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信托之外的另一火藥桶:基金子公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787

雖然此前鬧得沸沸揚揚的中誠信托事件最終涉險過關,但考慮到今年中國有近150億煤礦類信托產品到期,礦業信托仍是中國經濟的一大火藥桶。與此同時,隨著房地產增長逐漸顯出疲態,去年在地產“類信托”上狂飆突進的基金子公司正在成為信托之外的另一個火藥桶。 基金子公司:房地產“類信托”瘋狂增長 據《第一財經日報》統計,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各個基金子公司就開始陸續推出房地產“類信托”產品。目前已經有接近半數的基金子公司涉足地產類業務。 作為首批成立的基金子公司,嘉實資本於2013年2月中旬就推出首個投資於房地產項目“嘉實基金……此後,新成立的基金子公司也紛紛涉足房地產,包括金元惠理、華宸未來、新華富時、中信信誠、財通資產、萬家共贏、信達新興等公募子公司,目前有接近半數的基金子公司已涉足房地產類信托業務。 這些產品大多成立於去年下半年,存續期為1至2年,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就將陸續進入兌付期。但相對於信托公司,基金子公司從事信托業務,無論是專業性還是風險控制上都更加欠缺。 根據《第一財經日報》,證監會統計,截至2014年2月初,基金管理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產管理業務的子公司達到63家,註冊資本合計30.3億元,平均每家不到5000萬元。 其中,註冊資本超過1億元的僅有7家,嘉實基金旗下的嘉實資本註冊資本達到3億元,在所有基金子公司中排名首位,而有超過一半的基金子公司註冊資本在2000萬元至3000萬元之間。 同樣從事信托業務,信托公司有嚴格的凈資本管理要求,而基金子公司幾乎處於“裸奔”狀態,資本與風險嚴重背離。 地產增長放緩 銀行收縮信貸 如今,隨著房地產增長日漸顯出疲態,地產融資的形勢也不容樂觀。敏感的銀行業已經嗅到一絲危險的氣息,開始收緊房地產信貸。 今年1月,我國房地產市場成交量環比下降。2月10日至2月16日當周,42個城市同比月周均成交面積9成全部下跌。 而且價格上漲乏力也讓人不得不擔憂房地產的前景。一二線城市同比漲幅也開始收窄,三四線城市價格更是穩中微降。與去年同期的火爆相比,今年樓市開局顯得相當沈悶。 近日,媒體報道稱已經有銀行預見到風險增加,開始收緊房地產信貸,周一A股房地產板塊相關個股表現低迷,成為下跌主力,四大地產龍頭均跌逾5%,上證指數跌破2100點,報收2077點。其中萬科跌6.56%,保利跌8.51%,招商地產跌8.07%,金地集團跌7.66%。 上周五華爾街見聞曾引述《21世紀經濟報道》未具名報道,某股份制銀行總行提出停止辦理房地產夾層融資業務,要求企業金融業務條線重新審視相關政策流程並提出風險應對措施,在新的政策出臺之前,暫停辦理房地產供應鏈金融業務。 報道稱,該行停貸未含普通房地產開發貸款、經營性物業抵押貸款。該行認為,在經濟條件下行、資產泡沫過大、貨幣政策緊平衡的環境下,風險急劇上升,一旦發生風險暴露,處置起來非常困難。該行相關通知表示,要嚴控總量,確保總量不增加。 昨天,《21世紀經濟報道》從相關渠道確認,興業銀行和交通銀行確如傳言所說,春節前即下發相關通知。今天,興業銀行也在網站公開確認已停止夾層融資。 前日,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發表看空中國房地產預測,他稱自己首次開始從趨勢上看空房地產,並認為目前來看未來十年中國“房地產已是盛世危途”。 財大氣粗的銀行尚且謹慎,資本單薄的基金子公司不得不令人更加憂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78

一本遊戲雜誌轉型背後:遊戲行業20年發展的另一種縮影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02
文章來源:媒體評論


兩年前,《大眾軟件》雜誌出現虧損後,就開始謀求一條新的生路。然而直到2014年初,在經歷了一次巨大的「陣痛改制」後,《大眾軟件》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大眾軟件》是一個符號,在創刊至今的20年時間裡,已成為幾代遊戲愛好者共同的青春記憶。歲月更迭、時光荏苒,兩年前這家遊戲雜誌出現虧損後,就開始謀求一條新的生路。然而直到2014年初,在經歷了一次巨大的「陣痛改制」後,《大眾軟件》才開始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在這本遊戲雜誌轉型背後,是遊戲行業20年發展的另一種縮影。

一本遊戲雜誌的轉型


作為曾創下最高期發行量38萬冊,月發行量超過70萬冊的一本雜誌,《大眾軟件》一度在遊戲玩家中擁有十分巨大的影響力。

與其他多數單純定位為遊戲雜誌的平面媒體不同,《大眾軟件》還擁有大量的軟硬件欄目,能滿足一些電腦遊戲玩家對軟硬件知識的需求,同時雜誌上高質量的遊戲內容產出更是為玩家津津樂道,這些內容也影響了無數的電腦遊戲玩家,其中一些也因此走上遊戲道路。
  
因此當《大眾軟件》發起向移動端轉型的眾籌時候,受到了大量遊戲玩家和遊戲行業從業者的支持。2014年4月21日,《大眾軟件》在國內一家網站發起眾籌,希望能夠在6月20日前籌集到100萬元的資金,用作向移動端轉型,而參與眾籌的讀者也可以獲得不同程度的回報。
  
當4月23日《大眾軟件》開始在新浪微博進行眾籌宣傳之後,很快獲得了大量遊戲愛好者的支持,截止4月28日凌晨已獲得近28萬元的支持,短短一週時間即籌集到眾籌款項的1/4以上。
  
