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 報訊】滙控散晒、全城哀痛!昔日股民最愛的大笨象,昨日繼續淪陷,收市暴插至33元,單日跌10.5元,達24%,股價重返1995年7月的近14年新 低,單日跌幅更超越87年股災創下的紀錄。由上周一宣佈業績及供股後,股價五個交易日累挫42%,市值蒸發2,907億元,足足是其供股集資金額兩倍。更 重要的是,港人長久以來對滙控一直引以為傲的信心,以及「有買貴、冇買錯」的神話,一周內灰飛煙滅。 記者:黃武榮 滙控昨晚在英美的股價喘穩,本港時間昨晚11時,倫敦及美國預託證券折算港幣為38元,較港收市高5元。 不過,昨日在港開市15分鐘,滙控即失守40元大關。中午收市前,累積近萬計一手(400股)買盤於39元負隅頑抗;可惜A股午後插水,大笨象中午甫開市即見38元,隨即惹來逾萬死硬派「粉絲」充當血肉長城,於38元駐紮嚴陣以待,結果尾市再遭大戶「一球球」沽盤衝散。 競價惹港交所關注 踏 入競價時段最後半分鐘,造價已低見37元,當時有近2,500個買盤掛入近9球(900萬股),賣方沽售也相若;誰不知最後3秒,突然有300萬股沽盤以 33元掛入。根據收市競價時段「最多承造價決定收市價」,滙控戲劇性以33元埋單。交易大堂出市代表以至證券行散戶,皆目瞪口呆,隨後嘩聲四起,連電視台 主持節目的股評家,也眼泛淚光。300萬股突如其來沽盤,成交金額不足1億元,卻令滙控市值3秒間多蒸發近500億元。對於競價時段股價有被嘜低之嫌,港 交所昨晚發出新聞稿,指注意到滙控股價開市時大幅滑落後,收市競價時段繼續下挫,該所會繼續監察市場活動,如發現任何違規行為,會向證監會報告。證監會發 言人也稱,正搜集昨日收市競價時段交易數據。有交易員透露,昨日尾市異動,有機會是對冲基金作怪,為周四除權的滙控試盤。他指,大型股份除權前,往往會出 現暗盤交易平台,一般由大型基金做莊。「用三、四球貨即可測試市場反應,方便日後工作。」以昨日收市計價,滙控周四除權價低見31.5元,意味每股供股權 價格低見3.5元,假設股價再跌,供股權隨時變廢紙。來自分包銷商消息指,昨日尾市滙控被顯著「造低」,不排除有人刻意製造恐慌情緒,誘導散戶拋售滙控並 拖低股價,大戶便可在明日(周三)除權前最後一個交易日,以接近供股價接貨平倉。中潤證券主席蔡陳葆心說:「收市競價時段,令股價大幅波動,大戶舞高弄低 造價,簡直係打劫散戶,當大戶將滙控推低至28蚊,到時散戶唔供股,大戶就轉去供股。」有「亞洲股神」之稱的東尼說,今次並非獨立事件,有人推低股市,不 明港交所為何容許大戶於競價時段操控股價,應即時取消競價時段。市場消息稱,昨日沽空滙控借貨的息率,已飆升至年息約15厘,能借的貨已所餘無幾,故相信 今明兩日,沽空盤在無貨可借情況下,將帶動滙控股價技術性反彈。滙控全日成交47億元,沽空金額由上周五8億元銳減至昨日1.5億元。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 雄說,不排除有對冲基金預先沽空,等滙控跌至低位才接貨平倉,基於可供借貨數量有限,短期內滙控或出現技術性調整。此外,有證券行負責人透露,昨日滙控 「臨尾香」,部份以孖展形式買滙控的投資者需追加按金或補倉,昨晚亦已向有關客戶作出指示,假設今早未能補倉,相關持貨會被斬倉拋售。「就算英美股價平平 安安,大笨象亦有機會再跌。」 