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受庫存過高影響,內地體育用品品牌紛紛以打折方式清理庫存的時候,耐克耐不住成本增加的壓力,計劃將部分鞋子和衣服的價格上調5%~10%,甚至一款將推出的新款運動鞋預計售價更達約合人民幣2003元,令消費者直呼「太貴」。
運動品牌高庫存,成本壓力增加,終於讓一線品牌也頂不住了。媒體報導,耐克將把其鞋子和衣服的價格上調5%~10%。據悉,今年秋季耐克將推出迄今最昂貴 的運動鞋款第10代LeBron籃球鞋,預計售價315美元(約合人民幣2003元),而其第九代鞋款的零售價為250美元左右(約合人民幣1590 元)。
耐克毛利率連跌6季
不過,敢直接宣稱漲價的或許只有耐克一家。受庫存過高影響,內地體育用品品牌紛紛以打折方式清理庫存。記者在部分商圈走訪時發現,李寧、安踏、特步等體育 用品折扣基本都超過5折,而耐克、阿迪達斯只有部分換季貨品才有8折,或者新品兩件有8折。廣州友誼商店的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目前暫時未收到任何關於 耐克提價的通知。
有行業分析員表示,隨著耐克近兩年原材料和運輸成本不斷上升,為其利潤增長帶來壓力。最新財報顯示,耐克在截至5月31日的毛利潤率從44.3%降至 42.8%,這已經是連續第六個季度呈同比下降。而作為耐克第二大市場的大中國市場,銷售在該財季收入也出現下跌,包括鞋類、衣服、配件在內的產品銷售總 收入為6.67億美元,相比第三財季下降了3.89%。
摩根斯坦利的研究報告顯示,2012年第四財季,耐克的全球未來訂單增長情況從18%減速至12%,尤其在中國的訂單增長從20%大幅減至2%。但是作為 耐克直接對手的阿迪達斯,其2012年第二季度業績則非常喜人。阿迪達斯的公開數據顯示,阿迪達斯在大中華區銷售額為7.32億歐元,同比增長19%。阿 迪達斯預測全年淨利增長由此前的12%~17%調整至15%~17%。
消費者:2000元的球鞋太貴
儘管耐克發言人Mary Remuzzi對媒體強調,耐克不是在盲目地漲價;「我們總是在想方設法地利用新的創新和產品性能實現產品系列的提升。」不過此番價格上漲,消費者最終買 不買賬則值得商榷。三十出頭的程先生是一名專業的體育版編輯,但當他聽到一雙籃球鞋價格為2000元時,還是直呼「太貴」。「一般入門版的籃球鞋價格約為 700~800元左右,我瞭解到的巨星級別版本籃球鞋的發布價格最貴約為1700~1800元。」
行業:
近期市道未見好轉
今年零售市場的增速放緩,影響了體育用品行業清除庫存的速度。匹克、361度、安踏今年上半年淨利潤分別下滑43.3%、23%及17%,只有特步微微上漲0.3%。記者從其半年報中發現,其紛紛預計體育用品行業於本年內可能受挫,最快將於下半年才有轉機。
不僅利潤承壓,企業紛紛向分銷渠道給予更多的優惠。特步近日在港交所發佈公告稱,集團考慮到現時劇烈的競爭環境,須要有更靈活及吸引的定價策略,以將提供 予分銷商的批發折扣,從2012年建議零售價的60%,調整為62%。匹克首席執行官許志華表示,近期市道未見好轉,不過對行業的長遠發展仍抱樂觀態度, 這是由於中國農村地區的城市化、中國人民生活方式改變導致更多群眾參與體育活動等基本因素並無改變。大部分體育用品品牌均積極地清理過多的庫存,預計整個 行業的庫存調整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低價策略,是全球家居巨頭瑞典宜家(IKEA)中國戰略的一大重點。根據計劃,宜家產品的銷售價格平均每年需降低2%~3%,過去8年,宜家曾成功將全部產品的價格降低了超過20%。2011財年,其產品價格降幅亦達到2.6%。
雖然價格一再降低,但並非所有人都為之叫好。黑龍江省綏化市慶安厚成木業有限公司(下稱「厚成木業」)董事長宋士厚對《第一財經日報》稱:「他們終端產品降價,是用不斷壓榨我們來換取的,為宜家代工根本賺不到錢。」
黑龍江耐力木業集團(下稱「耐力木業」)董事局主席曹躍偉舉例稱:「以窗簾為例,我們為宜家代工的產量佔到宜家全球的60%左右,他們的採購價在50多元/平方米,而售價卻在260多元/平方米。」