對於《大眾軟件》來講,向移動端轉型是籌劃已久的事情。儘管曾在2003年前後創造過月發行量超過70萬冊的優異記錄,但是近年來雜誌的發行量與收入卻都在逐年下降,而到了2012年的時候,雜誌首度出現了賬面虧損。
  
儘管額度不大,但是此次虧損卻讓《大眾軟件》當時的主辦單位萌生退意,2013年之後,《大眾軟件》雜誌幾次傳出的停刊傳聞,都與此息息相關。
  
2013年底,《大眾軟件》即將於2014年停刊的傳聞再度曝出,本該發行的2014年第一期也遲遲未出。這一傳言的背後正是其主辦單位因2013年中再度出現的虧損而決定回收《大眾軟件》刊號。隨著2014年1月刊的姍姍來遲,《大眾軟件》雜誌的命運也最終揭曉:
  
《大眾軟件》原本的刊號被收回,目前只能與另一遊戲雜誌《e-play電腦遊戲新幹線》共用刊號,主管單位變更,雜誌也由原本的旬刊改成了月刊。
  
儘管這一轉折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是《大眾軟件》也因此實現了夢寐以求的「改制」,可以為自己的未來規劃一些道路。向移動端轉型,正是他們邁出的重要一步。

遊戲雜誌的沒落

  

讀者收藏的雜誌
在《大眾軟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改制」前幾個月,同樣在國內遊戲玩家中十分有影響力的遊戲雜誌《家用電腦與遊戲》走完了20年的歷程:主編劉威在微博宣佈了停刊的消息。
  
2年之前,中國大陸第一本遊戲雜誌《電子遊戲軟件》(GAME集中營)也走完了自己18年的歷程;在其之前不久,《遊戲基地》雜誌停刊……這些遊戲沒有像《大眾軟件》這樣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只能成為玩家們遊戲青春的一個祭奠。
 
遊戲雜誌的沒落,只是近年來平面媒體衰落的一角。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給傳統行業帶來了巨大的衝擊,傳統媒體是受到衝擊最大的一個行業。
  
在資訊傳播速度越來越快的情況下,世界各地的最新資訊觸手可及,而原本給讀者提供主要閱讀內容的報紙和雜誌的信息就相對顯得滯後了,加上快節奏的生活下對深度閱讀有需求的人數有所下降,因此近年來「平面媒體走向衰落」、「紙媒終將被取代」的言論甚囂塵上,包括《新聞週刊》在內的一些有影響的傳統媒體也放棄雜誌發行,全面轉型數字平台。
  
而在遊戲平媒這一領域,這一趨勢所帶來的衝擊也十分明顯。國外近年便有多本遊戲雜誌停刊,包括創刊22年的老牌遊戲雜誌《Gamepro》、創刊19年並且頗有影響的《遊戲開發者雜誌》以及任天堂官方雜誌《Nintendo Power》和索尼PlayStation官方雜誌等。
  
在國內,《電子遊戲軟件》、《遊戲基地》、《家用電腦與遊戲》等雜誌相繼停刊。其他一些遊戲報紙或雜誌雖然仍然存活,但是本身的發行量、廣告收入和影響力也都在逐年下降。
  
對於一本遊戲雜誌而言,能否生存的關鍵還在於能通過發行和廣告盈利以支撐長期發展。在發行環節,雜誌本身的人工成本和稿費支出比重並不算大,主要成本取決於印刷材質、印張數量、發行折扣、退貨比率等。
  
而對於遊戲雜誌而言,目前一般已經很難通過發行來實現盈利,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定價因素:以《大眾軟件》為例,儘管發行多年印刷材質和印張數量都有所提升,但是為保證發行量卻只能維持一貫的定價。在這種情況下,想要維持雜誌的生存就要依賴廣告,而廣告某種程度上也是造成遊戲雜誌衰落的元兇。
  
雜誌廣告:雙刃劍


  
遊戲雜誌的廣告變化某種程度上和國產遊戲行業的生態密切相關。對於國產遊戲早期大量的單機遊戲廠商而言,擁有大量讀者的遊戲雜誌、報紙曾是極佳的廣告宣傳陣地。
 
一方面當時的遊戲雜誌是多數遊戲玩家瞭解遊戲資訊的唯一來源,同時大量玩家也有遊戲攻略等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遊戲雜誌主要介紹的也都是國內外單機遊戲的內容,用戶重合度極高。因此早期遊戲雜誌上的廣告多是國內發行的單機遊戲廣告,讀者並不十分反感。
  
網絡遊戲的興起改變了原有的遊戲行業生態,原有的單機遊戲廠商紛紛投入網絡遊戲開發與運營。加上盜版的氾濫與審批等問題,市場上單機遊戲的數量逐年減少,遊戲雜誌的廣告銷售也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為了生存的需要,遊戲雜誌的主要廣告業務便轉向了網絡遊戲,而在急劇擴張的網絡遊戲行業面前,很多遊戲雜誌一直所堅持的媒體操守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戰。
  
當媒體操守的底線被遊戲廠商用巨額廣告費擊潰後,讀者在遊戲雜誌上所希望看到的對行業和遊戲產品的公正、客觀報導也很難保證了,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對遊戲產品進行宣傳的廣告和軟文,這引起了大量讀者的反感,從而也導致了發行量的下降。
  