穆迪降評級至負面 滙控一眾高層依舊死撐,滙豐亞太區行政總裁霍嘉治稱,集團已清楚交代供股事 宜,供股與否是投資者個人決定,「大家看看未來幾日會發生甚麼事吧。」他又說,滙豐有很忠心的投資者基礎,「我希望他們會支持滙豐」,他個人亦會供股。滙 控亞太區主席鄭海泉表示,股價由市場決定,管理層無法控制,據知,供股反應良好,希望股東繼續支持。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說:「我覺得一個暫時跌幅,唔 會對呢個(供股)有影響。」不過,國際評級機構也對滙控「踩多腳」,穆迪昨晚將滙控的信貸評級展望,由「穩定」降至「負面」,換言之,短期內可能將滙控評 級調低。 滙控供股時間表 3月11日買入有供股權股份最後日期 3月12日供股除權日 3月19日股東大會表決供股 3月23日至31日供股權交易日 4月3日最後供股日 4月8日公佈供股結果 4月9日新普通股流通
|
| ||||||
【本報訊】美國市場一向是滙控大班的「黃金夢」,無奈地亦成為集團的「英雄塚」,可謂成也美國,敗也美國。 記者:劉美儀 約 30年前,滙豐銀行(尚未成立滙控)衝出香港,在美洲進行規模較大的收購,買入美國海洋密特蘭銀行(先後易名為海豐及現時美國滙豐銀行)。當年尚未「上 位」的滙控前大班龐約翰,派駐海豐並用了近10年時間,「執掂」賬目,憑着這個功績,他最終於99年成功接掌浦偉士的帥印,擔任集團主席。 02年,龐約翰策動滙控收購史上最大宗金額的交易,併購美國滙豐融資(時稱Household International),一度令集團自03年起,連續5年創盈利新高,惜一場次按風暴引發金融海嘯,暴露了滙控始終無力駕馭美國市場的宿命。 浦偉士時代風光 從 滙控主席葛霖到滙豐亞太主席鄭海泉,近日紛紛就6年前併購滙融,悔不當初或向股東致歉,承認購入滙融是錯誤投資決定。隨着07年初集團破天荒發出盈警,指 按揭壞賬惡化,要作出遠超市場預計的撥備,滙控表現亦從此由盛轉衰,雖然其後數個月,因中東資金入股綻放最後煙花,令股價於該年10月中,升至153.5 元的歷史高位,惟股價在次按風暴蔓延至成為信貸危機的衝擊下,反覆下挫,07年度集團盈利雖仍勉強刷新紀錄,但單計下半年度已呈現倒退,去年度更大幅滑落 七成。供股傳聞屢屢未兌現,亦是困擾股價的致命傷,自去年第四季渣打集團供股集資後,大笨象亦要供股的消息便甚囂塵上,但集團遲遲未見行動,在證券行不斷 唱淡下,滙控目標價最低被降至28元的供股價水平。滙控在美國市場焦頭爛額,益發令人懷念在滙控前大班浦偉士時代,滙豐在港英兩地稱雄的歲月。以傳統蘇格 蘭英資銀行家為骨幹的滙豐管理層,多年來標榜的金漆招牌是「慳家」及「穩健」,滙豐併購無寶不落,最具國際視野的浦偉士,將這兩道本領發揮得淋漓盡致,任 內一手將滙豐由地區銀行層次,推向國際殿堂級大行的舞台。90年代初全購米特蘭銀行,令滙豐晉身英國四大結算行位置。面對97回歸,浦大班91年「暗渡陳 倉」,在倫敦成立控股公司並於93年正式遷冊,亦為英資行過渡97奠定保障股東利益的先例。 擔憂成電盈翻版 滙控在英港兩個福 地,一直經營有道,股價亦節節飆升,以至門檻太高,99年集團要宣佈一拆三拆細股份,以便更多小股東入場。滙控與香港一起成長的光輝紀錄,不斷譜寫,直至 03年集團涉足美國市場,並購入非傳統銀行業、類同財務公司的美國最大消費融資機構──滙融,滙控前景遂埋下計時炸彈。同樣是股價暴瀉、資產變壞、由高息 變低息股,滙控五日間暴瀉42%,散戶越溝越低,越買越跌,令人聯想到大笨象有機會重蹈當年電盈後塵,成為另一隻受盡千夫所指、遭人離棄的港股。