正因為此,在與宜家斷絕關係後,由十幾家宜家代工廠聯合推出的一個宜家「翻版」品牌——嘉宜美大型家居連鎖商超正在低調佈局。
低價供貨
曹躍偉還是宜家供貨商聯合會前會長,他所在的耐力木業是為宜家代工的第一批中國廠商之一。
2006年,宜家與耐力木業協商,協助耐力木業建一個年產5000萬美元的車間,並稱訂單產品能夠滿足新車間供貨。
一位家具行業的資深人士透露,宜家通常會為合作企業提供低息貸款,幫助其解決現金流問題,但前提是必須保證低價供貨。
2007年,新車間投產,但按照宜家的質量和價格要求,生產成本實在太高。曹躍偉說:「事實上,宜家對國內很多代工廠使用這種做法,吃不消的廠子自然就倒閉了。」
好在耐力木業為宜家代工的產品數量不算太多,佔公司總產量的40%左右,還可以借助轉產來度過危局。
但厚成木業就沒那麼幸運了。厚成木業在此前的13年一直為宜家代工,生產各類家具,宋士厚稱:「去年12月份起,宜家以質量問題為由單方面停止了厚成木業的供貨和貨款。」
宜家曾給厚成木業貸款60萬美元,用於原材料採購及設備更新,規定按訂單出貨,每月20日扣除4萬美元,利息累加。然而,宜家在今年1月5日就把本應1月20日扣除的貸款提前扣除了,剩餘的款項也沒有支付。「這直接影響我們在春節前給100多名工人發工資的問題。」
讓宋士厚不解的是,在停款的基礎上,宜家指厚成木業「有膠縫,有些節子大,質量差,並有可能造成輕微傷害」,並提出索賠,「我們給宜家出階梯凳已經13年了,從來沒有出現過質量問題,而且我們的產品至今還擺在宜家家居的貨架上。」經多次協商,此事雙方至今仍未談攏。
曾在宜家採購部工作過7年的MaxHe對記者稱,宜家進行質量檢測的是一家叫做SGS第三方驗貨機構,驗貨費用由中國供應商承擔,而驗貨標準是由宜家提供的,「很多供貨商不滿意這種霸王條款式的檢測方式。」
「地板」利潤
雖然是奉行低價策略,但宜家中國的代工廠普遍認為,宜家產品依然是暴利。
因此,從2011年年初,為宜家代工16年的耐力木業與宜家解除了供貨合同。不止耐力木業一家,在中國已經有十多家宜家的代工廠終止了與宜家的合作。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廠家負責人對記者稱,前年國家對外貿出口企業實行退稅政策的第二天,宜家採購部門就通知代工企業,因為退稅政策,價格還得下降。
「我們90%以上的產能為宜家服務,但包括退稅在內的利潤還不到5%。」宋士厚對記者說。
剛 剛上市不久的浙江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603008.SH,下稱「喜臨門」)很有代表性。根據招股書,2002年,喜臨門取得了宜家合格供應商的資 格,並成為亞太地區唯一一家主力床墊供應商。報告期內,宜家是公司最大客戶。2009年~2011年公司向宜家銷售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24045.56 萬元、23871.35萬元和28437.97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92%、35.63%、33.93%;同期,公司實現總營業收入依 次為60228.60萬元、67007.09萬元和83824.16萬元,淨利潤分別為7038.83萬元、8056.90萬元和8787.06萬元。可 見,在營業收入大增的情況下,淨利潤增長有限。
一份券商數據顯示,國內為宜家代工的企業平均利潤率在5%左右,而非代工企業利潤率高的在40%以上,低的也差不多在15%左右。
代工商「單飛」
一位家具業人士稱,為宜家代工的企業大多只求名,不求利,「為外資巨頭代工,因為各方面要求高,比如管理體系和質量體系,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加企業的知名度,是一種光環效應。但在生產成本不斷上漲的行情下,沒有利潤讓企業活得相當不易。」