對於網絡遊戲廣告主而言,網站媒體、網吧媒體等新型媒體的廣告投放效果更加直觀可見,他們對於遊戲雜誌的廣告也並不看重。
  
於是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雜誌上的遊戲軟文增多、優質內容減少使得讀者反感並引起發行量的下降,從而雜誌本身的廣告投放價值也隨之下降,廣告收入自然隨之減少。因此當網絡遊戲廣告成為雜誌主要收入來源之際,遊戲雜誌最終的命運也幾乎已經注定了。
  
移動端的未來


  
對於年齡較長的遊戲玩家而言,遊戲雜誌是伴隨成長過程的一個重要回憶,因此如果能夠在移動端延續這種回憶,多數玩家還是樂見其成的。但是雜誌轉型能否成功,最終還是要看內容質量能否滿足讀者在新時代下的要求。
  
國外很多遊戲雜誌很早就已經轉型移動端,在保留雜誌的同時將內容在移動端App和網站上發佈,如國外以內容專業度著稱的雜誌《EDGE》、電腦遊戲玩家讀者熟悉的《PC Gamer》等雜誌早在2011年便先後在蘋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推出了自己的移動端App。
  
讀者在移動設備上就可以閱讀每期雜誌上的全部內容,並且可以很方便地查閱往期的內容。《大眾軟件》這次宣佈轉型移動端,便是希望為傳統媒體謀求一條新的出路。
  
轉型移動端所解決的重要問題是方便讀者購買和滿足隨時隨地閱讀的需求。對於《大眾軟件》而言,原有的品牌與讀者、高質量的編輯與作者是其向移動端轉型的重要資本,很多讀者也對能在移動端閱讀雜誌的電子版十分期待,尤其是能滿足很多老讀者對早期雜誌電子版的收藏需求。
  
如果《大眾軟件》移動端App的閱讀體驗足夠優秀,那麼相信能夠吸引住這批用戶,但是今後能否繼續關注還是要看內容本身的質量。
  
對於未來的發展,《大眾軟件》在眾籌頁面上所展示的未來似乎還很難說服更多的人們,多數支持者更多的是出於多年來的情感積累,甚至可以說不求回報。
  
談及《大眾軟件》在移動端的規劃,前《遊戲基地》執行主編於浩淼認為:「App有可能讓平媒的優勢變得更靈活,更適合當下的內容獲取方式會變得更有效,內容周全不是個好選擇,靠手機讓每一分鐘的閱讀都有價值同時又不帶給讀者壓力,可能會更舒服一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8265

另一隻靴子落地---UC估值曝光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0315
其中1230萬股票對應0.5%個阿里,那麼UC最後這一輪的作價是多少呢?
如果阿里市值1200萬美金,UC=31.72億美金;
如果阿里市值1500萬美金,UC=36.15億美金;
如果阿里市值2000萬美金,UC=43.5億美金;

按照前幾天UC宣佈併入阿里時俞永福的「兩個91」的說法,對應阿里市值應該是1500-2000億美金左右。

之前阿里曾經分2次,共計花費6.86億美金獲得了UC66%的股份;

具體如下:

「2013年3月,阿里巴巴集團花費5.06億美元(約31.30億元人民幣)戰略投資UC,從UC原有股東手中獲得股份,到2013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進一步增持UC,支付現金1.8億美元(約10.97億元人民幣)。
阿里巴巴集團前後共需要向UC股東支付42.07億元人民幣,到2013年12月31日,阿里巴巴集團一共向UC支付33.58億元人民幣現金,後續還將支付剩餘部分。此次交易後阿里巴巴集團獲得UC總共66%的股份。」

所以作為關注科技行業的讀者,我們在13年3月看過了一大波關於未來阿里和UC的戰略協同意義的評論文章,13年12月又是一波,然後14年6月再來一大波。

如果讀者有心,你可以把這幾個時間節點上的文章都找出來看看,我保證90%的分析都是一樣的……

整個過程就像兩個年輕人說:

我們訂婚了---我們結婚了---我們領證了……

在這個過程中太多的人對入股、控股、合併完全沒有概念……佔股20%、佔股51%+和100%控股能一樣麼?

那麼最後的這34%股份的合併到底有啥意義?我的觀點是:

資本大於業務

如果有一天,在這一輪交易中阿里與UC股票換股、定價以及預估等要素被曝光,那麼這場交易絕對可以作為最為經典的資本運作案例被寫到各種金融類教材中……

對於拿著UC股票/期權的員工來說,這場交易除了那些看得到的現金,阿里的股票的兌換價格才是他們最應該關心的……

但無論這麼說,這場交易讓一些人「上岸」了,雖然價格被部分「鎖定」了,但至少短期內的風險要小很多。

這個問題再放大就是UC到底是IPO好還是被併入阿里體系內一起上市好……而且這個好還要分是對UC好,還是對UC的員工好,亦或是對UC的投資人好……

我還差點忘記了當初UC出資70%,阿里出資30%的神馬搜索;對於拿著神馬期權的員工來說,這場交易或許和他們的關係並不大……
無論怎麼樣,這場跨越了N年的交易總算到今天完全的塵埃落定了,恭喜UC,恭喜阿里……

希望UC和阿里在資本之外發揮出那些分析濕們分析了無數次的「戰略協同」,這也不枉費大家的一片苦心。

來源:移動觀察/莊明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72

[已推薦到博客首頁,點擊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維珍成功的另一種解釋 一只花蛤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9b8db20102v7k5.html

      理查德·布蘭森的維珍公司是最讓我疑惑不解的公司,因為這家公司的業務極為龐雜,什麽業務都想做而顯得缺乏“聚焦”。在“維珍”這個品牌旗下竟然擁有兩百家私有公司,其業務跨越空運、服裝、軟性飲料、計算機遊戲、電信運營、金融服務、唱片甚至包括安全套等各行各業。
      早在1996年,定位理論的開創者之一阿爾·里斯在《聚焦:決定你企業的未來》中就曾經預言維珍因為沒有“聚焦”、品牌延伸而“即將分崩離析”。但是18年過去了,維珍公司卻仍然“巍然屹立”於世界企業之林,並未出現如里斯先生斷言的結果。那麽,是里斯先生判斷有誤嗎?