與滙控一 樣,香港電訊一直是香港股民的收息對象。不過,2000年李澤楷鯨吞香港電訊並改名電訊盈科便改變了香港電訊股民的命運。電盈股價由歷史高位131.75 元(按五合一後股價計),不足半年跌近半至70元,及後半年更跌七成至20元;由高位與昨收市3.83元比較,累積跌97%。至於滙控,股價07年10月 於152.8元見頂,一年後跌一半至77元,近四個月間,股價再挫近六成至33元。無論是否步電盈頹勢、一沉不起,已令數百萬打工仔損手不菲。 派高息機會不高 電 盈與大笨象亦有資產質素惡化的相同現象。收購戰後,電盈固網客戶不斷流失,而為繳付高昂利息,昔日高息股變成負資產股,初期更不派息,令股東「財息」兼 失。現時滙控事先張揚大削派息,資產負債表亦被分析員彈得一文不值,要為次按相關業務不斷填氹,未來兩三年復派高息的機會不高。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 英坦言,「滙控是否8號仔翻版已不重要」,論殺傷力,受影響層面以及市值流失,滙控皆遠遠拋離電盈。 滙控大事記沈弼(1977-1986) 79年至80年第二次石油危機升2倍,高見$6 80年3月收購美國海豐銀行51%權益跌6.4%,低見$3.59 81年3月宣佈20供3,每股12元,4送1紅股跌1.7%,見$5.71 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簽署無升跌,$5.04 浦偉士(1986-1998) 87年3月宣佈8供1,每股7元,8送1紅股升逾14%,高見$7.83 87年10月19日87股災,港股停市4日跌27%,報$6.74 87年12月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14.9%權益升5.8%,高見$6.6 89年6月4日六四事件跌15%,報$6 91年4月2日成立滙豐控股,8日在倫敦及香港掛牌升8.5%,報$8.97 93年1月滙控總部遷往倫敦升逾13%,高見$20.8 97年7月至10月亞洲金融風暴爆發挫逾三成,低見$51.7 龐約翰(1998-2006) 99年2月22日宣佈一拆三跌5%,報$68.67 00年3月科網泡沫爆破升11%,見$94.5 02年10月8日滙控入股平安保險10%股權升0.3%,報$80 02年11月14日收購美國Household International跌1.1%,報$86.75 03年2月至6月沙士爆發急升10%,高見$97 04年8月9日17億美元入股交通銀行跌0.4%,報$118.5 葛霖(2006-現在) 07年2月8日滙控141年來首次發盈利警告跌0.3%,報$140.2 07年8月美國次按危機爆發跌4.5%,低見$135.8 07年9月3日提出收購韓國外換銀行五成權益跌0.3%,報$139.5 07年10月15日滙控股價創歷史新高升2.4%,高見$153.5 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挫3.4%,報$118 09年3月2日宣佈12供5,每股作價28元挫18.8%,報$46.25 註:99年以前滙控的股價,是以一拆三拆細後計算。資料來源:《蘋果》資料室 |
| ||||||
