的三星GalaxyS4(以下簡稱GS4)都進行了測試,測試結果認定,GS4侵犯了蘋果專利。此前,蘋果已向美國法院提出了禁售GS4的申請。
三星完全與蘋果針鋒相對。去年9月,當庫克發佈iPhone 5演說時,三星營銷部門的高管們正坐在數百英里之外的洛杉磯沃爾夫岡-帕克餐廳,關注著這場發佈會。而在發佈會舉行兩個小時後,三星的營銷團隊已經對此草擬了多份涉及印刷、數字和電視等媒體的廣告文案。在接下來的一週時間裡,三星通過電視廣告對蘋果粉絲排隊購買iPhone 5大加嘲諷,而這段視頻的在線觀看人數一度突破7000萬。
而在這些年裡,三星一直推出「洗腦廣告」,告訴大家蘋果過時了。很難說這沒有用。據瞭解,三星去年砸下創紀錄的110億美元,相當12.9兆韓元大肆營銷。
三星和蘋果的鬥爭看來是很難停止了。
商界動員反工時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701/18317722 早前左丁山講過香港總商會、中華廠商會、工業總會等主要商會有意聯合行動,反對泛工黨主張嘅最高工時、標準工時(以下簡稱工時)立法,想唔到啲大型有牙力商會未有真正行動之前,五十四個商會已經組織咗一個「香港各界商會聯席會議」,成立宗旨在反對工時立法,批評「政客騎劫民粹,圖將企業公營化」,一開波已向泛工黨議員挑戰,火藥味十足,兼且推算出有工時立法之後,一個飯盒會漲價到80元,幾嚇人。
其中一位商會代表、聯席會議成員C博士以前與左丁山見過幾次面,叫做大家識得,呢日在中環見到佢,佢成個戰鬥格咁款,似乎比林鄭月娥更加打得。問C博士:「商界素來縮頭縮頸,面對爭議性議題通常唔敢講得好大聲,逢係出席城市論壇、電台節目、電視對談,都係你推我讓嘅,俾工聯會、工黨、民建聯搶曬風頭,兼且輸曬輿論嘅,呢次點解咁好火?」
C博士話:「我地54個商會以中小企為主,總商會等多數代表大企業,易俾政府河蟹,但最低工資立法後,我地中小企受影響最大,而總商會啲大企業就唔多覺,故此我地認為必須為自己利益著想,自己去爭取,唔靠得大商會咁多。最低工資一役,我地中曬計啦,講好兩年檢討一次,依家一年就話加薪,兼且最初大家冇講飯鐘錢,實施後就夾硬嚟,駡我地係無良僱主,真係諗起都條氣唔順。講到工時立法,張建宗又試叫我地唔掂傾到掂,經最低工資一役,呢次信張建宗都儍啦,一於冇得傾,我地立場清晰到極,堅決反對為工時立法,在勞資顧問委員會無妥協餘地!」
真係好硬噃,但人地陳婉嫻、李卓人牙尖嘴利,聯席會員有冇人膽敢上陣應戰呀?C博士哈哈大笑:「我地以前唔駁嘴,唔好以為我地係啞嘅。呢次我地有幾位委員願意隨時上陣呀,邊個電台電視台城市論壇搵到,一於奉陪到底,怕乜陳婉嫻、李卓人!」好堅定噃,C博士話如果輸埋工時呢場硬仗,下一步工會就要全民退休保障,呢個終極目標,害死香港工商界,將香港變成歐豬國,好唔掂。唔,兩陣對壘,陳婉嫻在佢嘅專欄話明「勞工權益,寸步不讓」,工時立法大戰一觸即發,梁振英政府最好使出拖字訣,拖到2017做埋呢一屆先啦!