       最近我閱讀了亞德里安·斯萊沃斯基的著作,發現斯萊沃斯基以“需求創新”理論解釋維珍成功的奧秘。他認為,維珍占領市場不是利用產品的相似性,而是通過研究顧客心理精心創造維珍式的生活方式來吸引顧客。維珍認定,消費者之間購買心態有著巨大的差異,這個差異就是“情感”。因此維珍建立了一個與顧客緊密相連的情感關系網,傳遞旅遊、音樂、交友和服裝等方面的信息,是年輕、充滿活力的生活方式的象征。在得到顧客的熱情支持後,它便繼續擴展服務業務,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因此維珍這個品牌不是依賴於產品或者服務,而是利用了顧客對個性生活的渴望。

       這就是說,維珍創造了一種適用任何產品和服務的大眾化的映像,從而為最終獲利開辟了道路。比如,看上去航空與唱片似乎毫無關系,如果維珍唱片公司的品牌延伸僅僅來自對音樂的關註,那麽進入航空業就顯得突兀了。但是它的目的是傳播新鮮的、活潑的精神和文化,這些信息將會傳遞給為傳統航空公司低質服務和不透明價格所困擾的顧客。維珍航空並不會弱化維珍這個品牌,而是會提供高質量迅捷的符合維珍標準的服務來增強品牌的效應。例如,除了有傳統航空提供的電影和餐飲服務外,維珍還提供機上按摩和酒吧服務。

       維珍旗下其他的公司也一樣,都是通過一個能為顧客接受的品牌形象,進而建立一個情感關系網。這個形象可以應用於任何產品和服務,從基金到軟飲料,從酒店到假日旅行,再到移動電話。顧客對維珍品牌是如此信任,以至於當維珍公司將生意延伸到市場上的任何一部分時,他們都能夠接受。維珍公司的戰略是: 站在顧客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千方百計提高服務質量,滿足顧客感情需求並且使他們產生歸屬感。

       里斯在《聚焦》一書中也指出,品類中銷量最大的品牌基本在顧客心里代表這個品類。也就是說,行業主導地位的基本優勢就是在顧客心里擁有字眼。這就是“心智”定位。維珍似乎已經做到了這一點。唯一不同的是,按照定位理論,如果某個品牌已經擁有了品類名稱,就應該縮小自己的業務範圍進行“聚焦”,而維珍卻一直利用品牌延伸自己的業務範圍進行“多元化”。近年來,我閱讀了特勞特—里斯的大量著作,基本上贊成定位理論,但是對於其“心智”一詞卻不甚理解。實際上,在心理學中,“心智”被定義為,人們對已知事物的沈澱和儲存,通過生物反應而實現動因的一種能力總和。當眾多消費者認可“維珍”這一品牌時,維珍在顧客心里也變成一個詞或一個概念,從而獲得了“心智”。我以為它與定位理論並無多大的矛盾。因此,維珍公司目前尚未“土崩瓦解”就可以得到解釋。
       以“心智”來解釋維珍的某些失敗也是可行的。2001年,維珍就在曾投資5000萬美元與新加坡合作開發的移動電話項目中撤資,而這個項目啟動還不到一年時間。究其原因是因為維珍這個品牌在新加坡並沒有植入消費者的心智中。據統計,在新加坡“維珍”這個品牌僅僅吸引不到5萬名顧客。按照斯萊沃斯基的說法,整個消費品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產生差異也越來越小,公司發展道路更是越來越窄。但是不論哪個行業,必定存在顧客未被滿足的新的需求。找到這些顧客,解決他們的問題,就是創造新的發展機會的關鍵,這就是企業發展動力或是有競爭力的差異的來源。這樣看來,公司“聚焦”或不“聚焦”似乎不是問題的關鍵,因為即使是非常“聚焦”的公司,若不進行需求創新,也可能後患無窮。
       不過,在投資領域,有思想的投資者對多元化的公司一直都小心翼翼,甚至回避之。因為有太多的公司在進入自己不是擅長的專業領域而遭遇失敗,這樣的案例層出不窮,因此彼得·林奇才會得出多元化大都“多元惡化”的結論。很顯然,絕大多數多元化公司並不會像維珍那樣,長期聚焦於滿足顧客的情感需求。或許維珍公司只是一個特殊的案例吧,但是卻讓我浮想聯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06

美股回調風險另一提示:投資者大舉抄底恐慌指數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33

2月iPath標普500恐慌指數 (代碼VXX)資金流入5.14億美元,創2013年7月以來最大單月流入。美股一路走高的背景之下,投資者大舉押註恐慌指數顯示市場對於未來波動性加劇的擔憂。

在油價持穩,希臘問題短暫解決和美聯儲態度相對鴿派的多重因素下,美股2月保持強勁勢頭,標普500指數上漲5.5%。恐慌指數VIX則重挫36%,VXX2月也大跌25%。

vix

投資者試圖利用波動率大跌的機會抄底恐慌指數。彭博數據顯示,2月最後一周,流入到VXX的資金規模超過了整個2月的50%以上。單周1000萬股的擴容規模也創該ETF2000年創立以來最大增幅。

Sundial Capital Research Inc總裁Jason Goepfert表示,“歷史數據顯示,當市場大舉湧入恐慌指數之後,通常股市都會遭遇到明顯的波動。從近期資金流向來看,股市可能會面臨調整壓力。”