滙 控股價跌至14年新低,有基金經理質疑集團每股價值「滲水呃秤」,不過銀行股分析員認為,撇除供股除權及商譽減損等項目後,09年度滙控有形資產淨值 (Net Tangible Asset Value,簡稱NTAV)每股仍值39元,即使計入一定比率交易折讓,股價亦不應如此急瀉。不過,問題是當前市況下,基礎因素對投資者有多大影響,市場 情緒始終是主導股價關鍵。 非基礎因素拖累 大和總研(香港)證券分析部董事陳昔典表示,從基礎因素看,以去年底滙控股東資金總 額1,002億美元計算,在扣除274億美元商譽及有形資產後,再按供股除權作出調整,並假設滙控旗下可供出售證券組合(AFS),年內按市價入賬跌5% 的模型計算,09年度集團每股有形資產淨值仍有39元。不過,他指出,基礎因素往往受市場情緒影響,故難以評論滙控股價走勢,像歐美銀行已跌價至賬面值約 0.2至0.3倍買賣,並無一定準則。大福證券分析員李健雄亦說,滙控每股NTAV逾30元,昨日出現沽壓已非基礎因素拖累,投資者欠缺信心,悲觀情緒會 進一步推低股價。 | ||||||
| ||||||
有「辣妹」稱號的獨立股評人胡孟青,昨日因滙控股價跌至33元,在電視直播節目中突然落淚。 胡 孟青昨在交易所的錄影室為有線電視財經節目進行現場直播,在10分鐘競價時段還剩大約10秒時,她看到滙控競價忽然急轉直下,由37元直插至33元,即提 醒觀眾上周競價也出現過33元,不過沒在該價成交。不過話未說完,錄影室玻璃窗後的交易大堂,突然傳出「嘩!」一聲。與胡孟青一起做節目的主持冼潤棠說: 「打鐘啦!」兩人即時異口同聲一齊大叫:「成咗啊!U咗33蚊啊!」 「戥」其他股民不值 之後,冼潤棠以「慘不忍睹」來形容收市價,在旁的胡孟青即見雙眼紅腫,更流下淚水,要冼出言安慰。事後胡孟青向本報表示,手上並無持有滙控,只是「戥」其他滙控股民不值,尤其是上周仍見有輿論建議買滙控,一時感觸激動落淚。 |
| ||||||
滙豐股票是不少退休高官的畢生積蓄,已離開政府約十年的規劃署前署長潘國城,七十年代開始清一色購買滙豐,至今一股都沒有出售,到退休時才停止入貨。由於入貨時滙豐股價低,今次滙豐驚天大跌市,他可以淡淡定置身事外。 一生只買一隻股票 潘 國城自認一向不懂投資,但對滙豐有信心,所以任職規劃署時,便不斷購入滙豐,「唔係定期,有錢就買啲。」滙豐是他唯一投資的股票,他笑說由銀行代處理股 票,現在手持股票數量,價值多少,他均不清楚。就算是以前用甚麼價錢入貨,也忘記了。「人人都話滙豐唔掂就全世界都唔掂,不過今次真係全世界都唔掂。」但 現時擔任香港政策研究所義務研究人員的他並不擔心跌市,唯一損失是近年滙豐分發的紅股,若當時選擇股息便賺錢,他也沒有打算出售手上股票,完全冇想過如何 運用這筆財產。 |
| ||||||
「跌到33蚊都好意外,但唔緊要,佢一定會升番。」73歲的港九罐頭洋酒伙食行商會副監事長李廣林(圖),口裏仍然強調力挺滙豐,雙手卻將他從60年代至今累積得來的股票放了一半。莫非長線投資者終於承認滙豐神話幻滅,怕股價一沉不起? 李廣林解釋說,神話一定會再現,出售股票只是一種策略,「呢啲叫做以戰養戰,滙豐跌到咁嘅水平,我將原先預備留住供股嘅現金,喺巿場撈啲其他抵買嘅股,再賣咗一半滙豐,將筆錢預備供股。咁樣先至可以留得住呢隻愛股。」 「神話冇幻滅」 這名8歲起在街邊售賣罐頭維生的窮小子,六十年代因吹波糖生意贏得第一桶金後,便將部份財富投資滙豐,一邊大搞糧油雜貨生意,一邊大買滙豐,累積身家以億元計,「我買滙豐咁多年冇停過,環境點衰都買。我敢講一句,滙豐一定升,神話冇幻滅,老友呀!」 |
| ||||||