把失敗轉化為成功的四位商界大佬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8264.htmlWPS讓雷軍懂得「順勢而為」
上世紀90年代很長一段時間,金山成為中國民資軟件的旗幟性企業,但到了1996年,金山差點關門。當時,微軟進入中國市場,發佈office中文版,金山的核心產品WPS「前有微軟,後有盜版」,遭遇夾擊。
27歲的雷軍做出了多數年輕人都會做的一個決定——堅持WPS。這導致此後金山的詞霸、毒霸、遊戲,所有都是為了賺錢養活WPS團隊。
「98年騰訊創業,99年李彥宏創辦百度,99年末阿里巴巴創業。我們堅持WPS,但卻錯過了整個互聯網。」雷軍說,當年他把所有優秀的人才都派去做WPS,所有以戰養戰賺來的錢全部用來養WPS,這讓當時的金山,「背了一個巨大包袱在長征」。
回顧在金山的經歷時,雷軍說,堅持做WPS讓金山跟互聯網擦肩而過,而金山後來所有的艱難痛苦,跟這個決定密不可分,包括後來金山殺毒軟件面臨360免費挑戰時的困境。
2007年金山上市,雷軍以「身體原因」宣佈退休。
「我很內疚,那個決定是我10多年前做出來的。後來我反覆復盤,假如我們不做(WPS)呢?」雷軍說,他當年的那個決定叫做「不順勢」,順勢就應該做互聯網。可是當時輸了不服氣,要扳回來,所以才會做那個決定。
金山尚在徘徊時,騰訊、百度、阿里巴巴等後來者,卻於2000年前後迅速崛起,「他們的例子讓我悟透了,應當順勢而為。」
成功秘訣:順勢而為
巨人大廈令史玉柱明白不可「好大喜功」
2011年,史玉柱重回珠海,但是,大佬歸來,卻並未選擇重建這一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而是選址6公里以外,重新圈地蓋樓。業界大膽預測,史玉柱此番珠海投資或高達3億美元。
在史玉柱重新圈地的同時,巨人大廈卻仍舊處於「爛尾」狀態。珠海拱北海關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巨人研發基地所在的情侶路是從東到南圍繞珠海的一條公路,是珠海最有名的道路之一。據資料顯示,巨人大廈位於珠海的銀樺路上,距研發基地不到6公里,車程不過十多分鐘。
1994年初,史玉柱開始在珠海建設巨人大廈。原本只計劃建成18層的辦公樓,後來不斷更改設計,樓層不斷被加高,從18層到38層,再到54層、64層,直到最後的78層,成為當時設計中的「中國第一高樓」,共需投入資金12億元。
1997年,巨人集團資金鏈斷裂,巨人大廈停工,只建了3層就成了「爛尾樓」。
史玉柱在4年後復出,並奇蹟般地償還了巨人大廈欠下的巨債。雖然後來曾傳出重建巨人大廈的消息,但一直沒有實際動作。
2007年底,巨人大廈所在的區政府甚至發佈一則消息,稱有200名「三無人員」在巨人大廈內建鐵皮房、磚房和簡易帳篷等違章建築,用於生產、經營和居住。裡面亂拉電線、燈頭和插座,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該消息稱,巨人大廈內的違章情況已被清除。近期又有報導稱,這棟「爛尾樓」已成為一個廢品收購站。
「我再也不想看到這個鬼地方了!這是我一生最大失誤的決策,也是我的傷心地。」史玉柱說:「巨人大廈從38層一直長到78層。好大喜功,我真是昏了頭!」
3721讓周鴻禕明白要首先盯住用戶
業內的人都知道現在360推出的免費軟件就是奇虎周鴻禕在做。不過,想當年做流氓軟件第一人的還是這位大佬。不過周鴻禕真是坦誠,說到這個「流氓軟件」之稱也是有其自身苦衷。當時的3721給予那些到了網上不知道幹什麼的人們很多幫助,它是初學者的好老師,所以發展迅速。但一個快速發展的市場必然會引來眾多競爭對手,所以百度也推出了類似軟件。談到這個當今最紅的搜索公司昔日的老對手,周鴻禕稱當時遠離了用戶的真正需求,只盯住對手不放,讓大家裝上3721就卸載不下來,所以有了「流氓軟件」之稱。
但是,這一錯誤的開始之後緊接著又是一錯誤的決策。周鴻禕稱當時就覺得百度有了搜索所以才比自己做的更好,所以,在2003年底中國互聯網低迷之際,也在此時,雅虎中國向其伸出了橄欖枝,看重了雅虎有搜索,有品牌,所以3721投入雅虎中國懷抱。對於這些往年經歷,周鴻禕稱大家做事情不要只盯對手,一定要盯住用戶需求,而且一定要堅持住自己的事業,不要輕易說放棄。
FM365讓柳傳志明白一把手的精力和資源的有限
2000年對於聯想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那一年9月銷售額200億的聯想集團開始重組。重組後的聯想集團主要分為兩大業務:以楊元慶為首的聯想電腦公司,主營業務是Internet接入端設備和以ICP、ISP為主線的信息服務領域;以郭為為首的聯想神州數碼公司,主營業務是電子商務推動的新型分銷代理業務、以電子商務解決方案為核心的系統集成業務,以及網絡產品業務。