而VIX做市商Group One Trading LP專家Dominic Salvino也認為,“短期市場可能有一些漲勢過度。盡管市場表面風平浪靜,但是投資者相信4月或者5月可能會出現劇烈波動。”

和VXX正好相反的波動率反轉指數XIV2月資金流出4.21億美元,創2013年5月以來最大流出。

BMO Capital Markets高級衍生品交易員Max Breier在接受彭博電話采訪時表示,“短期來看沒有太多的刺激因素可以促使波動率走高。在希臘問題短暫解決之後,下一個時間節點在6月。在那之前鮮有明顯的消息可以讓波動率上行。”

P.S:

VIX: VOLATILITY S&P 500是標普的波動性指數。通過該指數,可以了解到市場對未來30天市場波動性的預期,被廣泛用來作為衡量市場風險和投資者恐慌度的指標。

VXX: VIX指數是以百分比而非美元金額表示的,所以有很多以VIX指數為基礎的衍生工具存在,比如ETF-iPath S&P。VXX跟蹤的是VIX的波動性,是市場恐慌性指數ETF。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422

百度O2O的另一張大牌:百度傳課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731/151246.shtml

百度的“別有用心”

百度Q2財報首次公布了百度糯米、百度外賣和去哪兒三大O2O項目的總GMV(年度成交總額),高達406億。百度CFO李昕晢指出,百度糯米、百度外賣和去哪兒組成的O2O平臺,直達號、百度地圖、百度錢包,和愛奇藝的非搜索業務,已經實質上構成了“新百度”業務。

其實直達號、百度地圖、百度錢包,以及愛奇藝都是在百度O2O大框架之內的,新百度完全是基於搜索入口的O2O化升級,除了這些已有的成熟項目被拿出來之外,百度還有很多仍處在發展階段的O2O項目並沒有被提及到。例如在教育領域的O2O布局是百度藏的另外一張重要底牌,現在還不是正式揭開的時候。

這兩天業界圍繞百度O2O展開爭論的時候,基本都忽略了百度在教育O2O市場布的這條暗線,自去年8月百度全資收購傳課開始,百度就已在暗中悄然的布局在線教育市場。其實,再往前看的話,從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百度文庫,到百度經驗、百度教育、百度作業幫,以及現在的百度傳課,百度在知識內容上的積累已足夠充足,而且一步一步延伸到了今天的教育O2O平臺百度傳課,這是百度在搜索業務垂直領域上取得的終極成果。

教育O2O需技術驅動

優質教育資源稀缺和分布不平衡一直是中國傳統教育的大問題,在線教育或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近年來,國家對知識產品的保護力度逐年加大,越來越多的傳統教育機構也樂於嘗試網絡教學方式,但保護教學內容版權仍是各大在線教育平臺需要解決的難題,百度經歷過百度音樂、百度文庫的版權糾紛之後,必然會重視保護教育內容的版權,因為這不僅關乎教育機構的積極性,更重要的關乎百度傳課平臺的未來發展。

此外困擾在線教育發展的主要問題就是學習過程的場景互動性以及商業教育的付費意願。第一個問題百度傳課將通過業內領先的直播技術和籌劃中的學習社區解決用戶互動學習的交互問題,而商業教育的付費意願上主要取決內容的質量,值不值得用戶付費學習,主要還是考驗教育機構的內容對用戶的吸引力。

另一方面,百度傳課也在不斷應用新技術以提升用戶體驗。如對語音識別技術的利用,可將所有視頻課程中老師的話語識別為文字並存儲在後臺,之後以“搜索”、“速記”、“筆記”等產品形式供用戶使用。例如,在搜索視頻課程是,用戶只需在搜索欄中輸入關鍵字,如果有相關課程,則會呈現課程搜索結果,無相關課程,搜索結果會呈現所有授課過程中老師說過該關鍵字的課程,並標明關鍵字出現的章節、時間及次數;速記功能更為實用,用戶在觀看視頻過程中,只要點擊速記按鈕,即可自動記錄點擊的這一秒老師所講的內容,屏幕側會有紅色“速”字提示,點擊即可查看速記內容。

從百度傳課對教育O2O的規劃來看,首先是為C端用戶解決知識內容碎片化的問題,通過評測和個性化學習等工具以及覆蓋各平臺的移動客戶端,為用戶提供優質的在線學習服務,此外用戶在傳課平臺上的學習過程將會被數據化記錄下來,百度傳課將通過分析課程中的提問、作業、筆記、測驗等數據幫助用戶解突破分析理解上的難點問題。

在與傳統教育機構的合作中,百度傳課提供的不僅是一個在線售賣課程的平臺,而是一個為教育機構品牌增值和流量變現服務的綜合平臺,它除了在線教育平臺原有功能外,還將引入包括題庫、批改、雲服務、視頻技術等第三方增值服務。

此外,收購之後完成產品整合的百度傳課,將逐步引入百度大搜流量,為機構招生、宣傳提供線上推廣支持。在與百度傳課的合作當中,傳統教育機構們需要做的只有兩件事,一是確保高質量內容,二是保持對學生的高質量服務,而百度傳課將提供覆蓋整個O2O環節的所有服務。

傳課肩負百度教育O2O重任

百度對傳課教育O2O平臺定位與對去哪兒、糯米等產品線的O2O平臺定位類似,只是搜索業務在不同垂直領域衍生出的O2O服務主體不同,在旅遊市場通過去哪兒實現O2O服務,在生活服務O2O市場百度以搜索為入口最終落點到了糯米上,而在教育O2O市場承載百度這塊業務的是傳課。

