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亞馬遜的野心:以云計算吸附創業公司!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8/29/231761.html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短短幾年內,亞馬遜就「創造性地破壞」了傳統圖書出版和零售業,但該公司還有一個更大更隱秘的目標:給人們提供強大到不可思議的運算能力。

每一天,一家名為 Climate Corporation的公司都要為美國一百多萬個地點在未來兩年中的天氣執行1萬多個模擬運算,然後將它們跟農業數據結合起來,以便為成千上萬的農民承保農業險。

另一家名為Cue的公司,每天掃瞄高達5億封電子郵件、Facebook更新和公司文件,以便在你遇見的某個人時介紹他的大概情況,提醒你要回家接收包裹,或是讓你發送一條短信給約好共進午餐的人,說你可能會遲到。

如果這兩家創業公 司在10年前開展同樣的業務,為了獲得相應的運算能力,它們必須在計算機上投入大量投資。但是這兩家公司目前只擁有少量台式計算機。它們和數千家其他公司 一樣,從亞馬遜的AWS(Amazon Web Services)部門租用數據存儲和計算機服務器時間,這比它們自己購置和管理計算機便宜多了。

快速而便宜的AWS

Cue年僅20歲的聯合創始人丹尼爾·格羅斯(Daniel Gross)說:「我有10個工程師,但如果沒有AWS,我就需要60個工程師,而且AWS變得越來越便宜了。」他表示,使用亞馬遜的服務每月只需花費 10萬美元,如果全部自己處理,「可能需要200萬美元,而且速度慢,缺乏靈活性。」

他承認:「我甚至都不知道買一台服務器大概要花多少錢,對我來說,這就跟一把劍的價格一樣陌生。」

云運算出現已經有些年頭了,但現在,它正在為世界各地的各種業務提供速度既快,價格又便宜的支持。

Instagram是一家只有12名員工的照片共享公司,在創辦僅僅19個月後,它以大約10億美元的價格被Facebook收購。Instagram使用了云計算服務,省去了自己購置服務器的麻煩和費用。

EDX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和哈佛大學合作開設的一個全球性在線教育課程,它的12多萬學生利用AWS可以同上一堂課。美國有超過185個政府機構通過AWS提供部分服務。數以百萬計的非洲居民使用廉價的智能手機連接到加利福尼亞州和愛爾蘭的AWS服務器,進行網上購物。

AWS負責人安德魯·雅西(Andrew R. Jassy)說:「我們處在一個技術轉移的過程中,其重要性和根本性跟架設電網差不多。而且這個轉移的速度比我們以為的快得多。」

AWS加快擴張步伐

2006年AWS成立時約有三十幾名員工。亞馬遜沒有透露現在AWS有多少人,但該公司的網站上目前列出了600多個職位空缺。

亞馬遜的努力只是運算巨頭之間開展全球競爭的一個開始。今年6月,谷歌推出了一個類似AWS的服務,微軟也有它自己的Windows Azure。

可能是不想讓競爭對手知道底細,亞馬遜沒有透露太多和AWS有關的情況,但據估計,該部門為亞馬遜帶來了 10億美元的營收。AWS在美國弗吉尼亞州、俄勒岡州和加利福尼亞州設有3個巨型的區域中心,每個中心都有多幢建築物,數千台服務器。

AWS還在日本、愛爾蘭、新加坡和巴西設有區域中心。它的擴張步伐正在加快。2011年它新開了4個區域中心,估計今年還會再開4個。亞馬遜CEO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對給其他政府建立云運算設施很感興趣。

一位不願透漏姓名的內部人士表示,在亞馬遜設在美國東部10個數據中心中任何一個,用於云運算的服務器都比Rackspace公司的總量更多。Rackspace是一家云公司,它為18萬企業提供服務,擁有8萬多台服務器。

雅西先生說:「我們相信,AWS業務不會比亞馬遜的其他業務規模小。」亞馬遜去年營收約為500億美元。雅西先生認為,AWS的最終規模將超過目前規模的10倍。

運算成本的降低和機器的快速部署推動了商業的發展。德國的明鏡TV付費讓AWS製作 2萬個節目的數字拷貝,其費用比明鏡TV自己製作拷貝需要用到的電費都低。

舊金山的GoodData公司利用AWS分析來自6000家公司的數據,以便找到銷售線索等信息。GoodData的首席執行官羅曼·斯坦尼克 (Roman Stanek)說:「之前,每個公司需要至少5個人,加總起來就是3萬人。但我這裡只需要180人。我不知道多出來的人會做什麼,但是他們不會做一行了。 這就叫贏家通吃。」