今 年60歲的資深散戶Michael,20年前已是滙豐控股擁躉,他不是長線持有型,多年來買進沽出,最勁一次,滙控為他帶來30萬至40萬元利潤。他目前 手持30,000股滙控,市值百萬元,原先打算供股,但滙控如今跌落33元,他可能打退堂鼓,「買過另一隻高息股過世好過」。 股價150元曾全數沽出 Michael 其實早於07年底,當滙控漲越150元時,將所有滙控沽出,眼見滙控股價從高位回落,他忍不住不斷低位吸納,140元、100元及70元都買過,一路溝 貨。他的如意算盤是,按滙控07年全年派息0.9美元(7.02港元),手持30,000股,即每年收息21萬元,每個月有17,000元落袋,退休生活 有保障。豈料,滙控去年減派息,股價又插水,Michael不禁大呻:「o依家揸住滙控,過唔到世!……好彩未到65歲退休,仲有五年時間打工儲錢,買過 另一隻高息股過世!」他說話時的語氣不無欷歔。 |
| ||||||
「滙 豐真係陪住我大,同香港人一齊成長。我諗住同佢長相廝守。股價跌到33蚊我都好愕然,但一定唔會放。放咗即係同佢恩斷義絕,我一定唔會放。」年約38歲的 玄學家麥玲玲,89年中學畢業任職秘書起,20年來一直支持滙豐,只買不賣,直至今年初跌至55元,短炒了一轉,每股獲利3元。 「師傅叫買金同滙豐」 說 起來語帶罪咎感的麥玲玲,原來少女時代媽媽早死,無依無靠,缺乏安全感,購買滙豐才令她內心變得踏實,「中學嗰陣,放咗學之後跟師傅學玄學,師傅就叫我哋 買金同買滙豐,先有保障。」任秘書時麥玲玲月薪只有1,800元,儲夠一筆便買一手滙豐,由每股20多元買到百多元;由四合一,買到一拆三;由97年金融 風暴,買到金融海嘯,「喺保險箱見到一叠滙豐股票,就會好開心。」沒有了媽媽,滙豐變了陪她半世的「親人」,「你叫我點捨得放咗佢。」 |
| ||||||
【本 報訊】滙控上周一公佈去年業績並宣佈供股,供股價僅28元,較當時股價折讓逾四成,全城散戶滿心歡喜供股執平貨,豈料卻是噩夢開始。昨日滙控股價越跌越 急,股票行內的散戶心情,亦跟隨滙控股價不斷尋底。有股票行發言人稱,忠心的散戶開始轉軚,現時已不再問應否供股,而是問應否「棄權」,沽售手上滙控。 記者:李培瑛 昨日證券行內一眾散戶忐忑不安,一名散戶擔心,除權後的正股股價繼續跌,他計劃滙控跌至28元才考慮會否供股。亦有散戶說:「城中富豪冇全面公佈自己嘅持倉情況,話28蚊包銷,但有冇做對冲先?」 最怕連供股價都守唔住 向 散戶提供滙控供股孖展借貸的證券行信誠證券,昨日所見,散戶對滙控股價被不斷質低,大為恐慌。該行聯席董事連敬涵說:「散戶家陣已經唔係問供唔供股,而係 問好唔好將手上嘅正股都沽咗去,棄權!」他解釋,散戶恐滙控不斷下挫,將失守供股價,所以不想再供股。有證券行經紀透露,隨着滙控現價越接近28元供股 價,上周聲言誓死供股的投資者紛紛轉軚,有部份昨已賣掉部份正股,套現用作供股,部份老散戶乾脆止蝕。他亦指出,昨日突然有一批滙控大戶,趕往位於合和中 心的股票過戶處提倉、轉名等手續,方便盡快取貨進行買賣。據悉,昨日午飯時段,過戶處出現逾百人排隊場面,意味無論散戶及大戶,皆希望盡快與滙控分手。滙 控股價跌、跌、跌,跌至昨日收市價與供股價相距只有5元。明日(周三)是買入有供股權的滙控股份最後日期,投資專家及基金界認為,現時股價與供股價相距不 遠,建議散戶與其供股,不如在市場掃貨,免卻潛在風險。大華繼顯分析師邵玉鳴指出,假設周三收市價為33元,周四滙控理論除權價僅31.5元,供股權只值 3.5元,由於供股權可視為超短期認購輪,在時間值損耗下,供股權價格每下愈況。