人從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時候就伴隨著不斷湧現的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以增長學問,這過程一般被稱為學習,換個說法就是教育,放在網上的話就是在線教育。面對問題時,需要通過不斷的檢索尋找答案,而在互聯網時代“搜索”是尋找答案的第一步,對於不少用戶而言百度搜索碎片化的知識內容體系非常實用,百度知道、百度百科一直都是百度的王牌項目。而當互聯網有能力提供系統化的教育服務的時候,嘗到了知識內容搜索甜頭的百度。是不會錯過這次市場機會的。

年初時,計世資訊發布的《2015年中國教育行業信息化建設與IT應用趨勢研究報告》數據顯示,教育信息化建設十二五規劃開始進入收官階段,2014年中國在線教育市場規模達到824.9億元人民幣,預計2015年將達到965.2億元人民幣。以在線教育的市場規模來看還是很有吸引力,百度暗中發力這一市場也不難理解,畢竟如今的BAT都推出了類似的在線教育服務,而傳課原本的技術優勢再加上背後百度的大流量支持,也讓百度在這場競爭中快人一步。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王利陽,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非i黑馬觀點及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獲得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5476

關於美國利率上升的另一種猜想

2015年12月16日,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s)主席珍妮特.露意絲.耶倫(Janet Louise Yellen)宣布基準利率調升0.25%,看來筆者拙文「大榴槤的報導令米帝惶恐不安!」預測美國十二月不加息看錯了。這是否代表美國改變自2008年金融風暴後透過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壓低利率的長期國策呢?

筆者一直認為利率升跌基於貨幣供求關係,而貨幣供應則衍生於貨幣供應及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關係。美國聯邦儲備局作為控制美元供應的終極莊家,在美國國力雄霸天下而美元獨步全球的處境下,透過調節貨幣供應調控美元利率基本上可以說是隨心所欲。試問作為一個最終受益人,美國聯邦儲備銀行乃至美國政府有沒有動機場調高利率未來新増美債的海外國家享有高息呢?在另一場美國公司信貸風暴醌釀之際,平白調高美國商業借貸成本而削弱其在海外投資的競爭力又是否明智呢?今次加息,也許是筆者忽略了美債一個特點,便是其銷售乃是透過拍賣售出,當中涉及的利率在拍賣時已經折現了,當投資者手持美債後不管息率升跌其收益率基本不變。不過在加息週期下,二手美債市場債價必定下跌,提早售出美債便有直接損失。
自2008年開始因為量化寬鬆政策的出現,令短期美債利率貼近零。但這政策不會影響在2008年以前發行的美債利息開支,美國政府所省的利息只限在2008年中以後開始拍賣的美債。根據「Foreign Holdings of Federal Debt」,美國境外主權國家或機構持有美債總值由2010年的美金44,356億元上升至美金61,560億元,換言之新增的美金17,204億元美債以極低息率賣出。期內首十大持債地區比率由77.30%下降至71.20%,當中中國由26.20%減至20.20%,日本由19.90%輕輕升至20.00%,石油出口國家由4.80%輕微下跌至4.60%。但實際上中國持債由美金11,601億元上升至美金12,443億元,石油出口國家由美金2,119億元上升至美金2,859億元,而日本更由美金8,823億元大幅上升至美金12,309億元!
那麼美國加息的動機可能有數個。其一是美債吸引力下降,加上人民幣開始加入競爭這個國際貨幣儲備市場,令美國被迫加息增加美元及美債吸引力。其二是美債已大量由中、日及石油出口國持有,由於中日出口競爭力放緩加上油價大跌,令美債不但失去吸引力,而這些國家為了應該公共財政赤字只好不斷絕賣債套現。只要美國未來數年沒有大量發新債,也樂見債價下跌。說穿了便是莊家高沽低揸食價,懶理自2008年高位買入美債的海外買家被迫低位沽貨而承受直接損失之苦!自2015年11月開始,二手市場美債息率開始上升,除了是預期美國加息外,這也許是石油出口國為了應付財赤而沽售美債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530

丹枫控股(#271)會是另一支爪哇控股嗎?

筆者在2009年6月11日推介爪哇控股, 當時股價是3.31元, 每股資產淨值是9.63元, 表示PB只有0.344倍. 雖然資產折讓大, 但派息不多, 有興趣的人也不多, 每天成交量很少, 是一支悶股. 但爪哇控股近年不斷回購股份, 又出售旗下資產, 現在股價已經升至16.58元.

丹楓控股(#271), 根據2015年中期報告, 第1大股東戴小明持有452,892,969股, 佔36.31%, 第2大股東是龔如心之遺產, 持有287,989,566股, 佔23.09%, 第3大股東是中國外運長航集團, 持有69,441,668股, 佔5.57%. 3大股東共持股810,324,203股, 佔64.97%. 表示3大股東以外的街貨有436,974,742股, 以今日收市價1.42元計算, 共值6.205億元.

集團自今年2月5日開始恢復回購股份, 至今共用631.2萬元回購了472.8萬股. 股價也隨著集團回購一路上升, 回購價由2月5日最低1.15元, 提升到今天最高回購價1.43元. 如果集團一直回購至公眾股東持股降至25%, 大約需要回購1.66億股, 以今日收市價1.42元計算, 共需要資金2.3572億元. 當然, 如果集團進一步回購, 相信回購價會一路上升. 假設平均回購價是0.5倍PB, 大約2.06元, 共需資金3.42億元. 截至2015年6月30日集團持有現金4.227億元, 沒有任何銀行借貸, 足夠應付有餘.