鑑於此,曹躍偉聯手國內十餘家宜家原代工廠創辦了嘉宜美家居,嘉宜美的大部分產品風格都與宜家相似,同樣,宋士厚也表示,厚成木業創辦了寒木春華品牌,也有部分產品風格與宜家相似。
「依賴廉價勞動力和外部代工始終不是長久之計,向自主品牌的轉型是必經之路。」曹躍偉對記者說,為外資企業代工,每當遭遇不公平糾紛時,代工廠們都很難擁有自己的「話語權」。
截 至記者發稿,宜家方面尚未回覆記者的採訪。但在2012/2013新財年發佈會上,宜家集團中國區零售副總裁任偉國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宜家中國約有 25%的產品與本地品牌合作,即與超過350家本地供應商保持關係,因此,每年產品價格即使下降,銷量的增長也會使供應商利潤在價格下降的情況下實現增 長。攝影記者/王曉東
中國消費者「不差錢」催生高定價?
不少知名品牌在中國的價格比國外本土的價格高出許多,但是因為「雙重標準」收到中國工商部門的罰單卻是少數,耐克便是其一。
10月24日,耐克公司在領到了一張高達487萬元的罰單,這也是中國工商部門針對企業「雙重標準」開出的首張罰單。
被罰的是耐克公司在中國銷售的一款型號為N ikezoom hyperdunk2011籃球鞋,這款價格高達1299元的高端籃球鞋,在耐克美國官網的售價為125美元(約800元人民幣),價格提升的同時品質卻在縮水:這款鞋的賣點是足跟和前掌的雙氣墊,可到中國消費者手中卻「縮水」成了單氣墊產品。
在福來品牌營銷顧問機構董事長婁向鵬看來,此事件如同一個風向標, 「中國人的自信心、維權意識、法律執行意識增強,傳播途徑和手段多元化,內外價差和雙重標準問題受到更多關注。」
實際上,已經開始有品牌主動縮小中外價差,這將會是國際品牌價格策略的新趨勢麼?
「不差錢」標籤
內外價差顯著的不只是耐克,還有汽車品牌、化妝品品牌、咖啡連鎖品牌等等。「不差錢」成了外國商家給中國消費者貼上的標籤。
比如,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星巴克,是不少小資鍾情的品牌。不過相比在美國的平民形象,星巴克在中國就顯得「高端」得多。用料並無差別的一杯中杯美式咖啡,在美國僅約合人民幣12元,國內要賣21元,相當於貴了75%。
此外,越野車品牌Jeep大切諾基在中國起價人民幣53.99萬元,但在美國售價還不到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24萬元)。2012年的新款Jeep大切諾基SRT8在中國賣到119.99萬元人民幣,約合19萬美元,但美國本土價格只有5.53萬美元。
財富品質研究院院長周婷告訴《第一財經日報》,稅收是造成價格差異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中國進口汽車需要繳納的稅收主要有關稅、消費稅、增值稅。關稅稅率經過多次下調之後降至25%,消費稅根據排氣量為1%~40%,其中排氣量3.0到4.0之間為25%,排氣量4.0升以上為40%,增值稅稅率為17%。
也就是說,汽車進口到岸綜合稅率為47.7%~143.7%,其中3.0升以上4.0升以下排氣量的綜合稅率為95.4%,排氣量4.0升以上的綜合稅率為143.7%。這意味著3.0升以上進口車進入中國,在經銷商還沒有銷售之前,其成本就已經是到岸價格的兩倍了。
但這還不能完全解釋進口車中國價格為美國價格的3倍左右這個事實,因為還有一倍左右的差價無法解釋。「除了關稅,貿易、運輸等方面的物流成本、增加的渠道成本、營銷成本等都是內外價差的原因。」周婷分析認為。
此外,還有更隱性的因素,比如,這是一種市場策略: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具有較高經濟實力的消費者大有人在,無論耐克還是星巴克等都有品牌心理優勢。而「以汽車為例,儘管中國的汽車市場已經是一個競爭非常激烈的市場,但是如果將市場參與者分為國外品牌和國內品牌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市場並非完全競爭的市場」。
不可持續的價差?