當時的市場統計聯想在國內PC佔有率已經達到28%。據當時擔任聯想董事會主席柳傳志回憶,那時聯想電腦認為公司在PC市場佔有率已經比較高,企業的盈利增長也在放緩,聯想希望可以通過走多元化道路實現公司新的成長。
在這個判斷下,聯想決定在系統集成軟件和互聯網兩個領域進行發展。在2000年後,聯想PC先後推出了FM365網站和大量數碼產品,聯想欲通過多元化的構成,實現企業成長轉型。
當時聯想內部有一種說法,互聯網時代的信息產業可以打成5個業務包,一是網絡接入設備,比如PC、掌上電腦、服務器等等;二是數字化辦公產品,比如激光打印機、傳真機等等;三是信息服務;四是網絡產品;五是電子商務。
柳傳志在香港對股東們談起新業務時,給出一個模糊的預期:到2005年,網絡業務和軟件開發的利潤佔到利潤總額的30%。他說:「我只能講大致的。」
但聯想的多元化擴展並沒有取得以往PC和分銷領域的成功,同時聯想在PC業務上也受到了一個後進入中國市場的美國品牌強有力挑戰,市場佔有率首次出現降低。在此後的3年中聯想也一直未能扭轉這一情況,在2004年後聯想陸續退出互聯網和數碼終端領域。
柳傳志在2007年企業經營與管理創新年度峰會上,總結2000年-2003年的經歷時說,雖然聯想當時資金很充分,業務骨幹也足夠支撐新業務,但在企業一把手精力與資源上,聯想卻出現了缺失。這是聯想在決定走多元化時沒有考慮透徹的,聯想沒有想好要有什麼資源才能真正做多元化,也沒有考慮聯想PC操盤手在互聯網領域經驗的不足。
2013年商界圈里的“跨界”:宗慶後賣白酒 恒大賣水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105/57652.html
2013年是一個跨界年。電商就像一座圍城,2013年,有的人毅然決然地走了出去,有的人卻一個猛子紮了進來,還有的人就在城墻邊上跳來跳去,其中功成名就者不在少數。i黑馬分享一篇2013年電子商務行業的十大跨界人物,管窺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繼褚時健的“褚橙”大火之後,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誌也推出了獼猴桃品牌“柳桃”,柳傳誌認為,未來賣農產品應該像雷軍賣小米手機一樣。還有潘石屹為家鄉代言的“潘蘋果”,眾多大佬開始玩不一樣的生意和刺激了。宗慶後“食言”娃哈哈跨界賣白酒就在今年3月份,宗慶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因為其不喝酒,酒喝多了傷害身體,因此白酒行業哪怕有機會也不會進入。然而幾個月後,宗慶後的態度卻發生了
大逆轉。娃哈哈集團11月在北京宣布進軍白酒業,斥資150億元投資茅臺鎮金醬酒業有限公司。受遏制“三公消費”的影響,高端白酒從2013年以來一直處
於下滑態勢,上市酒企三季報顯示,包括五糧液、洋河、水井坊在內的多家酒企紛紛出現利潤下滑。由此看來,娃哈哈目前進軍白酒業,頗有點“逆勢而上”的意
味。從白酒的產業周期上來看,現在確實是較低迷時期,在行業危機的情況下,外來企業進入這個行業才有更高的可能性成功。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往往會在行業周期
弱的情況下進行抄底,這樣更具有競爭優勢。對娃哈哈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會選擇逢低進入,逢高退出。IT教父柳傳誌賣水果聯想涉足農業並非心血來潮之舉。據了解,也是在2009年,聯想確定將農業作為今後發展的核心業務之一,2010年成立了農業投資事業部。柳傳誌曾披露
了聯想的農業投資路線圖:“先從水果起步,逐步進入肉類、雜糧等項目,最後是糧食,最終打造一個統一的食品品牌。”聯想控股高級副總裁、佳沃集團總裁陳紹
鵬表示,從聯想涉足農業開始,柳傳誌就表示“不急著掙錢,前3-5年是投入期,以後才慢慢有回報。因此,我們做農業的原則是不追求量和市場份額,而是從源
頭起做好產品,如果純粹做果販子的話,我們現在就可以賣上百種水果。“未來如果有好的水果項目,我們還會跟進。農業是聯想控股長期投資的項目,未來5年還將投資20億-30億元。”潘蘋果:潘石屹“賣房子式“賣蘋果臨近年底,在各種節日接踵而至之際,潘石屹不再嘮叨他的銀河SOHO,反而在銀河SOHO支起了長桌案,擺上各種顏色的“潘蘋果”。此“蘋果“非喬布斯的彼“蘋果”,而是吃的蘋果。正如潘石屹調侃道:“聽說我代言蘋果,他(任誌強)很嫉妒。他要代言小米,吃的那種小米。”“潘蘋
果”一斤售價約15元,以盒裝12粒“潘蘋果”大小衡量,一個大概賣到7元錢。顯然這些水果的售價是普通同類產品價格的數倍以上,這被業內解讀為潘石屹在用賣房子的方式賣蘋果。原因很簡單,眾多周知,潘石屹最擅長的就是提升利潤空