第一上海證券市場策略員葉尚志表示,若正股股價跌穿35元,建議散戶「勿 供股」,現時供股價與收市價折讓只有15.2%,建議散戶在市場購入股份更佳。他指出,若散戶在40元水平購入滙控,宜趁反彈沽售,在此亂世,他提醒散戶 切勿盲目長揸股票。 「o依家滙豐累人輸身家」 股民錯愛大笨象,討論區上滿是滙控網民不滿聲音,有人揶揄「以前滙控是我家,養 活我全家,o依家滙豐小喇叭,累人輸身家。」即使沒有投資股票的市民,只要強積金有選擇投資港股的成份基金,難免持有滙控,是否應該變動強積金投資組合, 專家均不鼓勵打工仔輕舉妄動,尤其年輕僱員。卓譽金融高級副總裁陸季蟬稱,如現時「埋單」換馬,除蝕一筆外,日後有可能錯失股票基金上升的回報。至於接近 退休人士,強積金顧問駿隆集團董事總經理蕭美鳳建議,宜將每月新供款,轉去香港債券基金,亦可考慮沽少少當止蝕,待反彈後才離場或換馬。 |
| ||||||
愛情是盲目的,尤其是一場144年的戀愛。「當1865年它在香港創立時,只比香港開埠晚了23年。」英國《經濟學人》曾在一篇講述滙控歷史的文章中,說每個老香港都流着「滙豐情緣」的血。但到今天,一直對滙豐不離不棄的香港股民,也許是時候重新檢視這段感情了。 與馬會政府管香港 殖 民地時代,獅子錢莊是香港政經權力核心,行政局必有滙豐大班的一席,流行的說法是管治香港的,其實是港英政府、馬會和滙豐,排名不分先後。身為香港人,不 可能沒聽過「有買貴,無買錯」這句對買入滙豐信心十足的豪情壯語;「聖誕鐘,買滙豐」,更是形容滙豐股價總在年底為投資者送來厚禮的「民間智慧」。一切俱 往矣,除了我們錢包裏印有滙豐獅子頭的鈔票仍然可親、可信之外。 家傳之股光榮不再 「持有一樣物件超過40年,已不只是一件物 件,而是一個有感情的包袱。」你以為醫學會會長謝鴻興這般感性的評論,是談甚麼珍藏寶貝,卻原來是說60年代開始持有滙控的醫學會,對是否供股的兩難。股 評人叫股民不要跟股票談戀愛,但過去不少港人一直視滙豐是香港人的銀行,共度獅子山下的歲月,滙控曾經為他們帶來不俗回報,讓他們可以為兒子供書教學,為 女兒添置嫁妝,甚至是留給子孫的家傳之股。但一場金融風暴,已將回歸後滙豐僅餘的優越和光榮捲走。本報記者 |
| ||||||
【本報訊】滙豐股價大插水,不少網民苦中作樂,透過「惡搞」滙豐、改寫歌詞諷刺這隻大笨象宣洩不快。 《酷愛》改成《焗供》 除 了把滙豐標誌加上蟹腳嘲笑此股票已成大閘蟹外,有網民將一包「滙豐牌」香煙定價38元,水貨價更低至28元,不過,昨日收市後,該網民肯定要再為該香煙重 新定價。有網民則憑歌寄意,將本港男歌手張敬軒的歌曲《酷愛》改編為《焗供》,將此歌填上新詞「連滙控也跌跌跌到我們已死心,沽清佢不需擔心朝晚再忐忑中 抖震,插落去四十太不堪,U盤遭Mark低真有運」。有網民以「眼淚在心裏流」為題,對股評人胡孟青激動流淚深表同情:「雖然唔知佢喊乜,但睇見嗰陣自己 個心都好酸,最衰都係俾啲美國佬搞成咁樣,個個輸到無晒錢」。 |
| ||||||