不過受歐洲經濟危機的影響,無論是耐用消費品還是快速消費品,都不能繼續保持高姿態而對市場的聲音置若罔聞。
如果他們想通過中國市場的發展來做一個銷售拉動的話,那麼如何避免高額關稅帶來的過高價位所抑制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是當下一個重要的問題。
蠢蠢欲動的還有高檔化妝品品牌。國際大牌護膚品維護品牌的一貫做法是提高價格,不過一些品牌也開始嘗試「縮小價差」來爭取更大銷量。
今年9月1日起,雅詩蘭黛旗下的倩碧[微博]品牌的部分產品降價,四款明星產品降價力度都不小。如「水嫩保濕精華霜」,將從目前的49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31%;「黃油潤膚乳」將從46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26%;「水磁場面霜」將從46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26%。
周婷認為,倩碧品牌的降價行為可以理解為是一種市場策略,以應對今年以來內地化妝品市場的頹勢。她透露的一份內部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海關進口化妝品總數量、總金額與去年相比均出現負增長,幅度在13%~14%之間。化妝品品類市場前景嚴峻,品牌採取降價策略,可以有效刺激內地消費。
「這種內外價差的縮小調整是應對本土中高端品牌不斷延伸的手段」,凌雁管理諮詢首席諮詢師林岳表示,國際品牌通常有不同級別的完整的產品體系,其中高端的品牌一般會採取不斷上調價格維持其高端形象,其中低端品牌可以通過降價縮小價差的方式,讓人感覺性價比提升,從而搶佔市場份額,打擊競爭對手。
在周婷看來,少數國際品牌的價格調整舉動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可能對同檔位其他國際品牌的市場策略產生影響,特別是那些定位不清晰、個性不突出的品牌。「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等成本在降低,以及中國政府在關稅方面也在不斷調整中,國際品牌縮小內外價差將是一個趨勢。」
更重要是的,更多的國際品牌進入中國,他們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特別是歐洲市場不景氣的狀況下,一些品牌爭取更大的中國市場份額,價格調整也是方式之一。
婁向鵬認為,市場競爭更充分、中外人員交往更頻繁、信息透明度更高的狀況下,國際品牌的價格體系也會隨之調整,一些不客觀的歧視行為會不得不逐漸消弭。「特別是日常消費相關的、價格敏感度高、透明度高的產品,內外價格趨同會更快。」婁向鵬說。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具有技術壟斷性的、稀有血統的品牌繼續保持較高的品牌溢價,比如一些高端國際品牌的名表,在全球範圍內,其競爭對手都是有限的,會有更多定價的話語權。
以下為網易科技編譯的文章節選:
1. 開源數據庫開發商10gen