間,其如此幫家鄉人賣蘋果,可謂營銷大師的本色代言。然而能否被市場真正認可,是否能夠猶如“褚橙”一樣脫銷,能否走得更遠,這些尚有待觀察。陳光標:賣涼茶加入涼茶市場混戰繼開賣“好人”牌新鮮空氣之後,陳光標又賣起了“好人”牌涼茶。陳光標一再聲稱,自己的涼茶不做廣告,每賣出一罐涼茶將捐兩毛錢給慈善事業。應該說,賣涼茶
打“慈善”牌,也不是不可以。但對於消費者來說,購買涼茶,一看質量,二看價格。市場是無情的,如果不在產品質量和價格上下工夫,僅靠“慈善”恐怕難以俘
獲消費者的心。面對質疑,陳光標回應稱“虧本的話,能虧得起就虧,虧不起就關掉從頭再來”。而在整個2013年,陳光標不斷出招。先是印著“平頭胖男
人”商標的綠罐陳光標好人涼茶,擠進了紅罐涼茶的銷售大戰之列。下半年,又強勢參戰紅罐涼茶最大線上戰場――中糧我買網。然而未來能否得到市場認可,還有待觀望。銀行大佬董文標掘進金槍魚原本坐在窗明幾凈的高樓大廈中等著客戶貸款的民生銀行董文標,2013年開始發力發展金槍魚產業。用3年時間投入大約1000億元。民生銀行為什麽要進入這個領域?董文標給出的答案是:第一,它對經濟周期不太敏感,有市場,中國的海產品捕撈在全球占的比重是比較低的,原因是我們沒有好的船,只能在近海打
撈;第二,就是沒有競爭,我們做了調查以後發現,沒有幾家銀行去提供產業鏈的服務,沒有競爭我就能賺大錢;第三有前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的提高,當然要分開檔次,該吃豬肉的吃豬肉,該吃海產品的吃海產品,金槍魚最大能到800斤,一條金槍魚的最高賣價可以到1000萬元,所以叫高附加值產品。煙草大王褚時健賣橙子褚橙,原名雲冠橙,由於它由昔日“煙草大王”――紅塔集團原董事長褚時健種植而得名,被稱為“褚橙”,又叫“勵誌橙”。2013年銷售覆蓋長三角、珠三角,百度搜索褚橙,顯示650多萬條信息,被稱為褚橙效應。地產大佬許家印賣水2013年11月9日,中國男足在23年以來奪得收個亞洲冠軍。11月10日,趁著恒大足球奪亞冠之際,恒大集團順勢召開發布會正式推出自營品牌“恒大冰泉”,高調宣告將進軍高端礦泉水行業。恒大礦泉水集團董事長潘永卓透露,恒大的目標是打造千億礦泉水帝國。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淩誌敏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韋
唯品會,電商界的「華爾街之狼」
http://www.infzm.com/content/99335唯品會在短短兩年時間就突破了百億美元市值,成為中國第四大市值的互聯網公司,其所依託的是一個將國際品牌與國內品牌混搭的銷售策略,以及三四線城市的廣闊市場。但這樁尾貨生意,也面臨著天花板。
兩年前的一天下午,四個中國人在美國紐約的四季酒店大堂裡,討論著一件關於唯品會命運的大事。他們分別是廣州唯品會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唯品會」)的首席執行官(CEO)沈亞、首席財務官(CFO)楊東皓和投資唯品會的兩個風險投資機構代表。
他們當時要作一個決定,讓不讓唯品會在美國上市。此前幫助他們在美國上市的投行高盛公司的代表告訴他們,可以以6.5美元每股的價格在美國上市,成功率大概在70%。當時中概股在美國正因為財務造假風波陷入信任危機,美國資本市場覺得唯品會只值這個價。高盛還是建議唯品會「沖吧」。
上的話,6.5美元的價格實在是低,算下來公司估值才3億美元左右。高管們自己很清楚,公司很快就會盈利。他們此前希望至少賣出每股8-10美元。不上的話,下次什麼時候有機會再上市很難說。
「最後還是決定上市。因為我們高管和高管的親戚、親戚的朋友當時都在紐約,都等著慶功了,要是不上市就得跟人家說咱回國吧,說不出口啊。反正他們也搞不清楚6塊5和8塊5有什麼區別,所以這個決策很快在5分鐘之內達成一致意見。」楊東皓回憶說。
這個五分鐘內作出的決定,成就了唯品會。兩年後的3月6日,唯品會公司的市值一度衝破100億美元。而中國互聯網行業在美和在港的上市公司中,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公司,只有百度、騰訊和奇虎360。
網易2013年的市值也到過100億美元,後來跌回去了,唯品會由此成為中國第5家市值衝到過100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只不過跟網易一樣,唯品會目前的市值已經回跌到78億美元左右(2014年3月25日)。
兩年時間,這家公司市值從3億美元衝到100億美元,股價從6美元一度漲到180美元。唯品會已經連續五個季度實現盈利,成為中國目前自營B2C電商裡唯一盈利的公司。這是奇蹟還是泡沫?