拆 鐘樓,搬碼頭,原來是令滙豐股價一浪低於一浪的元凶?玄學家麥玲玲表示,天星碼頭鐘樓位於中環滙豐總行大樓正方向,屬於明堂位置,主管了滙豐名聲及前景; 該位置一旦動土對滙豐帶來損害,「舊年係明堂位,今年變咗五黃位,仲係修修建建犯咗太歲;如果出年啲工程仲未搞掂仲弊,因為出年係災星位,滙豐會仲差。」 海岸線拉直不利聚財 麥 玲玲續稱,從宏觀角度看,維港海岸線過去彎彎曲曲,原有利聚財,但近年不斷填海,拉直海岸線,破壞了聚財格局,「維港兩岸嘅金融機構咪最受害。」玄學家李 丞責也表示,今年滙豐銀行正向法五黃位置,一經土動滙豐首當其衝犯煞有災劫。事實上今年閏五月,不僅是滙豐一間銀行問題,也不利整個金融業,「滙豐股價一 浪低於一浪,其他嘅銀行股都唔見得好。只不過啲人關注晒滙豐。」他說,滙豐股票未來一、兩個月會有反彈,但七月有日蝕會展開新一輪跌浪,最快明年才轉好。 李丞責稱,他也有購買滙豐股票,但07年已沽清,「我都預測到07年開始股票巿場唔掂,所以停晒所有嘅股票投資。」本報記者 HKET |
| ||||||
今年1月中遭大摩等外資行連環唱淡的滙豐控股(00005),與之相關的衍生工具接貨價普遍定在35到50元,吸引富貴險中求的投機大戶博以「破產價」撈底掘金。 詎料不夠兩個月,這大藍籌狂瀉50%,昨天已跌至33元,市場關注大殺倉的「斬頭盤」即將湧現。 衍生工具接貨價 多35至50元 所謂「斬頭盤」,即是滙豐的股價遠低於衍生合約的定價,迫使投機客要接貨。 而昨天私人銀行最新訂立的股票累計期權(Accumulator),更低見23元左右,意味大戶對賭這重磅股在一個月來再出現逾30%的潛在跌幅。 綜合市場消息,在過去一周,關於滙豐的好淡傳聞紛湧現,諸如自上周一該集團宣布世紀供股後,主要來自美國的退休基金等,透過美國預託證券(ADR)涉足 該股,但礙於投資限制難以參與是次供股,且希望借此減低積弱股的持股量,於是採取「走得快、好世界」的策略,先沽正股,再部署把手上的供股權以不計價拋 售,總之務求減磅套現為快。 投資者憂雙輸 接蟹貨兼供股 不過,那邊廂,自上周二滙豐的股價跌破「血肉長城價」後,即散戶每趟見愛股穿50元的大小戶肉搏戰,就不惜力托愛股執平貨,基金與大戶都普遍預料股價快會尋底喘定,遂停止借貨;而大戶沽空前通常會借入股票,致令借貸息率挾高至P(最優惠利率)再加6厘至7厘也乏貨源。 正由於借貨乾塘,市場料一直捱沽的滙豐跌勢快逆轉掉頭升,再誘使富戶落疊,尤其是個別大行開出的滙豐股票掛鈎高息票據(ELN)的行使價約為40元、年息率更罕有地高達57厘,如今未夠4月中的到期日,已全部坐艇,輸家處處。 部分中小經紀行 向客戶追孖展 市場又指,近日已出現客戶拗數的情況,皆因場外合約並無列明與之掛鈎產品萬一供股會否相應調整行使價,投資者憂要接一手蟹貨之餘,又需坐貨供股的雙輸慘局。 至於中小型股票行方面,因滙豐股價一周勁插逾40%,昨天向客戶追孖展。 |
| |||||||||||||
˙收市競價機制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嘜價更易 由於現時競價時段不設買賣價上下限,有心人只要於競價交易時段末段掛出大量沽盤,相關沽盤便會以競價限價盤中的最低沽出價掛牌,只要該價格的成交量最高,便會以此作收市價。 滙豐(00005)於競價時間被「嘜」低4.7元至33元,全日暴跌逾24%,全日下跌577點。本文將為大家分析競價盤的運作,藉以拆解滙豐於競價盤急跌的原因,及大戶造淡個股的手法。 自去年年中實施收市競價交易時段(俗稱「U盤時段」)以來,經常出現個別股份被「嘜高」或「嘜低」的情況,令股價的波動性增加,市場甚至戲稱之為「勁假時段」。 U盤機制嘜價更易 收市競價交易時段為16︰00至16︰10,歷時10分鐘,大致可分為「輸入買賣盤」、「對盤前」及「對盤及收市」三時段。 1. 輸入買賣盤時段(16︰00至16︰08)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05