10gen是開源數據庫MongoDB的開發商,該產品為眾多財富500強企業所使用。該公司還為MongoDB客戶提供支持和培訓服務。
估值:去年的上一輪融資估值為5.5億美元
總融資:7340萬美元
2. 健康解決方案提供商Everyday Health
Everyday Health通過網站和20款移動應用提供健康解決方案。其收入(截至2012年3月為1.6億美元至1.75億美元)主要來自訂閱和廣告業務。去年,該公司的CEO稱,Everyday Health有望即將實現10億美元年營收,過去幾年它一直在尋求IPO(首次公開招股)。
估值:6.5億美元
總融資:1.53億美元
3. 工藝品銷售平台Etsy
Etsy為個人和小商家提供出售自制工藝品的平台。2012年5月,它獲得4000萬美元的融資,估值達7億美元左右,較前一輪融資翻了一番。
估值:6億美元至7億美元(截至2012年的融資)
總融資:9170萬美元
4. 創意閃購網站Fab
Fab吸引了不少的投資者,據傳它正融資2.5億美元至3億美元。Fab知名度頗高,但其支出也呈現高漲。據消息人士稱,其經濟狀況並不好,因此10億美元的估值會有些虛高。
估值:據傳上一輪融資估值達10億美元,較去年的6億美元大幅上升
總融資:1.71億美元(完成當前2.5億美元融資後該數字將漲至4.21億美元)
5. 實時廣告競拍平台AppNexus
去年,AppNexus每天投放超過130億個廣告(Adweek稱相當於廣告主日廣告支出為7億美元),為2011年的五倍多。
估值:約為10億美元
總融資:1.41億美元
6. 就診預約工具ZocDoc
ZocDoc提供網站和移動應用方便人們進行同日就診預約。它覆蓋各類就診預約,從牙醫到皮膚科醫生,每月有250萬以上患者使用。醫療機構要出現在ZocDoc頁面上,需要每月支付300美元。
估值:7.5億美元
總融資:9500萬美元
7. 閃購網站Gilt Groupe
Gilt Groupe是一家面向時尚奢侈品牌、食品和旅遊行業的電商網站。閃購行業正遭受打擊,Gilt Groupe未能在其當初的預期時間內實現收支平衡,不過它將會進行IPO。
估值:7億美元
總融資:2.21億美元
8. 開源3D打印機廠商Makerbot
Makerbot致力於研製價格親民的開源3D打印機。它現在還不是10億美元俱樂部成員,但它已經是最具變革性的初創公司之一,走在3D打印行業的前沿。截至去年年中,該公司共售出了8000部3D打印機(價格在1100美元至2000美元之間)。這意味著它成立後的頭三年共賺得1000萬美元至1500萬美元。
估值:不詳
總融資:1000萬美元
9. 眾籌網站Kickstarter
Kickstarter致力於提供眾籌平台,讓人們在上面發佈項目,從有意者籌得研發資金。目前至少有10萬個項目在Kickstarter上成功籌得資金,項目累計籌資額達5.35億美元。Kickstarter從成功籌資的項目中抽取5%佣金,因此其2009年以來的營收約為2675萬美元。距離成為10億美元公司,Kickstarter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過它是行業中的佼佼者,而且增長非常快速。
估值:約1.5億美元
總融資:1000萬美元
10. 時尚眼鏡公司Warby Parker