集團透過持有33.33%權益的聯營公司持有大潭紅山半島117個住宅單位及267個車位的. 截至今年年6月30日, 81個住宅單位及114個車已售出, 集團攤佔大約7.825億元, 扣除應支付所得稅及銷售費用後可能取得出售淨額約5.247億元, 現金水平將大幅增加. 聯營公司並持有位於鴨脷洲的港灣工貿中心及海灣工貿中心.


根據往年記錄, 近年集團通常在3月28日至30日公佈全年業績, 因此, 集團很快會停止回購股份, 如果股價因而下跌, 會是一個買入機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014

俄羅斯經濟的另一種聲音:農產品替代石油、擴大供給降房價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19531.html

對當前的俄羅斯經濟如何對癥下藥?俄羅斯國內的政策建議平臺也有不同的觀點。

斯托雷平俱樂部,一個為俄羅斯總統經濟委員會提供政策建議的專家組織認為,俄羅斯經需要找到新的增長點替換石油。斯托雷平俱樂部成員維克多·茲瓦格里斯基對俄塔社表示。

事實上,斯托雷平俱樂部得名於1906年至1911年期間俄國首相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推行的、旨在摧毀村社制度、扶植富農經濟的土地改革。該俱樂部成員將自己成為“市場派的現實主義者”,在許多方面提出的經濟政策觀點都與俄羅斯中央政府和中央銀行有所不同。

農產品取代石油?

“在20世紀早期,俄羅斯沒有石油出口的情況下也發展得非常好,還能向所有國家出口糧食,農產品是全歐洲最好的。因此,‘新石油——糧食和牛奶’的口號完全沒錯。另外,我們應該對農業基礎技術(生物乙醇、生物技術和制藥學)進行深入改革,只有這樣會帶來高額的收入,以至超過石油和天然氣等原材料出口的收入。”茲瓦格里斯基表示。

根據斯托雷平俱樂部專家的意見,農業發展理應得到金融支持——針對農業發展的信貸應該使用最低的利率,該措施可以讓所有地區的農業生產商擁有相同的權利,並提高他們的競爭力。

引進人力資本

斯托雷平俱樂部也對引進人力資本表達了特殊關切。“簡而言之,俄羅斯當前存在技術熟練工人的嚴重不足。教育體系一直針對於培養‘白領員工’,也就是管理者。但由於當前國家商業環境正處於困難的狀態下,並不需要那麽多的管理者。”茲瓦格里斯基補充說,在俄羅斯的實體經濟部門中,缺乏年輕的專家。因此,一旦國家開始儲備人力資本,企業也將獲得更多的可能性,在獲取人力資源上得到稅收減免,那麽在生產領域缺乏專業人才的問題也就可以得到解決。

減壓中小企業

斯托雷平俱樂部也對中小企業的發展給予了特別的關註,因為在新經濟條件下中小企業正是增長的驅動力。根據專家們的看法,為了創造的新的中小企業,必須確保“完全零度”條件,並至少在中期內從整體上降低對商業的財政、行政壓力。“2015年大部分中小企業主面對的財政壓力(罰金、稅收、勘察成本)整整提高了20-30%。而關稅壓力則提高了30-40%。”

斯托雷平俱樂部相信,俄羅斯的中小企業應轉向專利體系,為企業設立“絕對透明”的規則。“針對中小企業的專利體系在所有發達國家都存在。這與服務業領域的企業尤為相關。過去,擺在我們面前很大的工作就是完善專利制度,而現在需要就收入維持單一的稅率。”

降低基準利率

斯托雷平俱樂部也提出了降低基準利率的建議。根據茲瓦格里斯基的意見,俄羅斯聯邦的基準利率應該在3-5%之間。

“據比較:美國的基準利率為0.4%,歐盟0.25%,日本甚至是負利率。日本在國家層面倒貼給企業,促使他們開辦企業——而且完全不是能源、資源和煤炭企業。除此之外,不僅僅要降低信貸的利率,同時也要降低借入資金的成本,尤其要房地產商降低核心利率。”

“擴大不動產市場上對居民的供給、從而降低購房的成本非常重要。當前,根據人民收入水平和買房成本比,俄羅斯是全世界買房最困難的5個國家之一。與巴基斯坦和摩洛哥並列。”根據斯托雷平俱樂部的觀點,俄羅斯借貸的利率和基準利率應該下降到3-5%,建築貸款利率應該不高於1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7979

博富臨置業(225.HK): 龔如心遺產股另一寶藏

最近龔如心遺產股之一的丹楓控股受到市場熱捧, 今次介紹另一支龔如心遺產股.

公司簡介:

博富臨置業有限公司(#225.HK)於一九七零年八月二十一日在香港註冊成立,並於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十九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上市。

集團之主要業務為物業投資、物業發展及管理、音響視聽器材買賣及控股投資。

大股東黃達漳及家族成員持有52%股權, 龔如心女士(已逝世)遺產管理人則持有20.7%股權.

業務概況:

一. 物業投資及管理:

集團的最重要業務是持有投資物業收租. 截至2016年3月31日, 集團的投資物業帳面值42.03億元(港元, 下同), 佔集團總資產的90.82%. 2016年中期投資物業為集團貢獻租金及管理費收入5,569.6萬元, 增長11%, 表現平穩.
集團主要持有以下投資物業:

1. 薄扶林區美景台44個住宅單位, 總建築面積約8,920平方米, 以及地下舖位, 總建築面積約314平方米. 美景臺是集團在七十年代自行發展的大型屋苑, 並保留部分住宅單位作長線投資至今. 美景台座落香港島西面海岸薄扶林區。屋苑配套設施齊全,提供實用4房單位,並設有大陽台,享有南丫海峽景觀。鄰近堅尼地小學,西島中學及數碼港。往中區車程約20分鐘。美景台最近的成交價大約是15,900元平方呎(建築呎價). 以此推算, 集團所持美景台物業共值大約15.8億元.