對匯豐失望 東尼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555
平安保险参与世纪供股 汇丰无再融资需要From 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090316/06385978907.shtml 明报报道,汇丰控股(40,1.75,4.58%)(00005)宣布历来最大型的供股集资后,股价持续下滑,市值如江河日下。汇丰集团主席葛霖(Stephen Green)表示,在供股进行期间,股价的波动增加实属无可避免,但希望投资者可静下心来,将焦点放在汇丰中长期的增长实力上。 他又强调,在今次供股之后,看不到汇丰有任何再集资的需要。 与此同时,继本港富豪外,内地投资者亦参与汇丰是次的世纪供股,平安保险(02318)发言人昨响应本报查询时指出,平保手持一定数量的汇丰股份,亦决定参与供股;被问及平保会否参与供股分包销时,发言人则表示,未收到这方面消息。 曾就U盘狂泻 查询港交所 接近包销银行消息指出,汇丰今次177亿美元(约1,381亿港元)的供股,机构投资者认购反应理想,应可全部出售,意味即使散户完全不参与供股,亦不会有问题。 汇丰在宣布供股后,在香港上周一收市后竞价时段(俗称“U盘”)暴泻至33元,事件令港交所暂撤U盘交易机制。对于香港的处理手法,葛霖在伦敦接受本报访问表示,明显地对整体市场利益而言,是需要一个透明及公开的机制。 汇丰执行董事霍嘉治(Sandy Flockhart)则表示,汇丰曾就事件向港交所作出查询,但是否作出调查及处理方法,则是由港交所决定。 对于汇丰决定大规模供股,加上股价急泻,伤了不少香港散户对汇丰的信心。葛霖再次强调“对汇丰而言,无论是过去或未来,都没有一个地方会较香港 重要”,他指汇丰对香港一向有很大的承担,亦希望投资者能留意汇丰的基本因素。“供股进行中,股价可能比较波动,我想强调的是,希望大家能关注我们的基 础,看看汇丰中长期的增长动力,看看汇丰如何负责任的处理汇丰融资,然后想想当全球走出金融危机,有那家银行可跟汇丰媲美。” 盼投资者聚焦中长期增长 是次汇丰供股,不断有不利消息传出,加上汇丰高层又四出会见投资者,例如财务总监范智廉(Douglas Flint)来港短短两日,估计与逾20家机构投资者会面,问及这是否反映认购反应未如理想,葛霖坦言,汇丰22年来再作供股,金额高达177亿美元,作 为管理层理应向投资者解画,这是负责任的表现,与供股反应无关。 过去两周会见了不少大型投资者的葛霖表示,投资者最为忧虑的,除了是汇丰融资的前景外,亦担心汇丰欧洲业务会否受到影响,亚洲增长放缓影响集团盈利等。他表示,在汇丰表明终止汇融的处理之后,已与当地业务划清界线,未来盈利受到的影响将在银行管理之内。 至于英国方面,他表示当地经济无疑出现衰退,但不代表银行便没事可做,过去两年汇丰专挑一些高质素的按揭贷款承造,加上不少银行退出英国市场,汇丰亦可以择肥而噬。 葛霖又指出,明白投资者忧虑亚洲的经济前景,会受到美国衰退所拖累,但今年亚洲(日本除外)的经济增长仍有4.5%,远较欧美情况为佳,而日后若经济复苏,亚洲亦可以较欧美市场更早踏出阴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64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 |