Warby Parker致力於生產銷售時尚眼鏡,正開始走入主流市場,也開始在科技圈之外獲得關注。眼鏡行業競爭不大,陸遜梯卡(Luxottica)幾乎佔據了整個市場。Warby Parker也在建立富有價值的合作關係,據傳它正與谷歌展開谷歌眼鏡設計方面的合作。美國服裝零售商J.Crew CEO是Warby Parker的投資者。
估值:超過2億美元。投資者認為它是一家生活時尚公司,而非電商公司,因此給予它更高的估值。
總融資:超過5000萬美元
11. 商家信息管理公司Yext
軟件公司Yext致力於幫助商家實時更新它們在搜索引擎、本地網站和地圖應用中的信息。去年,Yext出售了其盈利業務Felix,借此獲得資金支持CEO霍華德•勒爾曼(Howard Lerman)希望試水的一項新業務。該冒險性舉措最終取得了回報,自那之後Yext增長迅速。該公司目前擁有超過16萬付費站點,其實時更新服務年收費為500美元。不過Yext才剛開始觸及所在市場的冰山一角,單是在美國,本地網站網站就有2000萬個。
估值:2.5億美元(去年融資2700萬美元時)
總融資:2700萬美元
12. 本地網絡營銷公司Yodle
Yodle致力於幫助本地小商家精明地進行網絡營銷,從而獲得更多顧客。該公司成長迅速,有望2014年實現IPO。去年它實現營收1.3億美元,今年該數字預計將達1.6億美元。
估值:約6億美元
總融資:4000萬美元
13. 內容推薦引擎Outbrain
Outbrain是一處於領先的內容推薦平台,覆蓋美國高達80%的網民。它提供技術幫助客戶在網頁上推薦相關文章。網站客戶可免費在自己的頁面上推薦自己的文章,而如果在其它網站上展示自己的文章,它們則需要支付流量費用,Outbrain與內容發佈方分成。
估值:不詳
總融資:6400萬美元
前晚,我在微博中稱紅米為「血米」:「999的紅米,打擊競爭品牌的2000次旗艦機(MTK 4核), 1999的米3打擊他們3000-旗艦機(高通4核)。雷軍這兩招太狠了。紅米應該叫血米。」我在紅米發佈前的一晚微博中寫道。
今天,紅米正式發佈,價格更是令人意外的低到799,於是「血米」更是得到大家認可,他傷到很多人,很多公司,但是也有公司因為這個定價會鬆一口氣而偷著樂。事實上,「紅米799,最受傷的群體是山寨,最受傷的公司是MTK,最受傷的產品是小米2A,背後偷著樂的是高通,OPPO,BBK,金立。。。當然,中華酷聯也傷得狠深。」 我在微博中寫道。
本來我認為999元的定價將直接傷到OPPO,BBK,金立等品牌公司的基於MT6589(T)2000元次旗艦機,但是現在799的定價反而不太能傷到他們了,因為價格差得太遠了,反而打不著了。更直接受傷的是山寨同胞們。很多人不解為什麼MTK會受傷很深?不是用的MTK的芯片嗎?這裡,有個網友的評論直接描述了MTK為什麼受傷:「MTK流著淚數著錢啊!」
為什麼說MTK流著淚數錢?
1:雷軍直接將MT6589(T)這樣一個標準中端配置的手機價位拉到799元,這傷到了所有基於MT6589(T)平台的二三線廠商和白牌廠商,甚至包括在消費者市場沒有品牌溢價能力的中華酷聯的MTK平台手機;
2:這也讓MTK正在醞釀中的高端平台MT6592的定價會發生錯亂,受到很大的傷害。雷軍直接將四核的MTK平台手機壓到高通雙核手機2A的一半價格,並且屏的尺寸還更大,這讓MTK情何以堪?