兩個溫州人結盟
唯品會主要是兩個溫州人創辦的——沈亞和洪曉波。沈亞做電池代理起家,一度拿到所有一線電池品牌的浙南地區代理權。後來又開了一家電池廠,做電池出口生意。
洪曉波8歲移民法國。父母在法國做餐飲和房地產生意,希望他能接班。洪曉波卻從父親那借錢創業,經營手機藍牙設備等無線產品,但生意不好。
1998年,兩人相識,開始合夥做手機配件生意。沈亞負責在國內進貨,洪曉波負責在歐洲賣貨。當時國內一個5元的手機配件,在歐洲可以賣到5美元。這是他倆賺到的第一桶金。
2007年的一天,洪曉波發現自己的妻子經常大清早起來,登錄法國名品折扣網站VP(Vente-privee.com,以下簡稱「法國VP」),去搶購名牌折扣包。這一年,美國網站Gilt對法國VP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改造,專門做奢侈品打折銷售。
洪曉波找到沈亞,提出可以在中國複製一個。當時兩人都在長江商學院讀書,於是從同學中找到另外兩個做服裝生意的溫州老鄉——法派集團老闆彭星和國內女裝品牌歐時力老闆徐宇,還有一個來自杭州的同學。五人湊了3000萬元,共同發起成立了唯品會。
當時國內已經出現了好幾家名牌折扣模式的電商網站。比如88brands和VIP特賣等。還有一些是在中國的法國人直接創辦的,模式完全照搬法國「VP」。
唯品會在2008年12月上線時,選擇的是全面模仿Gilt的奢侈品閃購模式,定時定量推出打折奢侈品,搶購完後不再供貨。同時唯品會加入了中國特色——提供正品保險,如果消費者買到的是假名牌,能獲得全額退款,希望以此打消消費者的顧慮。
唯品會上線當月只賣出18單,而且大部分還是洪曉波和沈亞自己以及朋友照顧生意。這種狀態一直持續至2009年3月。
投資了寺庫等奢侈品公司的起源資本合夥人雷中輝對南方週末記者說,2009年的時候,頂級奢侈品品牌商對網絡渠道的授權很謹慎,奢侈品電商拿不到太多貨源,假冒奢侈品在網購市場橫行,消費者不相信網上能買到真的奢侈品。
唯品會很快對產品定位進行了調整,捨棄一線頂級品牌,瞄準阿迪達斯、耐克、卡西歐等中國消費者更熟悉的二、三線名牌,開始了唯品會的重大轉型。

唯品會市值近百億美元。 (東方IC/圖)
從賣奢侈品到「下水道」
2009年4月,女裝品牌歐時力(Ochirly)宣佈在唯品會上開設獨家網絡限時特賣會。歐時力是唯品會的發起股東之一徐宇打造的一個國內女裝品牌。
唯品會的轉型很順利,當時服裝業每年都有大量的過季產品和尾貨庫存都通過這個「下水道」進行清理。
根據當時艾瑞的數據,2008年時尚類商品(包括服裝、鞋帽、化妝品等)成為網民網購的最大商品品類,特別是服裝,交易量自2007年開始超過手機數碼等商品位居第一。
和供貨商具體的合作模式,有的是唯品會買斷,主要是對耐克和阿迪達斯這樣的一類品牌商。唯品會需要預付款買斷,賣不完不能退貨。大部分商品是代銷模式,賣不完再退回去。對二三線品牌,唯品會開始也被要求預付款,一般是貨品價格的15%左右。規模做大之後,除了耐克等供貨商外,大部分都已實現後付費。
一位要求匿名的某服裝品牌負責人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當時唯品會的人找到他,說了四個理由,一是能幫著處理尾貨和過季產品。二是能幫做一些免費的品牌廣告。比如,唯品會會在網站上做一些SNS之類的社會化營銷。三是唯品會是限時限量的特賣模式,不會影響供貨商的線下價格體系。而且品牌商還可以拿一些新品到唯品會做一些銷售測試。四是賬期很短,不壓供貨商的貨款。至今唯品會仍保持著1個月左右的賬期。其他電商大部分都是至少三個月賬期。
「第一個理由其他電商也能滿足我,但後面三個理由讓我無法拒絕。特別是賬期。能做到一個月回款的當時只有唯品會。」上述負責人對南方週末記者回憶說,後來發現,往往沒有退貨,因為賣得太快。所以最終和唯品會簽訂了獨家特賣平台的合作。
與絕大多數電商不同,唯品會在最早的兩年裡,沒有天使投資也沒有引入風險投資。這跟創始人有關。沈亞和洪曉波兩人是做貿易出身,五個發起股東都跟互聯網無關。
三四線城市的生意