2. 淺水灣赫蘭道3號至4號兩座獨立屋共提供12間豪華公寓, 總建築面積約3,556平方米. 赫蘭道獨立屋位於港島南區淺水灣及舂坎角之間一處寧靜的地區,該物業被南灣及淺水灣的壯觀景色所包圍。單位擁有特大陽台,俯瞰整個南灣泳灘。集團所持赫蘭道物業估計市值超過35億元. 此外, 這兩座獨立屋有不俗重建潛力, 一旦重建可提升樓面面積多達4成.

3. 堅尼地道的顯輝豪庭30個3房單位, 總建築面積約4,102平方米. 顯輝豪庭位於傳統豪宅區, 步行數分鐘可到灣仔區, 往銅鑼灣車程也只需約數分鐘。集團所持顯輝豪庭物業估計市值超過7.7億元.

4. 灣仔樓高24層的利臨大廈, 總建築面積約8,347平方米. 利臨大廈位於灣仔的商業心臟地帶,交通四通八達。物業距離灣仔地鐵站僅一分鐘步程,附近之行人天橋接駁會議展覽中心及政府大樓,徒步可達。集團所持利臨大廈估計市值大約11.7億元.

5. 葵涌偉倫中心II期13樓及14樓, 總工業樓面建築面積約4,760平方米. 偉倫中心II期於1989年落成, 毗鄰葵芳廣場,周邊食肆林立,距離葵芳港鐵站僅10分鐘步程,各項配套完善, 估計市值大約2億元.

6. 薄扶林道88號A1樓, 總建築面積約155平方米, 估計市值大約0.25億元.

7. 北京朝陽區京達花園住宅單位, 總建築面積約1,987平方米.

二. 視聽器材買賣:

集團藉附屬公司大象行從事視聽器材買賣, 2016年中期營業額1,090.8萬元, 下跌28.7%.

三. 證券投資:

1. 集團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帳面值800萬元, 是早年投資一間非上市鐘錶公司的少數股權. 雖然帳面值只有800萬元, 但近年派股息給集團卻非常豐厚, 2012年提供了850.7萬元股息收入, 2013年提供了1,402.2萬元股息收入, 2013年提供了2,305.6萬元股息收入, 2015年的股息收入更高達2,373.2萬元.

2. 持作買賣金融資產帳面值4,459.5萬元, 主要為香港上市之股本證券.

財務狀況:

集團的經營策略是專注物業投資, 靠投資物業賺取足夠之經常性租金收入以抵償包括行政費用、財務成本及股息在內之營運開支. 由於投資物業提供穩定的淨現金流, 集團的財務狀況不斷改善, 由淨負債轉為淨現金. 截至2016年3月31日, 集團持有現金1.717億元, 銀行貸款只有0.7億元, 整個集團的總負債也只有1.575億元.

以下是集團過去7年帳上現金的情況:

2009年: 淨借貸9,315.3萬元
2010年: 淨借貸5,767萬元
2011年: 淨借貸1,891.8萬元
2012年: 淨現金3,060.6萬元
2013年: 淨現金4,892.4萬元
2014年: 淨現金6,650.8萬元
2015年: 淨現金1.03533億元

未來展望與估值評價:

筆者曾經問過集團主席, 將來如果有新的投資, 集團會買地自己建樓, 還是收購現成的投資物業. 主席說現在香港建築成本高, 買地建樓時間長, 不確定性高風險大, 集團已準備就緒, 靜待時機, 會透過收購已落成物業, 進一步加強投資物業組合, 以賺取經常性租金收入.

集團大股東和管理層在薪酬方面非常節制, 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的總薪酬只有206.5萬元, 整個集團共有員工九十六名, 包括董事酬金的總薪酬支出只是一千七百一十萬元, 平均每位員工每年的薪酬不到18萬元. 顯示大股東是誠實可靠.

集團每股淨資產40.5元, 每股淨現金0.92元, 每股派息0.27元, 以現價12.26元計算, PB只有0.303倍, 股息率2.2%. 由於集團的投資物業以豪宅為主, 租金收益率較低, 但升值能力較高, 筆者估計投資物業真正市價較帳面值高超過70%. 集團股息率比較低, 成交量低, 是受市場忽略的冷門股, 但估值便宜, 集團財務狀況良好, 淨現金越來越多, 建議集團增加派息和回購股份, 必能大大刺激股價.

總結:

優點:

1. 集團資產折讓大, 以帳面資產淨值計算, PB只有0.303倍, 真實資產淨值遠超帳面資產淨值, 估計真正PB在0.2倍甚至以下.

2. 集團財務狀況越來越好, 本身銀行借貸很低, 只有0.7億元, 每年經營淨現金流入超過6千萬元, 而每年分派股息不到3千萬元, 因此, 帳上淨現金越來越多, 有能力增加股息分紅.

3. 從大股東領取薪酬之節制程度可以看出大股東是誠實可靠, 沒有佔小股東便宜.

缺點:

1. 集團的投資物業主要是豪宅, 租金收益率較低. 此外, 豪宅的租客通常是企業的外籍高級僱員. 好處是這些外籍僱員是用公司的住房津貼交租金, 出現欠繳租金的機會很低, 但壞處是這種租務很受環球經濟影響, 一旦企業住房津貼預算緊縮, 集團的高檔住宅物業出租率和租金收入便會受到不利影響.


2. 集團股票成交量低, 有流動性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820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