當然,四核799的紅米出來,最直接受傷的產品將是米2A:一個四核,一個雙核;一個4.5吋,一個4.7吋;一個799,一個1499,並且同是小米出品,同樣MIUI,消費者閉著眼睛都不會選錯啊。。。雖然,我認為米2A是一款非常好的手機,我兒子一直在用它都不願意換我給他買的三星GS4,但是,新的用戶,以上兩款產品選哪一個,幾乎不用想了,除非它是高通的狂熱追隨者。
「紅米」傷到很多人,很多公司,據悉後面還有紅米2(5.7吋),紅米3(5吋),都會是極有競爭力的價格。不過,消費者是受益的。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個世界只有血性的公司才能夠成功,成王敗寇。智能手機市場的洗牌與收斂由於紅米的推出而加速進行了。
最後,很明顯的,雷軍是在不惜一切搶入口,這種互聯網的玩法,讓那些只能拼硬件的公司毫無應對之力。
備註:
紅米配置:MTK聯發科四核1.5GHz,4.7英吋IPS視網膜屏,1280×720分辨率;三星/OV 800萬像素背照式相機,支持1080p高清視頻錄製,MIUI V5,雙卡雙待TG 。
沙特阿拉伯大幅下調了二月對歐洲的月度原油出口價格,同時小幅下調對美售價,並上調對亞洲油價。市場對此解讀不一,有人認為沙特在歐洲降價旨在進一步保衛其市場份額,另有分析指出上調亞洲油價意味著沙特可能不再一味地以價格保市場。
沙特國有石油公司沙特阿美(Aramco)周一表示,將對西北歐客戶的二月阿拉伯輕質原油官方價格下調了1.5美元/桶,該價格較布倫特加權平均價格低了4.65美元/桶,為2009年以來最低。
路透援引Tradition Energy高級分析師Gene McGillian消息稱:“這一舉動表明,沙特沒有意願將油價維持在平衡水平。他們想要的是維持市場份額。”
英國《金融時報》也認為,沙特在亞洲油價上漲,可能意味著該地區的需求開始上升。沙特在亞洲的競爭對手主要是哥倫比亞和尼日利亞。
Aramco同時還上調了對亞洲買家的二月輕質原油價格,較一月上調了60美分/桶,調整後售價較阿曼/迪拜平均價格仍低出1.4美元/桶。沙特一月對亞洲售價的折扣為2美元/桶,為至少14年來最多。
對此,彭博表示這可能意味著沙特已經逐步開始,不再采用超低折扣來保衛市場份額。
彭博援引倫敦獨立咨詢師、前全球能源研究中心首席經濟學家Leo Drollas指出:“他們(沙特)正在輕輕地踩下剎車。這或許釋放了一個信號,(他們覺得)油價下跌得太多太快。”
此外,對美國的二月輕質原油價格連續第五個月下調,下調幅度為60美分/桶,調整後售價比對美銷售原油價格基準阿格斯含硫原油指數高出30美分/桶。
另外還有一些分析師認為這只是沙特面對日益惡化的原油市場做出的正常反應。路透援引一名交易商評論稱,下調歐洲售價是為了將西非競爭者擠出市場。
周一國際油價擴大跌幅。布倫特油價一度暴跌逾6%,最低至每桶52.66美元,為2009年5月以來首次跌破55美元。WTI原油跌破50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沙特阿拉伯周二調升出口亞洲與美國石油的官方售價,顯示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認為需求有增強的跡象。
沙特將4月交付美國的原油價格每桶調漲1美元;將出口亞洲的特輕質原油價格每桶調漲1.40美元,顯示自從去年6月油價暴跌後,沙特有信心這兩大市場的石油需求正在增長。
美國紐約商業交易所四月的WTI原油期貨價格收漲93美分,漲幅1.9%至50.52美元/桶。倫敦洲際期貨交易所的布倫特原油四月期貨價格上漲1.48美元,漲幅2.5%至61.02美元/桶。
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長Ali al-Naimi 在2月25日表示,需求正在增長,市場“已平靜下來”。這是Ali al-Naimi自今年油價反彈以來首次發表公開評論,暗示其對於當前的動態感到滿意。
更高的售價“可能顯示美國和亞洲對沙特的原油需求有所上升,這是看多的信號。”Jefferies能源部門高級副總裁Andy Lebow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
不過就可獲得的最新數據來看,美國進口需求情況還並不樂觀。根據美國能源部(EIA)的數據,美國石油制品消費量在12月為1950萬桶/天,同比為2010年以來最高值。但因美國的頁巖油產量依然在擴大,12月美國自沙特的進口原油的數量降至81.3萬桶/天,為2009年8月以來最低。
就在上個月,沙特首次上調對美國的官方石油售價,但下調對亞洲的官方石油售價。
去年國際油價暴跌期間,沙特一改此前以減產推升油價的策略,不但保持產油供應,還主動打起了價格戰。這也是去年油價連續大跌、全年累計跌幅將近50%的一個原因。
“上調對美國的官方銷售價格不意味這一切都結束了,”道明證券商品策略師Michael Loewen認為,新的價格反應了“市場對精煉產品的需求上升。”
不過隨著近期市場情緒和供需關系有改善的跡象,2015年前兩個月里,油價從1月創下的低點45美元回升到了每桶60美元左右。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北京時間3月10日凌晨1點,Apple Watch的發布會將在美國舊金山舉行。Apple Watch究竟是繼iPod、iPhone和iPad後的又一革命性創新,還是對目前市面上各類手環的簡單升級?各方有著不同的看法。
看好Apple Watch的人表示,這是蘋果對時尚業的進軍,蘋果公司的估值將因Apple Watch突破1萬億美元,而不看好Apple Watch的人認為,從目前各類手環的銷售情況上來看,這類產品的受眾很有限。
Apple Watch只是一個帶屏幕的手環?NO!