唯品會日後的成功,不僅僅在於它最初找到了一個飢餓營銷的特賣模式,進入了以女性消費者為主的服裝領域,更重要的是,它在揣摩消費者心理之後創造了一個類乎「華爾街之狼」的銷售模式。
被稱為「華爾街之狼」的喬丹·貝爾福特,在1990年代起家時以推銷垃圾股起家,他的方式是,先讓電話銷售員向客戶推銷柯達等藍籌股博取信任,再推銷那些垃圾股,從而獲利豐厚。
在2009年轉型時尚品之後,唯品會一方面引入二三線國際品牌,以極低的折扣吸引消費者,另一方面,與這些國際品牌並列在貨架上的則是起著各種洋名的國內品牌。唯品會的強大包裝能力讓這些國內品牌顯得歷史悠久、聲譽卓著。
比如CEEN策恩這個廣州皮鞋品牌,唯品會的介紹是:始於19世紀80年代的舊上海,發展於20世紀40年代的倫敦,回歸於21世紀初的世界皮具之都——廣州。
對於一線城市的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組合似乎顯得很不搭調。北京一位IT公關公司的80後女生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她是從老家的一個朋友處第一次聽說唯品會的,以為賣的是奢侈品或者一二線大品牌。後來才發現,不僅有國際大牌,更多的是在老家這種小縣城熱賣的品牌。「品牌跨度真的很大,老家的朋友說,在小縣城,消費心理還是追求名牌,只要是開了專賣店就覺得是個大牌子。」
「最讓我鬱悶的,往往是被品牌展示的服裝吸引進去,卻發現裡面根本沒有能看得上的衣服,就像是被海報欺騙了的感覺。這就像把打折特賣的賣場搬到了互聯網上,能留到最後打折的衣服,肯定不是熱銷款啦。」她說。
唯品會真正的市場確實不在一線城市。據其CFO楊東皓透露,唯品會在一線城市的訂單僅僅佔到13%左右,而二線省會城市佔據了30%,甚至四線城市和縣鄉都佔比超過了20%。
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其實並不太在意買到的是不是國際品牌,安徽一個地級市的公務員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經常在唯品會上買衣服,曾經買過一個德國品牌的褲子,但從沒有去百度一下它是不是真的德國品牌。「打完折也就兩三百元,質量也很好,是不是國際品牌不重要」。
事實上,唯品會並不像「華爾街之狼」兜售的是垃圾產品,而是建立了一支六百多人的買手隊伍(其中很多是《瑞麗》《昕薇》等時尚雜誌的編輯以及百貨行業的女裝買手),對國內品牌也精挑細選。為了給消費者提供良好的消費體驗,還建立了一個800人的呼叫中心。
物流的秘密
在打造了這樣一個模式之後,唯品會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地壓縮成本。
電商最主要的兩項成本就是廣告和物流。
唯品會切入鞋服類電商之後,放棄了其他電商慣用的燒錢砸廣告買流量的模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對法國「VP」和美國Gilt的模仿:專注限時限量的特賣模式,只賣名牌折扣,並且採取嚴格的會員制,靠口碑營銷不靠廣告來做推廣。
財報數據顯示,目前唯品會擁有近5000萬會員,重複購買率達到70%以上,訂單裡有90%以上是老客戶提供的。換言之,唯品會不需要花很多的廣告成本去獲取流量和新客。而靠廣告獲取新客恰恰是互聯網電商最燒錢的地方。
財報還顯示,公司從2009以後,市場營銷費用逐漸減低,到目前對營收的佔比已經在5%以下。很多同行都在10%-20%左右。
在省掉廣告開支之後,唯品會甚至想連物流的成本也壓到最低,後來一些定位類似的名牌折扣電商倒閉讓公司意識到物流的錢沒法省。
當時上海有一家名為芭芭BRAIN的品牌折扣網站,創始人是法國人,商業模式完全照搬法國VP公司。結果倒在了2010年夏天。主要是因為沒有自己的倉庫,讓品牌商直接做配送。而品牌商嫌網站量太小,配送不積極,配送時間長,造成消費者退貨退款暴增,最終宣佈關閉。
特賣的物流體系跟其他電商不同。特賣週期短,庫存周轉率不到一個禮拜。如果配送時間超過十天,意味著消費者下一次搶購的時候,還沒有收到上一次搶到的商品。這時候誰還願意下單?