AWS改變世界

所有通過亞馬遜云端的數據都有其價值。人們留下了關於自己的數據,其他人就可以對它們進行分析。在任何時候,AWS上都有大約一百萬用戶在使用名為 Elastic MapReduce的強大的數據庫,開展預測活動。有些預測會建議播放一個新的電影或玩一個新的視頻遊戲,而其他則用於廣告,信用記錄,或建議跟誰約會方 面。(在分析某個公司的數據前必須先獲得這家公司的同意。亞馬遜表示,它使用了跟其零售網站上同樣的安全標準。)

這種「超感知」(hyper-aware)環境的效率給很多人創造了工作崗位,但可能會讓更多的人重新找工作。谷歌風險投資公司的合夥人戈漢·斯賓 塞(Graham Spencer)說:「現在你只需花費幾千美元,就可以面向數百萬用戶測試產品了;只需一兩個僱員,就可以創辦一個公司。對硅谷來說,這是一個巨大變 化。」斯賓塞投資的一些公司依賴這種廉價的運算能力,大量使用數據。

一些與貝索斯共事過的執行官說,貝索斯對AWS也有同樣的願景。戴維·裡舍(David Risher)曾是亞馬遜高級執行官,現在他領導著一個名為Worldreader的慈善機構,使用AWS下載書籍到非洲的數千台計算機上。裡舍說:「貝 索斯的設想很宏大。AWS是一個商業機會,但它也是一種理念,即讓其他人建立大系統。這就是亞馬遜改變世界的方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752

深度| “流量經濟”的成都吸附力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8-03-14/1199221.html

每經記者 謝孟歡 每經編輯 姚祥雲

張建 攝

“供應鏈”“綠色快遞”……今年全國兩會期間,關於物流的話題引發了代表委員們的熱切關註。物流作為“流量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備受關註的同時,也印證著中國流量經濟的發展熱潮。

全國人大代表、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說,“應用好數字技術,發展產業互聯網,建設物流供應鏈體系,可以減少大量重複無效的流動,讓整個經濟運行體系更加有序和高效。”

從旅遊潮到消費熱;從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到香奈兒早春系列發布會,不難看出,無論是內部流量帶動力,還是外部的流量吸附力,這座以“國際門戶樞紐城市”為目標的西部城市——成都正備受“流量經濟”青睞。

“在成都開業當天,我們就拿到了盒馬鮮生當日全國銷售冠軍。”上海盒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總經理張曉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1月31日在成都開店以來,盒馬鮮生可謂親身體會到了成都消費流的“火爆”。

城市的“卡位”競爭

26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36%……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報告顯示,這是全球商品、服務、金融跨境流動的總價值,流量化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前,全球正處於工業文明向信息文明轉變的關鍵時期,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方式的日益盛行,特別是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進一步凸顯了流量經濟的重要性。

“據估計,到2025年,全球流量經濟對世界GDP的貢獻價值將為2500~4500億美元,占據全球經濟增長的15%~25%。”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沈桂龍表示。

要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卡位”,城市的“流量經濟”發展將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事實上,在全球城市發展過程中,對流量經濟的重視與日俱增,先有紐約、倫敦等世界城市把流量經濟的發展提上日程,後有上海等中國一線城市著重強調,發展流量經濟是邁向全球城市的關鍵點。

以一個典型的流量經濟模式為例:倫敦,以世界先進的航運中心而著名,除了實體的貨物運輸物流,圍繞著航運服務而生的航運金融、航運清算、航運保險等資金流、信息流更是倫敦作為“流量”中心的重要體現。全世界的航運企業,相關的金融、清算、信息等都要經倫敦流進流出,使倫敦成為中心,可以掌控世界航運業,極大地帶動了倫敦的就業稅收。