Apple Watch 除了可以測試心率、收發訊息和計時之外,還是一個錢包、一把汽車鑰匙和一張酒店房卡。
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Tim Cook透露,Apple Watch的時間可精確到 50 毫秒,防水,可以提供健康檢測和提醒運動功能、運動積分獎勵系統、Apple Pay 支付功能。另外,據WatchAware,許多生活服務類、健康類或工具類 APP,比如 Maps、MileWiz、Run 5k、Fitness Spades、Todoist、American Airlines、MoneyWiz 等都會在 Apple Watch 上亮相。
據科技博客9to5Mac的報導,寶馬汽車、Facebook和喜達屋都在 Apple Watch 的應用開發者之列,Apple Watch 未來還可以解鎖、遠程監控或控制汽車、成為酒店的門卡。
Apple Watch是一個科技產品?NO!
蘋果公司並沒有將Apple Watch定義為一款科技產品,而是時尚單品。Apple Watch的主推媒體渠道是《Vogue》等時尚界雜誌,而非科技媒體。
而最先戴上 Apple Watch 的名人是 Karl Lagerfeld、Anna Wintour等時尚界「魔頭」,是《Vogue》雜誌的模特。而非硅谷的碼農們。
2 種尺寸、3 個版本、4 種材質、6 款錶帶,與iPhone侷限的顏色不同,蘋果公司在Apple Watch上給予了用戶多種選擇。有普通版、運動版、定製版三個版本,有鋁合金、不鏽鋼、18K 鍍金、18K玫瑰金等材質。錶帶也提供了6款風格各異的選擇。
Apple Watch只要349美元?NO!
蘋果已經表示,Apple Watch的起步價格為349美元。花旗分析師Jim Suva認為,其它不同的價位應當定在550美元和950美元,18K黃金版的Apple Watch Edition售價可能會更高。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的分析師Gene Munster預計,高端版Apple Watch起步價將高達4999美元,各種版本的平均售價將接近7500美元。
Apple Watch是一個獨立的個體?NO!
Apple Watch必須搭配iPhone使用。想要購買Apple Watch的安卓用戶可能需要再購置一台iPhone。
目前,全球iPhone用戶約為3億人,這為Apple Watch的銷售提供了強大的基礎。
摩根士丹利認為,由於iPhone的光環效應,蘋果公司將在產品上市後的12個月內銷售3000萬隻Apple Watch。這意味著Apple Watch將成為蘋果公司上市表現最好的產品。iPhone上市第一年的銷量為600萬台,iPad的第一年銷量為2000萬台。
Apple Watch上市後,你在北京上海和香港能第一時間買到?No!
據科技網站36Kr,Apple Watch將在美國、英國、法國、西班牙、瑞士、德國、意大利等地首發,大陸和香港都不在首發名單。除了售價 349 元的標準版,運動版與 Edition版也將同步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