「在國外,名牌折扣的配送都是七天半個月,但對中國消費者來說,三天之內不把貨送過去,他很可能就要求退貨退款了。」唯品會負責物流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唐倚智對南方週末記者說。
成立兩年後,唯品會一直沒有融資。2010年10月,意識到物流的重要性之後,公司完成了第一輪7000萬美元的融資,用來提升配送速度。同時,沈亞招來唐倚智。這位供應鏈達人曾在華潤、噹噹網等公司任職,為噹噹網設計了整套的倉儲物流體系。
唯品會過去跟很多電商公司一樣,使用的是快遞公司一條龍服務。即委託多個快遞公司,從倉庫到消費者家門口一站式全部解決。
這樣的模式對其他電商來說比較合適。但唯品會配送的大都是時尚女裝等用戶需要試穿的商品,有的顧客試穿二三十分鐘,快遞員等不了。消費者要退貨換貨,快遞員也懶得多費口舌。
物流體系改造後,變成了幹線運輸加落地配的模式。從倉庫到各城市的幹線運輸,唯品會自己做一半,外包一半。從城市到家門口的落地配,找當地最好的配送公司。為了鼓勵快遞公司的積極性,公司給他們提價到6.5元一單的利潤,其他電商給的大都是三四元每單的利潤。
此外,唯品會對這些落地配公司的快遞員進行培訓。比如當顧客試穿衣服後覺得比較小。他們教快遞員這麼回答:「這個衣服本來就是修身款式的,現在流行這個款式,這個商品本來就是限時限量搶購的,能搶到已經不錯了。您要不再考慮下。」這樣大大減少了退貨換貨率。
同時,唯品會放棄了一些訂單。比如大興安嶺地區訂購一個商品,可能商品在廣州。這樣的訂單唯品會主動放棄。品牌商的產品入到哪個倉庫,就在哪個地區和城市上線這個產品,別的城市的消費者看不到。避免消費者搶到後唯品會不願意發貨的現象發生。
2011年5月,唯品會進行了第二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用於建設幹線運輸網絡。唐倚智舉例說,廣州到崑山的班車,一般的社會物流走一趟,需要42小時,價格1.5萬元,而唯品會走一趟,只需28小時,價格1.2萬元。
倉庫從租變成了買地建倉。唐倚智算了一筆賬,建倉前期雖然投入大,但長期來看是划算的。2012年3月上市後,公司融資七千多萬美元,這些錢被用來投資倉儲。
唯品會的天花板
美國投行派傑在一份研報中稱,中國的服裝尾貨市場約4000億人民幣,唯品會目前的所佔份額不到5%。短期內似乎很難看到天花板。
另外一位外國投行的匿名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該投行維持對唯品會的買入評級。但他認為,該公司面臨著多種風險,包括競爭者越來越多,服裝行業的庫存正在減少,在移動上的佈局緩慢等因素。
的確,唯品會在2013年增加了很多競爭對手,京東、噹噹網、天貓、凡客等電商紛紛推出特賣模式。
一些電商圈內部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凡客在做特賣的時候,如果是代銷產品,從供貨商要的佣金很低,只有5%左右。而唯品會要的佣金在15%-20%左右。這讓很多供貨商紛紛轉向跟凡客合作。
京東上線的名為「紅」的閃購頻道,定位則乾脆鎖定唯品會。為此,京東推出了不一樣的賬期。即「T+1」新型結算系統,賬期將縮短為「訂單完成時間+1天」,甚至比唯品會還要短。
此前,供貨商擔心跟京東這樣的大平台合作,會擾亂自己在線下的價格體系,同時也擾亂自己在京東上非閃購產品的價格體系。對此,京東的解決辦法是將閃購變成二級域名,與主站區分開來,用戶從首頁閃購入口進入,看到的是一個名品特賣平台。