張建 攝

縱觀國際,現階段世界經濟和金融流量匯聚的中心是美國紐約、英國倫敦、日本東京。此外,還有由新加坡、倫敦和香港構成國際航運和客流的三大核心節點,這些城市之所以被稱為“節點城市”,共同之處即是發達的流量經濟。

在2016年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發展規劃》中,上海首提“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的目標。如何進擊全球城市,沈桂龍表示,“發展流量經濟,是上海邁向全球城市的關鍵點。”

而對於有著世界城市雄心的成都而言,“流量經濟”也同樣成為了其發展的重點,去年11月,成都召開新經濟發展大會,流量經濟被列入成都的“六大新經濟形態”之一,依托著消費流、物流、資金流的匯聚,成都的流量經濟正在穩步提升。

成都的“流量”活力

“成都的消費能力非常旺盛,開業當天,我們的‘海鮮島’幾乎是被一搶而空,平時在周末或節假日,盒馬鮮生成都店還會進行限流,因為人太多了。”張曉峰告訴記者,盒馬鮮生選擇在成都開店,正是因為其強大的消費流,“成都對於新鮮事物的接受度、開放度很高。”

2017年底,根據媒體公開報道的中國消費升級指數顯示,成都從北京、廣州、杭州、上海、深圳、天津、武漢等樣本城市中脫穎而出,以100.9的服務消費升級指數位列第一。消費升級彰顯出了來自成都的巨大“流量”潛力。

今年春節期間,據成都零售商協會統計,2月15日至21日僅七天時間,成都金牛萬達、奧克斯、海濱城、鵬瑞利等30家零售商超客流量超773萬人次,累計銷售額7.8億元,同比增長7.3%。

中國消費經濟學會會長楊繼瑞評價稱,“成都消費能力強勁,優勢突出,位列全國流量經濟發展的第一方陣。”

賞風光、住民宿、逛商場……成都內生“消費活力”所帶來的“流量”,還體現在“旅遊潮”上。

由國家旅遊局數據中心與中國電信、銀聯商務等相關單位成立的旅遊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的全國2018春節區域旅遊排名顯示,成都領先於北上廣深等主要一線城市,在春節黃金周期間累計接待旅遊總人數1575.5萬人次,成為客源量最多的城市。

“成都的旅遊產業,正在從觀光遊向度假遊轉變,從低端旅遊向中高端旅遊轉變,從一日遊向過夜遊轉變,從景區旅遊向全域旅遊轉變。”業內人士指出,成都旅遊對於流量經濟的帶動力正不斷增強。

“自帶流量”的平臺進駐

事實上,作為“網紅”的盒馬鮮生,本身就是“自帶流量”的平臺。“盒馬鮮生是超市+餐飲+物流+APP的複合體功能,也可以說是一個‘流量金庫’。”張曉峰告訴記者,其線上線下的流量在成都也會形成“1+1>2”的效果。

著名城市評級機構GaWC對全球300多個城市評級的一個核心依據,就是城市對全球175家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企業的吸納能力。

盒馬鮮生的進駐是成都流量經濟“吸附力”強勁的縮影,而越來越多的“自帶流量”的平臺正頻頻進入成都。

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香奈兒早春系列發布會、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大量自帶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的重大展會活動在成都舉行,這成為成都流量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

一直以來,會展業都以“1:9”的經濟帶動系數備受關註,即若某一次會展的直接收入為1,則對如餐飲、交通、旅遊、酒店等相關產業的帶動收入為9,作為“流量平臺”,各類大型活動的舉行,都為成都流量經濟發展註入動力。

“國際資源註入,聯動性極強的會展業愈發成為城市對外交往的重要平臺。”業內專家說。

在成都市商務委副主任朱容看來,流量經濟具有強集聚輻射性,吸引全球範圍內的資本、知識、信息、技術和人才等要素,實現供應鏈、整合產業鏈、融合價值鏈重塑,推動產業體系的躍升和高級化。

“可以說,誰控制了流量和入口,誰就贏得了發展的主導權、占領了競爭的制高點。”正如朱容所說,流量經濟的發展,將會是城市提升的又一新引擎。

而在“一帶一路”倡議、西部大開發和長江經濟帶等多重機遇下,隨著全球資本、信息的不斷進入,成都正成為全球要素流入流出的重要門戶樞紐城市。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15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