除了入口和域名的區隔,貨品也做了區隔,品牌商在閃購上的貨品與主站上店舖的貨品是不一樣的,為的就是不影響主站正價貨品的銷售。京東開放平台服裝事業部總經理劉宏對南方週末記者表示,京東閃購平台也提供品牌上新品時的試銷服務。
在最初的高速發展之後,唯品會增速開始放緩。財報顯示,其2012年營收同比增長為204.7%,2013年則降到了145.1%.。
為了應對競爭,2014年2月,唯品會控股了化妝品垂直電商樂蜂網,擴充自己的品類。樂蜂網的主要市場在一線城市,這恰恰是前者不熟悉和缺乏優勢的戰場,雙方可形成優勢互補。而在美妝行業,唯品會同樣可以複製自己在服裝行業的模式。
同時,唯品會還打算在2014年二季度大力發展奢侈品電商業務。但形勢並不樂觀。
實際上,唯品會的模仿對象目前已經開始擺脫對奢侈品和時尚品的依賴。早在2010年初,唯品會的模仿者美國Gilt網站開始拓展產品類別,延伸到紅酒,度假勝地和一些不知名的設計師品牌。法國「VP」除了奢侈品外,也開始賣很多產品,甚至賣花苗。
對唯品會來說,目前面臨兩難:如果跟隨自己的「老師」擴充品類,就意味著跟中國其他自營B2C沒有區別了。如果不跟隨,要繼續深挖奢侈品和時尚品市場,又面臨貨源短缺問題。
Google、高盛領袖 掀商界「落腮鬍運動」
2014-12-22 TCW
|
|
當經濟環境趨向創業家精神、自由冒險作風,留著大把落腮鬍的商界領袖會突然多了起來。不信?問問歷史學家米姆(Stephen Mihm)就知道。 日前,米姆投書《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從歷史觀點解析,近年來,商界菁英正帶頭掀起一場百年來頭一遭的「落腮鬍運動」。為首者包括Google共同創辦人布林(Sergey Brin)、高盛(Goldman Sachs)執行長布蘭費恩(Lloyd Blankfein)等人。 米姆說,資本家害怕落腮鬍,因為這些男人自認不墨守成規,更非企業奴隸,他們是頑強的實業家,憑藉雙手打造帝國。落腮鬍彰顯他們特立獨行的個人品牌,也成為這個「到處是長著女人臉的男人」(指花美男)世界裡,凸顯中產階級男性氣概的象徵。 在米姆筆下,落腮鬍潮流正讓職場變得更隨意,不過《獨立報》(Independent)時尚編輯佛立(Alexander Fury)說,當今追趕流行的二、三十歲年輕人,其實挑戰正統、表現叛逆的意味較輕,「留鬍子更像是回歸浪漫。」 年輕人跟風,刮鬍刀滯銷 他認為,年輕人耍帥、裝酷,蓄鬍依然是重要手段:「他們不一定想反抗社會不公正,但絕對要玩得盡興。最重要的是,還能和其他人分享。」像是攝影師提歐特(Pierce Thiot)上社群網站Tumblr搞笑,在落腮鬍中插著鉛筆、糖果棒、小紙傘等裝飾品,引來各地同好也在濃鬍中栽上鮮花、綠葉,有如時尚競賽。 當蓄鬍成為一種趕時髦的風潮,受惠對象之一就是整形業者。執業醫生艾斯坦(Jeffrey Epstein)表示,過去,他一年平均只做幾場植鬚手術,近兩年卻是每週三回。儘管只是修整或填補缺角,收費從三千美元(約合新台幣九萬元)起跳,求鬚客戶也沒在怕。 反之,受害目標則是刮鬍刀業者。法國《費加洛報》(Figaro)說,當地有一種新興族群「三天鬍」正崛起,指的是那些刻意三天不修臉的男性。結果,越來越多法國人整修門面的頻率降低,影響刮鬍刀業者生意。以寶僑家品(P&G)為例,去年刮鬍刀相關產品銷量跌約一成。 不過,刮鬍刀市場龍頭吉利(Gillette)卻因轉攻「精品」路線,主打最貴產品線,去年銷量反而成長四%。它還專為大鬍子客戶打造一款名為造型師的刮鬍刀,搶下市場頭香。 |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